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欣赏

时间:2019-05-15 09:2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学与艺术欣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学与艺术欣赏》。

第一篇:美学与艺术欣赏

·············································

音乐之声之影评

创作起源:

《音乐之声》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玛丽亚·冯·崔普的真人真事:玛丽亚·冯·崔普生于阿尔卑斯山一带,原本在本笃会的侬柏格修道院(Nonnberg)担任实习修女,1926年因健康问题,被院长送到盖尔·冯·崔普爵士(Georg Ritter von Trapp)家修养,兼任爵士长女的看护人的玛利亚与爵士坠入情网,于1927年结为连理,两人并生有两女一男。1930年代受到经济大恐慌影响,爵士几乎失去了所有财产。于是他和玛丽亚带领七个孩子组成乐队进行职业演唱,并于1936年萨尔斯堡音乐节上赢得首奖。1938年纳粹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爵士拒绝了纳粹的征召令。为了躲避追捕,他们以露营的名义搭乘火车穿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从此展开全欧洲的巡回表演。1939年他们移居美国后,不但将演唱事业开拓至世界各地,也在自家的“一心”牧场举办各种音乐营队。1956年,崔普家庭歌手正式解散,玛丽亚·冯·崔普出版了第一本书《崔普家庭合唱团》。不久,该著作被改编成德国电影《崔普家庭》(Die Trapp Familie),并在欧洲引起轰动。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

剧情: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女院(MotherAbbess)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玛丽亚)、Maria(修女们)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本段插曲:I Have Confidence_)。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休闲的服装,带领他们到花园水池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丽莎和罗夫)、My Favourite Things(玛丽亚)、Do-Re-Mi(玛丽亚和孩子们).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妻子去世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即孤独的牧羊人,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 Reprise(孩子们、The Lonely Goatherd(玛丽亚和孩子们)、Edelweiss(上校和丽莎).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又译:兰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本段插曲:So Long, Farewell(孩子们).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鼓起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院长)、My Favourite Things Reprise(孩子们)、Something Good(玛丽亚和上校)、Maria Reprise(修女们)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连大女儿丽莎深爱的小伙子罗夫也成了纳粹下的一员。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而上校和玛利亚不同意在自己家挂纳粹国旗,但当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玛丽亚和丽莎)、Do-Re-Mi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Edelweiss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So Long, Farewell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借着音乐的掩护逃离演出现场,纳粹尾随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但被罗夫发现,并且漏了行踪,之后开车躲过纳粹的追踪,而纳粹的车却被修女们拔掉了电动机,不能发动追赶,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 Reprise(修女们).音乐欣赏:

作为一部曾获最佳影片等五项奥期卡金像奖的好莱坞经典音乐电影,人们首先提起的就是影片中多首广为流传的经典歌曲,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而且,片中每个人的歌唱都有着独特之处,如玛利亚的嗓音清亮高昂、悦耳动听,特拉普上校则拥有一副迷人的深沉而有磁性的好嗓子,孩子们唱歌则是音色各异,总之是可爱而欢快,充满了生气和活力。音乐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和永恒魅力之所在,也正是音乐把最淳朴、最真挚的人间真情表露的淋漓尽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永不消逝的回音。除了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影片中迷人的风景也令无数人陶醉,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别墅,风景如画的萨尔茨堡,这就是莫扎特的故乡,据说导演在考虑电影取景的时候来到此地,当时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拍出的《音乐之声》一定会成功。事实果不其然,它创造了歌舞片的奇迹,并挽救了这家濒临破产的电影公司。

电影一开始,音乐就带着我们掠过奥地利的山脉,河流,民居和草地,最后来到那片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上,幽幽绿草地,修女玛丽亚远远地奔来,展开双臂唱出那首《THE SOUND OF MUSIC》,瞬间就征服了人们的心,使我们在那一刻领略了音乐之美。此外,看这部电影就不能不提到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玛利亚用她的音乐、她的开朗热情打动了七个孩子,也打动了上校,最终改变了这个家庭。有一幕最令人感动的场景,就是玛利亚带着七个古灵精怪的小人儿,弹着吉他在如茵的草地上围成一圈学唱歌,在不远处的一座座山峰作背景的蓝天白云下奔跑,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来,把这幅场面的视觉效果强化了,让人们仿佛就在他们身边,那欢快的场景感染了每一个人,我们好像能触摸到那种快乐的感觉。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音乐和画面互相交织,使观众在享受了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能深深地为影片中的内涵、人物所打动,上校的爱国热情,玛利亚的纯洁善良„„每个场面,每个人物都刻在我们心里,每每拿来品味,便觉人世间的真情和温暖长存。

小结:

电影从开始已经显示出可比拟的气势和魄力:镜头一开始从高空航拍的阿尔卑斯山大全景,逐步转向在山顶上载歌载舞的玛丽亚,镜头的层层深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使人印象深刻、精神振奋,感觉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与美妙的乐韵相互交融、合二为一。先声夺人的开篇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为后面的成功演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我觉得这一幕也为后来上校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同纳粹作斗争做了铺垫,更能显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音乐也是这部片子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贯穿了整部影片,我想导演之所以用《音乐之声》来命名,可能是因为故事发生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吧。影片中或高昂、或低沉的节奏,或吟咏、或叙述的歌声,还有那幽默风趣的表演不仅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同时也吸引住了人们的耳朵。故事背景是是战争年代,奥地利人依然是那么乐观、坚强,战争的间隙还忘不了舞会、音乐会,因为音乐是他们的生命,是他们战胜敌人、战胜困难力量的源泉,看来音乐在他们心中的魅力是无穷的。

细节决定成败这部影片中有许多细节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比如说玛利亚刚到上校家的第一天,孩子们就在她的口袋里塞青蛙,晚饭时在她的座椅上放松球。玛利亚的做法很值得令我们学习,她的聪明、机智、大度实在令我钦佩!她有一颗理解孩子的心,有关爱孩子的情。她把孩子当孩子看,不仅能容忍他们做的一切,而且能教育引导他们该怎么做,在这里我想把玛利亚在餐桌前对孩子们说的那段话拿来与大家共享:“我想谢谢你们每一个人把那件礼物放到我的口袋里。你们一定体谅到我来到一个家庭的不安,我多么想不被当外人看待,你们体贴入微,使我一到就感觉到那么温暖、幸福和快乐。”听了她的话,有几个孩子竟然哭了,大概是他们感到太惭愧了。因为他们做得很过分,而玛利亚却在上校面前替他们保密,说了那么一段充满希望的话,这怎能不令孩子们羞愧万分呢?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玛利亚的教育方法值得每个老师去借鉴,更值得我们每一位接受新班级、新挑战的老师学习。

第二篇:艺术欣赏

青花瓷艺术欣赏

瓷器通过物象、谐音、巧妙的组合,表达人们良好的意愿、吉祥的祝福、美好的追求、心灵的期待。清代蒋士铨有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说明青花瓷上的吉祥图案纹饰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传统的文明。

在古代青花瓷绘中,以植物花卉蔬果最为丰富。不仅各种花卉直接作为画面主题入画,而且常以花卉作为人物画、山水画的背景或配景。由于所绘花卉佳果多有美好寓意,故使青花瓷格外生辉,成为上至官宦、下至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纹饰。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代青花不仅在景德镇出现,而且烧制技术迅速成熟,进入青花瓷的成熟期。元朝庭在景德镇设了“浮梁瓷局”,专门掌烧瓷器。《元史》卷八十八记载:“浮梁瓷局,秩至九品,至元十五年成立,掌烧造瓷器”。可见,元代对青花的重视及数量控制。当时,青花不仅为达贵用品,还外销到中东地区。目前,国内所知的元青花完整器只有100多件,80%为出土品,而国外却有200多件完整器和大量残片出土,其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里就有80件完整器。

元代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元青花的装饰技法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元青花的主体纹饰中,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鹿纹、海马纹等。其中元代龙纹极具特色,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张口露齿,细长颈,四腿细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

人物故事都绘于体型较大的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盖罐、梅瓶腹径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场面宏阔的题体。画面多置于器物中段的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玉壶春瓶颈肩,纤细,硕腹下垂,一般选择人物少、场画小的画面,如需要表现大的场面时,往往以全器作画。此类题材主要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萧何追韩信、三顾茅庐、敬德救主、陶渊明爱菊等。绘有此类纹饰的青花瓷器质地细腻,釉色白而匀称,着色所用的氧化钴料,不论国产的青料,还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都很纯正。画工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瓷窑甚少,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较少的原因,若有,多数出于当时瓷艺水平最高的景德镇窑。画人物纹饰的青花瓷按古董行的惯例其价值是最高的,比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更能代表时代人物的精神追求,人物纹饰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基本能反映出古代某个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鬼谷子下山、尉迟公单鞭救主、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这些被一些专家学者看成元代瓷器的青花瓷器,其正面人物形象均为汉人,描述的都是汉民族的英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青花瓷纹饰看成是汉文化的集中表现,与蒙古、伊斯兰文化没有任何关系。蒙元统治时期,蒙古的英雄人物辈出,能征善战的将军比比皆是,为什么江南窑工没有去画那些蒙古人反而去大量创作汉民族的英雄人物呢?其实这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它出现在汉民族文化可以自由创作的时间段。

此外,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与佛教艺术有结合,莲瓣、莲花、杂宝等几乎成为元青花瓷器上必有的装饰内容,说明了佛教艺术对工艺美术品的影响。

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品种繁多,有图案性质的写实内容或几何纹样。明以后,青花瓷纹饰大多沿袭元青花画法,但略见变异。这种差别在辅助纹上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佐证。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这种文化底蕴不可能一时体会的完全,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多留意,这样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篇:美学与修养

一、美学的含义及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什么是美学。人类对于美的认识,从原始人开始就有了初级的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到了近代,对于美的研究已成为人们难以舍离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虽然是有意或无意的,由此美学理论应运而生。人都有美感的能力,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形象的直接性和可感性。离开了具体的形象,美感就不存在。故此,美感是形象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随着美和美感的发展,出现了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艺术,在长期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艺术理论。因此,我们将美学定义为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二)美的本质。理论界将美的本质定义为:美是事物所具有的该事物的一定特性与社会人们意念正方向指向的极致部分高度和合而形成的关系属性。美这个词的中国含义,是使人感到愉悦的对象。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就是由于里面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由此,美产生于人的自由创造中,美只相对于人才有其意义。

