第一篇:论基于演出维度的中国传统戏曲翻译
论基于演出维度的中国传统戏曲翻译
张晓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 310053)
摘要:翻译在中国传统戏曲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作用举足轻重。就戏曲的演出维度而言,精良的字幕译文对传统戏曲文化起到保护和传播的双重作用。译者应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以观众为中心,以舞台为导向,遵循戏曲字幕翻译的“简洁性”、“内容优先”和“音乐性”三个基本原则,兼顾文学性和艺术性,以严谨的翻译态度来确定翻译策略,再现戏曲源文精髓,使中国璀璨的戏曲文化通过舞台的有限时间和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
关键词:传统戏曲;演出维度;翻译原则;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昆曲、粤剧和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被提到了新的层面,戏曲的对外译介也得到人们的关注。近十年来戏曲翻译方面的研究多是典籍翻译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曹广涛提出传统戏曲英译的哲学规范、视角规范、选择规范、文化规范、策略规范、评价规范和译者规范;巫元琼等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长生殿》英译本的分析,提出传统戏剧翻译应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汪榕培教授及其团队编译了《昆曲精华》一书,以中英文对译的形式介绍昆曲经典传统曲目。上述翻译研究和实践面向国内外读者,向世界推广传统戏曲艺术,值得尊崇和肯定。然而,中国传统戏曲是集语言、表演、音乐为一体的艺术综合体,只有在舞台上才能展现它的全部魅力,也只有通过舞台这个小空间的传播,才能换取其生存和发展的大空间。把戏曲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翻译的作用不可或缺。而这种基于舞台演出、面向观众的戏曲翻译研究目前尚且不多见。
目前传统戏曲对外传播的主流方式有两种:一是按照戏曲本来面目用中文在国外演出或以戏曲电影的形式在国外播映;二是在第一种方式演出或播映时提供英文字幕(Subtitling)。尤其是第二种方式,即舞台表演配以英语字幕的方式,使保护与传播之间不失平衡,既达到了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目的,又使得国外观众接触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戏曲,体验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事实上,国外学者也曾研究提出,话剧更适用于配音,而
[1]戏曲、歌剧更适用于字幕翻译。
英语字幕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统戏曲的可交流性,促进戏曲观众的多元化,提升文化传播力。然而,在对浙江省各剧团的戏曲字幕双语化调查显示,中英文双语化程度
[2]总体上较低,双语字幕剧目占总剧目比例最高仅为21.4%,而最低的则是0。诸多剧团在实现戏曲字幕双语化过程中存在着翻译人才缺乏、资金匮乏、字幕技术支持不够等方面的困难。尤其是翻译人才缺乏导致翻译质量不佳的情况值得关注,翻译的最终任务之一是实现文化交流,精良的字幕译文对传统戏曲文化起到保护和传播的双重作用。
二、目的论与戏曲字幕翻译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学派,也是当代世界颇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1971年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提出译者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形成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之后赖斯的学生汉斯·费米尔(Hans J.Vermeer)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去掉此处的“的”)目的论(Skopostheory),认为翻译要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此后,第二代功能翻译学派杰出代表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继承和发展了该理论,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理论模式。该模式下的目的论有三个翻译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后两个法则必须服从目的法则。在目的法则的主导下,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不再是等值(equivalence),而是合适(adequacy)。这种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肯定了翻译策略的多元化,把译者从“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
[3]利于译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该理论的应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功能目的论,传统戏曲文学的的(去掉其中一个“的”)目的是阅读和文化传播,传播的对象是读者,这种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太大限制,国内学者在翻译理念和策略的运用上比较一致,主张“译文加注”的方式,以保持戏曲的民族特点,最大限度地保持戏曲原典性及其原貌。对于戏曲作品中某些富有诗性和意境的东西,某些中国文化独有的称谓、[4]双关语、专有名词、俚语、谚语、典故等,要尽最大可能保留源语中的鲜活性和陌生性。但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字幕翻译。
