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猫 展示课教案
《猫》——郑振铎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生字词,了解郑振铎先生的相关文学常识。2.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3.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4.了解作者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结构。
5.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2.了解作者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结构。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写前两次养猫的经历的作用? 铺垫
对比
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对比
(二)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更爱前两只猫,特别是第二只,而不喜欢第三只猫。那么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读出他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阅读指导: 声音的轻重,停连,情感
(三)作者虽然不喜欢第三只猫,但是文中着墨最多的还是对第三只的叙述,你能说说是什么事件让作者对第三只猫有这样深刻的印象呢?
芙蓉鸟事件——悬案侦破
1.请同学们化身小探长,利用作者在文中对案发过程的叙述,为第三只猫翻案。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a、案发前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b、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感情的朗读下列证词,再现当日的情景。
(1)一天,我下楼时,听到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了?”
(2)我很愤怒,叫到:“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3)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四)结案反思 案件定性:冤案 案件反思:“我”的反思
你的反思: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第二篇:展示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长城》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2、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3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长城。一起来读。
2、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
(二)自读感知,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师生交流,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接下来老师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它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相机板书)远看 长龙
近看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奇迹 血汗智慧
3、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和作者相同的感受。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品读第一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我们先来看“崇山峻岭”这四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带着感受读读这个词语。
(2)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是一种怎样的形态? 所以作者把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一条长龙)带着感受齐读这句话。
(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长龙?(播放录像)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
(4)欣赏了远处的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刚来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对长城又有了怎样的印象?(2)感受高大坚固的特点
①学生汇报划出的相关语句,交流体会。
②补充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③齐读描写高大坚固的语句。(3)感受构思巧妙的特点
①刚才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还有什么感受? ②学生汇报交流,随机学习理解“垛口、瞭望、屯兵、堡垒”等词语。③你能在图中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出示长城近景图)
④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样依靠长城来作战的?(播放城台场面录像,进一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
⑤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
⑥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欣赏了长城的雄伟壮丽,领略了它的精心设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平整的石砖,摸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
3、品读第三自然段
(1)指明读第3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2)品读体验:
①“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凝结是什么意思?
凝结的是什么?(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②作者为什么说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这万里长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生汇报。
③(课件出示第2句)仔细地品读这句话,相信你能找到答案。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谈感受,体会重点词语。
A “没有„„没有„„”有的只是什么?(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块巨石就有两三千斤重,这巨石压在了一双双肩膀上,这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
B “一步一步”“陡峭”
八达岭有多高?相当于300层楼高!C.“数不清”“两三千金重”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人们怎样把巨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3)补充文言文《孟姜女寻夫》及故事。想一想,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 齐读第三自然段。
(4)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它不仅震撼着我们,也同样震撼着全世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课件出示)
长城不但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让我们一起自豪的对全世界„„
(四)拓展延伸,赞美长城
1、同学们,长城带给我们的是骄傲和自豪。然而强大国力的本身,就是一道令人望而生畏、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老师有这样一个想法:希望长城永不再发挥它的战斗作用,希望和平之花永远盛开,也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力量去筑起 3
新时代的长城。
2、作业:面对长城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它记录下来。
课后练习:
1.长城真有气势呀,我要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2.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的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第三篇:展示课教案
《 项链》教案
青岛开发区一中 高一语文组 曹文娟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 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内涵
一、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与注意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出示四幅图片,请同学一句话描述,概括文本情节。
2、引出本文班的线索
3、围绕线索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
4、主人公玛蒂尔德发现这个项链是假的,只值500法郎,苏联的苏曼诺夫说“艺术的打击力最重要的要放在最后,”对于这个结局来说,你觉得应该是意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
5、小说中哪些地方暗示出了项链是假的?
三、人物形象分析
1、玛蒂尔德为了一条假项链付出了十年的青春,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主人公的外貌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转变的小说,那我们首先来看主人公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外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她的性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如果发生了,那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到证据)
四、小说主题
1、若你是莫泊桑,你觉得莫泊桑是喜欢变化前的,还是变化后的玛蒂尔德?(出示莫泊桑的女性观幻灯片)
2、不论莫泊桑喜欢那一个,他在文中都没有流露出来,这源于莫泊桑的创作观,莫泊桑师承福楼拜,主张作家要冷静的旁观,作家不要做结论,而是要把它留给读者。现在作家已经把小说全部的东西都留给了我们,我们就应该从中读出更多的关于变化之外的东西,这就是关于小说的主题,你认为这时一部关于什么的小说?(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五、课堂活动
1、如果现在玛蒂尔德站在你的面前,你可以对她说一句话,你想对她说什么呢?(更深入的把握文章内涵)
六、作业(二选一)
1、改写:若玛蒂尔德在舞会上没有丢项链,会是怎样?
2、续写: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会发生什么?
