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六年级所学文言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表示停顿的地方)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次,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刚好他的父亲不在家,孩子被叫了出来迎接客人。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迅速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 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能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弈秋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想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琴声。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了琴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孔子坐车向东游学,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为什么事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像车轮般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物体小而近的物体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物体热而远的物体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判断。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二年级下册警句: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凤。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
三年级上册警句: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与后生。五月黄瓜大街买,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峨眉天下秀,三下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年级下册警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席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没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请。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四年级上册警句: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桂花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梅花雪里藏。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理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阿~费尔斯曼
及异想天开,有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求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四年级下册警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雾风,下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门旺前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是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五年级上册警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外孙打灯笼——照旧,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着,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五年级下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
满地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 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伯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 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 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六年级上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遇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 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尝;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 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给颜黎民
六年级下册: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 迈哈福兹《平民史实》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 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 戈而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而活着的。——苏联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富,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 马而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 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 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 海明威《老人与海》
第二篇:一至六年级所学李白的诗
赠别诗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写景诗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田园风光)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田园风光)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乡村四月
宋
翁卷(田园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叙事诗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四励志诗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哲理诗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状物诗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思念家乡的诗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又送王孙去,萋
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需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
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遍于思索,朗读遍于记忆.初读好书, 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如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 少听虚言.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
《渔家敖》
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见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洲词》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朝发白帝城》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 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
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
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
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
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
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
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冉冉狐生竹.冉冉狐生
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作 以终老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
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
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
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
意俱未伸。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风猋>。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
感别经时。
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 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长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
展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扬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 载永不寐。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服食
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 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
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
鸟逝瞰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良无
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扬多悲风萧
萧愁杀人。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 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
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明月皎夜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
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第三篇:六年级课外文言文(一)
鳝救婢 原文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亦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翻译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经营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仆人十分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出一部分鳝鱼,把它们从后窗扔进河中,像这样做了许多年。有一天,面店被火焚烧,女佣仓皇逃出,被火所烧伤,困在了河岸边。夜深时睡着了,等到醒来后感到伤口的疼痛减弱,连烧伤的部位也马上要痊愈了。仔细看伤口,发现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上,但周围有鳝鱼的行迹。她才知道:是从前她放生的鳝鱼来救她了。高怀中感慨这件事的奇怪,就从此停业了。等她拆除灶台,发现灶台下面有洞,无数条活鳝鱼在洞中,就把它们全部放到河里。
