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5 09:0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写写帮整理)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摘 要〕姓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从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中英(讲英语国家)姓名文化进行比较,总结了中西方姓名几方面的特点,反映出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差异。

〔关键词〕中英文;姓名;文化差异;讲英语国家;姓名是一种符号,它是社会上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会获得一个姓名,从此,姓名就会与我们生死相伴,荣辱与共,有的人用姓名表达愿望,有的人赋予它某种精神,有的人用姓名象征某种事物。因此,姓名必然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古今中外,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宗教、语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英姓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显著差异,对两国姓名文化加以比较,饶有趣味,使人深思。

一、中、英姓名在形式上的差异

中国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英语国家姓名,名在前,姓在后。比如,中国人的姓名:王健(姓+ 名);英国人的姓名:LindaJones(名+ 姓,林达·琼斯)。其实,这种差异有它本质原因;在中国,姓氏的起源先于名字的产生;而在英国名字的产生则先于姓。

二、中国的姓与英语国家的姓在词义、起源、来源等方面的比较(一)姓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

许慎《说文解字》载:姓“, 人所生也。⋯⋯从女,从生。”〔1〕由此可见“, 姓”的起源跟女子生育有关,同一母亲所生的后代有相同的姓。据说,在中国从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那时,姓是一个部族的族号或标记,代表的是母氏血统,它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比如,尧、舜、禹等。从上古时代,部族或人都以姓为标志符号,此时没有名字。

姓在英语中的意义,英语中的“姓”为“surname ”即“名字之上的(名字)”。在法语、德语、罗马语、拉丁语等西方语言中,姓均表示“家的名字”,从这些词义我们可以看出,“姓”或者从它与家族的关系出发来定义;或者描述它同名字的关系,并不强调家族血缘关系。英语国家的姓(surname)属于后者,即名字之上的名字。〔2〕(二)“姓”在中英两国起源的差异

在中国“, 姓”起源于上古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用来“明世系,别婚姻”。〔1〕可见,从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起“, 姓”一直是一个血缘关系的标志。在英国,姓的起源要比中国晚得多。古时候,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他们名字很简单,多数用一个普通名字组成。比如:Frith(和平)、Snelgar(勇士)等。古时候,英国人取名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许重名,至少在本地区如此,这种只有名没有姓的习俗一直延续到10 世纪,1066 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同时把法国的姓氏制度带到了英国,最初“姓”用于那些封建贵族,在其后的500 年间,“英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姓氏体系。”〔3〕

(三)中英两国“姓”的来源比较中国的姓主要以汉族的姓氏为基础。据分析,来源大约有以下几种:(1)以母亲的姓,或祖先的图腾为姓。这是最古老的姓。如:姜、姚、姬、云、龙、牛、马、羊等;(2)以祖先的称号为姓,如:轩辕、高阳等;(3)以祖先族号、溢号、字或名为姓,如:唐、文、武、游(郑国公子偃,字子游, 其后人便姓游);(4)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东郭、西门、南宫等;(5)以封国、采邑为姓,如:齐、鲁、秦、晋等;(6)以爵位为姓,如:王、公、候等;(7)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帅、尉等;(8)以职业为姓,如:陶、卜、巫、商、乐等;(9)以皇帝赐姓为姓,如:唐朝皇帝给功臣赐予“李”姓,其后代就沿用“李”姓;(10)以少数民族姓氏译音为姓,如:呼延、宇文、白、包等。

英语国家的“姓”原来是有含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失去了原来的意思,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姓氏符号,研究表明,英语姓的主要来源如下:(1)以职业为姓, 如Carpenter(卡彭特)、Thatcher(撒切尔)、Tailor(泰勒)、Smith(史密斯)、Cooper(库伯)、Barber(巴伯)Clerk(克拉克)、Cook(库克)等姓氏均源于原来的职业,如木匠、盖屋顶的人、裁缝、铁匠、制桶匠、理发师、办事员、厨师等。

(2)以居住地附近的地形、地貌为姓, 比如: Moor(穆尔)、Hill(希尔)、Lake(莱克)、Wood(伍德)、Brook(布鲁克)、Bush(布什)等英语姓氏分别为荒野、小山、湖泊、树林、小溪、丛林等。

