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机会概述 笔记
商业机会概述
一、商业机会的概念与特性 1.机会
2.商业机会
是指存在于某种特定的经营环境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商业活动发现、分析、选择、利用,并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的市场需求。3.商业机会的特性
潜在性
针对性
利益性 公开性 竞争性
时效性
二、商业机会的类型
显性机会与潜在机会
行业性机会与一体化机会
目前机会与未来机会
全面机会与局部机会
大类机会与项目产品机会 第二节
商业机会识别策略 一.商业机会识别策略 1.市场细分策略
市场细分就是指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
2.市场渗透策略
市场渗透战略是一种立足于现有产品,充分开发其市场潜力的企业发展战略,又称为企业最基本的发展战略。
3.产品开发策略
企业为了保持市场活力、扩大市场份额,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挖掘顾客需求
挖掘产品功能
开发边缘产品
利用别人的优势开发 4.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 如特点、性能、款式和设计
服务差异化如.配送, 安装, 修理服务, 顾客培训服务 渠道差异化 如销售渠道的选择、中间商 的选择等 人员差异化
如.比竞争对手雇用并培训更优秀的员工
二、商业机会价值分析
(一)商业机会价值的影响因素
1.市场需求规模
2.利润率
3.发展潜力
(二)商业机会可行性分析
1.内部条件(企业内部)
2.外部环境条件(宏观环境)(三)商业机会的价值评估 商业机会价值评估矩阵
区域1为吸引力,可行性最佳的商业机会。即该类商业机会的价值 最大。通常,此类商业机会既稀缺又不稳定。因此,商务活动组织者要及时,准确的分析现有哪些商业机会进入或退出了该区域。
区域2为吸引力大,可行性弱的商业机会。一般来说,该类商业机会的价值不会很大。但是,商务活动组织者应时刻注意决定其可行性大小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动情况,并做可能利用该商业机会的准备。
区域3为吸引力,可行性皆差的商业机会。该类商业机会的价值最低,又不大可能直接跃居到区域1中,但可能在极特殊情况下,该区域的商机可行性,吸引力突然同时大幅增加。
区域4为吸引力小,可行性大的商业机会。即该类商业机会的风险低,获利能力也小,通常稳定型,实力薄弱的商务活动组织者会以它作为其常规活动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
商业机会的决策与管理
一、商业机会的决策 1.定性决策
经验判断 集体决策 专家会议决策
德尔菲法 头脑风暴法 政策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
社会调查法
统计分析法 预测分析法 最优化法
二、商业机会的管理
(一)最大范围地收集意见与建议
(二)综合加权分析
(三)聘用专业人员进行商业机会分析
(四)建立完善的商务信息系统和进行经常性的商业机会研究 第四节
商业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一、商业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一)商业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商业风险的可利用性
(三)商业风险的潜在性
(四)商业风险的可变性
(五)商业风险的可控性
二、商业风险的种类
(一)企业外部风险
1、社会风险
2、政治风险
3、经济风险
4、法律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
(二)企业内部风险
1、战略风险
2、违约风险
3、经营风险
4、财务风险
三、商业风险的管理过程
(一)风险识别
1.定性分析
2.列出风险清单
(二)风险评估
1.一级严重风险
2.二级一般风险
3.三级轻微风险
(三)风险分析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四)风险防范
风险回避 风险降低 风险抵消 风险分散 风险转移 风险自留
四、商业风险的规避
(一)充分树立商业风险意识
(二)认真做好商业风险的研究
(三)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四)妥善处理法律事务
(五)多角化经营
第二篇:商业机会识别心得体会
商业机会识别期末论文
学 院:工商管理学院班 级:学 号:姓 名:孙
2010级人力1班 2010950096
小 春
2011 年 12 月17日
商业机会识别期末论文
商业机会识别心得体会
机会识别是创业的开端,也是创业的前提。围绕创业机会,有些基本的问题是所有想创业的人都关心的,比如: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看到了机会?未经系统论证调查的(甚至可以说偶然发现的)机会,为什么可以以及怎样成为创业机会的?机会识别要进行哪些可行性论证?等等。
机会青睐于特定创业者。
理论界与实践界都一直试图回答:为什么是有些人而不是另外的人看到一个机会?这些看到了机会的创业者有什么独特之处?普遍而言,下面的几类因素,被认为是这些人具备的一些特征:
第一是先前经验。在特定产业中的先前经验有助于创业者识别机会。有调查发现,70%左右的创业机会,其实是在复制或修改以前的想法或创意,而不是全新创业机会的发现。
第二是专业知识。拥有在某个领域更多专业知识的人,会比其他人对该领域内的机会更具警觉性与敏感性。例如: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就比一位律师对计算机产业内的机会和需求更为警觉与敏感。
第三是社会关系网络。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机会识别,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通常情况下,建立了大量社会与专家联系网络的人,会比那些拥有少量网络的人容易得到更多机会。
第四是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机会识别实际上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许多产品、服务和业务的形成过程中,甚至在许多有趣的商业传奇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影子。
尽管上述特征并非导致创业成功的必然,但具备了这些特征,往往较其他创业者具有更多的优势,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先有创意,再谈机会。
创业因机会而存在,而机会是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纽约大学柯兹纳教授认为机会就是未明确的市场需求或未充分使用的资源或能力。机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甚至瞬间即逝,一旦被别人把握住也就不存在了。而机会又总是存在的,一种需求被得到满足,另一种需求又会产生;一类机会消失了,另一类机会又会产生。大多数机会都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去
第1页,共4页
商业机会识别期末论文
发现和挖掘。如果显而易见,总会有人开发,有利因素很快就不存在了。
