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民间艺术精髓,培养自主创新人才

时间:2019-05-15 09:5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汲取民间艺术精髓,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汲取民间艺术精髓,培养自主创新人才》。

第一篇:汲取民间艺术精髓,培养自主创新人才

汲取民间艺术精髓,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临泽县沙河镇前进小学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创意单位:临泽县沙河镇前进小学

张正光 活动范围:临泽县沙河镇前进小学

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剪纸艺术教育,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素质的基础。广泛开展青少年剪纸艺术教育普及活动,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继承发扬民间艺术情感,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必有之路。

意义:①有利于充分利用民间剪纸艺术拓宽对学生的教育渠道;②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③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激发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⑤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⑥有利于剪纸艺术真正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推动学校基础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具体做法:

一、强化民间剪纸剪纸艺术教育的意识 意识提高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施学校剪纸剪纸艺术教育,不仅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且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近年来,我们不断学习,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广大教师剪纸剪纸艺术教育意识的转变。

1、领导带头,促进民间剪纸剪纸剪纸艺术教育意识的形成。

一所学校能否很好地开展剪纸剪纸艺术教育,关键在学校领导的意识,关键在能否把剪纸剪纸艺术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我们认为实施剪纸剪纸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教育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举措。为此,我们把办艺术特色学校纳入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之中,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实,抓好。由校长亲自领导,班子具体负责学校的剪纸剪纸艺术教育工作。兼职职教师组织开展学校的剪纸艺术教育活动。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典型引路,促进艺术意识的树立。

对于教师来说,剪纸艺术教育意识的树立不能靠行政命令,搞齐步走,更不能奢求一步到位。我们采取典型引路,因势利导,步步深入,把个体闪光点扩展为集体的新思想。我们抓住剪纸剪纸艺术教育中的典型,宣传他们的做法,从物质和精神给予双重肯定和奖励。从而诱导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剪纸剪纸艺术教育意识。

3、评价导向,促进剪纸剪纸艺术教育意识的发展。我校把剪纸剪纸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师、班级的综合评价之中,把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尤其是把班主任工作的着眼点引导到剪纸剪纸艺术教育上,引导到关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上。

对待学生,我们把学生的艺术意识和能力纳入到学生的全面评价中,通过开展艺术知识手抄报、艺术在我身边演讲比赛、优秀艺术创新作品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剪纸,学剪纸,用剪纸的意识和能力。

二、强化剪纸艺术教育的落实 意识是先导,行动是关键。我们从剪纸艺术教育环境工程、管理工程、实施工程三个方面,强化学校剪纸剪纸艺术教育的落实。

(一)剪纸艺术教育环境工程建设。

学校剪纸艺术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爱艺术,激发他们学艺术、用艺术的隐性工程。在剪纸剪纸艺术教育环境建设中,我们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和设计。我们在学校醒目地方建立了剪纸艺术长廊、剪纸艺术活动室、剪纸艺术展室,给学生以学艺术、用艺术的空间;我们还充分利用每一节校本课、每一周剪纸作品展示,每一月剪纸活动比赛,每一学期剪纸成果汇报,启迪学生去探索剪纸艺术的奥秘。

(二)剪纸艺术教育管理工程建设。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领导,兼职教师具体指导,班主任具体组织,教导处、少先队协调,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剪纸艺术教育管理网络,制定了学校剪纸剪纸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各年级剪纸艺术教育的内容、目标与措施,形成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艺术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相互协调的“六位一体”剪纸剪纸艺术教育实施网络,保证剪纸艺术教育的真正落实,促进了学校剪纸艺术教育工作的全方位优化。

(三)剪纸艺术教育实施工程。

剪纸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把应用民间剪纸方法,学会挖掘民间作品,加强剪纸技能实践,培养艺术素质作为剪纸艺术教育的重点,抓好校、班级艺术活动的实施,形成艺术教育天天宣,艺术活动周周开,艺术讲座月月讲,艺术节年年办的剪纸艺术教育整体化格局。

1、抓普及活动

剪纸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校的剪纸艺术教育普及活动,以班级的学科教学,艺术实践活动,办艺术手抄报,剪纸作品活动积淀,艺术在我身边演讲活动,校剪纸艺术知识讲座等为主要形式,强化学生对剪纸艺术知识的认知。近三年来,剪纸艺术知识的普及率达到100%,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在各级各类艺术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师生达50余人次。学校以举办“剪纸月”活动为契机,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剪纸教育和艺术创新活动。

在学科教学和科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性”:(1)参与性:各项活动首先考虑到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2)科学性:所有剪纸艺术活动,都应贯穿着知识性、科学性,在动手操作和现象观察中能领悟艺术哲理。

(3)兴趣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起学生参入活动的动力。从环境的布置,展品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安排,教案的设计等方面,都要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文章。

