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时间:2019-05-15 08: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第一篇:论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论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广告1201宋小顺 1219200111 大众传播就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有很多功能,拉斯维尔认为大众传播有三种功能,即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我来论证其中的一点即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的,前人的智慧通过口头传播,文字,图片,声音,符号等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传给后代,后代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在古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还不发达的时候,社会知识的传承主要靠书本和师徒教授,传播范围小,内容变化大,很多知识因为受古代传男不传女思想而湮没,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到了近代,随着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来临。

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就是指社会遗产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传播下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它与古代的文化传播有很大的区别。

1,大众传播产生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它服务于资产阶级,而这个阶级比较广泛,而古代的文化传播是产生于农业经济时代,服务于王公贵族阶层,受众面小。

2,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让文化遗产传播的成本更低,因而可以传播到普通民众家里,这也是大众传播的“大众”之意,而社会遗产就产生存在于民间,因而社会遗产的传承度能更高。古代文化传播一般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享受,很容易产生断层。3,大中传播因为面向大众传播,所以传播内容丰富多彩。4,大众传播能保存大量的社会遗产,并转化为各种形式,保存效果好。

上面四条是大众传播的特点,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大众传播要有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呢?下面我来详细介绍。

1,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而人类要延续发展,文化就要能传承发展,大众传播面向的是大众,大众需要什么媒介就会传播什么,社会遗产是先辈知识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瑰宝,深受大众喜爱。

2,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标志,通过大众传播能起到凝聚人心,弘扬爱国精神的作用,在战时更是如此,因此政府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治理一个国家。国家推广普通话,写汉字就是大众传播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的应用。通过大众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

3,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依靠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来源于社会遗产,因此大众传播就是更多的传播社会遗产。

总之,大众传播在自觉不自觉中都在传播着社会遗产,我们在自觉不自觉中也都在接受这社会遗产并受其影响,这就是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第二篇:论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绵阳师范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论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专 业 社会工作

院 部 法学与社会学院 学 号 2005160094 姓 名 谢 丽

指 导 教 师 康静敏

答 辩 时 间 2009年5月

论文工作时间: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

论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学 生:谢 丽

指导老师:康静敏

摘 要:中国彝族有着数千年悠久的社会历史与传统文化,火把节也随之发展和变化。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它的记载与解释性传说,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并且与民族的特殊文化心理等方面有着某种暗合之处,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其社会功能的演变和文化内涵的探析,显得尤为重要。处理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文化嫁接,推进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和谐发展,是节日文化在现代背景下得以长期存在的必然之路,是集中展现民族文化整体概貌的最好平台,也是作为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具有现实作用。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 社会功能 演变 文化变迁

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Yi Torch Festival

of the Evolution

Undergraduate:Xie Li

Supervisor:

Kang Jingmin

Abstract: The Chinese Yi national minority has several thousand year glorious social history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flare festival also along with it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The flare festival is in the Yi national minority traditional culture one of most remarkable symbolic marks, its record and the explanatory fable, retain the Yi national minority to origin the development the ancient information, has the important history and the scientific value, and with nationality's aspects and so on special cultural psychology has some kind to agree without consultation the place, has the inheritance traditional culture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the promotion culture industry fast development.Therefore searches to its social function's evolution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alyzes,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Between the processing tradition and the reality culture grafts, advances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gional cultural accord development, is the holiday culture under the modern background can the long-standing road of necessity, is concentrates the development national culture overall general picture the best platform, is also exchanges the intercourse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national unity as the Yi national minority people with various nationalities has the reality function.

Key word:Yi torch festival Social function Evolution Cultural vicissitude

目 录

序言................................................................1

一、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及其传说........................................1

(一)起源......................................................1

(二)传说......................................................1

二、彝族火把节的社会功能............................................2

(一)早期的社会功能............................................2

(二)现在的社会功能............................................2

三、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3

(一)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3

(二)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3

(三)娱乐功能的扩大............................................4

四、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发生演变的原因(文化的变迁)5

(一)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5

(二)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5

(三)文化的丧失................................................6

(四)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6

五、彝族火把节文化产业的保护和推广..................................6

(一)保存传统习俗文化..........................................6

(二)推广火把节文化............................................7 结 语............................................................7 注 释............................................................8 参考文献............................................................9 致 谢...........................................................10

序言

火把节是西南彝语支民族的共同节日,流传地区甚广,它是西南各省、区、包括云南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以及广西北部等广大地区彝族共有的古老的民族节日。它在彝语支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它对西南彝语支民族的社会习俗、民众心理、民族融合、交际往来、社会经济等皆有一定的影响,是民众生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一直到现在西南彝语支民族的生活中,它仍占重要地位。[1]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一切都在改变,彝族火把节的社会功能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转变,彝族火把节发展得怎样?它的社会功能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些问题也应该被我们所关注,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种独特的、丰富的彝族火把节作为传统民族文化,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宝贵的文化资源,要加以保护和开发、传承和创新,使之成为适应先进文化、具有本民族特色,反映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文化功能。节日文化,不仅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与艺术风貌,更能昂扬一个民族的精神,激活一代代族群后人的民族记忆,启发广大的民俗传承爱好者对古老文化的神往,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珍视。因此,在本文中就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转变及原因进行着重探讨,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其社会功能,并对其进行保护和推广。

