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高塔教学反思[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8:2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高塔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高塔教学反思》。

第一篇:建高塔教学反思

《建高塔》反思

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

罗建华

建高塔一课,学生本节课是在研究物体框架结构的牢固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研究物体的整体稳定性。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结构的认识,也对认识其他物体的形状结构有益。教材内容包括四部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在课开始,以PPT出示“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典型的高塔建筑,提出:在百年前建成的高塔建筑,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坚固呢?观察三座高塔建筑的相同点,孩子们讨论发现,这些建筑是上小下大,建筑立面有很多个三角形组成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出,高塔建筑为何经历风霜还是如此稳固,这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孩子们根据对高塔建筑的观察发现,提出自己的假设:可能与建筑上小下大、下重上轻、建筑中的三角形有关。2.验证猜测,实验验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实验,实验前先对实验进行设计,提出可变变量和不变变量,进行实验,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探究铁塔稳定不倒的原因。

3.研究发现,解释生活中建筑 最后用扇风的方法测试学生建的“高塔”的抗风能力,是希望学生认识到框架铁塔的另一个特点:风的阻力小。如果学生做的“高塔”下面很重,底面很大,扇风可能既不能吹动它更不能吹倒它,在提供材料方面要考虑尽量避免这种可能。

第二篇:《建高塔》教学反思

《建高塔》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从而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课题出示。课题出示可以放在引课前或引课后,但课程教学中必须出示在板书上,这虽是一个小细节,也许课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学的内容,但一堂好的教学课板书的完整性是必要的,这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问题。

2、小学科学课,尤其是实验课,教师应注重方法的引导,而不是整个灌输知识,提问方式也要改变,要以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为主,而不是为了赶进度而自问自答。

3、实验时教师还应了解该关注学生哪些问题,要抓特殊事例、典型事例,加以引导,使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深入某一小组进行实验指导时,应兼顾到其他小组在干什么。

4、在实体高塔和框体高塔的抗风能力比较中,教师最好自己先做个框体的高塔,以吹风机为风源进行一下演示实验。

为了更好地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作为我们年轻教师还是应该在课前备详案,最好是把课堂上设计要讲的每句话都备下来,这样既可以避免科学性错误又可以有效的把握好40分钟的教学。

第三篇:科学--《建高塔》教学反思

《建高塔》教学反思

本课我并没有循规蹈矩按照教材的步伐走,而是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实验--小结--反思—再实践—总结”的过程来探究铁塔稳定不倒的原因。在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中,切实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反思:

闪光点: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导入部分简单介绍了艾菲尔铁塔,还通过故事引出了大雁塔,和雷峰塔,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我把学生分成八个建筑队,来比赛建造 “高塔”,也揭开了探究主题。

2、建造“高塔”

开门见山,简单介绍了实验器材及评比的标准。明确要求后即让他们小组合作建造又高又稳的“塔”。紧接着进行比赛,看谁的“高塔”抗风能力强、稳且高。三关下来,决出一、二、三名。请大家来观察第一名的作品,并让第一名的小组来介绍自己的制作经验。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小结出“高塔”不容易倒的秘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接着让同学们在组内讨论总结自己组的作品的优缺点。此环节在学生毫无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即让他们动手做,提供了充分探究的环境。

3、再建 “高塔”

学生还意犹未尽,于是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再让他们把所学综合应用起来再建更高更稳的“高塔”,结束后再来一次评比,此时发现各个小组的作品都有很大的进步。最后是再次总结本课所学,让知识得到升华。

整节课下来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学有所成而且收获了友谊。知识都是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充分体现了自主性。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落实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改进之处:

1、用于建塔的时间较长,导致反思所用的时间比较少;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思,并将改进方法记录下来,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框架铁塔的各种结构特点有一个更加细致的理解和巩固。

2、风力对高塔的影响这一点也没有进行补充讲解。

3、有学生还提出了装上 “避雷针”。学生想的比我更全面,更真实。但我却没有想到这一点,准备材料方面不够充分。

在以后的科学课上,我应该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更好地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第四篇:建高塔教学设计

6、建高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过程与方法

2、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3、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4、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 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

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 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 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

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

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

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

板书设计:

塔不易倒的秘密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第五篇:《建高塔》教学设计

《建高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科学》六年级上册P38-39《建高塔》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2、经历“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难点: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水、吸管、透明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

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塔吧,你知道国内外有哪些著名的塔吗?

