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煜虞美人正式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高二语文组 张小燕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
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词,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词的能力;(2)品味词作,探讨李煜在词中怎样展现愁情。
2、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2)鉴赏李煜的两首词作,评价李煜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往往脱离作家及特定的时代背景,断章取义,挖掘不出诗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东西;其次是学生普遍表现出缺乏鉴赏兴趣和鉴赏技巧不足,兴趣的缺乏使学生读不进去,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丰富学生的鉴赏技巧,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首先播放带画面的费玉清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走进文本。
2、诵读教学法。文言诗词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为进入诗歌的情境打好基础。
3、讨论、分析探究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探究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过程。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伴唱歌曲,提起兴趣,走入文本。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赏析本词中也完成了对以往知识、方法的回顾和整合。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置身诗境。在课前三分钟我设计用课件播放费玉清的缠满哀怨的歌曲《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听完歌曲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歌词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表扬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由此进入他的千古绝唱《虞美人》
(二)板书课题和作者;
(三)诵读: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1、老师朗读这首词。我首先诵读这首词,同时提醒学生,让他们认真聆听,在我朗读完之后,让学生谈对词作的感受。然后在此强调读诗词的注意事项: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要求学生把握好词的感情基调:凄凉悲婉。
2、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在上课之前也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这首词,不知道学生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这首词,在我讲解词的感情基调之后,让学生带着这种凄凉悲惋的情感自由诵读这首词。
3、请两名同学朗读,力求声情并茂,让一名学生进行点评,然后由我点评,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4、学生配乐齐读文本。
(四)分析鉴赏,品读词作。在分析作品上总体采用了体现“教师主导性”的问题引导法和“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是我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再进行小结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欣赏音乐和听、读作品,让学生总体把握全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我首先提出问题:请找出词中最能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愁。学生回答之后,板书“愁”字,并由此引出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提示学生从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
由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由我总结自己的观点,学生每提及一点愁情,我就在把这一点板书出来,然后我再加以补充,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其积极性)
我设计了对这个探讨问题的总结是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看法,都说了不同的哀愁,但是有一点共同之处。这首词流传至今,最主要是感情真挚,抒发了他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正如 缪塞所说,世上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句话用在《虞美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虞美人》正是以它的字字血泪,打动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李煜的读者,在这首词中,我们不仅读到了一行行美丽的词句,读到的更多是词人愁苦、绝望的心情,孤寂、悲凉的处境。
2、由李煜在词中展现的愁情,此时我设计了一个拓展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有关含“愁”字的诗句,让学生交流,然后我列举一二,重点分析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句《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式相同,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的愁之深、愁之多、愁之长、愁之绵绵不绝。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深度。
3、前面的环节让学生学会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因此,在这里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阅读李煜的《浪淘沙》,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感受这首词中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然后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我再加以点拨。
4、品读了李煜的这两首词之后,学生对李煜也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题,“在你的心目中,李煜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谈谈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听了学生的看法之后,我也谈了对李煜的看法。
我设计了对老师对李煜的看法。看来同学们对李煜有不同的评价,这里老师也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李煜只是李煜,他是一个文绉绉的真情词人,他不是勾践,勾践亡过国,但是他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吞了吴,恢复了自己的霸业。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悲从中来,他选择的是沉溺于这样的痛苦之中,选择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之中永远也拔不出来,心念旧爱,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但是我们说,李煜的成功恰恰又是从他的亡国开始的,可以说,亡国的代价,却成就了一代可追唐诗的词人。政治是艺术的天敌。怪不得有人说李煜:“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惜薄命做君王。”还有人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他的成功就在于它的作品里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会觉得真挚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更会觉得,如果李煜不当皇帝,放在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仙。
5、课堂小结。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对《虞美人》的学习,走进了一代词宗李煜。在我们语文课上还会学习到更多迁客骚人的精彩之作,“昔人已去,佳作犹存”,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感知他们的欢哀苦乐,品味他们的精彩人生,读文就是读人,以后我们还可以从饮酒诗走进陶渊明,从赤壁赋走进苏东坡,从一剪梅走进李清照,让我们不断地从这些文化名人身上汲取精神的氧分,来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最后赠送同学们两句话“品诗冶性情,读文味人生”。(在ppt上展示)
6、学生再次齐读文本。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五)布置作业。
1、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虞美人》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2、熟练诵读,准确默写《虞美人》。
四、说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进行总结,李煜的愁有哪些?有往事之哀,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愁情。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词的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本词的主旨。
五、说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重要考点,如何做到既要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能避免“满堂灌”而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应对高考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节课可以说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在本节课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展示,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李煜词作的音乐美。反复诵读侧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深层品读,拓展阅读,拓展延伸,既结合考点又不致课堂气氛乏闷,反而给学生提供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展示交流的舞台。而且在整个课堂节奏上把握得当,没有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的功课较多,而且展示交流时忽略了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今后仍需努力改。
第二篇: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一)诵读
1、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1、全词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3、作者李煜有哪些愁?为何而愁?
