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傍晚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船海1304班 黄锋
傍晚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傍晚是身体最适合运动的时间,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都最好,所以可以选择下午或者晚上进行锻炼。注意锻炼时间最好与晚饭相隔一个小时,这样不会彼此影响
上午6:00-9:00
适宜:跑步、散步、射箭、投掷、航海、冲浪、划船及踢足球。
理由:因为此时间段人体体温较低,关节和肌肉最为僵硬,所以最宜做一些强度较小、而又需要有耐力的运动。另外,由于心率和身体被唤醒的程度此时也最低,所以,是从事一些需要双手稳定性较好的运动,如射箭、投掷等的大好时机,如果你是一个职业运动员,此时间段用于技巧训练也是最佳。
下午3:00-6:00
适宜:网球、排球、举重和消耗脂肪的有氧运动。
理由:这是锻炼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体温上升,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开始达到顶点。下午3:00左右呼吸通道也最为松驰(此时肾上腺素分泌最为旺盛),因而呼吸通畅,这意味着你能吸入更多的氧气,而氧气能增加肺活量,帮助心脏更效地工作。肾上腺素增加,表明你的体能在增加,对痛苦的承受能力也在提高,这样你便能挑战自我而没有太多的不适。
下午6:00-8:00
适宜;游泳、体操、疾跑、瑜伽、芭蕾、伸展运动或有氧运动。
理由:此时间段体温最高,因而肌肉最为柔韧。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也达到了顶点,艰苦持久的运动因而变得轻而易举,这将有助于你更快地适应这些运动。
科学表明,选择最佳的时间去锻炼,可以调动机体最大的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给机体带来损伤,是事倍功半。那么,一天里什么时候锻炼最科学呢?经过调查发现——锻炼,宜晚不宜早
最近有人对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四大城市的6000名锻炼者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60.8%的锻炼者选择在清晨进行锻炼。那么清晨是不是最佳的锻炼时间呢?我们的调查就从晨练开始。
中国人为什么对晨练情有独钟呢?我们调查发现,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认为早上锻炼精力充沛,对一天的工作生活有好处。那么选择清晨锻炼是好还是坏呢?这牵涉到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那就是生命的时间。
人体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就是黎明。
人的生理机能昼夜之间是不断变化着的,因而一天当中总有一段时间身体状况比较差,全身疲惫,也总有一段时间身体很好,精神饱满。
人体内大部分器官的生理生化活动是有生物钟效应的,这是一天里人的生物钟基本运动趋势,根据大量研究测定,绝大多数人的生物钟在下午4点处于最高潮,在清晨4点生物钟刚好处于最低潮。清晨人的体温最低、脉搏最慢,生物钟在低谷振荡,如果此时开始锻炼,等于从休息状态突然进入到剧烈运动中,在生物学家眼里,这是典型的冒进。身体的关节、肌肉等从放松急速转入紧张,一时难以适应,心血管系统负担也急剧增加,这对健康是一种损害。另外,既然凌晨生物钟是处于谷底,那么它也处于上升、加快的阶段,而锻炼又促使生物钟再加快,形成了快上加快的危险局面。更有甚者认为,晨炼越早越好,有的人甚至凌晨三四点就爬起来锻炼,然后再回去睡个回笼觉,使生物钟错点而磨损,导致疲劳、疾病、早衰、折寿。所以早上根本不是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刻。调查表明,人体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就是黎明。世界卫生组织专门有统计,全世界凌晨死亡者在一天的死亡人数中占60%。在此要提醒的是,对某些患者来说凌晨是极其危险的。
挑选下午锻炼是最科学的
在一天里什么时候锻炼身体比较合适呢? 在北京市青年湖公园东北角有一个门球场,每天下午2点以后,杨式太极拳名手李东辉带着他的弟子在这儿打太极拳,其中大多数是心脑血管病人。医学研究表明,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下午运动最安全。
下午锻炼对平常人的身体又有哪些好处呢?科学最新成果证实,如果选择下午锻炼,人体内的早状腺素和皮质激素明显增加,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荷尔蒙也大量分泌,它能促进人体能量代谢,成倍地加快体内微循环。
我们平常对身体的节奏缺乏认识,而不懂得从中受益。一开当中,人的最大吸氧量的最高点在下午6点左右;早上体温一般是35~36.1摄氏度,而下午可以升高到37.4摄氏度;人体的嗅觉、视觉和触觉部在下午5点到7点的时候最为敏感;心脏的跳动率及血压的上升率也以下午5点~7点时最为平稳。此外,据英国生理学家测定,下午4点~7点,身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应激反应能力达到最高水平,神经的灵活性也最好。如果选择下午这个生物钟最高潮的时候去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和身体适应能力,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
所以专家说,挑选下午锻炼是最科学的。然而,那么多人之所以还选择早上进行锻炼,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早上空气好。真相如何呢?
