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时间:2019-05-15 08:5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第一篇: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分数:100分 时间:90分钟

试 卷 I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贮藏(zhù)厩焚(jiù)金钏(cuàn)长歌当哭(dāng)....B.谂知(shěn)不惮(dàn)枕藉(jí)披发左衽(rěn).....C.盘踞(jū)击磬(qìng)乳媪(áo)对症下药(zhēng)....D.箪食(dān)龟裂(jūn)攒射(cuán)以近取譬(pì).....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亲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B.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最浓郁的芳香。

C.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玄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D.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仑比的东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在一所高中的图书馆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总是可以比别人看到更多的新书刊。.......B.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半功倍。....C.责任编辑老王说,他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但出版过程中的其他环节,他就望尘莫及了。....D.海滨大酒店最近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员工的服务态度明显好转,见了客人都举案齐...眉,使客人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4万多辆。B.垃圾邮件、木马病毒和低俗内容等三大网络危害已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C.发展核电产业具备投资大的问题,核电开发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D.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最主要的办法是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郁郁乎文哉(完美).B.愿无伐善,无施劳(夸耀).C.使民敬,忠以劝(劝告).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革).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非礼勿视 B.民免而无耻 ....C.翱翔蓬蒿之间 D.节用而爱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使民以时 何以伐为 ..B.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人而不仁,如礼何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子击磬于卫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D.子路宿于石门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的一部纪事体典籍,其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

C.《论语》全书共二十篇,每篇取第一章开头的词语命名,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儒学的最可靠的史料。

D.《论语》在汉朝初年就是学者的必读书,东汉曾列为七经之一,到宋代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试 卷 II 10.“我为什么而活着”?根据文章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

11.我追求知识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12.“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请从内容或表达的效果上简要地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15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 2

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遇丈人:(2)植其杖而芸:(3)欲洁其身: ....14.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3分)

15.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3分)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明日,子路行,以告。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8题。(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7.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2分)

18.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什么具体措施?(3分)

三、填空题。(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论语》)(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论语》)(3)▲,来者犹可追。(《论语》)(4)一日克己复礼,▲。(《论语》)(5)▲,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6)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论语》)

四、语用题。(3分)

21.根据划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

无所表白是因为无须表白。山不表白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雄视八方;海,;地。

五、作文(30分)

以“寻找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清楚;(3)卷面整洁;(4)不少于600字.4

第二篇: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进化理论中有一个词叫作“间断平衡”,意指一个生态在达成平衡之后,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但一旦某种因素触发进化的齿轮,原有的均衡就被打破,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各部分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形成。生物学家将这种新旧之间的交替称为“蹦移”。

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演化。继漫长的农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在工业时代,人类已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现今,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处。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既有的平衡态,人工智能和认知技术的发展、机器深度学习、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明,正在将“未来”带到世人面前。新、旧技术革命之间的转移正在发生。这是技术的“蹦移”。

全球化发展类似于生态演化。一般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两轮全球化历程。第一轮是以英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殖民地,掠夺原材料;第二轮以美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贸易全球化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本、信息、人才的全球流动。而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波全球化正在遭遇其本国人民的抗拒,也进入到逆向时期。但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作为一种秩序,一旦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原点,最多是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以当前的情势论,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的最中央。这是国家的“蹦移”。

新旧交替之际,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任何人都难免彷徨、犹豫甚至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类似于两百年前欧洲农民面对蒸汽机时的心情。但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在不到两三百年的工业时代所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之中农业时代创造财富的总和,今天一个普通人可享用汽车、冰箱、飞机、高铁等工业制成品,在封建时代即使帝王权贵也不可得之。由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虽然不可能如一些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样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假以时日,还是能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的。这是增长的“蹦移”。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低垂的果实”被采摘完毕,而要走出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唯有创新和技术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的交替期,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需要发挥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能动性,主动清除那些不合时宜、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冗余,来为新技术的成长壮大开辟空间,留足空间。这样做的结果,就可能迎来几十年连续的增长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政府2013年以来始终矢志不渝推动的“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在中国经济下行之际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另一方面创造出人人都有可能、有条件为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时代。我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断平衡”是指在平衡状态下,进化的齿轮一旦被某种因素触发,各部分会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产生。

B.人类社会从漫长的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已经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C.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轮全球化遭遇本国人民的抗拒,经济逐年衰退,进入了逆向时期。

D.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2~4段用三个“蹦移”审视新旧时代的变革,分析了技术进步、全球化发展和人工智能等的巨大作用。

B.文章在论证技术的“蹦移”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打破平衡态的重大作用。

C.文章用普通人可享用的工业制成品远超帝王权贵为例,意为证明现代普通人比古代帝王的生活质量还高。

D.文章在最后一段提出了我们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化如果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回到原点,就会变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或更换一批演员。

B.假以时日,因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可以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

C.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只有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走出经济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

D.既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又为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创造条件,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饮[来源:学+科+网]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

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5.“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6.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试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逝世,享年112岁。本次访谈完成于2010年1月21日。

访: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但今天已经是需要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您以前进私塾时,经常吟诵吗?

周:我们那时读古书,都喜欢吟诵,那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音律,用不到教就会的,因为常常听到某个人吟诵,每个人吟起来不完全一样,它是很自由的,等于是唱山歌啊。唱山歌有一个音乐的调子,这调子用不着教,他就会了。唱起来每一个人都有一点改变,没有很严格的标准的。

访:我们现在要把这种吟诵传承下来,要教孩子或去学习,有没有要掌握的规则呢?

周:什么东西开头都是没有规则,到有规则。我看你们可以自己创造吟诵的规则,但首先要把它保留下来,甚至可以用五线谱把它记下来。

我做了一次试验。苏州的评弹非常有名,我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将来失传了,可以根据记录来恢复。记录它的语言呢,要用汉字,要用国际音标,还要另外设计一种汉语拼音,可以方便打字;记录音乐呢,要用五线谱,用简谱。每一句都有5

个方法记录下来。隔了许多年以后,完全失传了,学者可以根据这个东西把它恢复。

访:我们也可以做这个工作。

周:现在世界上语言共同化很厉害,许多语言都失传了,中国许多方言都失传了。怎样来保留文化,保留古代的东西,很值得研究。

访:周先生,诗的体裁不一样吟诵就不同吗?律诗和绝句它们的吟诵是否一样?近体诗和古体诗是不是不同?

