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病毒的教学反思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反思
张贤汀
本人于2010年11月29日第二节课在张槎中学生物实验室用初一(10)班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课后从听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的反应来看,本节课上得很成功!
教学水平的提升,不是看他的课上得有多好,而是看他课后懂不懂得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反思!我在课后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具体的教学反思如下:
1、导入新课的反思
我通过提问下列问题引入新课:
1、我们班最多人患的是什么病?
2、大家最担心的、最难对付的有些什么病?
3、一个小东西能对付比它大几万倍的庞然大物,大家会相信以小能制大吗?初一学生充满好奇感,用提问法导入新课一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整一节课学生的神经无比兴奋。
2、用图片说明病毒是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前后共同努力所发现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病毒的发现过程,教学简明直接学生印象深刻。
3、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图片,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大小,认识病毒的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认识病毒的寄生类型: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这节有大量图片,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明显。
4、课件展示三种病毒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找出病毒结构的共同点,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还通过对比病毒、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学生都能记住病毒的结构。
5、病毒的生活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首先介绍了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再介绍病毒要是离开了它寄生的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最后用一个精心制作的动画课件展示了病毒的生活和繁殖过程。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病毒的生活特征。
6、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的第二个重点知识,应该重点突破!我除了介绍病毒的有害方面:使动物、植物、细菌致病和有利方面:制作各种疫苗、杀虫剂、帮助基因转移、基因治疗等。特别用从《探索频道.认识病毒》的电影当中剪取了多个多媒体视频,分别对疫苗制取、基因转移及基因治疗等知识加以介绍。学生通过学习之后一定会终生难忙!
当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诸多不足,如语言还没有最为精简生动、板书还不是特别工整,这些都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学之中尽快提高!
第二篇:病毒教学反思
病毒教学反思
因为本节内容与我们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加之课堂中又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热情度高,参与度也高,课堂气氛很活跃。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1、通过当前甲流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的版图,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预防的正确方法,我发现全班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性被激发了起来,并因此顺利导入本课课题。
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主题,我用课件让学生“真正看到了”诱发我们患病的病毒,又通过一组组病毒模式图,让学生认识到“结构简单”。之后,又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病毒的生活方式,以及为何称之为生物。在此我还同学生们一起回顾了前面学习的细菌的生活,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病毒和细菌一样,离开活细胞不会死亡的这一特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在讲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有利有弊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病毒,要发扬它有利的一面以更好的为人类所服务。增强了学生科学辨证的意识。
4、学生对于病毒并不陌生,生活中都有听说甚至也有接触过的。“谈毒色变”也是大多数人的反应,但是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又能科学正确地看待病毒和人类地关系,我想光靠教师讲述是低效的,而几个多媒体视频资料的播放则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它创设的生动、逼真的动态教学情境,学生们的问题一下迎刃而解、豁然开朗。我想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肯定比我说几十分钟的话还要有用的多。在这点上可以说较好得体现了多媒体知识的大容量性、真实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
本节课虽然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是还有一定的不足:
1、由于部分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教材,导致课堂上师生配合上不够默契,学生回答问题不够主动,需要老师直接挑选学生应答。
2,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没有解释清楚,学生有些糊涂。
3,课堂结尾处的小练习还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认同度。
4、因为本节内容与我们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加之课堂中又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热情度高,但是时间过于仓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本节知识点已掌握,对于少数学困生,上课就只是流于形式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分层教学。努力做到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得了。
第三篇:木马和病毒教学反思
上完这一节“木马和病毒”课,不禁要进行反思,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是否真正地学到并掌握好了这些内容呢?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反映非常的热烈,学生基本上都认识到计算机木马和病毒的危害性,掌握了一些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今后还要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这样做既能表现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让他们互帮互助。还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管理,需要加强学生上课常规的教育。课堂秩序会影响一节课质量的好坏,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上有小动作、小声说话的现象是比较常出现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在课堂上继续强调课堂的纪律,加强教学组织能力。
还有师生的互动要增多,如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需要教师汲取多方面知识,改变上课方式,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病毒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天华中学 朱海敏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识别各种病毒,并能够说出病毒的特点和结构组成,明确病毒是生物.2、能力目标:
①通过书籍、杂志、网络来搜索有关病毒的各种资料,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②通过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巩固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③了解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关系,培养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三、重点和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的结构组成;病毒的生活.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1、《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病毒有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教具学具的准备:
抗击“非典”的场景图、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
1、大家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给我们国家带来灾难的非典吗?你对非典了解多少呢? 2、2009年在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你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回答,引入课题。问题:病毒能引起哪些疾病?
