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8:5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本站推荐)》。

第一篇: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本站推荐)

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所讲的话题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在这里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效应。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停在杂乱的社区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心理学家就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行是知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将中学生的认识转化为行为,并且在连续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巩固成为习惯,才是品德形成的标志。心理学认为,反复练习、训练,有利于形成“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文明的行为习惯方式在人的性格中固定和巩固下来,成为个人的稳定特征,才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座的部分同学平时有 依赖性很强的行为习惯。那么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平时懒得动手和脑筋,能够用耳朵听的,他们不会动手记下来;能够看到答案的,他们很少提前思考,平时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很少有主动思考或向老师请教的,没有形成互相讨论,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还有部分同学在处理和对待问题上,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乱丢垃圾、语言不文明、对班级财产不注意保管,损坏较严重等。那么在学习上就会表现为不会合理地安排时间,主动性较差,需要老师和家长地督促,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一斑,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从来就是一对双胞胎,只有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有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具备一个好的品行的基础上更快的提高学生成绩,更加有利于整个班级地管理,有利于学生的成人和成才。那么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齐头并进。

一、学会以小见大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丢三落四,不注意生活细节。于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会因为粗心而失分。所以同学们要注意生活和学习上的小问题和小错误,经常提醒自己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哪怕是一个小标点符号,都要引起重视,告诫自己对细节的漫不经心,其实是对自己能力的磨损,只有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才能真正养成严谨地学习习惯。

二、改变杂乱无章: 部分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估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那么在学校中他的课桌上书包、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杂乱无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所以平时要有意识对自己的物品有序管理,这样才有利于养成计划学习的习惯。

三、抛弃虎头蛇尾

有些学生做事有头无尾,缺乏毅力。学习时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潮要做数学,“刚做两题觉得太难,就此放弃。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成果。所以说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家长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有目标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学习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要想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行为习惯。今天的习惯主宰明天的命运。”

第二篇: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十方面

行为习惯十方面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9、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长辈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不随意动用他人物品,不擅自进入他人房间。

(四)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不欺骗他人、不说谎。

(五)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与他人相约要准时守点,不浪费自己时间,不影响他人工作、学习,不浪费他人时间。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生活上不攀比、不奢华,要衣着俭朴。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1、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遵守交通法规。

2、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

3、在校不吸烟、不喝酒遵守校规校纪。

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九)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认真做好“两操”。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

2、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十)讲究卫生的习惯

1、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学习习惯十方面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1.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2.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3.认真听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4.乐学善思、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乐学善思。“善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5.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6、互相合作,争取集体成功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与人共处,尊重别人,主动参与,在既亲密又制约的环境中形成乐于合作的习惯。

7、不盲从的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练习要分层限时,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

8、反思总结的习惯。

每次作业、考试之后,总有错题、教训,要对错题进行认真整理,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适时的总结。

9、适应老师的习惯。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学会交流、学会沟通,与老师共同进步。

10、既要持之以恒,也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能紧一阵松一阵的,或者虎头蛇尾。要形成一个新习惯,一般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当然三十天时间能养成的只能是动作性习惯。如果是培养智慧性思维习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质疑的习惯等等,这样的智慧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就不是30天了,有时需要几年才能养成。许多父母因为工作忙,前面一段抓孩子还抓得紧,抓了十来天以后,自己也没坚持抓下去,结果一个好的习惯还是没养成。所以,要培养一个好习惯,就要抓实、抓死。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在一个新习惯养成之前,我们要保持习惯的一种连续性,尽量不要断开。

第三篇: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 第九周国旗下讲话

››第十八周国旗下讲话——积极参与 培养能力 全面发...››做一名文明守纪的少先队员 国旗下讲话››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新年 国旗下讲话稿››珍惜时间 复习迎考 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三月份]国旗下...››远离香烟 拥抱健康 国旗下讲话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所讲的话题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在这里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效应。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停在杂乱的社区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心理学家就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行是知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将中学生的认识转化为行为,并且在连续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巩固成为习惯,才是品德形成的标志。心理学认为,反复练习、训练,有利于形成“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文明的行为习惯方式在人的性格中固定和巩固下来,成为个人的稳定特征,才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在座的部分同学平时有 依赖性很强的行为习惯。那么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平时懒得动手和脑筋,能够用耳朵听的,他们不会动手记下来;能够看到答案的,他们很少提前思考,平时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很少有主动思考或向老师请教的,没有形成互相讨论,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还有部分同学在处理和对待问题上,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乱丢垃圾、语言不文明、对班级财产不注意保管,损坏较严重等。那么在学习上就会表现为不会合理地安排时间,主动性较差,需要老师和家长地督促,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一斑,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从来就是一对双胞胎,只有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有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具备一个好的品行的基础上更快的提高学生成绩,更加有利于整个班级地管理,有利于学生的成人和成才。那么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齐头并进。