传统戏曲表演的传播目的虽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但其传播对象是观众,传播渠道是通过具有“时空限制”的舞台演出。演出时的字幕一瞬而过,使得字幕翻译受到“时间”限制;中英文字幕显示屏在显示字数上的严格上限,又带来了“空间”的限制;戏曲表演的“表演性”和“音乐性”对译文文字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观众的接受水平亦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基于舞台演出的戏曲字幕翻译与基于阅读的戏曲文学翻译在翻译原则和策略选择上应有所区别。
当我们明确了戏曲字幕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中国文化之后,也就确定了其以观众为中心的性质特点。翻译过程中应结合以舞台为导向的翻译原则,对戏曲源文本进行全面的内外因素分析,以便确认哪些内容需要原样重现,哪些又需要根据“时空限制”、受众接受水平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采用最为合适的翻译策略。
三、戏曲字幕翻译的原则
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认为,戏剧翻译者关注的中心应该是剧本的可演出性以及[5]剧本与观众的关系。戏曲字幕翻译过程中,源语、译者、观众这三者呈三维动态的文化交际关系,翻译的预期目的是通过舞台传递,将源语中戏曲文化的精髓传递给译语观众,因此译者必须从源语字句和其他交际线索体会源语言者的意图,同时对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环境、认知水平作正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因此,字幕翻译的第一个原则是简洁,译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把源语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传递出去,即使有足够空间,也得考虑观众的接受水平,不能让观众忙于理解字幕而无法欣赏表演;第二个原则是内容先于形式,在文化意象、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上,不拘泥于一种策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归化或异化,将通顺流畅的译文呈现给观众;第三个原则是注重语言的音乐性,中国戏曲的语言极具诗性,用词精致,朗朗上口,在遵守第一和第二个原则的前提下,译者应努力体现戏曲文化中诗歌特有的韵律。
无论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京剧《赤壁》,或是越剧《新版梁祝》,他们在国外受到的热烈欢迎,与字幕的精良制作不无关系。这字幕制作的背后不乏译者的仔细推敲,反复斟酌。尤其是“百戏之祖”的昆曲,作品中诗词典故处处可见,可谓是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文学最高的品位,对译者的知识广度、深度、翻译水平等都是极大的考验。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把原本的五十五折浓缩到二十九折,分上中下三本,共9个小时的演出。2006年,此剧在美国的(去掉此处的“的”)上演,拉开了世界巡演的序幕。该版《牡丹亭》的英文字幕由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加一个“的”)李林德教授翻译。接下去笔者通过《牡丹亭》字幕译本中的译例,结合早前许渊冲教授的《牡丹亭》舞台译本,对上述字幕翻译的原则作一陈述。
(一)简洁性原则
中国古典戏曲包含了大量的文言句式和诗词曲赋,有时候它们甚至构成了某些戏曲剧本的主要内容。要想把中国昆曲艺术介绍给西方读者,译者首先得从语言层面入手,吃透原文(改为“源文”)的思想内容,译文若是过于晦涩或注释过多,恐怕难以获得目的语观众的认同。字幕翻译与文学翻译最大的区别是需要考虑舞台演出所带来的“时空限制”,因此简洁性是首先要遵从的原则。简洁性涵盖语言两个层面:结构简洁易懂,语义清晰明了。
1、简单连接,短句为主
汉语重意合,形散而神聚,中国戏曲语言工整凝练;英语重形合,主要靠连接词进行语法和形式链接。在英译过程中,译者需考虑英语语言结构特点,使用连接词来完成意义的传达。但为了与工整简练的戏曲源文保持一致,应尽量使用简单句和简单的连词。若过多使用复合句,不仅损害了戏曲语言凝练的形象美,也容易造成长句,超过字幕显示屏一次显示的字数,导致观众“目不暇接”而出戏。因此,译者在忠实于源文的基础上,需充分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要求,尽量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结构来传递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和意义。例1 源文:【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上本 第三出 惊梦)
李的译文:Already, bright purple and passion pink bloom in profusion.Yet to crumbling well, faded walls, such splendor is abandoned.But in this glorious season, Where are sounds of joy in this garden? 杜丽娘在花园里有两支曲子,这是第一支,着重描写杜的游春伤感。源文中用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这几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以及杜丽娘眼中的景色由“姹紫嫣红”到“断井颓垣”的变化,道出了杜丽娘触景生情时对自己人生产生的感慨。源文中汉语的用词极具画面感,颜色和景物的变化即完成了人物心理刻画;而英语是更讲究逻辑性的语言,翻译过程中,为了让受众易于理解,译文适当增添简单的副词和连词“ already”,“yet”,“but”,更完整地传达了文字信息和人物心境的变化过程。
2、指代明确,语义清晰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交际中讲究礼貌含蓄,经常“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用与
