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论文语言训练不容忽视的“言语形式”_4674
语言训练不容忽视的“言语形式” 覃章俊
(湖北松滋县农牧教研组 覃章俊)
“语言训练”虽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就“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而言,重谁、轻谁,仍存在较大分歧。请看甲乙两位老师,在教学《李时珍》一课中“他想„„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 物书”这个重点句的片断。
甲老师出示小黑板,四个思考题: 1.读第四段(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 2.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3.这段中哪个词能概括这段段意?
4.你学习了这段,受到了什么教育(即学习李时珍什么品质)?
生:(读题、读段后回答)这段主要写李时珍想重新编写药物书。
师:他为什么要重新编写药物书?
生:因为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所以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师: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呢?(说具体点)
生:许多„„有些„„还有些„„(略)
师:从这些缺点中他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略)
师:这句话中的“决心”“完善”两个词各是什么意思?突出了李时珍什么品质? 生:(略)
师:(回读全段)通过这段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概括段意)
生:(略)
乙老师出示小黑板,比较四个句子: 1.他„„编写一部药物书。2.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3.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4.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师:默读四句话,想想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生:第二句多了“决心”这个词,写出他编写药物书的态度坚决。比第一句的意思深了一层。
生:第三句多了“重新”这个词。
师:读读句子,说说“重新”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三句)“重新”是指已经编了,但不好,再重头来编写。
生:这句与第一句的意思完全不同了,是发现别人没编好,他才重新编。
师:对!他为什么要重新编写呢?
生: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略)
师:再读读第四句,跟前三句比又有什么不同?
生:这句中多了“完善”。
生:“完善”是完全的意思。
生;我查了字典,“完善”中的“善”是“好”的意思,不仅完全,而且很好。
师:很对!再比较“决心”“重新”“完善”这三个词,挑选一个能概括这段段意的词。
生:这段主要写李时珍重新编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态度坚决,所以“决心”这个词能概括这段段意。
师:“决心”与“重新”“完善”有什么不同? 生:“决心”是写心里想的,“重新”“完善”是写怎样做的。
师:好!谁能用“决心”“重新”“完善”各说一个句子? 生:(略)
师:好!把第四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①把重音读出来。②想想,这一句话与前两句话有什么联系?
生:(略)
这两个教学片断,集中体现了当前小语教学不同的着眼点。甲老师的教学特点重“言语内容”,即语文所 传输的内容,训练程序为“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思想内容”;乙老师则相反,重“言语形式”,即语言 的运用,训练程序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由于教学的着眼点不同,甲老师的操作方法只 得用繁琐的提问牵着学生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层层引向抽象,步步提高概括。这样,学生最终得到的,大多是关 于课文思想内容的抽象概念,颠倒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掌握方法”的逻辑程序,打乱了语言训练程序的 整体性。乙老师充分体现了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完整过程,落实了语文教学中的词语 训练。教师抓住“决心”“重新”“完善”等关键词语有的放矢的训练。因此,教路准而活,学路宽而深。理 解语言并非浅尝辄止,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练得扎实、到位。这样就较好地落实了语言文字 训练的要求,对丰富的言语材料和生动的表达形式就能感受和领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正如列 宁指出的那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交际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因此,对于语 言的学习,固然要了解它所负载的思想内容,但更要了解它运用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对语言的吸收(听与 读)和表达(说与写)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这一语用训练的完整过程不致于屡屡颠倒,而陷入偏离语言的误区,谈几点意见,以求教于小语界的同仁。1.在教材的处理上,要重“言语形式”。甲乙两位老师,由于对教材的处理不同,语用训练的效果也不同。乙老师把“词句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为什么更多的是重“言语内容”呢?一是宁 “左”勿“右”、务“虚”不务“实”、重“道”轻“文”的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在语文教学中必然会自觉不 自觉地反映出来。二是教材的价值取向处理欠妥,即取“思想内容”多,取“言语形式”少。据统计,统编小 语教材的课后习题80%是取向于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新编义教教材(小语试用本),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但取向“思想内容”的还占60%左右。突出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语用练习,特别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练习题,教材的编排设计,毫无涉及。在这种教材价值取向的引导下,教师只能按“思想内容——语言文字—— 思想内容”的程序去设计教学,使语言训练落空。