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三小说阅读材料

时间:2019-05-15 09:1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必修三小说阅读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必修三小说阅读材料》。

第一篇:高一必修三小说阅读材料

小说的基本知识及考试要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一、人物形象

(一)人物的描写。

人物塑造的方法:从描写的角度看

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包括外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行动、语言(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心理、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3、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四)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故事情节

(一)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2、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3、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中剖析把握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

(二)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三、环境描写

(一)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C、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三)解题思路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5、奠定情感基调;

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四、主题思想

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五、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六、小说的语言。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3、理解题目的含义

题目是文眼,其作用:①点明中心,如大连市《冰冻百合》、锦州《高等教育》;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如《冰冻百合》、河南的《六个馒头》;③是本文的线索,如:山西省《唐家寺的雨伞》;④主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⑤主要内容,如:临汾的《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七、小结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一、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07海南调研题《界河》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广东卷模拟一(贾平凹)〈羊事〉。《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的悲剧性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再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柳毅传》。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如果去掉结尾有什么作用?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如:书法家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到: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分析:在省略号中结束全篇,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附:

《界河》 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希腊)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人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第二篇:《老人与海》教案设计(高一必修三)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掌握内心独白对形象塑造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鲨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是嗜血成性的“水下魔王”。假如有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你独自一人驾船在海上碰到了一条鲨鱼或几十条鲨鱼,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可是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一个老人与几十条鲨鱼作战。是什么促使老人与之战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小说,从中我们可以收获许多。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出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言:“几乎没有那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三)故事梗概【课件展示】

小说叙述的是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把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本文节选的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

(四)分析小说情节

我先给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据搏斗的回合、搏斗的结果来分析。

第三篇:高一必修三 语文作业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万壑hâ 江渚zhě 霜鬓bìn 鱼凫fú B.猿猱 náo 崔嵬wěi 咨嗟jiē 商贾gǔ C.锦瑟sâ 浣女huàn 阑干lán 惘然 wǎng D.嘲哳zhāozhā 纶巾guān 幽咽yâ 霓裳sha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B.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的样子,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奥斯卡著名影星凯奇在一部电影中一人分饰两角,所扮演的孪生兄弟性格又判若两人,却能说变就变,迅速入戏。

D.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选手们个个锦心绣口,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版《红楼梦》的热播,引发人们对剧中演员的气质、服装、对白等问题的诸多争议,在这些赞与批之间,导演李少红体味着人间的温情。

B.对亚运火炬是否在境外传递的问题,广州亚组委执委会讨论决定,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广州亚运火炬传递只在中国境内进行。

C.菲律宾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对警队的投入不足,致使警队能应对“恐怖事件”的先进设备非常奇缺,警察处理“恐怖事件”的能力不足。

D.2010年8月8日,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遇难的150多人中有70多人伤情严重,另有2000多人失踪。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

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欲如赵近家 如:到„„去 B.比灵文园法 比:比较 C.为人所略卖 略:用策略 D.识其县名及姓

识:懂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 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 B.家贫,为人所略卖

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 C.其家不知其处

从其家之长安 D.窦皇后言之于文帝

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7.对下列省略句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已而(刘武)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B.又复问(少君)何以为验 C.合葬(于)霸陵

D.乃厚赐(侍御)田宅金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B.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C.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D.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少时曾多次被转卖,后来又入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不料山崖崩塌,睡在山崖下边的人只有少君脱险,其余都被压死了。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对 曰 姊 去 我 西时 与 我 决 于 传 舍 中 丐沐 沐 我 请 食 饭 我 乃 去于 是 窦 后 持 之 而 泣 泣涕 交 横 下 侍 御 左 右 皆伏 地 泣 助 皇 后 悲 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3分)

②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诗中用哪些景象来描绘石头城的“寂寞”?(4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3),凝绝不通声渐歇。,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读《经典常谈》(节选)