(4)创新性: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允许他们异想天开,学生才会给我们以惊叹。

此外,我们还统一了剪纸艺术教育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强调教师必须由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会学、学会上来。我们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兴趣活动课为平台的“四阶段”教学模式:

(1)激趣。用有兴趣的民间作品或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激起好奇心,为上好教学活动课开好头。

(2)探究。教学活动以动手操作为载体,让学生带着兴趣探究、实践,自我发现。

(3)总结。学生、个体、集体同教师共同总结,是智慧火花的碰撞,是知识的凝炼,是成功感的爆发,是自我价值的体现过程。

(4)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剪纸作品,让学生带着探究的作品来,更带着拓展的作品走,你学到了什么?你创作到了什么?你想做什么?使学生有更多的发现与创作欲望。

2、抓提高活动

我校在全面普及剪剪纸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选择艺术意识与能力强的艺术骨干教师组成学校剪纸艺术兴趣小组,开展深层次的艺术活动,来带动和提高学校剪纸艺术教育的整体质量。

我校剪纸艺术兴趣小组是由剪纸剪纸教师组织活动,主要开展运用艺术原理进行的小实践、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我们的意愿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脑子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多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剪纸作品。这个定位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避免了枯燥的讲解,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但剪得有意思,还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近年来的剪纸艺术教育实践,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我校的素质教育,而且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在教育体育局、学区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的剪纸艺术教育和学生的剪纸艺术素质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发展。

社会效果与社会反响:

2005年,学校申报通过立项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的应用》县级教研课题。

2007年9,学校申报通过立项了《民间剪纸艺术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省级教研课题。

2004年7月,贾永飞教师的《十二生肖》作品获临泽县文化局剪纸一等奖。

2005年10月,贾永飞教师的《开发西部再造张掖》作品获张掖市天地杯教师书画大赛剪纸一等奖。

2007年1月,贾永飞教师的《辅导学生剪纸作品—植树等》作品获“苏东坡”中国少儿美术书法作品邀请组委会参赛剪纸获奖一等奖。

2007年1月,梁清宁学生的《学生剪纸作品—植树》获“苏东坡”中国少儿美术书法作品邀请组委会剪纸类金奖。

2007年1月,汪芳芳学生的《学生剪纸作品---系列窗花》获“全省明德儿童创意智能竞赛鼓励奖”剪纸类金奖。2008年1月,学校自编的低中年级剪纸教材参加省级校本课程展评。

第二篇:发展科学技术,培养创新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培养创新人才

在读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日本国家第二期(2001-2005年)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后,两点令我印象深刻,要想立足于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而要发展科学技术,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设则是重中之重。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纲要》和《计划》中可以明显看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纲要》中提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纳米科学和技术新突破接踵而至,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计划》中讲到:在经济全球化和越发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日本经济出现一系列诸如产业竞争力下降,就业创造力停滞等问题。日本面临的少子女、高龄社会又带来了劳动力人口减少和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必须不断通过 技术创新,培育具有产出高和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以维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现代科学成为科学──技术──生产体系的先导,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科学技术超前于生产并对生产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当代社会生产的鲜明特点。

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模式。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运用量子力学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过程,建立了半导体能带模型理论,使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蓬勃发展起来,并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如用相对论与原子核裂变原理发展了核技术,形成了原子能工业。激光技术产业、生物工程也是如此。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

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特别是高科技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

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技术水平仍比较落后;科学研究质量不够高,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同时,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目前,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薄弱。

进入21世纪,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需要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

二:科技创新人才建设

《纲要》中提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本纲要提供人才保障。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等措施都说明了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

《计划》中也指出人才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基础,要通过推动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教育改革,培养和确保优秀的人才。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智力是活的知识力量。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既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又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智力支撑。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在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要始终把创新与科技进步、民族复兴、国家事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再次证明,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创新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要求,也反映了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唤起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历来就有开拓创新的传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和人民,是勇于和善于进行创新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要使创新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由于没有得到富有深度的开发,人才资源并不丰富,结构不尽合理,因循守旧,创新精神缺乏,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科技人才资源被各国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直接担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特别是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因此,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是教育和广大教师神圣的职责。

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总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以上可以很清楚的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型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

第三篇: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助推医院“四德”建设

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努力建设“四德“医院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德”建设工作纪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与魂,具有向上向善的伟力,如今,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提出了当今社会四个方面的德行准则,这是对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适应发展需求的提取精华之道。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总书记在讲干部“德”的标准时强调要具备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聊城市委宣传部也下发了《关于实施“四德工程”进一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把四德建设引向深入。

三流管理靠人治,二流管理靠制度,一流管理靠文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鲁西地区唯一一家特殊专科医院,在“四德”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在积极开展以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建设的同时,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医院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个性,风成化习、果行育德,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以“仁爱”为魂,推进社会公德建设