总结: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这一节我们重点分析了《项链》的人物与情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会如何分析小说。
第四篇:展示课教案
课题:用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
教学目标:
1、会画倍数问题的线段图。
2、会观察倍数问题的线段图。
3、会用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
教学重点: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能从线段图中发现信息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师:在解决倍数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总是找不出信息之间的联系,不知道该用乘法还是除法计算,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对,画线段图能让我们更好的看出数学信息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用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板书课题)
一、巩固倍数线段图的画法。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倍数线段图的画法,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1、请学生说一说倍数线段图的画法,以及要注意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课件出示乘法题目:一支钢笔10元,一个书包的价格是钢笔的4倍,一个书包多少元?(1)、读题,收集数学信息和问题。
(2)、师出示线段图,请学生先说说这样画对吗?错在哪里?应该怎样画?请同学在作业本上画。画完后,请一名同学说说怎么画线段图的。(生:先画一条线段表示钢笔的价格;再画这样的4份表示书包的价格;标明信息和问题就可以了。)
(3)、再请一名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教师用课件演示正确画法,师追问:你先画了哪一条线段?为什么?一倍量画多长?为什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同桌欣赏一下对方的作品,说说他(她)画得怎么样!
3、课件出示除法题目:小明家有30只母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公鸡有多少只?
(1)、读题,收集数学信息和问题。
(2)、师出示线段图,请学生先说说这样画对吗?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画?请同学在作业本上画一画。画完后,请一名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线段图的。(生: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公鸡的只数;再画这样的5份表示母鸡的只数;标明信息和问题就可以了。)
(3)、再请一名同学说说是怎样画线段图的,教师用课件演示正确画法。强调两条线段左端要对齐,表示一倍量的每一份要同样长。
师:同桌再欣赏一下对方的作品,是不是比刚才有进步了?
过渡语:同学们画得好说得也不错,小马虎也想和大家一样用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咱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答题情况,好吗?
二、巩固观察线段图的方法。
1、课件出示第一幅线段图。师:小马虎从这幅线段图中收集到了这样两个数学信息和问题,并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1)、学生观察片刻,师出示收集的数学信息、问题和算式,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对吗?算式对吗?错在哪里?
师:大家能从这幅线段图中找到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它吗?
(2)、再出示线段图,请一名同学带领学生观察,师一一用课件出示。(小老师问题一: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从哪一条线段观察到的?问题二:问题是什么?问题三: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观察哪一条线段?问题四:你有什么发现?问题五:怎样列式?齐答。)
2、课件第二幅线段图。师:小马虎很快的又完成了第二题,咱们再来看看这次做得怎么样?
(1)、学生观察片刻,师出示收集的数学信息、问题和算式,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对吗?算式对吗?错在哪里。
(3)、再出示线段图,请一名同学带领学生观察,师一一用课件出示。(小老师问题一: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从哪一条线段观察到的?问题二:问题是什么?问题三: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观察哪一条线段?问题四:你有什么发现?问题五:怎样列式?齐答。)
师:线段图中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想要找到方法,可不能像小马虎,我们应该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解决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真棒,掌握了画、观线段图的方法,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
三、用线段图解决问题
1、公园有杨树12棵,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4倍,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
2、动物园有42头大象,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6倍,大象比小象多多少头?
(1)、复印成答题卡,学生自主完成。
(2)、请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说说怎么画线段图;再说说怎样列式解答。
(3)、课件演示正确的线段图,并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机动,时间允许就做。)
四、全课小结
1、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线段图是我们解决倍数问题的好帮手,大家今天学得这么好,掌握了方法,以后一定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第五篇:高效课堂展示课:《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猫》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基础字词,揣摩文中生动的描写。
2、学会快速筛选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学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通过解析作者因冤枉第三只猫而感到愧疚这件事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甚至辩论,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
教师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猫,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动物,同学们喜欢猫咪吗?嗯,老师也非常喜欢猫。而且老师还曾养过一只可爱的猫咪,它的名字叫萌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和萌萌之间的故事呢?”
“好!那我们来看一个短片”(播放短片,片长一分钟)
“这就是我和萌萌之间的故事。后来,当我再一次在校园中看到萌萌时,它已经是三个小猫崽的妈妈了。看到这一幕,老师的心里有一点淡淡的愧疚。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尽到把它一直养下去的责任。从这以后,对于如此爱猫的我来说,要不要养猫,敢不敢养猫,这都是一个重大而又慎重的问题„„其实,每一个养猫的人都有一段只属于他和猫咪之间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来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
(二)基础(3分)
(转身书写“猫”字和作者)
“作者郑振铎,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请大家再课文下的注释中画出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铎’字的读音—(给‘铎’注音。)”
“课前呢同学们都已经进行了预习,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热热身(展示PPT),我们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以接龙的方式给这些字词注音,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提醒,我们看哪一个小组最积极,最迅速,最准确?(示意同学们举手,小组完成任务后,可提示同学们给他们掌声鼓励)
“我们这一小组表现得好不好?好,让我们掌声鼓励!”