[6]之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替代”,因此代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如“蟾宫”代替月亮,“黄堂”、“五马”代替太守等。《牡丹亭》中的代语使用也是随处可见,无不体现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在舞台演出中无法作注的情况下,把代语所指的本意翻出来是最为恰当的,否则对于任何不熟知汉语的目的语观众来说,直译字面往往会让他们一头雾水。
此外,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汉语句子,尤其是诗歌中,鲜有出现人称代词,句子结构松散,人称代词隐于句中让读者意会。在传统戏曲表演的舞台上,字幕一瞬而过,对于思维习惯不同的西方观众而言,明确人称指代,能增加对语言和剧情的理解度。例2: 源文:【步步娇】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上本 第三出 惊梦)李的译文:Contemplating the mirror,that stole my silhouette.Cloudlike tresses trailing to one side.源文中的“菱花”指的是镜子,古时候用的是铜镜,背面一般都有菱花花纹,又称菱花镜,也经常用“菱花”一词来代替镜子。(此处去掉多余空格)“彩云”指的发卷,是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如果直译为“flower”和“cloud”,目的语观众很难将两者与所指的镜子联系起来,而译出所指之物“mirror”和“cloudlike tresses”,解决了观众的理解困难,也保持了一定的美感。例3: 源文:(贴)云髻罗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上本 第三出 惊梦)
李的译文:She checks the mirror when done with her coiffure;She adds perfume before donning her silken gown.这是丫环春香取了镜台,交给杜丽娘之前,端着镜子的一段唱词,描述的是杜的闺房生活,以及为欣赏春色将要做的梳妆打扮。在汉语言中,结合春香的身份,我们不难理解这是在描写杜丽娘。但代词的欠缺,在英语中却容易让人困惑,特别是舞台演出并不能给观众很多时间来慢慢品味,指明春香唱词中所描述的是“she”,能使目的语观众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得出足够的语境效果。
(二)内容优先原则
[7]目的论强调以文本目的为翻译准则,将翻译放在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昆曲英译是一种跨时空的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交际者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译者在翻译时固然需审慎考虑每个字词可能包含的文化意蕴,但古典戏曲的故事背景设置都是比较久远的朝代,故事中的很多历史文化在西方没有对等的概念。翻译时如果只流于语言表面层次的传达,很可能使观众无法理解,影响他们领略戏曲的美妙。因此在文化缺省、文化意象的翻译上,应保证忠实源文内涵的基础上将文中过于中国化的晦涩内容加以归化处理,坚持内容优先于形式的原则,透过语言表层,译出其深层内涵。
汤显祖擅长引经用典,《牡丹亭》中含有大量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语、典故、谚语、神话故事以及历史人物、墨客骚人的辞赋,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落霞与孤鹜齐飞和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舞台字幕对字数有限制,在无法注释的情况下,应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缩减、改写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将源文的内容呈现给观众。例4: 源文:【啼莺御林】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中本 第四出 拾画)李的译文:I paint cakes to still my hunger;She gazes at plums to slake her thirst.“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原喻有名无实,不但含义相仿,而且在字面上也对仗工整。都是虚而无实,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的意思。这里指杜丽娘题诗“不在梅边在柳边”所表示的对爱情的徒然渴望。源文中“饼”和“梅”分别译成“cakes”和“plums”,两者意象鲜明,饼充饥,梅止渴,这在译语文化中也很容易理解,因此译文采用了异化的策略,描述性地将这两个典故成语直译出来,不仅没有给观众造成理解困难,反而能使他们体验到鲜活和形象的汉语语言。例5: 源文:【红衲袄】(生)莫不是莽张骞犯了你星汉槎,莫不是小梁清夜走天曹罚?(中本 第六出 幽媾)
李的译文:Are you the Weaving Fairy, jolted by Zhang Qian’s divine raft in the milky way? Or her maid little Liang Yuqing, pursued by heavenly hordes? 这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第一次见面时两人间的对话,短短两个猜测表达了柳对杜“突然出现”的诧异。“张骞犯了你星汉槎”是指汉代张骞乘水上浮木(槎)到银河边牵牛、织女那里,“梁清”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或即织女侍儿梁玉清。相传她和太白星逃往下界,生一子。李先生把“Zhang Qian’s divine raft”、“Liang Yuqing pursued by heavenly hordes”字面意思和盘托出,对于不了解这两个神话故事来龙去脉的观众来说,光听这两个神话名称,对理解剧情并无帮助。根据剧情,杜出现之前,柳正对着画中美人倾诉爱慕之情,杜一出现,柳除了惊,更有喜,他的两个猜测,把杜丽娘“仙”化了,以此来表达他的喜出望外。此处的处理笔者更倾向于许渊冲先生的译本:
Are you the Weaving Maid from the Milky Way afar?
[8](p.264-265)Or her waiting maid eloping with the morning star?
