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放习作 放飞心灵 全面提高习作质量
开放习作 放飞心灵 全面提高习作质量
----南阳市七小开放作文教学实验综述
一、开放习作教学的背景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积极探索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必要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惊醒写作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习作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这种模式的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高投入 低产出”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界。教师感到作文课无可遵循,怕上或不愿上作文课;学生觉得写作文难,害怕写作文,无法可循,只好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甚至照搬作文选。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无物、无真情实感、缺乏思维、没有个性。
那么,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哪里呢?究其原因,导致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的主要表现在:
1、对作文的概念认识模糊,没有把握好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要求过高,导致作文教学方向不明。
2、没有构建好作文训练的序列,训练无序;
3、没有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效率不高;
4、读写结合落不到实处,积累不足,小学生有话说不清,导致“言之无物”或“有物不会言”。
5、对作文的评价缺乏一致的具体、明确、科学的标准和适合其特点的方法,让儿童难以体验到成功感受,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我们深刻认识到,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使学生从“ 要我写”到“我要写”,从“不会写”到“会写”,从“怕写、厌写”到“敢写、乐写”是我们当前习作教学的真正需要。作文教学的现状急待改进,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开放习作教学实验的过程
1、作文教改突破口的选择及原因
如何确定适合我校的作文教改实验模式呢?首先,我们学习了已有的作文教学改革经验。如江苏省丹阳市云阳的“系统设计、分项训练、整体优化”作文教改实验,江西省南昌市的“仿作入手、读说写并重”作文教改实验等“综合性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天津市河北区的“培养写作兴趣”教改实验,浙江省宁波市的“快速作文”教改实验,浙江省金华市的“小学生读写日记系列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等“专题性作文教学改革实验”,以及作文教学一代宗师丁友宽、贾志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他们都对作文教学有卓有成效的探索。国内外先进的作文教学思想和习作教学经验很多,经分析,我们选择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开放性习作教学实验。宛城区教研室编写的《新理念小学生开放习作》这套丛书,作为我们作文教学的教材,按照它的习作理念和指导习作的流程,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套教材,每次习作均由“我的习作我做主”“我的发现、体验和思考”“我手写我心”“写好文章并不难”“习作成果展示台”五大板块组成。每册之间,训练内容及目标上有难到易逐层深入的“搭建”,充分体现了习作训练的目的性、序列性和可操作性。
2、培训教师,进行理论学习,⑴、确定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策略和各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
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小学作文教学的有关理论,把握作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确立适应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在习作中让学生体察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和勇气,拉动学生习作的内需,写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个性作文。
我们确立了作文教学新策略为:立足于打破习作教学的种种封闭状态,全面放开学生的手脚,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破除禁锢学生思维的镣铐,在内容、表达、问题等方面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有创意的写作空间,让学生在全方位开放的习作空间里自由驰骋,真正体现“我的习作我做主” “童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
我校结合实际,提出了三段式作文教学体系:低年段课内童话作文、课外绘画作文;中年段课内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高年段课内应用作文、课外生活作文。
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低年级以兴趣为主,结合生活,看看,玩玩,画画,说说,写好每日一句或几句。(激趣)
三四年级着重于:①、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乐写);②、不拘形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自由写);③、互相交流,充分享受表达的乐趣,分享快乐。(爱写)
五六年级着重于:①、明确写作目的,懂得为谁而写,为什么而写(会写);②、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体验和感受(写真);③、注重写作个性化(创新);④、将作文与阅读、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写实)。