叶圣陶

现代学生的功课,有些是从前读书人所不做的,如博物、理化、图画、音乐之类。其他的功课,就实质说,虽然就是从前读书人学的那一些,可是书籍不必再从前人的本子了。一部历史教本就可以摄取历代史籍的大概,经籍子籍的要旨。这自然指编撰得好的而言;现在有没有这样好的教本,那是另一问题。„„可以干脆说一句,现代学生不必读从前的书。只要历史教本跟其他学生用书编撰得好,教师和帮助学生的一些人们又指导得法,学生就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却能知道孔子、庄子的学说;一辈子不读《史记》、《汉书》,却能明晓古代的史迹。

可是,有些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譬如《诗经》,就不能专取其实质,翻为现代语言,让学生读“白话诗经”。翻译并不是不能做,并且已经有人做过,但到底是另外一回事;真正读《诗经》还得直接读“关关雎鸠”。又如《史记》,作为历史书,尽可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但是它同时又是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品,就不能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从这类书里知道了楚汉相争的史迹,并不等于读了《项羽本纪》。我想,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理由应该在这一点上。

还有一点。如朱自清先生在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的,“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若讲实用,似乎是没有,有实用的东西都收纳在各种学科里了;可是有无用之用。这可以打个比方。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推广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的无用之用。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这是又一个理由。

这儿要注意,“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万不宜忽略“学生”两字跟一个“些”字。说“学生”,就是说不是专家,其读法不该跟专家的一样(大学里专门研究古书的学生当然不在此限)。说“些”,就是说分量不能多,就是从前读书人常读的一些书籍也不必全读。就阅读的本子说,最好辑录训诂校勘方面简明而可靠的定论,让学生展卷了然,不必在一大堆参考书里自己去摸索。就阅读的范围说,最好根据前边说的两个理由来选定,只要精,不妨小,只要达到让学生见识一番这么个意思就成。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文本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现代学生要读些古书,急切要用这样的读本。

朱先生的《经典常谈》却是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来的一本书。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变为读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学生如果自己在一大堆参考书里去摸索,费力甚多,所得未必会这么简明。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只要历史教本跟其他学生用书编撰得好,教师和帮助学生的一些人们又指导得法,学生就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这些古书。

B.读《诗经》就不能让学生读白话《诗经》,只能直接读《诗经》原文。

C.《史记》作为历史书,尽可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作为文学作品,还是得直接读《史记》。

D.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这样做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E.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实用之外的无用之用。

13.依据文章内容,下列对《经典常谈》这本书的作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该书指出了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的原因和一些方法。

B.该书不是写给专家和大学里专门研究古书的学生看的,而是写给那些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看的。

C.该书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D.该书是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读了这本书就等于接受了经典训练,不用再去接触古书了。

14.现代学生为什么应该读一些古书?请联系本文作简述。(4分)

15.作者认为现代学生应该如何读古书?(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请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红松擎天

张抗抗

①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

②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

③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

④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

⑤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

⑥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

⑦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3万余棵,被国人传为佳话。

⑧登上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的巨型宫殿。

⑨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这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

16.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7.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5分)

18.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一个重大的医学发现(美)F·巴特曼

历史告诉我们,许多情况下,通过运用基本的自然力,我们就有可能在获取真理的道路上实现飞跃。人类面临过无数次机遇,他们抓住了机遇,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灵性,发现了各种奥秘。

1979年,这种机遇不期然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当时,作为伊斯兰教革命运动的政治犯,我被关押在伊朗的艾威恩监狱。尽管面临被处死的危险,我却在一天深夜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实:只需要两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溃疡引起的剧烈腹痛。