一、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及其传说

(一)起源

火把节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先民认为彝族是火的民族,以火为图腾,用火祭神,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而先民认为火主要具有以下两个作用:(1)以火占色,祈年丰收。这方面古籍记载较早,明李中溪《云南通志》载:“六月二十五日,采松明为火炬,照田亩,以火色占农”。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六月)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于田间,和以草杆焚之,以祈丰年”。彝族火把节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必须先杀一只鸡祭祀祖先,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中的一个成员点燃用若干苦蒿秆扎成的火把,从屋子的上方顺墙壁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 烧掉一切不吉利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然后经过羊圈、牛圈,最后加入村寨的火把行列。(2)祈祷除病免灾,驱逐晦气。彝民认为火炬可以驱灾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还要挨家挨户走,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人们谓此为“送祟”。这就形成了一年一次的火把节。[2]这些说法虽带有宗教色彩,但它朴素的说明了火把节与农业丰收,祈福的关系。

(二)传说

火把节的传说有很多种,比如凉山彝族有人战胜神—天王和大力士之间的拼

搏;彝族撒尼支系有勇士摔跤斗恶魔;纳西族中有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的传说;云南有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远古时期众人点火把烧天虫,郭将军杀夫欲霸妻,贞烈夫人火海自焚等很多传说,[3]这些传说都是基于神话故事。虽然火把节的传说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都与火的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同时这些传说反映了彝族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凝聚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彝族民众的世界观,即鲜明的阶级性和是非观。同时也歌颂勤劳、勇敢、智慧、团结、安定、忠贞、无畏、自信、自强等等的优秀品格。

二、彝族火把节的社会功能

(一)早期的社会功能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传统火把节里,彝族人民点燃火把,绕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巡游,以消灾避难,祈求幸福。每家每户都要点燃火把还不能落后于其他人。而且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用来祭祀祖先,这天每家都要祭祀自己的祖先,这也是彝族火把节中必不可少的一套程序,这种祭祀的寓意是不能让自己家的祖先们没有肉吃,也不能落后于其他人,所以这时的节日都是有目的的,带有很明显的宗教思想。早期的火把节更明显的是人们对火的崇拜,火在彝族人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对火的崇拜,包含了对祖先的崇拜,而且早期的火把节都是与当地的农业时节,习俗有关的,早期的宗教是村民在自己村落所表现出来的,而且祈福农业丰收的活动也是只针对本地区而言的,所以早期的火把节只对本家庭,族群,村落有所影响,没有被大范围的传播,因而对社会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也就没有人对彝族火把节进行研究。

(二)现在的社会功能

火把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层级的历史演变,与西南各民族民间长期发展是相同步的,火把节在其久远的流传中不断衍变,甚至影响到了某些地区的节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节也附着上了“纪念性节日”的衍生涵义。[4]现在的火把节大多是以娱乐性出现而且有经济利益的形式存在,不是早期单一的对火的崇拜和对习俗的崇拜,由早期的祭祀祖先转变为一种节日性活动。而且人们利用火把节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在火把节期间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自己的各种文艺天赋,火把节同时也成为了一年一度的感情交流的大聚会,由早期自己家过到现在的国际火把节。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也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习俗,从而增加了许多现代的文化色彩。早期火把节是只对家庭,族群的影响,而现在的火把节却具有区域性以及国际性的影响了。当然,火把节也是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也由一种单 2

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5]

三、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许多文化正发生种种错综复杂的变化,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传播也伴随着大量的互动和转移,如云南的泼水节、内蒙的那达慕、广西的赛歌会以及四川彝族的火把节等,[6]都已经从民族性的节庆变成了区域性的节庆,也就是说,各民族的节日习俗在当代文化变迁中正迅速地都市化、城市化,[7]所以彝族的火把节也作为一种节日习俗,与其他民俗事项一样,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文化生活中,是不断形成、扩大和发展的,其社会功能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系统中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演变。传统村落结构中的火把节,有自己完整的小传统的教化、维系和调节功能,在现代旅游背景下,传承场扩大和弱化,亦导致社会功能在某些方面的扩大。与此同时,这些节日文化也在种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进行民俗衍变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

(一)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

传统火把节是局限于村落传统中,其教化功能也仅限特定村落民众,节日活动较为单一,多是以宗教祭祀活动为主,活动的主体也比较单一,如,早期玩火把的都是一些小孩子在自己村落举行的小型活动,而现在火把都是由旅游区或政府提供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购,并且在规定的范围内点燃,及根据早期制定好的规则进行活动。而不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活动的。早期在教化和传授知识方式上,也只是以一种潜在的,不正式的教授方式进行的,所以是一种村落文化。而现在的火把节教化的功能却没有那么狭小了,现在景区的火把节,节日期间的各种歌舞活动竞技比赛,在表演、宣传等过程中,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这种发展打破了早期封闭的宗教教化模式。

然而除了在节目方面的扩大外,语言方面也有很明显的扩大。如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各民族语言由于语言相互影响而出现了种种现象,彝族社会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地域差异及居住环境的改变,促进了与其他民族间的接触和来往,在与外界交往的同时也让外界知道和了解本民族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这样使一些语言学专家对其语言进行研究,从而进行双语现象和双语教学、改进或规范民族文字的现象也出现了,本来只使用于村落之间的语言被广泛化了,也就实现了彝族火把节由传统的社会教化功能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转变。[8]