许的译文,减去了神话中“张骞乘槎”与“梁清受罚”两个事件,只保留了“Weaving Maid”、“waiting maid”两个仙女形象,并用“Milky Way afar”和“morning star”点明她们都来自不可及的上天,增加了两个仙女的美感和神秘感,也表达了柳梦梅对这个“天赐”般美人的一见倾心。许在翻译中对源文信息有选择的缩减,不失源文含义,又减轻了观众的理解负担。
(三)音乐性原则
传统戏曲中最有特色的是曲辞,这恰恰也是最难译的部分。无论是宋元南戏,元明杂剧,还是明清传奇,无论是曲牌体,还是板腔体,其中的剧曲唱词都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戏曲之为戏曲的本质属性,词为诗余,曲为词余,诗词曲三者各为分流,仍属同源。中国古诗讲究平仄,富有节奏,而英文没有平声、仄声之分,但有重读轻读音节之分;昆曲曲词有平仄对仗及押韵,英文格律诗同样有对仗押韵。赵甄陶在《中国诗词精选英译》序言中写道:中国诗词的音乐美主要依赖韵律和韵脚,因此韵体要比自由体更适合翻译中诗。该译派作具有
[9]两个最突出的特征:一是保留韵脚(行末押韵),二是基本切合传统英诗格律。
为了体现传统戏曲唱词的音乐性,在不违反前两个原则的前提下,译者应努力体现其韵律。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当正常的语序无法达到韵律的效果时,译者可通过增词减词、调整语序等翻译策略,达到戏曲字幕译文“音美”、“形美”、“意美”的效果。例7: 源文:【千秋岁】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中本 第四出 拾画)
李的译文:Seen up close she seems alive, Viewed from afar a fairy in flight.To unite someday with the Moon palace courtier, If not Plum then by Willow’s side.源文中的绝句是杜丽娘自画像的题诗,一二四句押韵脚“an”,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读者朗朗上口,听者声声悦耳。无论是演唱还是吟诵都有很强的音乐性。译文押尾韵aaba,韵脚为/ai/,在音节上呈现出强弱搭配、错落有致。该译文在诗歌形式上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对等,有助于观众观看戏曲时产生共鸣。例8: 源文:【醉扶归】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上本 第三出 惊梦)李的译文:At my sight, fish dive deep, Swans land, and birds take flight;flowers blush, the moon hides, and blossoms tremble.源文是两句对偶的唱词,“沉鱼”、“落雁”、“鸟惊喧”与“羞花”、“闭月”、“花愁颤”在词性、结构上相对应,形式整齐,内容相互映衬;“喧”与“颤”押韵脚“an”,读起来抑扬顿挫,显示了汉语语言的音韵和节奏之美。李先生的译文把文字层面的信息表达出来了,但欠缺了源文诗歌的感觉。再看许的译文:
On seeing me, fish would feel shy, and wild geese come down from the sky;
[8](p.95)the moon would close her eye, and flowers with me can’t vie.许先生的译文中将三组对应词简化为两组,押尾韵/ai/,尽可能地体现了源文中的韵律,并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传达了源文的内涵。
通观《青春版牡丹亭》,李林德先生的译文总体上是自由诗翻译,在音步、押韵等方面都比较自由、灵活,诗歌语言形式上的雕琢不多。作为一个演出字幕译本,译者考虑了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遵从了简洁原则和内容先于形式的原则,采用了相对较为简单常用的词汇,可以说达到了目的语观众的要求。但若能在满足上述要求后注重戏曲语言的韵律,那更是锦上添花,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戏曲的本来面目。
四 结语
中国传统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其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是何等辉煌,然而步入现代社会,其传承和发展可谓是步履艰辛。对传统戏曲的保护,应在传承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的延续在于传播。从戏曲舞台传播的角度,戏曲字幕的翻译工作值得关注。译者应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根据舞台演出的特殊性,遵循戏曲字幕翻译的“简洁性”、“内容优先”和“音乐性”三个基本原则,兼顾文学性和艺术性,以严谨的翻译态度来确定翻译策略,使得译文不仅要成功传播中国优秀的戏曲文化,也要方便目的语观众的观赏。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和平衡翻译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关系,是值得戏曲译者反复思量的问题。
注释:文中李林德译例摘自音像制品《青春版牡丹亭》,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出,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参考文献:
[1] Mona Baker.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74-76.[2] 张晓娟.戏曲字幕双语化与传统文化的传播[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1),35-37.[3] 张沉香.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0.[4] 曹广涛.传统戏曲英译的翻译规范刍议[J].译林,2011(10),141-152.[5] Bassnett Susan.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Routledge, 1980.132.[6] 陈炯.中国文化修辞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246.[7] 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2-25.[8] 许渊冲,许明英.牡丹亭汉英对照(舞台本)[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95,264-265,(此处“,”改成”.”)[9] 赵甄陶.