周: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文字的内容,你吟诵时,会感觉到对于这种意义有共鸣的时候,可以用调子表达。可是你的表达人家不一定理解。所以说吟诵主要是给自己听的。小时候,我父亲有个小书房特别雅致,常听到他一个人在那边吟诵古书啊。他念给自己听,自己觉得舒服。

访:周先生,刚才您在吟诵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您这有摇晃,这个摇,是该前后的摇,还是左右摇?

周:是很自然的。唱山歌的时候自己会手舞足蹈,就这个道理。他的语言、手和脚、身体的运动啊,会发生共鸣的。都是自然的现象。

访:现在的老师教学生读书,已经没有这个姿态。已经不用了吗?

周:在课堂上面,老师念,很少摇。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一个人他在房间里边念,摇头摆脑的。所以这些都是自己表情的需要,自己发现里边情绪的需要。不是给人看的。

访:中国古代私塾这种读的方法,只求把文章记熟,不去追求理解它的深意,就是您刚才说您小时候老师这样教你们读书的方法,您说好不好?

周:我们那时候念书就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这是一笔糊涂账。那时几乎没听到教学法这个名字,反正是你跟着我学就算了。

还有个有趣味的事情。我们的中学有个同学从小就读古书,会背许多古书。我很羡慕他,我家里没有古书,他会背,我不会。他很用功,早上五点钟就起来吟诵念书,我也五点钟起来跟着他学,我好多古书会背就是跟他学的,现在也忘不了。

那时候教育跟今天完全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学校上午上三课,九点钟上课,每课是五十分钟。下午没有正课,有许多课叫作游艺课,你可以去学,可以不去学。你今天学这个,明天可以学那个。游艺课什么都有,有古文,有历史,有写字,有音乐。音乐有中国音乐,外国音乐。还有打拳。打拳还有南拳和北拳。随便你去学,你高兴学什么都行。就这随便学的当中出了许多人才。有一个叫储师竹的,他就是把精力放在下午的游艺课上面,去学胡琴,变成“胡琴圣手”。

还有一个叫刘天华,是音乐家,那时他已经在我们那里教书了,可是他下午还是跟游艺课去学。

游艺课这个制度很有意思,这里面出了很多人才。所以现在用强逼方法叫学生考试,不一定好。随便他自己学,会学出好东西来。

(摘编自《我读书时如何学习中国古诗文——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吟诵是文学、音律和肢体语言的结合,为防止其失传,可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

B.周有光读私塾时吟诵是没有规则的,也不用专门去学习,但他不反对给吟诵制定规则。

C.周有光认为吟诵的调子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吟诵是给自己听的,完全可以自由表达。

D.周有光视野开阔,知识渊博,他认为记录一种文化可综合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手段。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围绕“吟诵”这一话题,从吟诵的方法和规则、被访者对吟诵和这种传统读书法的评价这两方面提出问题。

B.周有光谈到用科学方法纪录苏州评弹的一次试验,采访者表示他们也可以把记录苏州评弹的工作继续下去,这表明周有光保留传统文化的方法对采访者深有启发。

C.周有光发现老师一个人在房间里念书常摇头摆脑,而在课堂上面就很少摇。长此以往,吟诵的姿态就无法得到传承,学生们在吟诵时也不知该怎样摇晃了。

D.周有光认为,对吟诵这种读书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有违背现代教育法的地方,但也使自己终生受益。由此可知,现代教育传承这种方法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9.这篇访谈围绕“吟诵”展开,但最后周有光为什么会谈到“游艺课制度”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 秘书/监于家/

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C.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D.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B.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D.“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1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的。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官认为年少缺少阅历经验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C.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D.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来源:学科网ZXXK]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2)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C.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15.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以“,”描述了群小对自己的嫉妒及诬陷。

(2)《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感叹。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在西安的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

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B.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C.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18.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20.下面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来源:学科网ZXXK]

情境一 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⑸__________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按理说,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__①__。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__②__;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大摇大摆,我行我素。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__③__,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四、作文。

(60分)

22.阅读下面小诗,根据要求写作。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读了以上小诗,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B项,“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是工业时代的,时间错位。C项,“经济逐年衰退”于文无据。D项,“全面释放”错,选项范围扩大,原文是“在极大的程度上释放”。】(3分)

2、C【文章以此证明信息技术时代创造财富的速度快。】(3分)

3、A【原文是“最多是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这说明“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是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还可能不会出现,或有其他情况。另外,“变换一种发展形式”和“更换一批演员”是同时出现的,其间不能用“或”字。】(3分)

4、A【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来源:学科网]

5、①“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②“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得分,与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6、①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②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③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意思相近即可)

7、C【原文是“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选项属于曲解原文的意思。】

8、D【A项,本文不光是“吟诵”这一个话题。B项,“采访者表示他们也可以把记录苏州评弹的工作继续下去”理解有误,应该泛指记录传统文化。C项,曲解了周有光的意思。】

9、①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想借此说明传统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鉴;②吟诵是自由的,游艺课也是这样,说明自由宽松的学习更容易成才,启发大家对当今的教育进行反思。【解析:本题是对文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一道题目,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向深层次挖掘文意。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C【试题分析:“见录”中“见”表被动,和后面的“录”不要分开;“昆字裕之”单独成句,“能诗”“善草隶书”说才能,并列中间断开。】

11.A【一个皇帝并非只有一个年号。】

12.C【施行的肉刑不是在尧时。】

13.(1)真宗在东宫(当太子)时,画着山水扇(在扇子上描画山水),恰逢钱易创作诗歌(写歌),观赏后很是欣赏(喜欢)他。(“图”“会”“爱”)

(2)假如严厉的刑罚能对民众产生警告(的作用),那么秦朝的天下也就不会有反叛的人了。(“使”“于众”“之”)【注意重点词语“图”“会”“爱”“使”“于众”“之”和(2)中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钱易,字希白。从前,其父钱倧即位为吴越王,被大将胡进思废,而改立钱倧的弟弟钱俶。钱俶归降宋朝,其属下都在宋朝做了官。只有钱易与其兄钱昆没有被录用,于是他们发奋读书。钱昆字裕之,考中进士。为政宽松简便,很照顾民众的利益,诗写得非常漂亮,又擅长于草书、隶书,最后官至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身份退休回家。

