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写写帮整理)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发布者: 罗再梅 发布时间: 2011-10-31 20:39:15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在物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步的课堂演示实验也少。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便可以讲一些与之相关的物理常识的小故事,鼓励学生思考故事当中的问题,有助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讲授合理进行比较要确定测量单位时,如果用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进行教学要比枯燥、单调地讲授理论效果好得多: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他到底有多少桶谁呢?(桶的大小没有确定)阿凡提正是抓住了桶的大小可以人为地任意确定作为测量的标准,从而战胜了国王的刁难。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的值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故事为学生创设出构建知识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效果要比教师紧握着严谨的学科知识,将其硬塞给学生好得多。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只会把学生的个性思维抹杀掉,甚至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在介绍压强单位时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天堂的所有科学家一起玩躲猫猫。很不幸,轮到爱因斯坦找人。但除了牛顿所有科学家都躲了起来。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的面前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了中间。爱因斯坦数完数,就看见了牛顿,马上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却死不承认。结果其他科学家都出来了,并帮牛顿证明牛顿没出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牛顿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站在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间,也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学生很容易记住压强的单位,而且记忆深刻。
4、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是很有趣的。
5、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所在,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地探索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其中物理小故事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是讲解有关法拉第的小故事: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一是炊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法拉第的座右铭是:“像蜡烛那样为人照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一生热爱真理,热爱人民,真诚质朴,作风严谨,他的思想品质深深地扎根在了学生的心里。
6、在教学环节中,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在讲电学时,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会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能缓解,继而又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去。
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调味品和润滑剂的作用,使课堂更鲜活,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把全体学生的心都带进了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设法编写一些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内容,但要了解学生,因人制宜进行编写,还要注意故事的生动形象,也要注意德育渗透。如在讲授《压强》一节内容时,引课的内容很多,但要是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就能顺利通过?作为引课材料更好,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完这一课,还能感受一下前辈们的不屈不挠的革命作风。物理课堂中的小故事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6个小故事
6个小故事:让你变身营销超人
转载自 ♀荥♂/mg转载于2010年06月14日 17:36 阅读(12)评论(0)分类: 个人日记举报
1、割草的男孩(哲理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感想:
1.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2.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3.不光是营销人员,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职能部门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4.这也是沟通的问题,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应该算是一种创新吧。(营销人员可以借鉴,冒充别***打电话给经销商,看看是否有些地方可以改进)
2、德国人的规则
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3天,而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SAP是德国人做的,在学习SAP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他们的严谨,但是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漠视制度,那么SAP在实际应用时会不会有障碍呢?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请大家牢记这一点!
3、为什么买香草冰淇淋汽车就会秀逗的故事?
————“请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Pontiac)部门收到一封客户抱怨信,上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我不会怪你们为什么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我们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我们的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在饭后才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等大家决定后我就会开车去买。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后,在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
你知道吗?每当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理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它的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我要让你知道,我对这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猪头。为什么这部庞帝雅克当我买了香草冰淇淋它就秀逗,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其它口味的冰淇淋,它就一尾活龙?为什么?为什么?
事实上庞帝雅克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之于一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一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了。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第二晚,草莓冰淇
淋,车子也没事。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秀逗”。
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到目前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过敏。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开始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根据资料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它口味的要少。
为什么呢?原因是出在这家冰淇淋店的内部设置的问题。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冰淇淋口味中最畅销的口味,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店的前端;至于其它口味则放置在距离收银台较远的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蒸气锁”。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它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气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读后感想
即使有些问题看起来真的是疯狂,但是有时候它还是真的存在;如果我们每次在看待任何问题并秉持着冷静的思考去找寻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将看起来会比较简单不那么复杂。所以碰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就反应说那是不可能的(IMPOSSIBLE),而没有投入一些真诚的努力。做质量的首先要相信顾客的投诉,没有谁闲的无聊找人投诉玩儿!
人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所以一般结论是在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后产生的,因此不一定可靠,认真调查,分析再做决定,不要轻易下结论,这是国人和老外的不同,顾问老罗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实验不能重复五次以上,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我们呢,经常搞一到二个数据,就出了结论。
“请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下结论”就是这个故事给予我的!
会投诉的客户才是真的回头客户或者是真诚的客户!
4、小和尚撞钟
————制度(工作标准)与培训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
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感想:
1.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2.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3.既然我们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领导认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
4.所以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就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训!
