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5 08:5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

第一篇: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

导演韦斯·安德森(WesAnderson)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最后感谢了茨威格,这部童话般的电影没有明确使用茨威格任何一部作品,却像被茨威格灵魂附体:回忆嵌套回忆的设计来自《象棋的故事》,奢华优雅的大饭店背景来自《邮局姑娘》和《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时》,费因斯扮演的古斯塔夫和裘德·洛扮演的作家都直接指向茨威格本人。而整部电影里混杂的忧伤、乡愁与微弱却坚持不肯熄灭的理想主义,当然来自茨威格最后的一本书:《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图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海报)

《昨日的世界》写于1939年至1940年,在那两年中,茨威格失去奥地利国籍,先去英国,再到美国,最后经纽约抵达巴西。他喜欢巴西,觉得欧洲虽然沦亡,但欧洲文明所创造的一切能够在南美以其他新的形式得到延续,“我在南方的十字星座下又重新开始有了希望和信仰”。

在这本书的开篇,茨威格用他惯有的优美文字说:“纵使我们今天怀着惘然若失、一筹莫展的心情,像半个瞎子似的在恐怖的深渊中摸索,但我依然从这深渊里不断仰望曾经照耀过我童年的昔日星辰,并且用从父辈们继承下来的信念安慰自己:我们所遇到的这种倒退有朝一日终将成为仅仅是永远前进的节奏中的一种间歇。” 作家的乐观主义有时候是一种谎言,试图欺骗自己,但最终还是走向失败。文字创造泡沫,生活却戳穿它,在给朋友写的信中,茨威格坦承“出于绝望,我正在写自己一生的历史”,1942年2月22日,他和第二任妻子服毒自杀,没有看到这个世界从倒退再次恢复前进的那一天。

茨威格用这样激烈的方式与自己曾经眷恋的一切告别,但与其他犹太人相比,很难说他经历过什么真正的苦难:他出生于巨富之家,一直沉浸在文学和艺术的志趣之中,连拉丁文语法书的封皮里,都夹上里尔克的诗。17岁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26岁成为德语世界最重要的岛屿出版社的固定作者。从来没有经历过为出版和出名烦恼的时期,茨威格自己也不无骄傲地说过:“我的每一本书,当它第一天在德国公开发行时就要销售两万册,而且报纸上还没有登过任何广告。”一战时他写出反战剧本《耶利米》,茨威格一心等待来自读者的强烈抗拒,但这本书首印的两万册依然很快销售一空,他几乎是炫耀地写下:“我曾有一切的思想准备,只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即使在犹太人处境日益艰难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茨威格依然住在自己位于萨尔茨堡山上的豪宅之中,几乎欧洲大陆上所有的艺术名流都访问过这个优美舒适的家。出版的作品销量惊人,这让茨威格有充足财力沉溺于自己的各种爱好,比如收藏名人手稿,他拥有巴赫、海顿、肖邦甚至莫扎特11岁时候的乐谱,墙上挂着布莱克的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从未佩戴过代表犹太人耻辱身份的黄色大卫星,更不用提被送往集中营,流亡后他获得英国国籍,美国和巴西也待他甚是友好,所有这些都指向同一个疑问:茨威格为什么要死?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古斯塔夫越狱后第一件事是要用一种名为L'Airde Panache的古龙水,这个意为“华丽香氛”的名字代表他视之为尊严的一切:美酒、华服、爱情,友谊,以及面对死亡时也要吟出的诗句。茨威格也是如此,一战时他和挚友罗曼·罗兰在日内瓦见面,两个人一方来自同盟国,一方来自协约国,但他们采取了完全公开的方式,茨威格说“两个老朋友并不因为恰巧各自属于不同的国家而在战争期间偶然相遇时突然彼此回避……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世界变得荒诞而自己随之变得乖戾”。最后这句话可被视为茨威格一生的信念,但当希特勒征服欧洲时,那些他以为会万古长存的优雅秩序一去不复返,而“结识一个可以使你缩短等候时间的领事馆小官员要比和一个托斯卡尼尼或者一位罗曼·罗兰结成友谊更为重要”,这是茨威格不能忍受的堕落与羞辱。

在三十年中经历两次大战,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坠入噩梦深渊,他引以为傲的欧洲文明在权力和欲望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当这个世界用枪炮轰炸掉所有诗意,他唯有一死。

茨威格的遗书已经说出了一切:“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这段话用他挚爱的德语写成,却自有中文译本,比如陈梦家在1966年上吊自杀前说:“我不能再让别人当猴子耍。”再比如早在1927年,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前就留下的十六个字:“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后人对王国