二、美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有人说“美学”很“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美学”无处不在。审美知觉具有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等特点。当我们在公园里散步时,不仅会看到绿色的草坪,造型别致的假山,还会听到小鸟的欢叫声,潺潺的流水声,而且还会意识到:这是由绿草、假山、溪流和小鸟等组成的美丽花园。这个有关花园的整体形象,体现了审美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在感知现实对象时,还会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它并理解它。由于理解,就会使审美知觉更为深刻。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实,对该事物审美知觉的内容就越多,认识也就越深刻。音乐家在欣赏交响乐的时候,肯定要比乐盲感受到的知觉内容要丰实。他们可以通过音色的高低、节奏的变化、指挥的手势等方面,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深刻的情感内容。而这些对乐盲而言就毫无知觉上的美感。

美学上的理解是需要相关知识为依托的。专门的知识才会有专门的理解,只有深刻的理解,才会有充分的感受。由于理解,才会使得人们的知觉更加精确,并能大大加快认识的速度,拓展认识的宽度。人们在知觉条件改变以后,在一定的范围内,知觉的映象仍然会保持相对不变。

当人们在看一台圆挂钟时,尽管视角不同,落在人们视网膜上的图像,很可能是长方形、椭圆形,也可能是正方形,但人们总会把这台钟,感知为圆形。这就是审美知觉中的恒常性原理。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意义十分重大。它驱使人们在各种情况下,要按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从而使人们按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违背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人治”行为,不仅是愚蠢的,也是丑陋的。之所以是丑陋的,归根到底是在违背客观规律的同时也违背了审美知觉的规律。

什么是美学

美的本质与形态,美的类型,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心理素质,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审美主体的提高(美育),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分析、评论、鉴赏文学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美学课的重点是介绍人类审美活动的最基本情形,切实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大学美育中的基础理论课程,面向全校文理科各专业学生开放。只要你爱美,它就与你有关

蒙那丽莎的微笑

文里的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传说此女绝色盖世无双,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席美女-------中华第一美女。女性美的理想标准是什么?整体全面的美应该怎么要求?明张潮的《幽梦录》提到:“以花为貌,以柳为态,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肤,以秋水为姿色,以诗词为情肠。”这可谓是美女的最高境界,只是能达到者太少。

世界之大,谁是最美的女性,大家一直公认的是希腊的海伦和中国的西施。

海伦的美是如何呢?在《伊利亚特》中有这样的描诉,为了争夺海伦,斯巴达和特洛伊竟然打了十年的战争。这个世界只有好战的将军,没有好战的士兵。作者肯定没有见过海伦,但是却借助参战士兵之口说:“为了这样的美人,即使再打十年也值,我是自愿来参战的,我爱海伦,我要她留在我的国家。”怪不得两国的国王各不相让呢!海伦之美由此可见。

真可谓是闲静似娇花照水,回眸一笑百媚生。

可是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我们都没有亲眼所见。虽说黄金有价,美貌无价,但是这也只是对外表的一个片面的标准。西地简单的认为:“美的女性应该脂粉气和书卷气兼而有之。云鬓蓬松,秋水映人,唇红眉黛,容颜娇媚,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翩若惊鸿,袅如春风,外在美固然很重要,这些也都是令人喜爱的,但是如花似玉,还要有智慧灵气,琴心诗韵。作到双绝,才能达到最美。她应该是整体的,多样统一的,内外俱佳才好。一个女人当其容貌.形体.衣着.发型和心灵.思想.才智.谈吐达到和谐统一时,她才是最全的美,即“美是和谐”

那么谁才是最美的女性呢?海伦?东方人不愿意,西施?西方人连连摆手“no!no!no!”有没有共鸣呢?有没有统一呢?

400多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巨人达.芬奇呕心沥血用了4年时间画成的《蒙那丽莎的微笑》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人们对她的临摹之多,复制之多,影印之多,用之插图插页,封面封底之多都史无前例。有的国家甚至将她印制在钞票上。一幅画,何以让世界如此的痴迷?一件艺术作品如此珍贵,真是一大奇迹。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美术家,艺术家,批评家去探索这一微笑的意义,但至今未能找到圆满的答案。据说画时为了让她愉快,能自然流出动人的微笑,画家请来乐师,为她演奏她最喜爱的音乐,“凡音之起,皆由心而生。”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可见音乐是主情的,是长于传情的,善于挑动人心弦的一种艺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种空灵之美的境界只能在虚实真幻隐露之间,只需略带笔意,要妙在笔外,才能真正空灵之焖的最高境界。可谓是用心良苦。据说画中人是画家的梦中情人,不然没有深沉的爱意,画家是画不出其中的情意蒙蒙。据说画中人也热烈的爱着画家,不然何以画中人能如此安详的在画家对面一坐就是整整4年。据说……。能有如此多的据说恰恰说明《蒙那丽莎的微笑》的成功。在她问世400年里,在人们的心里他始终是个

活着的人,她具有的艺术美和艺术魅力高超而又永恒。画中的少妇,衣饰普雅,神色自如,清秀端庄,仪态万千。画家着重从内心的自然去描绘人物,表现了她那昂然的青春活力。美主要是被欣赏到的,美就是活在某种欣赏里面的东西——鲍桑葵

美是生活,美是和谐,美是微笑,美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们现在能够知道,审美现象在人类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存在现象。而且审美现象在人类生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审美现象看起来相当之简单。但是解释起来却极端复杂。审

美能力的形成具有自发性,审美感受的发生具有盲目性。

而美学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理解人生和艺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审美活动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多大的程度上参与到我们的生命活动之

中。

第二,帮助我们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就是感受能力,但审美能力并不是生长在荒郊野岭和原始森林中自生自灭的野生植物,审美能力始终需要人类文化的滋养和文明的哺育。第三,帮助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美学的价值除了理解和感受之外,还在于创造。美学通过了解和掌握审美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创造和营造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英国美学家博克曾这样说,美学是任何一个以影响别人的情绪为职业的人都必须了解的。我们已经了解到美学工作者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还必

须了解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究竟有多么严峻。

人,作为“万物之灵”,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作为社会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里,他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离开社会、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也将不成其为人。

人在社会交往中,认识自我,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常常表现为一种感情上的联系和心理上的相互吸引。无论是谁,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越好,他的朋友就越多,就越能使自己得到温暖、勇气,增加自己的智能和力量。

第四篇:美学与人生

美学与人生

多变的图案 叠翠的波浪冲上沙滩 岸边留下条条迷人的曲线 每次潮水总要变换美丽的图案 涨潮退潮永不会有相同的瞬间

波浪一次次冲上沙滩,在岸边留下迷人的曲线。涨潮,退潮,在不同的瞬间,总会有不同图案的美丽在海边变幻。

从出生开始,美或许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人活着追求美,美的东西无论是什么都会得到青睐,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美的。因为他的美是展示一个鲜活生命的开始。孩子是块晶莹剔透的玉,无需雕琢,便散发出纯洁清澈的光芒。有人说孩子是人间的天使,我想我们已经阅读到了神恩赐人生的美丽。

对于长得漂亮些的宝宝,母亲们会爱不释手,生怕他们哭闹。特别是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丽质天生”,在人生的起跑点上,已经赢了一半。

然而也有很多人天生缺陷,比如兔唇,中国每550个新生婴儿,就有一个唇腭裂患者。他们自称是“被天使吻过的苹果”。很多人大概就是从王菲李亚鹏之女焉儿开始真正认识兔唇的,焉儿是不幸的,一出生就带有缺陷,但她也是幸运的,她是天后的女儿,她可以去美国在高级整形技术后重获美丽。

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后的女儿的,你出自工薪阶层、甚至是贫苦家庭,你得了兔唇那会怎么样?你也许会被歧视,或者被遗弃。这种孩子从小会在否定中长大,在他们的整个成长历程中充满了挫折、嫌弃、寂寞和拒绝。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留下抹不去的阴影。

我们不能选择出生,但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该享有美丽和追求美的权利。而且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美或许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10岁:天真无邪,就像美丽的花蝴蝶

10岁:一个稚气幼儿长成一个水灵、懂事、可爱的小女孩,无忧无虑,天真可爱,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花枝招展的,就像美丽的花蝴蝶。

“奥运女孩”林妙可凭借其天真无邪的美而一举成名

还记得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吧,“奥运女孩”林妙可凭着天使般容貌和天籁嗓音,一时间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艳,此后她不但登了上《纽约时报》头版,也成了中国媒体争相追捧的小明星。

然而就像很多人知道的那样,林妙可小朋友是因为长得美(成人的世俗标准中的美),才顶替了另外一个其貌不扬的小朋友杨沛宜在开幕式中献唱的,但是林妙可的歌声又达不到催人泪下的效果,于是用了催人泪下的杨沛宜的声音。结果,林妙可一举成名,成为国人的宠儿,人们眼中的明星。林妙可小朋友的过人之处是什么呢?是美!长得美!

20岁:青春甜美 率性美

20岁豆蔻年华,里里外外都透露着无尽的甜美气息,既惹人怜爱又充满了青春活力的20岁是一个女人一生最纯真美好的年华,是一朵玫瑰刚从花苞怒放开来的时节。

20岁女人,最花季的年龄。美丽对于这个阶段的女人来说是一种年轻的资本,一种生活、职场的竞争力。身处在这个竞争激烈、人人都想提高竞争力的时代,一个人的外型气质与学历、能力一样,是构成个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漂亮的女孩总是容易受宠的。

大家都很熟悉的国际巨星章子怡,当年就是凭着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纯情本色表演,曾擒下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初出茅庐的章子怡当时不过20岁。这部电影最初让很多人为之震撼的就是章子怡的又黑又亮的眼睛, 柔顺浓密的长发,清纯明媚的笑容,她身上的光彩像是要溢出来了。如今的章子怡以及跻身国际巨星的行列,她用了10年的时间从中戏的朴素学生到国际红毯的高贵巨星,从青涩的中国新生代演员到最年轻的戛纳电影节评委,扬名国际舞台。

一代玉女张柏芝拥有林青霞的清纯、陈慧琳的另类、李嘉欣的高贵、张曼玉的冷艳及莫文蔚的性感,被誉为“美人混合体”。张柏芝的皮肤晶莹剔透,脸型非常标准,那种完美五官让人陶醉。张柏芝亦现代亦古典,特别是她的杏眼和浓眉,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