(3)以居住地所在的地名为姓, 如York(约克)、Kent(肯特)、London(伦敦)等均为英国地名,后变为姓。如Jack ·London(杰克·伦敦)。(4)以个人的身体和个性特征为姓, 比如:Small(斯莫尔)、Long(朗)、Wise(怀斯)、Short(尚特)等,其含义分别为“小人”、“大个子”、“聪明”、“矮个子”。(5)英语的某些“姓”由“名+ 字”(firstname+son)组成,表示一种父子关系,比如,Johnson(约翰逊)、Wilson(威尔逊)、Jackson(杰克逊)等,分别为SonofJohn(约翰之子)、SonofWill(威尔之子)、SonofJack(杰克之子)。表示“儿子”的词尾,还有英语中的“-in g”,所以下列带ing 后缀的英语姓氏Willing(威林)、Wilding 怀尔丁)、Golding(戈丁)便分别是Will 或William(威尔或威廉)、Wild 或Wilde(怀尔德)、Godwin(戈德温)的后代,不过后边的姓氏在拼写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种表示宗族和血缘关系的英语姓氏还有另外一些形式。如一些带有Mac(Mc),O 和Fitz 等前缀的姓氏,带有Mac 或Mc 前缀的英国姓氏说明该姓氏的人是苏格兰人的后代,比如,MacArthur(麦克阿瑟)、MacLeod(麦克劳德)、McNamara(麦克纳马拉)、MacDonald(麦克唐纳)、带有O 前缀的姓氏说明此人为爱尔兰人的后裔。如,O‘Neil(奥尼尔)、O‘Brien(奥布赖恩),而Fitz(菲茨)它表明该姓的人为诺曼人的后代。如Fitzgerald(菲茨杰拉德)、Fitzwilliam(菲茨威廉)、Fitzhugh(菲茨休)等。

(6)英语中也有由两个词组成的姓氏。比如Loyd-Jones(劳埃德—琼斯)、Bartle-Smith(巴斯尔—史密斯)等,这种两个词加连词符号形成的复姓是由父母二人的姓合在一起形成的,这反映了英国历史上贵族财产的一种继承方式。英国的法律规定男性子孙为继承人,如果没有男性继承人,女性也可继承财产,但需要把男女两家的姓连在一起,这就是英语复姓产生的历史渊源。

(7)由于人口迁徙而产生的姓。移居英格兰的外地人常被称之为Scot(苏格兰人)或Wallace(威尔士人), 英文Wallace(华莱氏)、Scott(斯科特)便成了新移民的姓,还有一些新移民,以Newcome(新来的人)、Travelers(旋行者)等为姓。

(8)有些人为了表示对伟人的崇拜或标新立异而改姓。如,许多黑人都崇敬黑人的解放者林肯总统,为纪念他,喜欢以Lincon(林肯)为自己的姓,有人为了与众不同把You guess(你猜)写成Yogess(尤格斯)作为新姓,听起来很奇特。(四)中英两国的姓在形式等方面的差别

中国人的“姓”多以单音节为主,因此以单字为姓,但也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也有二字、三字、四字复姓,如:诸葛、步六孤、爱新觉罗等。

严扬帆编写的《新编千家姓》共收入单、复姓3107 个。另外,在中国子女一般随父姓(法律规定也可随母姓),家族世代相传,我们现在女性出嫁之后,仍使用原来的姓。英语中的姓不管有几个音节(单音节或多音节),形式上一般只有一个词,从词性、词形上来说,英语中的姓有名词(如Hill)、形容词(如Long)等。英语国家,子女随父姓,女性出嫁后改随夫姓,比如,MaySmith(玛丽·史密斯)嫁给JohnRobinson(约翰鲁宾逊)后,要改成MaryRobinson(玛丽·鲁宾逊)。现在一些女性政治家、艺人、作家很少用夫姓。

三、中英名字比较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宴不相见,故以口自名。”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名字是因为晚上看不见,而用来称呼自己的,这种“以口自名”的小名是在狭小的氏族范围内使用的,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之后,中国人在给孩子起名时有小名(乳名),又有大名(学名),当孩子入学,成人之后不再用小名而是称其正式名字(大名或学名)。

中国历史悠久,起名方式也历经演变。语言反映文化是众所周知的事,故名字带有时代的印迹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如:春秋时人们崇尚礼仪,许多人取名时多用“子”字,“子”字是当时对男子的尊称和美称。如:子路、子夏等。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取名多用“之”字,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等。据史料表明:“之”字为天师道的标志。当时的士大夫崇信此道,竟相以其标志“之”命名。隋唐以来佛教兴盛,又出现了金刚、力士等名。如唐宦官高力士等。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人名字的几个特点:(1)名字结构固定,单字或双字名;(2)自由命名,数量无限;(3)名字有意义或寄托父母心愿、希望或纪念人事、或表达情操德行等;(4)名字的发音声韵搭配,并忌讳不好意义的谐声字;(5)特有的排行族谱辈份命名法;(6)男女名字性别界限比较清楚。如反映男子阳刚之气的名字:刚、毅、强;反映女子清秀俊美特点的名字如:秀、娟、雅、清、静等。