维的死有各种猜测,有人说他为清亡殉葬,有人说因为被罗振玉逼债,在我看来,他和茨威格一样,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向昨日世界告别,颐和园园丁曾说,“先生约上午十点钟左右进园……初在石舫前兀座,久之,复步入鱼藻轩中,吸纸烟”。王国维死得从容,茨威格亦如是。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古斯塔夫两次在火车上救下没有身份的酒店门童Zero,电影里这句台词也是两次出现,“你看,在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在闪动,那就是人性所在。确实,那就是我们仅有的谦卑的温和的方式”,但文明的微光并不能永恒照亮人性,第一次古斯塔夫遇到对自己友好的法西斯军官,第二次他则被执行队(暗喻纳粹党卫军的行刑队)毫无迟疑地枪杀。这就像茨威格说过,罗曼·罗兰虽然在《约翰·克利斯朵夫》整部作品中赞美了艺术的不朽,但他却对茨威格忧伤哀叹:“艺术能使我们每个人得到满足,但它对现实却无济于事。” 一战之后,法语里出现了一个新的词语,belleépoque,美好年代,专指1900年到1914年这十四年,这就是茨威格念兹在兹的昨日世界,那个时候他相信站在面前的是人类文明必然前进的二十世纪,即使在一战结束后,他也依然相信那几年不过是一场噩梦,现在梦已经醒来。他丝毫没有想到噩梦会越做越深,直至成为总也醒不过来的梦魇,而这个世纪剩下的时间,人类会被前所未有的灾难笼罩:战争,法西斯……枪炮并没有因为莫奈的睡莲或者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停下脚步,茨威格不愿意承认这是他的欧洲。他离开奥地利的原因是几个秘密警察进入他家搜查,他们并没有搜出任何东西,这不过是一场恐吓。这样一件今天看起来并不让人怎么吃惊的事情,却被茨威格认为是莫大侮辱,并不惜因此离开家园,直至离开人世。在他死去的1942年,奥斯维辛已经建造出第二个集中营,操作一次可以一次性屠杀12000人,焚尸炉每天可焚烧8000具尸体,茨威格的同胞们坐着火车走向死亡,死亡地点正是他深爱的欧洲,启动焚尸炉的人,很可能是他的读者。

那个时候集中营里的屠杀尚未公开,茨威格不知道这一切,否则也许他连遗书都耻于使用德语。乔治•阿瑟•歌德施密特(Georges Arthur Goldschmidt)在犹太人大屠杀之后拒绝再讲德语,几十年只用法语写作,保罗•策兰(Paul Celan)则无法面对自己和杀害父母的凶手说着同一种语言,在1970年投入塞纳河,在他最著名的诗《死亡赋格曲》中,策兰绝望地说“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如果认真想起来,也许茨威格之死带来的疑问并非“他为什么要死”,而是“我们为什么活着”。

作为茨威格的读者,我并不纠结于他的死亡,他幸运地死于昨日世界。

第二篇:布达佩斯之恋影评

《布达佩斯之恋》观后感

终于将《布达佩斯之恋》看完了,最后的结局凄美而又不失完美。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故事,也有人说这是纳粹时期欧洲人用浪漫和幽默来释放内心苦楚的故事。《忧郁的星期天》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在这部讲述忠诚,分享,美丽,真爱,尊严的电影中,也许它才是整部电影的灵魂。

这部电影采用倒叙的方式,将故事情节表达的完整而又耐人寻味。影片一开始是老汉斯带着一家人来到布达佩斯的小餐馆岁生日,他向在场的所有人表示非常怀念这个地方,并要求乐师演奏那首著名的《忧郁的星期天》。正当人们沉浸在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中时,老汉斯站起来,突然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音乐停止了,人们都纷纷过来看他,而与他携手白头的妻子,在他倒下去时,干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去拾捡被汉斯扯掉的珍珠项链。世俗终于败给了人心里的美好。这时镜头对着那位美丽的女主角的照片,50多年前的故事就此开始。

电影情节发生在二战时期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小餐馆里,沙布是餐馆的老板,他是一个犹太人,与餐馆里美丽的女仆依罗娜相爱。他们雇佣了帅哥安德拉斯为钢琴演奏师。这两个男人都深深的被依罗娜的气质所吸引并都想拥有这位女神,同时依罗娜也在这两个人中难以取舍。电影就在这种暧昧复杂的关系中展开。

三角恋爱关系一直是人们对于这部影片津津乐道的方面。还记得沙布在菜场买土豆的一幕中对依罗娜和安德拉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想肉体和心灵都得到满足,填饱肚子和激起食欲的东西都有,依罗娜肯定也是如此。你我都想得到她,与其全部失去她,还不如忍受得到她的一半。沙布就如他自己所说的肉体,他能使依罗娜填饱肚子,也能满足她身体上的需求,而对于一套西服也买不起的安德拉斯来说,他无疑便是心灵,他的好音乐能带给依罗娜心灵的慰藉。美貌的伊诺娜无论是对于沙布还是安得拉许,都是期望的化身,美好的象征。

然而,无论肉体与灵魂会有怎样激烈的打架,他们都还是无法逃脱对期望的需要,他们不能放手。于是,他们三者妥协了。因为没有比和平共处更好的选择了。在那个阳光异常明媚的日子里,伊诺娜趟在草坪上,伸开双手,拉西楼和安得拉许一一左右躺下,三个人环抱在一起,幸福触手可及。三人就在这样的微妙的,暧昧的情愫中维持着一种三角平衡。