刚出道时就是凭借着青春气息和一张标志脸孔,在18岁那年被广告公司发掘,拍摄柠檬茶广告,随后被周星驰发掘,成为电影《喜剧之王》女主角,并开始大红大紫。张柏芝在《喜剧之王》中虽然扮演的是妓女柳飘飘,但是初登大银幕的张柏芝,眼神中的那份清澈和纯真让人惊呼天人。之后张柏芝又出演了《星语心愿》,一时成为玉女掌门人。当年,她在出演了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后便大红大紫起来,成为了新一代的“玉女掌门人”。

20岁女人最美的不只是鲜亮的容颜,更是飞扬的激情和朝气。20岁,你可以有漂亮的脸蛋,诱人的身材,就算没有,你还有率真和张扬。

Twins蔡卓妍的至理名言是“你别看我脸大胸又平,现在就流行我这样的”,真的,流行就是没办法。尽管她不是标准美女,但她率性天真,以“年轻得像威化饼干一样干脆”的青春可爱形象赢得上至公公婆婆,下至3岁女孩的喜爱。可爱的娃娃脸和青春跳舞路线,使得Twins在出道半年便人气直升,吓坏了其他新人。经常是一露面,就引来歌迷无数,甚至要有警察来维持秩序,真是青春无敌。

不管是章子怡还是张柏芝,或是Twins,不可否认,青春甜美、率性张扬以及成为了她们的人生财富。

30岁,美在女人味

在30多岁的女人(即30+女人)间流传着一句话——“看好自己的老公,别让他遇到30岁的女人”,因为女人30时的浓情女人味是最诱惑人的。

她们就如曼舞轻飞的彩蝶,忽而在你的肩膀上停留,忽而又在你的身边萦绕,忽而又隐于花丛„„恰似那神话中的“妖精”,一个水袖,一个回眸,一个眼神,就把他牵引的神魂颠倒。

也许你认为这样说得太文学了。那我们先来从生理角度理性分析下:30岁的女人,体内纤维细胞的数量、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蛋白的含量最多。因此,30岁的女人体态最丰腴,CUP的提升,身体各机能也完全达到最成熟。因此,30岁的女人,是女人一生中最巅峰的时期,也是女人最美的时刻!

30岁女人大都开始组建家庭,享受做母亲的乐趣,散发出成熟的韵味。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商场里,一个怀孕的妈妈在挑选婴儿的衣服,她的动作有点轻缓,一只手不时的抚一下自己的肚子。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爱,她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母性的光芒,虽然她的身材已经严重变形了,可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她很美,美的像一尊女神,这就是30岁女人特有的女人味。

刚出道时的赵薇以“小燕子”的形象蹦蹦跳跳,纯洁可爱。那时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让人感觉天真无邪。虽然成名之后的赵薇就常常身不由己地被牵连进一桩桩是非漩涡中,但现在的她似乎已经可以平静面对这一切,一笑而过,这是一种逐步升级、脱胎换骨的美丽。如今的赵薇不但在大银幕上收获颇丰,特别是产后复出的赵薇,尽显妩媚女人味。

同时在事业上,受过良好教育,有奋斗意识的女人,在30岁以上的时候,自然是小有所成。数年职场中的打拼,将一个幼稚的女孩,锻造成为一个独立、干练、自信的女人。她们不再如傻丫头般人云亦云,头脑里的智慧逐渐形成。

有句话叫“历练成精”,那是精灵的精,精气的精,是比美丽更高的评价。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精”称之为“女人味”,它是30岁女人必备的武器。

前段时间大热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女主角杜拉拉就是一位30岁左右的现代独立女性,她有着职场的干练和自信,并且凭借努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成长为月薪12000元的HR主管(职业经理人)。

而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兼主演,徐静蕾也是很多30岁职场女人心中的偶像。虽然二十出头的徐静蕾便已轰动一时,但她的精彩多样人生却是在三十岁后才真正展开,与之前相比,三十岁后,她说了更多自己要说的话,做了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掌握了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三十以前她只是“青春玉女”,三十以后她是拿到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徐导,点击突破七千万居世界第一的徐博客。

经过三十年修炼的女人,虽然已经远离“清纯”这类字眼,周身却散发着浓郁的熟女味道,只要稍加努力,几乎个个都能成精。像30岁后靠“嗲”发迹的林志玲、36岁仍玩性感的莫文蔚„„这些资深美女与不知天高地厚、张牙舞爪的小美女比起来,那炉火纯青的可怕杀伤力来自于三十以上红颜于外、香韵于内的风情。

40岁:绝代芳华 风情万种

从前说“女人四十烂茶渣”,今时今日,40岁以上熟女,风情万种,保养得宜者大有人在。

18、20自然青春可人,但经岁月洗礼,风韵犹存的40女人更耐人寻味。在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女人中,最容易辨认的也是40岁的女人,好像她们身上都铭印着特殊的标记。

对40岁的女人而言,几根鱼尾纹不算什么,如果因此而失去信心,那才真“傻”。女人爱比较,40岁的女人应该跟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相比,别从容貌上和年轻人比,即使要比,经过生活历练的风情万种的美,是青涩的小女生无法企及的。

杨澜如今已经42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同时她还拥有优雅的体态、迷人的笑容以及成功的事业。作为女人,杨澜绝对是成功的——

从一千多名主持人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中央台,和赵忠祥一起主持《正大综艺》。就在她开始了大红大紫成了央视一姐的时候,她毅然决定要出国留学,而在经过了美国高深学识的熏陶后,杨澜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如今她开公司、主持节目,开始了全方位的施展拳脚,而经过了几次改变和自我磨砺后的杨澜,也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女人的蜕变。

无可争议,杨澜是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女性之一,她美丽、聪慧、优雅、知性,不过40岁,就已经实现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实现的人生梦想: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嫁给了好丈夫,生了好儿女,开创了好事业,而且她的精彩人生只刚刚拉开了序幕而已„„

作为第一任“谋女郎”,巩俐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她的星光渐渐有些暗淡。眼看着下一代“谋女郎”章子怡茁壮成长,巩俐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字,一个时代的代表,这使人们忘记了她的美。她的挺拔身材增添了几分韵味,而她的面孔添了更多知性和质感。年近半百的巩俐,她身上再也找不到菊豆般的乡土气息了,现在巩俐犹如真正的女王!美国杂志评选出“四十岁之后最美的女明星”,巩俐排名第十,也是唯一亚洲面孔。该杂志对巩俐赞赏有加,认为她浑身上下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魅力,不论是在电影内还是电影外,巩俐都一如既往地给予人们美丽成熟的感觉。

张曼玉:年轻时的张曼玉,清纯秀丽。现在她40多岁了,在这个年龄的女人一般都体态臃肿,步履匆忙,目光疲惫,时间已经把她们的美丽磨平了,而张曼玉依然那么高挑,皮肤细致,灵动的眼睛清亮纯至,光阴没有在她眼睛里留下丝毫混沌的杂质,生活的经历又为她增添许多妩媚,现在她依然那么红,而且红的非常有层次。相信很多人对她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她在影片《花样年华》中旗袍妆扮,那样优雅和风情。

欣赏了这些女星的绰约丰姿,你会发现,原来40岁是个如此风情万种的年龄。其实不只是明星,咱们普通百姓也能亦步亦趋共创美丽。前阵子我在飞机上上遇见一个大姐,她长发飘飘,穿着一件白色绸衫和紧身裤。我看她,挺多三十出头吧。快到终点时,姐姐调皮地告诉我,其实她已经四十四岁了。看吧,女人年过四十,却依然可以高贵时尚。

有一句熟烂了的名言说,女人四十岁以前的美丽,是父母给的。四十岁以后的女人是否还美丽,那得靠自己的造化了。

50岁:优雅端庄之美

女人的一生不容易,尤其是中国现在五十多岁的女人,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承受着比同龄男人更多的艰辛和压力。出生后历经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苦、文革期的知识匱乏、上山下乡的磨练以及后来对学历的深造、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孝敬老人、相夫教子,任劳任怨。有的女人还经历了家庭的破裂和感情的失落,在她们的眼里,家庭可以不要,但孩子不可不养,因此一边为事业在奋斗,一边默默地将儿女抚养成 人,无力顾及个人的婚姻。时到如今,儿女长大了,学成立业或成家,自己也退休或接近退休。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也老了„„

但是我们都说,经过日月锻造过的美丽才是真的美,这时候的美优雅而端庄。她们汲取岁月的精髓,犹如珍藏恰到好处的酒,让人不饮闻之即醉。

就像我们所熟悉的 “白娘子”赵雅芝,她典雅的仪态,毫无沧桑感的心态,被称作“不老的古典美女”。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却越来越美丽,那一股成熟的女人味更令 5

众人惊艳。原来她也是从选美的舞台上走下来的,走过近50年的风雨,她依旧如一朵水莲花一般,清新、靓丽,甚至还保留着一点淡淡的清醇颜色。来来往往消磨过多少靓丽红颜,只有她似乎一点都没有改变过。就在前阵子某珠宝饰品的走秀活动中,56岁的赵雅芝与年轻名模同场争艳,她优雅的气质丝毫不输其他年轻模特。她是越老越美丽的女人。女人的美丽,并不仅仅是光洁粉嫩的皮肤、纤细苗条的身材,更多的应该是迷人的气质、优雅的风度以及大气的风范。

人生百年,五十岁可是一个里程碑似的“转换”,但愿处于五十岁女人在这人生“转换”中让青草更青、绿叶更绿、苹果更红、蓝天更蓝!

