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册第4课《空气还藏在哪儿》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4课《空气还藏在哪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空气还藏在哪儿》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4课。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是“海绵里的气泡”,活动2是“哪些物体里还藏着空气”。本课是承接上一课,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物体里面有空气吗?学生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利用上节课的方法,把干海绵放入水中挤一挤,观察能否挤出气泡来判断干海绵是否藏有空气。然后再去探究更多的物体里面是否藏有空气。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第3课学生已经知道了我们周围都有空气,空气会流动。学生也进行了“让空气流出来”的实验,他们已经很清楚在水中挤压空气袋,看见有气泡冒出来就说明有空气。
三、教学策略
在让学生进行“干海绵里是否有空气”的实验前,可以调用学生的已有认知,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袋子里面有空气?那怎样才能知道干海绵里是否有空气呢?通过回顾旧知,引入新知,指导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判断干海绵里面是否有空气。
四、教学目标
1.知道干海绵、粉笔、土块等物体里面会藏有空气。
2.把干海绵放入水中并挤一挤,观察现象并判断干海绵里是否有 空气。
3.把粉笔、土块等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判断这些物体里面是否有空气。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干海绵放入水中,挤一挤,通过现象能判断干海绵里面藏有空气。教学难点:
广东教育出版社
把粉笔、土块等材料分别放入水中,通过现象能判断粉笔、土块里面藏有空气。
六、教学准备
干海绵、粉笔、土块,水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彬彬和妍妍在学校的洗手台上用海绵洗饭盒。彬彬的饭盒盛满了水,手挤压海绵时,有气泡冒出来。
问题:这些泡泡是从哪里来的? 交流:气泡是从海绵里来的吗?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空气还藏在哪儿”。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海绵里的气泡
交流:在水中挤压空气袋,看见有气泡冒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海绵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海绵里面有空气呢? 活动:把干海绵放入水中,挤一挤,观察现象。交流:有气泡冒出来说明了什么?
问题:将海绵装入塑料袋,用力挤一挤,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活动:将海绵装入塑料袋用力挤一挤,观察现象。交流:为什么袋子会鼓起来呢? 小结:干海绵里面藏有空气。2.活动2:哪些物体里还藏着空气 问题:粉笔、土块里也藏着空气吗?
交流:怎样知道粉笔、土块里面是否藏有空气? 活动:将粉笔、土块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交流:有气泡冒出来的现象说明什么? 小结:粉笔、土块里面藏有空气。
(三)拓展
问题:为什么空气能流进海绵、粉笔、土块里?
广东教育出版社
交流:还有哪些物体里面也藏有空气呢?
任务:课后把其他物体分别放入水中,通过现象判断这些物体里面是否藏有空气。
八、板书设计
第4课 空气还藏在哪儿
海绵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里面藏有空气
(设计者:司徒敏)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思路
第一课时 识字
1.激趣导入: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诗人们赞颂春天的诗歌。
2.小组学习16个生字。
(1)回忆昨天新学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法与换偏旁法。
(2)提出学习要求:组长组织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强调合作与互助。
(3)各组开始学习,老师巡视,发现好的及时肯定,有困难的及时提点。
(4)各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情况,随时引导。学生有按结构分的,有按熟字加偏旁的。有用加一加等方法的。老师及时请大家为这些生字组词,加强词义理解。
(5)在表扬了第一组合作最好,学习效果最佳之后,给大家二次合作学习的机会,限时识记。
(6)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及读词语的方法反馈学习情况。
3.小组学写6个生字。
(1)请学生自己描红,初步体会生字的间架结构。
(2)老师板书,请学生对照自己的描红进行点评。
(3)学生自己书写生字两遍。
第二课时 阅读 背诵
1.直接导入,出示第一幅挂图。
2.以第一行诗句的学习为路,指导学生理解诗句。
(1)请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读此句。
(2)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相机引导:古诗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把词语的理解,用通顺的话说出来,就可以理解诗意了。
(3)请学生在解决完生字意思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4)以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后三行诗句。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5)学生汇报,老师适当补充。
(6)老师创设情境,想象唤醒思维。学生闭眼,随老师的引导想象画面。
(7)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3.课中休息:早晨能够找到春天,歌曲中也能找到春天,齐唱《春天在哪里》。
4.导入第二首诗的诵读理解:不仅早晨有春天,歌声中有春天,乡村里更能找到春天。借导入语解释诗题《村居》的意思。
5.以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6.巡视中发现学生对两句写景的诗句不好理解,更不好组织语言。所以在学生汇报时出现困难,老师及时调整,以讲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及诗句的意思。后两句很好理解,学生一点即通。
7.同桌合作,再次互相讲一讲此诗所讲的故事。
8.男女生比赛读两首古诗;一分钟时间快速背诵古诗;请几位学困生试背古诗;会背的同学集体背诵。
9.课堂小结:评评自己组的表现,评评别组同学的表现。培养自我反思及学会欣赏他人的品质。
反思:
第一课时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多半时间学生都在小组内进行紧锣密鼓的学习,学有实效,且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第二课时在最后应该拓展一下,学生背过的古诗也多,让学生试着找一些春天的古诗,或画一画春天,写一写春天。
第一首古诗还是让学生去说,第二首古诗几乎都是老师说的。对学情分析不够,事先铺垫不够。
第三篇:第4课 搜索引擎 教学设计
第4课 搜索引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搜索引擎的含义,知道搜索引擎的作用。2.知道常用的搜索引擎。
技能目标:1.掌握搜索引擎的常用方法。
2.通过查找资料,初步学会搜索和观察结果,找到自己的资料。情感目标:体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2重点难点
