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应用王国维诗句(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4 18:2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应用王国维诗句(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应用王国维诗句(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习近平应用王国维诗句(写写帮推荐)

其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003年7月13日,习近平在之江新语《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的短评中说:“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有关词句,分别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其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2013年1月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时,习近平引用毛泽东诗词,直抒胸臆:“这里,我想起毛泽东同志当年写下的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其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013年1月5日,习近平今天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其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最后指出,“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一定能够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五:“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2013年10月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时说,“‘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亚太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是亚太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亚太未来发展攸关亚太经合组织每个成员的利益。”他引用唐代诗人马戴的诗句,抒发了中国同亚太和世界和平相处、共创未来的情怀。

第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说,“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中国 古典名著《红楼梦》对来自爪哇的奇珍异宝有着形象描述,而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则陈列了大量中国古代瓷器。这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例证,是对‘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实诠释。”

第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后,经过人民解 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八:“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4年 4月27日下午,习近平在喀什看望了武警新疆总队某部特勤中队官兵。在参观荣誉室后,习近平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复杂严峻的环境,越能磨砺意志本领,希望大家牢记职责、再接再厉,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第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2005年8月19日,习近平在之江新语《文风体现作风》短评中说,“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到垃圾桶里去,其实诀窍很简单,可用郑板桥的对联概括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 花’。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二篇:王国维经典语录

王国维经典语录

王国维经典语录1

1、本事新词定有无,这般绮语太葫芦。灯前肠断为谁书?隐几窥君新制作,背灯数妾旧欢娱。区区情事总难符。《浣溪沙》

2、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人间词话》

3、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4、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看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人间词》

5、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人间词话》

6、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蝶恋花》

7、稼轩之词,多见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人间词话》

8、教育不足造英雄与天才,而英雄与天才自不可无陶冶之教育。《观堂集》

9、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

10、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人间词话》

11、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虞美人》

12、人生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间词话》

13、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人间词话》

14、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浣溪沙》

15、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人间词话》

16、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人间词话》

17、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

18、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19、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

20、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1、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人间词话》

22、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经典语录2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境界也。--王国维

2、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

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比沁人心脾,其写意也比豁人耳目。其跸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4、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王国维

5、天才者,或数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清)王国维

6、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7、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8、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王国维

9、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

10、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王国维

11、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王国维

12、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王国维

13、王国维在《人世词话》中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步韵填词,从情势到内容,肯定受到原唱的束缚和限定,但苏东坡的'“和韵”却举重若轻,在“原唱”已经到达很高程度的环境下,轻松地逾越了“原唱”。

14、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王国维

15、算来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王国维《水龙吟.杨花》

16、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王国维《人间词话》

17、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18、王国维之言东坡之词旷,即说奔放是苏词的首要气魄威风凛凛。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一首很是典范的奔放词。这首词意境坦荡,感情旷达,说话活跃,各种精妙之处已经被无数苏迷热烈评论过,我就不再颤抖了。但凡稍点文化的,假如还不知道这首《念奴娇》,必定不是中国人!“

19、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王国维《满庭芳》

20、两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点绛唇》

21、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经典语录3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识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2、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

3、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4、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比沁人心脾,其写意也比豁人耳目。其跸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5、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境界也。

6、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鹧鸪天》

7、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国学大师

8、一切景语皆情语。

9、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10、万木沉酣新雨后,百昌苏醒晓风前。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第三篇:名人诗词——王国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今天是周雪光老师的最后一节课,结语是,关于定量研究,周老师又摆出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大海老师说,应该改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此乃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此乃第三境界。关于定量研究,我听得稀里糊涂的,这里不做太多的评价,唯一很清楚的是在定量的道路上,我还需要走很久。关于人生三境界,想说的很多。

记得高三暑假补课的第一堂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老师说,高三的我们处于第二境界,所以肯定要“为伊消得人憔悴”,等我们考上大学了,就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我们都很习惯了过着食堂、教室、家里三点一线的生活,因为我们坚信校长在大会上讲的“读书是改变每个人的命运相对公平唯一的出路”。再苦再累,成为每天的一部分的时候就没什么感觉了。