曾因求爱被伊诺娜拒绝,跳河自杀而被沙布救起的青年汉斯,以法西斯上校的身份重回这片土地,重回沙布的餐厅。他让沙布讲个笑话,语气里尽是嘲讽。沙布尴尬的表情里已然写满了忍辱负重,他讲了那个关于哪只眼睛是假的笑话、显山露水而又含沙射影的说出了心里长久以来积蓄的不满,对人性丧尽的法西斯的痛恨。安德拉斯目睹了这一切,所以,当汉斯要求他弹奏《gloomy Sunday》时,他拒绝了。这种无声的反抗,不仅是对法西斯的反抗,更是对世俗约束的一种挣扎。法西斯在片中其实代表的就是这个世界太多潜在的不合理的却必须去遵从的规则,对或错对于它们而言从来都不具备任何的效力,人只能遵守并顺从,否则必会受到惩罚。伊诺娜为救安得拉许,拿起乐谱,唱起了填上词的《gloomy Sunday》,这个说过只会在自己孤身一人才唱歌的女子,为他破了例,在众人面前唱起了歌,他想听她唱歌的愿望终于实现,可是却是出于一种对世俗的妥协。那种无奈深深的刺激了安德拉斯。在那一刻,他选择了自杀。

再看餐馆老板沙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并不是因为害怕被纳粹抓住而要自杀,而是在钢琴师死后,他反复听这首乐曲,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意义,他

已经给依罗娜写好了遗书,准备去自杀,只是没想到纳粹早到了一步。.剧中有一幕,德国士兵去餐馆老板家抓人,在楼下与老板擦肩而过。当时士兵抬头问一个趴在窗户上的邻居老板住几楼,那女人看着士兵旁边的老板,说:三楼。士兵进楼后,老板冲女人微微颔首。让人感动,不管什么世道,毕竟还是好人多。伊罗娜的第二次妥协就是以身体交换沙布的性命。然而,这种妥协让汉斯更加正明白了,他心里的女神,他威逼利诱想要得到而不可得的女人,却肯为了另外一个男人,牺牲自己的准则与信仰,这对于他,才是致命的打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汉斯掌控不了伊诺娜的爱情,但是他可以掌控沙布的生死。可想而知,在当年那个战乱的年代,人们自己根本不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命运都只不过是那些握有权势地位的人手里的一个棋子,任凭操控摆布。

影片的最后,老汉斯因心脏病发作猝死,《忧郁的星期天》旋律又响了起来,不过是由一位老妇人哼唱的,镜头没有给出她的模样,她在饭店后厨里一边哼着这首曲子,一边冲洗着一个小瓶子。这时我明白了,是她毒死了老汉斯,而她就是照片中的女主角,这一切也都是她安排好的。当年她在满足了汉斯的要求,却没有等来男友的情况下明白了一切,她在钢琴师的墓前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发誓要报仇,“应该被魔鬼抓走”。在等待了50多年后,他终于为自己心爱的两个男人复了仇。此时的依罗娜也应该是幸福的,是满足的。

总之,这是一部在二战时期,横跨两代,关于三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首曲子的故事,是一个爱与恨交织的故事。也许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不能理解两个男人如何分享一个女人的爱情,但必须承认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伴随着《忧郁的星期天》一幕幕感人至深的镜头在眼前划过。那么《忧郁的星期天》的真实故事是什么样的呢?可能也是凄美的爱情故事,如同这部影片一样让人心碎。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到来,不知道他们会怎样继续下去。

英语语言文学系

104班

李曈

英语语言文学系

《布达佩斯之恋》观后感

104班李曈

第三篇:布达佩斯之恋(影评)

布达佩斯之恋

《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布达佩斯之恋》;提起笔,我不禁想到曾看过的前两部电影;它们有着异样的风格,表达不同的主题,拍摄的国度时间都没有任何相似度。然而,我却不由自主的把它们放在了一起。没错,它们的确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惶恐不安的犹太人,凶神恶煞的纳粹党,人头潺动的登记现场,拥挤的连只蚂蚁都塞不进去的车厢·;人类世界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忙着事业、忙·

着生活、忙着爱情,然而突如其来的这股黑色旋风搅乱了这些,摧毁了和谐,将忙碌、美好、温暖的一切甚至包括那些琐碎的烦恼一并推进黑暗的岁月,我的心跟着一起纠结、难过、悲伤、无奈··

电影记录着人类的脚步、人类的情感,同时也见证着岁月的坎坷、生命的无奈;

伊洛娜美丽善良,洋溢在脸上的可爱笑容,以及从她目光中透射出来的那份纯净无不在述说着她内心的纯洁与高雅。她爱拉士路,也真心喜欢安拉斯;她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激情都真实地让人敬畏。但是好多人都接受不了她的做法,包括我。我认为她的真实固然美好,但也有些可怕。她表达出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这很可贵很难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被条条框框的文明道德标准所束缚。但是这些束缚却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它是人们在漫长的实践中一步步总结出来的,是发展的必然,更是文明的写照。咱们古人有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鱼和熊掌我都喜欢都想要,这是本性,是真实的想法,人人都可能会有;但是后面的不可兼得,就是现实所反映出来的道理了。我们发展到现在,和动物之间最根本的界限是我们有一条道德标准;我们知道有一些事情可以做,也有一些事情不可以做;那么在这里,伊洛娜就必须要做

出一个选择,否则照她的做法,伤害的是所有的人。尽管表面上看着三人相处得很和谐,但实际上他们都过得很不好。即使不从道德的角度分析,他们依然不好过,因为真正爱一个人,要么是放手,要么就在一起,总之是绝不可能愿意与人分享的,这也是人的本性;真爱固然可贵,但人生当中必须得做出一些选择,尽管痛苦,但必须选择,否则带来的只有伤害。