各年级的教师把握各阶段的目标,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为作文教学生动鲜活、作文课堂生机勃勃、学生作文多姿多彩打下了良好基础。
⑵、对教材的使用进行培训
我校聘请教材编写人、区教研室的段天才书记到校,针对开放作文教学进行专题培训。
教师们认真聆听段书记的解说,弄清了每一个板块的设立意图,结合教材的优势,启发诱导学生进行习作。
通过学习,所有教师认识到,要想彻底改变作文现状,必须从开发、激活儿童的感觉器官所具有的潜能入手,进而,用规范优美的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系统,让儿童在轻松的习作实践中,在师生合作交流,生生合作交流,共同参与习作评价的全过程中,领悟习作规律,远离假、大、空的虚伪内容,让学生先从心理上走出作文难的误区,再从质量上走出作文差的困境。
3、抓好习作的四个阶段
⑴、习作导入:结合“我的习作我做主”进行,旨在鼓舞,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和勇气,促使他们在习作的想象世界自由驰骋。
⑵、习作指导:结合“我的发现、体验和思考” 引导学生多视角审视生活,再现脑海中的体验、观察的现实生活,全面开阔思维,打开蕴藏在心中的作文资源库,诱发沉淀在心中的作文情感源,从而产生写作冲动,有了不吐不快之感。促使学生抛开习作内容、表达和文体上的束缚,提供自由、充满创意的写作空间,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明白,习作和说话一样简单。
⑶、学生习作:限时限字,快速构思,快速成文,一气呵成。(不许抄事先写好的草稿)。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用拼音暂代,写完后再补上。打下课铃,交作文本。⑷、评改赏析:我校研究实验“小学生作文能力赞赏建议式评价”,采用多方参与、多方评价的策略,分享习作的成功尝试和启示,在品读中唤醒沉睡的心灵,开启尘封的鲜活经历,体会作文不难,使习作评改成为保持兴趣的催化剂、提高战斗力的发动机。
①、学生自评
学生写出的作文,哪里倾注的心血最多,那里可能出现问题,自己最有发言权。通过自评,把自己得意之笔、点睛之处毫无保留的总结出来,能坚定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困难写出来,寻求帮助。
如,小作者宋爽自评《校园一角》:我在作文中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来写校园,把没有生命的小花园写的充满生机,并有了人的情感。比喻句在文中比比皆是,突出校园的美。我还按照顺序一一介绍了小花园的景物,把学校迷人的景色展现在大家面前,自己感觉层次很清楚。
②、师生共评
学生的评议毕竟受自我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影响,往往有很强的自我倾向性,缺乏全面性,需要教师参与、示范、指导。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习作与学生共同评议:找找符合习作要求的地方,找找值得学习的优点,对于认为不足的地方出出主意,使其更完美。
③、小组互评
不同的学生对习作有不同的感悟,有的擅长用词,有的擅长构思,有的擅长叙述……相互评议,既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智慧,还能发掘自己的写作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自我。小组评价时候,每组至少要有2名作文水平比较好的同学,这样能保证评价的质量。评改时候,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共同评议,组长归纳意见写出评语。也可以每个人习作看一遍,各自写出评语,组长归纳。但不管哪种形式,评价都要以赞赏建议为主。教师要随时关注、调控。
如,三年级作文赏评课片段1:第一小组为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争执不下。成绩比较差的王顺同学拿着作文找老师:“他们只给我作文写了2条优点,白雅旋的都有7条,我认为不公平。”教师一边安慰她,一边看他的文章。他的文章虽然不好,但还是有不小的进步。气可鼓不可泄。老师马上加入他们小组,和组员一起找优点:这个词用得多恰当啊,这个句子也通顺,这两段之间还有过渡句……很快为他发现了十几个优点,在本上一一画出。王顺的嘴一直笑得合不拢。这次评价,成为了他今后学习作文的极大动力。
④、家长参评
(视情况而定)遇到合适的作文,要求家长参与评改,与孩子互相交流。家长的寥寥数语,对于急待展示自我的孩子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和肯定。如 《我的爸爸》《名字的故事》等作文,写完之后让学生带回,让家长批改,再写读后感言,结果非常感人,仿佛成了现代版“两地书”,不仅大大鼓励了孩子的习作积极性和自信心,还使学生、家长沟通了情感,收获了天伦之乐。
⑤、美文赏评
在每组评议的基础上,推荐出佳作,或全班宣读,或张榜出示,以供全班赏读。和大家共同分享习作成果,交流习作感受,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记下来。
值得说明的是,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由于学生的评议能力还缺乏,学生的自评互评我们曾尝试了“优加病减” 按分项计分的办法,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总分+总评”的模糊性,效果也不错。
教师按分项计分的标准设立分数值,在百分的基础上,根据习作练习的情况用符号性质的分数,酌情加减分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差,差到什么程度。
附:习作评改计分标准
内容 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酌情加1——5分
跑题
全文减60分
无详略或详处不具体 按病情轻、中、重分别减6、12、18分 条理 顺序清晰,构思用心 酌情加1——5分
段落不清或句子无条理 按病情轻、中、重分别减4、8、12分 语言 语句流畅,生动形象
酌情加1——5分
全文不通顺
按病情轻、中、重分别减6、12、18分
病句
1个减2分
文面 文面整洁,书写规范、美观,无错误 酌情加1——5分
错别字 1个减1分 用错标点 1个减1分 格式 1处减2分
字体书写不工整 减5分
标点书写不规范 减0.5分 位置不对 减0.5分
经过研究实验,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写作能力明显提高。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达到“全体提高,人人进步”的目的。学生的语言风趣幽默了,如,学生写 《一个愉快的星期六》文中出现“星际逃犯”“时光老人”等词汇,一看就是一个科幻迷;学生的思维大胆调皮了,如,一个同学在文章中写道:“秦始皇啊秦始皇,当年你烧书的时候,为什么不把书都烧了呢?那么,我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了。唉!”学生的感慨叫人发笑,他们敢说心里话了。作文批改和阅读也成为教师的一大乐趣。