读了大学,一切就好了。我们当时是这么以为的。

上大学了,其实四年混得很快的,说句通俗的话就是转眼间从樱桃变成了西红柿。去年暑假准备考研的时候,还记得再次把自己所有的状态都改成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后起早贪黑的去占位子,上无聊至极的政治班,结果一半的课都睡过去了。在那段绝望的日子里,仿佛认为上了研究生就万事大吉了。

几经周折,保送上了研究生,托潇潇吉言啊,说什么保不上研全北京我想去哪儿吃她都请我,然后就是我们最后去了小南门的专业麻辣烫。

保研之后的生活倒是颓废了一阵子,不过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前曾经奢望的到头来发现根本就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未来依旧渺茫,自我认同危机困扰了自己很久。成长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人总会长大的,总会慢慢的在这个即使不属于自己的城市找到自己的坐标,然后各自朝着自己的梦想也好,理想也罢,去奋斗。恍然发现自己还是停留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

忘了谁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折腾。有时候,不倒腾得死去活来,枉费了所谓的青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哪三种?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大师精妙以三首词道破人生之路.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蝶恋花柳永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阕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阕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第四篇:国学大师王国维

国学大师王国维,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1927年6月2日投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而死。少年失意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结识罗振玉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人生转折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巨子陨落 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听闻北伐军枪毙湖南叶德辉和湖北王葆心(王被杀是谣传),6月2日同朋友借了五块钱,雇人力车至北京颐和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从其遗体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封面上书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遗书内容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移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王国维为何自溺,至今仍争论不论,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殉清说”、“逼债说”、“性格悲剧说”、“文化衰落说”。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中写道:“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像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一人一事。” 毛泽东有诗云:“莫道昆明池水浅”,那里的水并不深,王国维跳进去,便一头扎到底。事实上并非溺毙,而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死。呜呼,一代学者,草草一生,就这样于污泥浊水中逝去,时年五十一岁。从他身上,翻出一纸遗书,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等字样。有人说,他这个“辱”,为死殉清廷,效忠逊帝;也有人说,他这个“辱”,与他亲家罗振玉有些什么纠葛。但不管什么缘由,当时及后来,都认为不值得。

《哲学辨惑》《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人间词、人间词话》《王国维诗词编年校注》(陈永正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甲骨文晚清始发现,最早是王懿荣,后来刘鹗刊印《铁云藏龟》,继之,孙治让和罗振玉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而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审。二重证据法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对王国维死因,其亲属自始至终讳莫如深。而后世臆测大致又分几种:“殉清”说 “逼债”说 “惊惧”说 “谏阻”说 “文化殉节”说 “诸因素”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第五篇:《王国维评传》讲稿

王国维评传

王国维(1877~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

主要著作、后人研究著作:

《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

《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

人生经历: 1.少年失意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2.结识罗振玉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南书房行走”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

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3.人生转折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4.巨子陨落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逼近北京之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在颐和园昆明湖沉湖而死。

逸闻趣事:

1.父亲通达思想的影响。

大儿馆于同城沈都戎,许教授。以其性讷钝,好谈时务,嗜古籍而不喜帖括,现荐成于金陵储材学馆学生,以期通达中西要务以自立,然究莫必其成焉否也。次儿十龄,近处就傅,《四书》将竟,迟数年使之游于商,不令再事于制艺,致蹈诗、书误我之讥也。(《日记》第680页)

概言之,就是拟命长子储材通时务,次子从商不复事制艺(八股),这是王乃誉给他的一位族叔拟写的书信中为静、健兄弟俩作的学程安排,时在1896年8月9日。

应该说,处这样一个“大变局”之时代,有乃誉公这样一位饱学、睿知而开明的父亲,造就了王国维这样的一代大师,属必然。

2.王国维与史学渊源。

儿时不喜欢《十三经注疏》,又喜欢“泛览”群书,这种学习兴趣,显然不在八股文方面了,王国维说:“十六岁,见友人读《汉书》而悦之,乃以幼时所储蓄之钱,购前四史于杭州,是为平生读书之始”我与历史的兴趣源于一本新华词典后面的朝代更替表。