还有一位德国青年汉斯维克,他的第一次出场很可爱,很招人喜欢,可以为了爱去跳河自尽,这样的傻小子哪里去找!照这样的情况成长,不出意外的话,将来一定会是一条真正的汉子。但意外还是发生了,他没有得到伊洛娜的爱,这是一个导火索,不过却不是任何人的错;我想,错就错在当时的德国环境对他的影响,我说不出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但我敢肯定就是这个环境造就了现在这个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恩将仇报的小人;所有还抱有一丝正义的人都对他嗤之以鼻。不过也正是通过他,我们才更深切地感受到安拉斯的忠贞、拉士路的善良、伊洛娜的无畏。坏人存在的价值也许就在这吧。

伊洛娜,她的确是做错了一件事,但这并不影响她是一个伟大的人。她都说过她不是天使,她不喜欢汉斯,可是为了救拉士路,她愿意承受这份莫大的屈辱;敢爱敢恨敢担当,即使失去了所有,仍然努力撑起了一片天空,给生活以希望,是她,伊洛娜教会我们这些。从中我明白了,所有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都会随着时间一起消失不见,唯有那份情感,那种精神,永远流传在人类社会,激励着人们不畏艰难地前行!

影视欣赏作业

第四篇:《布达佩斯之恋》影评

电影欣赏作业

唯美三角恋

——电影《布达佩斯之恋》影评

系别:国际工商管理系班级:财会姓名:刘巧曼学号: 1004 10204624

唯美三角恋

——电影《布达佩斯之恋》影评

如果不是选修了电影欣赏这门课程,我想我大概永远欣赏不到这部电影——《布达佩斯之恋》。

还记得在观看电影之前,我们那位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老师是这样说的:“这个影片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希望大家看着不要太纠结”。我个人认为我还是一个比较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女生的,对于这种好几角恋的关系基本完全不感兴趣。我觉得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应该是在历经风雨之后仍然坚信对方是自己的唯一,而这部片子显然不对我的胃口。然而,当我看完这个影片时,我却发现,其实一起说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倒不如说是三角恋,而这三角恋的剧情,竟让我生出了几分感动。

《布达佩斯之恋》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女人,音乐,和人性道德的故事。

影片中的布达佩斯一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美丽,这个被潮湿绿色氤氲的匈牙利小城有一种圣经里才有的幽静和古朴,一个典型的世外桃园,幻梦起航的地方。拉西罗就在在洋溢着幸福的地方经营着一家餐厅,他为一个名叫伊莲娜的女子所深深倾心。伊莲娜是那样一位可人儿:美好、神秘、光彩夺目,只消凝视你一眼,那浓烈的吉普塞女郎特有的野性和热情会像火焰一样裹挟你的周身。

故事的开始总是起于迷恋,而迷恋一旦被迫清醒,生命也刹那苍白下来,一切都不再有意义,可又有谁能阻挡自己的迷恋,它并非出自本意,而是来命运的旨意,影片中的人物皆是如此。

伊莲娜的身影已牢牢占据了餐厅老板拉西罗的心,同时也震撼了在餐厅弹琴为生的钢琴家安德拉的灵魂,接着伊莲娜又征服了来餐厅用餐的德国青年汉斯的意志。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布达佩斯的那晚展开了各怀心事的灼灼爱恋。

那个改变四个人命运的相遇,那个改变他们一生轨迹的布达佩斯夜晚,三个男人分别向心爱的女人表达了燃烧的爱意。拉西罗将一枚蓝宝石的发卡作为定情信物别在了伊莲娜的云鬓上;安德拉当场弹奏一曲为伊莲娜创作的钢琴曲《忧郁的星期天》;汉斯则将伊莲娜美若天仙的丰姿定格在了相机底片上。

其实伊莲娜的心早就做出了回应。餐厅打烊后,布达佩斯寂静的夜留下了四个人的沉默的身影,伊莲娜拒绝了汉斯的求婚,她望着前方那一左一右两条道路,安德拉和拉西罗正渐渐消失在不同方向的夜色中。伊莲娜暗暗下了决心,向一个方向飞奔而去。

拉西罗走在右边的这条路上,他越行越心越荒凉,越行步越沉重,最后他的心跌到了最低点,他已无法确认心脏是否还在跳动。伊莲娜没有跟他走。

拉西罗在夜中久久伫立,伤心像潮水一波一波席卷而来。比拉西罗更绝望的是汉斯,伊莲娜的拒绝让他心灰意冷,他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于是他从桥上跳入了河水中。

有谁能待自己的情敌如兄弟手足一般?那就是拉西罗。是他救活了汉斯,用红酒和火炉安抚他,并返回他生命、尊严和前程。这世上还有比拉西罗更宽宏和海量的男人吗?送走汉斯后,拉西罗决定继续将自己的怀抱向伊莲娜敞开,同时也接纳了安德拉。

影片进行到这里,一直在用一种貌似愉悦的气氛松弛着我们的神经,愉快和谐的三人行就此上演,似乎一切幸运都降临到了他们头上:安德拉为伊莲娜创作的钢琴曲《忧郁的星期天》获得发行,匈牙利乃至整个欧洲都在向钢琴家致敬,由此为安德拉带来不菲的收入,而来餐厅听安德拉演奏的顾客更是络绎不绝。欢乐和幸福充满了他们的全部细胞。布达佩斯的月光下,三人相携而行,亲密无间。

