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生命的起源看科学进化论
从生命的起源看科学进化论
生命和人类于何时、何地、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人类苦苦追寻了几千年,但迄今为止,现代科学也没有吧这两个问题完全解决。
在古代科学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对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问题的回答主要依赖于神话和宗教。中国《周易》中描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乃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西方《圣经》一书则写了上帝七日创世纪。佛教相信: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都依从与一个变化;宇宙的元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元素也是永恒的;本来如此,本该如此,本源如此,本身如此。伊斯兰教就更简单了:真主乃万物之源,他创造了万物,又主宰万物,人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统治者。当然还有各类神话故事,各个民族可都贡献了极其大的力量,这些都为了一件事,那就是解释生命来自哪里?人类如何而来?而真正从近代科学意义上对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回答则是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开始。但是可惜的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是阐述生命形成之后进化的规律,它打破了生物物种的神创论,却并没有特别讨论生命的起源问题,正如达尔文在1882年在给华莱士的答疑信中所言:“你非常正确的表达了我的意图,你说我把‘生命起源’问题作为完全超越了我们目前的知识范围而有意避而不谈,而只是讨论进化的问题。”
那么,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么出现的?近一百多年来,广大生命科学工作者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胞生物学到分子生物学,从生物细胞的物质元素构成、细胞结构与功效关系,到生物细胞形成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等,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无数科技工作者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觉得此问题的复杂。
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应当说是从1665年列文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细胞以后开始,特别是从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正式提出细胞学说以来,人们加深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1859年,伴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生物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同时也为人类揭示生命起源这一千古之谜带来了一丝曙光,这就是现代的化学进化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在1953年首先得到了美国学者米勒实验的部分证实,一度成为主要学说。
关于生命的起源,主要有:特创论(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化学起源说、宇宙生命论、热泉说。在这之中,只有第一个是完全编撰出来的故事以外,其他的都是得到大家广泛支持的,然而每一个又有自己的缺陷,无法完整的解释生命与人类起源的问题,更有由此带来的新的问题与思考,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究与实验。目前据我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科学研究领域主要就是三大阵营:以UCSD的Miller为代表的“原始汤”派、以德国化学家Wachtershauser和苏格兰地球化学家Russell为代表的海底生物起源学派、以及美国NASA为主的天体生物学派。可惜的是,虽然都是在生命起源研究领域内摸爬滚打,但上述三个学派看上去是老死不相往来。也许,如果各个学派之间多一些交流,有一些新的发现也说不定。2006年2月,世界著名科学家奥格尔教授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在为美国《科学探索生命的起源》一书所做的书评中,在综述国际上有关生命起源的“有机汤学说”、“金属催化学说”和“深海地热能学说”三大学说的基础上深刻地指出:“有关生命起源的许多方面仍然使人感到朦胧和模糊不清,有关生命形成的确定的物理条件,以及无生命的化学物质向有生命的生物化学物质过度的详细步骤,所知还是很少。”
有关人类起源的科学研究,最早是从考古开始的。过去一直认为,人类是“多起源”的。也就是说,世界人类没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全世界的人类是分别单独进化的结果。在遥远的古代,他们呈“星状模式”各自在自己占有的区域范围内生息繁衍和进化,互相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因此人类不只是一个物种。这种“多起源说”最大的支撑证据,是已发现的遍布全球的不同年代的猿人遗址和化石。然而这种观点在现实面前遇到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那就是地球的动物物种所体现的进化规律和遗传学特征。遗传学的结论告诉我们“只有同种结合所生育的后代才有继续生育的能力,不同物种结合所生育的后代不再具有生育能力。”或者说,如果雌雄结合所生育的后代不再具有生育能力,说明结合双方不是一个物种——这是检验地球上所有动物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作为动物的一种,人类应该也不能违背这一生育规律。