注释
(1)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悯:怜悯。
(3)比:等到。
(4)业:经营。
(5)婢:女仆。
(6)周:四周。
(7)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8)滨:河岸。
(9)向:从前。
(10)罢业:停止营业。
(11)是:这样。
(12)累:积累。
(13)累年:过了几年。
(14)纵:放走。
(15)始:才。
(16)困:疲倦。
(17)婢:侍女;此指女佣。
(18)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19)之:此指鳝。
选自《讱庵偶笔》
文言知识
说“诸”.常用作代词.也可用作兼词,兼词是1个单音节虚词兼有2个词的意义和作用,通常是合音词.“诸”用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代词兼介词。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代词兼语气助词。
文中的“诸”是“之于”的和音。
启示
从婢的角度来说:好人有好报,应当乐于助人。
从鳝的角度来说:别人对你有恩,应寻找合适时机报恩。
二鹊救友
古文
原文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17),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4),有群鹊鸣渐近,集(8)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ɡuàn)(1)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15)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2),遂俯(16)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3)二鹊招鹳援友也。译文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很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经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不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可是又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注释
(1)鹳(guan):一种凶猛的鸟。
(2)匝(za):周。
(3)盖(gai):原来是。
(4)顷之(qing zhi):在原文中等同"未几"''俄而'',一会儿的意思
(5)已(yi):停
(6)作(zuo):发出
(7)雏(chu):变成幼鸟(名作动)
(8)集(ji):栖止。
(9)巢:筑巢(名作动)
(10)俄而:一会
(11)尾:在后面跟
(12)逐:就
(13)翔:飞翔
(14)徊:徘徊
(15)作:发出
(16)俯:俯身
(17)上:上方
文言知识
说“集”。“集”是个多义词。上文“集古木上”中的“集”,解释为“栖”、“躲”,句意为喜鹊栖在古树上。又,《岳阳楼记》:“沙鸥翔集”,“翔集”指有时飞翔有时栖息。它又指“聚集”、“会合”。“众贤毕集”,意为很多有才能的人都集合在一起。所谓“集市”即会聚了很多商铺的地方。本文中“顷之”“俄而”“未几”都表示时间短暂。
启示
动物世界里的亲情也同样让人感动,本文中喜鹊看到自己的同伴的孩子遭到赤蛇的侵犯,“悲鸣不已“,招来群鹊,其中两只喜鹊请来一只鹳,也许是群鹤的友爱感动了鹳,鹳勇敢地”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动物尚能如此讲究情义,连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岂能无情无义。所以我们要助人为乐,帮助他人。要团结。当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要会动脑筋,就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决,要学会求助。而不是依赖他人。
知恩图报 原文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译文
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会有杀人的念头。”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 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并打败晋国,并抓了晋惠公回来。
感想
从秦穆公的角度:对待做错事的人要懂得宽容。
从杀马人的角度:知道自己是受了别人的恩惠就要去报答人家对你的恩惠。
字词解释 秦穆公:秦国国君
惠公:晋国国君
尝:曾经.亡:丢失.求:寻找.是:这是.惧:害怕.去:离开.居:过了.卒:最终.方:正在.起:站起.溃:击溃
杀人:指会有杀人的念头
编辑本段想过的名句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饮水不忘挖泉人怀着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恩深义重: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也作“义重恩深”。褒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因爹妈执意不从,故把儿子玉郎假妆嫁来。不想母亲叫孩儿陪伴,遂成了夫妇。恩深义重,誓必图百年偕老。清;袁于今《西楼记;卫行》:崎岖古道,教伊浪游,繁华别院,与奴遣愁,义重恩深难消受。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也作“恩重如山”。褒义。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大恩大德: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褒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恩同再造: 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也作“再造之恩、恩若再生”。褒义。《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再造之恩,恨无所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1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杀驼破瓮
原文
杀驼破瓮①
曩②有一人,于瓮③中盛谷。骆驼入瓮食④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主人以为忧⑤,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与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头,自能出之。”主人以为妙绝,即⑦依⑧其⑨语⑥,以⑩刀斩头。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先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出不来以后,这个人为此事忧愁,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忧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主人急忙问:“是什么办法?”那位老人说:“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主人认为是个好办法,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他)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被天下人笑话。
注释
1.选自《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的搜房的肯定死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而流传极为广泛。
2.昔:从前,过去,跟“今”相对。
3.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4.食:吃。
5.以为忧:认为„„忧愁。
6.语:告诉。
7.即:只。
8.依:依照,按照。
9.其:那个。
10.以:采纳。11.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
12.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这里指那个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的人。
13.汝:你。
文言知识
以为。“以为”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一指“认为”,二指“以(之)为”,即“把他(它)看作„„”。上文“主人以为忧”,意为主任把这当作忧愁的事。另,“主人以为妙”,意为主任认为是好办法。
启发与借鉴
世上不可能有这种既杀了骆驼,又破了罐子的傻子,但思想与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
虎画 原文
予友人工画虎,其室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其二虎,雌雄各一。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余县诸东壁,爱甚。
译文
我的朋友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老虎的画:有的在翻腾,有的在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奔跑,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像真的老虎一样,惟妙惟肖。我曾经向他请求并得到了一幅画,高二尺多,宽二尺左右。其中画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雄虎蹲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张望,张开口做出呼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脚向前伸,神情悠然的样子。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我十分喜爱这幅画。
单字翻译
1、予:同“余”,第一人称,我2、工:擅长,善于
3、皆:都
4、或:有的5、挈:带领
6、尝:曾经
7、乞:求、请
8、轴:装成卷轴形的字画
9、奇:超过一点
10、许:大约,左右,光景
11、踞:蹲
12、状:状态,情形
13、怡然:喜悦的样子
14、毕肖:都像
15、县:同“悬”,悬挂
16、甚:很
17、咸:都,全
18、轴:幅
正午牡丹 原文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⑪。丞相正肃吴公⑫,与欧阳公姻家⑬,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⑭明之?其花披哆⑮而色燥⑯,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⑰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⑱。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⑲。”此⑳亦善求⑴古人笔意也。
注解 [注释]
本文选自《梦溪笔谈》。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尝:曾经。
2其下:牡丹丛下面。其:指牡丹丛。
3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正肃吴公:即吴育
姻家:亲家
6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丞相吴育和欧阳修是儿女亲家。姻家,儿女亲家。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根据什么。
8明之:辨别它。
披哆:萎靡无力
燥:干燥。黑睛:瞳孔。
12如线:像一条线。
13房:这里指花房,即花冠,花心。
14敛 :聚拢。
15泽 :光泽
16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太阳渐渐移到正中,猫的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
此:指吴育说的话。
善求:善于探求。求: 探求。
19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20精:精细
21粗:粗糙
翻译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之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也正是正午时猫的神态。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着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早晚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猫瞳孔渐渐变成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吴育可以说是有善于探求古人绘画的乐趣啊!