往事之叹
愁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4、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四、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言之,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物质——李煜在南唐当皇帝时过着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的生活,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
精神——欢乐、权利、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是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相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五、分析鉴赏——品读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好在哪里?()
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雕栏玉砌”为虚写,代指旧日南唐宫中的建筑之外,还泛指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是以点代面、以物代物,合乎借代规则。“朱颜”为实写,南唐宫中旧日的宫女早已老去。暗里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怀恋和自己切肤的亡国恨。将“雕栏玉砌”与“朱颜”进行对比,写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运用比喻和设问,用春水来比喻愁,将抽象感情具体化,愁思像春水一样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六、课堂总结: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七、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第三篇:《虞美人》李煜(范文模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背诵全词。【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预习案】: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等。(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3)、词按字数分为、、。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
2、背景资料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探究案】:
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学习重点】 【知识链接】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窥檐语清圆 2.翻译下列句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四篇: 虞美人/李煜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并背诵诗歌
2.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把握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艺术技巧。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虞美人》歌曲导入(1分钟)
二、走近作者李煜。(3分钟)1.学生朗读写作背景(配乐)
公元974年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李煜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
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止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结,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2.教师简介作者生平与成就。
三、展示学习目标,播放朗诵视频(2分钟)
四、学生自由练习朗诵,展示朗诵成果,师生点评。(4分钟)
五、鉴赏探究(25分钟)
(一)词作整体把握
(二)分组讨论探究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屈辱生活的延续,何时是头啊?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3.“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4.“问君能有几多愁”,作者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
10、11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比喻
夸张
借代
设问
对比
(三)名句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例举形象表现愁的诗句。规律总结。
(四)艺术赏析 三次发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
课后习题
1.课堂检测•高考链接(4分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这两句如何表现抽象的愁?(6分)
2.作业:扩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1分钟)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五篇:李煜《虞美人》教学环节设计
李煜《虞美人》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语
1200多年前,江南有一个出身帝王之家、才华横溢、无心富贵,既多情、又痴情、更深情的翩翩公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皇帝,他是失败的,失败到国破家亡、妻陷身死的地步;作为一个文人,他的成功又是空前绝后的,在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人生剧变之后,他淌尽了全部的泪,沥尽了全部的血,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李煜蘸着泪和血写成《虞美人》。
二、作品概说
(一)简单介绍李煜的生平、爱好、经历、性格、评价、代表作品。
(二)前期作品绮丽柔靡,空虚轻浮,如《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三)后期作品沉痛凄凉,真切感人,如《虞美人》,被后人评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千古词坛南面王”。
三、作品诵读
(一)学生自读:解决生词、生字,体会作者情感,酝酿。
(二)示范吟诵:配以低沉凄迷的音乐《二胡〃汉宫秋》,重读能表现作者内心痛苦的词语,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四、作品鉴赏
(一)主要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重点提示:“愁”的内涵: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思乡之痛、离情之苦。
(三)难点提示:“愁”的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发问、比喻。
五、拓展运用
(一)通过“绝命词”的故事,点出《虞美人》的地位(千古词帝)。
(二)请1—2名学生谈谈对《虞美人》的理解感悟(正面引导,积极鼓励)。
(三)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人的情感,如并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六、积累巩固
引导学生齐声诵读、亦读亦诵、熟读成诵。
七、结束语
最美丽的诗歌往往是最绝望的吟唱,最感人的吟唱往往是最纯粹的眼泪。《虞美人》堪称是“最纯粹的眼泪”和“最绝望的吟唱”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最后,我们通过聆听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来更进一步的体味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