60岁:美在年轻的心态

刘晓庆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她拍过的电视、电影数不过来,获得奖更是无数,这样一位娱乐圈的老将。前段时间风闻年近60岁的刘晓庆即将出演19岁的少女,网络上一片哗然,很多人说刘晓庆是扮嫩。

其实刘晓庆向来是不服老的,以前在热门电视剧《武则天》里从16岁一直演到83岁,丝毫看不出她当时已年近半百。并且在很多红毯秀上,刘晓庆也经常以超大深V大秀丰满不松弛的坚挺身材。虽然已经六旬了,但还是可以扮演16岁小女,穿着小肚兜拍戏,依然红的发紫,让人不得不服。

刘晓庆曾透露,心态是很好的保养品。女人多老也不算老,只要心态好,60岁也无所谓。

我想, 扮不扮嫩都是次要的,我最想说的是刘晓庆的心态,她对人生的态度。刘晓庆作为女艺人,到现在已经红了三十多年,非常了不起,已经是奔6的她,人气仍然很旺,不管什么人气,这说明她有独到之处。首先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其次,她心态很好,能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一切。愿她可以继续这个“不老的神话”吧。

如果说刘晓庆是内陆60岁女星的代表,那么在美女如云的香港娱乐圈,阿姐汪明荃当仁不让是我们努力的方向。60多岁的汪明荃依旧乐观、自信,尤其是在演唱会上屡屡能给人无限惊喜,演出服不是露玉腿就是露出大玉背,十分性感!唱快歌时还全程扭腰扭臀,绝无欺场!而在拍摄纤体写真实,汪明荃完美的身材也不输任何妙龄少女。

如果说明星很遥远,那么看看我身边60多岁的母亲吧:退休之后的母亲利利索索地盘起了头发,穿上了鲜亮的紫红色毛衣,居然还学会了跳交谊舞。那天,我随母亲到老干部活动室去跳舞,看到她翩翩的舞姿,那形象既熟悉又陌生,有滋有味。热爱生活,这也许是最本质的女人味儿。

所以,60岁依然美丽的女人肯定具有很年轻的心态;她们不会老是把年龄挂在嘴上放在心上,而是有意无意地常常忘记自己的岁数;穿喜欢穿的时尚衣服,交朝气蓬勃的年轻朋友,积极乐观的面对现在和未来。

70岁:美在睿智 雍容华贵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有经历又善于思考的女人是睿智的。70岁正是睿智美散发得淋漓尽致的时候。

就像很多中年女人崇拜的偶像宋庆龄一样,她的美丽、沉着、睿智,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所有的人都说她是美的化身。

众人皆知,宋庆龄贵为一代**,眉眼英气,目光睿智,她脸上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从容、淡定的美丽,气场也十分的强大。

其实如果外面细致的比较她每一个时期的每一张照片,越来越发现,在这点上她也和周恩来一样:年轻时很难说是特别美,而越上年纪越美。是那样一种成熟的、完善的、又独具睿智的魅力的美。

还有一代名媛章含之,她出身名门,是中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养女,曾出任毛泽东的英文翻译,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被圈内人士誉为中国外交界的“五朵金花之一”,名噪一时。

章含之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晚年撰写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从中你不难读到这个美丽的聪慧的睿智的女人。特别是她与外交官乔冠华的爱情,宛如幽兰和乔木的惺惺相惜,伉俪情深,琴瑟相和,奏响了生命的最抒情最浪漫最婉转的华丽乐章。

80岁: 美在慈祥

80岁的女人是很多孩子的奶奶了吧,80岁的女人照样美,宽厚、仁慈、安祥,使后辈感觉温暖。这就是80岁女人的美。

人到80,此时老太太们头发花白,体态微胖,布满皱纹的脸上被岁月犁出一道道沟壑,然而饱经风霜的脸上总会挂满慈祥的微笑。80岁也是女人,80岁也要美下去,这是和蔼慈祥的美,会让面对者肃然起敬。

世纪老人冰心奶奶是几代人熟悉、爱戴、敬仰的作家,从校园飘来的朗朗书声里,就有她讲述的娓娓动听的故事。诸如《繁星》,《春水》,《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都是文学界响当当的散文集。

而对于冰心奶奶的认识,我们大多也是从课本上来得知,凭借多年来学习语文的经验,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位很慈祥的老人,生活中平易近人。她不仅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 7

大师,在更多人眼里,冰心是慈祥的奶奶、亲切的长者、孩子们真诚的朋友。“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

我还曾经见过一位妇产科专家,八十来岁的老太太,满头银发一丝不乱地拢在帽子下面,已经不再清亮的眼睛里,满是慈祥的母性的光芒,舒缓轻柔的嗓音,有力地握住你的是一双满是老人斑的手,让不安的产妇感觉那么踏实而有依靠。那是一种说不出的优雅,沁人心脾。

90岁:美在沉淀

90岁,到了这个年龄的女人(或者说是老太太),她美吗? 美!

一个女人的美丽是和年龄无关,哪怕她老得就剩一把骨头了,美丽还是能从骨子里冒出来。这种美是岁月沉淀的美。

曾经,我们对于老去的印象就是鸡皮鹤发,行动不便,岁月沧桑。尤其是女人,老去似乎意味着美丽的终结,舞台上的谢幕。

但是仔细想想,当她们把所有的岁月、所有的经历、所有的智慧,逐渐沉淀成一种蕴涵丰富的优雅,从容而淡定地慢慢变老,何尝不是女人的一种幸福?

那天看《艺术人生》,访问的是老一代艺术家秦怡,近90岁的老人了,还是那样神采飞扬,气质超群。随着时光的流转,秦怡美丽的面庞上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她的头发都已经斑白。但是奇怪的是,“老女人”这种对女人的蔑称在她身上似乎没有踪影。尽管她与所有的“老”女人一样面部皮肤变得松弛,皱纹爬上眼角,但是她优雅的风度、端庄的气质不但没有与日递减,反而与日俱增。

秦怡老人在灯光下诉说着她的故事,我才知道在她美丽的外表下还隐藏着那么不幸的人生。她的丈夫因为历史原因受刺激过度英年早逝,为她留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精神还不正常,需要秦怡的悉心照顾。秦怡说,她不敢生病,不能生病,因为如果自己病倒了儿子该怎么办?所以,她必须要活着,而且要好好地活着。

秦怡淡淡地讲述着,没有慷慨激昂的句子,也没有对生活的怨恨,有的只是从容。面对曾经的苦难,她微笑着说,都过去了,我现在生活得很好。

我想,这种内心的宁静,源自岁月的积淀。岁月眷顾,将近90高龄的秦怡老人依然美丽,美得深沉。她坐在那里,无须言语,就让我们为之动容,我想,这就是魅力。

不得不说女人是越老越美丽的,这种美是在沧桑之后,历史在她身上沉淀的美。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是个堪称“声名显赫”的女人。她的一生可谓漫长,横跨了三个世纪106年的光阴;不但漫长而且丰富,她是中国乃至世界一百年间风云变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1949年美国艺术家协会颁布宋美龄当选为“全世界十大美人”之一,并且名列榜首。在民国政治舞台上,她被视为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的女人。

一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蒋宋大婚规模盛大、名利云集、轰动一时!宋美龄穿着高级定制婚纱,带着蒋介石作为聘礼赠送的、从慈禧墓盗出的珠宝,风光大嫁。

抗战中的宋美龄迎来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代,她周游列国、为国事奔波,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高度赞誉,全世界都被这位东方女性的优雅和时尚所迷倒。

宋美龄,我一直认为她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她用自己的力量孤身前往美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无论她曾经有着怎样的是非功过,现在,回首再看她的百年旅途,已是一种沉淀着历史风云的生命传奇。

漫步人生的沙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人生美丽。时光的潮起潮落,变幻的是美的特点与韵味,带不走的是永恒的美丽人生。

第五篇: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第一章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研究现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的历史

2、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研究现状

3、了解中国美术馆部分馆藏剪纸作品及作者简历。

4、激发大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要求

对中国剪纸的历史有初步认识,了解中国剪纸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中国剪纸的历史演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光盘、剪纸作品等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艺术创造,材料和工具的创造发明总是推动着新艺术种类的出现,中国剪纸艺术的出现也不例外。在剪纸艺术出现以前,利用各种材质和工具进行镂空、剪刻的艺术形式屡见不鲜,从原始先民利用石头创造的刻痕岩画,到战国时期利用铜、银、皮革等材料创造的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以镂空技术为艺术造型手段,就已经奠定了剪纸艺术的技术与形式规范。中国汉代冶铁术和造纸术的成熟,为剪纸艺术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民众生活的精神需求滋生了民俗艺术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从散记在各种历史文献中的资料领略到剪纸艺术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存在状况和发展历程。

《史记·晋世家》载: “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剪纸艺术的发端。这个故事还说明了在纸发明以桐叶等天然易得的薄质材料,被用来制作示意性的造型,供人“戏”用:流传的民谚“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也说明了在纸出现之前,就有了以剪为“戏”的艺术表达手段。

晋‘干宝《搜神记》载有剪纸为人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 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帷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悲感。”说明剪纸用于巫术招魂的习俗至少可追溯汉代。从描述的情况看,当时方士所剪李夫人像应为剪影式的人物形象,且姿态相貌具备了李夫人的体貌特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征,剪纸艺术形象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水平,才可能借助灯影烛光和远距离的视觉幻象.让汉武帝感到影像的栩栩如生,引发身临其境的效果。

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载: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亦造华胜以相遗。”这里记载的人日节最初为楚地风俗。“人日”二字最早见于云梦睡虎地《日书》,是上古的一种择日占卜活动。“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是指“人日”这天用剪刀和刻刀在彩色丝绸或薄金属片上剪制和镂刻成人形,贴于门户、屏、帐上,或佩戴于头发,并相互馈赠。剪制和刻制成人形的叫“人胜“,剪制成花鸟形的叫”华胜”,还有相交的双菱形叫。方胜”。戴胜为人日节的重要标志,故人日节又称”人胜节”。湖南长沙五里牌东汉墓曾出土过一枚金胜,是较早的”华胜”文物。

阿斯塔吉那古墓群中陆续出土了五幅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剪纸作品,是现已掌握的年代最早的剪纸文物。从同时出土的墓志铭看,这些剪纸是亩昌王国,相当于北朝时期(公元541-567年)的随葬物,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这批剪纸的表现内容来看,有动物(马、猴)、植物(桃枝、莲花.菊花、忍冬)和几何形(三角形.菱形)等纹样,表现方法使用了典型的折叠型剪纸团花式样(圆形轮廓内分层次重复表现的传统剪纸构图式样)。剪纸艺术风格十分成熟,由此证明,它们一定不是剪纸艺术产生初期的作品。这说明剪纸艺术的成熟早于南北朝时期之前。

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7个女子入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头发。剪纸中的人物形象体格健硕丰肥,明显带有唐代世俗生活中的美女特征。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北区与藏经洞的唐朝和五代部分剪纸也反映出剪纸艺术应用于宗教活动的具体情况。如唐代水墨画镂空剪纸<菩萨立像>.绘制与镂空剪刻相结台,可能是绘制洞内壁画、雕刻石像和泥像的第一设计稿。另外还有一些<忍冬形剪纸). <梅花形剪纸>,<纸花>等唐代作品均是丧葬用品。

另有五代作品<佛塔>用红色纸剪成。作品中佛塔造型华丽,塔顶、塔座比例结构严谨且富于变化,内部花纹装饰形态复杂。构图对称,很好地营造出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属于功德剪纸,主要用于敬供佛侈,装饰佛学.道场。