钱易十七岁时考中进士。参加崇政殿的考试时,三篇文章不到中午他就完成了。言官觉得他很轻率,不稳重,故意不录取他。然而从此以后他的才学就出了名。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

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被召到中书测试,改任光禄寺丞、蕲州通判。钱易上书说:“尧流放四大罪人而不处死,四大罪人中最凶险的,尚且不说杀掉,岂不是尧的仁爱达到了顶点吗?古代的肉刑有劓、椓、黥、刖,都不是死刑,但古人还认为太残酷。近代以来,砍断手脚,钩背烙筋,使犯人体无完肤,露出白骨,还不断气,四肢离开了身躯才断气。采用这样的酷刑给人们看,不是太平盛世之举。目前,地方长官一个比一个残暴,婺州官府先砍断犯人手脚,然后斩首示众。假使严刑可以警示民众,那么秦朝就不会有造反的老百姓了。我认为不合法的刑罚,不能帮助统治,望陛下废除。”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景德年间,参与贤良方正科考试合格,任秘书丞、信州通判。皇上东封泰山时,他献上《殊祥录》,又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皇上祭祀汾阴,视察亳州,命他编撰《车驾所过图经》,献上《宋雅》一篇,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因他主考国子监诸科误取不该录用的人,降职监颍州税,几个月后召回京城。许久之后,任判三司磨勘司。真宗喜欢诗人,身边掌管文秘机要的,他都要亲自选拔。提升钱易为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官至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因连续几天值班,未满期就累死了。仁宗怜惜他,召他妻子盛氏到宫中,赐给凤冠霞帔。

14、D【D项,“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从全诗来看,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只因看到了“似吾乡”的“村桥原树”,触景生情,才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因而“忽惆怅”。全诗前后情感有明显的突转与变化,借此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15、(1)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2)视听结合。第二联上下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数峰无语”,突出数峰的宁静(或“静态美”)。

16、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7.A【解析】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符合语境。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来往往不断。句子强调的是人来人往,故不合语境。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符合语境。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一叫就将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肖像十分生动。也指某件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此处形容工料、工艺,符合语境。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不能用来形容“工料”“工艺”。

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符合语境。

特立独行:保持独特高尚的品行,不随波逐流。此处没有“随波逐流”的意思。

18.C【解析】文段画线的句子中,“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语序不当,“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精神”搭配不当。A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放在“互动”之前。B项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项搭配不当,应将“表现”改为“展示”。

19.D【解析】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器、青铜器和瓷器丝绸,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匠心”为陈述对象,由此排除A、C两项。B、D的区别在于“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所以,“初心”比“终极目标”更贴合文段意思。

20、(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2)“笑纳”改为“收下”。(3)“光顾”改为“游览”。(4)“豪雨”改为“暴雨”。(5)“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21、(示例)①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路权” ②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 ③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解析:语段的中心话题是“路权”。由后文“但”这一转折词和提及的“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可知,①处应填对他方的“路权”理应做到的事情,即不能侵犯。由前文的“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分号的提示可知,②处应填机动车侵犯他方“路权”的表现。由后文“而是”“平衡各方权益”“资源共享”“共赢”等信息可知,③处应以“并不是……”的句式否定争夺路权时要拼出输赢的做法。】

22、解析:材料中的三个意象为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把握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与蝴蝶的区别在于:纸片单薄、苍白、脆弱、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立意时可以以其中的一个意象为主,进行联想,但最好能将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整体联想,揭示某种生活道理。

①.“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形态多样,变化莫测,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没用好危害社会。

②.“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被动地任其摆布。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

③.“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但轻盈,灵动,有生命,有灵魂,有活力,特别是拥有一双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震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坏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

④.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三者之间的关系——风与纸、风与蝴蝶(外力与内力,客观与主观等)、纸与蝴蝶(被动与主动、消极与积极等),思考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等哲学关系,对材料的内在寓意进行整体把握,可以使立论更完备,说理更辩证,论述更严谨更深刻。就以上四个角度而言,单独从“风”的角度立意较难,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侧重从“无助的纸片”或“会飞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风”的作用为参照,如果丢掉了“风”的要素,也容易使议论失去依傍,而且“纸片”与“蝴蝶”之间也可以彼此对照,使论述更鲜明。其实,真正孤立地从一个意象的角度来写是不可取的,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准确。

第三篇: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删与不删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快,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讳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生活的时代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b.继承鲁迅“衣钵”的人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教材编写者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c.当今社会,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时有出现。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我们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照抄照搬,这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的。

2.下列关于“鲁迅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部分作品存在晦涩难懂的问题。

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编排也非常适用。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因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就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污辱。b.“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编者可用其它的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部分鲁迅的文章。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是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人,是发现并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题3分;7题10分)乙邦才传(清)汪琬

乙邦才,字奇山,山东青州人。以队长从监军太监,击贼河南、江北间,主者未之奇也。

总兵黄得功与贼战于霍山,得功乘胜舍其大军,单骑前逐贼,陷淖中,贼围之数重,射杀得功所乘马,得功亦仰面射贼洞胸,与之相持。会天欲暮,所余二矢耳,得功自分必不免。而邦才适自别道驰还,登高望见之,识其胄,曰黄总兵也,大呼,复驰之,贼散走,得功乃自拔上。邦才授以己马,分菔中矢与之,步从得功,且走且反射,凡杀追骑十余人,始得及其大军。于是得功德邦才,以语主者,主者始大奇之,稍拔为标下材官。

而是时有张衡者,从总兵刘良佐,亦以骁勇知名。贼兵围六安危甚,提督马士英帅军救之,始至,立斥其左右副将,而号于诸军曰:“孰为乙邦才、张衡者?入见!”两人廷谒,即牒补副将,以其兵授之,出文书曰:“为我入六安,取太守结状以报!”两人别应曰:“诺!”即出,简壮士二百骑,与之约,使人持一角,十人共建一纛①,夜趋贼营,突贯贼阵,遂入城,周城而呼曰:“大军至矣!”城中人大喜合噪,两人者促太守具食,食已,挥太守曰:“署状!”急怀其状,复引骑冒围出。贼大惊,已而知其邦才、衡也,皆止,不敢逼。既得报,竟不亡失一骑。