然而,今天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任何一种人种互相通婚,所生的后代在结婚,都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这说明世界所有人类是同一物种,最早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所以他们只能起源于一处,是从一处的单个个体进化而来的,不是多起源的——“多起源说”对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给出满意的解答。其实,早在“多起源说”产生的同时,“单起源说”也就诞生了。只是“单起源说”出去遗传学支撑外,一直没有找到别的更具说服力的证据。近年,就在两大学说互不相让的当口,忽然杀进来一批黑马,及刚刚崛起的边沿科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从基因角度发现,遗传基因有极高的稳定性和遗传标志性,不同物种的基因绝对不相同。因此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成功联姻成为了破解人类起源之谜的有力武器。通过分子生物学,基本上确认了人类有一个祖先,来自非洲。但非洲的祖先怎么来的,是先有“亚当”还是先有“夏娃”还是两人同时出现没有回答。地球上其他的生命又是怎么来的也没有回答。因此,作为对生命起源的研究而言,分子生物学可能也无能为力。
研究了这么多,竟然还是没有找到生命与人类起源的秘密,是否已经让你感到有些无助了。不要灰心,研究生命好人类起源还是有意义的。一方面,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起到了巨大作用。
第二篇: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的功能
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的功能
曹远哲 2015405040116 【摘要】亚里士多德说,诗歌具有净化作用。简单来说,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有意境,最能抒情的文体。诗歌的功能,在其语言和思想感情中的以体现。它对于语言的淬炼、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能够融入国民的血液中,成为精神传统。诗歌的功能,和其起源是密不可分的,诗歌的起源映射着诗歌的功能,从诗歌的起源中论述诗歌的功能。
【关键字】 诗歌的起源 诗歌的功能 诗经 一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相互融合,后来独立自成一体。在中国古代,诗和歌有别,诗供朗诵,歌是歌唱的,现在诗和歌统称为诗歌。它的基本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一般分行排列;语言凝练、形象、含蓄,运用灵活;常采用赋、比、兴等手法。诗歌的创作,一般要求作者在生活中激发起丰富、强烈的感情,鲜明地表现出他的独特个性和情感色彩,使诗的形式的外在节奏与情感的内在节奏相一致,同时,语言须刻苦锤炼和精心推敲。它从性质上分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歌谣等;从押韵上分有有韵诗和无韵诗。中国诗歌又可分为旧诗和新诗,旧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 诗歌的由来
诗的历史悠久,产生于千年之前。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 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三诗歌的起源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随着语言的发展,“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同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诗歌。”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有 “ 玄鸟生商 ” 的说法,商民族奉 “ 玄鸟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 玄鸟 ” 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 草木 ”、“ 五谷 ” 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由此可见诗歌的起源。
四 由《诗经》和其起源来说明诗歌的三种功能
《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中叶,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305首诗歌。这些 诗主要产生于黄河、长江和汉水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湖北北部地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包括 160 首诗,《雅》包括 105 首诗,《颂》包括 40 首诗。这三部分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有不同,分别说明了诗经的三种功能,下面分类简介一下。
(1)反映恋爱和婚姻生活
在阶级社会中,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叫大数量。其中有的表现了爱情生活的和谐和喜悦。如《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中还有的诗写了失恋的感情,如《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由于当时妇女的特定社会地位,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她们的痛苦更身,所以这类诗歌多从女子方面来书写。《卫风·氓》就是有代表的弃妇诗,诗中写了一个姑娘轻信了一个男人的求爱,婚后被抛弃,诗中第三段写了女子被遗弃后的内心痛苦:“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中把这个女人矛盾、怨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妇女的悲惨遭遇。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反对爱情的社会现实。
