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的观测》习题1
云的观测
填空
1.人们常常根据_________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2.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________或________组成的。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答案 云量的多少 小水滴
冰晶 3 积云、层云、卷云
第二篇:云的观测教案
第六课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第三篇:云的观测教学设计
《云的观测》教学设计
刘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可以用云状和云量观测云。
2、知道云状的种类和云量的含义。
3、初步了解看云识天气谚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图片,认识各类云的特点。
2、通过室外观测,熟悉云状,测算云量。
3、初步养成日常生活中观测天气变化的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有关云状和云量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2、室外观测记录表。学生准备:搜集与云相关的天气谚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下。
2、提问:不同的天气,云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晴天、阴天、雨天三幅图片,学生观察交流)
3、讲述:观测云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云的观测。(板书课题)
二、观测云状。
1、谈话:怎样观测云呢?云状和云量是观测云的重要内容。(学生也可以回答其他内容,如云的颜色、云层厚薄等)
2、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云状的分类以及图片。
3、出示云状及其分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云状的特点,学习观测云状的方法,讲解云状与天气的关系。(课件展示—层状云:布满全天或部分天空的均匀幕状云层。包括卷层云、卷云、高层云及雨层云。积状云:是垂直发展的云块,具有孤立分散,云底平坦和顶部的外貌形态。主要包括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波状云:波浪起伏的云层。包括卷积云、高积云、层积云。)
三、测算云量。
1、学生阅读教材上云量的文字资料。
2、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学习观测云量的方法。(课件演示:测算云量)
3、讲解云量与天气的关系。(课件列表:云量与天气)
四、阅读谚语。
1、学生阅读教材上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2、学生说一说每句谚语的含义,教师简要讲解。
3、教师补充讲解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五、室外观测。
1、讲述:现在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到室外去观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