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 郝建萍

时间:2019-05-15 08:3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坐井观天 郝建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坐井观天 郝建萍》。

第一篇:坐井观天 郝建萍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师:郝建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朗读感悟,了解他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4、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表演读,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

重点:通过第2—7自然段,围绕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品读课文,读出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语气。难点:了解动物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理解寓意,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教学方法:粗读到细读,层层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看图猜成语

2、引入话题:同样的天,它们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一起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理解题目中“观”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生词。(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先来检查检查上节课我们学的生字词)㈠通过猜谜的形式猜出“沿、际、信”,强调沿的第五笔。

㈡快速抢答说字“抬、还、答、错、娃”强调还和答是多音字,给娃换偏旁记忆,错的反义词。㈢检查词语,开火车的形式。(注意奖励)

2、初学课文

大家真的很棒,那么大家有信心学好这篇课文吗?(有)听,这是谁的叫声?(青蛙),那么听,这是谁的叫声(小鸟)

那么小鸟和青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先来阅读它们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㈠先自由读,找同学读 ㈡男女分角色读 ㈢带着动作、表情读

师:那么可爱的小鸟落在了哪里呢?(井沿上),青蛙蹲在哪里?(井里)

师:好了,我们来看黑板上这口井,我们先来观察,井的最下面叫做井底,井的最上面叫做井口,那么在井口的周围用石头砌成的石壁就叫做井沿,那么接下来我找同学来标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非常棒,看辛苦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这一百多里足足要飞一天一夜呢,这么远的路,小鸟都飞到哪里了呢?它都看到什么了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用“小鸟飞过_____看到了______”来进行说话。(学生观看,练习说话)

小鸟飞过这么多的地方,看到这么多的事物,真好!那么你们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见多识广)

三、深入感悟。

师:这样一只见多识广的鸟,在井里的青蛙会相信他们?接下来,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注意变电,不同的标点语气表达不同。(学生练读,找学生读,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读)师:青蛙根本就没相信小鸟说的话,对于你来讲,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呢?(自以为是)师:青蛙怎么能这样呢,我们来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比较)

师:唉,青蛙真是太自满了,任凭小鸟怎么说它都不停,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是呢,请阅读它们的第三次对话,注意:它们的表情,都笑了,它们的笑一样吗?它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讨论:青蛙笑着对小鸟说心里怎么想的?小鸟笑着对青蛙说心里怎么想的?

师:可怜的井底之蛙呀,它眼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来一起感受感受。学着老师的动作把注音本卷起来,看看你周边的一切,感觉怎样,看到了什么?

师:哦!青蛙眼前的世界太小了,看到的只是一部分,难怪它会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你们能不能想一想办法,让青蛙看见无边无际的天,真正感受这美丽的世界。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师:真棒!那么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大家课下认真的思考思考吧!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第二篇:郝建霞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教材需要全才的教师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说实话,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了的我,的确有点不适应。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健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几点就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搜寻信息 博览群书

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时,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语文兼顾 训练驾驭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三、左右逢源 多才多艺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的明白,说的清楚,看的透彻,写得生动,思的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在山的那边》和《童趣》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让学生直观;教《理想》时,我唱了一首《理想之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鲜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组织晚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四、情感交融 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五、多动脑筋 勇于创新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读。多开展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到语文世界去漫游,让他们去体验和感情语言的含义,让他们去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实际价值。

总而言之,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多才多艺的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读古诗,可以不求甚解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粹,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有节奏地读出作品“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 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第三篇:袁建萍心得