(7)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如:建国、卫东、文革等。英语国家的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也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名,大多数情况下只使用一个名字,即首名(firstname)或教名。首名又称教名是因为

在英语国家,孩子出生后一般要接受洗礼并命名,只有在办理公务或签署文件时才用中名(middlename)或者第三个名字。在书写时按首名+ 中名+姓的次序排列。比如:LindaJaneSmith(林达·J ·史密斯),为了方便,有时写成L.J.Smith。英语国家的首名(教名)一般由父母或牧师取,中名多用父母亲或亲朋好友的某个名字,表达了本人与父母亲的关系。像中国人一样,英语国家的人们给孩子起名时很慎重,同时也受到它们文化习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特点:(1)来自其它语言的名字:英语吸收外来语的能力是很强的,这一点也可从名字上反映出。如:Sus2an(苏珊)源于希伯莱语(犹太人)表示优雅、亲切。Diana(戴安娜)源于希腊语,意为“月亮女神”;An 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意为勇敢直率;Charles(查尔斯)源于德语,意为高尚。

(2)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英语国家人们给女孩取名时常用象征美丽、优雅令人钟爱的词汇。如,Lily英语意思是“百合花”;Hellen(海伦)意为“迷人的”;男孩儿也常用“英雄”、“勇敢的”等词汇命名。(3)直接用《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命名,如:David(大卫)、Adam(亚当)、Paul(保罗)、Marie(玛丽亚)等。

(4)用名人的名字命名:人们常用早期英国国王的名字给孩子取名,反映了人们崇拜英雄的社会心理。美国已故总统尼克松的母亲有五个儿子,除了一个以父亲的名命名外,其余四人都以早期英国国王的名字命名。如:哈达罗德、理查德·阿瑟和爱德华。

(5)人们可以用父母亲友的名字为己名: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全名是CharlesRobertDarwin(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据说其父亲罗伯特·达尔文给他取名时为了让达尔文继承自己和哥哥(查理斯·达尔文)的事业,就以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为儿子命名。再如,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儿子取了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 为了便于区别, 罗斯福称其子为FranklinRoosevelt ·Junior(小罗斯福)。Junior(小)一词通常缩写为Jr.。

(6)名字要和谐悦耳,讨人喜欢,如:Mar y(玛丽)、Liz(莉丝)、Lisa(莉莎)、Jimm y(吉米)、Jim(吉姆)等。

(7)英语国家的教名(首名)还有很多昵称(爱称),其中女性名字比较多,如教名Elizabeth(伊丽莎白)的昵称有:Bess(贝丝)、Bessie(贝西)、Beth(贝恩)、Betsy(贝特茜)、Bett y(贝蒂)、Elise(艾利丝)等,这些昵称(Petname)也似中国人的乳名。(8)英语国家的教名也有男www.xiexiebang.com女之分:中国人的女性用一些比较柔美娟秀的事物命名。如芳、娟、娴等。英语中的女性名字多以元音a.e.y 结尾,如Alice(艾丽丝)、Dora(多拉)、Helen(海伦)、Mary(玛丽)、Bett y(贝蒂)等。男性名字多以辅音结尾,如:Richard-Will、Tom、Peter。但有时从语音和书写上也无法判断。

一般来说,英语国家名字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规范,签署文件、填写表格或自我介绍时一般使用全名(包括名和姓)。在正式场合,或在陌生人之间,单独称名是不礼貌的,可以称姓;在姓前加上恰当称谓语,如先生、太太、小姐、教授、博士之类;在家人亲友之间,直接称名比较普遍,称名表示亲切友善;在一

些家庭中,孩子可以称父母亲的名;在大学中,学生可以称教师的名。这与中国有明显差别。

四、文化差异

姓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它反映着一定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和宗教风俗, 是这一民族发展的重要文化缩影之一。通过中英两种姓名的比较,我们知道,中国姓名体系与英语国家的姓名体系具有相似之处,但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差异在上文有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再重复。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深思之后,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第一,中国的姓氏体系远比英语的姓氏体系历史悠久,不仅形式比英语复杂,而且姓名在社会上或人们的心目中占极其重要地位。语言体现着本民族的思维特征,同时它也制约引导人们的思维观念。

中国的“姓”起源极早,且先于名,形式上排于名之上,说明中国人把姓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且姓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名是个体标志。换句话说,家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个体要低于此。