对机会的识别源自创意的产生,而创意是具有创业指向同时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在创意没有产生之前,机会的存在与否意义并不大。有价值潜力的创意一般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独特、新颖,难于模仿。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意的新颖性可以是新的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可以是差异化的解决办法,也可以是更好的措施。另外,新颖性还意味着一定程度的领先性。不少创业者在选择创业机会时,关注国家政策优先支持的领域就是在寻找领先性的项目。不具有新颖性的想法不仅将来不会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创业者本人都不会有激励作用。新颖性还可以加大模仿的难度。
客观、真实,可以操作。有价值的创意绝对不会是空想,而要有现实意义,具有实用价值,简单的判断标准是能够开发出可以把握机会的产品或服务,而且市场上存在对产品或服务的真实需求,或可以找到让潜在消费者接受产品或服务的方法。
另外,有潜力的创意还必须具备对用户的价值与对创业者的价值。创意的价值特征是根本,好的创意要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价值。创意的价值要靠市场检验。好的创意需要进行市场测试。同时,好的创意必须给创业者带来价值,这是创业动机产生的前提。
需要注意的是,创意与点子不同,区别在于创意具有创业指向,进行创业的人在产生创意后,会很快甚至同时就会把创意发展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检验的商业概念。商业概念既体现了顾客正在经历的也是创业者试图解决的种种问题,还体现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顾客利益和获取利益所采取的手段。例如,帮助球手把打丢的球找回来是一个创意,容易把球打丢是实际存在的问题。而有人试图要解决这个问题,在高尔夫球内安置一个电子小标签,开发手持装置搜索打丢的球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创业机会指那些适合创业的机会特别是创意。看到机会、产生创意并发展成清晰的商业概念意味着创业者识别到机会,至于发展出的商业概念是否值得投入资源开发,是否能成为有价值的创业机会,还需要认真的论证。
是不是机会,先做市场测试
创业者对机会的评价来自于他们的初始判断,而初始判断通常就是假设加简单计算。牛根生在谈到牛奶的市场潜力时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奶为先,而我国人均喝奶的水平只是美国的几十分之一。也许这就是他对乳制品机会价值的直观判断。这样的判断看起来绝对不可信,甚至会觉得有些幼稚,但却是有效的。机会瞬间即逝,如果都要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经常会难以把握机会。假设加上简单计算只是创业者对机会的初始判断,进一步的创业行动
第2页,共4页
商业机会识别期末论文
还需依靠调查研究,对机会价值做进一步的评价。
创业者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自己认为好的,则一厢情愿地断定顾客也应该认为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己所欲施于人”也不一定能奏效。如何确定顾客的偏好,通常可以采用市场测试的方法,将产品或服务拿到真实的市场中进行检验。市场测试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市场调查,是创业者必须读的必修课程。市场测试与市场调查不完全相同,询问一个消费者是否想购买和这位消费者实际是否购买很多时候是两回事。雀巢咖啡为打开中国市场,选择一些城市向住户投递小袋包装咖啡就是一种市场测试。
此外,商业模式设计也是机会识别和论证工作的一部分,尽管创业者在机会识别阶段难以设计出完整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一个体系架构,包括说明各种不同的参与者以及他们的角色,各种参与者的潜在利益,以及企业收入的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盈利模式简单等同于商业模式。例如:将福建的茶叶贩到俄罗斯再高价卖出是盈利模式,报纸通过低价和好的新闻扩大读者群吸引企业在报纸上做广告进而赚取企业的广告费也是盈利模式。这样的盈利模式显然容易被模仿。盈利模式仅仅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商业模式往往包含了更长链条的赚钱逻辑。只有开发出有效的商业模式,才会激发足够多的顾客、供应商等参与合作,创建成功的新企业才更具有可行性。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简单地说,创业是在识别机会和开发机会,经历了产生创意、开发商业概念、市场测试、设计商业模式等环节后,创业者就可以确定创业机会并开始着手撰写创业计划书了。
第3页,共4页
第三篇:三级咨询师社会心理学概述听课学习笔记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概述
郭建德老师整理
社会心理学的母体
社会学 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乃至哲学
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定义研究范围
1.侧重心理学的定义
F.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G.奥尔波特:社心理学是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3.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4.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 ①习得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 ③反社会行为
④人际合作与竞争 ⑤ 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B =
f(P ,E)
B 行为,P 个体,E 个体所处的情境,f 函数关系 行为是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函数。靳温(社会心理学之父):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做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5.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刺激
→
社会心理
→
社会行为 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即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1.哲学思辨阶段