中国诗词精选英译[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On 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s from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ZHANG Xiao-juan(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 Hangzhou, 310053)Abstract: Translation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introducing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s to the outside worl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delicate translation of subtitle both protects and promotes Chinese opera culture.Skopostheory could be a feasible guiding theory for translating subtitles,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audience-centered and stage-oriented.Under the principle of conciseness, principle of content first and principle of music, translators need to consider both literature and art features of opera, keep rigorous attitude towards translating work, and diversif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o as to presen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operas and promote the splendid culture of Chinese opera more forcefully.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translating principles;culture promotion
◇作者简介:张晓娟(1980-),女,汉族,浙江兰溪人,硕士,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文化厅科研项目“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戏曲字幕双语化研究”成果之一,发文号为:浙文产【2012】49号。
第二篇:中国传统戏曲欣赏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
-----课后感想
学号: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课后感想
岁月如梭,曾经台上浓妆淡抹的戏子们仿若还在另一个时空舞出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粉末人生。少数人还在追逐着他们的脚步,为了这国粹的传承,用他们的方式演绎着曾经的欢乐与悲伤的故事。当知道大学选修课里开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欣赏》这门课时,毫不犹豫的确定了它。即使我对它知之甚少,也只了解一些京剧,不外乎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但是却能将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故事也深刻生动。选这门课不求能将之发扬光大,但求能更加了解体悟古人留下的精粹,感悟人生。都说戏如人生,或许你也会在戏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千姿百态的人生,总有那么一个会与你产生灵魂的共鸣。舞台上哪怕是配角的一分钟,甚至半分钟的出场,或许在台下他们已努力了几个月乃至几年。发间的汗水,拉筋的苦楚,动作的严苛,所有的苦痛与辛酸都在那短短的一幕舞台剧的音乐下,化成甘露,暖人心脾,给大家带了欢乐,也许就是最值得开心的了。
记得我们学校在腾辉活动中心邀请过一次秦腔表演,我为此写过一篇随笔,因为真的感触很深。在这个甚嚣尘上的闹市里,红灯绿酒,人们已经很难沉下心来,内心的宁静显得难能可贵,在表演伊始,我也如众人一般急不可待的想溜出去,但是看着台上他们表演时专注的表情,嘹亮的嗓音,认真的态度,我自觉羞愧。真的是对老祖宗留下的精华传承少了一份耐心与重视,当我也沉下心去融入这场戏时,我仿佛穿梭了时空,自己好像置身与老式木楼,磕着瓜子喝着茗茶,身
穿马褂看着台上的表演,拍手叫好。也许就是这次亲身经历的表演,促使我想要更加了解戏曲,最终选了这门课。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优孟衣冠”的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西厢记》、《白蛇传》、《野猪林》、《惠州女人》、《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西厢记》,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篇:戏曲演出主持词
戏曲演出主持词
篇一:中秋戏曲晚会主持词 第四稿
中秋戏曲晚会主持词(第四稿)
1、开场歌舞《盛世祥月舞秋韵》
[主持人上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乙:亲爱的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甲乙:大家晚上好!
甲:锣鼓铮铮闹中秋,梨园春色韵常流,乙:月满家家盼团圆,盛世欢歌舞锦绣!
甲: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爽朗的季节
乙:也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热闹的季节
甲:古往今来,多少文艺作品也把秋写成了诗,写成了歌,写成了我 们诗意的生活
乙:是啊,很多成语都体现了人们对这个季节的体味。比如说什么冰 壶秋月,秋水伊人,春兰秋菊,一日三秋……
甲:呵呵,好了,好了,你说尽千秋万代,且不如一叶知秋。乙:请大家跟随我们的戏曲,走入如梦如幻的中秋夜
(“秋”的片头)
2、戏曲魔术《金猴闹秋》
【字幕】:
[主持人上
乙:(边走边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
甲:(打断)今天是戏曲晚会,不是诗友会,你在这(河南腔)弄 啥来?
乙:感怀中秋节,想起苏轼的词,回味着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 有?把酒问清天”,别有一番心境。
甲:你想听京剧《水调歌头秋》吗?
乙:太想了!
甲:请听——
3、京歌伴舞《水调歌头中秋》
【字幕】:
[主持人上
乙:马老师的《水调歌头》渲染了大自然景物中的月亮,更有浪漫色彩了。月亮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甲:再听一段孩子们演唱的京戏?
乙:好啊!
甲:(对观众)每当看到孩子们演唱京剧,我们都会为之赞叹,接下 来请欣赏新编京剧音乐歌舞《妞妞与花旦》,可喜是孩子们在演 唱中还宣传京剧知识呢!
乙:请欣赏
4、京剧歌舞《妞妞与花旦》
【字幕】:
[主持人上
乙:别看人小,这演唱可一点都不含糊!那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有 板有眼,还真像那么一回事。京腔京调韵味十足啊。
甲:京剧美就美在“韵”,京曲京韵,无与伦比。
现代戏《打虎上山》是经典唱段之一,百唱不衰,百听不厌。一字一腔,品的就是京剧的“韵”
(“韵”的片头)
5、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字幕】:
[主持人上
乙:哎,我记得刘学礼老师是一位花脸演员,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方荣翔的弟子,他改唱老生了?