所以,数千年来,中国人宗族思想浓重,崇尚大家庭,传宗接代观念很强烈,由此就存在着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如:出人头地为了光宗耀祖,生男孩儿为了持续本家族香火。而在英国,姓产生于名之后,而且形式上也排在名之后,在他们的观念中,姓是名的附属物,所以他们并没有赋予“姓”如此重要意义,所以西方人比较重视个人的价值,家族观念没有中国人强,除了父母子女之外,其他亲属关系并没有中国人看得那么重。

第二,名字可以反映出中国人与讲英语国家的人面对权威有不同表现。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认为神灵、皇帝、圣贤、功臣的名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呼时为了表示崇敬也不直呼其名,时至今日,中国人也不喜爱照搬领袖、名人的名字。这说明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面的权威等级很强,而在讲英语国家,人们表示对神灵、英雄、圣贤之人或总统伟人尊敬的表现形式,就是用他们的名字给孩子取名,也许从这样的点滴之中可以折射出一些平等民主意识。第三,姓名也是记录文化的工具,它反映一定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时代精神。英国不是经过大革命诞生的国家,而是由外国不断入侵而演变形成的,所以它不像中国、美国、法国等经过多年革命斗争而形成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希腊、罗马、法国、德国等都曾入侵及统治过英国,所以英国人的名字就有希腊语、罗马语、法语、德语等,所以这些名字也反映了英国的历史。

中国人的名字具有时代性,也闪烁着历史的弧光,如:清末改良人物的名字,有为、可强、觉民等。又如文革时的卫东、学文、学武等。这些名字是说明历史最简洁鲜明的语言。〔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58.〔2〕於奇.英国姓名文化〔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3〕杜学增.中英习俗文化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1.

第二篇:中英文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英文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Abstract Idioms usually include idioms, proverbs and allusions.Large in quantity, long in history and rich in cultural informa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re deeply rooted in life.Idioms represent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d natural rules accurately with lively and plain words.As far as their underlying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concerned, some idioms are completely or partial equivalent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while some others have nothing in common at all.In order to convey their cultural information fully, faithfully and effectively, we can translate these idioms word for word, give notes or add extra word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idioms and gives some specific approaches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摘要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谚语以及典故等。英汉习语源于生活,纷繁浩瀚,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习语常用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自然法则,高度地阐述人文习俗、思想感情。由于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习语中有些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无任何对应的关系。为了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习语时,应当充分了解英汉习语中所含的文化内涵,视具体情况,或英汉对译,或文外加注,或另添字词。本文从多方面比较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列举出在英汉习语翻译中常见的方法,如直译、意译等。直译多适用于文化信息完全或部分对应的英汉习语翻译,而意译多用于无对应关系的习语。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1.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

1.1生活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中国自古以来便以锦绣山川而著称,有些习语直接反映了这一特色,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有眼不识泰山”,“长江后浪推前浪”,“千里黄河水滔滔”等;中国是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也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五谷丰登.英国是个岛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源于航海或与海洋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weather(ride out)the storm安然度过了风暴;know(learn)the rope 熟悉内幕(一个有经验的水手熟悉船上所有用来挂帆的绳子)。

1.2风俗习惯的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饮食习俗上,汉语中常见,“小葱拌豆腐”,而英语常见诸如“bread,butter,milk,cheese”之类的词,如“bread and cheese”(便饭,粗茶淡饭),“bread—and—buttteletter”(感谢招待的信),这些习语反映了两个民族饮食习俗上的差异。另外,中英两国人民对各种动物的态度也有较大差异,如“龙”在汉语文化中被奉为中华民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与龙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褒义,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飞凤舞”等,但“dragon”在生活中常指凶恶的人,如“the old dragon”,指恶魔;以上例子表明,不同民族对动物的喜好,及态度对习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英汉习俗差异的烙印。

1.3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 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 是极其复杂的, 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 “闲时不烧香”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1.4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1.5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习语表现出来的各种动物的文化意义不同的有很多。这一点从两个民族的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见一斑。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著名文人鲁迅就曾经号召人们要“痛打落水狗”。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狗讨厌之至,对狗没有任何赞美之意。猫头鹰中国俗称“夜猫子”,它意味着灾难、死亡,而西方人却把它看作智慧的象征。

2英汉习语的种类

2.1成语

仔细观察和研究单个汉语成语与英语习语,人们会发现有极少量的具有相同表现内涵的汉语成语与英语习语具有基本相同的表层结构。有时表达成语时,可以互译。英语中“pour oil on the flame” 和汉语成语“火上加油”都是使火更旺的这个形象比喻,使人“更加气愤”或“使事态更加严重”。“Walls have ears”和汉语的”隔墙有耳”,在构成和意义上也十分相近,都是”秘密商量的事情被人偷听去了” 例如: Shall I come to your hotel? Better if we meet in the park.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和迁移过程中出现的习语互借现象越来越普遍,eye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英语习语借用汉语成语的现象甚少,只有个别汉语被英语吸收.如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历史名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强烈的影响.纸老虎paper tiger一词进入英语.2.2谚语