古希腊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 性善论,强调后天: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卢梭、孟子 性恶论,强调先天: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荀子 2.经验描述阶段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从观察到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重要的学术思潮有: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
②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强调后天)③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强调后天)
④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代表人物 英国的麦独孤 ⑤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美国的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的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专著于1908年分别出版,标志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3.实证分析阶段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 特点:从描述到实证,从定性到定量,从纯理论到应用
实证研究先驱:美国 特里普利特
竞赛中的群体效应、德国 莫德 F.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社会促进 瑟斯顿、李科特 态度测量表
谢里夫 游动效应,莫里诺 社会测量法,勒温 群里动力学研究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表现出的以下特征 ①研究领域拓宽。
②理论向多元化发展, 提出许多 ”小理论”。③开展了应用心理学的研究。④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主要原则: ①价值中立原则
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念要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②系统性原则 ③伦理原则
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自然观察法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可提供“类别”和“数量”信息
参与观察:存在互动关系,身临其境,获得较多“内部”信息,减少相互作用的负面影响,通常需隐瞒身份
②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访谈法也是直接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访谈不是“聊天”,需创造氛围,设计提纲等 问卷法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
构成包括: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人口学数据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 设计原则:遵循目的性、全面性、非歧义、非暗示和规模适度等 ③档案法: ④实验法:
3.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①社会学习论
起源于行为主义,强调后天,俄国的巴甫洛夫和美国的华生及后来的霍尔、斯金纳等 学习过程的机制:联想、强化与模仿
联想:经典条件反射。俄国 巴甫洛夫 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实验 强化: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
观察学习(班杜拉行为主义)的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 ②社会交换论
美国 霍思曼 5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③符号互动论 ④精神分析论
奥地利 弗洛伊德 潜意识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荣格 分析心理学创立者
新精神分析论代表:霍妮的“文化因素论”、沙利文 “人际关系说”
第四篇:2010年司法考试课堂笔记:国际法基本原则概述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2010年司法考试课堂笔记:国际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基本原则的特征
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国际法庞大规则体系中最核心和基础的规范。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各国公认。国际法基本原则首先是被整个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不能仅为部分国家或地区所承认。
2.适用于国际法律关系的所有领域。它贯穿国际法的各个方面,在国际法的一切领域都发生作用。
3.构成国际法体系的基础:(1)国际法基本原则构成国际法其他具体原则的效力基础,它是判断具体原则是否有效的依据和标准。(2)基本原则是具体原则产生的基础,国际法的具体原则、规则都可由基本原则派生和导出。(3)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国际法体系存在的基础,如果基本原则被破坏,则将破坏和动摇整个国际法体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4.具有强行法性质。强行法,或国际法强行规则,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公认为必须绝对遵守和严格执行的法律规范,它不得被任意选择、违背或更改。强行法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被称为“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按照该公约规定,它“是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性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强行法规则都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还必须符合上述其他要求。
(二)基本原则的内容来源
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在国际关系的演变中形成和发展的。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系列的国际文件规定和国际实践确立的。