甲:刘老师今天为我们反串了一段《打虎上山》。怎么样,交响京剧,嗓音高亢,气势磅礴,乙:(抢话)余音绕梁,韵味无穷。
甲:要谈京剧,话题太多。前几天和一个很懂戏的老票友聊天,他
说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觉得这是老生常谈,接着 这老票友又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台戏,生旦净丑,各个行 当,粉墨登场,无一遗漏。我今天现场采访一个家庭,来证 实那位票友的话。(乙下)
[走到一个家庭前,家庭有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四口之家
甲:大爷你好
爸爸:你好
甲:你是老戏迷了吧,觉得你们家庭是一台戏吗?
爸爸:也算是是一台戏吧!
甲:哈哈,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们的行当?
爸爸:(笑)我觉得我的夫人算是净,她脾气很大。儿子呢,当然是一个小生,女儿是个活泼可爱的小花旦。
甲:那您呢?
爸爸:我没啥脾气,当我夫人一生气,都是我出来讲笑话调和气氛,我就是丑!
甲:(笑)来,让我们采访一下这个妹妹,看看她怎么认为。你觉得你们家应该是什么行当?
妹妹:爸爸妈妈一唱一和,一个白脸一个红脸,从小长大他们一直都是这样的,一张一弛,一松一紧。哥哥算是一个武生,因为他是学体育的,小时候也老欺负我。
甲:(笑)武生原来就是体育生啊,哈哈,那你觉得自己呢?
妹妹:我当然是旦角了,只不过父母想让我当闺门旦,哥哥想让我当刀马旦,我偏偏当一个调皮的小花旦。
甲:老戏迷的话还是被证实了,多么令人羡慕的团圆有趣的戏迷之家 啊!下面接着欣赏我们的“韵”板块,有请京剧联唱《生旦净丑 贺团圆》!
6、京剧联唱《生旦净丑贺团圆》
【字幕】:
[主持人上
乙:京剧联唱真过瘾!过节,团圆,听戏,惬意呀!
甲:是啊!今天是中秋节,自古至今每逢佳节总离不开“月圆”的话 题,乙:嗯。
甲:咱们围绕“月”,来个诵诗会。
乙:这我在行。
甲:秋空明月悬,乙: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的 甲:露从今夜白,乙:月是故乡明。—— 杜甫
甲:海上生明月,乙: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甲:月中吟
乙:哈哈!这是今晚上的节目。
甲:啊?!《月中吟》带我们“嫦娥奔——‘月’”
(“月”的片头)
7、名家反串《月中吟》
【字幕】:
[主持人上(乙)
乙:哎呦喂!是袁玲老师吧!?要不是我亲眼见,亲耳听,我还以为 晚会请来了京剧大家呢。棒!棒!棒!袁玲老师,你可是咱柳腔 剧种的代表人物,京剧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不知怎么夸你
篇二:戏曲晚会主持词
戏曲专场晚会主持词
男主持;尊敬的来宾,亲爱的朋友们,晚上好,我是主持人xx。今晚我们相聚在金秋的季节,今晚我们相聚在星光灿烂的秋夜,今夜的梅越恋红楼繁花似锦,歌声嘹亮。
女主持;我是主持人xx;朋友们,今晚我们激情满怀,今晚我们热情高涨,今晚我们再一次用真诚谱写人生的乐章,用歌声架起友谊的桥梁。男主持;夜色迷人,曲调悠扬,今晚我们心连心,今晚我们手拉手,今晚新华北路社区专场晚会,让我们同谱爱曲,让我们共吟心声,让欢乐的旋律在夜空中跳跃吧
女主持;这是歌的世界,这是爱的海洋。这里荡漾着曲艺的小舟,这里舞动着戏迷的双桨,这里将陶醉着真诚的朋友。让今夜的星光更加妩媚,让你我的心灵一起飞翔,用真情谱写我们的友谊,用热情燃烧我们的梦想…….男女主持人:晚会现在开始!
女主持人:首先有请我们的xx领导讲话
......
男主持:(鞠躬)感谢领导在百忙之中前来观看我们的演出.提起河南的传统文化,大家肯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豫剧。的确,激昂豪放、通俗质朴的豫剧唱出了河南人的品格,一些传统剧目大家耳熟能详,女主持:其实河南作为戏曲大省,除了豫剧之外,还有曲剧、越调等众多的地方剧种。所以,请客人看戏,已经成为热情好客的河南人款待亲朋好友的一项独具特色的节目.
男主持:下面有请我们的戏迷爱好者闪亮登场,她将以一曲<包青天>选段拉开今天晚会的序幕。有请李素霞。
女主持:听完了包青天的铁面无私,我们再来听听秦雪梅的悲情故事,有请海云为我们带来<秦雪梅>选段
男主持: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听完这个大家想看川剧的变脸的魅力吗?欢迎志伟带来的<变脸>
女主持:欣赏了变脸的魅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折子戏的精彩,有请宋彩霞选段
男主持:说起太极剑,可能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那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太极剑的风采.