(2)反映在阶级剥削和压迫下,劳苦百姓生活和感情 《豳风·七月》是这类诗的代表,它叙述了农奴们从春耕到采桑、狩猎、秋收、过冬等全年的劳动生活,全诗充满着艰辛和酸楚的情调。诗的第一段说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全诗共八段,描绘出古代劳动人民一年的生活画面,反映了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的生活。另一些诗,如《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篇,直接斥骂剥削者是 “ 白吃饱 ”,是“ 大老鼠 ”,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蔑视和仇恨,发出反抗的呼声。(3)讥刺统治者腐朽生活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是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的,如《鄘风·墙有茨》 :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据说这首诗是讽刺春秋时卫宣公家族乱伦丑事的。卫宣公 为他的儿子从齐国娶来一个女人,看到她长得美,便据为己有,这就是宣姜。卫宣公死后,宣姜又与卫宣公的庶子私通,生了五个孩子,这首诗就是讽刺这件事的(事见《左传》闵公二年)。这首诗是否就是为卫宣公家族作的,现在无从断定,但它斥骂统治者的糜烂生活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五 总结
从以上三点可见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诗歌的作用是和其起源分不开的,诗歌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更是文学中的文学,其中蕴含着文学中最为辉煌的成就。诗歌的功能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人性的本质,挖掘与发现一场卑微生命里所彰显出的莫大张力与能量,甚至是纠结于一场悲苦的反抗与斗争,却能就此探索出一个具有人类普遍性意义的价值认同。
诗歌是我国文学的光辉,它的起源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后历代诗人都自觉地学习诗歌,继承这个传统,用他们的创作去反映社会现实。诗歌的许多语汇至今仍被运用着,可见诗歌影响之深远。诗歌的作用众多,在其起源中被发现,被挖掘。诗歌的起源决定诗歌的功能,影响着后代世人。
参考文献
《诗经》,中华书局,1983年6月,2181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560册,413页。《诗歌解读》 薛天纬 新疆新疆师范大学。
第三篇:生命起源
第二章 生命起源与动物体基本结构
本章重点:掌握生命起源的过程及生命发展史的主要阶段,了解生命史研究中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第1节
生命的起源与有机体的演化 生命起源及其相关讨论(掌握生命起源的过程、前生物演化阶段的特征,了解生命起源各学说--神创论、宇宙论、自然起源论的主要论点)古老的原始生命(掌握古老生命的古生物学证据及其生存年代,了解古老生命的生存环境)细胞的起源及多级生态体系的出现(掌握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分解者、合成者、消费者等概念的含义,掌握最早真核生物的化石证据)第2节 动物机体的发展
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熟记概念,了解现生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生物机体的发展(熟记胚胎的发育过程、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侧生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等概念,并了解各类动物的的代表)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掌握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分布与性质,了解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其证据)
第3节 生命起源研究新进展生命发展史的主要阶段
生命史研究中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生物自身、埋葬、时间、成岩作用等对化石形成的影响分析化石的不完整性、原因及其古生物学意义
2从生物群、经过死亡群、埋藏群,到化石群的化石形成过程分析其对化石形成的影响及导致的化石不完整性影响 地层对比意义;生物进化证据意义;生物形态分析等
生命的历史未必是循序的,它肯定是难以预料的。地球上生命进化是通过一系列意外偶发事件来实现的。科学家们正为探索地球上何时何处以及怎样(这是最重要的)出现第一次生命作出不懈的努力
生命本质
地球可能正在将生命的种子撒播到整个银河系。微生物可以像乘坐宇宙飞船一样搭乘细微的尘埃颗粒,以太阳光线的推力为动力做着人类不敢想象的太空旅行。生命的确可以在宇宙间旅行!当居住生命的行星与其它天体发生碰撞时,飞溅的石块将会携带活的生命体散落进茫茫宇宙,这些深度冻存的休眠孢子因此就会落到另外的某个世界。
当然这还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在这样的行星生命大飞奔中,微生物休眠孢子必须经得起陨星猛烈的冲击而不死亡,并获得足够的能量脱离行星引力奔向太空;然后这艘生命的诺亚方舟离开太阳系,并有幸登陆到一颗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上,而且这段在太空中遨游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穿行于太空中的高能射线流将会把陨石星上的任何生命有机体烹熟。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姆·奈培说:“一般来讲,从太阳系进入其它星系的任何石头都不会携带活的生命有机体。但是,如果脱离地球的微生物能够非常迅速地逃离太阳引力的束缚,例如当它们搭乘的陨石飞船是最微小的尘埃时,它们是有存活的可能的。”
大约40亿年前,地球曾遭遇一群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这场轰击前后持续了数亿年。这场劫难会对早期地球生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科学家在实验室模拟了彗星撞击地球的过程,结合相关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早期地球上的微生物孢子体仍然经受住了陨星溅落时的剧烈冲撞,并在高温高压下顽强存活。陨石撞击地球时,一些陨石碎块粘住了部分具有非凡耐受力的微生物孢子体,然后借助于强烈的反弹力冲出地球引力圈,再次回到太空。地球和它的姊妹行星在围绕太阳公转时,都要穿越太空中由黄道带尘埃组成的细小颗粒云层,这种尘埃云中的尘埃都来自于小行星相互碰撞产生的和彗星沿途撒落的碎屑。这些尘埃不停地与从地球上反弹来的大陨石撞击、摩擦,使它们逐渐被磨小,直至消失,这就是所谓的沙爆现象。威廉姆·奈培估计,尘埃云的沙爆过程可以在2万~20万年的时间内将一块直径一米的大砾石消磨得无影无踪,而彗星破碎后对尘埃云的加厚,可以使沙爆的力量增加数倍,这样,沙爆一颗大石头其实不超过五百年。从地球上溅落到黄道尘埃云中的陨石,完全能够在微生物孢子受到致命伤之前就已经裂解为尘埃粒,变成一艘轻型的宇宙飞船携带着生命向太空四处游弋。