2、师:现在老师就来当当导游,带领大家领略世界上著名的塔。

这是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最著名的建筑物,有320.75米高,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塔,并且保持了这个世界纪录长达40多年。这是澳门观光塔,它高338米,还有广州塔,它的整体高度长达600多米,是我国的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

3、思考

提问:这么高大的塔直入云霄,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要承受哪些外力的作用?(地震,狂风,暴雨,雷击)

师:是啊,这些高塔要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然而直到今天,他们风采依旧,经久不倒,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猜猜是哪些特点让它们不容易倒?

4、生猜想(底部大,底部重,上面小,下面大„„)过渡: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1、塑料瓶实验

师:现在桌上有2个空瓶,一个瓶口朝上,一个瓶口朝下,你觉得哪个瓶子的稳定性更好?为什么?(板书:上小下大不易倒)

师:虽然这个瓶子的稳定性较好,但是老师轻轻一吹,它就倒了,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变得更稳?(加水或加沙子)师:加水或加沙子的目的是什么?

师:老师这里就有2种情况,一种是在它底部加一些水,一种是加满水,你觉得哪个瓶子的稳定性更好?

师:同学们意见不一,那我们就用事实说话。老师将这两个瓶子放在同一块板上,将靠近我这一端的慢慢抬起。

师:你看到了什么?(加满水的先倒了)

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哪个稳定性更好?(在它底部加水的情况)师:为什么是在底部加水的这种情况,它的稳定性更好?(板书:上轻下重不易倒)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1、同学们,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老师请你们当一次工程师,我们来比赛哪个小组能设计建造一座美丽又牢固的塔。

2、我们先来看看比赛规则:(1)每组所用时间,最多为7分钟。

(2)老师喊“开始”,才能动手;老师喊“停”,每组就要将作品放到讲台,否则违规。

(3)塔建得最高的小组取得胜利,获得“最佳作品奖”。

师:各位工程师们,为了让自己的塔建得高一点,你们肯定想到了将瓶子垒起来,这里就涉及到如何连接的问题。老师提示一下大家,我们可以利用吸管和透明胶像这样连接。用透明胶连接的时候,尽量粘得牢一点。师: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领取吸管,其他同学准备好材料。

3、学生建塔,教师巡视,并给予相应指导。

4、汇报交流

师:好,时间到,请各个小组将你们的作品放到讲台来。这些都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放眼过去,哪个小组建的塔最高?请你们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为什么你们能将塔建得这个高?还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你们脱颖而出? 师引导说出: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师:其他同学想一想,为什么在塔的底部用书顶着,会增强它的稳定性? 师:大家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这相当于给塔建了一个地基,地基陷于地下越深越不易倒,(板书)所以,在建房子地基时,往往需要向地下打很深的洞。

师:同学们,将来你们真的当上了工程师,有信心将你们的建筑物建得那么高吗?

我们用掌声向获得“最佳作品奖”的小组表示祝贺。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有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该怎样改进?

四、框架铁塔不易倒的思考

师:现在,你能说说,哪些特点使框架结构的铁塔不易倒吗? 学情预设: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师提示:还有,我们看,框架结构的铁塔是空体的,比起那些实体的塔有什么优势?(空气阻力小)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完成课堂作业本

下载建高塔教学反思[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高塔教学反思[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高塔说课稿

    《建高塔》教学设计 擂鼓镇小学 朱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高塔教案

    建高塔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八周 向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

    《建高塔》课堂实录及反思5篇

    2009年4月1日至3日参加荆州市小学科学教研活动 《建高塔》课堂实录及反思 监利县上车湾镇中心小学揭又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

    科学《建高塔》教案

    《建高塔》教案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寇波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 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 应用知......

    《建高塔》习题1

    建高塔习题 选择: 1底部( )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 B、越小越轻 C、越大越重 2容易倒塌的结构是( )。 A、上重下轻 B、上轻下重 C、上小下大 3( A4( A5( A C答案: 1.C 2.A 3.......

    《建高塔》习题2

    建高塔习题 判断: 1.风阻力小的不容易倒。( ) 2.一个物体只要上小下大就不容易倒。( ) 3.上轻下重的物体肯定不容易倒。( ) 4.塑料瓶瓶口向下最容易倒。( ) 5.框架结构铁塔的抗风能力......

    建高塔课时设计★

    《建高塔》课时设计 授课人:邵武丰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

    科学《建高塔》5篇

    《 建高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综合组的 ,很高兴能和同组的 华老师一起参与吉韵杯这个大舞台。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