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影评[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8:4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盲井》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盲井》影评》。

第一篇:《盲井》影评

《盲井》影评

《盲井》是李杨导演的第一个剧情长片。大概因为李阳导演之前是拍纪录片的,所以《盲井》无论从拍摄手法、影片风格、剧中人物表演来讲都像是一个纪录片。影片没有华丽的镜头,没有煽情的配乐也没有夸张的表演,一切都如同真实的生活。而现实的残酷、人性的丑恶,生命的渺小也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

一 摄影手法,剪辑方式以及声音的处理。

《盲山》的影片风格是以纪录片的方式来呈现的。这样更贴近事实和真相,同时演员的表演也自然到位,影片没有任何配乐,这就需要有力的镜头来讲故事。

整体构图的一个特色:影片很少出现天空的镜头,即使出现了天空,天空所的比例也很小,唯一一个天空占的比例较大的镜头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元凤鸣抬头看了看火化场上空正冒着青烟的烟囱,这仿佛和影片开始时镜头深入地下,画面逐渐被吞噬形成相应的对比。同时这样的构图风格也表明了在那个环境中人们是很少看见“青天”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一些“见不得天日”的事情。

(一)在本片的摄影上,采用了手持摄影和长镜头。

1、交代环境

(1)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用一个全景交代了早晨矿厂的工人出门上班的情况,是用手持摄影拍摄的(接下来的所有镜头也同样采用了手持摄影的拍摄方法)。内容是矿工从犹如伤疤上坑洼的小洞窟里走出来上班的情景。在动荡的青灰色画面上,人犹如蝼蚁一样既渺小又卑微。这样的画面基调也奠定了接下来整个片子的摄影风格。

(2)元凤鸣(后简称元)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导演用两个镜头来表现,第一个元凤鸣从车站由全景出来走到画面的中近景;第二个是全景,前景是小贩和穿梭的人群,元凤鸣站在车站的台阶上犹豫的挪动了一下脚步向右走了。元凤鸣作为片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出现,但是导演却没有给他的出现停留太多的时间。这样做就弱化了个体性,而把个体作融入到了大众群体中。(说明这样的受害者有很多,而他只是其中的一个,所以弱化了“个体性”。)

(3)元凤鸣徘徊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找工作,采用了中近景的构图,手持跟拍来近距离的表现元凤鸣在拥挤的找工作的人群中的无奈。同时也表现了当时的社会中待就业的人群很多和就业的压力之大。

(4)唐朝阳和宋思明(后简称唐宋)每次走在公众场合所表现出来的画面大多数都是全景,尽管是全景但是每次他们的出现都有人、车或其它景物作为前景,而他们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都很小。这样也表现了这两个内心极其邪恶的人在公众场所出现的时候,他们也是渺小和苍白无力的。(例如:a 唐宋二人走在一条破烂的小路上扔掉骨灰盒的时候,他们朝正面走过来的时候有一个人正骑着自行车从相反的方向过去。b 唐宋从车站走出来的时候,他们在画面的右边,朝着正面走过来,前景则有穿梭的汽车和骑自行车的人。c唐宋去吃饭的路上:唐宋二人提着沉重的包袱从画面的右上角走向右下角,前景摆放了很多自行车,整个画面显得特别拥堵„„

(5)元被唐宋骗去挖煤后,三人共同坐在拖拉机上,尽管运用的是仰拍视角,但是元处于画面的右下角,同时也是逆光拍摄的,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这条未知的路仿佛让人对元的未来充满担忧。

(6)元和唐宋找到工作后,元到矿场捡煤的镜头——元从画面右边被太阳照得发白的土路上朝正面走过来,画面的左边是挖煤后形成的一个大窟窿,镜头同时跟着元的走动转向一片黑色的煤场,光线照在人身上的苍白同煤场的黑暗色调形成鲜明

对比。相比起影片之前灰暗的调子和光线。这个画面的镜头曝光稍微过了一点,就如同元正苍白无力的走进绵延无尽的大片黑暗中一样。2寓意镜头

(1)唐宋和第一次的元站在缆车上垂直下降,摄影师同时把镜头摇向井口,随着缆车的下降,黑暗面积越来越大井口的天空逐渐变小,仿佛就要把人吞噬掉,同时出片名“盲井”颇有寓意。

(2)唐宋制造第一次事故之后,宋来找矿长谈判,矿长走过去给宋两千块钱的时候他俩站在窗子前边交涉,画面呈现的是两个人的剪影——在这次“黑暗”事故的背后也同样存在“黑吃黑”。

(3)元第一次出现在唐宋的视角前,以唐宋为前景(剪影)元则在不远处,整体处于唐宋的中间,仿佛预示着这只“小羊”正走进了“两只狼”的视线中。

(4)在元住处的窗台上导演有意识的放置了一颗绿色的植物,荒凉的大西北环境和元住处的绿色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这棵植物的出现和元挣钱为妹妹交学费,自己重返学校的希望形成相互呼应的效果。

(5)在影片最后火化唐宋的时候,虽然是一个全景,但是可以明显的看见死者其中的一个穿的那双鞋和影片刚开“唐朝霞”的鞋的款式是一样的(也许是同一双)。这也讽刺的表达了一个因果报应的关系。

3渲染情绪镜头

(1)唐宋第一次制造事故后,采用了手持跟拍的镜头来表当时现场的混乱。表现矿长紧张和慌乱用了一个旋转镜头。在后来元上街卖鸡走丢时也采用类似摄影手法。

(2)第一次事故之后,厂长把钱给唐的时候唐觉得不对劲,采用了一个越轴镜头来表现唐对金钱的敏感。同时越轴之后的构图为:唐宋均处于画面左右,中间有根柱子,表明唐宋之间的“隔阂”。在这个镜头之后给了宋一个近景越轴镜头,这也表明宋在面对金钱和“搭档”时宋选择了金钱。

(3)在唐宋第一次找妓女时,在宋“弄罢后”坐到了唐的旁边,下一个镜头是一个越轴的特写镜头,这样的跳跃镜头与宋的台词“这一百块钱给孩儿不好吗?”相互照应。

4矢量镜头

(1)在唐宋第一次制造事故后,宋找厂长商量怎么处理后事时,厂长和宋的位置处于一条斜线中,厂长处于斜线左边低处,宋则在画面的右边,在视听语言上给了矿长压迫感,实际情况亦如此。

(2)在唐宋死后,元和马大姐去找矿长谈怎么处理后事时,元和马处于画面的右下方,矿长则高高坐在元和马大姐的前面。从画面上已表明他们是弱势的一方,这和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二)音效处理

本片没有任何配乐,均用的是现场录音,这样的录音方案也正适合影片的纪实风格。在几个音效的处理上也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的关系。