一颗直径不到1/10毫米的尘埃颗粒完全有能力携带微小的生命,而仅仅凭太阳光子辐射的推力足以将如此细小的“宇宙飞船”迅速吹出太阳系,这个力与我们人类本身也在研制的太阳帆动力源如出一辙。太阳帆也许是将人造航天器带到宇宙深处最理想的工具了,在这一点上人类的先见之明与自然的魔法竟然不谋而合。
这个尘埃宇宙飞船究竟有多快呢?从地球上起航,在70万年内,可以旅行完60光年的路程!这个路程之中早已经过了几个恒星驿站。所以,实际上我们的地球已然被一个巨大的太空“生物圈”包围着,那些生物在微石粒上以冰冻状态睡眠,在太阳系内外悠然自得地进进出出。对于生命,我们的太阳系根本不能封闭什么,它看起来像一个有一定孔径的漏筛。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行,当它穿过那些诞生恒星的巨大尘埃云时,正是地球向太空播撒生命种子的好时机。根据威廉姆·奈培的估计,穿越期间地球将向尘埃云撒下三万亿亿(3×1022)个微生物。自从地球生命出现以来,这种大规模播撒生命种子的穿越大约发生了五次,因此,这些地球微生物要找到一颗类地球外星着陆并生存下来是一件很容易成功的事情。
1990年,NASA的Kevin.J.Zahule和Daid Grinspoon对白垩纪-第三纪界线附近地层的有机尘埃作了这样的解释:一颗或几颗彗星掠过地球,留下的氨基酸形成了这种有机尘埃;并由此指出,在地球形成早期,彗星也能以这种方式将有机物质像下小雨一样洒落在地球上----这就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
陨石分为球粒和非球粒陨石。球粒陨石来自宇宙,含有氨基酸,烃类、乙醇和其他可能形成保护原始细胞膜的脂肪族化合物。对生命起源有重要意义,和生命起源于彗星理论一样,这是一新天外起源说 生物化学家David.W.Dreamer用默奇森陨石中得到的化合物制成了球形膜即小泡,其提供了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及生命开始所需转变环境,即当陨石撞击地球时,会产生形成生命所需有机物及环境。康奈尔大学的C.Hyba指出,撞击可以以其他方式提供生命所需原材料。陨石撞击的热和冲击波可以在原始大气中激发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生命源于地球,由第一个生物经过再生、繁殖和演化,进而形成无数的生命形态并布满整个地球。古菌类和后来的细菌在水里、空气中和地上迅速繁殖,构成了一个生物圈。其中成员之间彼此交流,由此又先后产生了真菌和真核生物。然后又集合和组织成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生命在海洋里蔓延开来,它们登上陆地,使世界充满树木和花草,又随着昆虫和鸟类飞翔天空。于是,在地球上形成和成长起“生命之树”。人类是这棵生命进化树最奇异的枝条。
对于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实验建立起各种假说来解释。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勒和尤瑞以“电弧烧灼有机汤的实验”向人们证明地球可以自发产生生命:自然界的放电现象促使大气中弥漫着的甲烷、氢气、氨和水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了核酸、糖之类的复杂有机分子,进而逐渐孕育出了地球生物。但也有科学家从流星体中找出70多种核酸,与地球生命核酸进行结构比照,结果发现有8种能完全吻合,这却证明了地球生命的构成物质可能源自太空的观点。生命究竟来自何方?这个问题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仍在争论不休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生物单分子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现在的研究资料表明,放电、紫外线、热能都可以促使生命元素合成生物单分子。
生命起源和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密切关联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硫和磷等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星系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形成于星系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 地球上有细胞结构的最简单生命出现之前的演化过程,称为前生物化学演化(介于化学演化和生物学演化之间的特殊过渡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生物单分子的形成:例如氨基酸、嘌呤、嘧啶、单核苷酸、ATP等高能化合物、脂肪酸、卟啉等化合物的非生物合成
•生物高分子的形成:即生物单分子聚合为生物大分子(多聚化合物),例如由氨基酸聚合为多肽或蛋白质,由单核苷酸聚合为多核苷酸等。
低相对分子量的生物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蛋白质、核酸等。高相对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是由低相对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经过聚合而成的多分子体系。低相对分子量的生物有机化合物变为高相对分子量的生物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都是脱水缩合反应。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构成地球生命的一些基本分子,其“模板”可能是陨石从太空中带来的,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地球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全是右旋结构。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皮扎雷洛等人模拟了陨石落在数十亿年前地球表面的“ 原始汤”中产生的反应,发现如果陨石携带的有机物质中某一结构的分子占优势,能够促使随后产生的地球生命物质也出现结构倾向性。