扩写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幅画。画的是一丛牡丹花,花下有只猫。他想挂在客厅里,但不知这幅画的真假,拿不定主意。
“吴丞相来了!”家人前来通报。吴丞相即吴正肃,他是欧阳修的亲家,欧阳修连忙上前迎接。
吴正肃进来,看见桌上的画,说:“好画,画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不浅啊!”
“你怎么知道画的是正午牡丹呢?”欧阳修十分诧异。
“亲家,你过来看看。”吴正肃指着画上的牡丹,说:“花是张开的,中午阳光强烈,花的颜色有些发干。”接着他又指着牡丹下的猫说:“再看猫眼吧,瞳孔眯成一条缝正是猫正午的瞳孔。如果画的是早上,那么花上带露水,色泽就滋润,猫眼的瞳孔也会是圆的了。”
“好画,真是好画。”欧阳修点头同意说:“画家观察仔细,画出了正午牡丹和猫的特点。他一定是位有意义的画家。”说到这里,欧阳修叹息一声,说:“唉,现在的有些文人,虽然东西写得不少,但常常连事实也不顾及,缺乏崇实的精神,怎么能写出生命力长久的作品呢?”
欧阳修说完,连忙叫人把画挂在客厅里,早晚欣赏。
人物资料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寓意
写文章作画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缺乏崇实的精神,就不能写出生命力长久的作品。
朱元璋画像
原文
(选自《菽园杂记·卷十四》)
明太祖朱元璋尝集画工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乃命写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早有,而它工不能知也。
注释
1、写御容:画皇帝的画像
2、及进览:等到呈给(皇帝)看
3、穆穆:雍容端庄的样子
4、诸王:各诸侯王
5、见:被
6、盖:句首语气词,原来
7、它:别的8、知:了解
9、它:其他的
译文: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召集画工为皇帝画画像,大多(画工)画出来的都不合圣旨。有位画工写生本领最高画得很像,自己认为(皇帝)见了一定会奖赏,等到进宫给皇帝看,也不合适。一位画工却揣摩出了皇上的心思,形像有一点相似,再把容貌画得雍容端庄敬献给皇帝。交给皇帝看,(皇帝)非常高兴,诏令照这幅画画若干幅赐给各诸侯王。原来皇上的心思(想法)早已存在,只是其他的画工不知道探知罢了.苏东坡画扇
原文
苏东坡画扇
(宋)何莲
东坡官钱塘①日,有人诉②负③钱二万不偿者。公④呼而询之,云:“ 吾⑤家以制扇为业,适⑥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扇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④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⑨也。”须臾⑩扇至,公取二十扇,就判笔⑴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成。即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资也。”其人抱扇而涕⑵下。始逾⑶府门,人以千钱竞⑷购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注释
钱塘:古地名,今浙江杭州市。
诉:状告。
负:亏欠。
公:对苏东坡的尊称
吾:我。
适:正逢,恰巧。
熟:仔细。
姑:暂且。
发市:开市。
须臾:一会儿。
判笔:公文用笔。
涕:泪。
逾:过
竞:争着。
不售:卖不出去
草圣:草书
询: 询问
译文
苏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别人亏欠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招那人询问,他说:“我家凭借制作扇生存,恰巧父亲去世,并且从今年春天以来,(不仅)连着下雨,天气还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市卖。”过了一会儿扇送到,苏东坡拿二十把空白的夹娟扇面,用公文用笔书写草书和画枯木竹石,一会儿就完成了。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子感动流泪,刚越出府门,就有人争着用一千钱购买扇子,手里拿的一下子就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
文言知识 1.释“官”。上文“东坡官”中的“官”,指的是朝廷官职。古代的官场就像现代的国家政府一样。
2.“须臾扇至,公取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成。”这句中没有主语,文言文中,如果只有二三个人对话动作,只对一人进行叙述,另一人省略,以起到简洁作用。但是在现代翻译中一定要添加适当主语,以免句子不通顺。规范格式应以“(XX)”来添加,如: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翻译:(东坡)用公文用笔书画草和枯木竹石。
3.非故负之也:不是故意欠他钱。之:代词,代“他(债主)的钱” 非:不是 故:故意 负:欠
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tiě chǔ mó zhēn)是一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义词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
铁杵磨针,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加点字解释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李太白:即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成:完成。
去:离开。
媪:年老的妇女。
欲:想要。
铁杵:铁棍,铁棒。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杵:棒 木追。
感:被......感动
去:离开。
逢: 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还:回去。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之:代老妇人。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有关成语 成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 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食粥心安