影片一开始就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这种轰鸣声也几乎出现在每次的矿厂中。这样冷峻的声约而不同的符合了晃动不定的摄影风格和影片中人物焦躁不安的情绪。在元被唐宋骗去挖煤坐在拖拉机上时,导演有意图的加大了拖拉机音效的立体感和浑厚感,这样的音效连同压迫感的构图,使影片的“情绪”更有立体感了。每次拉煤的斗车出现时音效做得更加尖锐和悠长,这像利刃一样的声音时时刻刻刺穿着人的耳膜、刺痛人的心脏。唐宋在车站旁边吃饭的时候电视的新闻的音效表现的是与就业、经济相关的问题,同时这个音效也延续到了一下镜头,下一个镜头描述的是广场上找工作的人很多,这个

跨时空的音效把新闻的内容和现实的情况很好的联系到了一起。当唐第一次走近元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飞机的音效,这时的音效做得像一个轰炸机来临前的效果,这给元这无知的“小羊”增添了一抹恐怖的色彩。

二 人在社会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出《盲山》讲的是中国90年代西部矿厂的故事。中国90年处于经济文化大变革的时期,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很多人开始兴起了崇洋媚外。中国在这一时期的艺术也出现了像“艳俗艺术”这样表现人物的状态的艺术形式。在经济的催生下人的价值观也尤其容易扭曲,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地方人的价值观就更加扭曲和盲目。

刚开始在看影片的时候很多人未必就能发现唐宋二人的真实身份。如果省去影片中两人杀害别人、互相残杀的镜头,很多人都不能发现他们如此邪恶的一面。他们也是生活中的一份子,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唐宋二人喜欢和开工友开玩笑、调戏妇女,有点底层小市民的流氓气,在不慌不忙的杀死工友时,我们首先认为他们是残忍和无情的。后来导演通过一些细节丰富了唐宋的性格,以及二人性格的区别。

宋金明:油嘴滑舌,唯利是图相比起唐的冷峻,宋的人物性格显得更加立体。在他和唐第一次制造事故后得来的钱他首先是给家里边寄回去,并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可见他也是一位父亲,作为中国传统老百姓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所以唐一心想挣一笔大钱来给他的孩儿有一个好的物质保证。但是通过影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失业的人很多,就业的压力之大。就业的压力和给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的意愿形成鲜明的矛盾,然而人在利益的驱使下意识也容易产生影响。所以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的所作所为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

唐朝阳:相比起宋来讲,唐显得冷峻而无情。在他把元作为目标时他不顾唐的阻止说到:“你可怜他,谁可怜你呢?”在他和宋聊天的时候就可以了解到他没怎么上过学,而且他的孩子也和他一样读不进去书,这大概就是他能下定决心——连一个孩子也不放过的一部分原因吧。影片还有一个对话就是唐宋吃饭的时候二人看到电视上有贪官因为贪污了几百万被抓时的反应——唐:“这几百万要是给我我也开一个窑”。宋:“别说几百万,有几十万我就知足了,我把俺儿从现在到大学的钱都给他攒住,一分不花。”这也是唐宋的区别(后来也为唐宋二人选择杀还是不杀元做了铺垫)。而究其直接的原因就是金钱利益的推动。

在唐宋二人制造了事故后,厂长听说矿井出事了立马让人封锁路口,堵住风声。对唐宋施下马威“我不怕你们报警,警察局长都是我的朋友。”旁边的一个手下更是恶毒的说到“干脆把他们一块办了”在影片后半部分的那个厂长亦如此“吃饭就得拉屎,下井就得死人,,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下官僚勾结泛滥成灾,两三万块钱就要了人命,人的地位是极其的卑微低贱,人性也是如此的丑恶。当我们看到这类人我们无比憎恨。但是仔细有分析便知道这不是社会中单纯的一两个人的邪恶,这是一个社会的病!在社会形态下人的意识也会受到影响,有时甚至是扭曲变态的。所以当唐宋二人不慌不忙的杀死身边的人,厂长像吃家常便饭一样说着那些违法藐视人性的话的时候,一切在影片显得那么真实自然一点也不矫情造作。但是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部门。宋不用担心孩子上学的学费,唐不容易办到假身份证,凤鸣也不用自己挣钱交学费,矿长不能和官僚勾结,那么我想社会上的很多“盲井“事件也会减少很多。

2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唐宋伤天害理,唯利是图,他们通过在矿场制造冒顶事件,再冒充死者家属向矿长索取赔偿。在唐宋锁定元为下一个目标后,宋在这次计划过程中感情的变化,致使宋最

后为了保护元的时候与唐同归于尽。

由于宋也有家庭和孩子,他也是一位父亲,并且孩子也在上学。而他与唐合伙害人骗钱,与孩子上学交学费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宋作为一位“父亲”保护“孩子”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宋第一次见到元的画面:看着不远处唐带着一个穿着蓝色校服的孩子过来,他猛吸了一口烟,沉思了两秒,得知小元没钱交学费,宋一下就斥责小元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当的父母”可见他作为父母的本能心理(希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上学的条件,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所以这时宋和唐发生了第一次争执,他不希望小元受到伤害所以对唐说到“这是一个行业规矩”但在唐的一直坚持下宋还是妥协了,这也说明宋性格当中的软弱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唐是一个唯利是图,内心极度阴暗的人。而这时质朴简单的小元也犹如一只无知的小羊悄悄的走进了狼群中。唐宋的性格也由这只“小羊”的加入越来越变得立体而明显。有一场描述的是唐宋小元一起进城,小元看见一个考上高中没钱上学的孩子挂了一块牌子在街上救助,小元和宋借了钱给求助者,宋看见了这个场景也给了那个孩子一点钱,可见宋的内心里有作为一个父亲的善良之处。而唐则说到“这肯定是假的”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唐宋二人的异同之处。后来宋看到元家人的照片觉得上次弄死的那个人像元的父亲时再次动了恻隐之心,可是在唐的否决下唐还是妥协了,再一次可以看到唐的懦弱之处。直到后来唐把小元的信件撕了宋和他发火。这使唐觉得宋越来越动摇了(这也为唐最后杀宋做了伏笔)。而宋则以各种借口为小元拖延时间。直到最后唐准备弄死小元的时候,唐先把一个工友给弄死了,他说道谁当挡他的财路他就除掉谁。(这也说明唐是一个冷酷无情,而且果断的人,同时也给宋敲了警钟)。最后唐让宋下手时宋的再次犹豫,导致唐攻击了宋(幸好宋没死)在唐将要杀害元的时候,宋制止了,最终和唐同归于尽了。宋的这一举动也正是他内心一次次犹豫和挣扎的结果,这也是他心灵上的一次救赎。完成了从一个冷面杀手、市井痞子,到一位有责任心的“父亲”的蜕变。