一、学会以小见大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丢三落四,不注意生活细节。于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会因为粗心而失分。所以同学们要注意生活和学习上的小问题和小错误,经常提醒自己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哪怕是一个小标点符号,都要引起重视,告诫自己对细节的漫不经心,其实是对自己能力的磨损,只有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才能真正养成严谨地学习习惯。

二、改变杂乱无章: 部分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估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那么在学校中他的课桌上书包、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杂乱无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所以平时要有意识对自己的物品有序管理,这样才有利于养成计划学习的习惯。

三、抛弃虎头蛇尾

有些学生做事有头无尾,缺乏毅力。学习时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潮要做数学,“刚做两题觉得太难,就此放弃。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成果。所以说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家长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有目标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学习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要想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行为习惯。今天的习惯主宰明天的命运。”

>>《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 第九周国旗下讲话》

第四篇:8.5学习习惯养成和行为习惯的主题班会

学习习惯养成和行为习惯的主题班会

初二五班

一、实施背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而我们班级的学习习惯很差,学习成绩也很差。鉴于这一点,我班举行了这一次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并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自我分析。

2能力目标:掌握改进不良学习行为的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三、班会重点

让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自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自我分析。四、班会准备

准备“学习习惯”的小测验,每人一份。五、班会过程

(一)猜迷语导入

请同学看大屏幕,你能用两个字的词来说一下这是什么吗?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 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 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身。

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习惯)以此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习惯”小测验

判断以下行为,你有的打√,没有的打×。(要实事求是的填写)

1.学习时间不固定()2.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3.学习目标不明确()

4.不爱用工具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5.不懂不会也不问()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8.做作业前不温习,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

9.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10.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1.遇到好电视,或者一玩起来,就忘记做作业()12.边做作业,边听音乐或者看电视()14.学习用具乱扔,用时找不到()15.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16.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7.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5个以下√,要引起注意,立即改正 5—10个√,得赶快制定计划,自己改正 10个以上√,问题严重,请别人帮助自己改正

(三)诊断学习

1.平时上课同学们有哪些不良听课习惯? 2.理想的听课习惯应该是怎样的?

(四)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

什么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理想的听课习惯。1.不良听课习惯:(1)上课没有兴趣

(2)不认真听课,总说老师不好(3)记住次要内容,忽略主要内容

(4)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因为一些小事而分心(5)只记简单的内容,放弃难度较大的内容(6)听课比较情绪化,很少关注同学的意见)(7)不爱动脑、不举手回答问题 2.理想的听课习惯:

眼到,就是听课的时候,不仅注意黑板上老师写的内容,还要注意老师的表情、口型等,要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境运用。

口到,一般的情况下,口到有三个需要:一是朗读需要;二是记忆需要;三是随时发问。

心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只是起个引导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思考,这就要求在听课的时候时刻都要用心。

手到,就是我们在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

(五)大家谈

1.学习上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2)做好预习(3)做好课前准备

(4)勤于动脑,积极举手发言(5)做好课堂笔记

(6)勤查工具书,不懂就问(7)专心致志地学习(8)适应老师的习惯(9)及时订正错误(10)整理错题集(11)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

(12)按时完成作业,把所学的教学内容弄懂弄通(13)及时复习、总结(1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15)阅读、写作的习惯(16)劳逸结合的习惯 2.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说到做到,坚定不移。(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4)持之以恒,惯性运动。

3.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份课外学习时间表(六)结束语

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学习方式,他需要同学们持之以恒,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一次的班会是想让同学们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下去后,希望大家定一个学习计划,以帮助自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对成才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能使他终身受益。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会使他的那些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巩固,而且可以转化为他内在的性格、情操、道德观念,成为他正确地为人处世的基础,建功立业的基础和他一生幸福的基础。因此,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终身受用。教育家洛克说过:“把子女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和保险的办法。

1、文明习惯

社会呼唤文明,未来呼唤文明。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我们这一代人的文明水准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使每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就必须从做人的教育开始。而做人的教育又是从文明习惯的养成开始。文明习惯主要是指人的仪表、用语、待人接物、卫生等方面的习惯。这几个方面都是人外在美的具体表现。中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做到仪表整洁、优雅,举止端庄、大方、有风度。要教育孩子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不打架骂人、不说脏话;做到举止文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要乐于助人。改掉乱扔瓜皮果壳等恶习,做到不参与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看宣扬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和录像,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不涉足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场所。做到拾金不昧,不受利诱,爱惜名誉,不失人格;遇见外宾,以礼相待,维护国家荣誉。