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应出深刻的道理。”谚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的警句妙语。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在语言格式上,英汉习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谚语经过长期的实践,其用语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如汉语谚语:滴水穿石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some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英语谚语: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如汉语谚语:失之东隅,收之桑隅。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abouts.英语谚语:Accidents will happen in the best-regu-lated families.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2.3典故

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及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 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 往往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例如“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他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当然是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与“臭皮匠”又有什么关系, 若采用直译的方法, 很难传递它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 只有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 才能使原语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 故该句可译为: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liang , the mastermind.3英汉习语中文化相似与不同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乃在教人怎样做人,……西方文化更看中怎样创造物。因此中国文化更在践行人道,而西方文化则重在追求物理。”中国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伦文化。西方文化是重物轻人,唯物文化。

3.1英汉习语的相似性

人类共有一个客观的大自然,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感受,有语言的“共性”特征。一个民族的习语往往又都能在其它民族的习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例如,英汉语言中都用羊比喻温顺,用钢铁比喻坚硬,用象比喻高大,用狐狸比喻狡猾等。若把英汉习语的喻体作一对比,就会发现形象相同、意义相似的习语俯拾即是。例如:

①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一仆不能侍二主。

②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良药苦口利于病。3.2英汉习语发展与渊源的不同 西方国家许多人都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的必读之书。《圣经》最初的宗教价值远远超过其文学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圣经》中的宗教价值渐渐淡化。《圣经》中的典故、比喻和寓言却广泛的为世人所接受。由《圣经》而产生的谚语、习语、成语也成为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

中国哲学认为天地人合一,自然界和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是个和谐的统一体。这种哲学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形成整体性思维方式。

4.英汉习语翻译的方式与介绍

要了解翻译规律,提高翻译质量,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翻译的原则。我们认为,翻译的原则有三,即传意性、可接受性、相似性。这三个原则也可称之为翻译三要素。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中心要结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反应是非曲直原作的面貌。从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等诸方面的原因,只能要求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在做翻译时,我们会经常遇到习语的翻译。不能把习语当成普通的语句来翻译,要避免死译硬译,歪曲原意。

一般说来,英汉习语翻译,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我们应根据不同的习语和上下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翻译。

4.1直译

直译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例如: 初战告捷 first success 多年夙敌 old enemy 浑水摸鱼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火上浇油to pour oll Ontheflame 断断续续off and on 挥金如土to spendmoney likewater

4.2意译

意译,即舍弃原文中的比喻形象。只译出其本质涵义,或作解释性的翻译。它的特征就在于避开文化障碍,传达原文内容并使译文顺畅。例如:沧海一粟a drop in the ocean开门见山to come to the point杞人忧天unnecessary anxiety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each ofus shows his trueworth

4.3直译加意译

其中的直译意在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而意译部分清晰地传达原文含义。例如:

风餐露宿braving the wind and dew 贼眉鼠眼to behave stealthily like a thief 狼吞虎咽to wolf something down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习语又是语言中的精华。英汉习语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 只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是不全面的,还应注意通过英汉习语的研究,不断深化对习语所蕴含 的文化成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语言。

结束语: 翻译是不同民族沟通思想, 交流文化的行为, 翻译与文化背景有着血肉联系。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它以一种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概括事物的方式。翻译不但要跨越英汉语言的障碍而且要逾越英汉两种文化体系的鸿沟。因此, 归根结底, 语言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因素, 只有了解了语言中的社会文化, 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 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才能把英语中字里行间的深层涵义与文化的真正内涵传达出来。参考文献:

[1]王哲谚语翻论中的文化比较[A].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29.[2]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1.[3]张宁.英覆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1999(3):23.[4]王秉钛论东西方思维差异及其翻译[A].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4-250.