自兵兴之后,颖、寿、六安、霍山诸州县数被寇。邦才常在其间,大小十余战,破围陷阵,所俘馘无算。主者或攘其功,或移诸他将者数矣。同列为邦才不平,时时讽之使言,辄谢曰:“此我众不惜死耳,我一人何能为?”终退让不自言也。弘光帝即位,史可法出督师,愿得邦才与俱,以总兵官驻扬州。未几,大清兵至,而邦才战败自刎死。

汪子曰:予读公勇所书乙将军始末,辄慨然想见其人,因稍删润之如此。公勇又云:“邦才素不饮酒,独好美妇人。某尝遇之濠上,直其猎还,为某席地置酒,自弹琵琶,命侍姬歌秦声和之,意欢甚。已复置琵琶于膝,注视某曰:'邦才自出行间,数受上方银币之赐,致位大将,所可报国家者,惟此身耳。幸而所辖无事,不能不以声色自娱。一旦有警,且判此为国家死矣。'其后如其言,岂不痛哉!” 注:①一纛:一组。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队长从监军太监 以:凭......身份

b.主者未之奇也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c.简壮士二百骑 简:选拔 d.周城而呼曰:“大军至矣!” 周:全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乙邦才“忠义”的一项是 ①授以己马,分菔中矢与之,步从得功,且走且反射 ②夜趋贼营,突贯贼阵,遂入城,周城而呼 ③贼大惊,已而知其邦才、衡也,皆止不敢逼 ④此我众不惜死耳,我一人何能为? ⑤未几,大清兵至,而邦才战败自刎死 ⑥-旦有警,且判此为国家死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黄得功单骑追逐敌寇,身陷泥淖,被敌兵围射,情势十分危急,幸亏得到乙邦才的及时救助,才得以脱身。回到军营后,黄得功就提拔重用了乙邦才,乙邦才自此才开始有了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

b.乙邦才在明末抗击贼寇的战斗中英勇,果敢,有谋略。与张衡一起带领两百勇士突破敌营进出六安,顺利完成马士英交派的任务,己方没有一人伤亡。

c.乙邦才淡泊名利,即使自己的功劳被上级官员侵夺或是被移到其他将领身上,也不去争,而说这些功劳是大家拼死得来的并不是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能做到的。

d.乙邦才好美妇人,在辖区无事的时候“以声色自娱”,后来被清兵打败,自刎殉国,他舍身报国的行为让公勇感到痛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得功德邦才,以语主者,主者始大奇之,稍拔为标下材官。(6分)译文:

(2)邦才自出行间,数受上方银币之赐,致位大将。(4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①忽西落,池月渐东升。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注:①山光:照在山上的阳光。

8.有人评价孟浩然的诗“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请找出前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并简要分析其妙处。(5分)

答:

9.这首诗歌的五六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加以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答6道小题)

(1),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

(3),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8)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否则,仅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滴水葡萄沟

进入吐鲁番盆地以后,地面上的河水好像突然就消失了。

由火焰山归来,再走交河古城,遍野赤地,满目焦黄,赭红色的岩石上留着燃烧的痕迹,残墙断垣的每一粒沙土都烫得咄咄逼人,荒山秃岭如红毛怪狰狞邪恶,似被那亿万年前的一把天火烧得扭曲变形。谁都不曾真正见过那场远古的烈焰,但艾丁盐湖却仍被火的余威一日日吸尽烤干......车从容拐弯,穿过大山间魔障般的浮尘燥土,不慌不忙驶入一片平缓的谷底。

那山沟干瘪瘦弱,在阳光下像一条晒干的腌鱼。

忽然有些凉爽的风拂面而过。风里隐含着一丝水的湿润,舌尖也沾上了甘甜的气息,远远地有芳香的果味淡淡飘来,仙乐似的稍纵即逝。

水气萦绕不去,绿色便冷不丁登场了,闪电似的突如其来,一点、一丛、一树,一排,铺天盖地,顷刻便衍生成一片绿色的绒毡。

那绿色团团簇簇,一扇扇绿窗似的悬着,缀着嫩绿色的窗帘,继而织成丝毯一般的绿墙,屏风似的挡了去路。人行其中,如同得了穿墙术,在草绿色的流苏中恣意穿行;再往前,绿色已凝固成一片屋顶,架起一座绿色的长廊,九曲回旋,一道道重重叠叠没有穷尽;脚下的光影是墨绿的,踩着绿色的波浪在走;头顶的天空是翠绿的,披着绿色的云彩在飞--大漠戈壁上也有绿色的云么?吐鲁番的葡萄沟。

那是一座真正由葡萄构筑的绿色宫殿,绿阴下随意散落着一张张圆桌长椅,摆满了美酒佳肴。宫殿的墙是柔韧而密实的葡萄叶做的,却有大理石般的质感;宫殿的穹顶上缀满了珠珠串串的小无核白葡萄,像夜空闪烁的星星,但它们亲切平易,唾手可得,不似星星那么遥不可及。你若向着宫殿的任意一个方向伸出手去,除了葡萄以外,指尖不会再碰到别的;你闭上眼睛,那绿宝石的荧荧亮光依然穿透黑暗,为你导引西域之路。

这究竟真是那种叫做葡萄的水果,还是玉石深处潜藏的一汪水胆呢?

