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人诗词——王国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今天是周雪光老师的最后一节课,结语是,关于定量研究,周老师又摆出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大海老师说,应该改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此乃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此乃第三境界。关于定量研究,我听得稀里糊涂的,这里不做太多的评价,唯一很清楚的是在定量的道路上,我还需要走很久。关于人生三境界,想说的很多。
记得高三暑假补课的第一堂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老师说,高三的我们处于第二境界,所以肯定要“为伊消得人憔悴”,等我们考上大学了,就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我们都很习惯了过着食堂、教室、家里三点一线的生活,因为我们坚信校长在大会上讲的“读书是改变每个人的命运相对公平唯一的出路”。再苦再累,成为每天的一部分的时候就没什么感觉了。
读了大学,一切就好了。我们当时是这么以为的。
上大学了,其实四年混得很快的,说句通俗的话就是转眼间从樱桃变成了西红柿。去年暑假准备考研的时候,还记得再次把自己所有的状态都改成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后起早贪黑的去占位子,上无聊至极的政治班,结果一半的课都睡过去了。在那段绝望的日子里,仿佛认为上了研究生就万事大吉了。
几经周折,保送上了研究生,托潇潇吉言啊,说什么保不上研全北京我想去哪儿吃她都请我,然后就是我们最后去了小南门的专业麻辣烫。
保研之后的生活倒是颓废了一阵子,不过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前曾经奢望的到头来发现根本就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未来依旧渺茫,自我认同危机困扰了自己很久。成长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人总会长大的,总会慢慢的在这个即使不属于自己的城市找到自己的坐标,然后各自朝着自己的梦想也好,理想也罢,去奋斗。恍然发现自己还是停留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
忘了谁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折腾。有时候,不倒腾得死去活来,枉费了所谓的青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哪三种?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大师精妙以三首词道破人生之路.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蝶恋花柳永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阕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阕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第二篇:王国维经典语录
王国维经典语录
王国维经典语录1
1、本事新词定有无,这般绮语太葫芦。灯前肠断为谁书?隐几窥君新制作,背灯数妾旧欢娱。区区情事总难符。《浣溪沙》
2、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人间词话》
3、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4、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看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人间词》
5、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人间词话》
6、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蝶恋花》
7、稼轩之词,多见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人间词话》
8、教育不足造英雄与天才,而英雄与天才自不可无陶冶之教育。《观堂集》
9、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
10、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人间词话》
11、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虞美人》
12、人生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间词话》
13、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人间词话》
14、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浣溪沙》
15、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人间词话》
16、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人间词话》
17、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
18、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19、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
20、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1、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人间词话》
22、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经典语录2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境界也。--王国维
2、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
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比沁人心脾,其写意也比豁人耳目。其跸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4、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王国维
5、天才者,或数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清)王国维
6、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7、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8、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王国维
9、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
10、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王国维
11、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王国维
12、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王国维
13、王国维在《人世词话》中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步韵填词,从情势到内容,肯定受到原唱的束缚和限定,但苏东坡的'“和韵”却举重若轻,在“原唱”已经到达很高程度的环境下,轻松地逾越了“原唱”。
14、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王国维
15、算来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王国维《水龙吟.杨花》
16、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王国维《人间词话》
17、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18、王国维之言东坡之词旷,即说奔放是苏词的首要气魄威风凛凛。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一首很是典范的奔放词。这首词意境坦荡,感情旷达,说话活跃,各种精妙之处已经被无数苏迷热烈评论过,我就不再颤抖了。但凡稍点文化的,假如还不知道这首《念奴娇》,必定不是中国人!“
19、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王国维《满庭芳》
20、两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点绛唇》
21、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经典语录3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识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2、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
3、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4、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比沁人心脾,其写意也比豁人耳目。其跸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5、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境界也。
6、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鹧鸪天》
7、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国学大师
8、一切景语皆情语。
9、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10、万木沉酣新雨后,百昌苏醒晓风前。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第三篇:古代名人咏光山诗词
古代名人咏光山诗词
游净居寺诗(并序)(宋)苏轼
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慧思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遂留结庵。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其后僧智觊见慧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赐名曰‘梵天’”云。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刑名非夙学,陷阱省积威。遂恐生死隔,永与云山违。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稽手两足尊,举头双泪挥。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净居山十咏 净居寺古碑碣 一 紫云塔
置塔高山顶,山高塔愈高。紫云团作盖,古鹤远来翱。二 功德井
定心似井泉,定相如龙蛰。功德润苍生,定心忌出入。三 白莲池
辟池种白莲,朵朵团香雪。根不离淤泥,花开自娟洁。四 读书堂
造物游吾心,六经我注脚。山烟幕旧堂,文字真糟粕。五 大苏岭
苏山总姓苏,北岭隆然大。峰锷亘长空,白云疑划破。六 小苏岭
小苏岭势奇,松石处苍峭。北顾大苏高,友昆成二妙。七 翠烛峰
翠烛峙双峰,亭亭插云表。晨辉万岭明,月夜千林茂。八 宝瓶峰
虽有挈瓶智,势难挈宝瓶。双双踢不倒,天际白云停。九 香炉阜
层阜搂群峰,峰深禅境。日薰知见香,飘渺翠烟幕。十 苏谷口
苏仙跨鹤去,苏子谪官来。为口居堪人,书堂应再开。
博山台
(宋)黄庭坚
宫亭只说香炉峰,此地今见博山台。紫烟孤起丽朝日,定是海上飞得来。化工造物能神奇,不必惊世出蓬莱。千来隐沦被昭洗,博山我劝尔一杯。先生发白足力强,遥思秋风醉几回? 童儿数修扫洒职,莫使石面沾尘埃。
贻净居寺新及第(五代)谭用之
秋池云下白莲香,池上吟仙寄竹房。闲颂国风文字古,静消心火梦魂凉。三春蓬岛花无限,八月银河路更长。
此境空门不曾有,从头好语与医王。
同景文方丈咏莲塘(宋)黄庭坚
塘上钩帘对晚香,半斜红日已侵床。江妃羞出凌波袜,长在高荷扇影凉。
游东坡读书台(明)王家士
不剥苔封字半留,书台瑶草翠云浮。凭高眺远三湘近,疑是当年赤壁游。
净居山晚眺(明)吕昉
弦有净居山,万峰挈云起。浮屠通宵汉,倒影沦流倚。萝袅阴壑寒,花明石室峙。翠阁碧岚标,长廓赤霞徙。谁谓天台秀,能夺兹岩美。侧闻坡公吟,有怀山中理。颉颃两文星,胜概资游履。鸣钟月色高,飞锡松枝启。朗然禽鸟呼,夜来横百里。何当发溟蒙,相与追绝轨。
题大苏山银杏(宋)苏轼
四壁青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远可爱次韵(宋)苏轼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晚入梵天
(宋)释守诠
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松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屦。时闻犬吠声,更入青萝去。
大苏山银杏(宋)梅尧臣
百岁蟠根地,双阴净梵居。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净 居 寺(宋)杨杰
达人到岸不须船,留寄寒云几百年。欲问上方多少远?为言先过净居天。游 净 居(明)王相
风景南来属大方,乘骢步月陟山岗。九莲池灿千层锦,七井泉通一脉香。古塔曾沾唐雨露,残碑尚载宋文章。读书台畔徘徊久,仿佛当年事未忘!