三是教师唯一的权威性的教学法宝——教学参考资料,还是 袭用60年代的编定体例,还是按“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思想内容”的教学程序导向的,比课后的习题更 加明确。为此,哪怕专家们、泰斗们再三呼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时至今日,落到实处的有多少?四是不 少评课者,其目标导向偏离语言文字训练,几乎都是抽象的概念的东西,往往在教师挖掘分析“教育因素”的 基础上再一次“升华”,致使教师在课的尾声硬要掀起一点“高潮”——“你受到了什么教育”之类的问题,逼得学生喊几句政治口号就算受到了教育,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2.在训练内容上,要重字词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特点是它的“启蒙性”,我同意“强化字词句,淡 化篇章”的主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指出:“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字词训练是篇章的基础 训练,而小学生的智慧发展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这个阶段是掌握字词 句的最佳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根据词语的多样性、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子的连贯性这三项要求 进行扎扎实实的炼字、品词、赏句的语用训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用词造句训练、语感训练,灵活运用各式 各样的词句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训练。
3.在读写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读,应该是从形式入手(表达方式),再到内容(表达的事物);写,应该是从内容入手,再决定表达形式。正如齐林在《对当前小语基本功训练的一些思考》 中指出的那样:“把阅读训练在读写结合上混为一谈,不仅使读写训练两伤,而且造成这样一种情形:阅读教 学和作文教学从形式入手,使本应该建立的内在联系和应有的内在联系遭到破坏,使理解变得简单、肤浅,使 表达变得烦琐、乏味。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读与写的过程中,要严格 把握住读与写的不同角度,从读的角度,要扣住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或事物的(形式——内容);从写的角度,要扣住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事物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内容——形式),从而真正建立起读写 的本质的内在联系。试图用简单的找读写“结合点”的办法,是无论如何提不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 达能力”的。
4.在训练形式上,要扎实到位。针对当前语言教学的现状,我认为要加强语言训练的两个关键环节:一是 要保证训练的时间。时间是训练效率的保证,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被烦琐的讲解、频繁的提问、大 量的抄写、长篇的“训导”、缓慢的节奏而消磨了。因此,必须恰当地合理分配好40分钟,将学生听说读写的 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教师点拨、讲解、指导,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尽量压缩教师的提问、抄写、“训导 ”时间,加大语言训练的比重和密度。二是充分发挥“言语范例”的作用。训练到位,必须把听说读写等项训 练落实到具体的课文上。比如要求侧重熟读的篇目,应该指导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语气连贯、通顺 流畅。要求背诵的篇目(片断),应该人人过关,发挥小学生的记忆优势,尽量让学生多储存一点。
一、二年 级的课文要全册背诵;中高年级的要加大精彩片断的背诵和默写。要求侧重复述的篇目,应该按不同的要求进 行复述:照原文复述,简要复述,变换人称或角度复述,扩展性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侧重练写的篇目,应 该精心设计各种口头或书面的运用课文语言的练习,如介绍课文插图、时代背景、补充说明;改写、续写、扩 写、仿写片断或句子。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和充分地写。真正把言语形式与言语内 容和谐地统一起来。
第二篇:言语治疗的训练形式
一、言语治疗的训练形式
(一)个人训练
在安静稳定的环境中由治疗师以刺激法为中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利于患者注意力集中、心理稳定且可以控制刺激条件。
(二)自主训练
通过个人训练,在患者已充分了解语言训练的方法与要求后进行。训练内容由治疗师设计制定,可选择图片、文字、卡片、书写练习,利用录音机复述、听写及电脑训练系统等。
(三)集体训练
是个人训练效果实用化的训练。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把患者分成小组,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活动。
(四)家庭训练
治疗师把有关的治疗计划、训练技术等教会患者家属,在家属帮助下在家庭进行训练,治疗师定期评价指导。
二、言语治疗常用的方法
言语训练室的温度、通风及照明应适宜,能隔音保持安静。最好做到一人一室,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以防止患者的情绪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室内应配备口形纠正及表情模仿用的大镜子、录音机、秒表、节拍器、呼吸训练用品、压舌板、各种字词卡片和图片、人物和情景图片及训练用实物等。训练时间以上午为宜,每次在30min以内,以免患者疲劳。训练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情趣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一)呼吸训练
目的是改善呼气的气流量和气流的控制。气流的控制训练包括鼻吸气、嘴呼气。呼气时尽可能长地发“S”、“F”等摩擦音并变换摩擦音的强度、长短。尽可能长时间交替地发元音、摩擦音。低声一口气数1、2、3„,进一步改变数数时发音强度等。
(二)发音训练
目的是改善声带和软腭等的运动。例如深吸一口气,呼气时咳嗽,然后将这一发音动作改为发元音“O”,大声叹气,促进发音启动;一口气尽可能长地发元音,由发单元音逐渐过渡到一口气发2~3个元音,进行持续发音训练;数数、发元音并不断变化音量来练习音量控制;按3~8个音度(音阶)唱“ma-ma-ma”等,练习音调控制;深吸气,鼓腮维持数秒,然后呼出或发双唇音及摩擦音练习控制鼻音。
(三)发音器官锻炼