从管子的“务人”思想,到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墨子的“兼爱”的思想,以及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等,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以人为本”思想体系。总书记在论中国传统文化时说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位于孔孟文化的发祥之地,尤其把孔子“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作为医者信守的医德准则。

(一)发展公益事业,彰显人间大爱

院长武建胤经常讲:大爱无疆,大音希声,绝不能让一位病人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面对社会众多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个人,不仅医院和员工要奉献爱心,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献爱心的队伍中来,更需要探索出一个良性的“爱心救助机制”。多年来,医院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勇担社会责任,彰显人间大爱。我院推出“先看病,后付费”惠民诊疗模式,并成立爱心基金会,对确实拿不出医疗费用的特困家庭进行帮助;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活动,对所帮扶的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宜丰镇村七户困难家庭献出了爱心;我们先后开展了“慈心一日捐”,党员与重症贫困患者“结对子”,“迎新春 庆‘两会’”爱心惠民工程,“落实《精神卫生法》,建设美丽聊城——心连心惠民救助活动”等各种爱心惠民工程,四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60余万元,有400余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挽救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许多濒临破裂的家庭,让大爱滋养了每一位患者的心灵。

(二)发挥专业优势,为百姓谋福祉

近年来,我院承接了我市60余家企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查体及后续指导工作。每月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家长课堂”、“青少年心理健康课堂”等免费讲座、定期选派资深医生深入社区、学校、乡村开展义诊活动。每年高考前夕,我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爱心助考,在所有考点设立“心理减压站”,并发放大量的心理健康材料,让文明与爱心在高考学子中传递,并对升入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资助。节日期间为特定人群进行免费心理健康查体等,受益人群达20000余人次。加盟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志愿服务、成立了聊城市小记者协会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开办了“中国心理健康网”和两个微信平台,开设了两条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热线,我们还与电视台、电台、网站等新闻媒体合作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栏目,普及心理、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大众幸福指数,为建设平安、和谐、文明的聊城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同时,志愿者服务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我院经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已达86人,他们不但在医院内实行一站式导诊服务,同时还将服务范围延伸到社会,使“关爱他人,快乐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三)倡导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品牌

“大医精诚”这句几千年来中国医家的铭训,体现了华夏医道中诚信与医术并重的亘古真理。诚信作为医疗道德和医学伦理的核心,经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层层濡染,早已形成其深刻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尽责 诚信 包容 感恩”,诚信作为医院文化中价值观的一部分,我院早已将其深深的烙印在文化骨髓中。院长武建胤经常教导大家“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我们要完全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落实“九不准”,强化“爱人、行善、慎独”的儒家医德核心。一家医院只有干部职工相互信赖,才能同舟共济,才能有凝聚力和竞争力,才能生存和发展。在医院内部,武院长带领班子成员首先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兑现了各种诚信宣言,年终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同时要求干部职工之间要讲诚信,顾大局,谋发展,形成“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浓厚氛围。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对外的联系中,始终坚持一个“诚”字,先后与意大利都灵大学附属医院、台湾圣马尔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建立协作,成为滨州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和聊城大学应用心理学教学实习单位,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实习基地,山东省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聊城分中心,聊城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与北京回龙观医院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常模取样建立协作,与北京师范大学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后续指导科研项目建立合作。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对病人、对职工、对合作单位以诚相待,信字为先,做到了医生诚信、医药诚信、医院诚信。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论语》卫灵公第十二),老百姓对仁德的要求,比对于水火的需求更迫切。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施行的“仁”,是爱人,是大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替政府分忧,为社会奉献”的办院宗旨。

二、以“修正”为本,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修正,修元正本,修德正心。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修行处世,安身立命的根本大法。

(一)修身正心,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我院以“道德讲堂”为思想建设新平台,践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传播凡人道德故事,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努力形成培育、宣传、倡导道德文化的舆论氛围,提高职工综合素质。重视对各类人员、各年龄段人员的经常性教育,每年对新进院职工进行岗前教育、对窗口科室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对重点科室人员进行谈话等,通过举一反三的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形成优良的医德医风氛围;通过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来创造医院良好氛围。在医院内部创造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通过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医德医风;进行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他们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医德医风,杜绝了医药购销中收受回扣及医疗服务中“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等问题的发生。