原文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①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②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③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词语解释
1)啖:吃
2)遗(wèi):馈赠,赠送
3)遽(jù):一下子,立刻
4)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
5)齑:腌菜
6)留守:官职名称
7)败:坏,腐烂
8)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9)釜:锅子
10)画:划
11)遗:送
12)盖:因为
13)以:把
14)悉:全,都
15)既而:不久
16)后日:以后
17):岂·····乎:难道······吗?
18)闻:听说
19)何:为什么
20)置:放
21)留守:官职名称
22)馔:饭菜
译文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每天做一锅粥,经过一个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折断几十根腌菜的茎吃。留守的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他的父亲(范仲淹的事),他父亲就(让他的儿子)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是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之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对范仲淹)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 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意,而是因为我吃粥心里安定已久,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怎么能再安心的吃这粥呢?”
理解
此文反映了范仲淹知足常乐以及俭朴的品格。
范仲淹不要馈赠的原因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原文
唐高⑪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⑫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⑯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⑬。天宝元年⑭,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⑰浪高,或⑱船覆⑲,或粮匮⑳,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实僧目盲,唯至不渝⑴。天宝十二年,竟⑵至日,翌年与奈良⑮东建戒台,授戒法。
译文
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本名叫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当和尚。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从东海去日本。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迷路)。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但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注释
⑪ :此指有名望。
⑫江阳:古县名,今江苏扬州市。
⑬戒律:指佛教的清规戒律。
⑭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
⑮奈良:日本城市名。
⑯稍:渐渐。
⑰骤:急。
⑱或:有时。
⑲覆:倾翻。
⑳匮:缺少。
⑴渝:改变。
⑵竟:最终。
少年志存高远
题目解释
少年志存高远:少年人有远大的志向
尔辈亦鹰犬:你这种人和老鹰猎犬一样
全文
昔有一少年,家贫甚,伐薪自食,夜则映月以览。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恒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罗后,途与少年遇。富者众辱之,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作色,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嗔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注释
1.薪:柴草。
2.炫:夸耀、炫耀。
3.若等:你或你们。
4.罗 后:跟随在后面。
5.作色:改变了脸色。
6.顾:回头看。
7.去:离开。
8、恒:常常。
9、昔:从前。
10、览:看。
11、应:回答。
12、逐:追赶。
13、殴:驱赶。
14、瞋目:瞪大眼睛。
15、斥:斥责。
16、则:就
译文
从前有一个少年,家里十分贫困,靠砍柴养活自己,晚上就照着月光读书。邻村有一位富人,穿锦缎做的衣服,吃肉,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一天富人出去打猎,他的左右随从拿着弓箭,飞鹰和猎犬跟随在他后面,途中与少年相遇。富人当着一群人侮辱他说:“你像这样贫困,还不如我的老鹰和猎犬。”少年不回答他。富人又说:“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逐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少年改变了脸色,说:“我家里虽然只有四面墙壁,然而志向很高很远大,不是你们这些鼠辈可以比的!”左右随从想要打他,少年睁大眼睛斥责他们:“你们这些人也是(别人的)老鹰和猎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启示
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陈蕃立志
原文
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