进入炎热干旱的盛夏,它们如今已经真正熟透,身体中饱含的新鲜汁水,即将把它薄而透明的皮肤胀裂,只须轻轻一碰,它内心喷薄欲出的激情就要爆发出来。那激情是清澈而又粘稠的,能把人的心粘留在吐鲁番那个地方。

它几乎不是被你送入口中的,而是像一勺琼浆玉液,轻轻地滑过咽喉,你甚至不忍用牙齿伤害它,只用舌迎接它,它便像雪花似的融化了。

那分明已不是叫做葡萄的平常水果,它是一个个透明的水球,一粒粒晶莹的水珠,披一层白银似的霜花,珠珠串串,凝固着悬挂着,随时都会坠落下来。

吐鲁番的葡萄是用水做的呵。

那个时刻,你听见了滴水的声音,像是从黄昏的寺院中传来的钟声,抑或是清脆而沉稳的木鱼敲击声,在宁静中传递着永恒,声声不息......然而你寻不见它的来路,它从坚硬而粗砾的沟崖中钻出来,从棕褐色的岩石上渗出来,一丝一丝,一滴一滴,在干涸的石缝中开凿着自己隐伏的通道。水滴石穿,水到渠成,吐鲁番的天地依旧燥热,而地下之水已汇聚成泉,泉已汇流成池,池已汇融成河。

那河水奔涌着,将整个翡翠般的葡萄沟透透地滋润了。

那座巨大的夏宫,竟被无数条曲曲弯弯的小河分割成了一座座绿岛。

地上是悠悠小河的长廊,空中是青青葡萄的长廊,天上地下郁郁葱葱。

紧靠着山崖的角落,汩汩水流铺就绒绒一片苔藓,葡萄架下,似有细密的雨丝一阵阵袭来,吐鲁番的葡萄沟,莫不是把个江南水乡都挪来了?

方知这葡萄沟原来是一个绿色的魔瓶,千年百年间,将火洲方圆百里的甘泉清溪,都吮吸净尽了。

从天山下来的雪水河,为了躲避太阳,早就转入了地下。人说吐鲁番的水是以坎儿井的形式存在,只在地底深处流淌。

你却说不,你说,吐鲁番的水,不再以水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葡萄的形式存在。葡萄收藏了水再奉献水,水和葡萄从此生生不灭。

你又说不,你说,吐鲁番的水已化作了葡萄,那是水的灵魂。吐鲁番的葡萄以水的灵魂再现,一粒有灵魂的种子,已将生命的源泉随身携带,它借着阳光的翅膀,便可在干旱的大漠里自由行走。

(节选自《张抗抗散文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写山沟的干瘪瘦弱,反衬了葡萄沟里的葡萄汁水丰富的特点。b.“这究竟真是那种叫做葡萄的水果,还是玉石深处潜藏的一汪水胆呢?”这句话运用比喻,说明在炎热干旱的夏季,葡萄给戈壁滩带来了无限的绿意和滴滴清凉。

c.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葡萄表达了对美丽的吐鲁番的由衷赞美,表达了对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

d.作者在文中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便于抒发自己对吐鲁番葡萄的喜爱之情,同时这样写如同在和读者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e.作者在文章结尾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有像葡萄这样“有灵魂的种子”,人类改造沙漠的理想便会变成现实。

(2)作者为什么说“吐鲁番的葡萄是用水做的呵”?(8分)

答:

(3)文章最后作者先是说“吐鲁番的水,不再以水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葡萄的形式存在”,但是紧接着又说“吐鲁番的水已化作了葡萄,那是水的灵魂”。请问这两种说法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4)有人说女性特有的感悟、细腻的感受和体验成就了张抗抗的散文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请结合本文探究其语言艺术特色的具体表现。(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温家宝参加广东团讨论:深圳特区还要办下去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昨天上午,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用他有力而坚定的话语,赢得了广东团全体代表经久不息的掌声。

广东人民不会忘记,温总理在过去五年的任期里七次到广东,分别视察了农村、企业、学校、机关、医疗事业单位、市场、社区。春节前夕,当我省遇到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时,总理又飞抵广州,指导春运工作。一个多月后,总理又来到了广东厅。

温家宝反复强调,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

他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30年来,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广东广大干部群众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国人民,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前进。

“社会实践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直到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温总理语犹未尽,掌声又一次响起。

提起总理对深圳经济特区的“特别关注”,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代表如数家珍:温总理五年来多次到深圳考察,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3年要求经济特区争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办出新特色,实现新发展;2005年要求特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要把创新作为新的历史形势下经济发展的生力线和灵魂。

听完许宗衡市长的话,温家宝总理抬起手,坚定地说:“深圳特区还要办下去。特区要办下去,主要不是在于给予特区多少特殊的政策,而在于深圳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

“现在特区的'特',就在于走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前列,在于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在于继续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在于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所有这些方面,都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全局的问题。深圳的担子重,因为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关注你们。”

掌声一次次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回响,温家宝总理心系广东人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在听取代表审议的过程中,温总理十分关注民生,不时插话。

广东温氏集团公司董事长温鹏程、南方航空公司总经理刘绍勇、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明珠等代表,也分别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看法,都使得总理颇有感言。

两个多小时转眼过去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代表全省人民对总理多年来对广东的关心、支持、帮助、指导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总理的话,为我们广东正在进行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信心。”汪洋说,广东一定按照温总理所提出的这个要求,努力在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争取走在全国的前列,争取能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提供新的经验,尽广东这样一个排头兵应尽的责任。

“大家有没有信心?”汪洋问。

“有!”全体广东代表发出铿锵有力的回答。

(节选自2008年3月8日《广州日报》)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所以温家宝总理特别地关注广东,在过去的五年的任期里七次到广东,分别视察了农村、企业、学校、机关、社区等。

b.温总理明确表示深圳特区要办下去,主要不是在于给予特区多少特殊的政策,而在于深圳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

c.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是全国的一面旗帜!为全国提供着新的经验。

d.特区的特殊性,就在于要走在发展的前列,敢为人先,提高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国做出表率的作用。

e.深圳的担子重,因为全国人们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关注它;深圳也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宝贵经验,“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就是由深圳提供的。

(2)请将这篇文字较长的新闻压缩为一则短消息。要求:不写标题,切勿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简练。(6分)答:

(3)这篇新闻有些地方使用直接引语,有些地方使用间接引语,试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4)一般来说新闻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地展现事件,不应掺入太多的主观情感。那么,你怎样评价本文的主观情感的介入的?(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美国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消费者保护体系,但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还是层出不穷。b.在奥运会之后的一年里,我们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和全世界一起抵抗经济的“寒流”。

c.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d.在人民币已经迈上国际化征程的今天,客观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未雨绸缪地研究相应的趋利避害之策,就成为经济学家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时下,“苏珊大妈”现象备受关注。有评论称,许多人被感动的原因是苏珊颠覆了“以貌取人”的大众娱乐文化的缘故。

b.学术界中频频出现论文抄袭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因为,抄袭严重地越出了社会道德底线。

c.河南一彩民获得88注一等奖,累计3.599亿元,一举取得了新中国彩票发行以来单张彩票获头奖金额最高的记录。d.2009年10月25日,在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卫冕成功,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110米栏三连冠选手。