(二)优质高效,创立服务品牌医院

医院最根本的使命在于救死扶伤,服务患者,因此我们将“一切为了病人”融入到医院的服务文化之中,并让这种服务理念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服务患者,在心理疾患治疗与康复中,将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和沙盘疗法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从2009年开始逐步以“强化素质年”、“规范提高年”、“质量效益年”、“文化提升年”、“优质高效年”、“科技跨越年”和“三好一满意”等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将“三爱四优”、“四心”、“全员、全程、全岗”、“窗口文明服务”等优质服务理念贯穿于文明科室、文明窗口、文明单元、文明个人争创活动中。积极灌输人性化服务理念。我们在精神科提出了“病人永远没有过错”的服务理念,把病人称为“休养员”,而不称做病人;为妇产科产妇免费熬制“全菜汤”、“小米粥”,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精心、信心”换取了病人的“舒心、安心” 和家属的“省心、放心”;不断开展特色服务。医院创先成立“行为艺术治疗中心”,开设了生物反馈治疗室、团体生物反馈疗法、宣泄治疗室、音乐治疗室、生活技能训练室、影视治疗室、手工技能实施方案室、书画阅读棋牌治疗室、运动治疗室等治疗室。有计划地开展诗歌比赛、画画、扑克牌、羽毛球、托球跑、乒乓球、象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三届“医患和谐康复运动会”,丰富了精神科患者的文化生活,促使了患者疾病的尽快康复,让那些长期游离在正常生活之外的患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三)博学求精,打造一流科技型医院

武院长经常告诫大家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院以业务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业务人员培养实行“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战略,六年来,我院共选派320余人次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进修学习,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89人次,举办学习班、培训班100余期。坚持业务科室每周进行业务学习讲座,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实施青年医务人员为主的逐节逐章的“月抽考”、“季统考”考试制度;积极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和技术比武活动,加强业务培训,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不为我有,但为我用”,深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第四人民医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聘请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教授王乐信为名誉教授,国际精神卫生流行病学专家、美国礼来公司高级研究员刘贤臣为客座教授,聘请著名精神病学专家陈彦方教授为四院名誉院长,聘请了不同行业资深心理咨询师20余名作为四院特约心理咨询师,逐渐形成了以院内人才为基础,以院外专家为先锋的宝塔式人才团队,团队结构模式和人才储备走在国内同类医院前列。

“厚德至善 博学求精”是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院训,是医院办院理念和行医精神的高度概括与凝练,也是砥砺全院员工团结奋进、携手共勉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趋向。

三、以“和谐”为根,推进家庭美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追求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为最高目的。孔子的学生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及“和为贵”的思想,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管子提出“和合故能谐”的思想。如今“和”这一理念,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强音——和谐社会。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家庭美德建设,营造了和谐的家文化。

(一)崇尚孝道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社会道德的根本。武院长在道德讲堂上讲八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时讲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们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这是行孝的开始。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遵循天道,扬名后世,光宗耀祖,这是孝的终了,是完满的、理想的孝行。孝的初始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国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毛主席也说:“你不孝顺父母,怎么能为人民服务?”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更不会真心对待患者。因此,四院以构建“家文化”为契机,开展了“我向父母献孝心”和评比“文明家庭”“孝星”“寿星”等家庭美德活动,树立“文明之星”光荣榜,分别进行了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倡树了典型。

(二)营建和谐的家文化 借助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组织职工和患者开展文艺联欢、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及羽毛球、乒乓球、书画、象棋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营造出团结、拼搏、积极、健康的医院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素质,丰富了医院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激发了员工的进取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勉励广大干部职工敢打敢拼、激情奉献的“精神家园”。要让患者满意,首先要让员工满意,为此该院职工福利待遇不断改善,不但为职工补缴了拖欠几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率先在医疗行业实行人事代理人员同工同酬制;每年免费为全院职工定期做健康体检,并为精神科医护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成立“职工健康基金会”,实施会员“一人入会,全家受益”,全家人在本院住院享受优厚待遇;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医院主动承担责任,不但解决了子女的就业问题,而且鼓励职工子女成才,对升入高校的职工子女进行物质奖励,四年来奖励金额已达30余万元。医院建立了祥鹤绿色蔬菜基地,为职工及住院的患者提供纯绿色无公害蔬菜。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着力提升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给职工带来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实惠。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患者也是四院大家庭的一员

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处处能感受到一个字:爱。我院每月都给生日在当月的患者举办庆生会,患者们共同过生日,吹蜡烛、吃精心制作的大蛋糕、和医护人员一起唱《Happy birthday to you》。中秋佳节院领导们陪患者一起吃月饼、赏月;除夕院领导和患者一起包水饺、看春晚、吃年夜饭。武院长慰问患者时多次说:你们也是四院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患者出院的时候,都对医护人员恋恋不舍,他们有的是第一次吃到生日蛋糕,第一次上了电视,第一次在社会和家庭的歧视之外感受到了来自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与人之间,只有心存着关爱、体谅与敬重,就能拥有和谐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四、以和善为基,推进个人品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以善为本,以和为贵,追求和善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都是强调要以友善的态度、宽广的胸怀来待人接物。

(一)利用道德讲堂,开展美德教育

医院的“道德讲堂”设立了两排屏风,“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从细节入手,营造了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每个培训班的开班典礼,院长武建胤都会在这里给大家上关于传统文化的第一课,勉励大家日行一善,自身要做到止于至善、上善若水、与人为善;对同事亲友,要学习星云大师的“三好四给”: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教导大家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谨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更是在医院文化中创立了员工信仰:对上以敬 对下以慈 对人以和 对事以真。武院长以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为职工开启了一扇深入地感悟儒释道精神的大门。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加强我们的自身道德修养建设,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二)强培训抓学习,提高全员素质