《彭衙行>诗中吟道: “暖汤濯 我足,剪纸招吾魂。”说明剪纸招魂的风俗在唐代的 存在状况。徐延寿《人日剪彩》诗曰: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从以上唐诗描写的情况来看,唐代的”镂金作胜”沿袭晋风,但在”剪彩”的内容上已有很大程度地改变,不仅有晋代的以人形、花草形几何形的人胜、华胜、方胜,还有凤乌、绶鸟等象征爱情吉祥的题材出现,从最初《东方朔传·岁时节》所载: “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的择日占卜活动,到“愿君千万岁,无处不逢春”的相赠剪彩吉祥祝福表达.剪纸作品更成为民风民俗中人与人之间传情达意,情感交流的日常用品。

南宋时,剪纸已用于民间婚俗。<东京梦华录)记载:凡孕妇入月,于初曰父母家以银盆或绫或彩画盆,盛秋秸一束,上插花朵及通草,罗绞五男二女花样,用盘盒装,送馍头,谓之”分庸”。通草罗绞五男二支花样”是当时婚俗中运用的具有巫术含义的剪制式样。

南宋时手工业的繁荣,也促使民间剪纸适应都市需求,跻身小商品市场。周密《武林旧事)载,当时杭州的“小经纪”就有1 70多种,其中如“剪字”、剪花样”都属剪纸门类。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当时京城“汴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者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此文中记载了当时剪纸专业艺人各有所长.有擅剪‘诸色花样者”,还有能剪“诸家书者”。说明宋代市井生活中列名家书法的欣赏需要影响到剪纸的专业水平”独擅一时之誉”。

明代剪纸还被用来装饰扇面。1965年.在江苏出 土的一把剪纸折扇,制作年代为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前后)。折扇用竹骨十八根,扇面用棉盘纸夹裱了一幅”梅鹊报春图”剪纸。对光观看,梅花枝分左右,中间站立一只喜鹊,扇面周围有锦框般的花边。在构图上明暗搭配,疏密有致,中心空出,整体协调,不愧为当时剪纸艺术的佳作。

从明代起(公元1368-1644)广东佛山剪纸已成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有建筑、家具装饰,供花、礼花等,销往广东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清道光年间,河北蔚县剪纸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销售市场,其代表人物为王老赏,他创作的剪纸艺术作品以戏曲人物为主,运用点彩手法,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清代陈云伯《画林新咏>记载:“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此文献不仅记载了剪纸艺术家的姓名.还说明了自南宋以后剪纸艺术向书法.绘画艺术借鉴学习丰富自身艺术语言的真实情况.突出体现了随时代风尚发展变化的事实。

中国美术馆部分馆藏民间剪纸作品欣赏 王兰畔(1920-1996)女,汉族,陕西洛川人。

王兰畔所在的旧县镇有着浓郁的民风民俗。自小耳濡目染的王兰畔8岁时就开始学铰窗花,1 7岁出嫁前已成为当地能“冒铰”的巧女子。除了剪纸,做面花、刺绣、画画也样样精通,每逢乡亲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必请她帮忙料理。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王兰畔性格开朗、直爽豁达,平时喜欢看戏.唱戏.唱民歌、讲故事,她对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心态平和得似一泓池水。胸襟坦荡的王兰畔悲可放下,喜也可放下,唯独放不下的是钟爱的剪纸。对剪纸的执著和追求,使她达到了剪随意动,形从心出的境 界,各式的花样在她的剪下信手拈来,轻松而自然。王兰畔的作品在题材上并没有局限在传统式样和内容 的藩篱中,而把身旁的现实生活也作为自己写照的对 象,从而脱离了对传统民俗的依附,具有明确的自我情感表现倾向,使作品独立的审美价值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王兰畔的作品黑白分明,富有节奏,剪法不拘小节,干脆利落。造型上雄健大度,彰显稚拙、古朴之 美。空间经营上充分利用剪纸的二维性特质,消解了时空的束缚,把不同时间、空间中的物象置于一方天地,打破空间透视的变化,视画面需要处理形象的大小,以此来构建二维平面中的层次和空间.使作品的经营达到了一种心境上的自由。王兰畔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乡土信息以及独特的视觉艺术价值赢得了社会的肯定,自80年代始,她的剪纸和绘画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展出。

高金爱(1922-至今)女,汉族,陕西安塞人。

高金爱祖籍山西临县武家沟村,自小家境贫寒.她有着极好的艺术感悟和天赋,凡她看到好的纹样都能默记心中,再加上聪明好学,所以对剪纸传统语言的把握灵活自如。高金爱最喜欢剪动物,狮子、老虎等都成为她表现的内容。另外,富有生活情趣的现实生活也成为她表现的题材:抽烟的老者、挥锤的石匠„„她眼中看到的、脑中想到的都在她的剪下升华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金爱剪下的老虎被赋予人的品性,时而威风八面、啸撼山林,时而温顺恬静,憨态可掬,浑圆整体的造型,丰富善变的纹饰.完全成为她心象中虎的写照。她剪的牛造型简约、夸张,形态生动百变,对牛瞬间特征的刻画和把握犹如神助。牛在她的剪下似有了喜怒哀乐,有了悠闲和紧张。高金爱的剪纸作品稚气逗人、简单明了,没有多余的纹饰,剪法以阴剪为主,装饰多用打牙纹和螺旋纹,时常在适当的局部装饰上一朵小花,整体上给人以浑厚有力、拙中带巧的阳刚之美,这和高金爱性情幽默,率直爽真的秉性是一致的。

高金爱不但剪纸铰的好,画画.做面花、捏面塑同样出手不凡.1979年至今,高金爱创作了千余幅剪纸和绘画作品.3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收藏,其绘画作品《娃娃和艾虎》被中国美术馆选送法国参加了巴黎独立沙龙美展。《伏虎》、《赶集》等作品分别获全国农民画大展二等奖。作品《多喜》入选全国农民画出国巡回展。1 985年这位陕北乡村的普通妇女应邀走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台为学生授课表演,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她”农民艺术家”的称号。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高金爱的名字随着其作品的流传已走出了陕北那偏僻的山村,蜚声海内外,但她依旧在那黄土山沟里平和地生活,劳作着。一方朴素的黄土孕育了她的艺生命,正像别人问及她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时,她指着脚下的土地说“从地里谋的“。

曹殿祥(1921-1988)女,汉族,陕西安塞人。

曹殿祥原是陕西省横山县艾好村人,背井离乡逃荒至安塞县南缘稍沟枣台村定居,虽然家境贫寒,但从小受到父母疼爱。因喜欢剪花,母亲时常带她到附近“花匠”家请教。由于天赍聪慧,1 6岁时已成为上下川有名的巧手。她一生最爱唱着信天游民歌剪花样。有“一对狮子一对莲,二十四岁儿女全”;有“石榴墼牡鳟女生下一大摊”:有”男枕石榴女枕莲,策罐万万年”;有”抓髻拨来来(抖动发髻之意). 不引来(少女怀春思嫁)”。曹殿祥一生日里不唱着,手里的剪刀不停地剪着,一幅幅隐喻着生。衍和吉祥幸福的剪纸就这样被创作出来。她的剪纸大 :刀阔斧,造型简练、概括,善作变形,深沉雄大近似陕北汉代画像石刻。曹殿祥的剪纸作品蕴涵着早期文化的深刻内涵,如在《鹰踏兔》中,鹰象征太阳和神话传说里的”三足鸟”,代表阳性:兔象征月亮和月中兔(或蟾蛙),代表阴性。《鹰踏兔》暗示男女交合,反映了古老的生殖崇拜信仰。在《抱鸡娃娃)中,鸡和鱼象征男性,石榴牡丹象征女性,抱鸡(或 抱鱼)的娃娃往往剪成坐在牡丹上的形象,暗寓性爱、孕子之意。

980年曹殿祥的剪纸《艾虎》,《鸡》等45幅作品首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引起轰动。1982年她应邀进京,为中央美术学院师生进行民间美术剪纸教学表演。曹殿祥的剪纸如今已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教学的经典范本。

库淑兰(1920-2005)女,汉族,陕西省旬邑县人.

库淑兰出生在陕西省甸邑县赤道乡富村《王村),幼年随父母迁居泾阳县.由于从小定下’娃娃亲。.1936年被父母从泾阳县送回甸邑和城关镇孙家台子村孙宝印结婚。新中国成立后才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她一直生活在这个生养她的黄土塬上沟壑纵横的小山村里。

库淑兰小名’猴桃儿”,自小活泼好动、生性开朗乐观,十几岁时曾念过几年书,后辍学在家跟长辈妇女铰花,刺绣,并很快成为一名巧手。丈夫孙宝印是一俭老实、勤快的庄稼人,秉性倔强.愚执。由于两人性格的差异,再加上当地旧时的传统陋习.婚后库淑兰时常受到婆家的虐待和丈夫的打骂,可以说从结婚到晚年,一生伴随她的除了贫困就是丈夫的拳脚和棍棒。她一辈子生养了1 3个孩子,但留在身边的仅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生活的困厄、命运的磨难使她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寻找安宁与快乐,她的剪纸已不满足于传统的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纹样.而是幻化出她内心绚丽和灿烂,作品在表现技法和语言元素上是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传统,她用的色纸种类不多,但我们从她的作品 是艳丽明快,鲜活而富丽的色彩.她善于对 比,将色块相互间隔,特别是在白底色上经 彩色,使其作品显得清新明快,极富节奏。

品读库淑兰的作品,我们不能脱离开张 的口传歌谣,她剪纸时咏唱的歌谣,是她剪纸的组成部分,这些反映世态风情.嘲讽的口传歌谣.使其作品中的图像丰满,使其作品内涵具有淳朴的诗意,库淑兰生活在物质贫困的现实中,同时也生活在内心充满神秘和浪漫的精神富足之中。1 985年,库淑 兰在家门前跌入5米多的深沟,躺在炕上昏迷740多 天.20多天里吃不下东西,家人给她料理好了后事.但她却奇迹般地苏醒过来,睁开眼,又急切地在炕上操起了生锈的大剪刀。灾难有时也促使精神升华,自此头戴凤冠、身着霞帔,母仪天下的剪花娘子成为她剪纸创作中反复出现的形象,这个神人合一的形象成为她自我心象的写照。在她那孔破旧的小窑洞里,从窑顶至炕围下边的全部空间都被她贴上了五光十色的彩色剪纸,有<剪花娘子>、(日月星辰>.(花鸟四季>、<福寿吉祥)-满窑的剪纸营造了一个浪漫、天真的童话王国,一个富丽堂皇的神圣殿堂. 1 989年,库淑兰用自己的创作吸训了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工作者前来考察学习.1 992年,在”第二届中华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中她的作品荣获特别奖。1994年’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她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金奖。1996年,库淑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02年,中国民间剪纸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她又被列为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库淑兰灿烂吉祥的剪纸艺术和贫苦困难的生活遭遇,是我们这个时代基人深思的。第二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研究现状