舌头运动(向前伸出、舌向左右侧运动、卷舌,舌在口内旋转),以克服舌尖、舌根运动不灵活;鼓气练习,声带震动练习。下颌的上下左右运动;口唇的前突、收拢、左右运动,鼓腮;重复发元音、爆破音使软腭抬高等,可配合应用冰、毛刷快速刺激、压力、牵拉与抵抗等。
(四)韵律训练
目的是改善说话时的速度、抑扬顿挫、重音等韵律,使言语更自然更清晰。强调关键词前后停顿,关键词重读,保持正常的间歇。练习各种语调的语句,如疑问句、命令句、感叹句等及表示不同感情的语句。重读句子中的一个词,使语义改变,如“他今天去北京”,“他今天去北京”,“他今天去北京”。
(五)言语训练
1.听理解训练
⑴单词的辨认:出示一定数量的实物、图片或词卡,让患者在听到简单指令后指认,如在患者面前放3张图片(茶杯、勺子、叉子),先后说“请指出我说的东西”,如“茶杯”,让患者指认相应的图片。
口令指令由易到难,即物品名称(如茶杯)à物品功能(如你用什么喝水?)à物品的属性特征(如什么是玻璃的,可以摔碎?)à增加刺激的数量(摆出物品的数量及听理解单词的数量)。
⑵执行指令:治疗师发出口头指令,让患者执行。如“把书合上”,“闭上眼睛”,“把笔放在书上”。逐渐增加指令的难度。
⑶回答是与否问题:如问:“这是茶杯吗?”,“7月份下雪吗?”要求患者回答“是”或“不是”。不能口头回答者,可用字卡或手势。让患者听一小段短文,根据其内容提问,回答方式同上。
2.阅读理解训练
⑴视知觉障碍的训练:重点放在视觉输入与大脑语言中枢的联系上,不涉及语义理解。用于视野缺损及认知障碍者的视知觉和图形辨别训练。在患者面前摆出数张图片或字卡,让患者把图片和字卡分别放在一起,或把相同的图片或字卡放在一起,逐渐增加卡片数量。
⑵单词、句子理解训练:采用单词、句子和图画匹配的方式,患者阅读单词或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画。也可要求患者阅读句子,找出语义和语法错误。
⑶短文理解:患者阅读短文后,从多项选择问题中选择正确答案,或者提问,让患者用“是”或“不是”进行回答。
3.口语表达训练
⑴用自动语训练:治疗者与患者同时或先后朗读患者熟知的歌词、诗歌、格言及问候语等。
⑵用正反义词、关联词训练:如男—女,好—坏,大—小,正—反,黑—白;面和米,丈夫和妻子等。治疗者先和患者同时练习,随后治疗者说出一个词,患者说对应的词。
⑶单词的表达训练:①复述练习:治疗者先出示对应的图片和字卡,并反复地让患者听数次,让患者复述。②词组完成练习:治疗者说“丈夫和„”,患者接着说“妻子”。选择回答:出示妇女头像图片,治疗者问“是妻子还是丈夫?”回答“妻子”。期待反应为选择词中的第一个词,以抑制复述。③视物(或图)呼名:出示物品或图片,让患者说出其名称。可辅以语音暗示(说出起始音),语义暗示(告诉词义或同义词、反义词):类别、功能、描述暗示及手势暗示。④找词练习: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某一类别内的名称,如水果名称、地名,或以某一字的刺激(如火),让患者找出与火有关的词,如“热、暖和、红色、火焰”。
⑷句子表达训练:①语法训练,即把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词性的图片的名词、动词、形容系字卡,按一定顺序排列,先练习复述,让患者记住正确的语法结构。然后出示3张图片(表示主语、谓语和宾语),让患者说出完整地句子,再后出示两张图片,如一张是一男子站立的图片表示主语,另一张是一辆汽车的图片,表示宾语,而谓语用一箭头(à)代替,让患者说出任何一有关的动作使句子完整,如“他在修理汽车”或“他在开汽车”等。②语义联系训练,即治疗者说出一核心词,让患者说出与其有关的词。如核心词为“工人”,关联词为“工厂、机器、上班、城市、产品”等,然后将核心词与关联词联系起来,完成句子,如“工人上班”、“工人生产产品”等。
⑸实用化训练:与患者讨论一些身边的人、事件、物品,让患者发表意见,并自由叙述。
4.书写训练
⑴抄写:先按词性进行分类抄写,有助于患者理解语义。然后然患者进行完形练习,给出一个不完整地词组或句子,让患者从多项选择答案中选出合适的词或词组,填入使其完整。如一杯„(果汁);学生在„(上课)。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和难度。
⑵听写练习:出示匹配的字卡与图片10~20张,患者一边听一边看,让患者写出听写的单词。然后增加难度先后移去字卡和图片,听写单词。随着听写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练习听写不同难度的句子和短文。
⑶自发书写练习:患者看图片、物品写出单词。给出一些名词,让患者在前面写出适当的动词。给出一些不完整的句子,填写适当的词,使句子完整。看动作图片,写出叙述短句。描写朋友、家人的外貌特征,去过的旅游胜地的景色,发生的事件。写日记、信件等。
5.朗读练习
⑴朗读单词:出示单词卡,治疗者朗读数遍,然后和患者一起朗读,最后让患者自己朗读。
⑵朗读句子、短文:方法同上。朗读速度先慢速,然后逐渐接近正常速度。
⑶朗读篇章:从报纸、杂志等中选出感兴趣的内容,反复练习朗诵。
第三篇: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形式训练的思考
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形式训练的思考
后泥河小学 刘春瑜
过去,人们常用“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要求。今天这种“一桶水”的观念已经受到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观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不仅仅教师需要活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更迫切需要“活水”,授之鱼更要授之所以鱼。那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到活水呢?我认为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扎实有效地语言形式训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突出语言文字训练呢?以《猫》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抓重点词语来训练语言文字。
对于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途径。
老舍笔下《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性格的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本课,我首先从理解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全文,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带着:“猫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去初读全文,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关键词语。接着我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围绕“古怪”来写的?哪些内容是围绕“淘气”来写的“学生通过再次读课文,对全文就有了初步的整体了解。在细读课文时,又在各段中围绕“古怪”“淘气”找出重点词语,联系课文,加深理解“古怪”“淘气”的意思。“为什么古怪?”“怎样才是淘气?”通过上述抓住重点词语来教学,就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二、抓主要句段来训练语言文字。