1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我们依恋赞美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②长江,一路从遥远的唐古拉山奔腾而来 ③也曾养活了很多像我的邻居们那样的人民

④就像人们对她歌颂的那样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⑤人们对她的敬仰,是孩子对母亲的尊重和爱戴 ⑥流经11个省份,灌溉了大半个中国

a.④①②③⑥⑤ b.②⑥③⑤④① c.①⑤④⑥③② d.②⑥④③①⑤

16.请指出下面文稿中四处错误中的三处,并加以修改。(6分)招领启示①

今天本人在篮球场处拾得一件蓝色棉夹克②,内有钱夹③,装有现金一百六十元整④,还有一张灰色的建设银行龙卡和重庆路书城会员卡⑤,请失者速与我联系⑥。2010年4月27日⑦

(1)错: 修改:(2)错: 修改:(3)错: 修改:

17.仿照下面加框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2009年9月29日《西安晚报》报道,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命题、校对: 刘雪艳 刘利辉 田立辉

吉林市普通高中2009-2010年学下学期模块(选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该说法与题干无关)2.d(“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这句话与文中“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

3.c(“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错,是“新文化的方向”)4.d(周:绕)

5.c(①是忠、勇;②是勇敢;③是侧面写勇敢;④是谦让;⑤⑥是忠)6.a(“黄得功就提拔重用了乙邦才”不对)7.(1)于是黄得功感激乙邦才,把这件事告诉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标下材官。(6分。“德”、省略句、“奇”、“稍”各1分,全句句意通顺2分)

(2)我自从参军以来,多次接受上峰赏赐的金钱,官位到了大将军(4分。“数”、“致位”各1分,句意2分)8.(5分。分析表述意思接近即可)“忽”“渐”这两个字用得好。(2分)“夏日”的炎热可畏而“忽”落,突出了“快”(1分);“明月”的清凉可爱而“渐”起,突出了“慢”(1分)两个字形象地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诗人带来的惬意(1分)。9.(6分。要结合诗句从“嗅觉”“听觉”两个角度分析出闲适,满分。第六句强调“动衬静”也可。)诗中的五六两句,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细致地描写了作者在夏日的闲情与适意: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才能闻到;竹上的露水滴在地面上,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细香可嗅,滴水可闻,使人感到此处更无声息。

10.(6分。选答6道小题,若有错字、多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1)玉露凋伤枫树林(2)一蓑烟雨任平生(3)西当太白有鸟道(4)乐夫天命复奚疑(5)吾尝终日而思矣(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7)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春水碧于天 11.(1)c e(5分。选对一项给2分。c本文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对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于文无据;e曲解文意,作者的观点是葡萄和水使沙漠充满了活力)(2)(8分。角度要全)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新鲜汁水,随时都可能把它薄而透明的皮胀破;一入口,便如一勺琼浆玉液,轻轻地滑过咽喉;吐鲁番的葡萄是一个个透明的水球,一粒粒晶莹的水珠;在葡萄丛中,可以听到滴水的声音。(3)(4分)不矛盾。(1分)是水滋润了葡萄,(1分)葡萄又饱含水分,将生命的源泉随身携带,(1分)在作者心目中,吐鲁番的葡萄和吐鲁番的水已经融为一体,二者密不可分。(1分)(4)(8分。观点2分,援引文本例句2分,分析评价4分)语言婉约细腻。婉约如“紧靠着山崖的角落,汩汩水流铺就绒绒一片苔藓,葡萄架下,似有细密的雨丝一阵阵袭来,吐鲁番的葡萄沟,莫不是把个江南水乡都挪来了”,显得雅韵有致,余味无穷;细腻如作者对葡萄沟的葡萄的外形进行的描写,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的叠加,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观其形,如品其甜。(从其它角度紧扣文本进行赏析也可以。比如:善用修辞,语言形象生动;语言质朴鲜明,富有生命的气息等)12.(1)bd(5分。选对一项给2分)(a文中没说有这样的因果关系;c文中没有说广东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新闻只是说深圳,该项扩大了范围;e“'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就是由深圳提供的”于文无据。)

(2)(6分,少一角度扣1分。不写2008年也可以)2008年3月7日,温家宝总理参加人大广东代表团会议,他高度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的业绩,强调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深圳在这方面要走在前列,并表达了高度关注广东民生的情怀。(3)(6分)这篇新闻的开头结尾都使用了直接引语,温家宝总理在会议的过程中讲话的重要观点、汪洋的发言重点都直接引用,(举例1分)这些都是文章的关键内容,直接引用能鲜明地显示新闻的重点,突出新闻的主题,是新闻更有现场感(2分)。而温家宝总理的一些较长的阐述、深圳市长的发言都间接引用(举例1分),这样写使文章显得简洁、明快、流畅。(1分)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相得益彰,使新闻内容显得重点突出。(1分)(4)(8分)由于新闻作者的立场原因,新闻并不可能完全客观。(1分)作者站在一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和广东人的立场上,来展现温家宝总理对广东的肯定、支持与期待,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赞美之情,流露出了很明显的主观情绪。(4分)但他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对人物的具体语言行动的描写来展现的,并没有明显的直接的抒情,是符合新闻写作要求的。(2分)这样写有助于新闻读者更好地把握党的政策,凸显新闻的时代价值。(1分)13.c(3分。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此处意思恰好相反)

14.d(3分。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缘故”;b结构混乱,在“出现”后加“的”;c搭配不当,应改为“创造了......新纪录”)15.b(3分)16.(6分,找出修改三处即可)①“启示”概念错误--启事④现金一百六十元整(不宜说出具体钱数)--现金若干⑤卡的特征不宜具体交待--去掉“灰色”、“重庆路”或改为“还有一张建设银行龙卡和书城会员卡”⑦没有联系人或联系电话--填加具体联系内容 17.(5分)示例:成长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耀眼的阳光;成长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突来的暴雨拦不住你渐已远去的坚毅的背影 18.作文(60分)一般在42-50分之间(选择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欲创大境界需要从小目标出发;凡事需要选好切入口,从小处切入是一种做事的智慧;贪大求全弊端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

