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励志故事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
励志故事: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
叶圣陶先生在教育子女要多为他人着想过举一个例子: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是的,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仅仅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得失出发去考虑,而置别人于不顾,往往就会失之偏颇,甚至伤害他人。凡事设身处地,换一角度为他人着想,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也好,都可能会变得豁然开朗而迎刃而解。为他人着想,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睿智的体现。一个人不要心生嫉妒,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善为本。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社会上扮演一定的角色,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都是从具体角度考虑问题。由于长期习惯于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就是认识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不妨举个例子,如在商场顾客认为营业员都不尽职责,营业员却觉得顾客总是找麻烦;做领导的觉得下属不服从管理;做下属的觉得上级不了解实际情况等,这就是因为角色不同人际关系总是发生冲突,不能相互理解造成了交际障碍。
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盲人走夜路,手里总是提着一盏照明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替别人着想,替别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着想。替别人着想,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
哲学家莫尔在《乌托帮》一书里说过,金银远远赶不上铁的用处大,道理很简单,为他人着想的人,即便自己给出的只是铁,于别人来说则会成为金。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句真心的话,一个安慰的眼神,也会成为别人成功的动力。为他人着想,其实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点一滴的小事的体现,关心别人,时时为别人着想,在关键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这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要学会把爱送给每一个人,并以此为快乐。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予人”,意思是说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而别人,而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要多为别人着想。所以一个人要学会为别人着想,就好比你种了一盆花,经过细心照料,花儿开了,它回报你的不仅是五彩的斑斓和满目的生机,它带给你的,更是一片春天。所以人活在世上,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不要只图自己一时之快,而去伤害别人;不光要有索取,还要有爱心,社会才会变得温馨和美,人与人之间才会显得温暖如春啊!我们应该知道;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需要别人的理解。学会换位思维,就能够帮助我们通过换认识立场来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答案,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或先入为主的种种的偏见,打破旧的思维框架或心理定式,已超越自我的态度,客观公允地审视和认识自我的实际情况以及与客体的真实关系。
我感觉到换位思维可以帮助人们通过相互理解和沟通来了解他人需要,服务社会,可培养人之仁爱、平等、同情和宽容等优秀道德品质。众所周知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呼吁都是换位思维在交往中的具体体现。正如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在论及仁政时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包含着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之类的换位思维方法。
第二篇:作文:多为他人着想
多为他人着想
生活中,若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每次做事前,多思考一点,就能避免给他人造成伤害。
老人拒绝与游客签订合同,原因就在于游客将玻璃碎片与其他垃圾扫在一起,没有考虑到他人会有碰到玻璃片的危险。因此,多为别人考虑一点点,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伤害。
杭州司机吴斌在遇到事故后,忍着剧痛,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将公交车安全停下,让车上的乘客免于灾祸。在危难之时,他仍考虑到他人的安危,仍然乘客的生命安全负责,这也让他获得了“最美司机”的称号。
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若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就要从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的需要考虑。今年6月份,北京一家医院的一名患者生命垂危,必须马上手术,手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该医院只有两名医生可以做这个手术。然后两天两夜,两名一生轮流不停手术。当手术成功结束,两名医生累得直接躺在手术室。当后来记者采访时,他们说:“想到病人面临的危险与痛苦,我们没有时间去感受疲惫了。”正是因为这两位医生能够感受病人的感受,能够为病人地生命需要考虑,所以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
在生活中,我们都愿意结交有爱心,多为他人考虑的朋友,而一个人能否为他人考虑也直接体现这他的品行素质。像随地乱扔垃圾不顾清洁工人的辛苦;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顾他人感受;饭后不收餐桌,不考虑后来人的吃饭环境等行为都是只顾自己的一时痛快,不为他人的感受和生存环境考虑的行为。如果我们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要人人和之间互相为对方想想,其实我们应该能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学会为他人着想,从现在做起。我们作为高中生,已经明事理,懂规矩。为他人着想,至少从现在必须要站在家长老师的角度明白他们苦口婆心的用意,至少从我们自己做起为身边的同学着想,说话做事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为他人着想,赢得他人尊重,才是立足社会之道。
第三篇:学会换位思考
为人处事要学会“将心比心”
——学习《论语 雍也》心得体会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更多的是说“将心比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是一种理解。
换位思考是一种理解,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只有胸怀坦荡的人,只有敞开心扉的人,才会用人性的善良、火热的爱心去理解别人的痛楚和需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你不能苛责寄人篱下的林妹妹的伤怀,你也不能否认落红护花的事实。你能做的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去体会一朵花的丰富内涵。之后,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换位思考,而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是因为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性格造就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从《自由论》的“只知己而不知彼者,对己亦知甚少”到《艺术与生活》的“如果我们了解别人也像自己一样,那么对最可谴责的行为,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宽容”。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东西,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伴随在我们的左右。我的同学曾经抱怨,说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太高,总是让他考第一,考名牌大学。而他的父母也经常抱怨他的小孩,挑食,臭美,爱穿名牌,多说他两句就烦。显然,他与他的父母都没有仔细考虑过彼此的感受。作为子女,理当体谅父母的苦心;然而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父母对子女提过高的要求并不是合理的做法。而做子女的理应多理解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让双方多沟通,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互相理解对方。
换位思考不仅仅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些问题,还能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还记得高中时,老师上课有时会拖堂。这样便引起了一些同学的不满,他们总认为是老师占用了他们课间休息的时间。但是,老师上课拖堂也是为了多讲一些内容,让同学们增加知识。不过有时拖堂拖得太久,影响到下节课的正常进行,也不是很好。而且让同学们保持一定的休息时间,能使上课的效果更加理想。假如在这件事情上,老师和同学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就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了。
如果我们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冲突和矛盾都可以解决。其实,换位思考并不难;可是这对于一些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换位思考需要暂时忘记自己的想法。
“谁也无法轻易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受着一扇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人很难改变,出于本性的固执和偏执。在生活中固执的人和偏执的人非常多见。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已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知彼解已的思维基础上,人就会耐心地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知彼解已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知彼解已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换位思考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则。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真理的身上布满伤痕。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和果。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让我们一起学会换位思考吧!