4、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大量积累
读书是写作的基础。会读书不一定会写作,但会写作一定要会读书,多读书。实现广泛的知识积累,必须要求学生多阅读各种有益的书刊,首先,指导学生选择好书,科学读书,最大限度地提高读书的质量和效益,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适合其年龄特征的书籍,低年级可以读绘本,读童话书。到中年级读适合中年级学生的经典儿童文学名著。高年级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特别是我国现当代的优秀作品。
其次,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因人而宜的读书方法很多,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或自创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质量,如,教给学生浏览与精读的基本方法:
对浏览的书,读完后回忆一下全书的内容,有话多写,无话少写得在日记中记一记读书的时间和心得,做备忘之用。对精读的书,要在通读一遍的基础上反复阅读,像吃面包一样,一口一口地咀嚼,吸收。
第三、教会学生读“无字书”
“无字书”,就是人们天天耳闻目睹,切身感受着的日新月异的平凡生活。这本“书”虽然没有字,却有着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内容,而所有“有字的书”,都是选取这本“无字书”中的内容用字写出来的。怎么读懂“无字书”呢?告诉学生:读懂“无字的活书”,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还要用耳朵听,用脑子想,用双手双脚去做,用全部的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体会,去感受,才有可能读懂书中部分内容的奥秘。小学生读懂了“无字书”,就永远摆脱了“无话可说”的苦恼;读书能理解得更深刻,写作会有说不完的话,“作文难”、“作文差”的阴影将被彻底驱散!
为了给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积累。
首先,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阅读教学中要学练结合,强化熟读、背诵,记忆、积累。做到:学懂一点,练习一点,掌握一点;学懂一篇,读熟一篇,记住一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与写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效果,把“积累语言材料”也纳入课内,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其次,辅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低年级的重点是摘录字词,中年级的重点是摘录好句子,高年级的重点是记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读后感受;第三,指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得,这种“交流”有时是通过组织读书知识竞赛,举办故事会或读书笔记展览会等形式进行的。上述做法,既广泛地进行了知识积累的交流,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读有所得,读以致用。
5、指导鼓励学生写日记
全校提倡学生写日记,鼓励学生坚持写,三至六年级一周写2-3篇日记,一二年级写“每日一句” 或“绘画作文”。每月评比一次。进行展览。
为了使学生爱写,乐写,我校对于学生日记的写作和批改有如下几点要求:①关于日记的格式,应根据“为我所用”的原则,一方面只要求注明年、月、日,以显示日记特点,另一方面应强调每篇日记都要有标题,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②关于日记的篇幅,凡读写日记系列训练中的日记,其篇幅应接近所在年级的命题作文要求,而自由写的日记,则长短不限。③关于日记的种类,主要有系列训练日记与自由日记两种,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优缺点,二者应并存,可交替布置。日记应计入家庭作业,注意减轻学生负担。④关于日记的检查、批改与讲评,检查可采用互查、抽查,逐个查等形式,批改与讲评可采用粗、细结合的方式。⑤关于日记的修改,应与命题作文相同。
三、营造宜人的作文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 为了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每一学期都要开展“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先组内讲课互相听评,然后推荐一名教师参加学校的赛课。教研时间,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及反思,全体教师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课,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学期,学校都要举办“开放作文教学沙龙”活动,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交流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的体会和研究的有效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每节课写出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期末开展优质论文、教案和案例评选活动。
为了给学生创设作文展示的平台,学校多方面营造了宜人的作文教学和学习环境,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和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功。
少年儿童文学社:为爱好文学的学生创造了一个活动和学习的组织。每周都坚持开办文学讲座,开展各类写作辅导;
作文长廊: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空间,开辟了一条作文长廊,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我们组织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文画上精美的插图,张贴出来。
作文角:在班级里,我们总能看到各具特色的作文园地、作文角。这是每个班级自己的作文宣传阵地,都是同学们自己的作文!