(二)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

早期彝族火把节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宗教而举行的,所以早期的彝族火把节具有浓重的宗教性。其体现在,首先是对火的崇拜性。[9]在火把节中,“火”是一个中心主题,也是火把节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节日中,人们的绝大部分活动也都是围绕“火”进行的,火能照田驱虫,照岁祈年。人们也以此,来达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目的。其次是为了祭

天、祭祖而举行的,在火把节中,人们也往往要通过祭天仪式祈求祖先神灵的保佑,以祖先遗训、古规教育族人来凝聚民心,增强民族意识。[10]这是早期举行火把节的目的。

而今天的彝族火把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保留了节日的传统形式外,已和地方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物资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都伴随了经济利益,早期的火把节只是村落之间进行的一种宗教祭祀活动,而今天的火把节却推广到国际上,与世界经济接轨,并且在现代社会里要使一种文化被长期保存下去是必须受到保护的,保护当然就要有经济手段的参与,用经济的手段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发展才是硬道理”已经成为中国人评判社会发展的标准之一。文化保护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这一点已经成为文化保护工作者的共识。当然,用经济手段保护文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投资。而且政府也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在节日期间,在有些地方要举办大型的物资交流活动,进行吸引外商、游客,各景点的门票收入大增不说,极富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纪念品如彝族漆器、服饰等也让游客心甘情愿掏腰包。所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便成了经济功能扩大的最好明证了。

(三)娱乐功能的扩大

早期的火把节只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局限性的村落节日。但是现在的火把节越来越趋于旅游业的发展,而有旅游业肯定就有娱乐,如果一个旅游地区没有吸引游人的东西这个旅游地就不会有生存的可能性了,所以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娱乐功能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娱乐的重要就要表现在娱乐活动的方面了,随着游客的增多,政府的关注,火把节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在火把节时彝族的各旅游地区都开展很多新节目,活动内容也比传统村落中的火把节更丰富了。其中最明显的是传统体育活动,火把节里的传统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人们观赏表演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的文化气息。

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火把节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而彝族火把节为彝族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活动场所,火把节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促进健身娱乐功能,火把节中广泛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在古代社会的漫长生活中逐渐变化发展而成的,无论是在宗教祭祀或民俗节庆中彝族先民开展体育活动(赛马、摔跤等)和体育舞蹈在娱神或渲染气氛的同时也娱乐了自己锻炼了身体宣泄了心中的压力。如彝族的“达体舞”、对歌、选美等在现代彝族人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更大的功效是在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振

[11]奋民族精神使人的精神和体魄得到极大的欢愉和强健。并且对彝族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些体育功能在早期只是被认为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功能,但在今天更多的是所具有的娱乐功能。而且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个节目都充满了艺术风味,一些歌舞已经被艺术化,加入很多的现代艺术,传统单纯的为强身健体所进行的活动也加入了现代艺

术,成为舞蹈了,使传统与现代艺术相融合。

[12]还有早期被认为是封建宗教思想的毕摩,已被认为是一种艺术文化而被大量利用,在火把节的众多节目中是不可缺少的,汇聚了广大的艺术内涵,而且专家解析毕摩文化是独特而稀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而活态的文化,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表演的内容涉及整个彝族文明史,具有世界遗产价值。不仅在表演的活动上体现出艺术性,在很多火把节的活动场上的建筑物或所使用的道具的设计上都凸现出浓重的艺术性。艺术的加入,增强了节目的活跃性,能体现出节目的多姿多彩,这样使彝族火把节中的娱乐功能也大大增强了。

四、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发生演变的原因(文化的变迁)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任何民族的文化都难以孤立存在,都需要与外界交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单一民族国家、单一文化地区越来越少。同样,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火把节在社会功能上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一种习俗的变化与文化的变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而一种文化的变迁涉及到文化交流、文化整合、文化冲突等诸多因素,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文化变迁最普遍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发生演变的原因在于其文化的变迁,而促使文化的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火把节社会功能演变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其中几个进行分析:

(一)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

随着民族间接触的加深和人口流动的加速,彝族传统的生存空间、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就可能被打破,从以前的小村落迁移到城镇去生活,工作,并逐渐接受城市里的强势文化。与之相应,彝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就可能逐渐萎缩,使用人口和场合会越来越少,一些文化甚至会走向濒危。而且一些原来在彝族人们思想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宗教思想在他们与外界交往的同时被外界的思想和行为所感染,久而久之,自己原有的传统的宗教思想也弱化,逐渐去接受一些现代的文化思想了。所以彝族火把节早期的习俗文化能否被继续传承下去,是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并且随着全社会人口的增长,彝族人口也在不断增长,而且社会越来越发达,加之政府也提出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这样对一些以前只生活在小村落的人有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受其他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他们对外界了解多了,就必然接受现代的文化,而对彝族自身留传的本地习俗却不感兴趣了。所以,一个民族文化的变迁是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的,当在一个地方这种节日习俗得不到特别的关注时,这种习俗就会慢慢就消失。

(二)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

一个民族文化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依据,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发明和传播。而文化的移入是指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因持