当时,一个囚犯急需药物的帮助,溃疡带来的钻心疼痛使他难以忍受。他弯着身子,几乎不能走路,两个狱友一直在帮助他。这个囚犯恳求看守发发慈悲,把他送到监狱医院,但看守并没有理睬。当天夜里11点以后,他被狱友搀扶着送到我这里。他当时痛苦不堪,但我并没有药物给他。我告诉他,我没有带任何药品,听了我的话,他的表情变得更加痛苦。虽然没有药品,我却给了他两杯水,让他喝了下去。在几分钟内,他的腹痛就减轻了许多。过了8分钟,他的腹痛完全消失了。这使我更加确信:水对于腹痛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医生常把这种情形作为“疾病”来处理(有一段时间,我被单独关押,一连几天,我拒绝了监狱的食物,仅仅通过饮水,就缓解了因饥饿导致的腹痛)。我鼓励其他被关押的人通过饮水来治疗同样的腹痛。我们有时候可以得到药品,但有了水,它们根本派不上用场。

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我使用自来水成功治愈了3000多个因各种压力导致的胃溃疡病例。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只是干渴而已,他们脱水的信号是通过身体的疼痛表现出来的。我被关入监狱15个月以后,官方对我进行了审判,这也是我最后的辩护机会。在此期间,我写出了一篇科学论文。我对法官说,假如判处我死刑,希望不要将这篇文章毁掉,“这是历史上最重大的科学发现”,我对他说。到那时为止,在监狱辖区内,我已经治愈了数百名囚犯。

法官后来对我说,“你的确做出了一个重大发现,祝愿你将来交好运。”就这样,我第一次得到暗示:我可能会活下来,并且继续我的研究工作。

发现得到了认可,我也没有被判处死刑,而是被判了3年监禁。过了23个月,一个看守告诉我,当局已经做出结论,我不是“别人所说的那种坏人”,他们正在考虑将我提前释放。我向他表示感谢,同时告诉他,我想在监狱再待上一段时间,因为我的临床实验正处在关键时期。我研究的课题是:水在治疗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中的作用,其中包括流血性胃溃疡。我告诉他,作为一种“压力实验室”,艾威恩监狱是独一无二的。不用说,那个看守非常惊奇,他原以为提前释放对我而言己经是一种天大的恩惠。不过他也承认,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应该获得这样的机会。有一段时期,我坚信我来到这座监狱,并不是一种偶然事件,我注定要做出这样的发现——当人体经受压力并进入脱水状态时,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机制,它迫切地需要补充水分。后来,我在监狱又额外待了4个月,并得出了一些临床医学结论,当然,这些结论还有待科学解释。在度过了2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后,我的重要发现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且,我重新获得了自由。

后来,我对于水在生理机能方面的作用,以及水与许多疾病的关系,形成了更多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从治疗病人的腹痛开始的。我在《伊朗医学协会杂志》上首次发表了这一成

果,这篇文章的译文后来被寄到美国,经过重新编辑和整理后,作为特约评论刊登在1983年6月的《临床肠胃学》杂志上。

(节选自《水这样喝可以治病》)

19.本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20.请分条概括作者作出重大医学发现的主要经过。(不必涉及具体时间)(5分)

21.作者的经历能给人很多启示,你从中获得的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的体会。(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单句,填入下文的空白处。(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23.王蒙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

第一,永不放弃。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第二,未雨绸缪。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你能按这种格式,写出另一种动物的“哲学”吗?(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腾的列车,车窗外不断变动着变化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 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汕头市六都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答案

高一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A江渚zhǔ B崔嵬wãi D霓裳cháng)2. A(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B“寡廉鲜耻”,不知羞耻,此处不合语境,应为“道貌岸然”;C.“判若两人”应指同一个人;D.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3.B(A,只能“赞”与“温情”搭配,“批”不能。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C,成分赘余,“奇”已经有“非常”的意思。去掉“非常”。D,“遇难者”与“伤情严重”不合逻辑。)4.A(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A(B.比:比照。C.略:通“掠”,劫掠。D.识:记得。)

6、C(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少君的”。A.以:介词,凭借;介词,把。B.为:介词,表被动;介词,替,给。D.于:介词,对,向;介词,在。)

7、D。【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D项省略的应为“少君”。】

8、B。【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中,“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由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错。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

9、(1)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

【本小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每错断、漏断一处扣0.5;以整数计分,如1.5分计2分,余类推。】