《猫》训练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文章分二部分: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古怪,第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猫刚满月时十分淘气。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紧密联系引下文,抓住重点句段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
如: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我先让学生知道这句是什么句?写出了猫的什么特点?这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接着向学生提问:这一段作者用了哪些句子来具体说明猫的古怪性格?学生细读课文后很快就会
找出有关句子,并概括出坦然自若国“老实—贪玩—尽职”。这时引导学生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自己说一句对猫的认识(说它老实吧,可是它又很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它捉老鼠时又很尽职)来体现猫的古怪性格。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知道“古怪”的意思及“古怪”的表现,又使学生借助文段的重点句段进行迁移练习,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完第一自然段后,便总结出上述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理解二、三自然段,说说猫的第二、三个古怪的表现。再用上“„„吧,可是„„”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三、创设情景来训练语言文字。
文章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我从来不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完这句话,我创设情景,提问:“猫把院中的花草折腾的枝折花落,我不但不责打它,反而会对它怎样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回答,对这句文字进行总结、延伸,深化文章的主题,使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推向高潮。因为在作者的心里,文章的小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小孩子,这样淘气的小猫怎么忍心打骂它呢?从中也使学生爱到作者喜爱猫的那种情感的熏陶我感染。
四、巧设练习来训练语言文字。
精心设计课堂的练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领会作者在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及其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提高警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紧扣教学组的训练重点,巧设练习,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设计如下练习:
1、根据课文填空:
①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是从()、()、()这三方面来具体叙述的。
②课文写猫小时候十分淘气,是从()、()、()这三方面来具体叙述的。
2、结合课文,辨析“生气勃勃、生机勃勃”,并用“生气勃勃”说一句话。
3、读课文,找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认真朗读、体会。
五、拓展延伸来训练语言文字。
读是基础,写也是基础。但这二个基础有质的区别。可以这样说,写能外显读的效果,写是读的提升。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特征,往往可通过赏析迁移,使读写结合起来。加强读写结合,也就是要在阅读中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及掌握语言的表达方法——文中精彩的词语或句式,指导学生运用该词语或句式进行练习。
教学完《猫》后,我做了总结,总结老舍在遣词造句及运用语句方法的特点:如:用中心句来提挈一个结构段,后再展开铺叙的方法。再如: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达对猫的爱——“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荡秋千”等等言语,无不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谈话:“你喜欢哪一种动物?要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分组讨论。等时机成熟后,出示写话要求:
1、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
2、用中心句开头,再分节叙述;
3、注意用词——不直接写你的喜欢,但从你的用词中能让人看出你喜欢(参考课文第三自然段及最后一自然段)。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应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四篇:脑瘫学生言语语言训练的方法
脑瘫学生言语语言训练的方法
摘 要: 约有80%的脑瘫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障碍,肢体功能的康复与言语语言功能的康复是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两大重点。对脑瘫学生进行言语语言训练,主要从呼吸功能训练、发声功能训练、共鸣功能训练、构音功能训练和词汇训练五大方面展开。
关键词: 脑瘫学生 言语语言训练 训练方法
一、脑瘫学生言语语言训练的重要性
脑瘫学生的言语语言训练主要分为言语训练和语言训练两大块。言语训练从呼吸、发声、共鸣和构音四方面展开,旨在提高学生的呼吸功能、发声功能和共鸣功能,增强下颌、唇、舌运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提高汉语的构音清晰度。语言训练主要以学词语为主,从认识、探索、沟通和认知拓展四方面展开,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表达与社交能力。