人生的悲剧就在于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美好不是被破坏的,而是被粉碎的,连一丝残留都没有,仿佛从来未曾降临过。影片的后半段剧情急转直下,小人物汉斯重新闯入,用历史和命运的黑手把静好岁月无情撕裂。

位高权重的汉斯不复当年寻死的青涩,他用体面的友谊和报恩之由一步一步渗入三人和美的生活,让恶梦一个一个来临:先是为保持尊严和原则,拒绝为纳粹军官演奏的安德拉在曲终人散时分开枪自杀;接着拉西罗被送上了开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最后伊莲娜为营救拉西罗被迫遭受了汉斯的侮辱。汉斯,那个曾经被拒婚的男人终于在最后一刻得到了他认为应该得到的所有补偿——对耻辱的洗刷。

生命不复,圣洁不再。安德拉的墓碑上青草丛生,伊莲娜抚摩着青草,垂泪而泣:安德拉,你可知道我有多想你。你在这里还有墓碑,可拉里楼却连葬身何处都无从知晓。这是伊莲娜在这部影片里的最后一句对白,而后的事实证明她无

须再说什么,行动是最直白的倾诉。伊莲娜离开的背影向我们证实了这个信号,因为那背影里透出了巨大的力量和隐忍的杀气。

5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纳粹军官汉斯在80岁生日之际造访布达佩斯那家餐厅重温旧梦。那个改变四个人命运的餐厅在迟迟到来的这个夜晚制造了一个完美的陷阱:一张收取灵魂的封存照片,一管保存了50多年的药水„„

听着当年的《忧郁的星期天》,正在品尝牛肉卷的老汉斯感叹道:一切都没改变,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但他一定没意识到:当他注视着他自己为伊莲娜年轻时拍下的那张相片时,口中的牛肉卷已混合着药水即将停止他那罪恶心脏的跳动„„

虽然影片中的三个男人同时爱上了餐馆里的女招待伊莲娜,但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餐馆的顾客德国人汉斯眼里的爱是征服是占有,他会用一切手段去获得他想得到的东西,当他对伊莲娜求爱不成后一时冲动跳了多瑙河被酒店老板拉鲁士救起后就再也不是那个狂热的法西斯分子了,他成了一个相当成功的投机者,他用欺骗的手段得到了伊莲娜的身体,通过拉西罗疯狂的攫取犹太人的财富,最后送他的救命恩人与情敌拉西罗进了毒气室却还在战后被人看成如辛德勒名单里的那位拯救犹太人的英雄,餐馆里的钢琴师对伊莲娜的爱情是热烈真诚也是旁若无人的,他从不在乎伊莲娜有没有情人,觉得只要是两情相悦,爱情没有迟到,的确她为伊莲娜写下的那首《忧郁星期天》风靡了世界也征服了伊莲娜的芳心。但是狂热的爱情如一把烈火烧的绚烂却难以长久。最后钢琴师在自己创作的音乐里结束了爱情与生命

如果说上面两个人的爱情都是一种极端的爱,那么拉西罗的爱情是最复杂也最贴近人性的,有时候觉得他和汉斯都是一样的功利主义者,他是伊莲娜最初的情人,虽然从音乐家的眼睛里看了对伊莲娜爱火,为了店的生意却也愿意钢琴师能留下来,甚至最后失去伊莲娜的时候会对伊莲娜说与其失去她的爱不如分享她的爱,但不同与汉斯的虚伪与自私,他的爱是真诚的也是现实的,从来没有给过她任何许诺也从来不强求她,却希望能与伊莲娜只有两人世界,所以能营造出很多浪漫气氛感动着伊莲娜。

人家说,这是一个四角恋爱的故事,但它明明就是三角恋爱。德国军官从来是站在爱情之外的。

人家说,这个女人同时拥有了两个人的爱情。影片里面的犹太人也说:“我们各自拥有半个女人。”但是明明是三个人互相依赖。

在我看来,如果抛弃故事的历史背景,汉斯或许是最成功的,钢琴师是最让人心情激荡的,而我们往往却只能曾经是一个拉西罗,可以软弱也可以执着,可以勇敢也可以温柔。汉斯的爱情是那么的自私,真正算的上爱的只有伊莲娜、拉西罗、安德拉三人,他们的爱情超越的世俗,超越的国界。他们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直到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才感受到我之前的观念有多么的狭隘,爱情,没有对错之分,即使是三角恋,也可以很唯美,也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伊洛娜的恋人们没能与她白头偕老,却被她永远追忆。而纳粹军官那位陪他走到80岁的发妻,在丈夫倒下那刻,居然还忙着去捡她散落的珍珠项链。也许爱情的忠诚,并不在于这个人是否只盯着你一个,是否陪你白头到老,而在于在她/他的心里,你是否无可替代。

2011年11月19日

第五篇:偶遇“布达佩斯大饭店”式金牌礼宾,讲一个昨日世界的故事

偶遇“布达佩斯大饭店”式金牌礼宾,讲一个昨日世界的故事

文华东方酒店在香港中环干诺道中5号,它所在的酒店集团1963年注册于伦敦,后收购泰国曼谷的“东方酒店”,最终在香港上市,1995年,又因英资母公司疑虑前途,迁册百慕大,转到纽约和新加坡上市,是不可折不扣混合着英国贵族文化与殖民地文明气质的酒店。