(2)①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

②又曾跟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下来,用这些事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 本小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D。①“涕”1分、“相” 1分,句意1分;②“常”通假“尝”1分,“以”后需要补充宾语1分,句意1分。】 10.答案:(1)诗中用“潮打空城”“月过女墙”来描绘石头城的“寂寞”,(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古今兴废、昔盛今衰的感慨。

11、①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③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④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16分)

12. C.E【A.属断章取义。仅在“知道孔子、庄子的学说”方面成立。B.原文是说“不能专取其实质,翻为现代语言”“翻译并不是不能做”。D.原文是指“专讲实用的人看来”来说的】

13.C【A项是作者有关阅读经典的观点,B项讲该书的适用对象,都不是核心意思。D项后一句与文中“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相矛盾。】 14.【要点:①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②阅读经典能扩大视野、扩大胸襟、增长见识。(或“经典的作用不在实用,而在于文化,有无用之用”)③作为一国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有接触本国经典的义务(或“读一些培育着咱祖先的古书使我们不至于无本)(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15.【(1)学生的读法不能跟专家一样。(2)分量不能多,就是从前读书人常读的一些书籍也不必全读。(3)阅读的本子最好是辑录训诂校勘方有面简明而可靠的定论的集子。(4)从阅读的范围说只要精,不妨小。(每点1分。)】

四、(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4分)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C。【参考答案】: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对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2分)照应题目,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

17.(5分)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及信息筛选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C。【参考答案】:存活于寒冷地带(1分),生长缓慢(1分),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或“数量极少” “在我国目前已所剩无几”)(1分);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分)。

18.(6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F。【参考答案】: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2分):红松在地方建设和国家建设中发挥并还将发挥积极作用(2分);强调了红松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的作用。(2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以议论引起下文对“一个重大的医学发现”的记叙,点明这个发现的特点是抓住偶然的机遇,意义是“运用基本的自然力”,“在获取真理的道路上实现飞跃”。(4分,“议论”“引起下文”“特点”“意义”各1分。完全不结合具体内容,只答抽象概念,给2分。)

20.①从自己绝食和帮助一个囚犯的经历中,发现水能治疗腹痛,由此展开研究。②用水治愈大量患胃溃疡的囚犯,发现脱水信号通过疼痛表现出来,写出科学论文。③确立研究课题——水在治疗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中的作用,进行临床实验,得出一些临床医学结论,并得到官方认可。④对水在生理机能方面的作用,以及水与许多疾病的关系,形成更多的认识,在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4个阶段表述清楚,答出划线处的主要内容,给5分。缺少第1点和第4点,各扣2分;缺少第2点和第3点,各扣1分。)

21.答案示例:①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让生活有目标,有意义。②要善于抓住机遇,利用现有条件,深入探索,作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③不要迷信权威学说,不要迷信现代科技,看似众所周知的常识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谬误。(6分。“启示”切合文章内容,2分;结合作者经历,作具体阐发,4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②这个口号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③它实际上是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23.答案示例:(6分,每点3分)狗的哲学:

第一,忠贞不渝。不管主人穷富,永远不会变心。

第二,爱憎分明。对熟悉的人俯首贴耳,对陌生人狂吠嘶咬。

六、【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带有浓厚哲理色彩的话题作文。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完美,总会有许多错过。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也许会错过一场缠绵的爱情。一次误会,也许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这一次次的错过,造成了人生一次次的缺憾,但也磨练了人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当然,不同的人对待“错过”的态度截然不同。有的人,错过了,便独自咀嚼一份人生的苦涩,变得消极、沉沦;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磨炼,成就了一番伟业;还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必修课”,淡然处之;更有甚者,从这“错过”中领

悟到人生哲理,使生命变得更有深度。其实,每一次错过,都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话题可由此生发开去,编故事、发议论等。因此,我们在写作这一话题时,应将思路放得开阔一些,立意的角度尽可能多一些。当然,写作时应紧扣话题,将这一次次的错过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大气,才有深度。

附文言文译文:

窦太后,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的时候,窦姬以良家女子的身份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太后把一批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窦姬家在清河,想到赵国离家较近,就请求那个主管遣送的宦官:“一定把我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

名册上奏,诏令说可以,应该启程了。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到了代国,代王偏偏只宠爱窦姬,生下女儿叫嫖,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子。在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也接连病死。孝文帝即位几个月之后,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第二年,立小儿子刘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徙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下令清河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都按灵文园的做法。

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穷,被人掠去后出卖,他家中不知他被卖在何处。又转卖了十几家,卖到宜阳。他为主人进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山崖崩塌,把睡在下边的人全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没有被压死。他自己算了一卦,断定他几天之内要被封侯,于是就从主人家去了长安。听说窦皇后是刚被封立的,她的家乡在观津,姓窦氏。广国离家时年龄虽小,也还知道县名和自家的姓,又曾跟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下来,把这些事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窦皇后把这件事告诉文帝,广国即被召见,问他,他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不错。又问他还能用什么来验证,他回答说:“姐姐离开我西去的时候,和我在驿站宿舍里诀别,姐姐讨来米汁给我洗头,又要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去。”于是窦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涕泪纵横流下。左右侍从也都趴伏在地上哭泣,一起为皇后助哀。于是赏赐他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钱,又分封与皇后同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迁居到长安。

窦太后爱好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窦氏子弟都不得不读《黄帝》和《老子》,尊奉黄老的学术。窦太后比景帝晚六年去世,她与文帝合葬在霸陵。

第四篇:高一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大课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与、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先学”已经掌握了的不讲、内容太偏或者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不讲,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真正使生物课成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模式:预习检测——情景引入——目标展示——学案导读——自主学习——思考体验——合作探究——迁移应用及反馈;

二、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高一学生所学生物知识应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教学目标,适当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四.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研究

要结合教材对《新课程标准》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及早制定出措施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是依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杜绝轻视《新课程标准》,或仅仅了解其中的知识要求,及时分析掌握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体现着的要求和动向,我们高一教师要从长远着手,及早加强对学业水平试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小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五.具体的教学进度

章节 课题 课时数 周数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总计6课时 第1—3周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3课时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1课时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课时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1课时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总计3课时 第4-5周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课时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课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总计7课时 第5—7 周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课时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课时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课时 第4节 免疫调节 2课时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总计6课时 第8—10周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课时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课时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2课时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总计8课时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课时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2课时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课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总计8课时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课时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课时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课时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课时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计4课时 第11周 第12—15周 16—19周 第20—21周

第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课时 单元训练与测试 2课时

期终复习考试 2课时 第22周

第五篇: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计划

勐海黎明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计划

科目:语

班级:高

制定教师:谭云桂

制订计划要求

1、对上期教学要认真分析。

2、认真分析教材,拟出各章的重点难点。

3、认真学习《大纲》拟出本期目的要求。

4、拟出全期教学改革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5、安排好教学进度。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况分析:

1、教材教学:高一下学期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个学期,从教材上来看,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一)阅读:

1、要求学生准备两本笔记本,一本用于课内阅读,一本用于课外阅读。

2、课内阅读:采取所用教材篇目(有一定选择)和新教材部分篇目相结合学习的原则。对于重点篇目要精讲,并要进行配套的训练。要重在以教材为载体教会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

3、课外阅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如教师推荐佳作、学生推荐佳作、摘抄作业、图书馆阅读、写读书笔记、阅读检测等。要通过专题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学期保证学生有15篇以上的课外现代文训练。

学生每周必须要有1000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每周要完成300字以上文字摘抄,每月必须读一本文学名著,并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书笔记。

附:

必读书目: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复活》《人间喜剧》《史记》《羊脂球》《屈原》《家》《圣经故事》

选读书目:

《资治通鉴》《警世通言》《少年维特之烦恼》《牛虻》《安娜`卡列尼娜》《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泰戈尔散文诗全集》《茶馆》《伊豆舞女》《老人与海》《现代文学名家作品精选》《外国名家散文精选》《人类的故事》《简爱》《悲惨世界》《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科学的历程》《培根随笔集》《莎士比亚全集》