许多化学物质分子有着“左”和“右”两种不同结构类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人的左右手。通常化学反应会产生等量的左手和右手型分子,但生命体中的糖全都是右手型的,包括构成DNA的脱氧核糖;而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氨基酸全是左手型的。所有生物DNA的双螺旋的旋转方向也都相同,为右手螺旋。科学家一直不清楚为何生命会有这样的倾向性。制造纯左手或纯右手型物质的一个方法,就是使用左手型或右手型的“模板”分子。人们早已知道,一些陨石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分子。有科学家提出,陨石在太空中运行时,某些天体如中子星发出的光具有偏振性,只使陨石中右手型的氨基酸分解,使剩下的左手型分子比右手型分子多。陨石落在地球上,这些分子成为地球生命起源的“模板”,使更复杂的生命分子也具有倾向性。皮扎雷洛等人使用一种名叫异缬氨酸的氨基酸进行试验,证明分子的结构倾向性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传递。在一块于196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陨石中,曾经发现有异缬氨酸存在。这块陨石有45亿年历史,几乎与地球一样古老。这块陨石中所含的异缬氨酸,左手型的比右手型的要多,科学家参照其比例调配了反应试剂。异缬氨酸与两种原始地球上可能广泛存在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后,产生了一种称为苏糖的糖类,其中右手型的苏糖比左手型的苏糖要多。也就是说,结构倾向性从氨基酸传递给了糖,更多的左手型氨基酸,促使产生了更多右手型的糖。苏糖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糖。皮扎雷洛认为,生命体糖类的“右倾”特性,有可能就是这样开始的。苏糖可以进一步反应生成称为苏糖核酸(TNA)的物质。TNA与DNA有些相似,也能形成双螺旋结构,但比DNA简单。此前曾有科学家提出,生命有可能最初使用TNA为遗传物质,后来进化到使用DNA。皮扎雷洛等人的新研究,为TNA及DNA螺旋方向起源提供了线索。
化学演化和前生物演化之后,单细胞终于形成了,生命进入了细胞演化阶段。演化的下一个重大阶段是由这些原始单细胞真核生物向多细胞的后生动植物的过渡。通过遗传密码的演化和若干前生物系统的过渡,地球上最终产生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
细胞形成后,生命进入细胞演化阶段。此阶段演化主要集中在细胞内部组织水平提高,包括细胞结构的复杂化、代谢方式的演变等,同时伴随着规模较小的生态学分异和物种分异 从原核生物过渡到真核生物,完成了细胞演化中最重要的一步。最早的原始的真核生物是微小的单细胞,它们进行有丝分裂,能进行光合作用
地球上第一个单细胞原始生命的出现标志着生命演化进入了生物学演化。
生物学演化又可以早期细胞演化阶段;晚期组织器官演化阶段或系统演化阶段。
细胞演化阶段是从原始单细胞生命产生到后生动植物的大量出现,持续了25亿年以上。后生动植物出现后,生物进入系统演化阶段,在大约7亿年的时间内,数以千万计的物种经历了形成和绝灭的演化历程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别如此巨大,以至于过去人们认为原核细胞是由真核细胞退化而来的。解决由原核细胞向真核细胞的演化问题是细胞演化的关键。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争论颇多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加拿大安大略的冈弗林铁建造中的微化石群(19.5亿年)。其化石丰富,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在形态上有类似孢子的球状体,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冈弗林微化石群中的丝状体已出现异形胞,大小细胞之间清楚地显示出细胞壁分开。在原核生物中见于蓝藻。在现生的蓝藻丝体里,营养细胞发育成很大的厚壁休眠胞或不动体,或者发育成具有特殊代谢功能的异形胞。异形胞具有固氮功能。由此可见,冈弗林微化石群中,蓝藻己相当繁盛,种类也较多,它们是当时海洋中主要生产者
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如何由原始单细胞真核生物演化分支出来?谁先谁后?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按照新近时兴的细胞内共生假说来解释后生动植物的起源是某些异养的、行吞噬作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祖先可能以吞噬原核生物为生,其中一些与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发生细胞内共生,形成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的真核生物,经过进一步演化,成为后生植物。另外一些仍保留异养功能,演变成为变形虫、鞭毛虫、纤毛虫等原生动物和真菌。从异养的原生动物再进一步演化出海绵、水母以及无体腔原始后生动物
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约有38亿年的历史,地球凝聚8~9亿年后才形成硬的地壳,生命才有了立足之地
最老的有细胞结构的生命证据是西澳大利亚的Warrawoona微生物化石群(35亿年),表明地壳形成后不到3亿年生物演化就开始了。但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最古老原始生命是和最古老的沉积岩同龄(38亿年),证据是格陵兰西部Isua沉积岩中的条带状铁建造。南非Swaziland超群(34亿年)古老岩层中存在简单的层状叠层石
年龄为33亿年的南非Onverwacht群的碳同位素比值有一个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断光合作用的历史可追溯到33~35亿年前
第四篇:从实习生到职场精英的进化论
从实习生到职场精英的进化论
来源:上海热线日期: 2010-09-16
89年出生的薇佳小盆友前天开始了在某著名4A公司的实习,她才刚刚到4A,还谈不上什么进步和发展,更谈不上什么领导谈话和参与开大会。但是薇佳有个最大的习性,就是几乎每天晚上都要骚扰我,告诉我她每天的观察,每天的思考,对公司,对周围的同事,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对别人的工作状态。我每天晚上都在夜里12点的朦胧中强行开机给她回短信。
“姐姐,我今天第一天上班,9点才下班,第一天哎。。”
“姐姐,我在客户部,做广告究竟是客户部好还是创意部好呢?我觉得客户部还是很锻炼人的,我想以后从和客户的接触中学习甲方的marketing,你觉得这可行吗?”