译文
陈番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的。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看望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水、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的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画龙点睛
成语解释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近义词
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
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
成语出处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1] 译文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点眼睛,他时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以为荒诞,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仍在那里。”
注释
1每:时常
2诞:荒诞
3皆:仍
4因:因此,就
5须臾:一会儿
成语故事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1]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 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 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黄仙裳济友
原文
泰州守田雪龛居官廉,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私,后田落职,在州不得去。黄自汝宁归,囊中但有二十金。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后语人曰:“是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编辑本段翻译
泰州太守田雪龛为官清廉,黄仙裳与他交往的时候,一点也不牟取私人利益。后来田雪龛被免官,没有钱回不了家。黄仙裳正从河南汝南回家,口袋中只有二十两银子。于是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分出一半(银子)送给(田雪龛)。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里,由于我家里急需要钱,就不能把钱分给田雪龛了。”
注释
1囊: 口袋
2但: 只
3固: 坚持
4是日: 这天
5罢官:免官
6周旋:交往
7干:求
8亟:急用
9守:太守
10去:离开
11泰州:古地名,今江苏泰州市
12落职:免官
13汝宁:古地名,今河南汝南县
14金:银子
廉:清廉
刘氏善举 原文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
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第,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
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好像。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遗:赠送。
13、之:代“无衣者”。
14、咸:全,都。
15、称:称赞。
16、然:然而。
17、诫:告诫。
18、与:为。
19、为:做。
20、善:好事。
21、本:根本;准则。
22、卒:死。
23、殆:几乎。
24、殆尽:几乎全部烧光。尽:没有。
25、给:给予。
26、伐:砍。
27、方:才。
28、第:房屋、府第
29、善举:做好事的行为。
30、疾:勤奋的;努力地
31、憾:怨恨;抱怨。
32、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3、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34、育:生养
句子理解
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是这样。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
文言知识
释“辄”
“辄”是个文言虚词,解释为“就”、“往往”、“常常”、“总是”。上文“辄以斗升相济”,意为往往用一斗一升的粮食救助他人。成语“动辄得咎”,意为动不动就受到批评。道理
《刘氏善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刘家儿子“方悟”,他“悟”出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
李氏之友
原文
黄生,乃李氏少时之友也。越十年,二人遇于途。李氏要至其家,杀鸡作食。二鼓许,黄生腹痛,汗大若珠。李氏夫妇恐甚,欲延医治之。黄生生固止之,以为旧疾复作,无妨。李不听,即去。时值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逾半夜,携医归。医灸之,少时即愈。黄生曰:“汝为吾苦矣!何以报?”李氏夫妇曰:“汝为我友,当悉心以待,何报之有?”翌日天朗,黄生辞行。
翻译
黄生,是李氏年轻时的朋友。分别十年后,二人在路途中相遇。李氏邀请他到家里,杀鸡做饭。夜里10时左右,黄生肚子疼,汗滴像珠子般大小。李氏夫妇非常惊恐,想请医生给他医治。黄生坚持制止他们,认为是老旧病又犯了,没有关系。李氏不听从,马上就离开了家。当时正在下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走。超过半夜,他带着医生回来了。医生给黄生做针灸,一会就痊愈了。黄生说:“你为我吃苦了!有什么可以报答(你们)的呢?”李氏夫妇说:“你是我朋友,应当以全心照顾你,有什么需要报答的呢?”第二天天晴了,黄生告辞离去了。
注释
1、二鼓:即二更,约今之晚上10时左右
2、灸:针灸
3、越:过了
4、要:同“邀”,邀请
5、许:左右
6、固:坚持
7、值:适逢
8、逾:过了
9、悉:全
10、翌日:第二天
11、甚:非常
12、延:请
13、逾:超过
14、携:带着
15、少:一会儿
16、苦:辛苦
17、当:应当
18、何报之有:有什么要报答吗?