收获时节 收获收获

-----2016国培脱产置换项目小学语文培训体会

荥阳一小 袁建萍

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的学习期间,我认真观看了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完成作业。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努力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一:活到老学到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无止境。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带出一流的好学生,不遗余力地培养国家栋梁,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边学习边思考,坚持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坚持媒体运用技巧与业务专业相结合。要保证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发扬求真务实,深钻细研学风,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向实际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地、更加有效地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我们要讲好课,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而无暇顾及其他,更没有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今后要尽可能地挤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觉悟,扩展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地引领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些专家、教授哪个不是学富五车,哪个不是才高八斗。他们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观念,寻找办法,在不断思考中得以提升。他们今天的成就,是他们思想的结晶,是他们实践的总结。如果没有不断学习的思想、没有反思的能力,没有总结的习惯,怕他们也和我们在座的各位无多大差别。所以,人是观念的动物。想改变现状,就要先改变观念,再付诸行动,假以时日,必有成效。就像“大树成功理论”说的那样,立住脚跟,不动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掌握运用先进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我觉得要坚持教学资源的使用原则,坚持教学资源的作用表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留意:一是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软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定位“在哪儿,往哪去,怎样去,学什么,如何学”,在每一个节点都面临着“找去路”的问题。三是发挥好“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卜彩丽老师的微课设计、翻转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她因为掌握了先进的多媒体实用技术,他就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情趣,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也更能达成目标。我们被培训的老师都是成年人了,老师搞网聚互动,老师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地争相参与,抑制不住的热情,老师说让停下来时,才停了下来,这多有意思呀!所以。不管年龄多大了,有学习新技术的机会,一定不要错过,那都是你不被边缘化,不被遗忘的理由。

三:德为先、修炼核心素养

“国八条”指出:要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作为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此类通识性培训可以请外聘专家,以上大课方式进行。集团内模范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也可作为师德教育的内容。今年,湖南继教中心的黄佑生(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受邀给省国培培训者讲师德,省继教中心的王金涛(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给国培学科带头人讲专业标准解读,都不错。

培训不等于请专家上课,参训不等于听课做笔记,更重要的是自己参与,投入。为了促使教师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设置“教学模拟”版块。具体方法是:授课教师提供若干教学资源包,运用计算机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学员每6-8人分成一个小组,小组现场集体备课,然后推选出一个人展示,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面说设计思路。授课教师点评,并引导学员互评讨论。需要准备的器材是每个小组要有一台手提电脑,可提前布置让老师根据人数自带解决。教学模拟,相当于课堂教学微格实战演练,为课堂教学技能提升提供一个低成本训练的机会,体现学以致用原则。对培训教师要求很高,要求能应对课堂不同学员不同状况,当场能抽象出行为背后的理念来点评,做到“小题”,“大作”!实现即时引领。

正像崔云宏教授说的那样,“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

国家出人出资,让老师们放下工作,脱产培训,多好的机会,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如果还不能抓住机会,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有一些专业化,那真真是没有办法了。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我获益非浅,回顾这些日子的学习,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收获颇多。也让我真正地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开阔了视野,增进了见识,增长了知识,让我看到了一个教育者应具有的素质。俗语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专家教授的讲座使我如醍醐灌顶,真好比一场及时雨,是我再学习的一个新起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形式内容 精彩纷呈

-----2016国培脱产置换项目小学语文培训体会

荥阳一小 袁建萍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我有幸参加教育部组织的2016年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项目培训,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回忆整个学习过程,脑海里闪现着几个关键词。

一:爱与幸福

国培第三天上午,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报告厅里,新乡学院教育系董放教授正在给语文班学员们作关于《爱与智慧——教师幸福心理学》的报告。整场报告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内容丰富,事例鲜活,幽默诙谐,妙语连珠,精彩迭起。报告厅里时而掌声雷鸣,时而鸦雀无声,陶醉其中,感触颇多。

董教授的报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基础;平实的事例蕴含深刻的哲理,真的感觉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说到“幸福”,从字面上看不外乎就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它并不与快乐、快感、方便划等号。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情绪,要想得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教师这个群体。琐事繁多,重复性强,责任重大。董教授给我们开出了获得幸福的秘方,那就是处理好七对矛盾:学业与智力的矛盾;事业和品格的矛盾;经济与智慧的矛盾;优势与成就的矛盾;自爱与幸福的矛盾;人生和意义的矛盾;生命和历史的矛盾。

这七对矛盾处理好了,你想不幸福都难。真是人生宝典呀!二:做学生真好

10月14日,国培的第六天,语文班的学员齐聚在文学院的报告厅,聆听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蔡伟关于《培训者的个人素养及发展规划》的报告。

老师的报告理论高度太高,对于我这样一个师范起点的学生来说听起来难度很大,有点开小差,所以越听越感觉模糊。但是当课间班主任布置作业说,培训结束后,没人要交三篇听后体会时,我的精神抖擞起来,一下子来了兴致,又重新投入到了难得的学习中。边听边记笔记,生怕漏记了重点问题。有时候还在笔记旁边随手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便于以后翻看。有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伴交流体会,谈收获,真真是一名大学生呢。