唐在片中几乎没有太多的情感变化也许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孩儿他妈是真的。”导演安排这样一个冷酷无情,一切以金钱利益为中心的人也烘托出宋的性格,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了。同时这也和元的简单纯朴形成鲜明的对比。元是一个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孩子为了挣钱交学费所以出来打工。迫于做工作之困元选择了这份又苦又累而且又有生命危险的工作。为了找工作的方便,元成了宋的“侄子”。宋虽然恶毒但是对宋也相对关心。在元和唐宋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唐宋呵斥元记不住新名字,然后宋说到“听二叔的话吃不了亏,还吃点什么吗?”这时元傻笑了一下,虽然元不知道他已经被设计了,但是对于一个出门在外的孩子来讲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能温暖到心窝。再后来他找宋借钱给在路边求助交学费的孩子钱时,宋也给了那个孩子一点钱,这些元都看在眼里。在后来的一个细节,元拿着一碗饭从屋里走了出来,看见宋在门口就给宋加了点菜这也说明元对宋的好感。元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性有求知的一方面(偷窥报纸上的美女),但同时也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比如说在破处之后觉得自己“变坏人”了,但是后来的一个细节——在元洗澡的时候元看了看自己的下面然后偷笑了。这也是元自己对于性认知的一个情感的变化过程,这样的交代也巧妙的使人物更加的鲜活了。

影片没有曲折离奇的剧情,人物的情感变化也是细腻而微妙的。这样的处理符合了整个片子的感情基调。

有幸在学校听过一次李杨导演的讲座他说“视而不见就是盲,这是人的劣根性。” 通过影片《盲井》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中社会的盲目、人物的盲目,虽然故事讲的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但是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很多人也处于盲目中,同时《盲井》也经常上演在社会各个地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二篇:盲井影评

人性的盲区

-------《盲井》影评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几个矿工一起下井,干活,分享同一壶水,于是我做出的猜测是反映煤矿工人的逆境互助和肝胆相照---就像报纸上通常报道的人性美那样。只是接下来的情节出乎我的意料:在一句“今天就送你回家”之后,情节陡然变化,随着故事的一步步展开,越发出乎我的意料,看完之后,我被震撼了。

对于我们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的90后而言,至少对于我而言,从未听过甚至想过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赚钱,唐朝阳和宋思明不惜谋划杀死与他们称兄道弟的元姓矿工并伪造成矿难,然后冒充亲属悲悲戚戚低声下气的向煤矿老板讨要抚恤金,拿到钱后更是把那个可怜人的骨灰随手扔到垃圾堆,连死人的鞋子都没有放过。而后来,他们又遇到了下一个目标,憨厚老实的16岁农村少年元凤鸣,计划在一步步进行,杀机涌现,好在,宋思明的恻隐之心救了凤鸣一命。

在狭小黑暗的矿井下,矿工们由一开始的惴惴不安到后来的麻木,但难道人性在井下也会被黑暗侵蚀吗?煤矿主也是不拿人命当回事的,“怕?就不要来!有的是人要来,我告诉你,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在他们眼里,一条命只是随便花点钱的问题,不想把事情闹到公安局去只不过是因为警察不好打发“行了,那帮家伙要来还不是吃喝,没个十万二十万能下来?不到关键时候,别请他们。”本应代表着公平与正义的执法者尚且如此,实在是令人无话可说。

略感欣慰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完全黑暗的电影,凤鸣的单纯善良给全片带来了许多温情,即使是两个杀人凶手内心也是有着温情的角落的,虽然是挣的不义之财,但都还是寄回家去供孩子念书,尤其是宋思明,他远远没有唐朝阳那么冷酷无情,路遇失学乞讨的小孩,他拿出钱来接济,对于凤鸣,他一开始就心存不忍,后来被凤鸣逐渐感动后更是一再拖延,又不愿承认自己的同情,只用种种理由推脱。有几段镜头我很有感触,一是唐宋二人在集市与凤鸣走散后着急的四处寻找,活脱脱是找寻失散亲人的模样,当凤鸣拎着一只鸡说:“二叔,我给你买了只鸡”的时候,宋思明已经完全不忍对他痛下杀手了。另一个是凤鸣去邮局给家里寄钱去的时候在门口巧遇了也去寄钱的妓女小红,或许世人都认为妓

女是个无比下贱的职业,但这并不代表她们品格下贱,至少,她也和普通人一样挂念着亲人,不过是为生活所迫。

故事的最后,依然冷血无情的唐朝阳与良心发现的宋思明在矿井下同归于尽,逃过一劫的凤鸣反倒是阴差阳错的拿到了几万抚恤金,可以告别煤矿回学校去。曾经靠杀人骗取抚恤金的唐宋二人若是得知他们最终也以自己的命还了曾经被他们害死的人的儿子,不知会作何感想,真是莫大的讽刺。最后,镜头又转到了焚烧炉,鸣凤看到了他爸爸的鞋子,或许他明白了真相吧,焚烧过后,烟囱里冒出一阵轻烟随风飘散,无论善恶贫富,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盲井的悲剧,与人性本身的阴暗面密不可分,但是试想,倘若在矿里干活安全又有固定的收入,唐宋二人还会铤而走险以这种不仁不义的方式捞钱吗?倘若煤矿主不为了一己私利,老老实实地搞好煤矿的安全保障,怎么会有人想到制造假矿难,如果煤矿主事发后能够坦坦荡荡地报警,又怎么会受骗,怎么会变相的鼓励了犯罪?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监察力度不够,要是有了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杜绝类似的悲剧。

第三篇:《盲井》影评

《盲井》之“盲”

摘要:李杨处女作《盲井》以冷静得近似残酷的叙事风格展现了中国现实的黑暗及人性深处的阴暗,犀利地直视罪恶、审视灵魂、逼视生活。“盲”意指黑暗,既实指矿井之黑暗,又虚指人性之井的黑暗。矿井这一叙事空间具有幽暗性、封闭性、危险性,以宋金明和唐朝阳为典型人物进行对比突显人性之黑暗,以及通过分析宋金明在杀人行为和人性复苏上的延宕展现人性救赎的艰难。

关键词:盲;黑暗;矿井;人性

在2003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大制作、全明星阵容、色彩绚烂华丽的《英雄》举世瞩目,小制作、具有纪实风格的《盲井》几乎无人问津,然而《盲井》却成为黑马摘得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即便如此,在贾樟柯、王小帅等第六代导演灿烂的光环下,同样的独立制作地下电影、同样的关注边缘群体,李杨并不显眼,但是大浪淘沙,他像是沉默时代里的一只顽固的眼睛,犀利地直视罪恶、审视灵魂、逼视生活,不会被遗忘。其处女作《盲井》以及后来一脉相承的《盲山》都以冷静得近似残酷的叙事风格展现了中国现实的黑暗及人性深处的阴暗,深深刺痛了每个人,这种心痛和窒息感虽令人不乐于接受和重温,但由此带来的震撼和悸动却刻骨铭心。

《盲井》改编自刘庆邦于2002年获得老舍文学奖的中篇小说《神木》,主要讲述了进城打工的宋金明和唐朝阳专门诱骗人到偏远的私人小煤窑去打工,然后将其杀死在井底,制造井下意外,再冒充死者家属榨取矿主的钱财。纯真善良的中学生元鸣凤的出现使得宋金明动了恻隐之心,宋金明和唐朝阳产生矛盾最后在井下同归于尽。小说中的“神木”指由树木变成的煤,木是煤的魂,树木老得变成了神木,1