陪先师王侍御游净居次韵(明)熊荣
十五年前别上方,今陪骢马踏崇岗。芭蕉叶改前时色,菡萏花如旧日香。古塔云笼犹带雨,断碑苔藓不成章。重游愧弗如王播,俯首令人叹未忘。
游东坡读书台(明)李逢阳
奇才千古羡东坡,诗句惊人口实多。潇洒世间谁妒嫉,归来海外此经过。谈禅寺古今犹昔,读易书丹永不磨。寄语山灵须爱护,他年留待病维摩。
游 净 居 寺(明)王家士
寻幽忻出郭,登览忆前贤。手泽犹遗墨,心香不藉禅。峰环云里寺,台俯洞中田。林壑鸢鱼趣,天花却浪传。
宿净居方丈(明)王家士
山寺香生花气侵,石床今夕偕儒林。何妨祗树眠三宿,却笑浮图未了心。
已亥秋日 偶题于净居寺(清)左甸勋
隐隐疎钟隔野烟,芒鞋踏处白云穿。初登绝嶂疑无路,陡转清溪别有天。翠竹林深禽暗噪,黄精苗倒鹿常眠。珠林几处逢僧话,色色空空总是禅。
香 炉 烽(宋)黄庭坚
香炉不铸石陶甄,鼻不闻香眼见烟。上有文殊师利塔,好将一瓣此中燃。题大苏净居寺(宋)张耒
平生爱山如好德,未尝一饭忘泉石。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思公得道神所相,指示岩幽驻瓶锡。
天台妙教源欲启,来此一酌曹溪滴。两公道场守龙象,兵火暂晦终辉赫。撞钟伐鼓食千指,皆二大士之余力。
萦纡石磴造山顶,上有玉人方燕寂。北轩三伏飞冰雪,一日掠尽淮山色。东游尘土我实倦,道过化城聊暂息。
青鞋布袜旧家风,此身终效名山役。
同胡两谷重游净居寺(明)王家士
登临春有约,胜地惬重行。层垒诸天近,崎岖熟路生。鸟鸣游客至,钟击定僧迎。何日离尘网?攴茆倚石屏。
游净居寺和东坡韵(明)李养正
平生抱幽尚,薜带荷为衣。一行强作吏,素愿怆已微。簿书疲鞅掌,趋走劳心机。鞭扑且不忍,安能历刑威。常欲抛短绂,永与世相违。今夕来宝地,落叶正纷飞。良友二三人,携酒与同挥。白日出东林,山谷有余辉。杳焉尘土隔,始知往者非。中宵卧石室,四壁生烟霏。泠然神气清,梦寐犹依依。何时得解脱,昔贤相与归!