久地,相互集中地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而形成的。而彝族与其他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就是使得他们之间文化的创新和移入的原因。彝族的火把节文化就受这样的影响。火把节文化加入了汉族及其他对之有影响力的民族的文化,从而改变了原始以宗教祭祀为主的文化风俗。社会的进步给各族人类带来了新的文化,这些新的文化都会对旧文化有着影响。他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却改变了自己的本土文化了。显然,彝族文化的变迁受外来文化的创新与移入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三)文化的丧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政府介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火把节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但是,火把节也出现传统观念及习俗淡化,节庆活动城镇化,民俗活动商业化等变化趋势。这就会使一些传统文化消失。因为现代的彝族人接受的文化教育越来越先进化了,大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着外来的文化教育,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走出去,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因此,现代的年轻人都接受统一的教育,人们接受的文化越来越科学,文明,所以原生态的文化习俗将被抛弃,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学习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而原先的一些传统的习俗及封建迷信的思想也被抛弃掉,有的连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也不会说了,更不用说写了。所以,原来宗教祭祀性的火把节文化将逐渐丧失,而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意义的火把节。

(四)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人对火把节的观念有所改变了,当然他们的价值观也有所改变,而人类价值观的改变对文化变迁是有所作用的。现在社会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的交往和接触,必然使人的价值观有所改变,对某种习俗的功能也有所改变。彝族人的思想受到外来科学的,先进文化的影响,对他们的社会心理产生作用。使彝族人自身看待事物的价值观也随之变了,从而,他们对待火把节的一些传统的习俗也有所改变了,觉得应该进行改变才是可行的,当然,火把节的传统文化也就有了慢慢被淡忘的危险。所以,人类价值观的改变对文化的变迁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的变迁是影响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演变的重要因素,而且彝族的火把节已受许多环境与人的思想方面的影响,使得一些原有的传统文化丧失,加之一些后来文化的加入,改变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

五、彝族火把节文化产业的保护和推广

(一)保存传统习俗文化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指的是每年通过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发起的民众参与的公开的或规范的民俗活动。作为一种时间性习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它与时序结合构成岁时节日(或称历法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粘合剂;民族传统节日是

同一族群民族文化认同的旗帜;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强大武器;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为民族文化参与文化民主和政治民主建设提供了现实的可能。[13]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本民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对强化民族自我认同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保护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我们要对彝族的火把节文化进行保护。

(二)推广火把节文化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因此,我们呼唤全人类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推广的关注,呼唤全社会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推广的支持,呼唤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推广的参与。只有重视并保护与推广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才能成为可能。[14]我们要向全世界推广彝族火把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认识它,并加以保护。

结语

民族文化在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保存自己的节日文化传统,并利用这些传统节日与新兴节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效的时机与条件,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应该知道民族传统节日是集中展现民族文化整体概貌的最好平台;是链接文化的链条、桥梁和纽带;是模塑民族心理的平台;是多民族地区文化融合的催化剂;是民族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15]综上所述,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导致火把节文化内涵的变异,社会功能的增强和减弱,这固然是节日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我们有必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任何文化之所以得以存在,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是与其源起、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今天,怎样处理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文化交融,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保持其日益旺盛生命力而不断得到新的发展,这是节日文化在现代背景下得以长期存在的必然之路。因此,对传统火把节文化内涵的保护、挖掘、继承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清楚其功能演变的原因及对其保护的意识。也让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充分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保护的成、败经验。在采纳各家文化保护之长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强之路。本文从社会学中文化的变迁的方面来分析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本文能对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彝族火把节,对彝族火把节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的保护、挖掘、继承与发展,并提出与之相适宜的方法。

注释

[1] 陈永香.论火把节及其民俗意义[J].楚雄师专学报.2000,15(1):90.[2] 周红.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14.[3] 火把节的传说[EB/OL].中国节日网.2008-03-26.http://www.xiexiebang.com [12] 张福.彝族古代文化史[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13] 李明.彝族火把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1.[14] 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1.[15] 陈蜀玉,王建民.民族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的资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1.致 谢

本文从拟定题目到定稿,历时数月。而今论文完成打印之时,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写作中我非常荣幸的得到康静敏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康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平易近人,在我学习期间不仅传授了做学问的秘诀,还传授了做人的准则。这些都将使我终生受益。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康老师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康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法学与社会学院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我也要感谢我的母校绵阳师范学院,是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姿,为我的人生留下精彩的一笔。

另外,感谢法学与社会学院05级2班全体同学的帮助和勉励。同窗之谊和手足之情,我将终生难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学无止境。明天,将是我终身学习另一天的开始!

谢丽 2009年5月

第三篇:浅谈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范文模版)

浅谈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内容摘要:浅述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概念,分析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地位和其产生的缘由以及发展过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比较东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不同见解,突出中国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特点。通过大众传播的娱乐动能分析电视节目日趋娱乐化的现象,阐述这一现象的优点和弊端。最后做出结论,提出意见。

关键词: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媒介

受众

娱乐传播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正文:

(一)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概念和其产生缘由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

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提出的,它是对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的大众传播的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补充。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具有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共同需要,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愉悦的这样一种社会作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对前人理论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把传播的功能归纳为监视、指导、管理和娱乐四个方面,并且认为,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传播的四大功能“就根本没有发生变化,尽管利用了不同的组织机构来执行这些任务”,而娱乐功能这一项占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说,娱乐功能是大众传播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和提高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足。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的这种需求提供了很大的平台。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成为现在茶余饭后人们共同的生活消遣,更是得知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大众传播日益发展的结果。在大众传媒刚刚起步的时候,人们了解信息的手段很有限,就是通过报纸。报业的发展进入了加速期。最初的报纸内容涉及最多的无非是金融、时政、人物轶事方面,多满足资产阶级中上层人士,其阶级界定性比较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传媒的受众范围也得到了扩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报纸内容也更新了很多,加入了不少的娱乐性报道,更加引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各阶层都能从报纸上找到适合他们自己品味的东西,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传播的娱乐功能在纸质传媒上的体现。所以我认为: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形成,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丰富,更需要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样还有心情上的愉悦。