“姐姐,这个公司的211工程大家的学生有好多,虽然我也是211工程的,但是是不是有个海外背景能更加出挑?姐姐会出国读硕士么?”
“姐姐,这里的同事工作都好努力,好专注,我有点担心以后我能不能和他们变的一样好。我有点自卑,也有点自闭了。”
“姐姐,我中午和同事一起吃午饭,这里的午饭好贵,30块钱一顿饭,可是我的工资好像吃不起呀。姐姐当年实习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呢?姐姐带过饭吗?”
每次看到这些简单而稚气的短信,我都很心疼的感觉,薇佳是个多么可人而努力的孩子。我真的好想快一点把我的小书改出来,告诉她,我是多么多么相同的从这条路上走过来,我是多么多么的和你现在一样,甚至比你更糟糕。
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实习,每天坐公车两个小时去财富中心上班。一直到大学毕业,改成每天两个小时到长安街边上上班。我记得第一天上班,老板丢给我一个西门子的SWOT分析,而那时候我还没太知道SWOT四个字母都代表什么意思;虽然我没想从PR Agency去了解一个甲方的marketing,但是我好像从来没有被带出去见过客户是男是女;我学历背景喜忧参半,好在还有北大给我撑着点,要不我就死翘翘了;我还知道我第一天到公司实习的时候,HR一边跟我签合同一边跟我说:“你的英文没有母语好,回去加紧练习,因为你的英文,我们差点不要你了。”;我当然更加清楚的记得那些30块钱的午饭让我们无力承担很久,每天几个实习生一起跑出去吃711的7块钱的素菜盒饭,每天要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加白米饭。前段时间写书里的这部分,于是找到当年在三家顶级PR Agency实习时候的实习日记,一篇篇,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下去,一时间感觉那些日子又回到了眼前,在公车上看古
代汉语书,把外套当雨衣顶在头上,从车站冲进公司的大楼里;夜里孤独的加班,别的组的实习生跟我分享她妈妈做的菜团子;被老板骂的震天响,委屈的眼泪打转也没敢流下来……我好像还记得从第一个公司辞职那天晚上路边灯火辉煌,我好像还记得从第二个公司辞职老板生气的神态,我好像还记得海南那个漂亮的女实习生凉鞋的样子,低下头,好像还能看见她鞋上的蝴蝶结。
这些文字,不多也不矫情,也不系统,但是很真实,很幼稚,但是也很苦辣酸甜。“2007-4-25同学说:你这样拼命,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他们会一直用你干活。但是对于我来说,我需要很高效的做这样,只事项能多做一些项目,对每一个工作,每一个基础的工作都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也许我在这里的实习只几个月就要回去参加期末考试了,但是我想能来的时间是可以量化的,但是自己真正的提高和努力是不能量化的,而这些不能量化的东西往往才是我真正的所得。实习生不是为了混日子赚钱,我希望我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事情,学习尽量多的知识,遇到尽量多不同的人和事。感激一切给我信心,困难,压力,挫折的人”
“2007-7-21很长时间没有写日志了,工作忙,心里一直很乱,学校的事情又一直不断,让自己很难安静下来。新的公司非常活跃,让我能工作非常的自如,而且强度不是很大。就是每天公车太累了。也许这就是生活吧,要吃点苦。我时常想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完美的暑假,回家天天看电视多好啊。为什么我要工作?为什么我要实习,为什么我要这么辛苦,这一切什么时候才才能到头?我什么时候才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开始不爱学习,工作不忙的时候开始发呆,变的懒散而且没有追求。我很害怕自己现在的状态。”
“2007-7-25很多人以为我进了这个著名的外企就是个高薪白领,好象钱会刮到自己的眼前,觉得我不请客就是天大的不对。HR前几天和我谈薪水,因为公司实习生目前太多,预算是一定的,所以薪水砍掉一半,似乎连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了,不是似乎,是肯定不够。所以现在我要更多的兼职。我没有和家里说这个事情,21岁的人还向家里要钱,是个很耻辱的事情。”