全院45岁以下员工,每人发一本《弟子规》和《了凡四训》,让大家通过读书和看录像学习智然法师讲的《了凡生意经》,让员工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好人,如何做个道德高尚的人。通过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青年团员培训班、窗口科室人员培训班、职能科室集中授课、院领导班子轮流上党课等培训载体,建立“青年图书角”,举办“青年读书交流会”等方法烘托学习气氛,增强了职工的敬业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了职工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内德于己,外德于人”,充分完成了对职工个人素质的提升。

(三)坚持“四授”原则,努力成就人才

这“四授”是:“授人以愚”,就是告诉职工做事情要务实、稳重、大智若愚,不可走捷径和投机取巧;“授人以遇”,就是给职工创造成长、学习、发展的机遇,成就人生;“授人以誉”,则是帮助职工获得精神层面的赞誉,为成为更有价值的人而战,输出正能量,传播正能量;“授人以宇”,就是医院所有职工能看到的地方都有积极向上、净化心灵的标语,更多职工在字里行间顿悟宇宙运行智慧,乐享不惑人生。

武院长曾经讲过,社会学家费孝通1990年12月在“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时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即我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在这一届以院长武建胤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也在尽心营造着“大同美”。

总之,在传统文化的润泽、四德工程的激励、院长武建胤的感召下,医患和谐,上下一心,内外协作,每个人都忠于职守,把自己的角色做好,无不彰显着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的文化内涵。院容院貌及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转变了心智模式,净化了心灵,提升了幸福指数,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创造良机,保证了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医疗业务量连番增长,业务收入提高,医疗设备总值稳步提升。廉洁行医,诚信服务,完善制度,科学管理,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患者满意度提高,实现了全年零纠纷无事故发生,全面推进了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医学学科由四年前的不足10个,发展成为现在的26个大学科、52个小学科;床位数由350张发展成了1232张,并设立两所分院:聊城市心理医院莘县分院、鲁西脑病医院,三个专业中心:聊城市心身健康管理中心,行为艺术中心、聊城市祥鹤医养中心。各项工作量指标都有了质的飞跃;医院先后荣获 “全国十大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十大惠民诚信医院”、“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全省职工最满意医保定点医院”、“山东省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优秀示范医院”、“聊城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聊城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聊城市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自主学习轻负高效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之路

自主学习,轻负高效,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之路

射洪县柳树中学

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之路是射洪县柳树中学办学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在市内外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一、背 景

柳树中学位于射洪县沱牌镇,毗邻沱牌集团,创建于1956年,2003年11月被评为省级示范高中。地理位置决定了柳树中学的发展必然会面临诸多艰难,柳中历届领导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大胆创新,不断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深刻影响着国家长远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添砖加瓦。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和目标。

在以往对拔尖学生的理解中,存在着不少误区和功利色彩,一些中学往往片面地把“拔尖学生”和“创新人才”定位于超常学生或考试中的高分群体,他们认为培养拔尖学生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一些、难一点,而“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通过提前招生和选拔,为一批学业成就优异的学生开小灶,争取将他们送入国内外名校。将拔尖创新人才简单地等同于超常学生和成绩优秀学生的观点已经过时,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学生的目的,不能简单定位在把学生送入国内国外的名校,也不是为了给少数学生贴上“天才”的标签,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丰富课程,为学生成才提供资源、支持和服务,为各方面有潜质的学生的成才搭建平台。

据统计,在二十世纪,150多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中30岁以下的占20%,40岁以下的占67%,他们大多数都不是大器晚成,而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脱颖而出。假如他们成才需要七八年的时间,那么他成长的历程正好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这说明中学是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的黄金时期,所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反思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已严重滞后。按照国际普遍认可的标准来计算,具有突出天赋的学生一般占全体学生的2%—5%,如果按此标准计算,我国13亿人口,具有天才素质,智力超群的学生应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触动了我们每个国人的神经,让我们汗颜,使我们反躬自省。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35中听课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我们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分认识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虚心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认真研究拔尖人才成长规律,大胆创新,努力开创拔尖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兴趣,挖掘潜能,培养特长。使学生成为具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底

第 1 页

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超群、特长突出、胸怀远大、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中学生,为学生将来成为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柳中人深刻地领悟了中学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同时更认识到一所学校要生存,要发展,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拔尖学生,是万万不可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这样一所二流生源的农村中学出亮点呢?