这带有一种神圣感和宿命感。李杨将其改成“盲井”,其中“井”既是实指矿井,也是虚指人性之井,而“盲”在此意指黑暗,也寓意深刻,既实指矿井之黑暗,又虚指人性之井的黑暗。

一、目不能决黑白之色

“盲”的本义是眼睛看不见东西,对事物不能辨认,韩非子在《解老》中曰:“目不能决黑白之色谓之盲”。“盲”在《盲井》中第一层面的含义便是在可见的、在场的叙事空间中的黑暗。影片的叙事空间有三种:幽深黑暗的矿井、荒凉贫瘠的井上、喧闹繁华的都市。三种空间在影片中发挥着不同的叙事功能,而矿井无疑是电影叙事空间的真正聚焦点。影片中共有四个段落,片长不过十几分钟,但却因其特殊性承担着诠释目盲、推动情节发展的重任,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幽暗性,漆黑、阴暗是矿井最显著的特点,微弱摇晃的矿灯、黑黝黝的煤炭、布满煤灰的脸庞与空气中弥漫的腐败气息混合在一起,沉闷、压抑、窒息感迎面袭来。“把矿灯一熄,窑底下漆黑一团,比最黑暗的夜都黑,窑底下没有神,没有鬼,离天和地也很远,杀了人神不知鬼不知,天不知地不知。”矿灯的运用和强化在此对刻画矿井这一叙事空间幽暗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当矿工们成行行走在坑道中时,晃动摇曳的点点矿灯形成斑驳的亮点,随着攒动的人头起伏,仿佛是幽魂在地狱中行走,当宋金明、唐朝阳在井下杀人时,镜头对准他们,焦点落在他们头顶的矿灯上,灯是清晰的,而在昏黄的矿灯笼罩下,他们的脸却变得模糊,一阵令人心悸的狰狞和杀气,便在无声

①无息中透露出来”,这里的矿灯既使人在漆黑的环境中看清人物的行

为,同时也映衬出空间的幽暗与人性的矛盾挣扎。

封闭性,这里与世隔绝,文明、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减弱。一方面矿井所在的煤窑隐蔽偏僻,宋金明、唐朝阳带着骗来的元凤鸣翻山越岭,先坐汽车再坐三轮车又走了一大段路,才找到极为隐蔽的矿井。井下发生意外,矿主派人把守路口封锁消息,井上的人便无法与外界联系,矿井变成了一座偏僻的孤岛。另一方面矿井密闭,片头宋金明、唐朝阳站在吊梯上从井口徐徐下降,低角度镜头仰视井口,井口越来越小,周围一片漆黑唯有井口些许光亮。这镜头使观者感到仿佛坠入无底深渊,在这里人人都撕下文明道德的面具,只存在着生与死的挣扎,此时,硕大的“盲井”二字出现在屏幕上令人震撼。

危险性,用于支撑巷道简单的木梁、摇晃的矿灯、断断续续的敲打声都透着危险,危机四伏,生命随时受到威胁,抑或为井下意外事故所吞噬,抑或被心怀不轨的人谋财害命。虽然最后元凤鸣捡回一条命,可是已有数不清的元清平死于井下,即便是想夺他人生命的宋金明和唐朝阳也免不了一死。这里的危险和恐惧是不可预见的,毫无征兆的突然袭来。

影片除了展现井下之外,还大段大段地展现井上荒凉的黄土地。宋、唐想把元凤鸣骗到偏远的小煤窑,先是坐汽车再坐三轮车,再走一段路,满目尽是一片片黄土沟壑,其中一个镜头全景为苍凉荒芜的黄土,人如蝼蚁般踽踽前行,象征着艰难、沧桑的生存环境对人的压① 《优质电影,黑色寓言:<盲井>》当代电影2004年第5期

抑和逼迫,这种构图与《黄土地》中大块的黄土地人物被挤到取景框上方狭窄的天地相接的缝隙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黄土地》中的黄土是厚重的暖黄色,传达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苦难的沧桑感,而本片中的黄土是苍凉、贫瘠的冷黄色,象征文化贫瘠与人性贫瘠,与全片冷灰色的基调相得益彰,透出阴冷、粗糙之感。这一叙事空间具有强化功能,在浓重的黑色的基础上强化“盲”的贫瘠之意。

喧闹繁华的都市是三种空间中最明亮温馨的,仿佛抽身远离了黑暗的矿井以及由矿井带来的压抑,表面看来这一叙事空间起到了缓冲功能,宋金明、唐朝阳杀了人到城里找乐子放松一下,带着元凤鸣到城里找小姐来缓解内心的愧疚和负罪感,但这种表象的缓冲无法掩盖其内在对于黑暗的强化,并且还夹杂了对于社会冷静而无情的批判,此时,“盲”便由矿井的黑暗延展为社会的黑暗。饭馆的电视里正在播审判贪污官员暗指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唱卡拉OK篡改《社会主义好》的歌词“反动派没打倒,资本主义夹着美金回来了”;火车站广场上无数的农民工等待着寥寥可数的工作,直面农民工找工作难问题;满大街被生活所迫的女人们靠出卖自己的色相和肉体过活……这些被迫边缘化的底层人物无奈地成为失语者和牺牲者。但这种社会批判是间接而冷静客观的,正如李杨自己所说“这部片子并非揭露社会的阴暗,而是讲前年也不会过时的人性” ②

二、心不能决黑白之色

“盲”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延伸义,糊涂不明事理。盲的第二层含② 《从<盲井>到<盲山>——李杨访谈录》

义由空间诠释的“盲”深化为由人物和人性诠释的“盲”即人性的黑暗。影片中的人物及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狡诈老练的唐朝阳、宋金明、两个势利贪财的私窑窑主、一群为生活所迫出卖肉体的妓女,此外,宋金明的儿子作为隐在的人物虽未正面表现,却代表着亲情和善的一面有着无形的力量,是宋金明由恶向善的关键驱动力。这些人物以宋金明为中心形成五种冲突:宋金明以谋杀者的身份与元凤鸣的冲突、以合伙人 身份与唐朝阳的冲突、以打工者的身份与私窑主的冲突、以乡下人的身份与开轿车的城里人的冲突、以男人的身份与老鸨代表的女人之间的冲突。其中宋金明与唐朝阳冲突是以对比的手法表现的。

对比手法在艺术创作中运用极其广泛,把相互对立的事物合乎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使对立双方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深化主题思想。③影片中唐、宋为了金钱而陷入人性堕落的漩涡中,宋残存的人性被慢慢点燃,始终处于善恶间摇摆,与唐越陷越深已完全站在恶的一边形成鲜明的对比,实现人性迷失后救赎艰难的人性批判。元的出现令宋金明漆黑如墨的内心照进一丝光亮,既是宋人性复苏的转折点又是宋、唐的对比由和缓到冲突的转折点。元出现前,宋金明人性的一面体现在关心家人尤其是上学的儿子上。宋打电话回家反复叮嘱把钱放好,让儿子好好学习,而唐却跟家人无话可说;唐想花五块钱看电影,宋却舍不得;宋在嫖娼时感到紧张内疚,充满负罪感,唐却安之若素;唐说如果有一百万也去开个煤窑,当个窑主过过瘾,而宋③ http://baike.baidu.com/view/2379047.htm