领导------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不需要这么忙员工------请遵守制度,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5、猴子与香蕉
我在读西点军校的故事时,看到西点实验室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我把他与培训与服从联系起来,与大家分享:
有6只猴子关在一个实验室里,头顶上挂着一些香蕉,但香蕉都连着一个水龙头,猴子看到香蕉,很开心去拉香蕉,结果被水淋的一塌糊涂,然后6只猴子知道香蕉不能碰了。
然后换一只新猴子进去,就有5只老猴子一只新猴子,新来的猴子看到香蕉自然很想吃,但5只老猴子知道碰香蕉会被水淋,都制止它,过了一些时间,新来的猴子也不再问,也不去碰香蕉。然后再换一只新猴子,就这样,最开始的6只猴子被全部换出来,新进去的6只猴子也不会去碰香蕉。体会与感想: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培训的重要性和无条件的执行制度
1.培训的重要性:把好的经验做好培训,让大家共享,培训好了,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大家都会向同一个方向,也是正确的方向使力,这样的团队或公司会战无不胜的。
2.制度就是要无条件执行的。因为制度是经验的总结。不遵守制度是要犯错
误或受惩罚的。
6、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品质没有折扣,多站在消费者的观点想一想
不知道那位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品质没有折扣”,品质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执行!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No,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一点体会:
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就像我们经手的日本协和的质量投诉。我当时真的认为有些是吹毛求疵。但这是一种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态度决定一切。
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
第三篇:6个故事
01 学无止境
人生中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
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格外受关注。
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时间回到2014年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本部报名处,进来一位头花斑白的老奶奶。根据工作人员的经验,奶奶应该是来替忙碌的孙辈来报名的。可当工作人员刚张嘴“奶奶,您……”就被薛敏修制止了:“请叫我薛敏修同学,我是来报名学习的。”尽管那时她已经77岁了。薛敏修同学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先打开电脑学习一会,然后再洗漱、吃早点。
不仅学习努力,她对老师还非常恭敬。去学习中心跟老师问问题,她都坚持站着。对于“学霸奶奶”来说,“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
02 责任
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亲爱的宝贝,这是妈妈写给你的第19张请假条,吃完年饭妈妈本来答应带你去游泳的,可临时接到任务……等妈妈这个班退乘了,一定带你去游泳。”这是2018年春运期间,武汉客运段“夫妻列车长”陈刚和肖三英写给6岁女儿陈昱彤的一张请假条。
“有个阿姨生病了,上不了班,妈妈要去顶替她……”时间很紧,肖三英写下第19张请假条后匆匆离家。望着妈妈的背影,女儿伤心地默默流泪。肖三英说,以前孩子只知道藏爸妈的制服、帽子等,怕他俩换衣服去上班。现在孩子大了,懂事了,不再藏东西了。回到家,就让爸爸妈妈讲列车上的故事,也把自己在幼儿园做的好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比一比谁做的好事多。
从女儿3岁开始,3年多来,这样的请假条夫妻俩已经写了19张。19张小小的请假条,写满了一对普通铁路夫妻对女儿的歉疚。
03 感恩
心怀感恩之人,道路更加宽阔
2018年2月23日,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的一个小男孩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白涛消防中队,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亲手交给了中队消防官兵,以表对“消防员叔叔”的感谢。他在信中写道:“在我最痛时,有一位消防员叔叔说:‘你要是很痛,你就使劲掐我的手’,这让我很感动。”
一张普通的作业纸,11行稚嫩的笔记,却让消防官兵们感动得差点流下了泪水。
04 信念
勇者无畏,强者无敌。
贺岁档电影《红海行动》取材自真实的“也门撤侨”事件。撤侨过程中,一名中国公民被劫持,为了救出人质,同时避免引起外交冲突,海军派出了一支作战经验丰富的“蛟龙突击队”,深入虎穴解救人质。
突击队一行8人,没有外援,靠着非常人能及的意志力,拼到最后,成功解救人质。看完电影以后,不少人都被这支队伍“燃”到了。
其实,影片的军事顾问和军事指导均是蛟龙突击队成员,现实中的蛟龙突击队更是比电影里还铁血真汉子。
蛟龙突击队与其他军种的部队有一个显著区别:由于海军的开放性,蛟龙突击队经常走出国门,执行任务的机会更多。“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是只在蛟龙突击队才会有的。”一名蛟龙突击队队员如是说道。
05 坚持
你的努力绝不会辜负你!
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平昌冬奥会收获的唯一一枚金牌。
可就在七年前,他还只是队伍的陪练,先是领着女孩子滑,后来有能力了,跟在男孩子队伍的队尾滑。那个时候的他,就连全国冠军都不敢想。
他说:“我觉得对于运动员的身份是一种责任,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能穿上带国旗的衣服。” 备战的这四年武大靖也曾面临着挑战,也经历着状态的起伏,上赛季初,为了减少犯规,李琰教练更改了他多年惯用的起跑姿势,这严重影响他当时状态,在质疑自己中度过……
这个赛季,为了提高后程能力,武大靖一直挑战着中长距离的训练。长距离是弱项,每天挑战自己,每天把自己练得筋疲力尽。每天都是重复着一样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些乏味,后来仔细一想,真正能把成绩提高上来,这些也无所谓了。06 希望
无论身处何处,永远不能放弃希望
自2月16日起,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打造“和诗以歌”原创模式,创新引领文化过年的“新年俗”。
20字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舞台重新唤醒。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评委,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于是,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在我心中,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找到生命的价值,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我觉得这个比我们的外表重要。”
为了让孩子们与贫穷对抗,梁老师教孩子们把古诗词编成曲子唱出来。这些曲子,猝不及防走进亿万中国人的心里。
“我们这一代新鲜人的血液里面,还是流淌着中国文化的基因,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成长的根基在哪里。”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是很有趣的。
3、在教学环节中,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在讲电学时,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会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能缓解,继而又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去。
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调味品和润滑剂的作用,使课堂更鲜活,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把全体学生的心都带进了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设法编写一些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内容,但要了解学生,因人制宜进行编写,还要注意故事的生动形象,也要注意德育渗透。如在讲授《压强》一节内容时,引课的内容很多,但要是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就能顺利通过?作为引课材料更好,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完这一课,还能感受一下前辈们的不屈不挠的革命作风。物理课堂中的小故事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马国庆
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
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是很有趣的。
3、在教学环节中,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在讲电学时,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
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会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能缓解,继而又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去。
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调味品和润滑剂的作用,使课堂更鲜活,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把全体学生的心都带进了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设法编写一些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内容,但要了解学生,因人制宜进行编写,还要注意故事的生动形象,也要注意德育渗透。如在讲授《压强》一节内容时,引课的内容很多,但要是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就能顺利通过?作为引课材料更好,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完这一课,还能感受一下前辈们的不屈不挠的革命作风。物理课堂中的小故事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