一等文:54分左右浮动。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富有特征。二等文:48分左右浮动。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三等文:42分左右。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四等文:36分以下。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8-24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是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等情况,或抄袭文,可给28-32分。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分。

参考译文:乙邦才,字奇山,山东青州人。凭队长的身份跟随监军太监,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打击敌寇,主事的人不认为他有奇异的地方。

总兵黄得功和敌寇在霍山打仗,黄得功乘胜丢下大军单骑前往追逐敌寇,陷在泥淖中,敌寇重重围着他,射杀了他骑乘的马,得功也仰头射敌洞穿敌胸,与敌寇相持。赶上天将晚,得功自己只剩下两支箭,得功自己料想一定免不了战死。乙邦才恰好从别的地方疾驰回来,登高远远望见,认出黄得功的胄甲,知道是黄得功,大呼,又疾驰而来,敌寇散开逃走,黄得功自己才从泥淖中脱身出来。乙邦才把自己的马给黄得功骑,把箭囊中的箭分给他,步行跟随黄得功,边跑边射箭,共射杀了十几个追赶的骑兵,才得以到达大军中。于是黄得功感激乙邦才,把这件事告诉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标下材官。

这时,有一个叫张衡的人,跟随总兵刘良佐,也凭骁勇闻名。敌寇军队围困六安情势非常危急,提督马士英率军救六安。刚到就斥责他的左右副将,并对众军士号令说:“谁是乙邦才、张衡?进来见我!”两人入廷拜见,马士英立即下文书补为副将,把自己的军队交给他,拿出文书说:“替我进入六安,取六安太守写的文书来报告!”两人答应说:“好!”马上出来,选拔两百精壮的骑兵,和他们约定,让每人拿一号角,十个人一组,连夜直趋敌营,冲破贯穿敌阵,于是进入六安城,绕城大呼:“大军到了!”城中的人非常高兴一起喊,两人催促太守准备饭食,吃完后,命令太守说:“写文书。”急忙将文书揣入怀中,又带领两百骑兵冲出六安城。敌寇非常惊慌,不久知道他们是乙邦才、张衡,都停下来不敢逼近。得到回报,竟然没有损失一个骑兵。

自从战乱兴起以后,颍州、寿州、六安、霍山等州县多遭受敌寇袭击。乙邦才常常在这些地方打仗,历经大小十几战,攻破重围攻陷敌阵,抓获和杀死的敌寇无数。主事的人要么侵夺他的战功,要么把战功多次记在其他将领的头上。同事替乙邦才不平,时不时地劝他据理力争,乙邦才就谢绝说:“这是我们众人不惜牺牲得来的,我一个人能做什么呢?”最终退让不再说。弘光帝即位,史可法出来督战,希望乙邦才和他一起战斗,以总兵官职的身份驻守扬州。不久,大清的军队到了,乙邦才战败自刎而死。

汪子说:我读公勇所写的乙邦才将军的历史,就感慨想见到他本人,于是稍稍增删润色写成此文。公勇又说:"乙邦才平素不饮酒,只是喜好美色。我曾经在濠上遇到他,正赶上他打猎回来,为我席地设酒,他亲自自弹琵琶,让侍姬唱秦曲应和,非常高兴。然后又将琵琶放在膝上,盯着我说:'乙邦才我自从参军以来,多次接受上峰赏赐的金钱,官位到了大将军,能够报答国家的,只有我这身体了。幸而辖区无事,不能不以声色自乐。一旦有战事,就豁出此身为国家战死。

第四篇: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二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 60分)

1.2014年8月26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微信”“失联”“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媒体上高频热词都被收入其中。每一个热词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C.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D.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2.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它对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创造的主体是广大农民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体现了()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 1 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7.“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9.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12.2015年10月19日至20日,中英表演艺术产业与教育论坛在上海举行。中英论坛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活动的一部分,增进了中英两国表演艺术与教育领域的协同效应。举办中英文化年活动()

①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②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国家的一切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③是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的前提条件 ④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东西方文化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表明()

①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着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正是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就了世界文化的绚丽多彩”这启示我们()①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存在优劣之分

④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将其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④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 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7.2014年10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地位有影响,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感召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就要()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②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陈出新 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剔除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④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18.中华文明,远流长: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得以沉淀下;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得以流动起;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A.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B.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19.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

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

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 20.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小苹果》因极具特色的复古曲风、动感韵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成为新一代神曲,风靡全球。与之同时,源于韩国授权的《爸爸去哪儿》也火爆荧屏。这启示我们繁荣我国文化应()①加强交流,积极引进外来文化 ②注重包容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④尊重多样性,文化先是民族的,后是世界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2014年6—8月间,内蒙古“放歌草原·书写百姓”主题文化活动组织作家在深入农村牧区体 验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把丰富的想象与脚踏实地的感悟结合起来,把充沛的才情与鲜活的体验结合起来,才能挖掘出真善美,才能深层次地反映大众心声。组织作家深入农村牧区体验生活是基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③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④文化创新要更好地适应群众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走基层,才能接地气;沾泥土,才能心连心。作家路遥根据从中国大地上获得的鲜活素材,创作出了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并因此获得茅盾文 学奖。这说明()

①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作家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来源于生活并提升人的境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说:“在一定程度上,我感到有塞尚、高更、凡高、莫奈等强烈的色彩和简练线条的影响。我在中国画里吸收这些东西,并不是一定要把它搬下来,也不是故意做作,而是在有意无意中就在笔墨中出来了。受别人影响,但又要有自己的东西,这非常重要……”这说明()A.文化创新不是可以凭空产生的 B.文化创新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 C.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保持特色

25.有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 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26.汉字以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借助方块字,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陶成精品,冶成箴言,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这说明汉字

①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②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③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7.钱伟长说:“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多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 B.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C.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8.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上述材料表明()

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D.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29.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①相互联系,趋于同一 ②相互区别,独立发展