早晨的空气质量是最差的
我们采访了北京市气象台著名工程师张明英,得出的结论出乎大多数人的 意料。张明英说:“早晨的空气质量是最差的,这主要是受大气稳定度的影响。”
早晨为什么空气会保持稳定呢?这是因为清晨大气有特殊的逆温现象。逆温是大气中的一种现象。我们知 道温度正常的时候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的。逆温现象正好相反,它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空气上暖下凉,导致晚间大气垂直对流基本停止,近地面污染物浓度越来越高,以至于形成一个锅盖。清晨,我们站在楼顶上,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由污染物形成的锅盖。不幸的是,它刚好位于人类的呼吸带。
张明英还说:“早上给人以空气清新的错觉主要来源于一个对比关系。晚上人们在屋里活动,排出大量废气,特别在北方冬季,门窗都关得很严,这时室内空气很难流动,经过上晚上的活动后,室内空气已相当污浊了。所以早上室外和室内比,明显室外的空气要比室内好,这样人们产生一种感觉,早上的空气是最新鲜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那么一天里什么时候空气最好呢? 专家回答,每天下午2-4点的时候空气最干净,因为这个时候地表气温最高,空气最活跃,污染物最容易扩散。
为得到证实,我们请来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的专家为我们进行实地空气采样。结果是这样的,早上二氧化氮0.050毫克/立方米,下午是0.048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早上是0.13毫克/立方米,下午是0.10毫克/立方米。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在一天当中,早上的污染比下午要严重。
从采样来看,下午的空气比早上干 净不了太多,可问题是锻炼时吸入的空气量是平时的3-10倍,所以,不仅早上锻炼遭受污染比下午要严重得多,而且很可能出现锻炼比不锻炼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怪事。把空气洁净度、人体生理高峰两大因素一综合,一天当中最佳锻炼时间是在下午。然而单一的规律能够覆盖生命的多样性吗,下午锻炼是不是我们所有人惟一的选择呢?
注重体育锻炼的“个性化”原则
1998年,英国科学家乔治的最新发现表明,生物钟最佳状态因人而异,并不是人人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人:第一类人最多,占95%,生物钟最高潮在下午14点到17点50分;第二类是15点到19点;第三类是19点到23点;第四类是0点到清晨4点。如果具体到一天当中,最佳锻炼时间的选择就必须区别对待。
这就是当今体育界最新的理论,即所谓的体育锻炼的“个性化原则”。北京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浦钧宗教授说:“‘个体化’或者叫‘个性化’,也就是根据你的健康情况、性别以及其他环境、条件等等因素安排好你适合从事哪一项运动、做那些动作。如果不注意‘个性化’安排,一个是效率不高,另一个是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利于健康。但在冬季这个特殊的季节里,如何选择合适的健身时间,达到强身健体的 目的,听听专业教练的意见吧。
最佳时间14:00~19:00
人体活动受“生物钟”控制,按“生物钟”规律来安排运动时间,对健康更有利。冬季健身在下午的14:00~19:00之间比较理想。此时,室外温度比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比较高,体力也比较充沛,很容易兴奋,比较容易进入运动状态。
下午:(14:00~16:00):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
黄昏:(17:00~19:00):特别是太阳西落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敏感,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不宜运动的时间
进餐后:这时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部,以帮助食物消化及吸收。此时运动会妨碍食物消化,时间一长会导致肠胃系统的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饭后最好静坐或半卧30~45分钟后运动。
饮酒后:酒精吸收到血液中,进入脑心、肝等器官。此时运动将加重这些器官的负担。同餐后运动相比,酒后运动对人体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都选择晨练来增强免疫力。然而室外健身是不是越早越好呢?有关健康专家建议:冬季室外健身适宜在日出后进行。
据了解,冬季日出前的地面温度较低,清晨空气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含量较高。另外,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铅等有害污染物质也聚于地面,人们若早起锻炼,就会吸入很多的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咽喉炎等疾患,危害身体健康。
冬季健身,应该在10时左右为宜。这时太阳出来后晒到地面,使大气开始上下对流,污染的空气向高空扩散,对人体的侵害会减小。另外,冬季晨间气温较低,要到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才会慢慢缓解。
第二篇:锻炼身体是关键
锻炼身体是关键
这星期一,我们进行了400米跑步考试,从中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训。
那天上午第三节课,我们先绕操场(每圈200米)跑了2圈,之后又做了充分的准备运动......过了一会儿,刘老师把我叫了过去,怎么回事呢?原来轮到我了。我和其余四五
个同学站在起跑线上,只听老师一声令下:跑!围观的同学们不断传来加油声,议论声......人声鼎沸。
