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是本章内容的重点。性质和判定的学习是一个互逆的过程,性质是判定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能在理解基础上,把对象还回到新的情境中”,在经历了 “实验—观察—猜想—验证—说理”的思维过程,突出本节重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情况以及教师的课后反思中,可以看出本节课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尽管如此,本节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堂课的认知目标是平面几何中文字命题的证明。因此教师把目标的达成建立在学生参与命题发现过程的平台上。
一、以题点知,回顾应用。
设计精、简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讲解。以此唤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回忆,达到回顾知识点、建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的目的,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
二、变式拓展,关注双基。
猜测和预见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个心理特点,用 “先猜后证”的教学法,有效地激发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责任感,唤起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去感知、去探索、去建构新知识。
三、典例分析,学习共享。
通过“典例学习,学习共享”向学生示范改造数学题的方法,结合典型范例进行练习和讲解,教会学生运用“类比——猜想——归纳——证明”的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教会学生评价命题真假与好差的标准和方法。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处和发生、发展点对知识加以扩、延伸。
虽然课堂上未能看到学生的全部精彩表现,我们还是可以推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有效达成。八年级学生较之以往,推理逻辑能力有所下滑,对判别条件说理有一定难度,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变强,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篇:平行四边形判定教案
平行四边形判定
(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判定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数学思考:在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判定条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寻找及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三、教具准备
尺子、量角器、吸管、剪刀、大头针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学校计划在操场边上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工人师傅该怎样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呢?你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并说说你的想法和做法。这个情境是引导学生用定义判别平行四边形,即作两组相交的平行线所围成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的实际需要的基本观点。由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以三人一小组讨论并提出发言申请,说出本组讨论结果,最后将实验方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来。
(二)、新知探索及内化
提出问题: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本活动是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学生独立思考后电子抢答。(参考答案)性质: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者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4.对角线互相平分; 5.邻角互补;
6.内角和为360度; 7.外角和为360度。(等等)教师:上述性质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特有的? 你能把它们的逆命题写出来吗?并猜测这些逆命题的真假性。
本活动引导学生写出它们的逆命题,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埋下伏笔。由学生独立思考,并口答。用课堂讨论相互交流写出的逆命题及真假性的猜测。逆命题及真假性: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都是真命题。)等等。
出示活动:大家按三人一组,用学具做一做,看看还能用什么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把你的想法和做法记下来,并将实验方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来。比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方法更多、更好!教师:你能类比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设计出实验方案吗?大家三人为一组用学具做一做,验证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动手做实验。
教师:请各组选一名代表说出你们的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自己做法的依据。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你们能将实验方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来吗? 学生展示。
这部分是本课重点和难点,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实验与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加以指导。学生若得出不正确方案,可通过实验、证明、举反例等方式来验证。我在课件中准备了三种不同的方案给学生参考,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明过程。
(三)、新知运用
例1:已知:AB=CD, AD=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提示: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证明)证明:
例2:已知:OA=OC, OB=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ADBCAD
OBC
(四)、归纳小结
平行四边形的几种常用的判定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布置作业
基础题
变式训练题
综合运用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
通过观看张冬贵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本人2015—2016学执教五年级,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信息窗1讲的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对这节课的印象非常深刻,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所看所得。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张老师体现了以下几种教学理念: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学习数学。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之上,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其公式的推导是将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探索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以及割补法等不同的方法,通过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图形。条理清楚,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小平行四边形剪一剪,学生从不同的高剪下去,一种是从顶点做的高,另一种
是从一组对边的中间做的高,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师展示出转化的图形后,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讨论、交流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学生置于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
三、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
在数学的教学上不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张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对割补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从课前引入开始,教师就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渗透割补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为新知做准备。另外,本节课还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并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一课,着重让学生先通过思考想象,再通过在方格纸上数格子和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活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同时对我们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建构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认为本节课有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以“曹冲称象故事导入——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对三维目标把握准确,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导,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以故事导入,注重体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导入,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这节课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
三、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环节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
四、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赵老师在这方面非常注意。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对应”“剪拼及由此产生的变与不变”“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几种思想和方法中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为今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赵老师设计的练习题是从基础到最容易错的难题,习题精。总体上说,体现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既有层次性、实践性,又做到了前后照应;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强化训练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底高对应的问题。
总的来说,赵老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既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有详有略,有扶有放,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理解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形性质》观课报告
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
观看学习了王晓丽老师的平行四边形性质课堂实录课后,感受很多。王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问题情境的设计,对问题探究时的引导,对规律总结及时有效的评价等教学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的引入形象生动,贴近于生活.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几何证明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日常生活的图片自然的引入新课,在探索新知中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讨论积极,规律总结语言逻辑性强,探索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本课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和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和发现新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挤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口、思考和尝试的机会.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流畅,教学内容与练习的选取衔接连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等教学环节.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在动中学,培养学生展示的意识。
3.课堂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活动.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本节课采用知识回顾、探索交流、学以致用、身边数学等环节,和同学们一起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了数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课改观念,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够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思考自主的学习,同时 也能看出学生彼此间愿意共同探讨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注重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在老师们的课堂上被展示的淋漓尽致,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 师生互动的新形式,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 他同学的优点,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学生的思维真 正活跃起来,促 5.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对角相等,教师引导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对边相等.证后会发现用全等可以同时证明这两个结论.让学生领悟,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突破难点.进而总结提炼出化四边形问题化三角形问题的基本思路.再借助动画演示使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有关边和角方面的性质有较深的理解,既能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但引导学生思维的语言不够精练,时间把握得不够好。由于性质探索部分花了较多时间,导致练习的时间不够多。应该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讨论,说得更多。最后的小结部分也没有完成,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应由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内容,把性质按边、角作归纳,配以图表方便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