(略)

第二章 中国剪纸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

2、学习中国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中国传统剪纸图形,找出其中的寓意符号。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中国剪纸的文化内涵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剪纸艺术风格

中国剪纸艺术的风格与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及作者的文化素养,爱好禀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还与宗教信仰和古代先民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地区受各自地域文化的影响,审美情趣和感情表达方式都不甚相同。总的来说,我 国南方的剪纸,具有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北方的剪纸,大多粗犷豪放,质朴夸张。

中国汉代(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年)视上天有四个神灵(也称”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体).汉代人把东、西、南~北分别按方位排列: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 武,有安定四方的作用。”四神”一直受到人们的崇 拜,它的形象在各地剪纸图案中处处可见。因此可以按区域方位把不同风格的剪纸归纳为东南沿海、东部沿海、西北高原、东北平原、中原地带及西南少数民族六大区域,这样划分能将中国北方窗花的天真浑厚和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区别开来,其中以浙江乐清 细纹剪纸、广东佛山铜锡箔剪纸、云南的佛事剪纸、陕西“抓髻娃娃”剪纸、东北的满族剪纸、河北蔚县的点彩剪纸等最具民族、地域特色。

一、东南沿海剪纸艺术

东南沿海剪纸以浙江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 剪纸为代表.

浙江剪纸历史悠久,五代时的《武林梵志》就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民间剪纸传统在乡土之中延续传承经久不衰。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等。乐清的细纹刻纸主要用于装饰

时放在礼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剪纸为之配应的背景为衬,显示了特定艺术语言的优势纸造型讲究大的影像轮廓,而影像之中又剪阴线。剪花的样子多是当地女子做姑娘时攒的老辈儿花样,另有一部分是画佛像的民间匠人所为,再经由手艺高的巧手剪制。有的巧手当然也可以自出样自己剪,甚至看完戏之后就能剪出成套。

温州乐清的细纹龙船花已有7∞多年的厉变.中国剪纸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细纹龙船花被誉称:“微雕剪纸”、“中华一绝”。它的风格形成与当地民俗活动的盛行有直接关系由于游龙的发展.不断推动细纹龙船花的精益求精,形成强烈的地域特色。乐清细纹刻纸以刻代剪,刀法精妙入微、挺拔,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刻出50条线条,其纹样细如发丝,凭竹刀打的经纬格子线,随心所欲地刻出装饰纹样,表现力十分丰富。它以其娟秀、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纤巧、精致的特点与北亢民间剪纸的粗犷、豪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被称 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被国家授予”中国十大

“神剪”称号的老艺人林邦栋是乐清细纹刻纸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刻纸作品用图案纹样来调整画面黑白关系,平衡构图与表现主题。他的刻纸风格纤细娟秀,散发着江南特有的灵气,不仅构图生动活泼,令人惊叹.细腻线条更是令人叫绝。

广东佛山剪纸佛山剪纸形式多样,千变万化,享誉国内外。佛山剪纸的实用价值分为三类:一类用作祭祀用品,如贴于门额上的门签、拜神时烧祭用的“四方贵人”,日食出现时人们向天拜祭用的“蟾蜍食曰“;另一类用于日常生活,如刺绣、鞋帽、陶瓷及雕刻,此类剪纸一般为纯色;第三类用于礼花。与北方粗犷的风格不同,佛山剪纸艺术的线条剔透玲珑,色彩鲜艳,采用佛山特有的金属红丹和铜铂为剪纸原料,主要以反映佛山民间的乡情美为主。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类。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碧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艺术风格。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

佛山剪纸艺术,在制作上有剪、刻两大类。刻是在民间剪纸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生产和群众的需要而兴起的。刻纸利用佛山名特产铜箔和色纸作主要原 料,具有色彩丰富、苍劲豪放等独特的地方风格。在 制作方法上.以铜衬料.铜写料,铜凿料为最具特色。铜衬料是用刻刀在铜箔上镂刻出画面线条骨架,然后根据制作设计需要,在背面衬上色纸。铜写料是绘画与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先用刻刀在铜箔上镂 刻出画面的外轮廓,然后用胶水调粉彩绘画画面。铜凿料与铜写料大致相同,其特点是画面或人物轮廓用特制的凿子凿成一点点凸出的珠子般的线条,中间不需刻通,而是以粉彩绘画成光辉灿烂、色彩斑斓的画面。这类剪纸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是佛山的特产。

福建剪纸福建剪纸以刻为主,各地都有不同的特点。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

福建剪纸的作用很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笺、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泉州艺人刻纸还应用在 建筑中、家具上,做复印漆画的底版。最有特色的样式是莆田的礼晶花,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 赋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也都如此。礼品花的造型也别有意趣。一只鸡爪上的剪纸称之为“凤爪花“,本无美感的东西顿时成了一枝喜气洋洋的凤足凰趾,上面再饰以”戏牡丹”的图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案.则更美观。猪肚子本来很难看.作者把礼品花剪成一只肥硕流油的小猪崽的意象,满园之中,已洋溢着可视的祥云瑞气,使本”好吃不好看“的礼物,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修饰。

二、东部沿海剪纸艺术

东部沿海的剪纸主要以山东和江苏为代表。山东剪纸剪纸在山东民间流传很广,形式有刺绣花样、喜庆礼花,窗花、墙花、顶棚花、门花、斗盒花等,它们大多是农村妇女用剪子剪成,而门笺、灯彩等一般均由专业艺人用刀刻制。山东民间剪纸因 地而异,胶东窗花精致细腻,鲁北窗花粗犷豪放,苍丑县的挖补门笺绚丽华美,莒县的五色门笺图案古朴,鲁匿南的刺绣花样线条流畅,荣成市的纸斗花纹形象简练,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山东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地区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形更饱满丰富。

在山东胶东,被称为“伎俩人”的剪纸巧手在当地很受尊重。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农家多采用栅栏状直棂窗和方格窗故妇女剪的窗心将一个比较大的完整的形象分成若干块或竖条。这种窗花因跨越了窗格,故称为“窗越”。窗越中比较流行的“金鱼缸”一般就分成6块或8块组成完整的图案。

江苏剪纸江苏剪纸以邳县剪纸和扬州剪纸为代表。

邳县位于江苏,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邳县剪纸是苏北乡村剪纸的典型。剪纸的品种十分繁多,用于实际生活的大多是剪如鞋花、帽花、兜肚花、枕顶花、帐围花、烟花、荷包花以及各种服饰花样等,用于观赏的有窗 砭,喜花、盆花、灯花、果盆花、喜筐花等。内容有、殇、花乌、虫鱼、瑞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生景。山村小景以及一些象征和寓意福、禄、寿、喜,财的各种物象等。

邳县剪纸具有北方古朴浑厚的艺术特色,在艺术笔逢上简练概括,作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对其物象进行大胆夸张和变形。其用剪大刀阔斧,讲究传神,写意味更浓,尤其强调物体的外形美,其作品透出淳朴、粗犷、明朗、豁达、洒脱的气质和特色,剪制过程全部随着自己的意愿。它遵循古的传统却有旺盛的生机,表现新的生活又不模拟现实的表面。长期以来,邳县传统的民间剪纸总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当年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炀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置于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悦目。扬州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翦纸为抱,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诧下”.相观以为乐。扬州剪纸还有一些特别用途,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来祭奠鬼神。我国北方剪纸质朴,淳厚,作品主要以窗花、十二生肖为主,而扬州剪纸则体现出了南方剪纸以柔、秀、美见长的特点。郭沫若先生曾写诗把南北剪纸的风格说得非常明白清晰,诗日:“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扬州剪纸的特征可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流畅。扬州剪纸擅长花卉,最具代表的要数菊花。扬州剪纸多以镂空的技法,以线条表现,使剪下的菊花线条婉转流畅。线条是扬州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严谨。扬州剪纸多采用折技的方法来表现。利用巧妙的构思,抓住花卉的特征,疏密相间,烦而不乱,既源于现实,又妙在夸张。

3.技法讲究。扬州剪纸最注重剪下工夫,没有若干年的勤学苦练是无法将扬州剪纸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圆如秋月方如砖,缺如锯齿线如须”,这既是扬州剪纸长期以来艺术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也是判断剪纸作品芝术水平的标准。

4.形象逼真。扬州剪纸不单纯是花卉、乌鱼、昆虫、飞禽.走兽,连书法、图案也都是剪纸表现的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法和图案,剪书法不仅要剪出它的韵味、力道,而且必须使每个字的横、竖、撇、捺之间相连而不能分开,连接要合理自然。最终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剪刀剪出来的字.应该更加圆润,流畅,富于艺术性与立体感。

三、西北高原剪纸艺术

西北高原剪纸以陕西剪纸、山西剪纸和甘肃剪纸为代表。

陕西自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大夏、北周、隋、唐等1 1个王朝相继在此建都,是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地区。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就出生在黄河流域的陕西省黄陵县。古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青铜器、天文观测、历法、服装、陶器、乐器等古代发明,所有这一切无不给后来的剪纸艺术打上神秘的烙印。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陕西剪纸.在全国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陕西剪纸,专型门称之塑二渣业五二,因它较完整地传承工史堡垦蘸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皇厶面、塑身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淳朴、善良的陕西农民为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追求超越自然的力量,征服自然的灾祸,会崇信巫术,请神权、跳傩舞。逢新年佳节,人们会闹起社火、吹响唢呐、敲起锣鼓、接祥纳福.所以黄河流域的剪纸从肉容到形式同其他地域的剪纸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功能以自我欣赏和装饰美化自己为主.不受商品价值和政治方面的影响,随心所欲。在剪纸的表现手法上以简练为主,体现出它的随意性、意象性抽象性。在艺术风格上是单纯、概括、淳朴、庄重,讲究翦纸本身的文化内涵。