夏日登净居寺步东坡原韵(明)张基崇
寻山多幽兴,著屐破苔衣。谈空忆高人,世风已渐微。苍茫见古祠,猿鹤引清机。我来当长夏,松风散暑威。红尘飞不到,远与世情违。不知绝顶上,何年聚星飞。三贤儒释道,禅关信手挥。佛门四百载,至今仰余辉。自恨无冥语,惭愧想非非。白云横天外,岚气接崖霏。寒山一片石,对语独依依。何能分一座,垂老不言归。
答 友 人(明)蔡毅中
完素君侯公暇同彭、胡两侍御有净居之游,时予以琮儿毕婚爽约。念净居不佞读书之所,喜而次韵。其 一
廿载苏山五下帷,梵宫天外望峨嵋。锦屏远障金绳小,宝塔高悬玉垒卑。学士祠边荒草乱,慧公堂上暮云垂。吾生独愧迟婚嫁,自爽君侯十日期。其 二
坡仙台峙倚残碑,每向登临系所思。五百年来齐宦况,大千身后有谁知。云中白碧留金简,日下青田长玉芝。病里卧游神气爽,欲从胜地解缨縻。
登苏山访大镜禅师(清)蔡国杰
大苏小苏皆白云,白云片片长随君。君向白云深处卧,余从绿树影中分。青藜燃杖频辉斗,白石叱羊几成群。轼凭五衍法不二,何时重与印兰分。
重阳游净居寺(清)汪槐
山树霜侵叶色妍,佳时览胜入林泉。古人落帽欢宾座,今日寻萸集梵天。断碣摩挲青藓壁,浮图崱屴碧云巅。老僧留我松花饭,归路寒英拂晓烟。
偕光州孟广文游净居(清)钮琦
游履临幽境,禅关静不扃。爱看凉月白,坐对暮山清。官冷尘情减,谈深露气零。悠悠清磬发,客榻梦魂醒。过净居寺
(清)杨殿梓
十一月初七日,偶以民事入西南乡,因至净居寺。偶然游屐趁公余,真箇名山访净居。入户寒知云雾处,同僧话到茗香初。宗风代许谁闻法?旧雨人传此读书。
还逐野樵寻径返,暝天林火认烟墟。
和琴斋过净居韵(清)钱时雍
初至浮光,偕同人游净居寺,曾和东坡韵,为诗越岁。兹读琴斋明府过净居之作,因忆旧游,奉和元韵一章。忆到苏山已岁余,乍闻飞盖过僧居。胜游屐接元丰后,选佛场开太建初。绝岭曾攀浮翠蹬,残碑仍剔翳苔书。苾刍共说宗风振,石塔延辉切斗墟。
东坡读书堂(清)钱时雍
一日不读书,兀兀坐成俗。一月不读书,俗尘焉可扑!眷兹开士庐,清似巴公屋。偶然数日游,便堪把卷读。苏子阅世机,尘世百无欲。惟有服古怀,于意恒未足。禅床结跏趺,一编娱游目。岂俟弥岁留,摊饭延栖宿? 后人缅高踪,登台思往复。浮翠洒山扉,啸声出空谷。
宿净居寺(清)王楠
排闼万青松,探奇入翠屏。塔光悬处迥,人语隔莳听。竹榻安尘客, 山僧卷乱经。东坡诗石在,临本见《兰亭》。
过净居寺
(清)许钟璐
草草天涯客,来偷半日闲。风云漫**,花木自空山。高下千峰曲,丹黄万木斑。请缨原素志,到此已全删!
登紫云塔(清)陈简
紫云高耸众峰低,绝好朝天笔一支。万壑云烟双足低,半山猿鹤六朝知。天空风雨迷华表,地僻莓苔护宋碑。最是深秋颜色好,夕阳红树正披离。
净居寺十二景 大苏山
仙人已控白龙去,剩有苏山作净居。丹灶几年成九转,翠屏终古获三苏。瓶花乱落青归后,峰烛高烧月到初。行踏浮云生灭处,端祥面目契真如。梵天宫
结庵遥溯慧思功,佛地安居净太空。一自乾兴邀赐额,便从天保缵宗风。钵知携去蟠龙异?山讶飞来灵鹫同。苏蔡大文垂宇宙,读书亦在梵天宫。紫云塔
古塔嶙峋建大雄,氤氲紫气似来东。七层拔地栖霞赤,一柱擎天捧日红。见说慧灯明远近,可闻舍利降虚空。亭亭试拟菩提树,长流玻璃散结中。翠烛峰
双峰霭霭翠生烟,觉路原开不夜天。岂为烛龙喷玉烛,恍从莲座撒金莲。膏流春雨花初发,焰剪秋飔枫正燃。幽谷高山流照后,光明无尽属谁传? 花瓶峰
梵宫南迤瓶锋竖,不插杨柳风外斜。高驻紫云连贝叶,双排翠烛引天花。钟声蝶醒春游梦,岚气香浮脱度霞。枯坐自应开口笑,旃林别有宝妆遮。香炉阜
欲辨“三苏”香雾迷,兰熏柏蕴博山齐。凌霞不见仙童捧,供佛何劳侍史携。岚翠叠云翻宝鸭,烟青林树篆金猊。旃檀香起诸天净,伴月闲行到阜西。白莲池
图澄咒去尝体钵,慧思培来宛在池。叶捧素珠原自洁,根濡浚水更无缁。
碧筒醉我通仙侧,明月招人彼岸时。一阵梵音鱼啜哆,弄波花起满身随。读书堂
游山吟月得诗诠,去国真如不系船。万卷更求通梵笑,一身长愿奉金仙。松垂古瓦跳苍鼠,竹锁虚窗弄晚烟。行到庙祠寻短碣,钟声冲破碧云天。功德井
遥从极乐观天小,凿向苏山一脉承。法海慈航藏浚水,大千尘劫息灵源。汲调香钵连声饱,挹注琼杯作雾喷。净域甃泉功德溥,人间底事爰情温。谷口钟
寺里钟声寺外传,依依谷口送人还。乍惊巢鹊双飞急,复乱岩花一笑妍。音远更穿风罅雾,响余还曳涧溪烟。省深都向虚中发, 高咏坡诗忆羽仙。竹溪月
清溪几日才生竹,明月何年始明溪? 溪荡钟声泠玉磬,月明镜面净玻璃。
春溪竹护黄花岸,秋月人歌翠竹堤。月到昏衢皆觉路,竹溪终古任东西!苏山砦
苏山对峙蔚苍苍,峻岭重开转法王。万里烽烟飞铁马,一湾禅水固金汤。
宋人虚费和戎策,佛观真成觉梦乡。试看云霞嘘石壁,毒龙扰处鹤高翔。
台观来薰
(明)李逢阳
谁凿山头作顷丘?昔人曾树望仙楼。都来故老千年话,剩得高寒六月秋。风入舜韶偏解愠,凉生唐殿欲忘忧。几多避暑登临客,肯念农夫日午耰。
北台薰风
(明)施尧化
枕郭开崇阜,芳林拥峻台。戍楼凭雉列,文祀倚云开。赤帝时司令,南薰歌阜财。高流避暑会,绝胜曲江隈。
北台薰风(清)范壁
司马祠堂接戍楼,谁移雉堞北山头? 衣冠寂静千年范,竹树萧森六月秋。当户鸟飞空外没,满城烟景望中收。不花良吏归何处?愠解弦民胜迹留。
温公祠
(清)吴重光
瓣香幸得慰平生,惆怅春深奠两楹。烟锁白杨寒井废,云封碧草断碑横。岁时还展乡人拜,讲院仍题涑水名。残月晓风清壁近,几回赁吊不胜情。相公堂
(清)吴重光
相公今日构斯堂,想见当年诣洛阳。社稷一生维柱石,文章千古植纲常。高风耸拔弦山秀,遗泽流深涑水长。飘泊半生寻讲麓,幸因私淑傍宫墙。
登涑水书院(三首)(清)戴殿传 一
书院置何年?北台亘城曲。轩敞势凌云,清幽环茂木。东座列文昌,西阁联奎宿.怀哉独乐翁,千载缅高躅!二
奕奕高台上,登堂深仰止。欲与古为徒,溯洄乌龙尾。粹德缅当年,《潜虚》研奥旨。譬彼学观澜,观海难为水。三
灵爽亦磅礴,肸蚃瞩清虚。永怀笃生理,寻览几踟蹰。巍然相公堂,敬业群相于。清风溢庭院,庶几惜居诸?