肢体功能的康复与言语语言功能的康复是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两大重点。约有80%的脑瘫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障碍。其中四肢瘫痪的脑瘫学生发病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音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很多脑瘫学生都会出现呼吸障碍,不能随意控制呼吸;他们还会出现构音障碍,不仅是由于下颌、唇、舌等构音器官的不灵活,而且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协调能力差有关。另外,很多脑瘫学生的语言发育迟缓,他们开始讲话迟,词语增加迟,抽象词语不易理解,很难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所以,对脑瘫学生进行言语语言训练是十分必需且重要的。
二、脑瘫学生言语语言训练的方法
在对脑瘫学生进行言语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以下方法:
(一)呼吸功能训练
1.生理呼吸训练
生理呼吸训练通过不同的体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腹式生理呼吸方式。根据脑瘫学生的特性,选择了两种体位:
(1)仰位训练:仰躺在床上或软垫上,一手放在腹部上,感觉这只手如何随着呼吸而上下起伏。
(2)坐位训练:挺直坐在椅子上,一手放在腹部,感觉呼吸时腹部的运动。
2.增加肺活量训练
增加肺活量训练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旨在帮助脑瘫学生能够在说话时获得有力又缓慢均匀的呼气。主要有以下训练方法:
(1)吹泡泡:让脑瘫学生迅速而用力地吸一口气,然后尽量吹出一连串的泡泡。
(2)吹气球:让脑瘫学生先用力地吸入一大口气,然后连续地用力吹气,吹出一个大气球。
(二)发声功能训练
1.响度训练
响度训练旨在让脑瘫学生在交谈时获得较为舒适的言语响度。
在对我校脑瘫学生进行响度训练时,教师使用“启音博士”,通过一系列软件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获得较为舒适的言语响度。例如:教师先选择“大象”这一游戏,让学生认识响度。学生发声响度的大小与大象耳朵的大小成正比,发声的响度越大,大象的耳朵变得越大,反之亦然;随后教师选择“吹蜡烛”这一游戏。学生发声,蜡烛的火苗窜动。若发声响度在正常范围内,游戏中便出现小猴吹灭蜡烛吃到蛋糕的情景。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的言语响度降低或增加至正常范围内(65DB-80DB)。
2.音调训练
音调训练旨在让脑瘫学生在交谈时获得较为自然的言语音调。
在对我校脑瘫学生进行音调训练时,教师使用“启音博士”,通过一系列软件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较为舒适的言语音调。例如:教师选择“都市”这一游戏让学生认识音调的概念,发声音调与热气球的飞行高度成正比。发声的音调高,高楼上的热气球就飞得高,反之亦然;随后教师选择“水壶”这一游戏。学生发声,水壶穿行运动。若发声音调在正常范围内,水壶不会碰到杯子并顺利到达目的地,同时出现水壶脱盖庆祝的动画奖励。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言语音调提高或降低至同年龄性别组的常规范围内。
(三)共鸣功能训练
1.口腔共鸣异常训练
针对脑瘫学生不同的聚焦障碍,教师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以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口腔聚焦位置。
对于前位聚焦障碍的学生,教师选择/声母g,k+韵母u,ou,e的集合体/为发声内容,例如“哭”;对于后位聚焦障碍的学生,教师选择/声母b,p+韵母i的集合体/为发声内容,例如“笔”;对于喉位聚焦障碍的学生,教师选择/声母m,n+韵母i,u,o的集合体/为训练内容,例如“米”。
2.鼻腔共鸣异常训练
针对脑瘫学生不同的聚焦障碍,教师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鼻腔聚焦位置。
例如,对于鼻音功能亢进的脑瘫学生,教师先选择非鼻音,例如“阿姨、弟弟、西瓜”等为发声内容,感知在捏鼻与不捏鼻的情况下都不会出现鼻腔共鸣,且放在鼻子下面的镜子不会起雾;随后教师选择鼻音,例如“妈妈、妹妹、明天”为发声内容,感知发声后,鼻子下的镜子上会起一层薄雾,鼻腔这时是振动的。
(四)构音功能训练
1.口部运动治疗
口部运动治疗是指利用触觉和本体感觉刺激技术,促进口部(下颌、唇、舌)的感知觉正常化,并建立正常的口部运动模式的治疗过程,主要有以下训练方法:
(1)下颌运动治疗
①下颌自主控制治疗:要求学生自己将手指尖放在颞下颌关节上,拇指尖置于下巴尖,用来监控和自主减少下颌运动。
②下颌低位抵抗治疗:教师面对学生而坐,用拇指轻轻稳稳地把下颌往下方推。
(2)唇运动治疗
①协助指压法:手指平放在学生的口轮匝肌上,保持一定压力。
②吸吮法:让学生用双唇吸吮很大的圆形物体,例如棒棒糖。
(3)舌运动治疗
①吮吸运动:舌与上齿吮吸,将舌尖抵住上齿内侧,舌两侧向上卷起,轻轻回吸,发出“啧啧”声,重复3次。
②伸展运动:向上伸展,将舌尖抵住硬腭前部,轮流抬高和降低下颌,感觉到舌部在伸展,重复3次。
③舌尖运动:舌尖发音,将舌尖上抬抵住上齿龈内侧,发“兔,兔,兔;肚,肚,肚;怒,怒,怒……”,重复3次。
2.构音音位治疗
根据脑瘫学生的汉语构音能力评估结果,教师选择需要习得及强化的音位,借助“构音训练系统”对学生进行构音训练。
例如,我校某脑瘫学生音位/p/构音替代为/b/,故教师对他进行了一系列音位/p/的构音强化训练。首先,教师呈现一些/p/的发音让他感知;随后教师重点教他/p/的构音方式(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成阻时上下唇紧闭;持阻时保持阻碍并呼出气流;除阻时因爆发破裂成声)。在其过程中教学生用两种方法检验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一是将自己的一手手心置于唇前,随/p/的发音会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热气流呼出;二是用一张薄纸放在唇前,随/p/的发音薄纸会向前飘;三是利用“构音训练系统”,选择一系列带有/p/的单、双、三音节词语和句子为训练内容,例如“爬、坡、抛、皮鞋、比萨、葡萄、排球、葡萄干、喷水池、胖老鼠、排队坐车、跑步比赛、朋友们在跳舞”,等等;四是当学生能正确读出这些词句后,教师设计一些b/p的音位对比对,例如拔/爬、鼻子/皮鞋等,进行巩固加强。
(五)词汇训练
教师选取学习用品、餐具、衣物、食物、玩具、家具、家用电器、卫生用品、人物、身体部位、动物、水果、蔬菜、室外物品类的名词和简单的动词及形容词为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训练。
例如,在对我校脑瘫学生进行身体部位类名词的训练时,教师先使用“语音训练系统”中的“人体”部分,通过呈现各种各样身体部位的图片及发音,让学生认识词语;然后将这些词语放在生活场景中(指一指自己的眼睛、询问我们用什么吃饭?回答嘴巴),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这些词语所指的对象,帮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词语,通过场景模拟解决迁移和再认的问题;最后将所学词语放入句子中,通过互动形式,让学生自主运用这些词语,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初步感知句子结构(询问这是什么?回答这是眼睛)。
