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差异对比

时间:2019-05-14 19: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文化差异对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文化差异对比》。

第一篇:企业文化差异对比

企业文化差异对比

本学期移动课堂分别参观了“可实梦 成长工场”和“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现将两家企业文化差异对比如下:

一、“可实梦 成长工场”作为大健康产业研究、项目研发、投资、服务平台,通过专精团队实现项目研发、营养与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产业资源整合与协同、成长工场健商学院实现产业人才聚合与培养、成长工场创业基金为创业者提供早期创业资金支持,四大体系协同致力于把成长工场建设成为大健康产业项目、人才、资本和资源的集散地和聚集区。“可实梦 成长工场”企业文化为“健康、上进、责任、共享”,充分体现了其企业性质及定位。

二、“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由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凯雷投资集团和沙特阿曼提公司等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无碱玻璃纤维系列产品,是我国三大玻纤生产基地之一。“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更强调品质、创新、严谨、责任,符合其企业形态及发展阶段。

第二篇: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摘要:大韩民国历史上受我国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的饮食、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对两国传统文化的保留程度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现代文化

一、中韩语言文字的差异对比

(一)语言属系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

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 1.元音

(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2.辅音

(1)韩国语中的清辅音与浊辅音无对立。

(2)韩国语的辅音是由松音、送气音、紧音形成对立。(3)韩国语“r”和“l”不分,而汉语中区别明显。3.音节

(1)都可以由一个元音单独构成。(2)都有“辅音+元音”的组合形式。

(3)汉语无复辅音;韩国语有,以复韵尾的形式出现。(4)韩国语无复合元音;汉语有。如“买” 4.音节构造

(1)韩国语属闭音节语言,汉语属于居于开音节语言和与音节语言之间的语言,二者既有开音节,又有闭音节,音节构造闭日语复杂。(2)汉语和韩语音节可由4个音素组成 6.声调

(1)汉语高低声调发生在音节内,即所谓四声。

(2)韩国语的高低声调发生在音节和音节之间。因此,有些词虽然发音相同,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7.语调(1)句法语调

一般表现在句末,用于区别不同的语气意义。

韩语属黏着语,独立词后粘着附着词才能组成句子,而不少附属词可以直接表达各种语气、意义和思想感情,这一特性,相对的削弱了语调的作用。

汉语是孤立语,没有语气和思想感情的附属词,主要靠语调来表达句子的意义。(2)逻辑语调

汉语的逻辑语调的变化比韩语广泛、自由。因此汉语音节的音长变化比较自由,音长没有辨义性,即单词中某一音节加长一些不会产生词义的变化。而韩语语音长短是辨义的。8.敬语

(1)表达方式不同

韩国语的敬语表达都有一套完整、复杂的敬语体系,可分为词汇和语法两部分;而汉语中则不成体系,主要带有敬谦意思的词汇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2)适用对象范围不同

汉语的敬语一般只用于谈话的对方;韩语可以用于话题的第三者,适用范围比汉语广。

9.表达的风格上汉语简洁明了,韩语委婉。

(三)两国文字起源

1.汉语的书写文字是汉字。它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实践中创造的,属自源文字。具体起源时间尚无定论,但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适用最广泛的文字。

2.韩语的书写文字是韩文,是由朝鲜世宗大王借鉴汉语音韵于公元1444年“训名正音”创制的。在此之前,韩国没有文字,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陆续借用中国的汉字,采用直接用韩文记录和利用吏读两种方法记录语言。现代韩国语中仍夹用繁体汉字。综上可见,韩语文字的创制都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汉字是韩文和日文的母体。3.两国文字比较:

2(1)文字性质:①汉字—表意文字。

②韩文—表音文字。

(2)标记方式:①汉语:标记系统单一,稳定。

②韩国语:基本以韩文为主,但一些正式场合使用汉字。

二、中韩历史文化差异

(一)节日差异对比 1.中国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介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法定休假日)