(九月)九日偕邑士宴集涑水书院(清)杨殿梓
偶入高处息劳尘,况值茱萸节序新。三载因循无异政,一樽邀约有同人。聊为北道黄花主,试看南天白雁宾。徙倚斜阳虚幌暝,半钩帘映月如银。
涑水书院怀古(清)刘光裔
相国钟祥地,千秋思有余。光阳留古迹,涑水缅芳誉。事业钦边塞,文章重石渠。万家崇像祀,一代宠肩舆。屡上亲贤奏,时陈剔弊疏。熙宁居洛后,元祜入朝初。世仰调元绩,人传资治书。馨香绵俎豆,讲席几踟蹰。
涑水书院(二首)(清)戴昌渐 一
跨堞连云讲院开,菁莪郁郁萃群才。偶来策马迎恩道,独听书声起北台。二
涑水渊源传至令,循名还溯古人心。春风隐护葳蕤锁,桃李公门蔼绿阴。
官渡清波
(明)贺守约
光山南去有长河,两岸春风涨绿波。斜日扁舟重回首,向来官柳已无多。
官渡春波
(明)李逢阳
白马源头欲滥觞,汤汤百折走浮光。中流誓楫知谁健?隔岸呼舟过客忙。雁阵平沙棲暖翼,桃花流水泛晴香。攴川大小皆天造,笑杀天吴叹望洋!
官渡清波
(明)王家士
频年欲鼓剡溪棹,此日欣同南浦舟。风静天空盘鹳鹤,春晴沙暖狎鱼鸥。片帆远带星辰泛,浅渚徐冲雪浪浮。述作知君陶谢手,林泉真不负兹游。
官渡泛舟和王淮川(明)吴崇文
从来性僻欲寻幽,共挽斜阳上小舟。对远兴随芳草色,忘机坐傍白沙鸥。江清云影波中现,酒净山光镜里浮。李郭当年何足羡,故园今日是奇游!
官渡河
(清)王楠
烟树失县堞,通津驱马过。春寒云驻久,沙浅鹜眠多。陟岸悬藤壁,蟠冈饮石波。梵天青嶂外,点点佛头螺。
赛山樵唱
(明)贺守约
名山千仞郁嵯峨,石室棋残有烂柯。一曲长歌忘世虑,浮云流水竟如何?
赛山樵唱
(明)蔡凤翅
一入层崖曙色平,乾坤徙倚笑浮名。人寰台榭同轮转,山树飘摇似战争。贝叶当年翻上界,宁花此日散弦城。振衣千仞闻樵唱,疑是空中孤鹤鸣。
登赛山(清)蔡麟
雾霭芳林僻,扶筇碧嶂间。樵歌天外度,鸟语谷中闲。修竹围茅舍,长河荡远山。投竿聊寄兴,钓得锦鳞还。
游赛山
(清)杨载翰
路向西河转,林泉觉更幽。万山青四面,一水碧双流。地瘠风犹古,田肥岁有秋。此间如可托,愿筑读书楼。
天塘畈
(元)马祖常
广陌千家共一村,朝来澍雨喜翻盆。三农得水人间乐,万指分禾溪上屯。稚子饮牛呼伴侣,老嫠饷黍夹儿孙。割耘未了重缫丝,此际田家思欲焚。
郎畈春耕
(明)贺守约
野田万顷尚荒凉,此地曾经几战场。喜遇国朝开泰运,一犁春雨乐耕桑。
郎畈春耕
(明)李逢阳
千载城隍迹已荒,空余残址对斜阳。英雄事去翻成古,阡陌名存尚属郎。春水稼肥田畈喜,夏畦人病麦秋忙。吾胞幸值承平日,歌舞年年乐未央。
郎畈春耕(明)蔡光 长畴春雪霁,千顷草烟平。林鸟因风媚,山花映水明。可能真遂隐,应得耦为耕。绿暗如云柳,分阴绕故城。
淮上即书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
前舟已渺渺,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离思远,宿昔容鬓改。独鸟下江南,广陵何处在?