田真兄弟
原文
京兆⑪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⑫皆⑬平均,唯⑭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⑮三片。翌日就⑯截之,其树即⑰枯死,状⑱如火然⑲。真往见之,大愕⑳,谓诸⑴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⑵,故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⑶,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和睦如初。
注释
⑪京兆:京城地区。
⑫生资:生活资料。
⑬皆:都。
⑭惟:通“唯”,只有。
⑮破:使之破为。
⑯就:开始
⑰即:立即,立刻
⑱状:形状;状态。
⑲然:通“燃”,燃烧。
⑳愕:震惊。
⑴诸:众
⑵斫(zhuó):砍。
⑶胜:控制
译文
京城有田真兄弟三人,(他们)共同商议着分割财产。他们把生活资料都平均分了,只有堂前的一棵紫荆树,(兄弟三人)共同商议想要(把树)锯成三片。第二天准备截断那棵树,那棵树马上就枯萎死亡,状态像被火燃烧过一样。田真前往看到了树,非常惊讶,对众弟弟说:“树本来是同根的,听到将要砍后分解,所以憔悴了,这人还比不上树啊!”田真不禁悲伤地难以承受,不再分解树了。树听到声音后枝叶繁茂。兄弟三人相互被感动了,就和睦得像当初一样了。
道理
兄弟之间要和谐共处
张用良不杀蜂
原文
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故恶之。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一日薄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得去。蛛遽束缚之,甚急。忽一蜂来螫蛛,蛛避。蜂又数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张用良因感其义,自是不复杀蜂。
注释
1.螯(shì):刺
2.恶(wu 第四声):憎恨
3.遽:立刻
4.数:多次
5.薄暮:靠近傍晚;薄:靠近
6.遽(ju 第四声):仓促
7.急:紧张
8.自是:从此
9.因感:于是就被...感动
10.竭力:用尽全力;竭:用尽
11.脱:摆脱
12.太苍:古地名,今江苏太仓市
13、义:义气
14、避:躲避
15、投:撞(上)
译文
太仓人张用良,小时候捣蜂窝,曾经被蜜蜂刺伤,因此十分憎恨蜜蜂。后来看到蜜蜂就千方百计地扑杀。一天快要靠近傍晚时,(张用良)看见一只飞虫被蜘蛛网粘住,用尽全力却不能够离开。蜘蛛急忙缠住虫子,缠得很紧。忽然看见一只蜜蜂飞来刺蜘蛛,蜘蛛避开了。蜜蜂多次含水湿润那只飞虫,很长时间之后飞虫才得以逃脱离开。张用良被这蜜蜂的义气所感动,从这以后再也不杀蜜蜂了。
赛跑定案
原文
有老姥①遇劫于路,唱贼⑦。路人为逐②禽③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④送之。融见而笑日:“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⑧正色⑩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盖⑤因贼若善走⑥,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译文
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呼喊捉强盗,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强盗反而诬陷行人,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其中哪个是(强盗),于是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苻融见到他们后笑着说:“这很容易知道,可以让两个人一起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人不是强盗。”不久回来了,苻融严肃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强盗终于低头认 罪。原来是因为强盗如果跑得快,必然不会被行路人捉住,苻融正是凭着这样的分析判断,因此知道跑得不快的那个人是强盗。
字词翻译
姥(mǔ):妇人。
逐:追。
禽:同“擒”,擒拿。
俱:一同。盖:原来是。
走:奔跑。
唱贼:呼喊捉强盗。
融:苻融。
凤阳门:城门名。
正色:表情严肃。
11遣:派,让。
12正色:面目严肃。
个句翻译
莫知其孰是: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