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内容,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陕西剪纸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具有古朴的民风。她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陕北以单色剪纸为圭,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而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称“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于延安绥德剪纸粗犷,又不同于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山西剪纸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含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对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的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秀乖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山西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吞口社会心理的影响。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晋南剪纸刀笔道劲,酣畅淋漓,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

四.东北平原剪纸艺术

剪纸的产生、发展同这里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萨满教)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关系。剪纸,遍及生活各个方面,各种各样嬷嬷神剪纸构成了满族剪纸的主旋律。嬷嬷神即万丈神,反映了满族母系氏族社会习俗的遗迹。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满族剪纸在信仰、内容和色彩上异于其他地域。满族人生活在林海雪原中,在颜色上,满族人认为白色为吉祥,红色为凶险。

剪纸中的“嬷嬷人”与黄河流域剪纸的”抓髻娃娃”一样,以对称的正面造型,展开四肢,显露着人的完美,替代着人的躯体去完成捍卫生命.娱乐神明的使命。不同于”抓髻娃娃”的是,”嬷嬷人”是可站立、可摆放的立体型剪纸,剪纸充分利用材料技法语言的便利,以多折叠的方法代替形象内部装饰的镂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东北剪纸巧手不像内地剪家用专门剪花的小巧刀,他们用平常的大翦刀,不易勾来转去剪曲线,故多用直刀硬拐变的剪法,看来若闻铿锵之声,却显出一种金石的力度。

东北剪纸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独特性。其一是题材的独特性。除了与传统的民俗信仰有剪纸作品外,还出现大批反映时代内容,如以锡伯人的生产劳动为主题的剪纸。其二是表现风格的独特性。剪纸的表现具有原始艺术的基本特色,有浓郁的民族艺术古朴、稚拙的审美特点,其中人物剪纸-正面,在形象的处理上除人物的口,鼻,眼纸形象内部没有过多的镂空与装饰,多采用表现手法,人物的体态神态多有写意传神的刻画,作品构图饱满。动物剪纸造型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游牧渔猎文化带中其他民族的民间剪纸艺术一样,有着明显区别于中原汉族地区剪纸的表现技巧。剪纸的种类矛口制作技法是多样的,其中除了大部分的剪单纸、刻单纸、立体剪纸外,还有采用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张剪成许多单独的部分然后拼贴出形象的拼贴剪纸和综合材料剪纸。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五、中原地带剪纸艺术

中原剪纸以河北丰宁的单色剪纸和蔚县的点彩、承德地区的丰宁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就已在县内广为流传,至光绪初年形成艺术风格和特色。丰宁剪纸分刻、剪两种,用子室内装饰和欣赏珍藏。其窗花由于象征喜庆,用于 春节装饰,备受群众喜爱。其艺术特色是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构图以线为主、面为辅,富于变化,玲珑 剔透,曲线流畅。内容多以花乌虫鱼、民间传说、戏曲人物为主,既可点染,也可单色,塞外的乡土气息很浓。造型质朴,雅俗共赏。有的还借助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创意更为新颖。丰宁的单色剪纸的一大特点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当地村民的房子顶棚许多是用秫秸做架,用白纸裱面,装饰房间主要是用剪纸,特别是每当新春或布置新房时,整个房间用剪纸糊得

:琳琅满目。冬天房内生火炉.为了使室内外的空气对 流,有的在“顶棚花”上掏空,有的在”窗花”上用香火烧透以使空气流通。在当地,将这类剪纸叫做 ”气眼”。除此以外,挂笺也是在当地比较流行的实用 剪纸。家家户户喜欢将它贴在门楣上,与两边的对联 相配套,以此来点缀节日的气氛。蔚县民间点彩剪纸,是当地民间艺术家们继承和 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和当地刀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品种,其特色突出表现在”阴刻为主”和 ”色彩点染”。

蔚县剪纸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三分刀工七分染”上。它的工艺流程别具一格,第一步是“熏样”,即把

原纸样或设计的草图.贴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点燃蜡烛进行烟熏,使其在白纸上留下一个清晰”黑样”。第二步是”闷”,就是将刻窗花用的宣纸剪成将要刻制的画幅大小,因为剪纸层数一般是30到50层为宜,所

以要用水淋湿,用手压实,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以待 刻制。第三步是刻制。蔚县艺人们把剪纸剪刀换成刻 刀,其优点不仅在于生产的数量多,更主要的是.刻刀能更好地发挥艺人的艺术思想,刻起来随心所欲,花样翻新。蔚县剪纸刻制时似阴刻为主,兼有阳刻或

阴阳结合的方法,使得作品玲珑剔透.层次分明。第 四步是着色,艺人们的行话叫点染。点染所用的颜色 要事先用酒调和,因为剪纸的原料是宣纸,用白酒和中药调颜色,一色一色点染浸渗,色彩效果极佳。

第二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要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同时自己创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剪纸艺术代表的是民众,它是民族民间美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民俗民风、意识形态、审美思维等都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剪纸艺术虽然来自民间,却为其他美术提供了营养,成为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一,所以说,包含民间剪纸艺术在内的民间文化,称其为“母体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摇篮,是民族文化之裉。其中既有人类艺术初始的神秘境,也有雄浑博大的气魄和成熟期丰硕的神韵,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中华民族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文化

万物有灵观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所取得的第一个成果。它作用到人的头脑中,一方面产生了人类童年那种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形象与想象(或幻想)表现人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理想的原始巫术行为;另一方面又因为对自然的恐惧和疑惑,产生了种种愚昧的信仰崇拜,原始宗教由此产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原始宗教始终与原始文化是彼此不分、混沌为一的,原始文化是在原始宗教中孕育诞生的。从巫术演变而来的宗教仪式,方法,则是沟通神人、隔绝人鬼,平息人类心中忧患的途径。抓髻娃娃、送病娃娃,疳娃娃、扫天婆和东北的嬷嬷神等就是巫术剪纸中的典型.

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居住在长江中游的苗蛮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强盛起来,楚文化以巫文化为核心,影响了这一地区民间剪纸中神秘奇风格的形成,直到现在,楚之故地及楚文化圈仍流行剪纸招魂、求子,祭祖巫术。

在楚国南郑故地,南漳县荆山脚下,端公(巫师)用巫术招魂治病的方法是剪纸人。作法时.端公手执剪刀在黄表纸上剪出5个纸人,分别象征心.肝,脾.肺.肾,并用令牌在纸人上书写失魂者姓名,焚香祷告.歌舞招魂。鄂东一带巫师招魂时也剪出纸人数对,置于香炉中,象征魂之归来。云南曲靖老家也有年三十剪7个小人祭祖的习俗。东楚故地江西瑞昌是有名的剪纸之乡.当地自古有做百花帐”祭福主的习俗.

剪纸人也常常用于求育护生巫术。湖北仙桃女子不育时,请人剪出7个小人给当事人带在身上.其中每7天烧一个.还要焚香祭拜观音,连烧七七四十九天,迷信样才会得子。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孩子出生时贴在火塘壁板或厨房碗柜上。

抓髻娃娃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陕西.南方民族楚巫文化形式有一类抓髻娃娃是用于招魂送病,正月初七.陕北人把这天当做扶助运气的好日子,农家妇女剪一只绿色的’鹿’.一只红色的’马”,对贴在窑内最显眼的墙上,鹿、马下方贴用黄表纸做成的三角形香炉,上香的同时,口中还要念叨。马、马你吃草,一年的运气都扶好„„”以祈祷事事如意。安塞县常振芳老人曾这样讲述自己的遭遇:她一生生育过1 1个孩子,只活下来一个女儿,其他娃娃都是长到2岁时夭折,急得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她得了精神病,当生养第十个娃时,村上人给她请了个巫师。巫师看了看娃,看了看家,说你这个娃可能还要被吃娃鬼”吃掉。想保住下个娃娃的命,我给你教个 方子,这个娃长到2岁多时,果然又得了怪病,手足 痉挛,口眼歪斜,看着又不行了。她按巫师吩咐,赶紧剪了个黄纸人,放在娃娃睡觉的地方,口中反复念遂:‘纸人纸人你是听,你和我娃一胎生,卧龙床上 快捉吃娃娃的鬼„„”不等娃咽气,便狠狠地把娃掼 了出去,她疯了似的嚎叫:看你再吃我娃!看你再来吃我娃!我跟你拼了„„”这就是巫师密授她的方子,后来她生养了个女儿,活了下来,现已40多岁,送病娃娃

有的地方也叫“招魂娃娃”。陇东(甘肃东部)的“送病娃娃”是剪一串纸人贴在炕墙上,捏一盏面灯插入一个小红旗,放在炕上,然后拿一把谷草火把,念着病人的名字送到外面把纸人和红旗烧掉。还有的招魂娃娃”是剪个纸人吊在墙上或放在炕下,用筷子敲碗,边敲边念着娃娃的名字,送到被什么吓着的地方,或从岩下掉下来受惊的地方等等。陇东还有一种”招魂娃娃”,是剪两个人形手拉手走过来,说是抓髻娃娃引着娃娃的魂回来了。有的是剪两个大人 男一女,旁边拉着一个娃娃,说是父母引着娃娃的魂 回来了。有的是剪两个人形,中间站着娃娃,说是保 护娃娃的平安。

扫天婆婆和祈雨青蛙剪纸

阴雨连绵不断,黑云满天时,老年妇女会剪个一手拿灰包子,一手紧握扫帚,叉腿对空横扫乌云,或腾空跃起子持扫帚,将黑云扫开的纸神娃娃,群众称 这种传统剪纸是”扫天婆婆”、“扫天娘娘”、“扫天娃娃”。

若久早无雨,很多老年妇女则剪很多青蛙,沿着水缸口贴一圈,人们称为“祈雨青蛙”。艺人剪纸时还默默地念道:”青蛙缸口跳,细雨满地浇;风调雨 又顺,年年好光景。

“嬷嬷神”

在我国东北地区,信仰萨满教的吉林省长白山区的满族剪纸,同样反映了氏族社会原始宗教的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原始图腾遗存。萨满教崇奉1 60多个天 神,地神、家神,祖先神,俗称为”嬷嬷神”(嬷嬷是老太太的意思,即老太太神)。这种神的形象即是抓髻娃娃“,正面站立,两手下垂.五指分开.但穿着满族服装,具有满族特色。嬷嬷神也有男女之分,女多于男,并有多种不同的称呼,管子孙繁衍的嬷嬷神、管儿女婚姻的嬷嬷神,也叫喜神,管进山不迷路的叫威虎嬷嬷。除了单独的嬷嬷人儿以外,也有如”拉手娃娃”一样的7个小孩正面站立手拉手的巫术剪纸。新生儿彻夜哭啼.就剪成7个手拉手的小孩剪纸,病孩是男性就剪成男孩,是女性就剪成女孩,男孩圆头,女孩有抓髻。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可以说,民俗剪纸艺术,究其根源首先出自巫术信仰的动机,其次才是审美的追求。有了巫术信仰.有了民俗精神内涵,剪纸作为它们的物质文化载体才 能在民间绵延不断,同时美的世界才得以创造出来。不过,直接用于巫术治病的叫魂娃娃,疗疳娃娃,驱病娃娃、护生娃娃等,承袭着巫术文化的传统,作为 理想的寄托,而没机会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随着巫术行为的结束,它便随火化为灰烬,变成了缕缕青烟,所以这类剪纸在剪法上注重的是古拙简练,意到就行,较多突出的是大的造型变化及面部刻画.以强调其精神感情和威慑力。

近些年专家们结合西北地区出土的史前文化 图案,对抓髻娃娃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两个 结论.其一.抓髻娃娃是女娲或轩辕黄帝的民间艺术形象:其二,抓髻娃娃头顶的图案据郭沫若先生考证认为实际上是天字的变体造型.为轩辕黄帝的族徽.