1.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作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普遍性国际条约,对战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形成和内容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宪章中的序言、宗旨和原则的有关规定,构成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其中最集中反映在《联合国宪章》第2条规定的会员国应遵守的七项原则上,即:(1)会员国主权平等;(2)善意履行宪章义务;(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4)不得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5)集体协助;(6)保证非会员国遵守宪章原则;(7)不干涉内政。
2.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于1954年首先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申和发展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核心部分。(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先与宪章的宗旨原则相一致,其各项原则都是宪章宗旨和原则的重申、引申和强调,并更加准确地抓住了国际法的基本核心;(2)五项原则对宪章宗旨和原则作了充实和发展,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新特点和需要,如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3)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出了国际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形式上更加简练、科学;(4)五项原则由发展中国家首倡,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反映了国际社会的现实与进步,它也是中国对于国际法的重要贡献。
3.其他许多国际文件,包括《亚非会议最后公报》(1955),《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1960),《自然资源之永久主权》的联大决议(1962),《非洲统一组织宪章》(1963),《关于
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保护宣言》(1965),《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宣言》(1970),《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1974)等都对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形成、确立、重申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2010年司考复习国际法课堂笔记:基本原则主要内容
(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1.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或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指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统治权力。主权具有不可分割、不从属于外来意志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主权不是国际法赋予国家的,而是国家固有的。国际法中的主权原则只是对国家这种最基本属性的一种宣示和确认。
主权首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内最高权。国家在国内行使最高统治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各个方面,也包括国家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第二,对外独立权。国家在对他国的交往和国际关系中,不受任何外国意志的左右,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包括选择社会制度、确定国家形式和法律、制定对外政策等。第三,自保权。其包括国家在遭受外来侵略和武力攻击时进行单独或集体反击的自卫权,以及为防止侵略和武装攻击而建设国防的权利。
主权是一个历史和发展的概念。由最早法国博丹提出的君主作为主权者的主权说,到卢梭从宪政的角度提出人民主权观,以及当今政治法律中的主权理论,主权的概念在国内政治和法律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际法中,国家主权的概念由格劳秀斯首先引入,以后瓦泰尔在1758年基于自然法和人民主权理论系统论述了国家主权原理,指出国家从产生起就是独立和自主的,除非国家自己表示服从,对于其他任何国家来说它都是自由的和完全独立存在的。
自从主权观念提出后,几百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主权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充实发展。但是,主权国家仍是组成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这一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国际实践证明,主权仍然是国家最根本的属性,是国际法的基础。因此,国际法上,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仍然是主权的最基本特征和表现,虽然主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任何企图取消国家主权的理论或做法或是脱离国际社会现实的,或目的在于削弱别国主权而强化自身的主权。
2.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任何国家都拥有主权,各国都有义务相互尊重主权。在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中,各国都具有平等的国际人格,各国在国际法面前处于平等地位。基于主权的性质,任何国家都有权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各国在国际关系中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在行使自己主权的同时不能侵害别国主权。每个国家都应与他国和睦相处,忠实地履行其国际义务。换句话说,国家拥有主权,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在国际法看来,国家在国际社会要受到被自身接受或公认的国际法规则的拘束。这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的一个特征,也是相互尊重主权的必然要求。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方面。维护和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是一国主权的重要体现;另外,尊重别国主权首先要尊重别国的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侵占、肢解别国领土构成对该国主权的严重侵犯。