元宵节、七夕、中元节、重阳节等(其他节日)2.韩国

韩国民众最重视中秋节。

传统节日:元旦、独立运动纪念日、植树节、释迦摩尼诞生节、儿童节、光复节、中秋节、开天节、韩语节、圣诞节

(二)传统服饰对比

1.中国:汉族(汉服)、藏族(藏袍)、苗族(苗服)、蒙古族(蒙古袍)、满族(旗袍)、中山装等

2.韩国:韩服(女士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士是短褂搭配长裤,并以细带缚住裤脚)。

(三)中韩礼仪文化对比 1.中国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2.韩国礼仪文化

韩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韩国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视所应具备的礼仪修养。社交场合中,大部分韩国人会讲英语,对讲日语的人没有好感。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握手时讲究使用双手,或是单独使用右手。在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手再将自己是左手轻置与后者的右手之上。在韩国,妇女和小孩一般情况下,妇女不和男子握手,以点头或是鞠躬作为常见礼仪。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要是对方在社会上有地位头衔的,韩国人一定会屡用不止。见面必互致问候,男子见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双手,分手也鞠躬。初次见面,交换名片。韩国人多以软饮料待客,客人必须接受主人提供的茶点。韩国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谈本国政治、经济、妻室等话题,但喜欢询问个人情况。他们自尊心极强,不容公开被人批评或异议。在社交场合,男女必须分开。在公开场合,得让男土先行,各种会议发言者致辞都把“先生们”放在“女士们”之前。

按照传统,韩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关系,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应当建立在一种合作和互相支援的传统基础之上,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爱和责任感十分强烈,是无法割断的。家庭里的一家之长被视为权威所在,全家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愿望行事。严格的命令必须服从,不得有违。儿辈或孙辈违抗长辈的愿望被韩国人视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三、中韩现代文化差异对比

(一)饮食文化 1.中国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鲁菜的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川菜的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粤菜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闽菜的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苏菜的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浙菜的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湘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徽菜的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2.韩国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韩国的食品以辣为一大特色,它的辣和中国四川的麻辣不同,属于只辣不麻的类型,且常多“冷辣”。即使是冬天,饭店里冷面的生意也还是相当好。韩国人喜欢吃面条、牛肉、鸡肉和狗肉,不喜欢吃馒头、羊肉和鸭肉。

韩国食品的另一特色是少油。韩国人自古以来把米饭当做主食。韩国米饭白而且香软,很有黏性,吃的时候如果包上一张撒盐的紫菜,饭本身的黏性会把紫菜包紧,吃起来又香又糯,十分可口。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烤肉的种类很多,如烤牛肉、烤牛排、烤五花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烤牛肉。吃烤肉时,生菜、芝麻叶、生蒜及小青椒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用芝麻叶包烤肉,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想从烤肉里补补油水是很困难的,因为韩国烤肉是要把油都沥掉的。

韩国人生活崇尚简朴,吃的方面并不讲究,惟独对泡菜情有独钟。饭桌上如果没有泡菜,韩国人是吃不下饭的。泡菜的种类很多,做泡菜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一种是白菜,红艳、辛香,保持了原有的水分,吃起来辛辣却没有苦涩的感觉。另外也有用萝卜块茎及各种植物叶,比如芝麻叶、豆叶等制作的泡菜。韩国人家一般都有腌菜器皿,自己腌制各种泡菜,随时取用。

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凉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开水焯过后,加上佐料拌成的。还有生拌鱼肉、鱼虾酱等菜肴。生拌鱼肉,是把生肉、生鱼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丝的萝卜、梨等,再浇上加醋的酱或辣酱拌成。