推荐报纸:

《青年报》《参考消息》《文学报》《杂文报》《人民日报》《中学生知识报》等。

推荐杂志:

《读者》《新读写》《萌芽》《收获》《视野》《小说月刊》《散文选刊》等。

4、指导和训练重点:课内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认真踏实,还要肯花时间,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和训练要贯穿整个学年,并要由浅入深加大训练难度,扩大训练量。教师要精选题并精讲题,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每周课外文言文拓展至少两篇。一学期保证学生有20篇以上的课外文言文训练。

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渗透古诗词的教学和训练。结合课本中“唐诗”“宋词”两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能自如应对简单的古诗词鉴赏。

一学期内,学生背诵古诗词20首,诗词名句50句,要求做到人人过关。每周一次小测验。

(二)写作:

1、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作文本,分别用于随笔和作文写作。

2、进行分类训练:

(1)随笔:

养成每周动笔的习惯,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乐于表达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2)作文训练:

首先,要掌握一般体裁的文章写作:

记叙类:在叙事中有意识地增强内容文字的起伏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了解几种常见的联想方式及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正确加以运用。懂得细节描写的作用,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描写场面的要领。

议论类:懂得议论要紧扣题旨的重要,掌握几种常见的突出议论中心的方法。懂得“引证、假设”在议论性文章中的作用,并能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层进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层层深入地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说明类:能在写作实践中根据内容需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增强文章的条理性。其次,要掌握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基本写作技能:话题作文虽说降低了审题要求,内容和范围也相对宽泛,但并非不需审题,并非可以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如果忽视了对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就迈错了作文的第一步,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把握材料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是保证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3)应用文:

了解并能初步掌握专用书信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懂得调查报告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4)作文的训练次数与训练目标:

除随笔外,我们将平时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总共安排8次,并将考纲要求及各项训练点穿插到这8次指导与训练中,这样可以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化认识,掌握要诀,提高能力。

次序体裁训练点要求:

1、议论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2、议论文议论文结构掌握议论文的各种结构方式,使结构完整。

3、议论文论证的方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议论文内容充实。

4、记叙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5、记叙文构思与表达学会选材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充实内容。深刻透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预感事物发展趋向。生动形象学会运用各种手法使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有文采学会运用修辞使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6、话题作文审题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把握材料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正确审题。

7、话题作文立意如何使文章的立意高远

训练体系安排如下:

(三)其它:

1、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后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熟语的积累。佳作精彩片断的积累。充分利用摘抄本。

2、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

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每周一次去图书馆阅读课外书。每周安排小测验至少一次。课前可开设三分钟小演讲。

五、课时进度:

第一单元7课时、第二单元6课时、第三单元8课时、第四单元10课时

第五单元8课时、第六单元7课时、第七单元8课时、第八单元6课时

下载高一必修三小说阅读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必修三小说阅读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三字音字形

    高一语文 必修三 语言基础复习资料一、字音、字形 沼泽zhǎo冰雹然ànɡ堆垛..báo烧灼.zhuï盎..duî 徜徉..chánɡ yánɡ 铿锵..kēnɡ qiānɡ青葱.cōnɡ轻俏.qiào荒冢.zhǒnɡ遐......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文(最终版)

    13、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

    高一英语教案:必修三Unit2教案

    Unit 2 Healthy eating Period 3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Grammar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This is the third teaching period of this unit. To test whether students have......

    《马嵬》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

    高一数学必修三公式定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公式定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公式定理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1 算法初步 ?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品质》教案

    品质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小说平淡的语言和人物描写方法。 2、 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格的光辉。 3、 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学习......

    高一期末复习完成句子必修三

    高一英语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 完成句子 必修三unit 1 1.现在它是一个孩子的节日,那个时候他们可以盛装打扮并且去邻居家要糖果吃。 It is now a children’s festival,......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梳理

    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