整个20世纪,是大众传播的娱乐性不断凸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众传播的手段也更加丰富多样。电视、广播的出现,使过去只能停留在纸上的娱乐性报道通过声音、人物表演和精彩的画面鲜活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使受众更真实、更亲切地感受传播带给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大众传播娱乐性浪潮的侵袭下,为了更好地愉悦受众,突显传播的娱乐功能,借用电视、广播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各档新闻节目和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在起步阶段,这些节目的表现形式还比较单调,只是些简单的新闻报道和新闻采访以及一些为数不多的文艺节目。随着这些电视节目不断受到人们的亲睐和娱乐传播的日益风行,在电视节目中出现了更多新的内容,继而出现了各类娱乐性很强的电视节目。它们首先出现在美国、西欧等传媒业发达的地区,之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比较东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不同见解并突出中国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门大开,西方文化接踵而至。娱乐传播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对大众传播有了自己的认识,而西方学者已对大众传播的内容做过大量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形成了东西方对传播娱乐功能的不同认识。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有三点一般性结论,其中有一点是: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而不是消息性的。众所周知,大众传播内容的本质是信息。信息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主要有九类,其中一类就是娱乐性信息。它既不需要受众遵守什么,也不要求他们确认什么,而只是让受众轻松愉快。这些娱乐性信息还有助于受众宣泄受压的情感,解除心理的紧张,释放抑郁不满的情绪。这是国内学者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一般见解。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同样也决定了,在中国,大众传播不仅是传播信息使受众获知新闻,也是作为娱乐宣传和社会号召的工具。对于舆论宣传,主要是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布;对于社会号召,主要是凝聚人民的力量团结一致去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的娱乐传播会受到政府有关政策方面的钳制。它在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情愉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宣传。通过传播的娱乐功能,统治阶层更利于把权力扩展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通过各种饶有兴趣的娱乐节目,使其信息和意志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受众也乐于在娱乐的同时获知其所传播的信息。

(三)通过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分析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现象并阐述其优点和弊端

在现今社会,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并且日益发挥着它的传播作用。娱乐传播已成为最显著的传播形式,不仅影响着大众生活,更影响着大众文化。在这一形势下,电视节目的日渐娱乐化已势不可挡,成为大众传播发挥娱乐功能的主力军。最初是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地区的电视和广播中,出现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娱乐节目,吸引了更多生活压力较大、文化水品较低的中小市民阶层,收视率非常可观。因而,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娱乐性节目更多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而且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娱乐节目,其涉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的: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趣谈,对历史话题的新说,对明星私人生活的揭秘,这些都是娱乐节目的主题。更多大型的娱乐节目,像脱口秀节目、真人秀和大型的娱乐选秀节目、大型的娱乐互动节目更是以其特有的娱乐形式和丰富的趣味性倍受大众的亲睐,特别是受到广大年轻观众的追捧。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渐已成为大众传媒的主流。在中国大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很多娱乐化很强的文艺节目迅速占领传媒市场。尤其从2000年开始,各大电视台争相推出各类娱乐节目。中央电视台推出《幸运52》《开心辞典》等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的互动娱乐节目。一经推出马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而在后面推出的《非常6+1》和《星光大道》,更是中国这类电视节目彻底娱乐化的表现。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电视选秀节目在全国一炮走红,并且年年举行。这类媒介娱乐化倾向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研究话题,更是电视节目走向娱乐化的显著表现。这些现象足以说明,目前在国内社会,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视听享受的同时,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能力的大众平台,更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步。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电视节目娱乐化盛行今日的同时,其带来的弊端和背后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也令人堪忧。因为大众传播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也不乏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即像一些暴力犯罪、色情淫秽、粗鄙庸俗、消极悲观的内容。而且在传播中,有时容易忽略了娱乐应使人获得健康的感性愉悦的同时,不忘提升理性价值的真正目的。在一些现今的电视节目中,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抓住受众的眼球会引入这些“低级趣味内容”。当一些娱乐节目出现了这些东西,会对受众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也不利于媒体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更有甚者,会导致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像消极一面转变。娱乐功能发挥不慎,还会造成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就是滥造“明星”。主要表现为炒作明星、明星的“德”“艺”失衡、“选美”活动的价值错位等。像一些大型的选秀节目。就拿“超级女声”来说,虽然它为许多青年实现明星梦创造了条件,但有些被制造出来的“明星”却只是有“艺”无“德”、名不副实,自身的道德素养很低。仅仅是肤浅的、工具性的娱乐“符码”而已。这些“明星”会对大众文化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娱乐传播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对青少年造成恶劣的影响,为青少年提供了伪道德、非道德的示例,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关文化部门和各媒体必须加强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规范和监督,対娱乐传播中的不良现象加以控制和筛除,不断地追求创新,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积极作用,传播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娱乐审美文化。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审美性快乐,为人们追求审美快乐的最高境界发挥出传媒应有的引导作用。

参考资料:吴文虎: 《传播学概论自学辅导》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田中阳: 《解读传播》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国良: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姓名: 赵鹏 08新闻