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类、大酱、咸盐、味素等各种原料烹调而成。韩国的汤有两种。一种是汤饭,是将米饭、肉和葱放在一起水煮而成的,味道鲜美。常见的用来下饭的汤有两种。一种是用豆叶、豆芽菜、豆腐、肉末等混合加水制成的,色泽淡褐,吃的时候加一种非常辛辣的粉状调料,也可以把饭泡在里面一起吃。另一种汤称为清酱,和前面一种材料差不多,但是红色的,水很少,介于我们观念中的汤和酱之间。韩国人非常喜欢吃清酱,在韩国古代文献里甚至记载着某官夫人用自制的美味清酱帮丈夫与上司拉拢关系的故事,可见清酱魅力之大。

韩国人爱吃辣椒,家常菜里几乎全放辣椒。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韩国人使用饭碗也很有讲究,分男用、女用和儿童用。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 5 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

(二)电视剧文化 1.都市化比较

(1)中国:国内都市青春偶像剧对“都市”误解为只要剧中出现林立高楼、豪华轿车、宽阔马路和高档消费场所便具有了“都市气息”,于是许多所谓“都市青春偶像剧”便特别热衷于展示高楼大厦、宽阔马路和富丽堂皇的酒店等场景,试图通过豪门恩怨、西餐爱情来吊起观众胃口。但观众看到这些豪华场景却反而觉得别扭,因为这是一种刻意制造的“虚假都市”,并不符合中国实际。(2)韩国:韩剧中,家庭的装饰、路边咖啡店、城市的广场、街道上的车辆,甚至男女主人公的服饰、发型,甚至在一些不经意之处,譬如女主人公挎包的装饰品都透露出一种浓厚的现代都市情调。当然,有时韩国青春剧中也有乡村场景,但这些乡村景物并没有影响其都市情调,相反,这些乡村风光融入了现代社会中,成为表现其都市性和现代性不可缺少的东西,韩国都市青春偶像剧对于“都市”理解的成熟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都市”简单地等同于高楼大厦、豪华饭店和宽广街道,都市生活方式已经普遍到每一个角落,例如在《浪漫满屋》、《冬季恋歌》、《守护天使》中,一些简单别致的房屋、街道和餐厅,却依然透露出一种特别的都市气息。2.偶像们内在的比较

(1)中国:中国的“青春偶像剧”,似乎并不那么“青春偶像”,青春显得有点残酷、沉闷。青春是残酷的青春,偶像也是残酷的偶像。例如,《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仅从电视剧的题目便能感受到一种灰暗的青春基调。《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大学毕业的主人公们,他们的青春在残酷的现实中无处安放,成长的代价恍惚却又惨痛,这些非但不能引起年轻观众向上的激情,反而容易导致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偶像没有起到偶像的作用。(2)韩国:韩剧中“偶像”并不仅仅靠外在的服饰和美丽。韩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善良单纯,正直热情,并具有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富有现代都市青春气息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其实有些韩剧中的“偶像”外表并没有特别出众,譬如《我是金三顺》中的金三顺,相貌一般,但其成为“偶像”是因为她在剧中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坚强自信,具有奋斗精神和青春气息。

参考文献:

[1]石源华 中韩文化协会研究(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丛书)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6

第三篇:中美宗教文化差异对比

中美宗教文化差异对比 ——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例

摘要:中美两国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最典型的代表,二者在宗教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国是个非常宗教化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受国内宗教及宗教团体的影响。而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宗教的影响程度远远没有美国之深。本文针对宗教在中美两国的影响力、价值观导向、社会作用、用语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产开论述,以期能够从宗教的角度来深入了解中美两国的差异。

关键词:宗教;文化对比;中美差异。

一、前言

宗教文化体现着一个时期内人的情感、思想和信仰,也反映着一个时代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理念。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今天,宗教作为政治工具的时代已经逝去,它重新成为一种信仰和文化的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宗教我们可以清楚地窥见人类社会,因此,正确地认识宗教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差异,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