各国具有平等的国际人格。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交往中,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任何国家不应谋求片面的特权和利益,而应互惠互利,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中国提出对外援助的四项原则,即“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就是国家平等互利原则的充分体现。在国际交往中,以下一些方面也是国家平等的体现:缔约时的“轮签制”;国际会议排序采取对称、圆桌、抽签或字母顺序的方法,外交礼仪待遇和外交代表位次的平等;国家在外国的司法豁免权等。
(二)不干涉内政原则
1.内政。内政的实质是国家基于其管辖的领土而行使主权的表现,包括建立国家政权体制和建立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制度,处理其立法、行政、司法事务,以及制定对外政策、开展对外交往等所有方面的措施和行动。内政一般以领土为基础,但内政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内政的范围不与领土范围完全相对应。也就是说,发生在一国领土内的事项并不一定都属于内政的范畴,反过来,也有在领土外从事一国内政的情况存在。判断某一事项是否属于内政,要看其是否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及该事项中的行为是否违背已确立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2.不干涉内政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1)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即一国内政;也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维持或改变被干涉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2)国际法允许国家在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义务,对他国进行援助;也承认各国对他国违背国际法义务的行为有权采取相应的单独或集体的行动,但这些行动必须具有公认的法律根据并且应严格在国际法律框架中进行。以所谓“人道主义”、“人权保护”等为借口,按照某个或某些国家自己的价值判断,为了其自身的私利而对他国进行干涉活动,是没有国际法根据的,因而是非法的。
(三)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
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指各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侵害任何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得以任何与联合国宪章或其他国际法原则所不符的方式使用武力。
1.不得使用武力原则首先禁止侵略行为。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中,非穷尽地列举了7项侵略行为,包括:(1)武装部队侵入或攻击他国领土,由侵入或攻击造成的军事占领,使用武力吞并别国的任何领土;(2)以另一国的领土为对象使用任何武器;(3)封锁另一国的港口或海岸;(4)武装部队攻击他国的陆海空军、商船或民航机;(5)一国违反协定使用在别国驻扎的军队或违约延期驻扎;(6)提供领土由他国使用进行侵略行为;(7)以国家名义派遣武装团体、非正规军或雇佣军等。该定义同时规定一国违反《联合国宪章》首先使用武力,即构成侵略行为的明显证据。但联合国安理会可以根据情节及后果确定是否构成了侵略行为。该定义还规定,侵略战争是破坏国际和平的罪行,不得以任何理由为侵略行为辩护,侵略行为引起国家责任。虽然联合国大会决议本身一般没有拘束力,该定义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它对于相关国际法规则的形成、确认或判定具有重要的证据意义,因而对于各国的行为产生相当的影响。
2.不得使用威胁和武力不仅包括禁止非法进行武装攻击,还包括禁止从事武力威胁和进行侵略战争的宣传。同时,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贝Ⅱ并不是禁止一切武力的使用,凡是符合《联合国宪
章》和国际法规则的武力使用是被允许的,包括国家对侵略行为进行的自卫行动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下的武力使用。
(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是指国家间在发生争端时,各国都必须采取和平方式予以解决,禁止将武力或武力威胁的方式付诸任何争端的解决过程。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有多种,有关国家可以根据主权平等原则自由选择。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及其他国家应避免任何使争端或情势恶化的措施或行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是与废除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相联系的。“诉诸战争权”曾是传统国际法中国家的一项合法的权利。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和会及以后的国际联盟都对国家的战争权进行了某种限制。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首次规定全面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工具,禁止使用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以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被广泛接受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五)民族自决原则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奴役下的被压迫民族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在这个原则的推动下,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崩溃瓦解,所有殖民地的政治独立已基本完成,正在努力实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正平等。
《联合国宪章》规定,所有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的命运,参与和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各国均有义务尊重和促进这种平等权利的实现。必须注意对于国内各民族的平等与自由的权利,各国是通过其国内法及各项措施来增进和实现的。