(二)班

学号:***2

第四篇:浅谈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浅谈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传播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很难想象没有大众传播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通过读书、上网、看报等方式来获取各种新闻和消息,大众传播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大众传播第一个重要的正功能就是,消息的传播。如果我们只是凭我们自己单纯的去了解社会信息,得到的信息太狭隘太片面。国家和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我们都不能及时的加以了解,这就会使我们与社会脱节。再比如,大众传播能够及时地发出有关自然灾害、军事威胁、政治**等方面的警报,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更好的去加以防范,这样就会相应的减少了人身财产的损失。

不可不说,大众传播在一些事件中,给了受众暗示,比如之前的“冠生园月饼=过期食品”,使得受众都认为“冠生园的食品不好”造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倾向。这就是大众传播中的引导舆论的功能。

娱乐功能是当今大众传播极为显著的一个作用,也是大众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日我们口中谈的“歌星、影星”哪个不是大众传播的产物,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于一部电视剧、电影的评价,往往来源于大众传播本身对它的评价。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是否有过每天等着看超级女生,为电视上的人伤心、欢乐的情景,是否有过等待金鹰卡通为其动画节目倾心的情景,是否有过因为看快乐大本营而喜欢上何炅的情景。这都是大众传播中娱乐功能的影响。

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教育已由学校教育逐步转化为终身教育的今天,人一生中绝大多数教育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社会上接受的了。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尤其上了大学之后,有更多的时间上网看电视听广播,所以我们接受的很多知识已经脱离课堂。而这种传播给我们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

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既然它具有了一定的正面功能,就一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人们通过媒介的选择来了解客观事物的变动,媒介只能部分再现真实世界,大量的事实被筛选掉了,被选中的事实也经过了加工。所以,很多时候大众传播带给我们的信息没有我们直观了解的信息真实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直观感了。

由于大众传播者不可能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进行完全一致的反映,所以对某个人群、某种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经常会选取一个典型,这样就会造成“刻板印象”。以南京冠生园为例,南京冠生园本是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以经营月饼闻名。2000年中秋节过后,冠生园食品厂陆续将未售罄的月饼从各地回收,运进了糊着窗纸的车间;然后去皮取馅,重新搅拌炒制,入库冷藏。翌年,食品厂又将这些过期料加工制成月饼推出市场。中央电视台记者暗地里拍摄了整个过程,并在《新闻30分》中播出,舆论遂大哗。南京冠生园用陈馅制作月饼的丑闻被揭发后,生产经营顿陷入困境,最终导致破产,同时株连了国内各家同名的企业。大众传播在这次事件中,给了受众暗示,“冠生园月饼=过期食品”,使得受众都认为“冠生园的食品不好”。

以上几点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众传播正功能和负功能的理解,但无论怎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众传播的力量,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10编导二班

郭梦涵

第五篇:论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的区别与

联系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 要

随着人类的诞生就产生了传播的活动,从此,社会越进步,传播的行为就越频繁、越多样,传播成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社会发展到现代,传播无处不在,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传播。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仅表现为人们之间各种活动、经验、能力的交流,还表现为人们的情感、意向、意见、思想、价值和理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人必须具备内向沟通的特性,才能进行人际沟通。但是,这绝不是说,只有语言作载体,才能进行人际体沟通,也不是说,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才是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具有沟通双方的双重角色、反馈容易而及时、传者与受者双方易于相互理解等特点。

关键词:人际沟通 大众传播 二者区别及联系

目 录

摘 要................................................2

1、什么是人际沟通.....................................4 1.1人际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互动历程....................4 1.2人际沟通的重要性..................................4 1.3人际沟通的灵活性.................................5

2、什么是大众传播.....................................5

3、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的区别主要有.....................6

4、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之间的联系.......................7 参考文献.............................................9

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仅表现为人们之间各种活动、经验、能力的交流,还表现为人们的情感、意向、意见、思想、价值和理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随着人类的诞生就产生了传播的活动,从此,社会越进步,传播的行为就越频繁、越多样,传播成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社会发展到现代,传播无处不在,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传播。本文对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简单阐述与分析。

1、什么是人际沟通

1.1人际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互动历程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人际沟通:第一,人际沟通是其实是一种历程,在一段时间行程内,我们为达到到一种目的,要进行一系列的行为,但是我们这种行为是有意义的,此种行为就是实行人际沟通.第二,这种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历程.在沟通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结果是什么,其意图所传达的理由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其重要性的价值对应出此沟通的”有多重要性“?第三,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负责任存在.在尚末沟通之前,不能先预测沟通互动后的结果.综上所述,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各类关系,如:亲子关系,互相关心,义务互助,是为了加深彼此间的亲情;夫妻关系,互相疼爱,是为了加深彼此的感情;朋友关系,互相帮助,是为了更加巩固已有这份关系;同事以及师生间,也是为了相处融洽;这就是人际沟通中所讲的”行为目的“.1.2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以上我们阐述了什么是人际沟通,但是人际沟通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呢,估计这一点,我就不言面喻了,只要你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在人类社会的群体中,那么你每天都要和人际沟通打上一定的交道.正所谓”相识是缘,相处是份.这就是说,你在物欲横流的人类社会中,认识一个人容易,但是能否相处的融洽,这可是一个大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门学问.人际关系交往的好与坏:可以看出你在社交活动中是:如鱼得水呢还是处处碰壁.怎样才能健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就需要学会沟通.我现在从大小两方面说明一下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从小处讲,就是从我们老百姓的身边讲起:人际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你才能了解周围人的性格品德,他的产物就是你与其他人的融洽程度.说白了,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你与家人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都只有通过互相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知道对好忌什么,才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不至于碰壁.按照通俗的讲法---好的沟通能力代表着良好的人缘.良好的沟通,你也能发现到对方的优点与缺点,用发现到的检验一下自己,取长补短,从说话到接人待物,都要向着别人可以接受的方面去说去做,当然务必要求尽善尽美,只要让别人能接纳你,这就代表着你成功了.如果给你一选择题:你是选人人喜欢的开屏的孔雀呢,还是人人唯恐躲之不及的刺猬呢,我想大部份人的选择是前者.从大处讲,有关国家,政治,外交方面,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国邦之间友好的相处.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相原则”,使一直僵