二、中美宗教信仰差异

美国虽然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但是基督教毫无疑问占有绝对优势,有数据表明,在美国有信仰宗教的人数中,约有85%的人声明自己是信仰基督教。以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为例,它始终是美国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年销量高达900万册左右。所以,基督教实际上是美国的国教,基督教文化也是美国的主流文化。

中国人信仰比较复杂,主要信的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但以信仰佛教的人数最多,但差距不是十分巨大。

三、中美信教人数的差异

美国是个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国家。据资料显示有30多万个基督教教堂、犹太教会堂、清真寺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根据有关调查,82%的美国人认为自己信仰宗教。前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更是说有95%的美国人自称信仰上帝。另一方面,美国是体育大国,但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体育方面多。据有关报道,美国一年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约为观看各种职业或大学体育比赛人数的13倍,美国一年捐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约为花费在橄榄球、棒球和篮球三大联赛上的资金总额的14倍。美国人对宗教的热衷可见一斑。

反观中国,虽然是佛教大国,但在我们身边,信教人数的比例却一直不高,或者自认为信教,其实只是在遇到不幸的时候才想起来消灾祈福,又有几人家中像美国人一样每日礼拜,餐前祈祷呢?

四、中美宗教精神关注点的比较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认为,基督教的一切理论都是以神为中心而建立的,它的核心是对神的本质的论述。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他创造了自然万物、时间空间,他存在于自然之外而不是自然之中,为自然立法,制定自然界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所以上帝也是人类的创造者,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而且还创造了人类的历史,进入到人类的历史之中,为人类历史确定目的。因为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并且关怀着人类,用自己亲生子的血为人类赎罪,所以人应该服从上帝。在这样一种神人关系模式之下,犯罪感与忏悔成为圣经的永恒主题。人类的最大幸福就是修复与上帝的父子般的关系,重新回到上帝的身边。人类修复与上帝的关系,要靠上帝的恩典,基督的救赎,要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爱他人,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例如说帮助穷人或做祷告。

与基督教不同,中国宗教关注的中心是人,主张“神人合一”。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印度佛教相比,中国佛教认为佛性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有先天菩提智慧,因此又能觉悟本性而成佛,众生没有成佛,就是因为被世事迷惑,一旦顿悟,真智显露,就内外彻悟,见性成佛,所以才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种一念觉悟,刹那成佛与基督教人有原罪的思想差别巨大。而且,中国佛教说:“称名念佛为外因,实想念佛、观想念佛为内因,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佛国。”这种心中有佛的思想与基督教时时祷告的思想又不同。最关键的是在佛教融合儒家过程中,儒家教人入世的思想没有因为印度佛家出世的思想而改变,相反,佛教越来越走上世俗化道路。“事君事亲,也能成佛”就是最好的体现。

五、中美宗教价值观的比较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以家庭为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在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逐步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本位,以忠孝为核心的价值观,虽然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如儒家的道德价值观、道家的自然主义价值观、墨家的兼爱功利主义价值观、法家的权势功利主义价值观等等,但是其价值观均未超出以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为基础、以“三纲五常”规范体系为核心的封建主义价值观,宗教也不例外,不论是本地的宗教还是外来的宗教,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而基督教是一种哲学化的宗教,它的神学教义建立在哲学和逻辑的基础上,与中国的宗教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区别。在美国的宗教文化中,基督教教义的许多具体成分被扬弃之后,其核心价值经过人类理性的整理和发展之后,形成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即拯救与博爱精神。这样的基督教道德价值核心在文化深层次中维系着美国社会的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和共存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群体存在及发展所必须的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提供了道德保障,但是同时也形成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中美价值观与宗教观的不同。