那么我的感觉又是如何呢?可真糟糕透了!开始第1圈时,感觉倒不错,挺轻松的,有点飘飘然;可到了第2圈时,可受不了了,呼吸不顺畅,两腿像挂了铅似地怎么也拖不动了,全身都散骨架了;跑完后(当然是不及格,是在我意料中的)。可是发生了很悬的事我正在四处与同学走来走去时,突然头晕了,人有点想吐的感觉。过了一会儿,眼中竟下起了黄色的雪花,紧接着就什么也看不清了,到处是一片黄色的沙漠。我赶紧摇摇晃晃地找到了老师,同学扶我到石凳上坐了一会儿......我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身体健康,那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将什么事也做不成。
第三篇:什么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最佳时间
什么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最佳时间
应届毕业生求职最佳时间:毕业前一年到半年
■学生求职时间提前,势必会要求学校给他们创造更宽裕的求职空间,减少择业与上课的冲突,不要在毕业那年安排过多课程,不要提过高的毕业设计要求。
■学校看重当期就业率,是因为这一数据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以及学生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甚至关乎一些专业的生死。
■毕业半年之后就业率大大提高,这一事实表明,大学生完全没有必要为毕业前无法找到工作焦虑,相对于接受残缺的四年大学教育而提前找工作,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再另花半年时间找工作,也许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更有利。
麦可思前不久发布“2008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最佳时间是毕业前一年到半年之间。而调查同时发现,2007届毕业生毕业时已经落实工作的比例(官方数据为70%),大大低于半年后的就业率87.5%。
报告是根据对所有被调查者开始求职时间与最终求职成功的关系,得到“最佳求职时间”的;而对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甚至一年)之后的求职情况进行统计,则是国外统计大学生就业的惯常做法。
以上两个结果,放在一起,颇有意味。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道选择题——是提前求职时间,增大在毕业前求职的成功率,还是把自己的求职时间延长到毕业之后半年,甚至一年?
很多学生也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因为这既合乎毕业即工作的传统观念,同时,也可避免毕业后为择业而继续啃老的“尴尬”。这些学生会进而要求学校,能 够给他们创造更宽裕的求职空间,减少择业与上课的冲突,不要在毕业那年安排过多课程,不要提过高的毕业设计要求,让他们早一点去找工作。事实上,虽然目前 只是10月底,但明年毕业的大学生大多已经开始择业。
对于学生这样的要求,当下的学校显然也是十分乐意接受的,因为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每所学校毕业生毕业时落实工作的情况(所谓当期就业率),是衡量这所学校办学质量以及学生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甚至关乎一些专业的生死。学校也正愁着如何提高当期就业率呢。
可是,学生的选择以及学校的选择,却只看了就业率的一面,而没看到作为一名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教育要求的一面。让学生提前去找工作,由此在大学毕业那年 很少安排课程,提很低的课程要求(包括上课纪律与考试要求),将其变为“就业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符合要求的吗?如果认为这样并不影响教育质量,那么,为何不把大学本科变为三年,高职变为两年,这样,学生不是既可以节省一年学费,也有一年时间投入找工作?据笔者所知,诸多高校,无论是985、211,还是一般本科,努力“腾出”更多时间给学生就业,压缩的几乎都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而这正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从 以上的调查中,我却更看重另一个调查结果,即毕业半年之后,就业率大大提高。
这意味着两点:其一,大学生完全没有必要焦虑于在毕业前无法找到工作,毕业半 年到一年中,随着大学生认识社会的加深,并不断调整就业期望,找到工作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相对于接受残缺的四年大学教育而提早找到工作来说,接受完整的 大学教育而另花半年时间找工作,也许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更有用;其二,教育管理部门完全没必要紧盯大学的当期就业率,这个当期就业率与半年后的就业率相差太 大。如果学校能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也许毕业半年之后的就业率会更高,毕业生的发展后劲会更足。教育部门与学校的这种焦虑不仅影响学生对求职时间的选择,还 会对用人单位产生连带反应,迫使他们一再提前招聘会时间。
把就业的目光从毕业即就业,投向毕业半年、一年后就业,这不但有利于大学 按照自己的教育要求办学,摆脱就业导向对教育教学活动功利化与技能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摆脱浮躁的求学心理。有调查显示,相当部分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强烈的就业压力感,而有的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投入择业,还有不少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业规划完全围绕求职展开,如参加培训、考证、实习等。
为此,我们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取消统计当期就业率,而采取委托中介机构统计毕业半年、一年就业情况,并以此来评价一所 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这种统计,更能真实反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避免高校为提高当期就业率采取扣押学生毕业证书、虚报数字等行为,也给大学教育提供良 好的环境,避免大学教育严重缩水。