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0.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13年的实践、摸索和沉淀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关乎员工的身心健康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持续践行明确、优良的企业文化理念,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包括坦诚与有效的沟通机制等,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养成并保持了员工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了长盛中短期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凭借出色的投资业绩,长盛基金跻身2013年上半年基金股票投资综合能力TOP10榜单,为实现“长胜百年,百年长盛”的愿景不断夯实基础。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15分)

3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2分)

33.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结合材料,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讲话精神”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13分)

政治月考答案

1-10CBAAC ACDDA 11-20DBBAC AABCC 21-30BDCDA DDCBC 31.答案:(1)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长盛基金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企业文化,也在经营管理中享用文化体现了这一点。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长盛基金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具有坦诚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合作关系体现了这一点。

(3)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长盛基金持续践行明确、优良的企业文化理念,使员工保持了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体现了这一点。

(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长盛基金的企业文化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了这一点。(5)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并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长盛基金的先进的企业文化使公司取得出色的业绩体现了这一点。

(6)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长盛基金的企业文化为实现公司的愿景不断夯实基础体现了这一点。

32.答案 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即可)33.【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创作者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艺创作者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文艺创作者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第五篇: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2017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注释,每小题4分,共48分)

1、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④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明代画家唐伯虎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③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由此可见()①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15·山西省四校联考)2015年春节境外游依旧火爆,而中国游客强行冲入企鹅群中与之合影等行为引发网友争论。对于近年来中国游客多次被指境外不文明行为的评价中,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5、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电视、电子书、微博、微信等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①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途径 ④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7、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比较合适的标题是()A.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C.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8、如图,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把牛和鸡分在一组;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9、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这表明()

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

③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④文化创新能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0、2015 年9月23日,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发布国庆节旅游提醒,呼吁赴泰公民文明旅游,不要带着有钱就是大爷、我是上帝我最大的心态出国,引导每个出境旅游公民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这一提醒给我们的启示是()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个性差异 ④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2015·太原质检)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①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 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 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 ④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注释 共5道题,共52分)

1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2015年广东省城镇化率达到70%,其新型城镇化建设领跑全国。然而,没有文化就谈不上城镇化。近年来,该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素质。目前,广东在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10分14、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四大发明在英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富论》《天演论》等英国名著则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打开了全新视野。中国丝绸和瓷器曾经令当时整个英伦为之倾倒,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脱胎换骨。中国的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英国人别具匠心地将其调制成英式红茶。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加强中英文化交流的意义。9分

15、中国古代教育家强调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育的作用。如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同时他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未知,焉得仁?” 董仲舒也说过:“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德智统一观:首先是道德教育及其实践,其次才是知识教育;德育要通过智育来进行,智育主要地是为德育服务;德育与智育之间、“行已有耻”与“博学于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这种德智统一观的教育思想,在今天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1)这种德智统一的教育观属于传统文化的什么形式?(2分)(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10分)

16、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曾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

古诗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应 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10分17、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全文发布。某省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共商文艺发展繁荣大计。与会人员积极发言。

某作家:要使创作之树常绿,必须不断地用活水去浇灌、去滋润,而这活水的源头就是火热的生活。某编剧:我要求自己在作品里接地气又反映普通百姓生活。一句话,心里要有人民,心里要有观众!某作曲家:坚持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我的旋律始终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

影视制作公司总裁:中国影视应该有传播主流价值的担当,也要学习国外影视的策划理念、制作水准、营销手段。

京剧院副院长:传承创新徽剧、昆曲等传统民族艺术,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为文艺工作者多出好作品提出建议。11分 5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A 【解析】习近平的讲话强调了文化软实力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答案】B 【解析】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①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错误。通过《庐山图》展现庐山的自然美,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故选B。

【易错知识点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东西。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答案】C 【解析】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们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体现了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中的“决定”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应排除

4、【答案】A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同时说明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入选。①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技术并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不包括技术,故排除。考点: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古人的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古代传统

文化流传至今,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A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会推动社会发展,故B观点错误;C、D材料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择A。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7、【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与传播,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世界文化不可能逐步趋向同一;B、C两项强调的是文化发展、传承,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中美两国孩子对牛、鸡、草地分组的不同主要体现了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的。A、B、C强调的是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价值选择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选。

9、【答案】A 试题分析:“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0、【答案】D 【解析】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对中国游客的善意提醒,启示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个性差异,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应做中华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④错误,应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茶文化,体现了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②③应选。

【易错知识点分析】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根基是传统文化,渊源是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12、【答案】A

【解析】①错在“创造传统文化”;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②③符合题意;④所示措施不具有可行性。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有利

于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广东省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广东经济、政治发展。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4、【答案】(1)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有利于吸收借鉴英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3)加强中英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增进两国的文化理解,深化中英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解析】

15、【答案】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2分)

(2)①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古代教育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教育公平的观念要继续保持和发扬。(4分)②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对传统教育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分)③对待传统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我国的现代教育相结合。(2分)④对待传统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2分)【解析】

16、【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可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诵读、理解经典作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能产生积极影响。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加强经典教育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解析】

17、【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优秀文艺作品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获取丰富的创作资源。(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反映普通百姓需求。(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文艺工作者应传承创新传统民族艺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

(4)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优秀文艺作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有

益成果。(5)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优秀文艺作品要弘扬真善美,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下载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值15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朱拓(tà) 炮(páo)烙 惴惴(zhuì) 咀嚼(jué)赏鉴 B.丛冢(......

    高二英语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5篇)

    阆中中学校2016年秋高2015级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英语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

    上学期检测试题

    一、拼音部分。(17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tuō tà jǔ sàng xián yí xiāo huǐ ( ) ( ) ( ) ( ) jǐn shân yîu huî ǒu duàn sī lián ( ) ( ) ( ) 2.给下列带点......

    772008年九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题

    2008年九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题1.200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钱学森B.吴孟超......

    13级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题 答止禁内线封密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查试题 (语文)一、积累运用。(共27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bèng溅训ji......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5篇)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兽共患病:来自动物朋友的威胁 H7N9禽流感的疫情再次拉响了人兽共患病的警笛。......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扫描版) 2 3 4 5 6 7 8 贵阳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