文化廊:展示学生的风采。我们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精心布置了版面,每块空出一角,专门张贴爱好写作和读书的学生的照片,展示他们的风采。
《菁菁校园》校刊:开辟了《小荷尖角》园地,我们将学校开展的各项作文活动、优秀学生的事迹、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刊登出来,成为学生发表作文、展示文学才华的好舞台。
学校网站:设有“学生天地”栏目,由教科室每月对投稿评选一次,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
我们精心设计并开展系列作文活动,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活动有:
1、“快乐杯”作文天天播:学校广播站设了一个“快乐杯”作文天天播的投稿箱,鼓励学生自由投稿,每天评选2名“快乐小作家”。课间操后,由广播站播音员朗诵优秀习作!由此,学生获得了一种作文的成功感,迸发出了写作的激情。至今,学校就收到同学自由投稿2136篇,有251位同学获得了“快乐小作家”的称号。
2、童话作文系列大赛:学校开展童话作文系列大赛活动,刮起了校园童话旋风。全校人人写了童话故事,不少同学还写了科学幻想系列故事、童话系列故事。最精彩的莫过于让同学讲同学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举行讲童话故事大赛;最激动的莫过于让同学演自己创作的童话剧。
3、师生现场口头作文赛:师生同台现场作文,无疑对学生来说是最刺激,最有挑战性的。让作文富于理智的挑战!这是给学生作文最大的快乐的源泉!
4、《个人优秀习作展》的壁报评比、班级作文文集评比。
5、每班创设浓厚的作文氛围,《习作闪光集》等定时展示成功的学习园地,对小学生的习作热情产生极大的鼓舞。
6、读书笔记展评:在每月的读书基础上,进行读书笔记的评比,每一学期各班推荐五本读书笔记交图书馆评比、展览。
7、书市交易: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将自己已阅读过的书籍在班级进行推荐、与同学交换或互相借阅。
总之,学校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伴随着学生的习作练习,让学生习作中的每一次成功,每一处成功,每一点成功,都能及时得到应有的、恰如其分的、让大家心悦诚服的鼓励,表扬和展示,让小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品尝自己努力后的甜果,体验得到成功后的愉悦,又将这种成功的喜悦转化为习作的乐趣。很多学生找回了自信,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没有想到我的作文也能得奖,看样子作文也不是那么难。只要努力,我也能成功。”
四、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通过习用的作文教学改革试验,我校“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开放习作作文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闯出了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教师的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基本树立,作文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上出了一节节充满趣味的精彩的作文课,增强了科研能力,撰写了一些高质量的作文教学论著及相关的教科研论文、案例。我们的学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大家更积极、热情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能自觉地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学习、生活,表达自己的心情、感悟。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写作水平稳步提高!,已经基本达到“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自如”的理想境界。
学校的作文教学成效显著,学校获得“全国作文教研状元单位”“全国首批作文教研百强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北师大教材示范基地”“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古诗文诵读经典学校”“河南省德育实验学校”“河南省教育变革榜样学校”“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新课程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南阳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等100多个荣誉称号。科研成果《21世纪河南教育及教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得省二等奖,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研究》《小学生写作赞赏建议式评价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分获国家级一二等奖,李彦虎校长所著《小学生作文常用的程序和思路》(宇航出版社)、《素质教育丛书》(海洋出版社),周梅校长所著的《口语交际与作文》《习作与口才同步训练》出版发行,张国成校长的《运用作文评价 激发学生兴趣》、万晓艳的《小学生作文训练设计》(发表于《百家作文》)等10多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优质课《看图想象作文》(徐辉)、《心愿》(贾艳梅)、《听声音 编故事》(范海云)等分获全国省市一等奖。王静的《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许剑冰的《采用多媒体手段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等50多篇论文分获得国家、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我校学生在《小学生学习报》《作文指导报》等各级作文报刊就发表习作百余篇,在全国魅力作文、省书信征文比赛等大赛中,近600篇学生习作分获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40多名教师分获国家级、省级优秀辅导老师称号,有10多名学生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200余名学生习作发表在校信通等博客中或南阳市七小网站的“习作乐园”里,将自己的习作送上了互联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
学校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充满了人文关爱和进取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学生作文这朵“心灵之花”,一定能散发醉人的清香。我们必将拥有快乐的今天,迎来幸福的明天!