持的会议有了伟大的转机,其宗旨就是互相了解,互进友谊,求同存异,显现出了彼此尊重对方是多么的重要(这一点,要在下一论节中阐述的).前任国家总理朱镕基曾发表过这样的演讲: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人际沟通和语言艺术.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有道理.现在的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说,没有笑脸莫开店,这个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综上所述,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着尝试着与人沟通.1.3人际沟通的灵活性

这里所说的灵活性是在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各种方式去博得别人的好感,遇到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中国一句俗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人际交往中,切忌死板,不要用同样的交往方式去交往所有人,所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三教九流,人生百态,学会变通,随机而动.但需强调一点,我所讲的,并不是要你非去强求什么.我们前面讲过:”行为目的“.我们做任何事所付出的行动都是为一个目的,一个结果,但我们所讲的都是善意的,只是行为上的公式而已,而不是为达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切记让人感到你与人家交谈存在某些自私的目的,这样对方也会对你敬而远之,结果往往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可能都记得:在一九五五年四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有二十九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洲会议(又称万隆会议),会议进入僵持阶段,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一些大国也想着做收渔翁之利,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提案,亚洲的整个邦处动态就不会稳定,最后发表了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其中十项国际关系原则中有五项就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五项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实这几项就体现出了人际交往中最宝贵的包容,谦让和互相尊重.那次会议的结果换来的是几十年的安定团结.这里重点讲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会换位思考.成功学非常强调换位思考,用于沟通,则是”不在于别人怎么说,在于我怎么听",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有时在听别人阐述一种观点时,好像是另一个“我”在述说,所以我有时就会在不经意间会心一笑,也许她辞不达意,也许她用词不当,也许她语气不好,也许她态度恶劣,但都不影响我理解真正的意思。她是她,我是我,她没有必要,我也不会强求她用我的语法,用我熟悉的词汇,用我习惯的方式来阐述观点.这就是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2、什么是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对多,并不是单指一个人对多个人,而是一个机构、组织、公司或者是个人对社会其他阶层和机构进行传播,而人际沟通却是一对一的,至少是在单位时间内,大众传播是一种手段,而人际沟通则是一种技巧。

大众传播是向一般大众传播信息,人际沟通是个体之间交流,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得到信息的传播。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其次,要使大众传播发挥最大的效果,则需要与人际沟通相配合,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大众传播是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然而,其信息传播对象具有广泛性,信息传播的效率不一定高。在这

种情况下,要是大众传播的传播效率高,就必须有人际沟通的配合。一部分人获得大众传播信息之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能把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开来,提高大众传播的效率,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然而,大众传播又给人际沟通提供了一些传播信息。简单地说吧,比如说,国际上的一条重大新闻肯定会成为人们交谈的热点,大众传播信息在这时又渗透到了人际沟通当中。总的来说,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我们通常理解的大众传播是以模糊的受众为前提的,因为大众传播的宗旨是把信息传播给予尽可能多的受众,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受众之间无差别,所以,出现的情况是,受众对传播者的认识比较清晰,而传播者对受众的了解则比较模糊。而传播的人际传播比较明确自己的传播对象,对象之间通常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人际传播的圈子类似于社区,比较排斥陌生的对象。而大众传播就像是闹市的咖啡馆,总是欢迎新的受众的加入,结果就是它的传播圈子比人际传播扩张的速度要快。

大众传播发展到今天,我们恐怕是首次面对这样的问题,就是传播者对受众的了解进入了精确的阶段。我们的收视率调查,我们通过报刊的自办发行获得的详细读者资料,都使传播者掌握了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要多的受众数据。问题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做?是为了商业的目的,还是公共服务的需要?如果我们使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来说,那么,能不能说大众传播体现了人类传播的欲望,是浪温主义的表达,反映了理想主义的构想。当然,前提是它更多反映的是传播者的意图和想像。而人际传播则体现了人类传播的隐蔽性,是现实主义的写照。它更多表达的是传播对象的想法。

转场快是大众传播的一大特点。不论是报刊的转达版和分栏,还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串联单,都是在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现代科技更是使大众传播在传播速度上如虎添翼,结果是速度成为新闻媒介成功的首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几乎无法通读今天的厚报,观众只能拿着遥控器浮躁地搜寻着大量的电视节目。比较起来,人际传播的速度显得缓慢。但是,目前大众传播的方式正在影响人际传播,比如,手机短信的群发功能已经加快了人际传播的速度。