“起五更,睡半夜,埋头于书海”不行,时间加汗水曾给柳中人带来过惨痛的教训,那怎么办呢?学校领导痛下决心,从教法上改革,那就是勤奋加巧干。

柳树中学多次组织老师到省内外兄弟学校考察学习,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质量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于是:“学会自主,轻负高效”的思想萌芽了。

“学会自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

“轻负高效”就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心理负担,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会自主,轻负高效”带来了柳树中学课堂教学的大变革,课堂教学的大变革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因为“学会自主,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渗透到了柳树中学的课堂教学中。

“三步六段”的教学法,进来了,老师在课堂中注重了角色意识的转变,更加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展示、纠正、点拨、拓展的教学形态,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法。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老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人功能的统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会感知、会联想、会拓展、会交流、会合作、会表达、会笔记了。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进来了。“师长”变成了学长,老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达到了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老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课堂上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日益增强。

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进来了。

„„

我校教师大胆探索,兼容并包,各种先进、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进入了我校课堂,课堂变活了!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思路与策略

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攀升激发了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但仅有这一点不够,满天星星,要最亮的那几颗才更耀眼。

柳中领导班子大胆决策,决心在拔尖学生的培养上下功夫,于是制定了分三版块走的策略: 第一:教学板块,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小班学生,培养方向,就是培养考重点、名牌大学的苗子。初中为本校高中培养优质学生。

第二:体育方面的特长学生的培养。

第三:科技创新方面,培养小制作、小发明能手。

清晰的思路,引领学校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大步迈进。正确的思路,还离不开周全的策略。

(一)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没有德,对国家、社会有害无益,德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良好的德对学习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原则,我校的德育原则是:自主、引导、实践。从三个原则出发,我们要求做到三个转变:

(1)内化德育目标,变外求为内塑。

(2)尊重主体地位,变说教为诱导。

(3)突出主动参与,变包办为体验。

我们实行的是德育“三全”模式:就是教职工全员参与,社会全面配合,让全体学生都受教育。

(二)把教学放在主要地位

(1)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把握素质教育时代脉搏,树立自主成才”的教育教学思想。

以人为本的基本点就是尊重人、理解人,从人的愿望出发。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发展人,于是学校确定了办学思想,那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柳中人的发展。自主教学的思想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课堂教学,我们遵循三个原则:即因材施教、自主学习、面向全体。

(3)优化课程结构,转变老师角色。

(4)改革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手段。让优生吃好,让中等生吃饱,让差生吃得了。

(5)运用现代手段,拓展教学资源。

(三)优化教学环境。

变单调的管理为多情境育人,坚持做到三点:(1)坚持营造教学主渠道的育人氛围,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以德育人,知识育人”的目的。

(2)坚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育人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系列活动。如主题活动,社团活动,成长活动,节日活动,特长活动,读书活动、朗诵、演讲等。

(3)坚持营造优美洁净的校园自然环境和内涵丰富的人文环境。

三、措施与办法

(一)、小班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国外,对教资优生的老师有严格的选拔标准,如韩国,各地方政府所推荐的优秀老师,须经过“基础”及“高级”两阶段研习,并且撰写本人构思的英才教育法论文后,才能进入英才学校任教。新加坡从事天才教育的教师必须通过推荐申请、面试、试讲三关。因此,我们也要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选拔小班教师方面要有严格的制度。首先整合全校优秀师资,经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层层推荐,最后由学校领导统一研究决定,学校与各位教师签订拨尖生培养协议书,学校定期考核。对小班教师的培养,也优于一般教师,要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外出学习,帮助他们更新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打造一支学术造诣深、综合素质强、具有学科前瞻性和教学经验丰富的精品教师队伍。

2.探索建立小班制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对90%的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对10%的好学生则是不利的,而对3%的特殊优异的学生更是极大的压抑和扼制。因此,对优秀学生必须实施特殊培养。在学生入学测试与选拔、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行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在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表达和交流、问题求解等方面受到更好的训练,使超常学生在品格、智力、能力和身心诸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3.注重因材施教原则

在小班教学中,本着“全面发展而又个性培养”的方针,在普遍达标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精减教学内容,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针对学生个体量身制定翔实的个案辅导,让其优科更优。利用暑假举行拔尖

创新人才北京夏令营活动,聘请知名专家学者讲学,让学生与知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亲聆大师教诲,与大师对话,培养他们勤奋、踏实、求真、严谨的科学素养。在其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内提供深入学习和挖掘潜能的机会和平台,开发设置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修课程,逐步构建起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完备分流机制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引入竞争机制,无疑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对已进入小班的学生,建立个性档案,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半期、期末的综合素质测评,每期进行一次分流。对无法适应的学生让其回到一般班级继续学习,对于平行班中的综合素质高、有特长的学生提到小班中,让其接受适合其自身的个性化教育。

5.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中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知识主要依靠教材、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是培养未来社会的精英人才,他们除应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外,还应在以下能力培养上着重下功夫:

一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国外英才○

教育特别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如美国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关注的不是分数和名次,而是问:“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来说,问题意识是必备的,有问题我们才会想办法解决。培养问题能力,首先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允许他们挑战权威,挑战传统;其次为学生提供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自主学习的能力。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自我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途径,他说:○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叶圣陶先生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四能”,即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能力应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种能力。

三动手能力。我国的学生在逻辑推理、记忆分析两方面能力上是比较强的,但是在动手操○

作的能力上还迫切需要提高。这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著名学者杨振宁曾指出过,中国留学生学习刻苦,考试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弱,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搞过的不敢做。这严重制约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这种现象实际上折射出我们的教育理念有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加强了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和社会实践的力度,让他们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去整理归纳出新的知识。

四创新能力。要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但现在的教育体制严重制约拔尖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要培养拔尖人才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营造了一种敢于质疑、说真话、打破思维定势的氛围,倡导师生们的一种平等互动关系。其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多举行一些科技小发明活动,聘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长的科研活动。

五合作能力。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任何一项科研活动,几乎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

自完成。我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以相同的兴趣或者项目,组成学习或研究小组,由他们自己设计、组织实施活动,以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从人才成长的个人内在因素、教育过程、文化环境、人才制度和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系统考虑。我们按照教育规划纲要部署,从德才兼备、文理兼容、独立思考的要求出发,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小班管理的具体化

1、学校管理:

(1)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小班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垂直管理。学校由一名副校级干部负责全校小班工作。

(2)领导小组每月对全校小班工作(班主任、教师、学生调查)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课时津贴挂钩。

(3)小班教师由经验丰富,事业心、责任感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组成。

(4)小班教师原则上只上一个班,津贴按其他教师的150%计发。

(5)小班教师和学生实行淘汰制。

(6)小班每月召开一次学情分析会。

(7)小班每月召开两次学法及思想交流会。

(8)建立学生假期联系制度。将小班学生分到教师人头,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状况。

(9)每期组织小班教师外出学习一次。

2、班级管理

A、班主任管理

(1)选拔有事业心、责任感的班主任

(2)小班班班主任应有鲜明的带班理念。

(3)班级有班歌、有誓词、有短期奋斗目标。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

(5)建设健康、积极向上的教室和寝室文化。

(6)建立班级图书角。

B、学生的管理

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C、学科管理

(1)老师事业心、责任感强,水平高

(2)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手段

(3)充分采用学案导学制

(4)作业全批全改

(5)个别辅导到位、落实

(6)建立学生学情分析记载

(7)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

D、落实奖惩方案

(三)、艺体尖子生的培养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具体负责的艺体培训领导班子。

2、招收的艺体特长生,享有普通学生的各种权益。

3、为艺体特长生的发展营造氛围,建立兴趣小组。

4、利用各种渠道为艺体特长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设音乐欣赏课,开展班歌比赛、一二九歌咏比赛,五四春潮艺术节,美术欣赏课、元旦画展,校县市省级运动会,排球、篮球联赛,各类测试。

5、训练与教学分离。

6、不断改善训练条件。

7、加强艺体生的思想教育。

8、个别培训与集体培训相结合。

9、完善奖惩制度。

(四)、培养科技创新尖子人才

1、坚持开展有我校特色的活动。每年12月举办科技活动月和读书节,在科技活动月里,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及竞赛活动,如环保小报、电脑绘画作品展,环保作品制作展,科技作品制作、废物利用手工制作、科技创新教育知识竞赛等。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科技创新教育知识讲座等,邀请校外专家及各类辅导员到校进行知识讲座。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小组活动。

3、成立科技社团活动、科技爱好者协会、化学与生活社、生物爱好者协会、旅游与中国地理社。

4、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青年科技大赛。

5、加强校园科普文化建设。

四、特 色 建 设 成 果

柳树中学的特色学校建设,思路正确,措施有力,取得了辉煌成果。

1、高考:年年都有大批学生考上重点名牌大学。2006年招收的第一届小班31人就有28人考上重点名牌大学,其中谢艳、宋超考上清华大学,范朋、文言考上南京大学,谢中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招收的小班32人,24人考上重点名牌大学;2008年招收的小班学生在历次市县统考中,成绩优异,在2012年高考中,全县理科前10位,我校本届小班就占5人。重本升学率90%。

体考方面:每年均有学生考上北京体育大学,考上空军或民航飞行员。我校是招飞先进学校。

科技创新方面:近几年先后有上百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2、中考:我校初中教育二十年来一直稳居全县第一,直接为我校输送了大批优质学生,这些学生就读我校高中,有近20人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

柳树中学能够较为成功地走一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色之路,庆幸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自己一些启示。

(1)、创新才有出路,保守必然落后,开拓才能进取。柳中人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胆地推行教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开创了新路,使学校办出了特色。

(2)管理才有效益。柳中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方向正确,措施得力。

(3)科研才能兴校。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研工作,重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兼容并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当然,我们的研究还不深入。学校要发展,就决定了柳中人必将继续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再上档次,让学校特色更鲜明,成绩更辉煌。