却一心想着把所有的钱留给儿子上学用。通过对比,宋善良、关爱家人、望子成龙的一面显露无遗,为他谋财害命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让人既痛恨又同情。元出现后,这种对比愈加鲜明甚至演变为冲突。元凤鸣一出场,唐就把他当“点子”骗过来,而宋却认为他年纪太小不忍心伤害他;宋想看元凤鸣写的家书,唐却把信撕了;宋看了元凤鸣的全家福内心愧疚,而唐却自欺欺人;在集市上宋看到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心生怜悯,和元凤鸣一样毫不犹豫地捐钱给他,而唐却说这肯定是假的;后来宋元凤鸣很苛刻,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责备他,尤其是在集市上元走丢了,宋很着急打了他一巴掌,这是因为关心而着急,是宋潜意识中流露出的真情,而唐是觉得到手的鸭子飞了所以着急;喝酒的片段中,宋借酒浇愁因明天要杀元而内心纠结,唐破例喝酒是因为明天就可以杀了元拿到钱而感到高兴。这些对比既使唐、宋的性格鲜明生动,同时也推动情节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唐是宋的恶的一面,也可以说是宋一人在善恶间挣扎,最后走向自我毁灭。

宋金明与元凤鸣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宋金明的延宕上,一方面表现为宋金明杀人行为的延宕,每次唐朝阳催着宋金明动手时,他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拖延,第一次是以时日尚短窑主太过精明为由,第二次以元凤鸣没有尝过女人的滋味为由,第三次以按规矩喝送行酒为由,宋金明想方设法的保护善良的元凤鸣,仿佛是父亲在保护自己的儿子,此时宋金明发生了移情,将对隐在的儿子的爱转移到元凤鸣身上。宋金明人性中善的一面慢慢复苏,但是这种人性救赎是模糊不定的,他总是拖延“等等再说”,尚未明确要真的放弃杀元凤鸣。宋金明的延宕还体现在另一方面人性复苏的延宕。在与元凤鸣的朝夕相处中,宋金明潜意识地呵护着这个纯真的少年,但是唐朝阳作为恶者总是阻挡宋金明人性复苏,他总以“你可怜他,谁可怜你”“你可怜他,以后你儿子就没学上”“绝不绝后跟我们有啥关系”等话语刺激宋金明,不停地提醒他生活的残酷,迫使他一直处在挣扎矛盾中,外化为杀人行为和人性复苏的延宕,突显出人性救赎的被动和艰难。结尾处种种延宕的理由已无法阻止唐朝阳杀人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肆意杀人的冲动,宋金明被逼上绝路,决地反击,与唐朝阳同归于尽。似乎共同毁灭是最好的结局,既让杀人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处于挣扎矛盾中的宋金明也得到解脱。

鲁迅曾说过“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李杨执拗地发出真的声音,真实地反映生活、剖析人性、批判社会。用他自己的话说“像一把手术刀,把虚假、矫情全部撕掉,把血淋淋的现实呈现出来”④。这是李杨一以贯之的电影情怀,也是他一直坚守的拍电影的基本价值观。李杨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导演,敢于“说真话”,堪称时代的勇士。“一个电影如果能给观众带来一点点思考和震撼,隔个十年八年翻出来看还是惊心动魄的就够了”⑤他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希望将来他会做得更好。④

⑤从<盲井>到<盲山>——李杨访谈录》 从<盲井>到<盲山>——李杨访谈录》

第四篇:盲井影评

盲井影评

盲井影评

(一)《盲井》是一部以人为制造矿难,冒充亲属而骗取抚恤金为故事背景的一部反应道德与谴责,伦理与悲剧,人性与善恶,金钱与品行,贫困与无奈的生活的缩影。故事开篇平静而沉默,一群下井的工人随着电梯的下降,而进入井内,画面平和自然,随着下降的深度增加,画面变得昏暗,以至于一片黑暗,只有井口的一丝阳光。镜头才用拉移和跟随拍摄,让人感觉进入井底,黑暗似乎预示着什么,而一丝亮光把人的注意全部集中起来。

起初让人们感觉,这个故事是描写矿工的苦难生活,矿难的惨烈或者是矿主的剥削。然而直到在漆黑的背景下一场骇人的悲剧发生的时候,本片带给了观众第一个情感上的波动。这一情节大量采用了特写,两个杀人者(唐朝阳,老宋)和受害者(唐朝阳的弟弟)平淡地说话,似乎在这黑暗中只有平和。发生命案后,给观众的感觉似乎故事要向着他们苦难的生活发展。但是影片第二次的给了观众一个以外。这一切完全是二人设下的陷阱,用别人的生命来换取抚恤金,又由于工头的虚假和社会上对事件的隐瞒一次又一次的得逞和让无辜的矿工死于非命。在二人与工头对话时,镜头采用交替拍摄,和面部特写。而剧情将工头的丑恶和剥削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对人性的善恶产生了第一次的怀疑和质问。

影片告一段落,镜头跟随拍摄,其中一幕小的细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二人(唐宋)在街上险些被车撞到,反而被车主谩骂。让人感到作为农民工的他们被人们低贱对待的复杂心情。镜头摇拍,二人给家里寄钱,然后去玩乐。其中宋的一句话“这一百元钱给娃干点什么不好”以及后来他总在嘴边挂着自己的孩子,既是对下文他救了元凤鸣埋下伏笔,也让人感到人性的复杂。一方面二人是杀人犯,另一方面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家庭和生活,是生活所迫。复杂的感情又一次让人感到沉思。

镜头采用拍摄远景远景和摇拉的拍摄手法拍摄三人坐车去矿区的情景。三人到了矿区终于找到了工作的地方,在和工头谈话的时候,镜头给予几个人面部特写。当谈及到矿难死人时候,工头说“挖矿能不死人么,能干就干,不能就滚蛋”然后将身份证仍在地上,镜头转过给地上的身份证特写,这一细节完全的体现出工头矿主的冷血和对人生命的藐视。三人下井工作,画面近乎黑色,情节平淡的发展,在元凤鸣提及到家里的时候,让宋感到了怜惜,不想杀害他,以及事后买鸡,照片,写信,还钱等给宋救元买下了伏笔,宋的人性善良的一面渐渐体现,镜头大量采用跟随拍摄和脸部特写,近景拍摄手法。其中一幕,元向宋借钱给一个上不起学的孩子捐钱,宋也给了那个孩子钱,将人性的善良表现出来,完全没人会想到这么一个人确实是一个用别人生命来换取利益的杀人犯。宋一次又一次的劝阻唐来杀害元,也预示着两人死于井中的后果。