课余时间,在校园里转转,听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看着学生或坐或站地在学习,周围树木森森,小道幽幽„„置身于这种氛围里,感觉真好。做学生真好,与同学在一起真好!不由得又回忆起20年前自己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真是恍如隔世。

三:魅力专家

国培学习的第七天,见识到一位智慧、知性、美丽、博学的女专家,她给我们做了一场理论深奥但听起来通俗易懂的报告。聆听着,不由默念:竟然能遇见这样一位魅力女人。她就是新乡市基础教研室特级教师刘萍萍老师。《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在刘老师的解读下是那样多彩灵动,那样趣味十足。

被刘老师厚重的文学底蕴深深折服。从她侃侃而谈的专业解读中渗透出的教育前沿信息让我们了解到了当前的小学语文的课标内涵;从她娓娓道来的引经据典中折射出她储备的丰实丰厚平实的文学素养;从她明晰的讲述思路、理性的思考历程让我们看到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曼妙的思维方式。的确,只有会思考的人才能成长的,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是成熟的。理性的思考会成就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观点的人。欣赏着,喜悦着。

谁说专业性强的话题就应该是严肃的、呆板的讲述?为什么不能如刘老师那样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精彩灵动的氛围?

很喜欢刘老师的素面朝天、实事求是的做事风格。

很喜欢刘老师的实话实说、我口表我心的交流方式。

很喜欢老师共勉我们的三句话:

一个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帕斯卡尔

天空中并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张琳

短短的国培学习,留下的是长长的思考和久久的回味。漫步在宽阔、丰富的教育之路上,且歌且行,且行且思。学习着,成长着;收获着,快乐着;执着着,幸福着。且学且提高

-----2016国培脱产置换项目小学语文培训体会

荥阳一小 袁建萍

这次国培,来培训我们的不是专家、教授,就是特级教师,他们讲课风格各异,但都有很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人文素养,他们生动有趣、真情实感的讲解,使我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使我心灵得到了洗涤,在师德修养、精神境界上得到了提升,在课程理念、教学改革、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认识得到了更新。特别是作文教学,这也是在教学中自己思考最多的问题,体会最深,现总结如下:

一:写作内容

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写生活。孩子是有生活的,一点不比成人差。为什么孩子一说写作文就怕,第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观察、没有积累。生活中的人事物如耳边风,过去就过去了,没有留下痕迹,没有被思考、被记录。老师自己心里要清楚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就是表达自己,就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考试作文取得高分不能被作为写作的目的,写作文也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有了这个基本认识,老师就不会急功近利了。生活有多丰富,文章就有多精彩。这样周围的人、事、物就都鲜活起来了。一节课、一件小事、一个朋友、甚至一个小猫小狗、小花小草都会是有意思的,都会被记录、表达的。

二:写作方法

孩子们有了写作内容,还要有方法把他们表达出来。河师大附中的任云峰老师,采用感知教学法,我看挺好。解决了作文教学中方的很多问题。他让孩子们感知的是一个橘子。他让孩子们从视、听、嗅、触、味五个角度对这个橘子进行描写,并且进行统计,看谁运用的感觉器官多。不仅要写出是什么,还要写出像什么,更深入的化还可以要求写出为什么。先是对学生提要求,理论指导,再动手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一节课,孩子们说说写写修修改改,情绪热烈,完全没有为难情绪,倒像是兴味盎然一样。任老师还说,我们先让学生感知水果、还可以感知树木、花草、人、事。都采用感知的方法,学生有自己鲜活的语言,不需要老师去给他们准备。再有就是要大量阅读,孩子会自己汲取养料。

三:写作评价

作文评改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事,费力耗时不见效果。任老师做的就很好,他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提要求,要学生自己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一节课学生自己大概就修了两三回,还查字数,数动用几个感官参与,一篇文章基本成型后,在小组里进行朗读,挑出好的在全班朗读,大家共同修改。学生听后对自己的文章再修改。这样几遍下来,学生的作文大不部分可以通过。老师再翻看一边,挑出最好的张贴在班级作文栏里,这就是发表,给学生了极大鼓舞。学期结束,把优秀习作装订在一起,成为班级作文,孩子兴趣很高。自信心得以提升。