2012年10月17日

第五篇:创新育人理念 培养未来人才

创新育人理念 培养未来人才

中国教育报2015.04.06

■杨宗凯

以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仍以农业时代的时间表、工业时代的组织方式和流程进行人才培养,标准化的知识输出和同质化的教育教学,与信息社会对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巨大差距。新的时代呼唤创新育人理念,培养未来人才。

树立“3生”育人理念

学会生存。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培养他们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生存之道尤为重要。一方面,大学应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指尖上的大学”和数字化校园,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增强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适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大学要主动调整新兴专业设置,大力发展物联网、数字媒体和文化产业等专业。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生态下的道德规范。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和处理能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注重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设置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将就业纳入课程建设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实验区。

热爱生活。大学生过一个怎样的大学生活,与他对大学生活是否热爱有密切关系。大学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教会学生如何生活,过有价值的人生。华中师范大学注重营造“快乐学习,幸福生活”氛围,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并适应学习型生活。学校改造建设星级厕所,倡导垃圾分类,积极培养学生文明生活的良好习惯。学校积极开展“桂子山艺术文化节”“桂苑之歌”等校园文化活动;利用虚拟社交网络,传播华师版《小苹果》、《爱在华师》等视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珍爱生命。当前,大学生虐待动物、谋害他人甚至自杀的事例并不鲜见,做好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大学应积极开展励志成才教育,培养学生“逆商”,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生命中的磨难和挫折。注重开展感恩教育。学校利用圣兵爱心社等爱心公益类品牌社团的影响力,实施感恩教育工程。培养“3C”素质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学校在推进本科教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建立了诸如同步课堂、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等多元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在网上学习课件、课堂讨论研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在研究解决问题中不设唯一答案,鼓励批判。另一方面,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加大学习过程评价,从注重考试成绩向回答问题、作业检查、论文研讨、实验研究等方面扩展。实现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和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四个转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Creativity)。学校重构本科教学课程结构,加大通识课程比重,按照公共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社群教育四个平台重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文科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含实习、见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学分在内)的20%;理工科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同时,优化实验教学中心资源使用效益,加大对学生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培训力度,支撑学生研究性、创新性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基地和创业特区。完善创业孵化器,开展创业项目路演,积极争取创业项目资金和平台,重点扶持创业团队,积极参与武汉市“青桐计划”。在教学方面,创设社群教育平台,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外聘创业导师。同时鼓励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培育创新创业体系,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Cooperation)。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在竞争中求双赢,在合作中共发展”已成为世人共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学会合作也是未来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一方面,学校将信息化深度引入人才培养过程,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教学和协作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创新。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及线上教学中建立一种师生合作关系,为实现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供前提。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设置团队合作项目,加强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和创业团队的发展,让学生在社团和创业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合作、学会合作。实施“3S”自主教育

学会自主学习(self-learning)。新生在入学前就要通过学校的“素质拓展课程网上学习的平台”自学完成“大学第一课”,收获大学第一个学分。学校还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数字教师培养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学校还依托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专门的教学应用工具,搭建“云端一体化学习的平台”。积极构建云环境下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并进行自我评价和测试,学生用鼠标轻松一点,就能修读相关课程,获得相应学分。学会自助服务(self-service)。华中师范大学在学生自助服务方面,推出两大举措:首先,推行“数字化迎新”,新生自助办理报到。新生直接在线注册、选宿舍床位、缴费充值。其次,建立和完善学生事务大厅,学生自助办理学生事务。学生事务大厅内开设各类学生事务服务窗口,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入驻,所有学生事务柜台集中办理,减少中间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实现学生事务扁平化管理。学会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学校鼓励学生及学生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并为大学生自我管理创造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与校领导午餐会、教授午餐会以及各种意见征集会、民意调查会,学校还让学生进入学校学术委员会,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培养公民参与能力。学校建设了“i华大”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学生可在平台中填充和维护个人信息,办理各种缴费等项目,还可以进行素质课程选修、在线学习等活动。(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下载汲取民间艺术精髓,培养自主创新人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汲取民间艺术精髓,培养自主创新人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校园环境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高校(培养)环境的营造和探索(大纲)摘要:随着全球高科技的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这着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

    创新性人才的自我培养。

    创新性学习发散性思维 自主学习 创新性学习,是大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是发掘人才潜质、培养开创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学习。本文在界定有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教”与“学”两......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创新素质

    当前,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拟从自主学习与创新素质的培养角度谈一谈这一问题。一......

    自主创新

    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

    自主创新

    我国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汽车产......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建设幸福广东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的实践,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

    自主创新

    文章标题:自主创新-奏响时代的强音如果要评选当今中国最为流行的词汇,“自主创新”肯定会高票入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增强......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第五版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4/23/content_64453.htm■ 从高校内部来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