镜头转向黑暗,唐现将一名矿工杀死,又将宋打倒准备杀元的时候,被宋打倒。镜头采用特写和快速转动,画面急促。在元逃出的时候,门口的矿工问他有没有人了,也许是惊吓未定,并没有回答。矿工炸毁了矿井,唐宋死在井下。事后,反而元得到了抚恤金,矿主的丑恶再一次体现,而元凤鸣也没有说出真正的事实。戏剧的是唐宋二人似乎是将元的父亲杀死,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却给人一种戏剧感的心酸感受。

镜头定点拍摄元远去的车,在给宋火化的时候,镜头随着元的目光一直拍摄火化炉上的烟,长时间的拍摄烟的时候,结束影片,让人随着那飞上天的烟再一次的沉思。

本片最让我感到惊叹的不是拍摄手法而是故事情节和人性的表现。老宋为了利益将矿工杀死,然而他是获利者也是受害者,是生活的所迫让他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谋求生活。他的做法既是对自己生活的满足,对自己家庭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别人家庭的破坏和社会的威胁。他既不是一个十全的坏人,也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另一方面,促使他们的骗局和这么多家庭悲惨结局的背后,社会和矿工企业也非作着良好的作用。社会上的不管不问,对民工的看法低下,完全不顾及这社会的底层群众,甚至联合矿主,共同压榨和迫害这些地基体力劳动者,“几万元就可以买一条命”这样的看法已经在那些人眼里根深蒂固了。矿主为了利益和不被社会谴责和法律的制裁而私自解决,买通上层,这一切的一切是他们的悲剧也是给唐宋两人骗取钱财,杀人取命做的最好的保护伞,可以说这部影片阐述了一层又一层的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们都是受害者,但是都获得了利益,唯独那些死难的矿工,他们被社会丢弃在社会底层,就连性命都可以随着矿井一起泯灭。在身深的矿井下,黑暗似乎是长久的。《盲井》表面上也许是阐述井下的黑暗,让人如同盲了一样,也许也是再阐述,在这黑暗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就像是盲井里的人,什么都看不见了吧。

另一方面人性的善良也在一点一滴的体现,如同井上的那屡阳光。王宝强饰演的元凤鸣在一点一滴的感化,挖掘者老宋体内的善良。整部影片给予人们的是人性的深思。孔子说:“人之处于善”老子则认为“人之处于恶”,看了这部影片,我想,人性的复杂,除了善恶的本身,也许并不是那么清楚,善与恶也许十分不清楚的。利益,家庭,生活,社会,情感,也许每一样都会改变善恶的界限,盲井于井口只有一步之遥罢了。

盲井影评

(二)为人所知的黑暗面真实的呈现给观众,使得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心灵得到震撼触摸到了我们内心深出那不为人所知的真实情感,导演李扬正是抓住人们内心的情感,使影片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盲井》与以往第六代导演的影片在记实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长镜头的熟练应用,剪辑的恰到好处无不另人咋舌,巧妙的抠住了主题,影片没有过多的美景,但到处的煤矿却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将真实与美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别具匠心。

导演正是借助“真实”这一最出彩的地方来激发观众内心对影片的向往与感伤,朴实的语言,无华的表演,构筑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城墙,在唐、宋二人在煤窑里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将宋的弟弟杀死这一场面下显示出了人性的丑恶与肮脏,更另人匪夷所思的是两人在走出旅店后,直接讲骨灰盒扔向垃圾箱,对生命的如此蔑视,从视觉上深切的刺激了人的眼球,从心灵上也是对人性的极大拷问,在他们眼中生命如此贫贱导演借助如此真实的一幕将人内心的种种罪恶一一揭露了出来,既是给观众看也是对这个社会的呼吁,极具讽刺意味。

在元的首次出现时,穿着学生服,四处打量着这个对他既陌生又熟悉的小县城,心理充满着恐惧,夹在人群中与其他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学生不在家好好读书反而出来打工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种种漏洞,也反映了下一带的苦难与命运的坎坷。

影片中唐的继续堕落,宋的开始反省,元的乖巧懂事构造了故事的主要矛盾,矛盾持续升级将社会的黑暗完整的展现给观众,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在宋做爱完成的时候,他说“要有这100快钱,给娃买点东西不好么”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在宋的眼里还存在着善良的一面但在这个社会下他却无能为力,心灵开始忏悔生命还要继续多重压力摆在宋的眼前他受够了开始反抗,在后来唐多次用这句话刺激宋的内心情感,这也对宋的情感迸发做了很好的铺垫。

人性的堕落也许对他们来说实数无奈,但对于那些社会的种种黑却才是最值得人们思考的,影片开头矿主在知道矿上死人后,竭力封锁线索免的风声走漏,甚至私下了解,这种不为人所知的恶劣行径竟在“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愈演愈烈,矿主甚至将上面的种种官员作为最后的保护伞更加本质的揭露了人性的罪恶巧妙的是在影片结尾出元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受益者,手里捧者6万元望着宋尸体燃烧散发出的白烟。影片到此戛然而止,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使人们从内心深出去反省自己的种种错误。

无限的思考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给观众一个忏悔的空间,黯淡的灯光隐藏着许多生命的呼唤导演也许并不是为了达到对视听语言的极度追求,但对社会的真实一面细致的刻画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盲井影评

(三)在课堂上看完盲井以后,便回寝里查看了盲井资料,这是一部由李杨执导,改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对于我来说很陌生,而影片所呈现给我的那个黑漆漆的矿井,对我来说,也是陌生的。

步入大学的我们知道社会的黑暗,但我们并没有深层次的体会到。而盲井则借一个特殊的社会身份—矿工,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初期来表现出了人性情感和现实利益的冲突与妥协。矿工一直是血和不公的代名词,在煤矿事故多发的中国,他们为了生存如蝼蚁般的活着。

唐朝阳,影片中完全黑暗面的人物,至死他都没有表现出半点人性与良知,他的心里只有利益,当宋金明不止一次地想要放凤鸣时,唐拒绝并向对宋下了杀手。而宋金明则在于凤鸣相处中不断找回了自己失去的人性,影片记录了他人性慢慢的回归。其实,一开始宋和唐就是不一样的,虽说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能够带钱回家,但是宋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上学,宋有一个争气的儿子,在宋的心里,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走正道,将来也有出息,而唐呢,他曾说过自己的儿子和他一个球样。

凤鸣,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学习优秀,对长辈甚至是自己认来的二叔又很是孝顺。王宝强将是这部影片中的少的可怜的阳光人物演得惟妙惟肖,演出了山沟里孩子的憨厚,善良,也演出了很多人在初涉社会时,现实对人性的扭曲,我们不得不承认,经历了成人礼的凤鸣变了,小红唤起了他内心对性欲情爱。他已经不再当初那么简单了,在这里我不经问我自己,再过一段时间,凤鸣会变成什么样,他会向这个世界妥协,然后慢慢的失去良知,人性吗?影片并没有讲述到这一步,很快,受不了井底生活的唐失去了耐性,终于向凤鸣举起了铁棒,在举起铁棒之前,唐说起了和影片开头一样的话,娃你想家了吗,让你二叔送你回家。在这时,唐还是希望宋能够和自己在一起的,宋没答应,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的唐将铁棒砸向了宋。宋的震惊,凤鸣的恐惧,影片表露无遗,接着唐又拖着铁棒走向凤鸣,倒地的宋捡起了铁棒,朝唐挥去,唐倒下了,宋倒下了,屠夫们倒在了昔日他们的屠场。他们,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影片的最后,凤鸣得到了6万块钱,离开矿场时看到了唐,宋二人被锅炉火化烟囱里升起的黑烟。这样的结局,有着宿命,一报还一报的味道,有人说,凤鸣明了了一切,他父亲的死,唐宋二人的阴谋。因为在宋火化时,镜头随着凤鸣的目光,停留在了宋穿在脚上的凤鸣父亲的鞋子。其实,我觉得凤鸣是不会知道的,我也不希望他明了这一切,他,一直都是傻傻的孩子,单纯简单。那么单纯的他,怎么会明白呢?