民族自决原则中独立权的范围,只严格适用于殖民地民族的独立。对于一国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民族自决原则没有为其提供任何国际法根据。这个问题在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中被认为是一国的内部事务,是一国国内法的问题,应该尊重国家主权及其全体人民的选择。国际法明确严格禁止任何国家假借民族自决名义,制造、煽动或支持民族分裂,破坏他国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任何行动。
(六)善意地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善意履行国际义务是指国家对于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产生的义务,应真诚善意全面地履行。同时国家对于其作为缔约国参加的条约而产生的义务,也同样应善意履行。善意履行国际义务要求国家尊重和遵守国际法的规则,即所谓“约定必守”。由于国际社会的特殊性,自觉善意履行国际法义务尤为重要。
国际法是国家间通过平等的协议制定的,国家的善意履行是国际法有效性和国际法律关系稳定性的根本基础。因此,“约定必守”是国际法的最基础的规范之一。对于联合国的成员国,《联合国宪章》特别规定了宪章中的义务优先于其参加的其他国际条约中的义务。
随着国家之间交往和依赖的日益增加,在全球性或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问题上,根据国家承担的有关义务进行国际合作,已变得愈来愈重要。这就更要求国家增强作为国际社会成员的法律观念,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国际义务。
司法考试国际法精读笔记:国家
(一)国家的要素
在国际法中,国家的构成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1.定居的居民。定居的居民是构成国家的基本条件。只有存在居民才能构成社会进而形成国家,而不论居民的数量和成分。
2.确定的领土。领土是形成国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构成国家必须有确定的领土,不论领土的大小及边界是否完全划定。
3.政府。政府即代表国家进行对内统治和对外交往的机构,不论其名称、组成和形式。
4.主权。主权即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主权作为国家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国家区别于其他实体的根本标志。
(二)国家的主要类型
国际法上,现代国家类型主要划分为以下两类:
1.单一国。单一国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的主权国家。它拥有单一的宪法,其人民拥有单一的国籍。单一国由其中央政府行使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统一处理国家的内外事务。各个行政区域都作为国家的地方单位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单一国是一个国际法主体,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关系,各地方区域都没有国际法主体地位。
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根据中国宪法和相关法律,中国的对内对外权力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在此原则下,地方行政单位可以依法享有不同的自治权,包括不同程度地处理某些特定的对外事务的权力。特别地,中国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某些对外交往的职权,但是它们本身都不是国际法的主体。另外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本身也不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
2.复合国。复合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国家或国家联合体,目前有联邦和邦联两种形式。
联邦国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根据联邦宪法组成的国家,是复合国中最主要、最典型的形式。联邦国家有统一的联邦宪法,并设立联邦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联邦政府与各组成成员之间的职权范围由宪法划定。联邦国家的对外权力主要由联邦政府行使。联邦国家的人民拥有统一的联邦国籍。联邦国家本身是国际法主体,其各成员单位没有国际法的主体地位。
邦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由于特殊的目的根据条约组成的国家联合体。邦联一般设立一个机构,负责协调各国之间在某一事项上的立场。邦联本身没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其人民也没有统一的国籍。邦联的各成员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分别是国际法的主体,而邦联本身不是国际法主体。
2010司考国际法精读笔记:国家的基本权利
(一)独立权
独立权指国家依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外事务并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中的集中体现,它包含自主性和排他性两重含义。独立权意味着国家可以自由选择国内制度,制定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管理国家、促进发展;在不违背其承担的国际法义务的前提下,国家根据自己的意志独立地参与国际关系,自由地决定与其他国家的建交、缔约、使节、结盟及其他往来。
(二)平等权
平等权指国家在参与国际法律关系时,具有平等的地位和资格,平等地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国家的平等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国家在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中平等地享有代表权和投票权。(2)国家平等地享有缔约权,国家不受非其缔结的条约拘束。(3)国家平等地享有荣誉权,国家元首、国家代表及国家标志应受到尊重。(4)国家之间没有管辖权,除非国际法特别规定或得到国家同意。(5)外交位次或礼仪上的平等权。
(三)自保权
自保权指国家保卫自己存在和独立的权利。它分为国防权和自卫权两方面。国防权是国家有制定国防政策,建设国防力量,防止外来侵略的权利。自卫权是当国家遭受外国武力攻击时,有权采取单独和集体的武力反击措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自卫的前提必须是遭到了武装攻击,同时武力自卫还应符合必要性和相称性的要求。
(四)管辖权