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共同责任,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文明的公民,他们的行为就自然而然形成风尚,促使我们的祖国在文明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2、遵纪习惯

曾有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这位化学家回答说:“在幼儿园里养成的守纪习惯。”由此可见,守纪习惯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遵规守纪是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人要自由幸福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种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秩序和纪律的保证是无法实现的。

遵纪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家长必须对孩子经常进行民主、法制和纪律的教育,晓之以利害,使他们懂得,任何一个人,都要受到集体、社会、国家纪律和制度的制约。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纪就要受到纪律处分。让他们懂得:作为中学生,首先要熟悉国家为中小学生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课堂一日常规、校园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图书馆纪律、食堂用餐纪律等等。要熟知交通规则、治安条例以及有关公共场所的规定,时刻不忘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打人骂人行为,糟蹋东西、偷窃、扰乱社会治安等不良行为,必须及时提醒,及时批评、制止。要让孩子懂得: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必须遵守纪律。

3、生活习惯

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会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劳动效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要求孩子能按照身心运动的规律来组织自己的活动,这将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要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对任何人都是有限而又共同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努力培养“今天事情今日做,今日功课今日毕”的习惯,正确处理劳和逸、忙和闲、学习和休息的关系。要注意适当的文体活动、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大脑的疲劳,换得充沛的精力。

家长不仅要指导孩子会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还要知道孩子善于利用点滴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要训练学习的快节奏、讲效率。这一点,在二十一世纪竞争激烈社会里尤为重要。

4、学习习惯

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我国经济建设的后劲,取决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

学习是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力保证。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想集中、记忆力强,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做作业习惯和预习习惯。

上课前要认真准备好课堂学习用品,把上课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和其他学习用品准备好,并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加强领会,积极发言,做好笔记;课后要积极巩固,认真复习,实践应用。要认真做好家庭作业,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做到问题不过夜,错误及时纠正。

预习有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学期预习等多种方法,并可做好预习笔记。认真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提高听讲水平,有针对性地记好课堂笔记,更可以提高孩子自学的能力,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通过预习,可以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防止课堂上出现听“天书”的现象。

提高作业的质量。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做作业时,先认真做好作业前的准备,认真审题,然后认真做题,争取一遍做对,力求做题速度加快,并能独立检查。作业要工整、简明,条理要清楚,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做一定量的课外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认真更正错题,还要养成保存作业,以备复习时用的好习惯。

要注意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使大脑处于最佳的准备状态,以充沛的精力迎接第二天的学习。

5、劳动习惯

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精神、战胜困难的毅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长聪明才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就是劳动创造的,智慧就是劳动的结晶,劳动会使孩子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聪明。

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劳动锻炼,在劳动实践中让孩子真正懂得劳动者的崇高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在心灵深处真正注入劳动人民的情感。要把劳动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对孩子来说,主要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和参加公益劳动。家庭的扫地、拖地、倒垃圾、擦窗户、洗碗、烧饭、买菜、烧菜都应该会做;洗衣服、铺床、叠被子等都应该自我完成。

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态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我们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劳动就是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得更舒适更美好,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劳动能强健我们的体魄,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必要的调节,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地发展;每次劳动都是一次重要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孩子劳动后,要及时进行评析总结,指出其优缺点,引导孩子去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要安排孩子一项需要长期持续的劳动项目(如洗碗),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强手如云,科技和商战的激烈竞争,使那些养尊处优的“小皇帝”们难以应付,只有让孩子在风雨雷电中锻炼翅膀,磨练意志,在劳动中学会多种本领,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要知道:只有适者,才能生存;不适者,终将被淘汰。

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注重行为训练

由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积久成性”的,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应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注重行为训练,经常训练就有可能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之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并由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升到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劳动能强健身体、磨练意志,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家务劳动内容很多,小至洗菜洗餐具烧饭,扫地抹桌子,大至建房搬家,购置家具,男孩子可以承担买米、换液化气罐之类的体力劳动,女孩子可以承担收拾房间、洗衣服等细致的体力劳动。可以举办家务劳动单项竞赛活动,如做饭做菜比赛,洗衣比赛等。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发展要求,让他们尽早地经受锻炼,又训练了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千万不要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不要孩子参加劳动,什么事也不让他干,使他失去锻炼的机会。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不可能有固定的时间。家庭教育的特点就在于随时、随机、随意,一句话就是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谈谈说说固然是教育,家长若不在孩子身边,同样存在教育。比如你要出差了,动身之前不妨在书桌上留下一张便条,便条上端正地书写一些带有希望和鼓励孩子的文字。也许出差回来就能听到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表扬或其他进步的好消息。孩子未必会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古语,但他确实有暗中使劲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要让爸爸不敢小看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训练呢?这种自我教育的训练是更高层次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2、家长言传身教