文华东方有一整面的房间都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港湾,在那些房间里,浴缸与卧室只用一面玻璃相隔,玻璃上有个遥控拉页窗的按钮,人躺在浴缸里时,按钮就在伸手可以碰到的地方。夜色来临,关了灯漆黑隔音良好的房间里,泡在浴缸的温水中,按下按钮,“咔嚓咔嚓咔嚓”,拉页窗在寂静里发出精准的手工机械声,百叶窗缓缓向上收起,维多利亚港湾的全貌就这样慢慢出现在了你眼前。那一刻人很容易感到感动,一种以上帝全景视角观看文明奇观的感动。还有一次相似的感受发生在广州。那是六年前,出差闲逛到中山大学,不想坐车回沙面的酒店,就从珠江上的中山码头上了渡船。如果一座城市有江,那么它的文明大多是从江的两岸开始发生的,再由一代人一代人慢慢从岸边堆建而起,越来越繁华,广州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从江边建起的城市。坐着珠江上的渡船一路从海珠桥、广州大桥驶到沙面岛,令人感动的是,一路看下来,你仿佛看到的是这座城市从古到今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这个过程就这样一点一点落落大方地在江的两岸依次成型,江慷慨地把这个城市历史全部展现给了你。那次住香港的文华东方是为了采访一个酒店专辑。六天住了香港的四家酒店,采的大多是调酒师、主厨、领班这类能给出很多指南性意见的专业人士,得到的信息类似这样:如果我很想在一个城中热门酒店餐厅用餐,又没有提前定位,该怎么说服工作人员让我进去?答案是告诉他今天是你女朋友的生日,一个酒店的工作人员是不能让一个客人在特殊日子被餐厅拒之门外而留下不好回忆。

除此之外还知道了一些故事:犹太客人礼拜五是不能碰任何有电的东西的,需要专门有人为他按电梯,在下午开床时,要将他房间里的灯全部打开,当他十点钟入睡前,请再进去帮他关掉。

有个客人每天早上来吃早餐时,都会要求工作人员在他的碗里装十颗蓝莓,多一个少一个都不可以,有一次给了他十一个,他因为生气两个星期没有再光顾,他的装束非常醒目,头发异常乌黑,穿一件蓝莓色的风衣。

另一个同样浑身充斥的不安全感的故事是:全身挂满珠宝的胖女士来到礼宾部,她要找一种隐形的粉末,当把这些粉末撒在钱币上的时候,她立刻会知道有没有人动过她的钞票,礼宾抬头看了看她认真而紧张的脸,拨通的是私家侦探的电话。带着这些答案回到北京后,文华东方又打来电话说他们希望推荐一个老员工作为采访对象,我在香港时他正好出差,现在刚刚回到酒店。就这样在那个跨洋电话里,我接触到了一个真正让人意外的酒店工作人员。

Danny Lai是当时文华东方的行政副经理。43年前,他从一个兼职行李生做起,说兼职只是因为Danny当时还是个孩子,他只是在父亲休息时才去那个酒店替他的班,Danny那时就从不迟到,他天生喜欢酒店世界,他对那里有一种热情。香港历来阶层分明,如果不是打工,像Danny这样的平民阶层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很难接触到高级酒店里的生活。就这样,Danny以他的虔诚与努力在这家酒店一直工作了下去,一路上升,酒店也接纳了他,他为此一直非常感恩。感恩又化作了工作的热情与爱。

每天早上,Danny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从酒店的顶楼走到地下,向遇到的下属收集酒店里正在发生的事:有一对结婚了三十年的夫妻刚刚入住,他从办公室里取来了一个别致的礼物;银行行长这次带来的不是自己的夫人,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了17层他们住的房间;高级官员的女儿昨晚在总统套房举办了自己的生日派对,他在前台守候了一个小时,只为了在她们退房时,微笑地小声对她说一句,小公主啊,生日快乐!“为什么我每次来,你都在呢?”

这个时候,他很高兴能看见人们脸上惊讶的表情。就像这座香港酒店里所有出身卑微,有过一段苦日子后来被这里接纳的感恩的服务人员,从他得以入职工作的那一天起,“对我而言,这仅仅是一份工作”的念头从来没有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过一刻。

他服务过何姓赌王的三代家人,赌王有个小女儿叫Daisy,生日那天,Daisy 想包下文华东方的下午茶餐厅庆生,和所有在酒店长大的富家女一样,这是她从小就喜欢的地方,里面都是她熟悉的回忆。Danny有些为难,但他最后还是突破酒店规定,在Daisy生日那天,把这家餐厅扎上了与她名字的同名的美丽小雏菊,Daisy在小雏菊中兴奋尖叫,就这样,收获了她童年最美的一段回忆,来自一个善良老礼宾的疼爱。就这样,Danny获得了富人们的终身信任。他回报这种信任的,则是自己的整个一生:Danny没有孩子,独身一人,比起亲身父母和原生家庭,更愿把酒店当作自己的家,对其付出全部。

站在一边吃早餐一边开会的商业巨头身后,他会不由自主心生尊敬,他们的成功一定是有原因的,他告诉自己,当这么想的时候,他感到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如果端到欧洲王储面前的咖啡换来了一句无意赞美,他会一整天都挂在嘴边,看样子,这句话将会温暖他足足一生。每一个纪念日亲自撰写的卡片,代表了他的服务,这和机器打出来的不同,会有一点特别的感情在里面。与大部分酒店行业从业者的成功类似,他将一种水的品性与感恩之心发挥到了极致,乐于助人,性格温婉,善于把自己无限放小,把对方放大,甘愿以谦恭去助长那些庞大。