女主持: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
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下边就请欣赏我们的唢呐独奏
男主持:下边有请大家欣赏董丽娜为大家带来的豫剧<下南京>选段,请大家欣赏.
女主持:曲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周围邻近地区。而曲剧小品也是由曲剧延伸而来,请大家欣赏曲剧小品<马大嫂说媒>
男主持: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从而受到了许多朋友的喜欢,请大家欣赏越调清唱<收姜维>选段
女主持: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出,现编有请欣赏豫剧清唱<跑汴京>选段.
男主持:豫剧小品也是许多朋友的最爱,请大家欣赏由于兆勇等主演的豫剧小品<>
女主持:谢谢几位精彩的表演,接下来请大家欣赏豫剧<孙成打酒>,演唱者郭淑强.
男主持:有请大家欣赏曲剧清唱<二下陈州>,表演者 李素霞 女主持:下边有请大家欣赏豫剧折子戏<>选段,表演者于兆勇
男主持:下边有请大家欣赏<杜鹃山>选段 表演者 李白娥是我国三级演员,也是我市剧团的老艺人,请大家欢迎
男主持;今夜的星空为何如此灿烂,今夜的月儿为何如此明媚。因为有你啊---朋友,亲爱的朋友,是你给夜色添辉,是你给晚会增彩,是你给难忘的今宵写下了最精彩的一页。
女主持:是你—朋友。是你们那最美丽的祝福穿越了时空,让爱没有了距离,让爱永筑心中。让爱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彩虹。
男女主持:是啊,相聚时我们充满快乐,临别时我们依依不舍。朋友们,您的每一句祝福、每一声问候,都是人间最美的语言。谢谢了,朋友们,晚会到此结束,祝大家开心每一天,幸福到永远。
篇三:戏曲晚会主持词
封丘县“欢乐中原”“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赛
颁奖晚会主持词
【欢庆的舞蹈表演】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尊敬的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父老乡亲们
女:大家 合:晚上好!
男:一曲欢庆的舞蹈拉开了封丘县“欢乐中原”“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赛颁奖
晚会的序幕!
女: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文化市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封丘县委宣传部,封
丘县文化局,封丘县电视台,封丘县戏剧协会联合举办了这次“欢乐中原”
“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赛。
男:大赛历时三个多月,参赛团体36个,涉及演职人员976人,经过初赛,复
赛,决赛,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六名。
女:“欢乐中原”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我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真正感
受到了:
欢乐中原,快乐无限!戏迷大家唱,精彩在飞扬!
【介绍领导和来宾】
男、女:参加今天颁奖晚会的领导和嘉宾有:
男、女:让我们再次用掌声对百忙中来到晚会现场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真诚的感谢
和热烈的欢迎!
男: 戏曲在我们封丘源远流长,她穿越斑斓舞台,纵横古今时空
女:云鬓珠花中,长袖盈风间,舞不尽生旦净末丑,唱不完世间百世情!
男: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段豫剧:《桃花庵》中“站楼台”选段。演出单位:居
厢乡辛庄俱乐部。
女:有请!
【颁奖】
男:谢谢辛庄俱乐部为大家带来的精彩唱段!
女:下面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要为大家公布这次大赛的结果。
男:“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赛三等奖的获得者:
女:有请()为获得三等奖的团体颁奖!
男:获得“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赛二等奖的是
女:掌声有请()为获奖单位颁奖!
女::获得“欢乐中原“东部乡情杯戏迷团体大奖赛一等奖的是
男:有请()为获奖者颁奖!
女:让我们再次用最热烈的掌声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
【展演】
男:下面请大家欣赏本次大赛三等奖获得者:荆隆宫乡孙庄俱乐部选送的豫剧《花
喜鹊》选段。
女:有请!
女:接下来上场的是一位十二岁的小朋友,别看她人小,名气可不小!她是唱响
世博全国戏迷展演选拔赛河南第一人,还是咱们河南省XX年梨园春的小
擂主呢,怎么样?迫不及待想见识一下吧?掌声有请荆隆宫乡孙庄村的孙月
小朋友!
(对话:要为大家表演什么?月:带来一段戏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男:谢谢孙月小朋友的精彩表演!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听得人心情舒畅!
《打金枝》是著名豫剧演员、人称红脸王的刘忠河老师的代表剧目之一,以
豫剧优美曲调加上通俗易懂的唱词深受大家喜爱。下面就请听 荆隆宫乡顺
河街俱乐部选送的豫剧《打金枝》选段。
女:今天这个场合如果没有名家名段助兴,似乎会有些逊色。所以我们请来了河
南省戏迷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XX年戏曲团体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厉
琦先生!他要为大家演唱《情断状元楼》选段。掌声有请!