盲井影评

(四)近日,读到刘瑜的一篇文章,叫恶之平庸,原来是形容一个叫做阿道夫艾克曼的纳粹,根据他交代的材料和心理医生的诊断来看,这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几乎可以说是“可怕的正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特殊年代,可以无动于衷地杀害了成千上万人。盲井中的两位主人公唐朝阳和宋金明就是这样的人。

影片交代故事的背景是简洁的、快速的,我们甚至来不及做准备,那位姓元的兄弟就已经命丧黄泉。

如此吓人的事,在宋金明和唐朝阳看来却是极为平常的。敲诈、收钱、丢弃骨灰、分赃、寄钱回家、嫖娼,然后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两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却有着如此成熟的运作模式令人瞠目,他们对于生命的漠视更是让人心寒。

紧接着,王宝强扮演的16岁元凤鸣出现了。他的天然呆气质和乡村气息是天生的,他顺利的上钩了。偏远的矿区、恶劣的工作环境、骄横的矿主、热情似火的矿友、大大咧咧的妓女,叔侄三人开始了矿工生涯。

人心总是肉长的,宋金明并非十恶不赦之人,嫖娼花了100后他甚至后悔,早知道给娃买点什么;当初找上凤鸣他就反对;看到路边乞讨的孩子,就问一句“真考上高中了?”就大方施舍;他一直在强调规矩,喝酒吃饭不能省。他甚至主动提议出资让凤鸣死之前也能享受一次风流。善渐渐占领了宋金明的心,他一次次找借口试图拖延。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唐朝阳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在他的认知里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同情别人,可又有谁同情自己?

按捺不住的唐朝阳还是动了手。这时就是戏剧的魅力了,一切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凤鸣捡了个大便宜,可是你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喜悦。在矿下的那一刻,他应该是明白了真相,他选择了沉默,做了受益方。正好印证了他从妓院落荒而逃的那句话“从今天起,我变成坏人了。”

我认为本片还有一个设置非常巧妙。前后两位都姓元,无论两人是否真的有关系,但是作为观众来说,感受到一种很强的宿命感。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穷则生变。贫穷让人的选择少了许多,自尊、道德更是无从谈起,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靠着本能和勇气生活。然而最让人痛心的是,无论是做妓女还是做矿工,赚了钱他们还都是老实的寄回家。矿井是黑暗的,人心也是黑暗的,闪烁的矿灯会带来光明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生活让无数人变成了小婊砸。

第五篇:盲井影评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影视俱乐部》结课作业

院所: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个社会的悲剧

——电影《盲井》及其背后的人性缺失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这是电影《盲井》所留给我映像最深的一句话,每个字都如一把利剑直直地扎入观众的心灵,带来阵阵的疼痛。满脸横肉的矿长,破烂的矿区,漆黑的矿井,简陋的安全设备,贫穷而无奈的矿工,层出不穷的矿难事故,光秃秃的山梁,灰蒙蒙的小城,这些都给电影渲染了一层悲剧的色彩,电影沉闷得从开始到结束都无一点音乐,黑白的屏幕色彩带给人极大的压抑感。

伸手不见五指的矿井,三个黝黑的矿工正在昏暗的矿灯下工作,汗流浃背,休息时互递简陋的水壶喝水,聊到家庭情况时的思念,这种种场景已给人一种心酸感,本以为这是部描写矿场矿工的辛苦生活的纪录片,但接下来的场景却超乎了每一位观众的想象,两个老手狡黠地看着新来的打工者:“弟啊,想不想回家啊?” “咋不想呢。” “弟,今儿个就送你回家,你看咋样?”然后根本让人来不及反应便用身旁的工具将所谓的“弟”打倒,随后熟练地伪装矿难事故,出井后巧妙地与矿主周旋索赔,一个扮演痛失亲人的受害者,另一个则扮演好心的协调者,最终获得3万元的“买命钱”,这是一出有预谋的杀人骗钱案,而出矿难后矿长的反应也确实令人寒心,拿钱消灾似乎就是最合乎常理的方法,电影中人不再为人,而成为一种商品,可以拿来兑换,一条人命3万块钱,这还是讨价还价之后的价格,人什么时候已变得如此卑微,如同蝼蚁?赤裸裸的真实,使观众有一种突然闯入一个道德沦丧的人间地狱般的感觉。

可以看出这两个人长期在各个私营矿区靠杀人赚钱,先将打工者以有钱挣的理由诱骗到矿区,然后伺机将打工者在矿井下杀害,并伪造矿井事故,以死者家属的身份向矿主索赔,矿主们也是人性的缺失者,他们明知矿井的安全措施不合格,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却不屑于去完善,因为死一个人赔偿3万比花大价钱去完善安全系统貌似要划算的多!矿上死人成了家常便饭,只要不走漏风声让上面知道就可以了!两个骗子正是熟谙矿长这种心理,得以一次次得手,金钱的诱惑已让两人丧尽了天良,有人说中国人是最聪明的动物,这种聪明是残忍的狡黠,在被生活的稻草压弯了腰的时候,聪明的中国人能将恶的智慧发挥到极致,中国古人说“自古笑贫不笑娼”,因为贫穷所以活着成了人的最低底线,为了吃饭,为了穿衣,为了养老婆养儿子,为了娃子的学费,甚至是为了满足自己去“美容店”的需要,唐朝阳说“反正其他的我不管,谁敢挡我挣钱的路我就灭了谁!”电影中唐朝阳和宋金明在瓜分了杀人得来的3万元后,舒舒服服地找了小姐享受一下,然后去找下一票生意!

看到这儿时对人性已产生了一种压抑的绝望感,而年仅16岁的少年元凤鸣穿着校服,背着他简单的包裹面带恐惧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小县城时,唐、宋二人的出现带给了我们一种揪心感,这就是下一个受害者!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更讽刺的是他竟是上一个受害者的儿子,失去了父亲,他不得不停止学业,以其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的负担,夹在人群中茫然四顾的他与其他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要让一个未成年人担负养家糊口的责任,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这个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他受到了高薪的引诱,决定跟新认识的二叔和唐叔去下井!