有趣的是,虽说从童年开始接受培养和考验的Danny是这家英殖民地酒店为富人们选择的孩子。但很多富人比起他们的血缘关系,同样也更愿意相信Danny这种酒店服务业的工作人员。

那次采访的电话里,他告诉我再过几个钟头,他要飞去台湾,在那里,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和她的家人在等着他。20多年前,她在这个酒店偶住,他精心服务过她。有一天,她的儿子在电话里告诉他:我的妈妈病了,生命没有太多的时间,但他很想收你做她的干儿子,可不可订几个房间,做一个酒席?对于这种要求他从不陌生,在电话那头,他礼貌地回复了对方:如果是我答应做她的干儿子,那么应该是我去台湾,而不是她来这里。

当老派富人们还是一个胸怀大志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时,酒店的大堂是他们望见机会女神的殿堂,他们穿着仅有一套的西装故作镇定,站在那里等待属于自己的命运;若干年后,这座酒店顶楼的法国餐厅成了他们的太太们一起享用下午茶的地方,当小儿子在那座古罗马风格的泳池玩水时忽然自己学会了游泳,他们则会对这座酒店产生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归属,如果到了晚年,他们仍有幸家境优渥,拥有幸运,源源不断的财富受到了祝福,很多富人会更愿意在酒店里度过余生。

尽管高级酒店里的宾主关系只发生在短短的一瞬,但在自己人眼里,两者那天然形成的莫大信任,丝毫不难让人理解,这种信赖如此根深蒂固地发生在上流社会的深处。这就好像Danny从不知道自己已经侍奉了28年的英国商人到底有没有家室,他只知道这位92岁的老人从家族生意之中退隐之后,便又回到了这座他在殖民地时期住过的酒店,每天在固定时间赌马、游泳、用餐。当Danny用“我对他比我爸爸都好”的话去形成自己的真诚时,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比血缘亲情更为稳固的关系,在那些富人看来,从奋斗的那一天起,这就是文明社会为他们的阶层与身份自然设定的生活,他们对此孜孜以求,耗尽半生,比起自己的儿女,他们更信赖由这种生活安排,前来照顾自己余生的人。这种追求也奠定了文华东方的气质,作为一个英系酒店,和偏现代的美系酒店不同,文华东方没有宏伟的大堂和永不停歇的喷泉,它的门脸很小,还被一段后来修起来渐渐升起高架路遮挡住了一部分,但一旦走进去,你会觉得你就像一个德高望重但身体已经衰老的人正被精心的照顾着,你的一生因这种照顾被赋予了某种尊严与肯定。

像Danny和他的客人一样,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正是描述了一个老礼宾与富人D夫人之间的信任与爱。《苹果少年》是一幅充分能体现D夫人内心精神性与灵魂的艺术品,这么重要的作品,在她弥留时,她不打算把它送给她的孩子们,而是留给了这位老礼宾。图注:最后一次在酒店见面时,D夫人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为了安慰他,老礼宾给她在电梯里读了一首这样的诗句:高贵林中寻觅灰白古松,惊逢孤坟、风吹雨淋,似非世间物,碑文已不可识,然干其忧缝。2014年上映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是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希望借此向老欧洲文明致敬的电影,电影中,老欧洲的尊严、灵魂与人性之光正是被赋予在一位和Danny相似的老礼宾身上。老礼宾的故事由他的徒弟和一个作家讲起,有趣的是,二人交谈的一开始,徒弟竟首先回忆的是老礼宾如何规训自己的过程:规训的第一要素是要在心底认为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个美好世界,并把在这里工作看作世上最好的职业。规训的第二步则是通过各种训练建立起对这个美好世界的敬畏,牢记它的规矩,并在我有而别人没有的规矩中产生自豪感,体现在LobbyBoy的身上是:LobbyBoy应是隐形的,但随叫随到,随时记得客人讨厌什么,需要什么。严守秘密,把维持这个世界的体面当成最重要的。

而正是对这个美好世界的信仰塑形了老礼宾的生活方式与在丑恶面前的勇气。听闻D夫人死去的消息时,尽管战争已经爆发,老礼宾仍坚持踏上远途为客人送终。上火车前,他携带的是一瓶26年的香槟,装在冰桶里,配上两个精美的杯子,足以在火车上也过的体面快乐,“这样就不用在火车上喝猫尿”,他告诉徒弟。

当火车上的士兵威胁他的徒弟时,老礼宾又在丑恶面前毫不犹豫地展示了被徒弟后来誉为“在野蛮的屠杀场上,还有一些文明微光存在,那就是人性”的勇气,而唤醒军人停止野蛮行为的,正是在其中的首领认出了老礼宾,在他“还是个孤独的小孩时,”他曾在酒店受到过的老礼宾的善待。