淮上别范大(唐)钱起
悲风陨凉叶,送归怨南楚。穷年将别离,寸晷申宴语。长淮流不尽,征擢忽复举。碧落半愁云,黄鹤时顾侣。游宦且未达,前途各修阻。分袂一相嗟,良辰更何许? 过淮
(宋)苏轼
朝离新息县,初乱一水碧。暮宿淮南村,已渡千山赤。尘鼯号古戍,雾雨暗破驿。回头梁楚郊,永与中原隔。黄州在何许?想象云梦泽。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但存鱼与稻,生理已自毕。独喜小儿子,少小事安逸。相从艰难中,肝肺如铁石。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
正月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宋)苏轼 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万顷穿银海,千寻渡玉峰。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二
攒眉有底恨,得句不防清。霁雾开寒谷,饥鸦舞雪城。桥声春市散,塔影暮淮平。不用残灯火,船窗夜自明。
渡准
(宋)苏轼
鸣鼙渡长淮,霏烟散清晨。皎皎初日光,照耀草木新。横林度余碧,迭嶂开嶙峋。移桡失向背,烟波浩无垠。儿童相擢歌,余心亦欣欣。轻帆互相逾,画鹢映流津。徘徊望洲渚,悠然独怀人。樵渔有栖遁,寂寞谁问邻 ? 暮风翻洪涛,鱼虾亦有神。四顾天地黑,孤舟恐漂沦。
新息渡淮
(宋)黄庭坚
京尘无处可轩眉,照面淮滨喜自知。风里麦苗连地起,雨中杨树带烟垂。故林归计嗟迟暮,久客平生厌别离。落日江东采蘋去,长歌柳珲洞庭诗。
频酌淮河水(宋)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淮上偶成(元)马祖常
出京不寄入京书,淮水南边有旧居。官比马曹过骑省,文因狗监愧相如。西岩仙居终来凤,东谷汤泉亦戏鱼。岂是高情能放逸,山中萝桂正扶疏。
渡淮
(明)何景明
津口风翻斾,春阴郁未开。淮流冲古岸,沙店倚长台,鸟向平芜下,人随返映回。未忘舟楫兴,临路独迟徊。
淮渎千帆
(明)牛应元
渺漫长淮水,纡潆汇万流。遥涵桐柏月,直下海门秋。玉帛连城萃,桑麻夹岸稠。云帆千里集,络绎阜通舟。
淮渎清澜
(明)李逢阳
桐柏山头混混流,人间爵秩视封侯。朝宗东下三千里,泽物功存十二州。雪浪暗随潮俱涨,金浪晴共日光浮。天洪秀发真人出,圣圣相承亿万秋。
淮水春涨(明)刘悫
桃浪来何急!奔湍涨晓清。烟迷垂柳弱,雁度远沙轻。鸥鹭乘春兴,渔蓑趁晚晴。岸云堆迭嶂,会傍碧岑生。
淮流新涨
(明)李赓铭
桃花淮水上,新涨逐波流。草荒无人境,春香野岸幽。看云祛幻妄,听鸟说沤浮。暝色归樵影,时时古渡头。
淮 水
(明)孙子起
淮水分桐柏,依城日夜流。春来千涨集,晚去一帆幽。鹤倦排云下,鸥闲狎浪游。野怀无可寄,取醉卧沙头。
淮 水(明)张璇
昨夜天边宿雨收,长淮春水拍天浮。层层远送桃花浪,细细香分杜若洲。鸥鹭往来常自适,鱼龙变化暂随流。发源已有朝宗势,不到沧溟志不休。
泛舟渡淮(明)吴孳昌
鸡将余曙促匆匆,走马长堤柳外风。缆影摇波穿彩鹢,帆纹蹙浪乱胭虹。星沾乌榜衣初湿,霜落渔舟火不红。谁信武陵源遂失?溪花流水即仙翁。
淮河秋涨(清)黄约
淮水乘秋发,汤汤裂地来。势摧浮弋动,声激木陵回。日月乘虚侵,鼋鼍喷巨雷。临流思涉利,鼓楫几徘徊。
夜月泛淮
(清)何朝宗
波光潋滟木兰横,斗酒堪追赤壁情。天际星摇潭水动,樽前人寄玉山清。钟敲野寺千林韵,月漾长淮一派明。满载风光归棹缓,鸬鹚稳睡不须惊。
渡淮
(清)陈简
征车落日渡长淮,渐渐乡音入耳来。对面山容迎我笑,想因识得故人回。
钓鱼台
(明)王纳言
高台俯双流,累累蹲怪石。维昔孟参军,羁迟抗逸迹。溯洄控上游,野旷展瑶席,遥见蛟鳄从,讵直鱼虾啧。鼓浪百鳞翻,玻璃万顷碧。垂竿忘世机,坐对烟岚夕。仰天长叫啸,坐矶忘今昔。俨逝渭川湍,忽瞻严陵舄。龙山自峨峨,高陵何寂寂!云中入蓬岛,月下泛赤壁。眷兹倒壶觞,畅怡无间隔。披蓑一水涯,笑傲乾坤窄。
同何宗伯登钓鱼台(明)王延世
赫曦启初伏,澄霁及上浣。哲匠眷良辰,方舟浮流衍。解组临洪波,鸣笳应重巘。远性屡自适,胜情时复展。渐与连嶂近,更感澂潭转。渊深信难测,崖倾岂辞践。乱淙既滴沥,侧径复纡蹇。俯眺荒林平,仰挹飞流浅。云霞互兴没,洲渚迟回缅。赏心事有极,葆性理无辩。忘怀寄微尚,嚣尘自兹远。
登钓鱼台五首(明)何景明 一
野阔穷秋出,云寒望未开。万峰遥驻马,残日更登台。水落鱼龙蛰,沙空雁鹜来。孤怀对摇落,吟罢有余哀。二
岁晏荒台上,孤高望不穷。乱山浮落日,远水抱寒空。野鹜时亲客,江鸿晚避风。终期谢城市,来此伴渔翁。
三
出郭冬初暮,登台日已曛。碧潭寒吐月,孤嶂晚生云。名姓嫌人识,悲歌欲自闻。沙鸥莫飞去,应共尔为群。四
古人栖隐地,今日我重来。寂寞千山里,烟波万古台。岩寒苍桂落,沙晚白鸥回。慨慷无人测,长歌不放怀。五
薄暮登台罢,云山兴不忘。门人携酒至,日落更传觞。一水星河渺,孤烟岛屿长。不愁归路晚,明月在浪沧。