这次又是一个普通的私营矿区,一样简单的设备,黑心的矿长,年少的元凤鸣将要在这里找寻他全家的生活费和自己的学费,面对这个单纯憨厚的孩子,年轻一点的宋金明有些心软了,或许是因为凤鸣让他想起了自己在家的孩子,也是这么个年龄,也是这样憨头憨脑的样子;也或许是凤鸣那一声声二叔触动了他内心的柔软,唤醒了那为生活所迫沉睡已久的良知,他自己因为贫穷没有读书的机会,但却也会明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寒门,所以对凤鸣这个爱读书的孩子有了几分怜惜之情。总之,他是有了些犹豫,迟迟下不了决心去杀害这个孩子,他开始下意识地为元凤鸣开脱,延缓他的死期,不是用亲情人性的共鸣,而是“盗亦有道”的传统,就算是要杀人,也不能让孩子走得太冤,所以行刑前应该给他吃顿好的,来一杯“断头酒”,元凤鸣还是一个童男,没碰过女人,这样太亏了,因而必须找个妓女让他碰了女人再走„„而唐朝阳的良心便埋藏的更深了一些,或者说是根本没有的,他心狠手辣,贪得无厌,为了利益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所以在他看来所有那些理由都不是问题,没有吃送行饭就给他吃,没有碰过女人就花钱让他见识一下,这些全部很好解决,为了早些拿到钱,为了挣更多的钱,他一遍一遍地催促宋金明尽快下手,他和宋金明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互相利用互相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维系在于钱,当他发现宋金明对元凤鸣动了恻隐之心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决定将宋金明也一起杀死,这样他可以得到6万块钱,他的逻辑很简单也很实用,如果可怜元凤鸣就不杀他,那么自己的孩子就也可能像元凤鸣一样辍学,出来打工,被骗吃苦!唐朝阳是一个可恨之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可怜之人,为了生活,他选择了出卖自己的良心!在电影的最后,两位合作伙伴起了冲突,双双死亡,元凤鸣逃出矿井,原来的受害者变成了受益者,他拿着赔偿的六万元买命钱看着工人将两位“叔叔”的尸体送入焚化炉中,抬头呆望着火葬场高耸的烟囱,黑烟正从烟囱里冒出来,这里不知吞噬了多少矿工的血肉!

有人说,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不知道这么说是否合适!宋金明和唐朝阳确实算不上什么好人,他们手上粘了无数个无辜打工者的鲜血,可能因为如此,有无数个家庭破裂,他们的女儿可能沦落成妓女,儿子会变成小偷、骗子或是继续在矿场工作,出了矿难,尸体被送入焚化炉中,或是沦落街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些足以让我们把唐、宋二人定义为罪人,但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可能如果他们不这么做,自己的孩子便会重复这样的遭遇,无论怎样唐朝阳和宋金明还算是好父亲,他们对孩子有牵挂,挣了钱(即使是不光彩的钱)会即时地汇款给家里,宋金明在花了一百块钱去找小姐后会后悔不该这样做;他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路边讨钱的那个孩子是用没钱上学的幌子来骗钱的,一面又从自己的脏乎乎的衣服里掏出些钱扔在对方面前。这些都证明他身上的人性都还没完全消失!

这出悲剧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责任,不负责任的警察局、黑心的矿主都应该为这样的悲剧负责!这样的悲剧每一天都在重复,这些年的采矿业发展不知有多少人被这样吞噬,他们死了会获得几滴“鳄鱼的眼泪”,几句安抚的话语,然后矿主会甩给悲痛欲绝的亲人几万块钱,打发他们走人,如果再有“不识好歹”的就可能遭受“有背景”矿主的报复,他们的悲痛欲绝会被认为是为了多弄几个钱,要个说法会被看作无理取闹!矿场每年都有一些人来、一些人走,还有一些人被永远的埋在了地底,正如那个矿主所说的“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这是网上的一组数据: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矿难层出不穷,2004年,大大小小的矿难就导致6027人死亡,平均每天约有16个矿工丧命;2006年每采集100万吨煤的矿工死亡率是4.27人,中国的煤碳产量只占全球的35%,但是矿工死亡人数却占了全球矿难死亡人数的80%;每采集100万吨煤的矿工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居全球之冠。我没敢再仔细看下去,因为这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与欲哭无泪!

导演在影片中以简练写实的手法直接切入主题,揭露赤裸裸的无情现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憾,这种揭露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良知。这部电影也不仅仅是对当时矿工生活的简单记录,其意图更在于揭发人性,在现代社会下人性的缺少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启发我们去思考:这是在一个小地区一种行业的悲剧,那么全国呢?全国又有多少人在生活的逼迫下去发挥这种恶的智慧?历史上又有多少人在这样苦苦挣扎,作者将三个主角的姓氏分别定为唐、宋、元,这也是有一些深层含义在的,无限的思考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给观众一个忏悔的空间,我们的社会应该这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回归人性?

下载《盲井》影评[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盲井》影评[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鸿甲龙丹影评之《盲井》

    鸿甲龙丹影评之《盲井》为什么写《盲井》,主要是因为最近看过的缘故,同时这是一部很现实,很值得人们深思的影片,拿它来做我影评系列的第一篇,应该能hold住场!这部影片是王宝强的处......

    观《盲井》读后感

    《盲井》读后感《盲井》是一部真实地描述中国底层煤矿工人的人类教学片,它以纪录片式的风格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简单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刻意的戏剧化效果,只是讲述了一个......

    电影《盲山》影评

    《盲山》观后感《盲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却很无奈,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西北某偏僻山区,一个刚刚毕业女大学生雪梅急于找份合适工作,而在她发愁之际,遇到了装扮成医......

    盲山影评(合集)

    就这么黑灯瞎火的活下去看完盲山,心里堵得慌,在这样一个看似光明的时代,却暗流汹涌着诸多不堪,有时我想:也许我们可以逃开。但是,如果是在像片中那种全民行凶的世界里,我们又怎么躲......

    《盲山》影评范文合集

    “女大学生遭诱拐”之类的新闻,我们只当它是生活的边角料,用来存为经验主义的教条,告诫自己,告诫孩子,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它的社会效应充其量如此,对于事件本身并不具任何意义。......

    一部电影的观后感《盲井》

    《盲井》观后感据了解《盲井》是根据《神木》 改编,《神木》是获得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小说,但并不出名。《盲井》象是一部纪实电影,晃动的镜头显得真实而平静。没有丝毫粉饰,如果......

    盲井,盲了心,盲了人性----------浅评电影《盲井》(写写帮推荐)

    盲井,盲了心,盲了人性----------浅评电影《盲井》“二叔要有啥对不住你的地方,你可别怪二叔!”一句平实的话语中满是愧疚、无奈与决绝的勇气。《盲井》是根据2002年获得老舍文学......

    影评(共5篇)

    《亲爱的》观后感 ---------------亲爱的,我们回家 《亲爱的》这部电影看后,我想,大概哭了不少观众吧,但是看过之后,却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有些悲痛,不一定让人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