第三篇:文化差异

沃尔玛企业文化和中国企业文化的对比

浏览次数:1548次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8-5-15 15:29 | 提问者:米饭团子86

其他回答 共1条

沃尔玛属于美国典型企业~~ 无论是到世界各地的任何一间沃尔玛连锁店中,你都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与众不同。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是沃尔玛精神——勤恳、节俭、活跃、创新。正因为此,每一位公司同仁都热爱着沃尔玛,默默地为服务顾客的事业而奉献。

长期以来,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使沃尔玛公司的同仁紧紧团结在一起,他们朝气蓬勃,团结友爱。下面是沃尔玛公司特有的欢呼口号,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山姆。沃尔顿曾经说过,“因为我们工作如此辛苦,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都希望有轻松愉快的时候,使我们不用总是愁眉苦脸。这是„工作中吹口哨‟的哲学,我们不仅仅会拥有轻松的心情,而且会因此将工作做得更好。”

第一,尊重个人。

沃尔玛企业文化中崇尚的三个基本原则的第一条是“尊重个人”。沃尔玛不只强调尊重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而且还强调尊重公司的每一个人。在沃尔玛内部,虽然各级职员分工明确,但少有歧视现象。该公司一位前副董事长曾经说,“我们是由具有奉献精神、辛勤工作的普通人组成的群体,来到一起为的是实现杰出的目标。我们虽然有不同的背景、肤色、信仰,但坚信每一个人都应受到尊重和尊严的待遇”。

在沃尔玛公司里,员工是最大的财富,他们有一套特殊的对待员工的政策,不称员工为雇员,而称之为合作者、同事,一线员工可以直接与主管以至总裁对话,而不必担心报复。员工以佩带“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的胸牌而自豪,充分体现了沃尔玛的独特营销内涵。

第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员工与领导者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

在连锁经营中,老板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沃尔顿这位零售业巨子总是把事业的成功归功于公司的同仁,他把员工看作是公司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他说:“要和同仁分享利润,视同仁为伙伴,你们一起工作的成绩将超乎你所能想象的,你的行为要象是一位为合伙人服务的的领导者。”要想让员工好好地招呼顾客,就先得好好地招呼他们。

沃尔顿的成功第七法则是这样说的:“聆听公司内的每个人的意见,并设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站在第一线的同仁,他们是真正和顾客谈话的人,只有他们知道才发生了什么事,你最好知道他们所知道的事,这是全面管理的真正意义。将权下授,而下情可以上达,让员工将好的构想提出来。”,这便是沃尔玛成功的秘诀。

第三,沃尔玛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

培训不仅是员工提高的途径,也是他们了解公司的一种方法。沃尔玛公司设立培训图书馆,让员工有机会新闻记者资料和其他部门的情况。所有员工进入沃尔玛公司后,经过岗位培训,员工对公司的背景、福利制度以及规章制度等都会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沃尔顿这位出色的领导者始终坚信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并把这个道理传授给沃尔玛现在和未来的经营者,推广至世界各地的沃尔玛。

沃尔顿把这些原则融入他所热爱的事业中,把创新、热情的工作精神注入沃尔玛连锁店,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热情和创造力,使沃尔玛事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路领先。

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评论说:“沃尔玛成功的第一步是通过低廉的价格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去征服消费者,从而不断扩大规模,并强化自身的规模优势。而其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商的最关键一步,则是完成对整个连锁网络的整合,通过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抵消了因规模过大则可能出现的两大问题,即:管理成本过高或管理漏洞百出,使沃尔玛总部能够高效地控制整个网络。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趋势评介

作者:牛正乾、李庆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企业文化建设必将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一本很有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著作,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当然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但企业文化肯定对企业兴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这六种“力”,也可以叫六种功能。企业文化的这六种力量、六大功能,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

(二)企业文化教育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将更为突出表现为它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文化

过去人们常常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是需要纠正的一个种片面的观点。它只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在这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明确企业文化的这些主要内涵,这是十多年来大家所取得的一个共识。今后,企业文化将主要向着这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我赞成科龙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棣强提出的“科龙”的文化管理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就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

------------------

(三)企业结盟取胜,实施双赢战略将必然要追求“文化沟通”和“双赢思维”的发展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这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新战略,他们专门推出了《协作型竞争》一书。

据国外资料估计,过去三年中,世界上大致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其中,有3/4是跨国联盟。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及5月份伦敦证券交易所与法兰克福交易所结盟,还有世界上大汽车公司同因特网双双结盟,出现了“福特--雅虎”、“通用--在线”。

在国内,最近,“东方通信”与诺基亚以优势资源进行协作。中国家电行业的两巨头“科龙”与“小天鹅”在电子商务方面达成合作协议。“科龙”领导告别讲到了新经济中融合与共享、竞争与合作的问题。合作结盟的目的有的是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的是为了弥补缺陷,分担风险;有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有的是为了联手角逐市场。结盟合作,实现双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制造企业,既可以与供应商、与经销商结盟取胜,也可以与竞争对手协作结盟,实现双赢。这种双赢模式,不仅可以用在产品制造方面,也可以用市场营销方面。“科龙”与“小天鹅”在电子商务上的合作也是个范例。但不管何种形式协作、结盟,双赢模式都必须有文化沟通,有双赢文化和双赢智慧、双赢思维方式。这种发展趋势可能比人们今天预料的还要快,它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