登钓鱼台
(明)赵南星
雨后水增波,兰舟入芰荷。鸥随渔子渡,笛杂榜人歌。巨石中流见,青林夹岸过。看山情未已,忽觉暮云多。
孟嘉钓鱼台(清)钱时雍
石龙底双流,奔湍无日夜。瞰水峙层台,积石垒其下。何年孟参军,垂钓寄休暇? 眷景惬情深,忘机随物化。永谢世途嘲,宁邀俗士驾? 竭来岸子帻,览古生叹咤。寂寞山烟空,飞流穿石罅。
光山道中
——治平四年赴叶县作(宋)黄庭坚
客子空知行路难,中田耕者自高闲。柳条莺啭清阴里,楸树蝉嘶翠带间。幻想百年随逝水,劳歌一曲对青山。出门捧檄羞闲友,归寿吾亲得解颜。
书黁公诗后并引(宋)苏轼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马于逆旅祁宗祥家。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只怪高声问不应,嗔余踏破苍苔色。”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宗详言其异事甚多,作是诗以识之。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壁间余清诗,字势颇拔俗。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梅花二首(光山度岭作)(宋)苏轼
(一)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二)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晓发光山驿(元)傅汝砺
长淮南望楚云多,晓发又逾官渡河。昨夜山田春雨足,征途缓听插秧歌。
龙泉寺
(元)程兰
寺额匾龙泉,于兹几百年。远山晴列画,流水夜鸣弦。低树齐僧阁,天花雨法筵。偷闲消世虑,来就上方眠。
龙泉寺
(明)唐顺之
宝地风尘绝,琳宫日月偏。雁来还绕塔,龙去向流泉。户里天花落,空中梵乐传。远公休禁酒,客醉欲逃禅。
寨河晚渡
(明)黄尚质
古道通南楚,归人晚渡津。日斜樯影动,烟暝橹声频。柳外传渔火,花边伫客轮。可怜淮上月,犹有未归人。
寨河晚渡
(清)邵光荫
驿路遥分楚色余,轻舟问渡夕阳初。长堤送绿环村舍,垂柳因风拂使车。北去河声临暮急,南来山色带寒疏。还怜京洛思归客,霜满征裘忆旧庐。
寨河道中(清)张淮
春光骀宕雨初晴,处处和风送晓行。村树迷离开画谱,溪田高下落棋枰。浮山远见层峦合,潢水斜分一派明。更喜老农生计早,短蓑横笠带烟耕。
寨 河(清)钱时雍
寨河《水经》之壑水,导源黄茅为清流。白沙别自入官渡,二源南北风马牛。道元注亦传闻误,探溯要当亲泳游。河汇泥河与潭谷,屈曲势走蛟龙虬。绕树径堡趋东北,百里直下李家楼。华埠入淮古柴口,波深始堪通行舟。考水讵独判原委,古今之字尤不侔。郦注柴水即寨义,后人柴专作薪求。遂分字体别为寨,徐锴曾已晰根由。当日柴亭渺何许,遗踪千载谁讨搜。我出光城三十里,访古名山逐同俦。茅檐瓦屋接阛闠,停车乡市小勾留。河流湾环绕三面,潦水消涸久晴秋。昔时舆梁失遗址,略约贴水微飘浮。想值霪霖春夏候,泛涨当亦似浮洲。往来孔道通南北,津筏应生行旅愁。稽古还复览地势,驱策渡水越村畴。平郊风景豁闲目,望入遥山云悠悠。
山 乡 行(二首)
(清)钱时雍
发晏家河,憩吴陈店,度陡山河,次白沙关。其一
朝发晏家河,危岸缘山麓。严霜枯草荄,寒冰坚泽腹。稍行溪路纡,渐入峰岭矗。逶迤历陂陀,攀陟屡盘复。绿竹拂苍云,岩际隐茅屋。憩足山店幽,褰涉寨河曲。欻见连康峰,积雪明瑶玉。其二
陡山洵陡绝,千仞盘云影。河流绕其下,裂石冠其顶。左盼悬崖危,右瞻飞磴梗。前趋度已艰,后顾心犹警。攀跻屡佝偻,历碣惊流洗。灌木医苍烟,夕阳倏西暝。荝屴入云梯,还登白沙岭。
入花山度扬帆桥至晏家河宿(清)钱时雍
晴色花山路,崎嵚石渐多。扬帆谁解说,古塔自嵯峨。初麦青平畈,丛篁绿曲阿。白沙夕阳岸,一宿晏家河。
光山道中(清)胡璜
晓色凝飞旆,仙居入望中。地雄吴楚会,山控汝淮东。香稻云屯野,丹林月烧空。往来随驿骑,风雨自匆匆。
泼陂河
(清)杨殿梓
看山重渡泼陂河,水似玻璃净不波。一雨洗将青黛出,晓岚秋色在烟萝。
长潭驿
(清)杨殿梓
四山回报水清涟,樵牧人闲落叶边。日暮飞鸦栖未定,长潭驿口数家烟。
过晏家河入虎湾山中作(清)杨殿梓
林外寒流溪外山,山山窈窕如青鬟。昨宵山曾入我梦,朝乘轻骑来虎湾。虎湾人家依林屋,山影虚窗翠堪掬。每从绿亩课耕耘,未向红尘问荣辱。穿林行行林叶稀,白云数片侵我衣。双扉隐约开萝薜,一饭殷勤进蕨薇。夏畦转忆秋初雨,穗稷不吐黄花吐。如此秋光非等闲,且合山中昵田父。我家阁皂旧书堂,清晓吟帘挂夕阳。一出回头成小草,满轮援镜诧微霜。秋思茫茫安可道?静者惟山自难老。别山驺从归晚衙,卧游绘取屏风好。
山 行(清)杨殿梓
丙午季春,以公务至沙窝保,转吴陈河,过晏家河,在山三宿始返署。几日山行不出山,好春无限在山间。草塘钓石青萍涨,茅屋人家绿树环。应顺初听蛙角角,喜晴频报鸟关关。朅来袖里香风满,拾起瑶花戴月还。