既而还入:不久后回到(衙门)。
拷打羊皮定案
原文
人有负盐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译文
有背着盐和柴火的(两个)人,同时放下沉重的担子在树阴下休息,不一会儿,二人将要上路(走)时,都在争夺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过了很久没有结果,于是(两个人)告状到了官府。当时雍州的刺史李惠,他对下属官吏说:“拷打这个羊皮可以知道主人是谁了吧?”官员们中没有一人回应。李惠打发争夺(羊皮)的两个人出去,并让人把羊皮放在席子上,用刑杖击打它,看到有少许盐的碎屑,说:“已经找到它的真实(的主人了)。”他让争夺的两个人看羊皮和盐屑,背柴火的人于是就承认罪行。
启示
①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②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作出不良的行为。
解释 负:背
薪:柴
释:放下
树阴:阴,通“荫”,树荫
藉:垫
且:将要,快要
讼:告状
官:官府
遂:于是;就
谓:对......说
拷:拷打
咸:都
置:放在 14 且:将近
遣:派
服:承认
少:稍微
刺史:州的长官
群下:下属官吏
少时:不多时
实:真实
雍州刺史:雍州的长官
雍州:古州名
文言知识
负。“负”是个多义词,即可指“失败”、“对不起”,又可指“背着”、“肩负”等。上文“人有负盐负薪者”中的“负”,指“背着”,意为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人。又,“负粮走”,意为背着粮食奔跑。(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钱若赓断鹅
原文:
明万历中,钱若赓(gēng)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不平,讼于郡。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之。食顷,使人问鹅供状不?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栗,粪色黄。”店主伏罪.。
翻译:
万历年间,钱若赓在临江当太守,有不同的政绩。有个乡下人拿着一些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就去了别的地方。回来后乡下人想要回自己的鹅时,店主抵赖说道:“这群鹅都是我的。”乡下人把这件事告到了衙门。钱若赓命令人取来店里的鹅,共有四只,给它们笔和墨,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到惊讶的。一顿饭时间,钱若赓派人问鹅有没有写供状。那人回答说:“没有。”又过了一会儿,钱若赓到堂下看过鹅后说:“鹅已经供状了。”钱若赓就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众人很奇怪,太守说:“因为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是青的;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于是认罪。
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就任临江府(今江西省清江县西临江镇)知府。
一天,一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到城里,为了办事方便,便将鹅寄存在一家旅店里。可是,当他办完事回来取鹅时,那店主竟耍赖说:“那群鹅是我养的,没你的鹅!”乡下人气愤与店主评理。但由于他没有文化,笨嘴拙舌的,辩不过伶牙俐齿的店主,只好跑到衙门去击鼓告状。
知府钱若赓细心听了乡下人的申述,立即命令手下人将店里的4只鹅全部取来,分关四处,每处配给一张纸、一支毛笔、一方砚台,说是让这些鹅招供各自属于谁。
鹅又怎么能自己招供?真是天大的笑话。城里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好奇地前来观看,连府中差役对钱若赓这种独特的审案方式也感到惊异和纳闷,无不替他捏了一把汗。
钱若赓似乎对案子漫不经心,刚布置完毕,就若无其事地用餐去了。过了一会儿,他派人出来探问;“鹅招供了没有?”
看守鹅的差役一个个忍笑答道:“没有。”
不久,钱若赓步出内室,亲自下堂巡视分关着的鹅,他看过以后,微笑着颔首捋须,自言自语:“嗯,好,好,它们已经招供啦。”差役们望过去,只见4只鹅除各自拉了些屎外,纸笔砚台丝毫未动。他们真的不知道钱知府卖的什么“关子”。突然,钱知府伸手指向其中的一只鹅,语气肯定地说道:“这只就是那乡下人的!”