以往,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听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独有的。杭州胡庆余堂“戒欺”,大家都知道这是胡庆余堂的企业精神。还有,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也提炼得好,好就好在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在表达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英雄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在“英雄人物”中有“共生英雄”的提法,值得重视。何为“共生英雄”?“他的心在企业,企业在他心中”。这就是企业“共生英雄”的概括。这样的人,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命运。从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还不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共生英雄”,实现“人企合一”的境界吗?创造、构建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为重要。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引起重视。

------------------

(六)“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将更加受到关注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惟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在成为共识。所以要克服“学习智障”,企业每个人要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因为智力、智慧以知识为基础。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智力。有了知识还需开发智力。那么,什么是智力呢?

据《智力全书》介绍,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曾邀请了17位知名的心理学家,请他们每人为智力作出一个定义,以期集思广益,一锤定音。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各抒已见,结果在对智力的看法上有很大分歧。至今,国内外心理学

第四篇: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

跨国并购面对的不只是企业层面的文化差异及冲突,还包括国家文化的差异及冲突,因此并购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就成了文化整合的关键因素。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指对企业并购中不同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是并购企业的文化经历冲突—认同—协调—重塑的过程。从文化角度看,企业并购过程既是原有企业文化模式被打破的过程,又是新企业文化模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企业文化交汇、冲突、融通、整合的过程。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对并购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文化差异,跨国并购应如何应对文化整合的挑战?

首先,需要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加强沟通和融合。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其次,应该实行本土化经营。跨国并购想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能否有效地驾驭资源,使之产生应有的价值。本土资源必须结合本土化的经营思想,才能最大地发挥资源的优势,尤其是人力资源本土化。

第三,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提升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形象。让当地社会与公众对中国企业放心,主动与中国企业合作,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美誉度。

在过渡期,应维持现状,保留现有的企业价值、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才不会引发更激烈的冲突。

第五篇:文化差异

本人联系方式,张坤,女。所在单位,安徽三联学院。联系方式***.本人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南路66号,芙蓉名园3#2单元306 邮编230306

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张 坤

(安徽三联学院 外语学院,安徽合肥)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思维模式的差异来阐述其对英语写作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并以此提出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途径。以期望更好的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英语写作英汉思维差异语言文化 策略

一、引言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渊源,而风格迥异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了思维方式。英汉思维的差异不仅是反映在语言自身,还反映在语言的运用上。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其汉语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了英语作文中汉语味道过于浓烈,常常会造成表达不当。就是我们常说的Chinese English。本文主要从英汉思维差异着手,研究其对写作的影响,力求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

二、英汉思维差异对写作的影响

英汉思维差异对写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词汇选择,句法结构和篇章结构。

1.词汇选择

受中国文化“尚象”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偏具体。由汉字的起源可窥一斑。众所周知,汉字是象形文字,许多文字的起源形象是物

体的原始图画而后逐渐演变成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文字。西方文化受古希腊哲学“尚思”的影响,形成了西方人抽象思维模式。西方文字几乎全是由抽象字母组成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偏重形象思维,而英语偏重抽象思维。如,演讲这个词组deliver a speech中就体现了英语词汇中动词的丰富用法。

再如,She was overwhelmed with sorrow.而汉语则仅仅翻译成她很悲伤。Overwhelm的生动并没有体现出来。

周方珠老师的翻译多元论中提到,受老子的道教学说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注重整体性。中国的传统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由天、地、人三者构成的整体。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所以语言上往往带有模糊性、笼统性。而西方人看待事物是由由近到远,从细微到整体。例如,对于写信地址的表达方式,中国人的习惯是由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即国家—省—市—县—街道。而西方则恰好相反。此外还有日期的表达,中国人常常是采用年/月/日的方法,而西方人一般是月/日/年。

中国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把母语的使用习惯带进英语中。这就造成了写作上的障碍,学生经常会进行错误的词汇搭配。如吃药是take some medicine而不是eat some medicine。

2.句法结构

英语在语言上逻辑性强,句子之间联系紧密,层次分明,常常使用连词来使句子连贯。而汉语语言则句式松散,逻辑关系不强,但是

形散神不散。英语句式像一根竹子,一节一节的。整体突出,枝节分明。而汉语句式则像一串串的葡萄,枝节横生。主干很短,挂在上面的附加成分很多。例如,I, without being noticed, lifted the curtain in my small room, only to spy the bustle of a kaleidoscopic world down in the garden, and my elder sisters, brothers and my cousins, each full of the joys of spring, were shuttling among the guests.这一段译成汉语有八个小节,但是在此句英文中通过一个主干,其他的细枝末节处理成状语和分句形式。看起来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再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如,他病了,没来上课。