第二篇:放飞习作的翅膀
放飞习作的翅膀
-----浅谈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张鲁本斋联校刘俊艳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会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是语文老师一直以来值得思索的一个问题。
首先应该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应重视启发动脑找“米”,米在何处?我认为首先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走进大自然中,在这方面农村孩子条件是特别好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引导学生动手多做一做,动脑多想一想,用眼多看一看,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细腻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可能就会突发奇想,迸发出表达的灵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
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辑精挑细选的优秀范文,文章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方式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练习,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 1
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抓住重点特征去描写,这样才能让读者过目不忘。但是,指导应该怎样写,不要离开具体课文大讲文章作法,而要随文潜入心,“润物细无声”。只有对课文真正读懂了,读熟了,好词佳句就会融于胸中,到写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也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学生自主、合作修改,师生合作评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乐于修改的好习惯。好文章就是要反复修改,百改不厌。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他们乐于作文的信心。教师的评语其实对学生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用千篇一律的评语,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学生写作文虽然不能像作家的创作那样,反复锤炼,但绝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并尽量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大纲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再者就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储存,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有感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知识,积累好词好句。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书籍,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科普读物、少儿杂志、中外名著等,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积累词语,掌握写作方法。语文学习离不开
积累,要养成这一好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坚持。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时,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积累,并渐渐养成习惯。这样,语文能力的提高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了。
总之,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放飞习作的翅膀,在习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自由呼吸,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更不会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
第三篇:启迪学生在习作中放飞心灵。钟昌艳
启迪学生在习作中放飞心灵
内容提要:新课标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会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抒发感情,表达心声,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自身发展为出发点,让习作成为学生内心的需求,让习作展示学生的生命活力。呵护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写作,我们的习作教学必将焕发无限的生机!
关键词:启迪 心灵习作 教学习作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会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习作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心灵和精神,尽情地释放人的才华、灵气和创造力,抒发感情,表达心声。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凝聚着个体生命的情致。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实施教学策略既是习作教学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径,更是新课标对习作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尊重学生,让习作成为学生内心需求
2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在自然科学领域,将以生命科学为研究重点,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更注重以生命哲学为基本的研究视点。据说,新加坡教育部在颁发给每位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是如此不同,每一个都是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抱有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确实,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学是人类特殊的认知活动,但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知活动论’的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便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教学观对生命的深刻关注以及历史所赋予的事关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的文化使命。本学期我新接了班,许多学生我不了解,而且他们对我也望而生畏。于是,针对学生和我之间存在隔阂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篇习作《老师,我想对您说…》,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用自己的笔来表达出来,让师生用文笔来对话、来沟通感情,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我也达到了了解学生的目的。所以,根据学生的内心特点进行习作教学,和学生进行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灵气的展示,认识、情感的宣泄,是最富个体创新性的作业,也是语文应用能力最重要的体现。
“情动于衷而言于外”,习作这种直抒胸臆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与真心相通和真情相牵的一种心灵的自我感受,它是以学生个体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情感主体关心自我存在的显示。要使学生习作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惟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的成为习作的主人,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人生。因而我们需要这样做:
(一)加强心灵的沟通
还习作的本来面目——与社会人际对话的言语交际活动。在操作上,一是从学生的交际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考虑,每次习作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从而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二是努力创设多维度、多层面、多样式、多对象的沟通情境,让学生在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学生与社会其他人群)的积极交往中,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思想和情感。
(二)多激励,少批评
记得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采用赏识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例如搞一些优秀习作展评,推荐校园报刊发表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写作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爱写乐写,使习作成为学生内心自发的需求。
二、让习作展示内心的原生态
据报载,有一年,全国高考习作题《心灵的选择》,这本是一个引导考生切实关注自我、深切表现真实感受的好题目,可是,我们江苏批卷老师统计,考生中胡编乱造父母离异或贫困失学面临选择的不下30%。习作的虚假和空泛,从根本上有违习作生命活力的本真,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必将从习作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那真是习作教学的悲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物、景,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套话。习作应当是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命活动的。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也是最珍爱的。如果学生在习作时能以自我为中心,以熟悉的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生命活动为半径画圆,那么,他们的习作自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从“真”字入手,让学生习作表达生命的原生态,回归本真的习作,乃是习作的最高境界。
(一)让学生展示内心世界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习作中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捕捉心情的瞬息变化,宣泄喜怒哀乐的情绪。冰心曾说:“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见此时此刻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纸上。”小学生的习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习作应当是学生心灵的独白,情感交流的园地。几年来,我一直引导学生写“心语”,并把“心语习作”分成三个方面,即人际关系方面、心理独白方面、成长发展方面。这样的习作,真正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写出了真实的风采,从而实现了“我手写我心”。《窗外的风筝》则是另一个学生写双休日被家长关在家里,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望着窗外放飞的风筝,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什么时候我能像放飞的风筝那样在大自然自由飞翔呢?”