钱若赓确实说对了。
钱若赓并不认识乡下人的鹅,他的判断是如何作出来的呢?原来,他是位富有生活经验的官吏。他知道,乡下的鹅吃的是野草,粪便是清淡的;城里的鹅吃的是谷子,粪便呈现黄色。要确定鹅的主人是乡下的还是城里的,只要查看一下鹅粪便一清二楚。
钱若赓把自己断案的依据讲出后,那个贪婪而又狡猾的店主顿时脸色煞白,连忙磕头谢罪。
注释
1)守:做太守
2)持:拿着
3)索:索要
4)状:陈述
5)食顷:一顿饭的功夫。指过了一会儿
6)万历:明神宗的年号
7)临江:地名,在今河西省
8)讼:诉讼,告状
9)公:指钱若赓(g ēng)
10)索:索要
11)不:同“否”,有没有
12)其:它们
13)盖:因为
阅读训练
1.店主敢于赖账而占有乡下人的鹅,原因是:
1)鹅的外表长得差不多,乡下人无法辨认
2)没人可以证明乡下人把鹅寄在他店里
中心
从中可以看出钱太守是个生活经验丰富,断案方法巧妙的人。
第四篇:一至四年级所学古诗
人教版小学阶段一至四年级所学古诗
《 一去二三里 > 北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画 》 清.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 》 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共八首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回乡偶书 》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赠汪伦 》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 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共九首
《 小儿垂钓》 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夜书所见 》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咏柳 》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北宋.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四年级】 共十首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送元二使安西 》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独坐敬亭山 》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忆江南 》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一字千金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一箭双雕一窍不通入木三分九牛一毛三顾茅庐亡羊补牢口若悬河毛遂自荐 井底之蛙水落石出四面楚歌天涯海角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程门立雪胸有成竹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文言文练习题(定稿)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练习题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二.1.①边境。②到。③难道。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1.解释字义。(1)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2)
如入鲍鱼之肆
肆: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居:一起
店铺 2.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3.近墨者黑
4.(言之成理即可)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四. 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2(略)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字义。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2.翻译下列句子。(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五.1.①向②戏弄③昏暗④点燃
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字义。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2.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六.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译文: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译文: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七.1.①教诲,教导②这样③引,拉④一起 2.C 3.①只听弈秋的教导。②能说(难道)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八.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字义。(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为:(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说:(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八.1.(1)替 给(2)通“悦”,愉快 高兴(3)喜欢喜爱2.滥竽充数
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4.(略)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字义。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九.1.①做首领②认为③对的④逃跑 2.①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②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③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3.①助词,无义 ②它,代狐狸 ③它,代缺点或错误 ④到 ⑤它,代学过的知识
⑥的4.狐假虎威
狗仗人势
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5.(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还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十、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字意。(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
来概括。4.“其人勿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请你举出两个来。(1)(2)(1)
(2)
十.1.(1)卖(2)助词,无义(3)同时存在2.(1)我的矛很锋利,锋利得没有一样东西不能被刺穿的呀。(2)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会怎么样?3.自相矛盾 4.瞠目结舌
目瞪口呆5.(略)十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字义。(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翻译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一1.(1)逃跑,奔跑(2)放下(3)希望(4)被2.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可是自身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4.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十二.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长――生长、发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非徒――不仅只是。1.解释字义。(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十二1.担忧
劳累
赶去
放弃
2.(1)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2)(这样做)不只是毫无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3.拔苗助长
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4.(略)十三.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固——固然,本来的意思。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1.解释字义。(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我能为之足(3)蛇固无足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2.翻译文言句子。(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十三1.(1)将要(2)替、给(3)本来(4)失去、得不到2.(1)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这杯酒又有多。(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画蛇添足 4.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否则,对人对事,总是有害的。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十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⒈解释字义。(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2.翻译句子。(1)是吾剑之所从坠。(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十四1.到
它,代剑
可是,但是2.(1)这是我们的剑坠下去的地方。(2)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的吗? 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4、(略)
十五、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1.解释字义。(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
(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弹黄雀2.翻译下列句子。(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十五1.展开
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
抬(起)
正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①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
十六、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1.解释字义。(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其人舍然大喜2.翻译句子。(1)奈何忧崩坠乎?(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3.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 4.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 “忧天”的杞人的? 十六1.(1)通“无”,没有(2)告诉,使人明白(3)放心的样子 2.(1)为什么要担忧天会迸裂、地会塌陷呢?
(2)大地是由土块和石块组成的,它们充满着四方,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土块和石块的。3.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