“2007-8-25今天的任务就一个,还是report,我的很多弱点在不能很好的重视细节,很多时候还是不敢问,看见别人忙的时候就自己去琢磨,放不开,不敢和更多的人讲话,只局限于自己旁边的几个人。这就使得我效率下降,而且很劳累,我到一个新的环境总是这样的,不知道为什么”
我终于记得起那些小小的尴尬,神奇的小想法,可爱的喝水杯,瓢泼的大暴雨,那些日子很努力一步步的走过来。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第一个Leader,记得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只有她对我笑,看见她的笑,我会安心。她很漂亮,非常有气质,干练,有品位。后来我们无意谈起我刚去的时候,总是因为报告格式不对被退回来。我当时很委屈,觉得那她自己改下就好了嘛。但是现在,我总是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手里一定要出艺术品,心里就念她的好,感动的不行。不是她,今天我还是那么马马虎虎的小女生,不会在另一个公司里做的很漂亮。我会想起她,想起曾经她的严厉甚至是苛刻。记得那些天快走的时候,我和她说:“Isabell,我爱你。”她抬头一惊,笑的很灿烂,那是我看到的她最美丽的笑容,发誓自己要象她一样美丽。
薇佳小童鞋,开始写一个属于自己的实习日记吧,每一点,每一滴都记录下来,可以嘈杂、可以幼稚。很久很久之后的一天,当你已经变身成为写字楼里的职场精英,当你已经能够笑声爽朗的和同事聊天吵架、当你已经绰绰有余的吃得起三十元的中午饭的时候,回过头去看那些文字,也许你会感到一点点的不安和羞涩,内心软软的,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好傻啊,还总是在日记里表个决心什么的,嫩的一塌糊涂。可是,当我们在职场上变得迷茫、纠结、钩心斗角、冷酷奸诈的时候,反过头去看一看,我们曾那么努力,我们曾那么执着,我们曾那么善良,我们曾那么温暖。
这些文字,不是用来换学分的,只是用来时刻提醒我们那颗日益变得焦躁而浑浊的内心,那些逐渐失去的温暖、勇敢、坚强、努力、友谊、爱情、小幸福,请你们不要走远,请你们还在我身边。
第五篇:从“茉莉花开”看生命的价值
从“茉莉花开” 看生命的价值
教学班:性健康一班
序号:28 学号:201005001214 班级:设计10-1
性别:女
姓名:高静
初看这部电影是几年前,当时年龄还小不理解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第二次看就是在大二的这学期选了《大学生性健康》这门课,老师给我们放的,我也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再次看这部电影令我深深的感受到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男刚女柔,女人通常是男人的猎物,而男人则是女人可以依附的对象,还有女性的坚强与可怜。这部电影充分的体现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令我震撼。茉篇
影片一开场,茉脸上露出的那天真无邪的笑容相信会赢得所有男性的青睐。她在家中折纸飞机飞向空中,纸飞机承载着她的梦想,这是女人爱做梦的天性使然。当她结识了孟老板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孟老板代表着上海的浮华与霸道势力,女孩想要成为明星就要屈服于向孟老板这样的男人,同时也背离了自我,那个时代的中国女性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她的软弱就注定成为男人口中的羔羊。她在电影公司舞台上的表演很拙劣,因为她的年轻、她的天真,所以她无法诠释台词的含义。其实那几句台词就预示着她之后的命运,那一句“你是玩弄女性的恶魔。”就是对孟老板也是对所有男性的概括。当她走进宾馆房间,看见床上的睡衣和花露水,她满心欢喜,但她全然不知这就是对性的暗示,是用来取悦男人的工具。