(二)描述实践活动
活动是生命活动的轨迹,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孩子们的生活,成为生命赖以存在的本质表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最具生命活力,也最喜好活动,让习作来全面地记叙学生的各种活动,就能确保习作从“真”起步。活动习作要求记叙的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如从活动空间看,有校园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等;从活动内容看,有学习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家务活动、旅游活动等,用语言描述实践活动,即是为学生打开了生活的大门,生活浩瀚如海,学生习作,以活动为切口,沟通生活,习作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习作走进学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让习作展示他们生命活动的轨迹,习作才会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歌唱,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习作教学才会鲜活生动起来。
三、呵护学生,给学生以表达的自由习作是学生生命原生态的展示,表达的是小学生自己的思想、认识,那么可能他们所表现的主题相对幼稚,甚至会有错误,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与成人有相当的距离,但只要是真实健康的,就应该得到尊重与呵护。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习作改革的核心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童言童真写童心童趣,不人为地设置模式与套子,不手握所谓的“中心”与“立意”的尺度,去垄断学生的思维,多一份体贴,多一分关爱,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那么发自内心充满灵性富有个性的文句才会自然流露在他们的习作上。
(一)开放思维方式,大胆畅谈
有这么一个教例:老师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习作。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批判小草,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结果,老师判这位学生的习作不合要求、离题。
这是统一的标准化答案对学生个体的认识感悟的粗暴干涉!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表达。社会的进步需要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才,我们的习作教学,更应保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对学生不同的认识感受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如写妈妈,可写妈妈的勤劳、善良,也可写妈妈的缺点、不足;写雪,既可写雪的纯洁,也可写它的冷漠„„
(二)多种表达形式,爱护内心独白
(1)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文体:可写记叙文,也可写童话、寓言、科幻故事、广告词、建议书、日记、随笔、等。
如今年5月,我组织学生游本村农民公园,事后我组织了一次习作训练。所不同的是,把选择写作内容与形式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内容上,不再限定为写景,形式上不再限定为“游记”,只强调把春游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感触最深最想说的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写下来。
这次习作共收到学生习作共41篇。其中20篇为游记。其余同学的习作各具风格。两位同学是红领巾广播站的小记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采访写新闻稿。一位同学为农民公园写广告词,三位同学写介绍农民公园的说明文。其他有写春游中发生的高兴事儿的,倒霉事儿的。由于习作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所以,这次习作真正闪现学生个性的风采,突破了文体僵化的藩篱。
(三)、爱护个性化的语言
小学生应当有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认识、感受和情感的权利。著名作家胡旭湖说:“儿童们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或许小学生习作中的言语不尽规范,不够标准,但却是童心童真的直接体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护小天使们用个性化的语言完成的习作呢?请读读这些虽然稚嫩但又那么富有灵性的话吧!
“河里的水很活泼。” “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冰雪化了,化成了春天。” „„
或许他们说得不太好,但说自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
四、关注生命活动,让习作提高生命的质量
韩军在论述语文教育与精神教育的关系时指出:“言语是人的精神的最基本的构成物,是人的精神本质。”由此他做了形象的比喻: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把人领进一个新天地!确实学生在学习母语,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能力时,也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体验、培育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的生命过程。习作本来就是用书面语言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要通过习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要夯实学生精神的底子。”(钱理群语)作为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从关爱并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点拨、去引导,去扶持,让习作与做人一起成长。
首先,是启迪感悟,就是一种能从森罗万象的事物中有一种本真体悟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看,去听,去嗅,去摸,去亲身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用敏锐的感觉去捕获习作的信息。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能于风光奇旎、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到流水的冷热,听到小鸟的啾啾,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只有用心灵思索,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地归于本真。让我们的习作教学重视悟性的培植,在塑造一个个丰富美好的体悟的心灵的同时,学生的习作园地,也必将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如果说感悟是一种能力,那么灵性是一种才气。它在习作中呈现为生机勃勃的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习作可以把学生教聪明,也可以把学生教蠢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灵性是培育、激发还是漠视、扼杀。培植灵性,首先必须把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还给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是学生习作的专利。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做一种词语搭桥游戏,如:想想“星星”、“兔子”这两个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会发生什么故事?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1、兔子数星星,数也数不清;
2、星星从天上掉下来,兔子想办法送回去
3、兔子到星星家做客
4、兔子在脸盆里捧星星;
5、嫦娥的玉在月亮里…
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语,孩子们一旦展开想象的翅膀,还真能组合成许多童 话故事呢!