在“人性微光”展示出勇气和作用的这刻,老礼宾就完成了对徒弟全部的规训,他严厉的言传身教和关键时刻对徒弟的保护,感染了年轻的徒弟,令其更加尊敬他的标准,也为自己受到过这种标准的严格规训而感到骄傲与与众不同。其实从骨子里,《布达佩斯大饭店》正是希望自己是这样一部电影:通过一个挑剔的老礼宾,让观众相信体面的生活、文明的规矩、纯真、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能够赋予一个人以道德、勇气以及那些神性的品质,它具有人文的力量。导演一直把作家茨威格看作给予自己以灵感的人,在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书中处处可见对老礼宾身上这种“文明的微光”的缅怀,但可惜的是,茨威格认为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微光已荡然无存。人们常常把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的观点与本雅明所认为的“灵光消逝”放在一起比较,认为他们都看到了一种不可复制的、有温度的人文精神的逝去。人文精神需要足够的时间、从容体面的环境,人和人之间那种带有教化式的影响与传统,在本雅明对Paul Klee一幅叫做《新天使》的画作的阐释中,他认为摧毁这一切的正是当今社会里对“进步”的推崇。图注:Paul Klee 1879—1940《新天使》Angelus Novus 1921年4月,本雅明在柏林的一个小型画展上见到,6月,不惜花1000马克(当时值14美元)在慕尼黑买到这幅画。

面对这张画,本雅明写道:保罗·克利的《新天使》画的是一个天使看上去正要由他入神注视的事物离去。他凝视着前方,他的嘴微张,他的翅膀张开了。人们就是这样描绘历史天使的。他的脸朝着过去。在我们认为是一连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是一场单一的灾难。这场灾难堆积着尸骸,将它们抛弃在他的面前。天使想停下来唤醒死者,把破碎的世界修补完整。可是从天堂吹来了一阵风暴,它猛烈地吹击着天使的翅膀,以至他再也无法把它们收拢。这风暴无可抗拒地把天使刮向他背对着的未来,而他面前的残垣断壁却越堆越高,直逼天际。这场风暴就是我们所称的进步。Danny的一生温暖过无数人,在那次电话里,Danny也告诉我了一件温暖过他的事情。10年之前,这位把自己全部献给酒店,没有一个亲人的礼宾他不幸患了淋巴癌,当听到这个噩耗时,几十个经常在这座酒店阁楼喝下午茶的太太们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团体,她们替他做早餐,午餐,晚餐,她们不断地翻阅食谱,寻找药方,要用少许的花生油,把牛鳅鱼先在锅子里两面煎香,然后加一点点的姜,加水,加薏米,据说这样煮出来的汤对癌症非常有效。九个月之后,这位自认“本该死掉”的礼宾却奇迹般恢复了健康,他只是在这场劫难之中丧失了右耳的听力,他将这些来自上流社会的太太们称为“Danny的天使们”,当他与她们一起在慈善音乐会上奉献歌声时,他从此更加相信,生命不应该只属于自己。

“所有人年纪再大一点的时候,都需要有人陪伴,我太老太老了,已经不想再结婚了,但是还好,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Danny告诉我。

对于衰老这件事,他终于不再只是给别人信心,在退休之前的这一年,他之前所有虔诚、古典主义式的付出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和温暖,让他对自己的晚年彻底感到了心安。时代已然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酒店会再有幸获得Danny这样的礼宾?图注:右二为Danny先生

点击原文链接,你将看到Danny在他的书中《赢尽客人心》谈到的包括张国荣在内的一些客人故事

下载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饭店读后感

    《大饭店》读后感一早就拜读完了领导借我的这本《大饭店》,隐隐的有所收获却是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思绪万千,却又不是很能把握到自己得到了什么!就像听完一个故事,做了一个梦一样,觉......

    浅析《布达佩斯之恋》

    浅析《布达佩斯之恋》 ——凄美动人的三角爱情 摘要:在二战的阴影下,有一场三个人之间的爱情:匈牙利美女,犹太店主,年轻的钢琴艺术家。他们之间有着浓浓的深情和爱意,他们本可以幸......

    布达佩斯之恋观后感

    美丽动人的伊罗娜,精明仗义的犹太老板沙布,忧郁压抑的钢琴师安德拉斯,忧伤动听的钢琴曲,由爱生恨的德国人汉斯,感情、战争、尊严都静静地发生在30年代的布达佩斯。从影片的结构上......

    《布达佩斯之恋》观后感专题

    《布达佩斯之恋》观后感EL 103张亚楠《布达佩斯之恋》观后感电影《布达佩斯之恋》主要讲述了二战期间,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中一家餐馆里发生的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情......

    布达佩斯之恋观后感(大全)

    布达佩斯之恋故事发生在布达佩斯的一家餐馆里。 萨伯和伊罗娜经营着这家餐厅,他们想要聘请一名钢琴师,安德拉斯凭借他的技术获得了这个岗位。同时他也被伊罗娜的美貌吸引,为她......

    五星大饭店读后感

    刚读完一本书,海岩的‘五星大饭店’,五星大饭店读后感。其实这本书早在三四年前拍成了电视剧我也看过但是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看了起来。以另一个角度体会了书中男女主......

    《五星大饭店》读后感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大一写的一篇读后感,那时我的生活里还没有爱情。现在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再读这篇读后感,幸庆自己最初的爱情观和现在的爱情观还是差不多。真爱难寻,是真爱,便无悔......

    五星大饭店读后感

    五星大饭店读后感(一)真实,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主题,却又蕴含着无比深奥的寓意,这是一些关于生命的斟酌,这是一段关于人性的思索。这不仅仅是《五星大饭店》的主题,更是生命的真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