杨帆桥晚归(清)陈简
一钩新月影微微,日暮栖鸦结队回。迷路正愁无问处,断桥西畔一僧归。
游迎春山
(清)孙智应
为问南山路,行行入翠微。碧岩云外出,丹岫望中稀。谷静含春色,林幽带夕霏。此间多爽气,乘兴顿忘归。
次日在居士仙居山思杏丹仙韵(明)夏赉
昔时仙去已难攀,无复青鸾更往还。丹灶久淹浑寂寞,石泉犹在自潺湲。霜天猿叫洞门静,芳草鹿眠春昼闲。一隔红尘千里远,谁知海上有三山。
仙居塔
(明)贺守约
高峰突兀跨清空,铃铎声高振梵宫,几度凭虚凌绝顶,却疑身在白云中。
仙居葛洪丹室(清)钱时雍
稚川慕霞举,求为句漏令。探密抉石岩,冥搜历幽迥。谁传乐安山,芳杏值满径? 绿萝閟秋阴,丹葩蔼春靓。石洞何窅然,白云锁清夐。吾闻摄生人,凝神葆真性。适已情自超,济物理岂竟。眷彼芸生繁,惜兹桐子命。神丹倘可求,愿言蹑云蹬。
游独山二首(宋)孙仅 其一
独山亭子山之岑,万竹相围尽翠阴。古刹地幽红日永,悬崖人静碧云深。轻风细细无朝夕,劲草依依自古今。吏役几嗟诗笔废,兴来不惜为君吟。其二
城楼日日望霄垠,车马今来访旧闻。寒石万寻围翠竹,危峰一点缀青云。洒然自有林泉乐,去矣吾非鸟兽群。安得画工图绝致,尽收苍翠寄诸君。
独 山(明)刘悫
一丸仙掌弄,种杏说当时。沃野春风静,回流落日迟。茸茸芳草发,霭霭碧云垂。月上东山好,春光画远眉。
独 山(明)薛耳
云表一峰明,凌虚依太清。日光供荡漾,月色照晶莹。呼吸通三岛,回翔顾五城。只缘身独立,不觉万山平。
独 山
(明)李赓铭
突兀成孤秀,鸿蒙挹太清。路从烟里断,花向晦中莹。云物书青鸟,霞标俯赤城。忽然成一气,风雨万山平。
司马泉
(明)贺守约
石瓮苔荒岁月深,寒泉一鉴晓光沉。当年司马名犹在,史笔留芳自古今。
司马井
(清)钱时雍
粹德浚灵源,地窍旋坤轴。名贤不虚生,斯道端有属。凿井自何年?诞公待澡浴。名因司马传,亭重令君筑。至今云路衢,石甃蕴沉绿。苍阴覆银床,涵渊清可掬。流观一清啸,素心鉴昭昱。欲与探沉虚,修绠当谁述!
西亭
(元)马祖常
西亭近在光城西,偶为春阴一杖藜。绿树深深花尽落,乱红多处燕啣泥。登烟台水旧址(清)王楠
郭外春烟合,城南一水明。沙禽迷宿雨,蜡屐趁新晴。台识何年废,名还旧日更? 残碑如可读,幽索自深情。
和别邑尹藏经阁(清)胡虞胄
共梯高阁见南山,翠黛迎人露晓鬟。身健看萸囊佩紫,客豪剪菊藓浮斑。烧残红烛风初肃,泻尽黄流月正弯。今日使君成盛集,王宏倘亦未能攀。
重阳登紫水塔(清)胡煦
便是龙山会,无如此会强。行行历石级,步步拜灵光。遍酌贤人酒,分簪隐者香。科头无帽落,俯首看云翔。枚子输先道,莼羹许后尝。鹤林花解语,催得满庭芳。
天赐山
(明)李逢阳
东望龙冈霁色青,汉皇曾此驻天兵。溪山一曲留芳泽,草木千年载宠荣。古堞定须神物护,祥烟长共彩霞明。至今谷鸟鸣相应,疑是当年警跸声。
天赐山
(明)蔡光
帝子开营垒。因高踞上游。青山连雉堞,赤壁隐龙楼。古井藏金马,深潭控铁牛。捍门淮汝表,形胜压中州。
秋日登龙山(明)胡自化
驻策龙山上,登临逸兴幽。秋声深树里,晚色乱山头。水去途应滑,衣单风自飕。黄昏催马去,风景即瀛洲。龙山远眺
(清)杨载翰
新红秋叶落纷纷,嫩碧天开雁一群。足底雷声岩下浪,望中帆影日边云。寻幽橐笔常孤往,采韵谁人可共分? 沿岸牧樵歌楚曲,哀音慢调那堪闻。
莲石山庄并序(清)杨载翰
城南八里许,地名莲花石。相传维摩遗莲一瓣化为石,其石犹存,而峰峦层迭,于莲亦颇肖焉。杨氏聚族卜兆于兹,已有十三世矣。爰名其村曰“莲石山”云。
西阳之山多西南,发源来自桐柏山。群山南走忽横断,一岭高卧黄光间。光黄之间异人多,西来佛子号维摩。手掷一片碧莲花,化作千丈碧嵯峨。在城之南约十里,峰似莲花四面起。山山相依忽中开,我家结茅山心里,山头大木碧森森,大峰小峰连松荫。中有一峰圆且平,峦石坟起如莲心。先人丘墓卜于此,代有书香贻子孙。山水清佳俗美醇,聚居世愿无他陟。
憩灵鹫禅林候渡(清)钱时雍
晨发望城冈,光城俨在目。朝霜浸征永,晴辉炯平陆。小憩依招提,短垣傍水曲。阴阴袅垂杨,森森环修竹。行道岂不疲?吟赏意亦属。遂涉官渡河,湛然澄清渌。
西阳秋郊
(清)杨殿梓
秋雨经旬始放晴,晴郊秋色倍分明。山皆染黛如眉列,水自恬波似掌平。数点中田鸲鹆影,一行疏柳蟪蛄声。更喜笑语村村遍,获稻人家报顺成。
秋日光山南郊作(清)杨殿梓
逶迤历南郊,俯仰纵遐瞩。节气秋转澄,林园雨新沐。晓山出苍翠,平芜带寒绿。停舆进田父,力穑询民俗。我亦耕稼人,释耒学干禄。三年此承乏,胡不返初服? 腰袅亦受羁,牛羊在求牧。夕阳城西头,衙斋坐红烛。
乙巳冬宿朝阳寺(清)杨殿梓
攀萝陟翠微,到寺已斜晖。径雪晴犹积,溪云湿不飞。残灯分榻卧,落叶打寒扉。梦破一声磬,四山人语稀。
木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刘长卿
逢君木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木陵道
(唐)陈存
西游匣长剑,日暮湘楚间。歇马上秋草,逢人问故关。孤村绿塘水,旷野白云山。方念此中去,何时此路还?