还有老师在作文评改课上,根据评改内容的不同,制定出评改标准,对不同层次小组采用不同层次的标准。比如:同是评改记叙文,对有的小组要求是侧重评改错别字、语言不通顺、思路不清等,对有的小组则侧重评改文章的结构安排、思想深度。同是对语言的评改,有的侧重语言通顺、流畅,有的侧重语言的严密、生动。评改前教师可把各层学生的评改要求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掌握了评改知识、清楚了评改要求的情况下就差不多可以实际操作了。

基本的评改知识以及层次评改要求了解清楚了,这一环节各层次小组就要进行评改实际操作了。首先要求小组成员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认真品读,并作简要的背景介绍或思想内容介绍以及评价,然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对其习作发表看法,提出意见,评改组组长记下评议结果。这样使同学相互之间能取长补短,对习作者有益,对其他评改者也有好处。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引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到各层次小组中,特别是低层次的小组中,由于该层次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水平等可能都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平等参与对话、讨论点拨是非常重要的,既活跃了交流的氛围,又能及时地给评改工作以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因此,我要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制定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所有学习的问题都能从行为中得到改变。”期待自己和学生在学习中一起进步。

第四篇:心得体会--付建萍

英语培训心得体会

8月13日到14日我参加了两天的暑期英语培训。这次英语送教活动搞的有声有色,专门请来了省级的两位英语教学能手给我们传经送宝。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将培训的几点感悟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一、整堂英语课堂采用全英教学,口语流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除了要熟悉书本上的词汇、短语、句子外,还应结合生活实际,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语,常用句子、短语,尤其是在课堂中要使用的句子,教师要达到熟练使用。比如说教室里的每个物件用英语怎么说,学生打报告应怎么说,教师应怎样回答等。

二、?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训中,指导老师们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经验之谈,但经过我在实际中的实践反思,我发现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实用于我所教学的班级,因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关于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摸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借鉴并变通使用别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常调整,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三、教师在教授英语的时候除了应用先进的教学载体---多媒体外,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的风格特色。英语是一门有趣的语言,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抓住他的趣味性,让学生爱学、乐学、好学。这就需要让自己的学生爱上这门课,我们知道爱上一门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爱上这门课的老师。所以作为英语老师要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他形象生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学卡片,简笔画,生活素材……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

四、在培训中除了两个专家的教学,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两位城小的老师,虽然他们的课堂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却更贴近我们的常规课堂,有缺陷但依然优点很多。学生的反映很好,学生学到的也很多。学生在一片欢乐的课堂中学到了知识。一张张笑脸,一颗颗红星……我们知道他们喜欢这门课,他们学会了!

看到这些我觉得我的课堂有待改进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的英语口语可以用贫穷来说,我的教学流程太陈旧,单词、语法、句子都掌握的太少。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够灵活运用。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英语老师,但是我还是要继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拓展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更上一个台阶。

总之,总之,本次培训对我来说的确是受益匪浅,从中不但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但是在我心中还有一点遗憾,就是自己所学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类似的培训活动,多给我们一些学习的机会。

付 建 萍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五日

?

第五篇:学习心得-李建萍

让童心与习作齐飞

——观摩课心得体会

李建萍

2014年11月21日—22日,我有幸前往沧州参加了“2014年小学作文全国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吴勇、张红、何捷、王晓龙的作文课及讲座。还有授课教师与台下观摩教师的对话与交流互动环节。名师们幽默、和谐的沟通艺术,清晰的教学思路,出色的课堂调控能力,抑扬顿挫的语调,让会场传来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两天的听课让我享受了一次丰盛的精神盛宴,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下面我谈一谈对活动的具体感受。

一、课堂以学定教,彰显教师的智慧

这次以承传、探究、创新为核心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又有专家独到的讲座,无论是吴勇老师的指导课《我要„„》,还是何捷老师的《备受关注的大事件》,或是张红老师的作文教学《观察作文》,以及王晓龙老师的《闯三关》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印象最深的还是何捷老师的《备受关注的大事件》和他作的报告。何捷老师在《备受关注的“大事件”》中教给学生一种叫做分身术的写作方法。也就是由班长选材,让孩子们模仿三类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关注学生思维和写作方法的训练。在这节课上,全班同学商定,将“老师可以拖堂么”作为一个“大事件”,同时作为写作主题。每个学生再站在跟此话题有关的3种人的角度(如老师、习主席、教育局长等),说出观 点,进行片段写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说、写、思维等多种练习和表达的机会,让课堂成为分享感受、交互表达的平台。