二、探究活动
1、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从你的课前调查中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并将大家感兴趣的资料挑选出来,以便在全班交流。(2)教师适当补充,并播放视频资料。(3)了解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
① 教师根据学生提到的有关疾病展示搜集到的图片、视频,如腮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水稻矮小病等,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基本的外显症状和传播途径。② 引导学生概况出预防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措施。小组交流、汇报。
总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饮食、体液或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二:
2、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1)提出问题:结合图片认识病毒。(2)学生猜想,并汇报交流。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3)认识病毒的两面性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病毒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疾病。
②有益方面:例如我们打的疫苗,有人就是用人工处理的病毒做的,可以防治疾病。还有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等。(4)病毒种类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卡”,并总结是哪三类。①动物病毒(例:乙肝)
②植物病毒(例:番茄花叶病毒)
③细菌病毒(例: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
三、拓展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制作一份有关病毒的手抄本或剪贴报,宣传有关病毒的知识篇二: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版七年上第二单元第四章的内容,病毒是已知最微小的生活在活细胞内的致病因子,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是一种简单的生命形态。病毒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密切。【教学目标】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收集并整理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1、导入新课的反思我通过提问下列问题引入新课:、我们班最多人患的是什么病?、大家最担心的、最难对付的有些什么病?
3、一个小东西能对付比它大几万倍的庞然大物,大家会相信以小能制大吗?用提问法导入新课一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整一节课学生的神经无比兴奋。
2、用图片说明病毒是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前后共同努力所发现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病毒的发现过程,教学简明直接学生印象深刻。
3、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图片,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大小,认识病毒的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认识病毒的寄生类型: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这节有大量图片,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明显。课件展示三种病毒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找出病毒结构的共同点,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还通过对比病毒、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学生都能记住病毒的结构。
5、病毒的生活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首先介绍了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再介绍病毒要是离开了它寄生的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病毒的生活特征。
6、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的第二个重点知识,应该重点突破!我除了介绍病毒的有害方面:使动物、植物、细菌致病和有利方面:制作各种疫苗、杀虫、帮助基因转移、基因治疗等。篇三: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教 案 首 页
教学过程
教 案 尾 页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学情分析: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作用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诏安一中的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人“小资料”、“科学*技术*社会”。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后“再学习”较自觉。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不全面。
八、教学反思:
1、过度自然:教学过程对教材的知识点的呈现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2、新旧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与旧知识的结合。如生物的特征的回顾。
3、对比分析:教学过程多处采用对比、分析、推理,特别是在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上,通过对比、推理加深学生的认识,如病毒与细胞结构的对比。由伊万诺夫斯基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病毒的“小”。
4、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辩证看待病毒的作用,正确的对待艾滋病人及家属。
5、初埋伏笔:教学过程注重为今后的教学服务,如下一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高中的“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在本节课都初见端倪。篇四:《病毒》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病毒》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学校: 燕河营镇中学 教材版本: 冀少版 篇五: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第五章 《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3)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并思考病毒作为人类的“邪恶远亲”,同时也促进了人类医学和自身免疫的进步。
四、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第五篇:1.《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病毒是多种多样的,如:流行性感冒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病毒体积十分微小,人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和课上的交流、讨论,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了解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听说过病毒,也许见过或听过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但对于什么是病毒、病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不了解。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与病毒相关的疾病,进而认识病毒的特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3.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他信息源。
4.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病毒及病毒的特征。难点:了解病毒的种类。评价任务
1.了解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认识病毒及病毒的特征。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2003年的“非典”给我们国家造成严重的灾难,对于“非典”你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回答。
2.“非典”是由一种叫做SARS的病毒引起的。到底病毒是什么,它还会引
1/3
起什么疾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病毒的真面目。(板书课题:病毒)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由病毒感人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了解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教师讲解。
活动二:认识病毒。
1.病毒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疾病,那它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呢? 学生自由讨论。
2.阅读课本第三页,认识病毒及其结构和特点。3.病毒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呢? 学生猜测、讨论。
4.阅读课本第四页,认识病毒的种类。
三、自由活动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病毒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制作一份有关病毒的剪贴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2.学生制作并展示剪贴报。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
1.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组织一次以预防病毒性传染疾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2/3
板书设计
病毒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流感、狂犬病、骨髓灰质炎、麻疹…… 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特点: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个体极其微小。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