译成英语是,He was ill, so he was absent today.汉语中这两个分句间的因果关系是隐含的,而英语中则多加了一个连词so来衔接两个分句。逻辑关系一下子凸显。英语写作中,在句子内,句子与句子间多采用连词来作为连接的纽带。也有的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Because he was ill, so he was absent today.汉语中的“因为„„所以”是可以同时出现的,但是英语则不同。西方文化以大自然为观察主体,研究中心是客观的事物,强调客观世界对人造成的影响,因此无生命,抽象名词作主语的情况很普遍。而中国文化以人为中心,从人出发来观察研究事物。这种主体思维导

致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通常会采用人或者生物作为主语。句式单一且有时造成使用不当。例如,表达“大街上人潮拥挤”时,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有的学生会犯如下错误“The street has a crowd of people”这种表达不符合英语语言的使用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there be句型就比较地道了。即,there is a crowd of people.除此以外,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过程中通篇都是主观的人做主语,多采用主动语态,这就造成了文章句式单一,乏味,使文章大打折扣。试比较,People all know that there is no life on Mars.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re is no life on Mars.当然句一也是正确的,但是相对来说,句二就比较符合英语的使用习惯,因为这里强调的重点是后面there is no life on Mars,而句二则很好的体现除了句子重心。

3.篇章段落

中国文化的螺旋性思维导致了中国人在阐述主题的时候多采用迂回的方式。先说点别的作为铺垫,然后在引出中心。通过层层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而西方的线性思维则使得西方人在表达的时候直奔主题,直截了当的陈述主旨。

篇章结构就如同是盖房子的框架,倘若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那么最后造出来的房子很可能不漂亮不结实。这种螺旋形思维和线性思维在写作篇章结构安排上的体现主要是:英语作文的开头是开门见山,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然后逐步采用各种写作方法来阐述主题的正确性。各个段落中也采用主题句的方法,辅助句围绕这个中心

点逐步展开,环环紧扣主题。读起来层次分明,观点明确,让人一目了然,立体感较强。而中国文章则是绕来绕去,含蓄迂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若不是读到最后很难了解写作者的意图。

这一段落现实采用主题句说明本段的主旨,然后采用一系列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层次十分明朗。

三、应对策略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体现,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抓基本功,还要加强目的语的文化输入。

1.加大目的语文化输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想更好的掌握一门语言就要了解它的文化,它的历史。教师在课上可以适量的加大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并以此分析文化对语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布置学生读一些关于英国文化背景的书籍。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英汉差异,从而更好的掌握英语写作。

2.加大目的语语言输入

写作水平是学生基本功的一个最好体现。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狠抓基本功。阅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通过读一些英语文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积累知识,并且能更好的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认识自己在写作上的障碍,从而能写出更符合英语写作习惯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优美句子进行摘抄,并进行有意识的模仿。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一些词汇的使用也会

有深入的了解,这对于英语写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效用。

3.教师讲评

教师的讲评对于一次写作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讲评就如一剂良方,能够使学生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写作错误并进行改正。多练是写作的关键,但是讲评却可以有效地缩短这个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过程。教师的正确指导就如同是在写作道路上的一盏引路明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抱住下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方珠.翻译多元论.文化翻译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2]李少红.浅析英汉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固原师专学报,2006,(9).[3]戚芳.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J].考试周刊,1010,(10)

下载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美文化差异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美人的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呈线性顺序进行演绎推理,而中国人则偏重于直观、直觉,多用意象思维方式。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这种不同表现在:英语国家的人着眼于......

    婚礼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之我见 ——基于婚礼的角度 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也逐渐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

    东西方文化差异

    思维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往往会遭遇思维方式的冲突。以东方和英美文化为例,两者在思维方面的差异有三个方面: 1. 东方文化偏好形象思维,英 美文化......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一、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

    中美文化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中国文化重集体,美国文化重个人;中国文化重综合,美国文化重分析:中国与美......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美与丑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在各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其中深层......

    中泰文化差异

    中泰文化差异 在泰国达府圣弗朗西斯马泰诺太教会学校的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了,时间虽不长,我却深深地被泰国文化中的热烈与宁静所折服,也深感中泰文化的差异之大。这个微......

    文化差异演讲稿

    Enrich Our Culture, Diverse Our Culture Speaking of the future of our culture, I strongly believe that the cultu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diverse. Firstly,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