“童化作文”倡导者吴勇老师展示六年级习作指导课《我要„„》。他引导学生从“如何说服别人”入题,通过让学生观察、揣摩、想象一组卡通人物表情、动作、语言展开讨论,和孩子们归纳出说服他人的“独门秘籍”,最后指导学生练写说服片段。课堂上,吴老师举重若轻、风趣幽默、循循善诱,学生兴味盎然、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习作的负担荡然无存。

二、理论指导实践,明确课改方向

精彩的课堂展示环节后,吴勇老师做了《走向实效的习作教学探讨》的精彩讲座,和大家交流分享了在儿童“故事性”写作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从儿童的故事属性、儿童故事的存在状态、儿童故事的教学唤醒三个层面阐述儿童天生就是有故事的人,他们就是故事的发生者、创造者,他们就是故事的中心。他教故事,其实就是让习作教学回归到一种真实而丰盈的童年状态;他教故事,其实就是想用故事打开一扇通向儿童言语和精神世界的窗户;他教故事,其实就是在缅怀自己曾经失落的童年世界。他特别珍视童年本性,哪怕是儿童一幅简单的画,有了关注,也能从中看出儿童的故事思维,故事的元素充分而饱满。他还用大量的教学实例讲述如何唤醒儿童的故事表达,具有极强的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让听课者受益匪浅。

这是学生生命中难忘的课堂。教师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成就了课堂的高度和亮度。下课铃声响起,六年级的孩子们竟然回到教室对何老师说:“谢谢您给我们上课。您什么时候再来……”一节好课应该像一支悠扬的曲子,时而舒缓,时而高亢,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有魅力的课堂,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节课让学生的脸上 带着笑,头脑却一直在积极地思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渐渐学会了倾听,懂得倾听是一种美德,会倾听是有智慧的体现。他教会了学生交流、分享、合作,课堂生态环境是安全的、轻松的、绿色的。受益最大的是他一直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会学生记录、记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学生终身受益,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这才是课堂之道!

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难忘的课堂。这几节课让教师对写故事、对习作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和领悟。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教学应该趣味横生,趣字当先。有趣的课堂能让学生打开话匣子,开动想象,能让学生文思泉涌,下笔成文。习作教学成为一种享受,而非一种折磨。

我想语文教育是传承经典,弘扬文化的担当;是诗意的守望;是浪漫的追寻;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让我们追随名师,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在语文教育的沃土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累累硕果!

下载坐井观天 郝建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坐井观天 郝建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郝建红的个人资料)

    郝建红同志考察材料郝建红,女,汉族,1989年12月出生,邯郸市武安人,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9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程度.现任电厂社区党支部委员. 郝建红同志思想进步,政治......

    王建萍班主任论文

    态度决定一切 九年级2班月考质量分析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明白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后一年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在这短暂的一年、紧张的一年、非常的一......

    郝建关于时代精神发言稿一

    关于时代精神研究的一点思考改革开放之后, 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 学界在一种“自发” 状态下对时代精神进行着不间断的研讨, 报章杂志上能偶尔地......

    个人业务自传(邓建萍)

    个人业务自传 ............................. 1 我叫邓建萍,女,汉族,1957年9月生,1979年在乡农技站参加工作至今, 1991年7月任余干县九龙乡农技站副站长,1987年获中央农业广播学校......

    工作总结(邓建萍)(共5篇)

    工作总结乡镇农技站是国家在基层的 事业单位,而农技推广又是县与村联系的纽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和全县农技干部一样,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加强上下级联......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常建萍)

    师德师风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汇报人:常建萍 小时候经常唱着这样的歌谣走在上学的小路上:“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

    袁建萍《红领巾,我为你骄傲》

    少先队活动:红领巾,我为你骄傲 朱 艳 一、活动目的: 10月13日是少先队建队64周年纪念日,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少先队知识、教育学生爱护红领巾,并时时记住自己是少先队员,要......

    衡水中学学访心得(郝建辉)

    衡水中学学访心得2010年4月9日,我校一行53人去衡水中学进行学访。我作为年轻教师又身为学科组长很荣幸被学校派去学习,这使我感到特别的激动和兴奋。对于衡水中学,我早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