其次,培养灵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培养灵气,决非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要求我们为学生铺设一道人文背景。因为生命需要养分,习作则需要知识的积淀。具备了各方面充实的积累,常能激发习作的灵感,提升审美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从中外优秀书籍中汲取营养,丰盈自己的生命,写作的灵性定能“厚积而薄发”。
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唤醒。习作教学尤为如此。习作是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想认识的反映。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就是人生方式。作为教师,我努力使学生的习作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让学生用自由之笔书写体恤、善良、仁慈、同情、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等这些人格中最为重要而美好的因素。在激扬文字中清濯心腑,冶炼人格。让习作成为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砖石。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尊重心理感受,让习作成为学生内心的需求;直面现实,让习作展示学生的生命活力;呵护学生,让学生在习作放飞自己的心灵;扶持学生,让学生在习作中不断成长,一句话,在习作教学中,奏响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的习作教学必将焕发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小学习作教学新概念研究》 少年儿童出版社,77页 2001.9
2、《小学习作教学艺术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132页 1998.5
3、《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7页,2003.5版
文题:启迪学生在习作中放飞心灵
作者:钟昌艳
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镇中心小学
联系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镇中心小学
邮编:222115
联系电话:0518-86731050
第四篇:《打动心灵的画面》的习作教案
《打动心灵的画面》的习作教案
习作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例文,培养学生养成及时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的习惯。
2、能够运用按顺序、抓重点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习作指导重点难点: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写成精彩的故事,并且乐于表达,乐于与人分享。
课前准备:积累素材
活动:课前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打动我们心灵的事件,或让人震撼的生活情景。如果有条件可用镜头或文字记录下来。摘抄描写神态和伤心的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运用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片段,再现当时的情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写作欲望(3分钟)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1.师述: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画面进入我们的视线,让人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你们还记得这样的画面吗?(学生简单交流)如果我们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地用照片、文字或是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相信打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还会打动更多的人。有个四年级的同学,他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他扑捉到了一组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并写了下来,这就是他写的开头一段文字(出示文字,师叙述: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按顺序出示五幅照片)
二、指导整体观察画面,初知事件,口头初创。(7分钟)1.生齐说第一幅画面,师:紧接着又出现了哪些打动心灵的画面?(依次出示2、3、4、5画面)
2、你能按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后来又出现怎样打动心灵的画面?结果又是怎样呢?
温馨小提示(1)按照片顺序,总体看图,确定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2)细看每一幅图(注意小燕子动作神态的变化),用几句话说说图意。
3)看图时先看主景,再看背景。4)根据主景和背景,展开合理想象。)
3、学生用以上方法观察
4、学生交流:
师 :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预设
师适时点拨并表扬讲得好的学生:(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3)、谁再来说说,允许相同,更欣赏不同。
5、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家燕被撞,经过是同伴去救,结果是无奈离去。同伴去救这一部分最打动心灵了,2、3、4、这几幅图体现了这一重点,所以我们要特别仔细观察。
6、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指名说)你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吗?
三、细致观察,述说感动(28分钟)
过渡: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也一定让这画面打动了,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那就让我们用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再现当时动人心弦的一幕幕吧!
(一)行文铺路,指导写法(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图一:当我睁开双眼,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只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家燕已经倒在自己的血泊里了,——————————————(此时的家燕会有怎样的神情?怎样的动作?可能会想些什么?)。
2.指名说,师给予适当点拨,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言。3.出示幻灯片二:瞧,另一只家燕飞来了,可能是他的同伴吧?也可能是——(学生自由猜测,只要合理,都肯定)请仔细观察,另一只家燕此时的神情怎样?可能会说些什么? 4指名交流。(抓住生成的精彩语言点评、鼓励)
5.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你把第一、二幅图面生动地描述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活灵活现!如果你能写满三行字的就在这段旁边给自己打一面红旗,写四行的打上两面红旗,多写一行多加一面红旗,课后我们比比谁得的红旗最多,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出示词语花篮。
6、学生写,师巡视,适当点拨,收集精彩
7、交流评价,回放精彩: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预设:
这位同学观察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表达准确感人。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写得更生动了,几个词传神的写出了家燕的神态和动作。
过渡:(根据学生写的句子过渡,引导到第三图)
(二)写法迁移,放飞想象(15分钟)
1、出示幻灯片三(图3、4、5):当另一只家燕发现自己的千呼万唤伙伴没有反应时,他又做了什么?你从哪些动作、神态中观察到的,请你放飞想象,人有人话,鸟有鸟语,他当时可能会用怎样的神情说话?还可能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看到的第三、四、五幅图的情景。
2、师点拨:适当用上比喻、拟人的手法,你就说得更生动了。
3、生互相说,师巡视并指点。
4、哪一位同学先来谈谈?(指三名学生说)
师适当引导:那只家燕为什么长大着嘴巴?如果你是那只家燕,可能会怎样喊?当时的心情怎样?那拼命拍打的翅膀,又看出了家燕怎样的心情呀?