三、脑瘫学生言语语言训练的成效
言语语言康复是脑瘫学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脑瘫学生的呼吸功能、发声功能、构音清晰度、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呼吸功能有所提高
经过坐位训练、拟声训练、肺活量训练、唱音训练、句长训练和停顿换气训练,学生的呼吸功能有所提高。坐位训练使学生获得了正确的腹式生理呼吸方式,用正确的坐姿伴随手部的自主体验,理解与掌握了吸气与呼气腹部的变化;增加肺活量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吹泡泡、吹哨子等,同时结合“启音博士”的最长声时训练,使学生的肺活量有所提高,最长声时也相应增长,为言语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定的基础;逐字增加句长以及停顿换气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呼吸功能,现在他们能够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和停顿方式发音。
(二)发声功能有所提高
经过颈部放松训练、声带放松训练、哈欠叹息法、咀嚼法和“启音博士”的一系列训练,学生的发声功能也有所提高。他们的发声内部和外部肌群得到有效的放松,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基本上达到了正常范围,嗓音良好、舒适。
(三)构音清晰度有所提高
通过一系列构音训练,学生习得或巩固各个声母的正确构音方式,以正确的发音方式发出带有它们的单、双、三音节词语和句子,他们的构音清晰度得到了提高。例如“f”的构音训练后,学生通过构音方式的习得,纠正了以往上下唇相碰发声的错误方法,习得了正确的发音部位――上齿和下唇及构音方式,并通过一系列带有f的词语和句子的构音训练,进一步巩固与强化了f的构音,真正掌握了f,提高了构音清晰度。
(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经过一系列常见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训练后,学生的词汇量得到扩充。他们能掌握表示身体部位、水果、家用电器、蔬菜、卫生用品、餐饮、服装、交通工具、自然现象等类别的名词以及其他类型词语的音与义,并能用这些词语与人沟通,回答问题,进行表达。
参考文献:
[1]黄昭鸣,杜晓新.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第一版:25-28.[2]李林.国内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康复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05):442-444.[3]姚宝珍,凌伟,等.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综合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03):192-193.[4]卢红云,曹建国,郭新志.发音器官运动障碍矫治结合构音训练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2):897-899.[5]卫冬洁.脑瘫儿童言语障碍及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09):779-780.
第五篇: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
阎宗学: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读写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彻底地融入丰富的语言世界、语文生活,在自身的亲近、体验、感受和实践中,逐渐成长起自己的语文素养,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最近,笔者在不同地方三上《鞋匠的儿子》,一课三改,收获颇丰。
第一稿设计
一、理清文脉,感知“伟大”
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二、品词品句,感悟“伟大”
1.第一段话:我非常感激你 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1)读一读第一段话,你觉得这段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句?(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小结:这三个“永远“,层层递进,道出了感激之因。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耐人寻味,每一句每一字都重重地敲击在每一个参议员的身上。林肯对这种羞辱,报以感激,而且自豪,这是一位宽容、谦逊的总统。
(4)启发想象:当林肯说完这番话后,参议院一片静默,当然也包括那位态度傲慢无礼的参议员,此时的他们在想些什么? 2.第二三段话。
(1)读了这两段话,你关注了哪个词?(伟大)
(2)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伟大”这个词,“伟大”在这儿出现了两次,让我们读读这两段话。3.引读这三段文字。
面对参议员的嘲笑,林肯这样说——
对那位傲慢的参议员,林肯坦然地说——
对所有的参议员,林肯动情地说——
小结:同学们,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鞋匠,给予了自己孩子仁爱、宽容、真诚、坦荡的胸怀,正是凭着这些,林肯总统领导人民打赢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拓展延伸,升华“伟大”
1.学习第六节。林肯,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曾这样说过:“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段话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2.介绍南北战争。林肯一生最大的作为就是解放了黑人奴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美国人民的崇敬,在美国人民的心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3.小结:这是林肯生前的一段演说词,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的成就征服了世界。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在林肯总统遇刺后说:“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即使他不曾当选总统,他也将无可争辩地和现在一样伟大!”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林肯!他是鞋匠的儿子!一位伟大的总统!