第四篇:年后是做职业规划最佳时间
要想在职场获得较好的发展,做好计划很重要,而其中职业规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了解,每到新的一年,不少职场白领都会树立新的目标,重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相关职场专家表示,职场人士不要临时抱佛脚,缺少规划,在新的一年里,职场人士应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一个明确规划,尽早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苦练“内功”做好新年规划
小林大专毕业已经几年了,在一家公司从事文秘工作。虽然在工作中她很努力,也很有上进心,但是从人事文员到打字员、办公室文员,她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工作却老喜欢迁就,每份工作都做不长,跳槽对她来说非常简单。新年刚过,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她在迷茫中一天一天的在过着日子。
专家分析,职场人士如果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确定,或者认为工作中没有太多机会,首先是不要失望,因为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年轻人正在身处一样的处境。从职业心理角度看,制定并实施一份良好的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抛除之前对于职业的任何预先的想法。判断你自己的价值和利益,了解自己的能力,分析你的知识、热情和技能适合干什么。只有做好自己的新年规划,苦练“内功”,才会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职场充电勿跟风
“很多同事都利用下班时间去参加培训,如果不跟着同事充电,我就觉得很不踏实。”在一家电子企业工作的王先生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参加哪种培训,觉得参加培训后自己就能跟上同事的步伐了。”
专家认为,在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之前,先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再就是给职业规划确立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我为什么工作。是生存支点、发展支点还是兴趣支点?参与培训确实能使个人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是职场人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职业定位有正确的把握,将培训与自身特长相结合,选择有效的培训课程,才能充分发挥职业培训的作用,为自己在职场中的立足、晋升增加砝码。
另外,充电方式也是因人而异。在选择充电方式时应视自身情况而定。如果平时工作量很大,那么最好利用周末或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参加学习。如果业余时间充裕,而可以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参加学习。
第五篇:最佳时间是现在美文摘抄
我把公司从深圳搬到北京了——8月份决定,9月底就搬好了。
每个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惊呆了,他们都觉得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深圳待了13年,说换一个城市就换,好有勇气。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折腾!”
我并不觉得这是折腾。对我来说,在深圳,我在喜欢的媒体工作了12年,做的是喜欢的编辑工作,业余时间写写书,这样的人生很爽。现在,我进入了北京影视圈,成了这个圈子里最老的新人。我可以在北京重新开始:重新适应一座城市,重新认识一些朋友,重新拥有自己的圈子。没有车,我就搭地铁,听听京片子、学学儿化音;没有房子,我就租一间房子——有一个新款的家,我可以过上另一种人生。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了个剧本——写一部情景喜剧。我以为,凭我这么多年的积累,写个剧本不是很容易嘛!
并不是!任何一行要做好都很难,这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准。我写得并不顺利,经历了无数次的卡壳。我无数次问自己,这么老才开始做编剧,是不是开始得太晚?但是直到我看到一句话,就释然了:“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是的,我三十多岁才开始学编剧,可是我确定自己喜欢这一行。既然迟早都要做,相比到了四五十岁才开始,现在开始做已经算很早的了。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天不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年轻的时刻吗?
我把能买到的编剧专业书全买来,一本一本地精读;我把经典的剧本,比如《肖申克的救赎》直接背了;我把《老爸老妈浪漫史》看了四遍,光笔记就记了六万多字……正因为比别人开始得晚,没有更多时间可供挥霍,我才更珍惜现在,爱我所爱,做我所想。中国有个“摩西奶奶”70多岁才开始学画画,然后在香港开了画展;在《重返20岁》里演爷爷的王顺德49岁开始北漂,65岁开始演影视剧,79岁走红;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六十多岁了,迄今还保持着每周读两本书的习惯,一年读一百多本……
不管处于什么年纪我都会努力,因为我想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人。40岁的时候,我会感谢20岁时努力的自己;60岁的时候,我会感谢40岁时努力的自己;80岁的时候,我会感谢60岁时努力的自己。
我很喜欢一句英文谚语:“种树的最佳时间是25年前,仅次于它的最佳时间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