2013
年8月26日
第四篇:学会换位思考
注重细节服务学会换位思考
供应室黄春勤
大家好!我是来自供应室的一名老护士,不知不觉中在医院护理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年,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这20年当中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病人对医生护士很信任,医生和护士也是很受人尊敬的,但最近几年病人动不动就说要投诉医生或者护士,一些报刊或电视也曾报道某某医院的某某医生或护士被病人砍伤致死的新闻,前些日子深圳某一家医院的护士在值夜班正常的巡病房时据说吵到病人家属休息竟也被打了。对此,在心寒的同时,我充满了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还是现在病人都挑剔?患者来到我们医院,怎样的服务才能令患者满意?难道真应了媒体所宣扬的那样医患矛盾日渐突出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现今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竞争又如此激烈,而做为民营医院的我们,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医院当中脱颖而出形成我们的服务品牌?
10月10日,在医院护理部的倡导下,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为服务宗旨,以“探索顾客愿望,满足顾客期望”为目标,我和其他护士姐妹们进行了角色互换活动,那天,我们脱下大白袍,以病患的角度,换位去感受与体验病患的看病感受。从挂号,交费取药到打针一系列流程下来,从中以专业的眼光也发现时下医院的亮点或不足,一天虽然很短暂,但通过护患角色互换活动,我更深深的理解了患者的痛苦以及病中更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的细心的服务。
作为一名供应室的护士,我的角色是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服务,1
也许会有人说,你们又不用直接面对病人,也要讲究细节服务吗?坦诚的说,之前我也有这样的观念,但几天前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几天前,我负责到病房做收发工作,一大早,我带着手套推着车到门诊大厅,准备到门诊去收器械,当我进电梯的时候,有两个衣着光鲜的中年妇女也进了电梯,当确定没有人进来之后,我习惯性的用肘部关电梯门,这时候那两个中年妇女一个高点的对矮一点的妇女说,你看她是用肘部按的电梯,而不是用手,看来这间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素质高,所以就算离市区较远,我也宁愿过来这里看病,觉得放心。当时我在一旁听了很是触动,没想自己就是按电梯门的一个小细节病人都看在眼里。所以在此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不要以为我们不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就妄自菲薄而不注重我们的一言一行,只要我们是在这医院上班的很普通的一员,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我们医院的形象,而我们医院品牌的树立,不单单靠院长和科室的大主任,也需要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小护士们,还有许许多多清洁工和运送人员,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是靠我们这些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平凡的工作当中注重细节一点一滴做起来的!也许还有人会说,你们供应室不就是做那些洗洗刷刷的工作吗?连清洁阿姨都会做的工作,你们也要培训?也要优质服务吗?那么我告诉你,医院的不断发展,如今的供应室的工作也是要求越来越高了,我们每天都必须要小心严谨的工作,不能出一点疏漏,工作中,我们急临床所急,当发生投诉的时候,田护长常常教导我们,不是人家太挑剔,较真,是我们太粗心,让我们经常站在对方角度理解对方,学会
换位思考,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在这20年当中,我们国家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做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让病人满意呢?怎样才能让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法,诸如微笑服务或提供星级服务,通过这次活动,我终于明白,在工作中应注重细节服务,学会换位思考,能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着想,那么,我想,医患关系将不再是雪上加霜,而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我也坚信,这次的活动将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从今天起,我们医院的文明医风正在形成,医患关系正在走向和谐!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读“为他人着想”小故事有感
读“为他人着想”小故事有感
姜开胜
我们所处的社会很现实,甚至浮躁,人们每一天为了自己活着的各种各样的利益,不得不用更多的面孔去面对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去应对工作中的各色人物,次数多了,时间多了,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和事都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记得在世界瞩目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的国家,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为逝去的人们衰悼,更有那些在一张张爱心汇款单上没有留下自己半个名字的人们,我觉得,他们不仅仅是在献爱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感受同灾区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到了一起。
近段时间,网上热议药家鑫事件,再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人性之冷漠,达到了对生命的极端藐视,综合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一分子对爱的理解还深度缺乏,人们在抨击它的同时,也难免会扪心自问:生活中的我们可曾为人着想过?你是否为他人心存感恩?当每个人都希望过一个“充实、快乐、精彩”人生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到过,要拥有这样的人生,其实是建立在“为他人着想”基础上的。
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我们不妨多从“为他人着想,心存感恩”出发,最终我们会发现,我帮助别人与我被别人帮助,我理解别人与我被别人理解,其实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