5、师针对性评价
6、下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把你感受最深的画面写下来。这次你能写满五行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
7、生写,师巡视,适当点拨
8、谁再来交流:
预设
师述:这位同学能准确把握图意,想象大胆丰富,叙述具体生动。谁再来?师述:这位同学的表现同样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内心世界,表达生动感人,文章再现了照片情景。第四幅图,请你用课堂上学习的观察方法和想象的方法,自己试着写写,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什么呢?(指名说)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可以针对小动物说,也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
五、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还没有写完整的同学,可以带回家再修改,下一次习作课时,我们继续交流,倪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佳作。(2分钟)
板书设计:
学写打动心灵的画面
按顺序观察
合理想象
第五篇:习作总结
习作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说清话”,简单一句话,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作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功不可没,一个人的自我表达、社会交际等都离不开作文。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作为孩子写作的引路人,我对中年级作文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见,中年级写话教学重点是培养孩子写话的兴趣和树立自信心,煽动孩子写话的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孩子乐于写话。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点,鼓励孩子把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大胆放松地写,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低年级写话以看图写话为主,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习作还原于生活
中年级的作文内容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一幅静态的图画,孩子们可能无从下手,这时,我引导孩子们把习作还原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有些习作是关于游戏活动类的,如吹泡泡、放风筝、捉迷藏等,我根据图画内容组织孩子们先玩游戏,再把玩的过程写下来,这样他们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津津有味了。
2、评价以鼓励为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上的成绩,形象地说,如同一条小路,通向儿童的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的火花。”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受到老师的夸奖,我在批改学生的写话中“多就少改”,尽量保持孩子作品的原貌,挖掘文中的闪光点,文中用了生动的形容词、比喻句等,我都会圈出来大加赞赏。每次批改作文后我都会挑选几篇范文让学生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然后张贴在教室的“佳作荟萃”中展览。实践证明,经常选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比学习名家名篇,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长此以往,孩子们尝到了写话的甜头,对写话兴趣盎然,并在写话时有意识地用上好词好句,为自己的写话增色不少。
二、以训练为支柱,勤于写话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篇佳作的诞生,蕴藏着长效的训练。在写话指导中,应该以训练为支柱,让学生勤于写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1、授之以渔,指导观察 学会观察是学会写话的基本要素,低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较薄弱,观察时不着边际,难以抓住画面要点,从而导致写话时东拉西扯,找不着北。我们应该授之以渔,教给孩子一定的观察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观察图画时,让学生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中间后周围,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方位顺序观察,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观察,“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怎么样”。还要引导学生认清图中的各种关系,分清主次。如果图画是讲一件事的,可以让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来写;如果图画是动物类的,可以让学生抓住“外形(包括头部、躯干到四肢)、特点(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方面)、生活习性(指睡觉、吃东西的样子等)”来写;如果图画是活动类的,比如种花,一定要抓住“先„„然后„„接着„„最后„„”的顺序来写。
2、巧借教材,训练句式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教材图文并茂,许多课文插图栩栩如生,是绝好的训练句式的素材。如学了《猴子种果树》一文后,请学生结合文中插图以填空的形式写一段话:猴子种果树,先种了,接着种了,然后种了,最后种了,但由于等不及,结果。又如学了《云房子》一文后,仿照课文句子看图写话:云房子真 呀!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句式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模式,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易以动笔,有话可说,使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以积累为法宝,善于写话
中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语言匮乏,更谈不上懂得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他们在写话时容易用词单一,句式单调,写来写去都差不多一个样。新课标在中年级写话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积累词句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时间,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看书,并指导学生坚持摘抄好词好句。我让学生分类积累词句。
我们班还建立了图书角,方便学生随时阅读。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若干个好词好句,并进行背诵。在生活中,我也让学生把所听到的和看到的日常用语记下来。只有勤于笔耕,不断积累,才能文思如泉,笔走如神。
四、以想象为翅膀,精于写话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画面是静止的,表现的内容具有跳跃性,都有一些省略了的空白内容,需要观察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已所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有关的东西,补充到作文中去,进行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中年级的看图写话,画面中往往蕴涵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教师要根据画面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置身于其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自由又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把画面中的一个个情节展现出来。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孩子的想象翅膀一旦展开,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笔下之言也栩栩如生。
如指导学生观察《我们的校园》一文,让学生展现的内容是我们情境,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根据 一定顺序学校之境连贯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