3、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的区别主要有

从传播范围来看,人际传播总会受到空间的影响,受众人数和范围总是有一定限制的;而大众传播可以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受众人数和范围是很难计量。中央电视台每年除夕晚上的春节联欢会之所以难度很大,这是因为受众人数非常庞大、众口难调的缘故。

从传播速度来看,在较小范围内,一般说来,人际传播要比大众传播快,因为大众传播至少要经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制作和播出几个阶段。但在较大范围内,肯定是大众传播的速度要快于人际传播。而且,现在电视和广播可以使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这样,使信息的发出与受众接受信息同步,也正因为如此,大众传播成了公共关系运用的主要手段。

从传播效果来看,主要表现为:

受众的感觉不同。人际传播较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人际沟通中的语言抑扬顿挫,还有辅助性语言如身体动作、表情都可以强化传播信息。而大众传播中的报刊、杂志就缺少这些优势,但电视中的视觉形象又会产生另外的效果。

信息反馈速度不同。人际传播的反馈是同步的,一位领导的报告可以通过观察听众的表情而马上了解效果;而大众传播的反馈则要经过许多环节和较长时间,而且可能会变形。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大众的反馈信息,也是公共关系的任务之一。

传播者调控传播活动的方法不同。人际传播中可以随时调控,调控的方法比较简单。大众传播则不同,一旦传播信息制作完成,如书刊已发行、录像已制成并播出,要进行调控就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调控的方法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

从信息储存的方式看,一般说来,人际传播的信息是稍纵即逝的,而大众传播是可复制、可重复的,也容易比较保存。

从反馈的角度看,人际传播更有优势。人际传播的现场感,还有人际传播的直接性,给它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场。而大众传播是一种工具传播,比较间接,不够人性化,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的地位不够平等,这就造成了一种结果,大众传播的反馈是为了增加传播的有效性,而人际传播的反馈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或者说这种反馈已经成为了传播的一部分。央视的《面对面》节目可以视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有机组合,记者主持人王志和访谈对象的交流包括了质疑和反馈式提问,这些都带有突出的人际传播特征,不同的是,它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播放给大批的受众。

4、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之间的联系

二者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都是要传递某种信息,都是要交流,需要人与人的合作才能完成;都在于面向“人”,于是它们都要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大众传播的过程免不了接触到具体某个或某些人的问题,就需要人际交往的手段来解决。

更多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融合与互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按照常规的理解,大众传播是比较透明的和公开的,而人际传播是比较隐蔽的和私下的,但是,当我们看现在特别流行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时,就会自然意识到大众传播正在放肆地盗用人际传播的手段来放大个人的隐私,这直接助长了社会的集体偷窥欲。实际上,不仅电视如此,报刊也不甘示弱,从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的著作《绝对隐私》开始,出版界也刮起了一股暴露隐私风。

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处处替他人着想,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

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其次,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 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再次,要掌握与同事交谈的技巧。在与同事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 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 蓄、幽默、简洁、生动。含蓄既表现了您的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 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注意场合,措词要平和,以免伤人自尊 心,产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简洁要求在与人谈话 时掌握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与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此 谓之生动。当然要掌握好表达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并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拓宽自己的视野。最后,要抽时间和同事打成一片。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爱好结交朋友,也是一种好办法。另外,互相交流信息、切磋自己的体会都可融洽人际关系。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一个自我分析,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大众媒介渠道可以迅速抵达受众,传播信息既有速度又有广度,切入某一领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人际渠道则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而且在解决接受者对信息抵制或冷漠的问题上比大众媒介更为奏效。

大众传播是占主导地位的信息传播渠道,人际传播则是大众传播的补充渠道,两者在信息传播当中各有短长:在向人们传达某种信息或切入某一领域方面,大众传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在形成或改变人们的社会态度方面,人际传播往往具有更强的作用,因此需要将两种传播方式互相协调,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 杨清顺《非言语沟通与人际关系》,新华出版社,2009 2 刘君政《传播与沟通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德海《传播与沟通学的七大特点》,2008年第12期《看世界》杂志。4 侯伟宁《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 5 飞翔的黑客吧,网页,http://hi.baidu.com/blog/item/a713c623ee955b47ac34de75.html 6 脚本之家,网页,http://www.jb51.net/article/8690.htm

下载论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语境功能论

    语境(context),即“语言环境”的简称。尽管多学科都对语境有不同的定义——例如语言学、心理学、文艺学等等,但写作学坚持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它:语境指的是现实社会提供给写作者......

    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再论文字下乡

    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再论文字下乡 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再论文字下乡 2015-07-02 来源:《书屋》二〇一五年第六期作者:陈心想 帝国统治者需要赋税和劳役,秦亡汉兴这样的大变动,必......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五篇材料]

    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新闻5班冯铁成 121012045 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当代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类型和全球化进程对大众传媒业的制约和推动,愈益受到人们的......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四、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茶文化与一般的饮食有很大的区别,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茶道精神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们在品茗活动中......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基本生活: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免除劳动者的后顾 之忧,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酒文化的社会功能

    酒文化的社会功能前言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酒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它无时无刻都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在琳琅......

    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和民俗文化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民俗文化是语言的重要内涵 ,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俗语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

    论大众传播在当代民主选举中的作用

    论大众传播在当代民主选举中的作用 网络媒体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以四大门户网站为例 姓名:殷志强 学号:20111888 文史学院 新闻专业 指导老师: 职称: 摘要:20世纪末,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