过木陵关(唐)许棠
荒关无守吏,亦耻白衣过。地广人耕绝,天寒雁下多。东西方自感,雨雪更相和。日暮聊摅思,摇鞭一放歌。
石盘山
(明)谢榛
仄径高盘壁,孤峰半插天。人行飞鸟上,袖拂落霞边。涧水寒逾咽,山花晚自妍。一樽迟俦侣,松月向谁圆?
牢山寺
(明)徐有
绝崖驻马步斜晖,一线苔衣入翠微。别有蓬壶人不到,一天晴色绿成围。
雪后至白牙山(清)杨殿梓
宜麦飞阑六出花,寒皋玉树万枝斜。天风吹到银屏里,认得何处是白牙!白牙山色白皑皑,下有柴门临水开。手拂寒云过桥去,风林残雪点衣来。
斛山即事
(清)吴为墉
讵有登临兴,因公偶一游。双峰开宝殿,众水掩苍虬。霜叶红如洗,晴岚翠欲流。白云山外卷,凝坐思悠悠。
山居闲眺(二首)
(清)尚一琴(女)其一
门外崇山隔小溪,渔翁垂钓溪桥西。杏花枝上来春燕,芳草村边唱午鸡。坞角遥连青霭合,峰头高并碧云齐。昼长绣罢闲无事,携子窗前听鸟啼。其二
寻芳明日是花朝,女伴相将扑蝶遥。拾翠风和春色好,踏青日暖马蹄骄。门前碧柳千条秀,村外黄鹂百啭娇。天朗气清人意爽,玉栏杆畔听吹箫。
第四篇:王国维用诗词给为学之路分了三个境界
王国维用诗词给为学之路分了三个境界
先有独特的技术,才会有坚定的信心.先有坚定的信心,才会有上乘的能力.先有上乘的能力,才会有职业的运气.先有职业的运气,才会有应得的胜利.《庄子》里记载了一个”列御寇射箭“的故事:列御寇是个神射手他能在胳膊上放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仍然箭无虚发。但伯昏无人对此不以为然,他说,这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含义是,这只是表面功夫而已。列御寇当然不服气。于是伯昏无人把他带到怪石嶙峋的山崖之上让他站在悬崖绝壁边,下面是万丈深渊,此时列御寇非但不能射箭,而且早已吓得汗流浃背,寸步难行了。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都自有境界高下之分。
王国维用诗词给为学之路分了三个境界:
1。“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第一个寻求目标方向的阶段;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个探索奋斗阶段;
3。“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水到渠成渐入佳境的第三个阶段。而为人处世自然也有层次境界之分。
第五篇:国学大师王国维
国学大师王国维,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1927年6月2日投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而死。少年失意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结识罗振玉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人生转折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巨子陨落 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听闻北伐军枪毙湖南叶德辉和湖北王葆心(王被杀是谣传),6月2日同朋友借了五块钱,雇人力车至北京颐和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从其遗体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封面上书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遗书内容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移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王国维为何自溺,至今仍争论不论,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殉清说”、“逼债说”、“性格悲剧说”、“文化衰落说”。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中写道:“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像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一人一事。” 毛泽东有诗云:“莫道昆明池水浅”,那里的水并不深,王国维跳进去,便一头扎到底。事实上并非溺毙,而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死。呜呼,一代学者,草草一生,就这样于污泥浊水中逝去,时年五十一岁。从他身上,翻出一纸遗书,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等字样。有人说,他这个“辱”,为死殉清廷,效忠逊帝;也有人说,他这个“辱”,与他亲家罗振玉有些什么纠葛。但不管什么缘由,当时及后来,都认为不值得。
《哲学辨惑》《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人间词、人间词话》《王国维诗词编年校注》(陈永正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甲骨文晚清始发现,最早是王懿荣,后来刘鹗刊印《铁云藏龟》,继之,孙治让和罗振玉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而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审。二重证据法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对王国维死因,其亲属自始至终讳莫如深。而后世臆测大致又分几种:“殉清”说 “逼债”说 “惊惧”说 “谏阻”说 “文化殉节”说 “诸因素”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