当孟老板拿着以她的相片作为封面的杂志出现在公寓门口时,她欣喜地让他进了门。当她在生日宴会上扭动着腰肢靡靡香甜地唱着那首《茉莉花》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因为恐惧,她拒绝做流产手术,而她的演艺事业也必会因此总结。孟老板携款出逃后,怀有身孕的茉不得不搬离租金到期的公寓,当她坐着黄包车回头最后望一眼那公寓小巧别致的阳台时,看见了当年那个风光无限的自己正冲着如今这个狼狈不堪的自己微笑着挥手告别,她是再也回不去了,然而她的心却也永远留在那里出不来了。之后影片里反复出现她看着当年以她位封面的那本杂志无限依依的申请,她总是执意叫她的女儿和孙女的男友“小高”,仅仅是因为他们长得像她年轻时崇拜过的影星高占非,她无法忘怀红极一时的那些日子,至死手中都攥着那半瓶“茉莉花”牌香水。莉篇
莉在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娘舅”对母亲茉的侵犯,一脸的迷茫,这样的设计是情欲在人性上的必然反应。雨夜,莉用手指划弄玻璃上的雨痕,这一镜头配着惆怅的钢琴声极好的表现出了她内心的波澜。她爱她的丈夫却疑神疑鬼怕失去他,她想有个孩子却偏偏不能生育……种种矛盾纠缠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最艺术也最生活的角色。她婆婆的那句仿佛若不经心的台词“新娘子昨晚怎么哭了一夜”暗示了莉最终的性格悲剧。那挂总是放不下来的白色床帐,透过并不疏稀的纹理,每夜莉都在窥视着家中的一切:母亲、丈夫、养女……观众也从她眼睛里看见的一个个一闪即过的幻象中看清了她内心的压抑、恐惧。最终她逼死了丈夫,自己
也走上了不归路。花篇
花和茉、莉不同,她的童年有父爱,所以她有着恋父情节。面对父亲的自杀、母亲的出走,她的成长过程是有缺陷的,但她的性格不偏执,而是善良的、坚强的、勇敢的。她是新一代女性的代表,她独立且会保护自己,她在丈夫抛弃自己时尖锐地用《婚姻法》还击:“要离婚,还要看我想不想!”尽管没有丈夫的帮助照顾,她依然独自承受了外婆的去世和漫漫的妊娠期,她并不因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的人而消极对待生育这件事情,当影片中花躺在干净的床上安闲地听着音乐,做着产前运动时,我轻轻地笑了,尽管一个人是那么的寂寞,那么的痛苦,但伟大的母爱似乎照亮了一切。电影结尾时的花则独自一人在滂沱大雨中痛苦地生产,在大街上,在雨夜,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医疗箱,她早就料到会是一个人,她什么都会为自己准备好,她不打算靠任何人,她独自承载着过去的痛苦和新生的喜悦,那一段生产的镜头让我深深的震撼,当时我的手紧握着同学的手,那时候的心是揪着的,我很佩服花的勇气和坚强。
当看完此影片,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绝情和冷静。这部电影把三四十代年的就上海有着的自杀、背叛、杳无音讯、孤独描绘的淋漓尽致。作为那个年代的女人,她们的骨子里深沉的埋藏着对生命的坚韧,痛恨遇冷眼的旁观一切。她们都坚守着自己对生命的判断,决不让别人来主宰自己,冷静尖锐的面对生活。
作为现当代的一个女性,我对她们表示同情、羡慕和怜悯!同情她们的遭遇、羡慕她们的坚强和勇敢,还有对生活的决绝、怜悯她们生在一个乱世,三代女人的命运如此坎坷,波折!我觉得作为一个女子看了这部电影后应该想到在爱情和婚姻里面,我们都应该有着像花那样的独立与坚强。面对爱情与婚姻的失意,我们都应该以最美的姿态走完这一生。张小娴说过:女人,最好的归宿是成长。我想,这句话应该属于这部电影的结束语。
这部电影就说明了,这个世界什么都在变.彼此走的路不一样,想法就不一样.到最后一张结婚证只是一个契约.有谁会遵守.也许只有懂得诚信的商人才会遵守。人生很短,所有轮回来世都是肯定不了的议定界限。一个女子人生里最初的贞洁也只有一次,她们渴望奉献的对象总是心里极为重要的人,当人生里的幸福像潮水涨起落走的时候,一个女子最美的年华也带上了句号。对于女子来说,不美满的性,是深埋记忆一辈子的痕迹,能坚强熬过去的女子,绝对不会是臣服于命运的妇人,茉莉花的纯洁是蓝天白云里的风,它的味道是藏在露草水滴里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