“好,老师来起个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每个词读两遍,声音要洪亮有力!预备,读!” 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小活动:从四个小组中各找出一个同学,从屏幕上的字词中至少选出两个,来说一段话,我们看一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说得最好?字数最好不超过100字。(三)梳理模块(12分)
“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非常认真,不仅掌握了字词的读音和意思,而且体现出非常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内容部分。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一共写了几只小猫呢?(三只)对,而且这三只小猫的性格风貌有很大的不同,对不对?(对)
那它们的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生:来历、毛色、性格、地位、结果、心情)好,那我们就针对三只小猫这六个方面的不同,把他画成一个表格,然后小组分工合作,从文中画出相关信息。
老师来给大家分一下组:前后桌四人为单位,第一组负责第一只猫,第二组负责第二只猫,第三第四组负责第三只猫。划好的四人小组以最快的速读举手示意,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我们将分别挑出每个大组中最快的那一个,把你们的成果写在黑板上。时间是3分钟,现在开始!”(7分)
(老师巡视指导,当学生陆续举手的时候,要及时报出来,以此激励其他小组提高速度。请出代表,上黑板写出相关信息。同时,教师在同学中巡视答疑,了解其余学生的学习情况)
“好,时间到,现在,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三个小组的完成情况。”(依次梳理,并请其它同学来评价)
(四)探究模块:(10分)
通过同学共同的努力,我们来看一看,三只小猫的相关情况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啦!
(1)从表格来看,作者和他的家人对于第一只和第二只小猫的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呢?(很明显,是喜欢)
追问:那么,你从文中作者的哪些描写中能够看出这种喜爱呢?(请学生回到文本中去,找出相关文段,朗读,并简单赏析文段)
(2)和前两只小猫相比,作者对于第三只小猫的感情态度又是如何呢?(仍然启发学生回到文本中去找-不大喜欢)
(3)虽然作者喜欢的是前两只小猫,不大喜欢第三只小猫,可是就作者所用笔墨来说,用笔墨最多、最详细去写的又是哪一只呢?(第三只)作者和第三只猫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以致于让作者悔恨不已,发出了“永不养猫”的誓言。(请大家思考一下,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件事)
(五)辩论:(12)
“嗯,通过同学的概括,我们能看出来,站在作者的角度,因为自己冤枉了第三只猫,导致了它的死亡,而且毫无补偿和改正的机会,应该感到愧疚。可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你认为作者到底该不该感到愧疚呢?”
(请同学们说自己的观点,强调每个观点都应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两拨同学交替辩论。教师注意把握时机,适时收住。)
“好的,我们同学们争论得非常激烈。尽管意见不同,但是持不同观点的同学们却在一点上做得特别好,就是每一句话都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在激烈的辩论中,看起来两方似乎都有道理。可是,辩论越深我们就越会发现:作者该不该感到愧疚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小猫是不是被作者冤枉的问题。对不对?(是的)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这几个问题:(1)李嫂亲眼看到黑猫吃第二只鸟,有没有亲眼看到黑猫吃第一只鸟?(生:没有)
(2)李嫂和作者看到第三只小猫嘴里吃东西,这东西是鸟腿吗?(生:不一定)他们有没有亲眼看到第三只小猫吃鸟?(生:没有)作者家人看到的这些是真相吗?(生:不是)
(3)对,而且有可能是假象!根据非真相来下结论,这样的做法合理吗?(生:不合理)
可见,第三只猫有没有吃黄鸟的嫌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根据假象下定论的做法是不对的。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下结论,用我们刚学过的一个成语,这叫什么?对,是妄下断语,是臆断!”
(4)那作者除了臆断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或者更深层的原因导致作者一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断定是第三只猫干的呢?
(倘若学生犹豫则继续追问:“那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是前两只小猫作者会不会做出这样的判定,并且如此惩罚它呢?”)
“同样的情况,不同的对待,这说明作者对于第三只小猫带有什么?”(生:偏见)
“对,是偏见、妄下断语,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才使作者产生了无尽的愧疚!发出了永不养猫的誓言”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像作者这样误解了别人的人都会感到深深地愧疚并且想要去道歉吗?(请同学说,如果你误解了你的同学、朋友乃至父母、老师,你也一定会这样吗?)
可见,作者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自我反省、善良)是啊,生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每一个生命。
(六)感悟总结(5)
“好了,到这个地方,我们这堂课也将进入尾声了,学了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呢?”
(请学生谈,建议引导学生从感情主题和写法两方面谈)
结语:三只小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喜怒哀乐,自责反省,都给予我们深深的启迪。在我们与其他的小生命或弱势群体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们,以一颗善良的心尊重他们,不主观臆断,不带有偏见,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作业:
(1)以作者的口吻,给小猫写一封道歉信(2)推荐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