2.理智分析型,切合实际。

王国维的性格是分析型的理智感强,十分内向他疲于哲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今有爱其谬误。二是纵观世界近二十年的学问,建立新的理论体系的学者极少,希望自创一新哲学。“非愚则狂也”。而搜集、整理材料,综合历史上的成说,成为一个二流学者又不喜欢。他自己思忖“以余之力,加之于学问,以研究哲学史。或可操成功之卷,然为哲学家则不能,为哲学史,则又不喜。此亦疲于哲学之一原因也”两个原因虽学懂了康德哲学。但是并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成熟体系的哲学体系。对于如何在这个领域选择自己研究方向更不能确定,这种自我分析是明智的,合乎实际的。

4.《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5.与妻子的感情。

《红楼梦》

1.叔本华哲学与《红楼梦》

王国维认为“其自哲学上解此问题者,则两千年间仅有叔本华之《男女之爱之形而上学》耳”。王国维指出的叔本华的文章,现在中译本为《性爱的形而上学》。叔本华在这部著作中。对引起超过人类激情喷发的男女之爱。对许多文学作品进行歌颂的人类的爱情做了新的解释。他承认两性之爱,除生命外,它是所有的冲动中力量最强大活动最旺盛的。它占据人类黄金时代一半,它也是人们努力一生的终极目标,它会妨害最紧要的时间,能使最认真的工作忽然中断,有时连最伟大的思想家也会

2.新红学开始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宣告了新红学的开始,也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伟大开端,这篇文章有这样的重要的历史意义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这篇评论有严整的理论框架全文纲举目张,有严正的逻辑结构。他重视从哲学、美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去评论《红楼梦》。在审视作品的时候,既注意到将它与中国历史上的叙事作品加以对比,以阐明它在历史上发展中的地位。又能注意到将他与世界上的同类作品加以比较。以确定他的世界地位。而作者将自己最终的视角落到对中国固有的乐天麻木国民性的批评。显示出具有思想家、哲学家的锋芒。这篇文章为中国文学批评提供了许多新的东西。

史学方法:

1.陈寅恪对王国维历史研究方法评价

王国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属于考古派。陈寅恪对他的学术成就曾有过描述:

“其学术的内容及治学方法,殆可举三目以概括之者。

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地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凡属于考古学及上古史之作,如《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鬼方、昆夷、狁考》等是也。

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凡属于辽、金、元史事及边疆地理之作,如《萌古考》及《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等是也。

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于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如《红楼梦评论》及《宋元戏曲考》、《唐宋大曲考》等是也。”

2.《流沙坠简》可用之考订了汉玉门关的位置,本来。汉代玉门关的位置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玉门关在敦煌以东,有的取认为在敦煌以西。王国维认为玉门关在金东黄县西北七十公里的小方盘城。因为1906年。在小方盘城出口出土汉简尚书。为据此可判定这里是玉门关关址。

死因探究:

1.“殉清”说 王国维为清朝遗老,更对逊帝溥仪向有国士知遇之感——王国维以秀才身份,被溥仪破大清“南书房行走”须翰林院甲科出身的旧制,召其直入“南书房”——有此思想基础和遗老心态,逢“覆巢”之将再,以自杀而“完节”似乎也是情理之中。所以梁启超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比之,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和罗振玉、吴宓等均持此说。鲁迅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称王“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可见也为此论。但反对此说者认为,王国维与罗振玉、郑孝胥、陈宝琛辈有别,郑等效命清室复辟,不惜委身于日本政客。而王国维却领清华职,心无旁骛,潜心学术。他虽“忠清”,却不充其鹰犬,以至“愚忠”至“殉清”程度。所以当时就有人说:“你看他那身边的遗嘱,何尝有一个抬头空格的字?殉节的人岂是这样子的?”