六、中美宗教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宗教文化会对交际模式产生影响。美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传统。在他们的语言体系中,用于赞美、感叹、诅咒、发誓、表达愿望或形象描绘时,宗教色彩比较强烈。美国人总是用“God”这个字眼,而中国人则表现出复杂多样的信仰内容。如西方人常说“By God”(向上帝起誓),中国人说“老天爷作证”;西方人说的“God bless me”(上帝保佑)相当于我们的“菩萨保佑”等。我们时常还会看到一些带有特定的宗教含义的词语,如果不了解其相关背景就会导致交流的障碍。例如“Endof the World”,对中国人来说,看到这个字眼往往会联想到“大难临头,人类即将毁灭的世界末日”,但对美国人来说,它只是表示有朝一日现世终将终结,所有人都将接受上帝的最后审判,好人升天堂,坏人下地狱,与汉语里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类似含义。

宗教文化同样对中西方的词汇、习语等方面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出自佛教的语言,它们主要来源于佛经的译作,还有一些成语虽不是直接出自佛经,但却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之后产生的,例如“天花乱坠”,相传佛说法时,天人感动,飘散香花作为供养,又相传梁武帝请云光法师在南京讲经,天花乱坠。而基督教的语言和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和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圣经》中的典故、比喻、谚语、俗语等习语广为世人所接受和使用,成为英语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中美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拥有构成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发展,规范道德良知,促进文化发展的功能,那么佛教和基督教又对中国和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以宗教自我道德约束和调节社会矛盾的功能为例。美国的基督教教徒们习惯于通过自我反省来约束自己,一旦违反道德原则,就会产生愧疚感、不安感。教徒们在教堂中相互祝愿的一句话就是:愿平安伴随着你。所以,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教徒们的道德约束逐渐自觉,越来越发自内心。另一方面,在很多教徒身上可以发现助人为乐的品质。他们以助人为快乐,看到别人有困难时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能帮助你吗?”宗教组织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包括为穷人提供住房、为无家可归者发放食物、探望老年人和病人、收养孤儿和受虐儿童、为酗酒者和吸毒者提供戒酒和戒毒帮助等。据调查,美国的志愿者组织中,教徒占将近60%。哈佛大学神学院“妇女与宗教研究项目”主任安布罗迪女士说:“宗教团体提供服务与政府机构提供的社会服务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宗教团体提供服务,其服务人员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善意,他们不仅提供物质的帮助,而且希望能帮助受助者找到自救的精神动力。政府机构提供的社会服务,则往往帮助你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可以说这些宗教团体提供的社会服务大大缓解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矛盾。

反观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一是氛围不够,像东南沿海一带没有多少信教之人,有些信教之人不过是为了祈求自己或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没有把范围扩大到其他人,宗教团体也没能在大范围内影响众人。二是现在的多数中国人往往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为物质的追求而耗尽精力而往往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

总而言之,美国的社会各阶层普遍都具有宗教情怀,是美国社会精神层面上的动力和约束。而中国在宗教上的精神追求还无法与之相比。

八、结束语

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形成了中美巨大的宗教文化差异。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探讨宗教文化差异应具有一种辩证意识和全球化意识。我们不能对宗教一律排斥,应该认识到宗教的有利一面。对于不同的宗教,不论是基督教、佛教还是其他教派,我们都应给予尊重,避免由于宗教问题所引发的冲突。同时,新时代的宗教要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中美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不同,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供前提条件。

第四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 陈娇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融入自己的文化,当前,中国文化处在了危机状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做一个全面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其它教育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日后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中西方之间的三个不同方面作为范本,从中引发出许多现实问题,从饮食文化文化、宗教差异以及建筑差异三个角度,对中西差异进行对比,并在古今历史变迁中为学生了解一些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其它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及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对重要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做到理解,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逐渐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不同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要求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来龙去脉。知道:知道相关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理解:理解作品的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等。熟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作品的核心思想。学会:要求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经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 主讲人: 陈娇

资料制作人:陈娇、肖德凤、吴晓芳、张加丽、徐俊、罗进、郑宏伟。

二、教学方式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看图法、列举法 教学手段:ppt讲解 2.学习、研究方法指导:

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比较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着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宗教差异、建筑差异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在充分掌握资料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加大课外学习的力度和深度,内容主要基于课堂讲述的重点作为自学的要点,课外内容需要结合课上内容将自学的思路和范围加以相当程度的拓宽,在自学的同时,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既有的内容,学生需要做的是突破教材既有知识体系,通过自学逐渐锻炼起自学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渐突破现有知识的条条框框,实现自己知识体系以及思维体系的重新构建,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进程安排

第一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一)课堂讲授部分:饮食文化差异、宗教差异、建筑差异三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并且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增加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围绕着每一篇的核心思想展开思考,理解这些思想在古代的合理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怎样的影响,并运用这些思想对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并针对时下的各种问题给予适合的建议。[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主要内容]: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被一个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念系统;文化---是被人类创造的,经过历史检验沉 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引用梁晓声对文化概况的四个句话:

一、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二、无需提醒的自觉

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四、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二、内容简介:

一、饮食文化:

1、简述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1)西方:同中国人一样,英美 等 国家也习惯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麦片粥,鸡蛋,烤面包和牛奶等;中餐比较简单,或从家中带点食品,或到快餐店吃点三明治喝点咖啡之类;晚餐正式且丰富。一般比较齐全的正餐包括1)开胃品,如饮料,色拉,汤 之类;2)主菜;3)甜食,点心,冰淇淋或水果等。

(2)中国:“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饮食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简短的介绍中国人在喝东西上的区别(中国:茶 西方:咖啡)

二、宗教差异:中国文化的信仰和西方宗教的信仰是不同的文化层次:(1)中国禅宗和道教文化的宗教精神意识是性命双修。儒家文化是仁智双彰的人性显。中国文化的儒释道开显人性.人人皆可成佛,皆可成圣。中国文化的人性乃赋于自然的人性。赋于自然的人性和赋有原罪的人性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信仰。中国人信仰性命双修和仁智双彰的文化意识。人源于祖宗飞越在天的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信仰。祖宗神是民俗的宗教信仰。它不是西方社会国家体制下的宗教信仰。(2)西方宗教的神和上帝的天堂与佛教的佛性呈现不是同一个概念。西方宗教开显上帝创造人的神性,人性在神性的仳佑之下赋有原罪。

三、建筑差异:

(1)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中国建筑形式封闭: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态,甚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

(2)西方文化重物,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西方建筑形式开放:

而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

四、差异原因:

 西方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

 西方古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式,地中海地区航运业发达,周围的文化也发达起来.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整体趋向于动态的文化模式. 中华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

 农耕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可以长期地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动,就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起来

五、授课意义: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珍重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弱点,讳疾忌医,而要努力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东西和合理因素,使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新的活力。

第五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摘要 ]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 ,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 ,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因此 ,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 ,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

(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 的意思 ,“v.+ adv” ,“v.+ like” “v.+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词的运用上 ”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英汉句法现象对比.句型差异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句逐点交代。”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如上句中的 which、even if)用长句连贯地

加以表达。而汉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语言则相反 ,侧重于用短句。如上例中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 ,使整个句子节奏分明 ,脉络清楚 ,正所谓“ 大珠小珠落玉盘 ”。因此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要加以注意。.英汉句序差异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维统计表明 ,在主从关系上 ,英语中的因果、条件、假设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 ,“ 在这一点上比汉语的表达手段多出近一倍。” [ 7 ]但是 ,“ 复合结构中从句在前 ,主句在后仍是汉语复合句的典型顺序。” [ 8 ]为此 ,彭宣维对汉语的主从复合句(包括时间、方式、条件、原因等)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 汉语基本上是按“ 从句-主句 ” 的方式组织。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如有问题 ,请给我打电话。