男:樊梨花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巾帼女杰形象。她敢爱敢恨、胸怀宽广,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请听县城第一俱乐部带来的《樊梨花》剧中的“三上
关”一折。
女:我们今天的确是:好戏连台!为我们晚会压轴的是豫剧名家:
【结语】【播放《难忘今宵》的曲子】
男:笙箫锣鼓,谱写华彩乐章
女:出将入相,上演盛世同享
男:今晚我们与欢乐同行
女:今晚我们与星光相伴
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精彩的夜晚
女: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好的夜晚
男:让我们真诚感谢所有演员的精彩演绎
女:也让我们真诚感谢所有来宾的用心聆听
男:让我们衷心祝愿封丘的戏曲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女:也让我们衷心祝愿封丘的戏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女:伴随着《难忘今宵》的乐曲,我们的晚会就要的结束了。
让我们衷心祝福大家:
合:心情快乐!开心永远!
第四篇:元宵佳节戏曲演出欢迎词
元宵佳节戏曲演出欢迎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保定艺术剧院河北梆子剧团的演职人员 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同志们
各位父老乡亲们: 大家晚上好。
猴踏祥云辞旧岁,鸡舞瑞彩迎新春!在这辞旧迎新、吉祥喜庆的时刻,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春节期间公司特邀请到保定艺术剧院河北梆子剧团的艺术家,从正月十二至正月十六为大家奉献九场戏曲演出,这既是一台凝聚着剧团演职人员心血和汗水的戏曲汇演,又是一台艺术家名角荟萃、群星闪耀的晚会。在此,首先我代表公司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南洺河铁矿企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向为我们带来精彩演出的河北梆子剧团全体演职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全体员工道一声辛苦了!
回眸过去的2016年,面对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全体干部职工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职工收入不断增加,企业大局和谐稳定,平稳渡过了公司发展历程中非常关键且较为艰难的一年。
欢乐和喜庆映衬着累累硕果,火树银花照亮了和谐与吉祥!在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17年,我们坚信,有公司应对困难挑战的坚定决心,有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南洺河铁矿各项工作一定能跃上新台阶、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最后,预祝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五篇:论中国传统合法性的建立
论中国传统合法性的建立
中国传统合法性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文化根源,我认为合法性的建立主要依靠三个方面:
1.神秘化:依靠天人合一的理论,将对君主的监督权交置到上天的手中。在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4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中论述道:中国人心中天界和世俗间的关系是“合一”的,统治人民的权力系统不是源于上界或世俗,而是源于天人合一的官僚系统。阴阳两界是互通的,如县太爷可以鞭挞失职的城隍,而愤怒的村民可以惩罚久求不雨的龙王爷。《春秋大义》里面论述中国宗教,认为儒家学术其实际上承担着宗教和文化的双重作用。合法性所需要的意识形态支持在儒教里都可以找到。不知道这些实证调查是否可以为中国传统的神话体系来进行详细剖解。
2.伦理化:家国一体实际上就是依靠家庭伦理的社会化来建立社会秩序。包括“孝道”“忠君”等实际上都是这种伦理关系的体现。同样以家的理想,形成了和谐的文化观念。但是这种和谐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换句话说,这一强调的基础是,每个人准备接受他在一个有等级的结构中的特定地位,尽其最大的努力履行与那地位相关的社会责任。因为这种思想史建立在家庭中自然差别的(比如父子)伦理关系之上,这就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
3.制度化:人才的竞争选拔在晚周就突破了世卿世禄的承袭制,在《剑桥中国史》中记载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位以及在战国时代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作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一个新的地主和官吏阶层以这种种方式,到战国后期已经形成,它是整个中华帝国史中一直作为统治精英的学者-绅士阶级的鼻祖”。在两汉之后,基本形成了较为成型的制度,尽管在后世被不断完善和修改,但是整体框架没有变。(名称在变化但是实质功能没有变,即便是低级的官称,在后来的演化中都成为了高级的官吏,之后又被更低级的官名所取代)
合法性建立是这三个途径,其对权力的制约也是这三个途径。不知道这样论述和分析是否合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国家政权到底有没有进入到县以下。我个人的认为国家权力是不断深入到乡土社会的。这个从政治制度的变迁就可以看出来,白钢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和赵秀玲的《中国乡里制度》中都提到了乡里政权从乡官到职役的过程。也就是乡里基层的地位是在国家权力面前不断下降的。《剑桥中国史》中提到,乡里、保甲等基层组织单位所设立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是“为了控制而把民众分成了小单位”。因此,基层单位不断细化和户籍制度的不断完善都体现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