【反思】
语文是言语化的思想,形式化的内容,同时也是思想化的言语,内容化的形式。这个“化”,就是语言形式与思想意念的相似匹配与互构。如果说其他各科教学都是以获取语言文字所载荷的思想内容为主要目的的话,语文课程则是立足于探寻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方法。也可以更加直截了当地说,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和研究对象是言语现象或言语事实,而不是思想品德;其任务是教人学会破解语言文字,体验和品评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思想感情,或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意识中酝酿的“思想观念”表达清楚,以便与人交流;而不是撇开语言文字,让人去接受某种外加的思想感情,或先向人灌输某种“正确”(甚至“高尚”)的思想,然后让人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别人灌输的思想。
在课堂浓浓的“人文”氛围中,笔者总感觉有点“悬空”,离“语文实践”四个字仿佛远了一些,与品德社会课似乎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于是在第二次公开课前,我对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几乎推倒重来,力求简省、务实。
第二稿设计
一、初读文本
1.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得对,不但做到朱熹所说的不错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还要做到不读破句。认读生字词,让学生描红生字。2.理解生词“羞辱”、“尴尬”。方法是读读查查。即一边读一边查。3.把这两个新词带入课文,联系课文谈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一位参议员羞辱林肯的话。
4.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羞辱”、“尴尬”,并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这两个词语的后面可以续写哪三个词?
二、美读文本
1.启发学生读得好,即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品的感情读出来。要求是学生自己读得有滋有味。“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主要方法是读读比比,即一边读一边有选择有重点地通过对课文言语的增、减、换(包括字词、句子、短语等),与原文进行对比,以求在词语的层面上品味它的声音、分量,在句、段、篇的层面上品味它的情调、语脉、文势。2.导读,加深学生对林肯爱父亲的感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三个“永远”所在的语句;抓住一个“好”字,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林肯父亲做鞋匠的“好”;在深入体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三、熟读文本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并抄写课文,自然而然烂熟于胸,使课文不知不觉间渗透进学生的心里。
四、课堂练笔
读题,如果你就是那位议员,一开始读课题,跟现在读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现在积淀在你内心的一句话是什么?动笔写写。
【反思】
教学时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给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空间和
时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有序。语文课堂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语文实践基础上的,纵观整堂课,老师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让学生畅游在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听、说、读、写、训练扎实到位,课堂成了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舞台。
但教学后我发现,许多学生把看起、看不起鞋匠看作议员与林肯之间矛盾冲突的焦点。殊不知,“知人论世”的标准,即“价值观”的不同,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议员们看人的标准是出身和地位;林肯看人的标准是做事和奉献。教师的“引导”之功,就在于学生的功力未到之处,点破迷津,促其得到认识上的飞跃。只有让语文的“情”与“理”和谐相容的课堂才是美丽的——既有情趣之美、文字之妙,也不乏理趣之魅。
第三稿设计
一、说故事,知选材
1.讲。读了一节课,故事里有谁?能不能讲讲什么故事?快速浏览课文,按顺序讲一讲。哪些词是必不可少的?
2.评。主要故事情节,关键词语,做到简洁明了,说清来龙去脉。议员是羞辱,林肯用演讲来回应。
3.小结。写一个大总统的一件名人轶事,一次演讲中刹那间的小镜头。
二、找变化,理文脉
1.承上:议员在林肯演讲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前:尴尬、羞辱、嘲笑——中:静默——后:赞叹)
2.点拨:表达顺序。在这个故事里有个针锋相对的矛盾,矛盾的双方一方是议员,一方是林肯;起因是“尴尬”,过程是一个“羞辱”,一个动员;一个挑事,一个回应;结果是化解矛盾,由羞辱变为赞叹。
3.林肯凭什么本事?说了什么大道理?让参议员的前后态度出现这么大的转变?我们还要细细品味课文。
三、悟原因,品词句
1.自主品味。这节课我们来讨论、研究矛盾双方这两种人的言行,看看是怎样造成的,如何发展的,最后怎样解决的?仔细读,抓住文中人物的言行,找到关键词,看看能透露出他们什么心理?这些话语什么意思?自己找一句话,一个关键词,哪些词句分量最重?我们待会交流。2.抓关键词,互动点拨。
(1)议员:是尴尬。“尴尬”懂多少?(字典意义)什么事使他“尴尬”?为什么“尴尬”?他们“尴尬”的是否有道理?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尴尬”的?