2.“逼债”说 当年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中说:内务府大臣绍英委托王代售宫内字画,事被罗振玉知悉,罗以代卖为名将画取走,并以售画所得抵王国维欠他债务,致使王无法向绍英交待,遂愧而觅死。当时报纸还传,王曾与罗合作做生意亏本,欠罗巨债。罗在女婿(王长子潜明)死后,罗、王已生隙,罗令女居己家为夫守节,逼王每年供其生活费2000元。王国维一介书生,债务在身,羞愤交集,便萌生短见。此说经郭沫若先生笔播,几成定论。但从王遗书对后事的安排看和事后其它一些证据表明,王国维生前并无重债足以致其自尽。

3.“惊惧”说 1927年春,北伐军进逼北方,而冯、阎两军易帜,京师震动。有人认为,王国维自杀是怕自己这个前清遗老落入北伐军手中,蒙受耻辱;又王视脑后辫子为生命,当时传言北伐军入城后将尽诛留有发辫者,所以与其被辱,莫若自我了断。但这种说当时即多有人鄙而不取,以为不合王国维立身处世方式。

4.“谏阻”说 认为王国维投湖与屈原投江相类,是以“尸谏”劝阻溥仪听从罗振玉等人主意,有东渡日本避难打算,并认为王、罗两人最后决裂的原因也缘于此因。

5.“文化殉节”说 与王国维同为清华导师,且精神相通、过从甚密的陈寅恪先是以“殉清”论王之死,后又认为:“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6.“诸因素” 以一遗民绝望于清室的覆亡,以一学者绝望于一种文化的式微,一介书生又生无所据——当王国维徘徊于颐和园长廊,回想起“自沉者能于一刹那间重温其一生之阅历”的箴言,遂“奋身一跃于鱼藻轩前”。也许,这就是王国维自沉之“谜底”。

我支持“文化殉节”说 和“诸因”说,理由如下: 1.《王国维遗书》

封面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的遗书中,全文仅有百余字,照录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2.鲁迅曾说他“老实到像火腿一般。”

胡适也曾直言不讳地说王国维“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 3.“悲情王国维”

王国维的家庭成员多非正常死亡,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1907年7月,王国维的发妻莫氏因生产双胞胎女儿病危,王国维从北京回到家乡海宁,延请名医救治,十几天后,年仅34岁的发妻离开人世。

从1905年开始至1908年,王国维的人生不断遭遇重大变故,父亲、妻子、继母相继去世。王国维不断地由北京返回家乡海宁参加葬礼,可见其生世之累,谋生之艰。

1908年在岳母即莫氏的亲生母亲莫太夫人的主持下,续娶22岁的潘丽正为继室。1921年5月四女通明生,9月殇。1923年5月女瑞明殇。1925年,长子潜明去世,在之前一年,一双孙女殇。

评价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下载习近平应用王国维诗句(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应用王国维诗句(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国维三境界有感

    王国维三境界有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6班王小成S10081101033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

    古诗句的应用及拓展

    古诗句的应用及拓展 1.古人以花入诗的诗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借问酒家何外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待到......

    解读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解读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肖旭 发布时间: 2009-10-03 18:09 社科院文学所 内容提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了“戏剧”、“戏曲”两个概念,由于与今人对“戏剧”“戏曲......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5篇模版)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希望......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模版)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 刘千河中学 马彦峰 说来惭愧,第一次听到王国维这个名字,应该追溯到我读本科时的一次文学理论课上。当时只含糊不清的记住了这个名字,并且对他的......

    王国维-科斗文字说

    科斗文字说 王国维 科斗文字之名,先汉无有也。惟汉末卢植上书,有古文科斗近于为实之语,而其下所言乃《毛诗》、《左传》、《周官》,不及壁中书。 郑康成书赞云;《书》初出屋壁,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