二、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归根到底 ,上述词句间的差异源于语言主体间的思维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9 ]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形合思维与意合思维“ 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 ,句子内部连接之处 , 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和 ‟。” “ 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 连词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连贯的 ,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和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各自具体表现。“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表情达意。英汉两种语言形合、意合思维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中运用抽象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汉语用具体词表达的事情 , 英语中往往用抽象词:戴安娜代表了热情 ,责任 ,风度和美丽。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duty, of style, of beauty.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观 ”、“ 化 ” 等结尾的词 ,例如:科学性、荣辱观、园林化等。(三)被动思维与主体思维的差异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 ,或者为了使方便、叙述客观、语气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动语态 ,所以被动语态极其常见。相比之下 ,汉语的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窄得多 ,而主动语态用得多。

三、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11 ]反过来说 ,一种语言的词语数量的多寡和语义所指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异。在语言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由于语言客体的区别和语言主体心理思维的不同 ,表现在语言中必然出现某种差异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甚至冲突对立 ,这种语言体现在心理上的差异即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渗透在两个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 ,在语音、词汇、语句、篇章等方面都各有表现。(一)英汉文化有部分重叠“ 语言的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内容 ,其中词是文化蕴含内容的核心。” [ 12 ]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语上。英语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 ,在汉语文化可能不加区分 ,反之亦然。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划分很少有完全一致的 ,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亲属称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语的 uncle就可以指汉语的伯、叔、舅、姑父、姨父任何人。汉语的区分较英语细致得多。(二)英汉文化空缺“ 以别的语言为参照 ,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词汇场中都

可能有„ 词汇空缺 ‟。” [ 13 ]所谓空缺(文化上的),是指有些表达方式是一国所独有而别国没有。这种空缺在词语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英语和汉语的俗语、谚语、成语、禁忌语、委婉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就更大了。(三)中英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 ,有两种情况:(1)有些表达方式 ,一种语言有另一语言也有 ,但涵义刚好相反。(2)含义相同的内容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截然相反。正如柯平所说:“ 翻译理解中最大的危险在于原语和译语里有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 ,它们的指称意义相同 ,但语用意义(主要是喻义)完全不同 ,甚至正好相反。”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 pull one‟ s leg(开玩笑),它的含义并不是“ 拉某人的腿 ”或“ 拖后腿 ”。“ 观察事物的视点不同是造成英汉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原因 ”。

[ 14 ]如英语说 beat the enemy,汉语是战胜(或战败)敌人;英语 fight fires在汉语变成了“ 救火 ”。由此可以看出 ,在互译中英文作品时一定要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 ,出现文化冲突时切忌直译 ,否则 ,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和精神。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准确与否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深度挖掘词句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高度重视语言差异 ,包括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间的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

[ 1 ] [ 9 ]连淑能.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 [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1).[ 2 ] [ 14 ]蔡基刚.词语的选择与效果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 ]陆钰明.汉英翻译指导 [M ].上海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4 ]沈家煊.句法的相似性问题 [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3).[ 5 ] [ 8 ]秦洪武.翻译中的句法异化与归化 [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5).[ 6 ]王寅.“ 英汉语言宏观结构区别特征(续)” [ J ].外国语,1992,(5).[ 7 ]彭宣维.英汉语在语篇组织上的差异 [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5).[ 10 ]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1 ] Whorf,B.L.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M ].Edi2ted by Carroll, J.Cambridge, MA: TheM IT Press, 1956.[ 12 ]刘宏.外语教学中的先例名现象 [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13 ]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下载企业文化差异对比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文化差异对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对比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分析对比

    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 摘要: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行为差异,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会形成不同的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要达到有效交际的目标,就必须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五篇材料]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 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和风俗习惯而缔造出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

    从英汉谚语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

    从英汉谚语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 谚语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Yahong (,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Spanish University, Harbin......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及其深层文化差异材料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信息之舟精文荟萃栏目编者按: 不少人在吃西餐时,都会担心“失礼”。其实,所谓餐桌礼仪是为了让餐膳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进入2l世纪以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 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饮食文化及餐桌礼......

    对比分析中美可乐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