板书:
名门望族——优越标准
鞋匠的儿子——卑微
——出身、地位
(2)林肯:
A.指读第一段演讲词,读后评价。在这个特殊时间,重要场合,面对这么多人,听了议员的话,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态度?(勃然大怒)林肯呢?(感激)感激他羞辱自己?是真感激还是假感激?(感激他的提醒,不然的话真忘了,谁会把出身挂在心里呢?)“永远记住”参议员让他记住什么?(鞋匠的儿子)林肯“永远记住”什么?(鞋匠的儿子)
理解“忠告”:——你理解“忠告”了吗?什么是忠告?那么,参议员忠告林肯什么?这是忠告吗?(这不是忠告,是警告!是讽刺、挖苦、羞辱林肯的话!)
这段演讲林肯记住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做得好)最担心的是什么?(做不好)
B.是真伟大还是唱高调?理解“伟大”:一个鞋匠能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林肯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指生说。师据说的情况小结:对工作尽心尽责、有责任心、力所能及地服务大众,这就是伟大。
伟大:做得好——无人能比、自己做总统自叹不如。
C.流泪:为何?佩服什么?还有什么原因?(惭愧、鞭策、做总统诚恳、发自肺腑、真诚、深情)3.领悟内涵。
议员:卑微——(标准)出身、职业、工种——做什么。
林肯:伟大——(标准)工作的好坏——怎样做。
看来,感激是真实的,伟大也是真实的。到此为止,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做到最好才是伟大的。出身、职业也许我们无法选择,但干得最好才是衡量伟大卑微的试金石。)
所以,这简短的话语才有力量,才使傲慢的参议员改变了态度,发出由衷的赞叹。师生引读,齐读。
你觉得林肯用什么打动了参议员?(真情、诚恳、智慧——言语、生活、政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4.小结:同样说“鞋匠的儿子”,一个是卑微,一个说伟大,仅仅是用词不同吗?(知人论世的标准不一样。)
议员:出身 ——这是个人无法选择的。
林肯:做得好——这是个人可以努力达到的。
四、重朗读,巧内化
诵读体会。要想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就要必须把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去,一边读一边想,不光要注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注意每个人物角色的主要表现,言行态度,设身处地和他们面对面一起参加活动,这样才能打动自己。这就要集中精力抓住每一个关键词语,进行认真体会。
写文章的人,抓住人物的言行表现,动作、神态,就能把文章写得生动;读文章也要抓住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同样必须处理好这些关键词语,让人听起来觉得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五、求验证,学表达
1.默读最后一段,写什么?演讲的故事叙述完了,可以结束了。不要行不行?(以上是口头上的,最后一段是行动上的。说明林肯不光是能言善辩,他做总统也是做得最好;不在于当不当总统,在于能不能做得最好。)2.最有用的是哪句话?(维护了国家统一)
3.最后一句话的作用:事实证明,决定一个人伟大的不在出身,没有因为鞋匠的儿子,而是做得好,成为有名的总统。
六、扣文本,促历练 1.“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你听到了什么?光有赞叹的掌声,但没有赞叹的话语。如果你就是那些议员,此时此刻你会写些什么?(可以忏悔,可以写一二句林肯的评语,联系最后一段的
林肯。)
2.小结:人不在于选择什么职业,关键在于选择的路怎么走。
【反思】
在语文课程诸多的矛盾关系中,最突出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或者说,在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多种教育功能中,哪一种才是它所特有的、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功能?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成功从事人际交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或“言语”能力)。教课文,就要扣紧字词句。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比如:“记住”一词,议员和林肯“记住”的是不一样的。“尴尬”:学生能懂多少?它的本义是下不了台,两难境地,情态不自然。他为什么尴尬?什么事让他尴尬?尴尬的是否有道理?究竟是什么使他尴尬?(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原因是出身?出身有什么尴尬的?总之,语文的“思想”、“人文”之魂,必须附于言语实践之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特征所在。语文教学的关注重点本来就当是语言文字,重视精神感染,也要由文字来引发,由文字来贯穿,最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语文老师首先应是语言文字之师。他们应当有本事让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能在孩子的心灵中活起来、具体起来、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在于要关注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是:关注学习对象——学生,关注言语现象,关注语文事实。《鞋匠的儿子》的语文事实(事件)是要宣讲一个名人轶事,从名人轶事中汲取怎样对待人生、树立信仰和担当责任。它的语文手段就是借名人轶事对人产生喻示。学语文,究竟学什么?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这一语文成品。要抓住两个核心:(1)课文写什么故事?写什么人?(2)这个角色是怎样言说的?言语行为是什么?由说什么转到怎样说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飞跃。既要把握文中人物是怎样言说的?也要关注作者是怎样言说的?这才是与语文有关的东西。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