家长需要注重家庭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人的优良品德行为和高尚情操的练就,离不开从小的教育培养。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孩子,甚至一些举止在他心灵上会留下深刻的烙印,把自己孩子培养成有良好道德操行的人,乃至在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历史重任中,为人父母者应尽的义务。

在家庭环境中,一些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其实子女每时每刻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父母进行观察和模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一方面能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好习惯;另一方面,正确的言传身教与社会、学校的要求相一致,是对社会和学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支持。中国有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讲身教的重要性。

一位去过日本的学者,发现日本的父母大多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过马路等候绿灯亮时一定站在黄线外,外出注意仪表整洁,行路礼让他人,排队不争先恐后,不边走边吃零食、喝饮料,不在公共场所喧哗吵闹等。

父母的言行时刻熏陶着孩子,注重言传身教能使孩子在家长这面镜子面前自律成长。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家长的言谈举止都烙印在孩子心上。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我们转变传统伦理意义上的好父亲、好母亲的观念。对孩子仅限于问寒问暖的呵护和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而应该在新的生活和机遇面前,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目标,以确立自己的生活价值,做孩子的学习伙伴、行为品德上的榜样。

3、陶冶孩子美的心灵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紧密配合,家庭教育在这方面更为重要,而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家庭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因此,要搞好家庭教育,必须重视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陶冶孩子的美好心灵。

家庭环境,一般来说有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和家庭物质三个方面构成。“家庭意识”反映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理,从而形成家庭的是非标准、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意识包括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家庭行为”反映家庭成员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规范。家庭行为包括家庭成员的各项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家庭物质”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家庭物质包括家庭收入、支出和衣食住行等。

家庭环境的一切因素,对子女成长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家庭风气是由你们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只有正当的家庭作风,才能给你们提供对付孩子的正确方法,特别是提供劳动、纪律、休息、游戏……权威的正确方式。”这是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智力个性和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最为强烈的时期。这种依赖使孩子与父母十分亲近,而亲近之人的影响是最易打动孩子心灵的。试看一些“优秀学生”、“十佳青年”,他们的成长无一不是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有的父母也只是一般的工人、农民,但是认认真真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干事,老老实实地做人,时时处处地做孩子的表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其影响如果是消极的甚至有害的,就会使孩子不可避免地受到毒害。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长们要增强营造和谐的环境意识,充分发挥家庭美育的作用,陶冶孩子美的心灵,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处理好家庭关系。团结和睦,互敬互爱,让孩子成长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长辈教育后代要步调一致,不要各行其是,更不能在子女面前大声争吵,甚至大动干戈。

第二,尊老爱幼,使子女感到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孩子学习成绩上升时,要及时予以鼓励,帮助总结经验,继续提高成绩;孩子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要体谅慰勉,帮助找出失败和受挫的原因,鼓励孩子前进的勇气。

第三,处理好邻里关系。指导孩子正当交往,与善良正直的人交往,不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四,加强父母的自身修养。父母要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勤奋好学,踏实工作,给子女以潜移默化的好影响。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要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相配合,应注意充分借助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还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精心设计和安排;有条件的要尽力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借以培养其优美的情感,为艰苦成长奠定牢固的基础。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8.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9.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10.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1.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2.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3.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学无止境,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乘风破浪,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

下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系(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学习和行为习惯问卷调查表

    您的性别:_________您的年级: _______ 1. 进入初中后,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你是否感觉不太适应? A、从来没B、有时候 A、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能坚持执行 B、都曾制订过,但未能坚持......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

    行为习惯:《习惯的力量》演讲稿

    《习惯的力量》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习惯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习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如果......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好!我和大家一样,为人父母,重任在肩,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想每位家长肯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今天应唐老师的要求,就“如何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大家好! 我和大家一样,为人父母,重任在肩,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想每位家长肯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哪位能给我们介绍一......

    初中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初中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中学生学习习惯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

    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学习与工作的管理 不知已经有多久没有静静的写一些东西了,没有平时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录,过去的青春岁月,显得如此单薄。暮然回首,好多美好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 进入大学,为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