管辖权指国家基于主权的行使而采取立法、行政、司法等方式,对于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管辖权是国家主权在法律方面的物化,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第五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概述》学习笔记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概述》
精华知识点
一、单选题
1、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
2、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3、习近平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
4、邓小平说:“不发展,一点先进性都没有。”
5、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
6、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7、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
8、党中央的权威,全党都必须自觉维护,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没当回事,更不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9、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
10、江泽民说:“离开发展,离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
11、二、多选题
1、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AB)。A. 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
B. 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C.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D. 以上皆错
2、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ABCD)。
A. 随意化
B.平淡化
C. 娱乐化
D. 庸俗化
3、《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要(ABCD)。A. 坚定理想信念 B.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D.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4、要增强党内生活的(ACD),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A. 政治性 B. 灵活性 C. 战斗性 D. 原则性
5、纪律严明是全党(ABD)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A. 统一意志 B. 统一行动
C. 统一战线 D. 步调一致
6、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必须自觉在(ABD)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A. 思想上 B. 政治上 C. 步骤上 D. 行动上
7、中国共产党经过九年的全面从严治党,要系统解决哪些问题?(ABCD)A. 处理历史积累问题 B. 开拓党建新模式
C. 建设一个保持百年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中国共产党 D.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未雨绸缪建国百年
8、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ABC)。
A. 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 B. 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 C. 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D. 以上皆错
9、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ABCD),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A. 政治路线
B. 思想路线
C. 组织路线
D. 群众路线
10、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ABC)。A. 中央委员会 B. 中央政治局 C.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D. 以上皆错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严明党的纪律、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
3、全党必须自觉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
4、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5、九年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解决四个问题:处理历史积累问题、开拓党建新模式、建设一个保持百年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雨绸缪建国百年。
6、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7、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咬住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要实现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问题,先进性是抓发展,纯洁性是保证党的集体健康。邓小平讲,“不发展,一点先进性都没有”。江泽民同志说,“离开发展,离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
8、十八届六中全会包括一个核心、一个主题、三个文件、三个讲话,确立了两项工作任务:
一个核心: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个主题:全面从严治党。
三个文件:《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三个讲话:习近平在会议上做了三个讲话,一个是中央政治局主持习近平就六中全会的内容作了重要讲话。第二个是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一年工作向六中全会作了工作报告。第三个讲话是,就中央从2016年3月开始酝酿与起草准则和条例两个法规文件的过程、内容和基本问题作了说明。
两项工作任务:第一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第二是加强党内监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