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难点:多个关键词的运用。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引入
1.师:上课前请大家看一个短片,这个短片里的主人公是谁呢?(柯南)今天我要来测试一下我们班谁有成为“名侦探柯南”的潜力。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战? 生:听讲
2.师:柯南要查案,首先他也要查找资料。现在的小柯南们,你们用什么来查找资料更方便呢?
生:考查找资料的方法(上网))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上网查找资料,使用搜索引擎,帮助帮助柯南寻找蛛丝马迹(板书:搜索引擎)
(用柯南作为课程的开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逐渐引入课程。)活动2【讲授】新授
(一)一个关键词 幻灯片4(运用幻灯片给出明显的关键词,让学生自己提取,同时破谜题,激发学生兴趣。)1.师:这是一个照片,可是我很好奇,他是谁呢?想不出来啊。同学们,你能告诉我吗?生: 思考,图片里面的是谁(知道——保守秘密,看看你的答案对不对;不知道——怎么办)2.师:看看旁边的提示,你能找出一个关键词吗? 生: 寻找关键词(中国科学原子能之父)
3.师:连关键词都被你们轻而易举的找到了,那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可是去哪里破案呢?
生: 思考,利用关键词,如何搜索资料(大部分学生想起百度,顺带解释一下搜索引擎)4.师:记得百度怎么运用吗?(提示学生百度的运用方法)5.一分钟,学生尝试搜索。生: 根据关键词搜索
6.学生公布答案,请一位学生演示操作。(二)多个关键词
(从易到难,由少到多提取关键词,设置情境,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破解了前一个谜题,你们可不要沾沾自喜,我还有更大的挑战等着你们,准备好了吗? 幻灯片8 2.师:这是一本杂志的封面,原本是介绍这位成功人士的,可是我忘记了他是谁,现在就需要你们睁大眼睛,破解这个谜题。阅读一下,请你找出关键词。生: 思考,阅读,讨论,寻找关键词 3.学生根据关键词搜索。
生: 学生根据关键词搜索,选择合适的内容破解谜团。4.教师总结。
5.选出班级中最有侦探潜力的学生。(三)搜索引擎大家庭
师:你还知道其他的搜索引擎吗?请你阅读书本第12页,搜索引擎大家庭。生: 阅读书本,了解其他搜索引擎。活动3【活动】玩转搜索引擎
玩转搜索引擎
1.师: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搜索引擎,以最快的速度回答我以下五个问题。(见word文档)
运用搜索引擎,寻找关键词,回答五个问题,比一比谁最快。五个问题
(1)世界上的动物种类繁多,蜘蛛就有很多不同的类别.你知道蜘蛛有多少种吗?(2)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你知道它是每年农历的哪一天吗?(3)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记录哈雷彗星的人是哪国人吗?(4)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第三长的桥梁,那么你知道它全长多少公里吗?(5)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高尔基是哪国人? 2.交流成功心得。
生:交流成功心得(关键词的选择,复制粘贴小方法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么一学习,看来以后什么难题都难不倒你们了。想要查找资料更方便,怎么办?(总结课程,点题。)
第四篇: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的演变过程是在屡屡遭遇挑战,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理学兼收并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确定理由: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所以需要学生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方面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故定为难点。
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并由教师做总结归纳,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探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针对学情特点,实行创设情境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针对本课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辅之以生动材料和细致讲解的方法,形成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和评价打下基础;针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以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多而抽象,加之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所以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六、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导学案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课堂思考回答问题,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2、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获得新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1、布置学案,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让学生搜集跟二程、朱熹、王阳明有关的小故事,帮助他们多角度地认识宋明理学家及其观点。
(二)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引用张载的格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学生理解并尝试解析这段话的意思。可让学生阅读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思考是什么赋予他们这种豪迈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析这段话,了解特定时代的人物特色,激发学生研究宋明理学的兴趣,从而进入对本课的探究学习。
(三)讲授新课
1、对教材课题和知识结构作如下调整: 知识结构:
课题:宋明儒学的新发展——理学
一、传统儒学的危机——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三、民族文化中的理学——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依据:
(1)、新课改理念下,教材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依据课标,大胆地处理教材。(2)、课标要求说明宋明儒学的新发展,但教材课题是宋明理学,对学生来说有些突兀,稍加调整,有助于学生从一开始就能理解理学就是宋明儒学新发展的表现,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
(3)、知识结构的调整使本课的主题更加突出,体系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的把握。
2、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时代的挑战——儒学的衰落和佛道两教的兴起 问题设置:
春秋到秦汉,儒家思想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在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出现了严重危机?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简单回顾春秋至秦汉儒学发展的历程和地位的变化及原因,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把握儒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对比性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2)、争鸣与交融——唐宋时期的“三教合一” 设计意图:
三教合一是理学兴起的重要背景,但三教的含义、合一的表现及与理学兴起的关系,是学生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内容,所以应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此可用韩愈的一首诗来创设情境:“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封给韩愈引来政治之祸的“朝奏”说明什么呢?这一问题是如何发展的呢?
3、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1)、理学的含义
这是本课重要的历史概念,是学生必须明白的内容,但教材介绍的过于简略,所以教师在补充一定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清楚。比如补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故事。(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问题引导:
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各有哪些?请介绍他们的故事和各自的主张。设计意图:
学生进行过课前探究,课堂上的展示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对人物的介绍能够增加学生对理学家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对理学观点的理解和评价。(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问题引导:程朱理学的观点与陆王心学有哪些异同?提供“鹅湖之会”“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设计意图:
此处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比较抽象难懂,所以通过相关材料的补充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表格的设计和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调理化,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完成,体现新课改合作探究的理念。
4、民族文化中的理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问题引导:再联系张载的那段偈语思考
宋明理学对当时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理学所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理学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之间有无关系?
设计意图:
此处是本课的难点,是知识的升华和运用,通过多角度资料的呈现和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此处还要注重体现历史的时代感和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使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小结
经过程朱、陆王等人的努力,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并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宋明之后,儒学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儒学又将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
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延伸,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八、习题设计:
设置紧跟知识点的单项选择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性练习,巩固知识点。课后练习为本课中讨论题的延伸,培养学生历史的思辨能力。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第4课《让疾病走开》教案
主题目标:
1.树立对疾病地正确态度。
2.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春季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
活动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生病真难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验、交流、讨论,感受生病带来的痛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疾病,培养学生的防护能力。
活动准备:
1.体温计。
2.学生课前调查一下春季以来周围人生病的情况。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课前春季疾病调查的情况。
2.小结要点:春天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或者别人生病时候的感受。
4.小结要点:生病真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
5.测量体温。
(1)生病时候重要的症状就是发烧,我们要学会测量体温。
(2)指导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并告知学生人的正常体温。
6、小结:人体超过正常体温就是发烧,发烧时人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如浑身无力,头疼等,这时最好量体温,以判断是否真的发烧了。发烧以后要多喝水,还要上医院。
活动拓展:
统计一下开学以来班上有多少同学感冒过。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防病有几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疾病。
教学难点:了解防病的基本知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身体。
活动准备:
1.给学生讲防病知识。
2.学生课前向成人了解民间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活动过程:
1.导入:生病很难受,那能不能少生病呢?
2.知识介绍:请保健医生跟同学们讲讲防病知识吧!
3.小结要点:按照医生的话去做,一定能更好的预防疾病。
4.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防病的方法?
5.小结要点:在生活中试试这些方法。
6.看图说话:
(1)讨论书上16页图片内容。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打预防针的情况。
(3)小结要点:打预防针有利于防止生病,不要拒绝打防疫针。
7.集体讨论:生病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讨论。
8.小结要点:生病也不可怕,关键是要配合医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