头饰双鸡的“抓髻娃娃”.最早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青玉女佩圭。鸡和作为太阳象征的金乌一样,都是作为阳性的象征。俗称男阳为鸡,称公鸡第二性器官鸡为胜(男阳)。民间剪纸中也是女孩骑鸡、抱鸡、全身戴满了鸡。山西蒲县霍锦氏大娘说:“男抓髻娃娃手举莲花、石榴等,不举鸡,女抓髻娃娃举鸡,多不举莲花。”说明金鸡是太阳是阳性,玉兔是月亮是阴。

作为双鱼相交,双蛇相交,双龙相交(鱼、蛇、龙相通)子孙繁衍生殖崇拜的图腾图样,可以上溯到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人面含鱼”彩陶,它正是种族 繁衍生殖崇拜观念的鱼图腾观念崇拜图案。由双鱼、双蛇、双龙相交的全兽图腾崇拜,过渡到半人半兽的图腾崇拜,就是人面蛇身伏羲、女娲相交形象的出现。到了汉代,随着神仙观念的发展,演化为东王公和西王母的神话,因此也出现了抓髻娃娃一手抓鸡(乌)一手抓兔的艺术形象。抓髻娃娃”、“拉手娃娃”的图腾形象和巫术艺术遗存得保存下来。

二、中华民族生命繁衍的阴阳生息观

阴阳哲学观念是中国人头脑中最为基本的观念,他们将自然万物都用

阴阳哲学观念解释为:阴和阳,他们认为男性属阳,女性属阴,阴阳交合,就要生变.产生新的生命.天父地母.天为阳.地为阴,凝云致两,便是它们的交 合,雨洒向大地,就滋生出许多新生命.中国民间对于子孙繁衍.家族兴旺.乃是一生中 所追求的目标.在不断的繁衍和兴旺中遭求生命的充实.强盛,无限和永存,作为民族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是象征繁衍子孙的人形剪纸.抓髻娃娃与象征生育繁衍的鱼、莲花、笙、金瓜、葫芦.石榴、生育姿势与胯下生子等不同剪纸符号的组合,构成子孙繁衍的象征并用特定的符号来代表阴性和阳性表达男女相合、生生不息的意思。‘蛇盘兔,必定富” 是群众的口头语,十二属相中,男方属蛇,女方属兔,这样的男女婚配家庭才会和睦幸福。蛇,又称小龙,龙为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阳,男性;兔为阴,女性,实际是男女婚配的意思。此外还有”鹰踏兔“(鹰为阳);”狗撵免”(天狗为阳)等等,这些都表现的是阴阳结合、生命生殖繁衍的寓意。

“扣碗”也是陕北剪纸中常见的生殖题材。其形象为上下相扣、饰满纹样的~对碗,常常出现在新婚洞房里。据专家考证,扣碗与古代”合卺之喜”有着密切的关系。陕北黄陵剪纸扣碗上半部是一只男蛾装饰纹样,周围是象征男阳的万字不断头的图案:下半部是一只饰双乳女阴女蛾,周围是象征女阴的图案,曲折地表现阴阳结合,化生万物,早得贵子。

”鱼戏莲”剪纸图案在山西、陕西等地随处可见,虽然不同的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但是在表现内容上,它们都体现了吉祥观念、生殖意识和繁衍意识。鱼.古代曾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图腾之一.鱼图腾的势力与影响无所不在.鱼多产子,所以鱼具有生存繁衍的含义。据考查,伏羲氏制的八卦太极图,就是以黑白首尾相抱的两条鱼来象征.。古人以鱼为图腾标志,是因为他们发现一切生物都是阴阳结合、两性结合,才使生命 繁衍不息的,而鱼类更是繁殖最强的物种,因此阴阳产生了关于鱼崇拜的含义.

所以,中国民间剪纸的一个重要意象是与合卺交配-女性生殖联系在一起。种族繁衍生殖崇拜的观念在传统剪纸中,是一种闪烁着圣洁灵光的观念。它往 往采用特定的图案来表达人们对多子多福的向往。

第四类是借物表达多子多福意思,如多子老鼠、多子鸟,多子葫芦、多子青蛙、葡萄。

第五类是借用“神鱼瓶”.“盛鱼盆”,“虎头尊”表达女性.接受鱼子后,必产生生命的哲理。

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伦理文化

在我们国家里,人们更多的是通过民间文化接受熏陶教育,人们通过说书唱戏,戏曲的内容和戏曲艺人的精彩表演,抒发了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认识,寄托了人们对幸福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抒发了艺人的创作热情。民间艺人将戏曲中人们所热爱和熟悉的人物形象与剧情场景,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创作成不同样式的民间美术品,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千家万户,从而使戏曲得以在更大的空间里流传。

民间剪纸与民间刺绣的作者大多是农村妇女,同时,她们也是戏曲的忠实观众。她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她们的作品也多以劳动生活和她们所熟悉的戏 曲故事与戏曲人物为题材。在江苏邳县,妇女们传唱着《剪纸歌》,歌词大意是:”小白纸,方正正,用它剪纸多威风。南京用它做文章,北京用它画成风。小 纸落到我手里,我拿它来铰花样。能铰龙,能铰凤,能铰猴子满山蹦;能铰山,能铰水,能铰万韧美又美:‘猪八戒、孙悟空,陪着唐僧去取经;秦香莲,穆桂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英,诸葛亮来借东风„„”她们一边谈论和回味着戏曲的内容.一 边用剪纸的形式把它们再现出来。七夕那天,一边剪纸,一边唱道

七月里,七 月七,剪个牛郎会织女,先剪憨牛郎,再剪巧织女. 搭桥喜鹊剪千万,好叫牛郎会他妻。”表达了她们对牛郎和织女的爱情生活的同情与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文化,具有复杂的礼仪规范和严肃的道德准则。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所确立的人生价值理想,既在尽性亦在尽意,所以民间美术 还担任着启蒙教育的任务,这也是其自身存在价值相对独立发展的内驱力。在民间剪纸作品中,旨在表彰宣扬先烈事迹.忠孝贤良、圣贤风范以及侠义行为等题材占很大的比重,它往往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小说或戏曲人物等作为表现主题。借助审美力量和娱乐方式宣道施教,是宣扬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 形式。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 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筹方面。民间剪纸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剪纸中感情的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传统民间剪纸中还有”扫五辱”、’钟馗”一类的题材,反映了我国人民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厌弃。

孔子”仁爱”思想是一种道德情感,“孝悌”为本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这种道德观念几乎在民间艺术中随处可见,如剪纸中的“二十四孝图”、”三娘教子”;木版年画中的”孝敬父母”、”我爱小花鹿”;泥绘彩塑中的各种动物形象更是体现了这种道德观念,虎、狮、马、牛等无不显示出那种可爱的样 子,再在身上添加上有象征意义的纹样,都在传达着我们民族古老而丰富的道德情感。

四、中华民族求吉避邪的心理诉求

1.表意修饰的吉祥文化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民间剪纸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性,古人常常面对不可知或突如其来的灾害,为了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便要小心翼翼地规避各种灾祸和苦难,竭力追求吉祥、平安和幸福的生活。与西方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相比,古代中国人对宗教显 得较淡漠,他们所考虑的多是如何在现世生活得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幸福。人们多以“五福”概括之,即福、禄、寿、喜、财。”五福观”是中国传统吉祥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观念的典型体现,而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加上艺术 的象征意义。中国民间剪纸在表意方式中大量运用了象征、借喻、符号等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发挥了人们的形象联想能力,也发展了形象思维的创作 力度。民间剪纸的创作者中有很多人并不掌握文字知识,靠着视觉想象、民间传说的媒介和传统艺术造型 的递传,结合自身的创意,创造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 的作品,常常利用语言文字的多音多义以及习俗中的象征含义的符号来进行创作。

从思想感情看,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有强烈的主题思想,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吉祥图案在传统民间剪纸 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剪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表现手法有的是抽象意念的具象化,有的是具象事物的抽象化,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象征、寓意、谐音、比拟、文字等方式表达出来,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

“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及”富贵寿考”之类的题材,是民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好 的题材之~。

“福”是祝愿四时如意、平安幸福的剪纸。每逢春节来临,人们总喜欢在门楣上、箱柜上贴上”福”,有的故意把”福”字倒贴,“福”倒了听起来就是“福到了”。贴“福”字这种习俗早在宋代已有记载,新年之始盼的就是“春满人间福满门”。《韩非子·解老》讲:”全寿富贵之谓福。”古籍中也说:”福者富也”,”福者裕也”,”福者善也”,“福者祥也”,人们以贴“福”字来寄托对新的一年的良好愿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

‘福碌褶连’.’鹿”被视为古代之瑞兽,有千年

“喜”是象征爱情的真挚与美好、婚姻的美满与神圣的剪纸,如。荷花鸳鸯”、“龙凤呈祥”.

“财”是纳福招财的思想观念的剪纸,如<刘海戏金蟾>.在4刘海戏金蟾”的故事中,刘海是五代时人,仕燕王为相.后学道成仙,传说中是个仙童.

金玉满堂

金鱼与“金玉”谐音,金鱼游于池塘,塘与”堂”同音,便成了“金玉满堂”的吉祥语,象征家中财富极多,堆金积玉。

“并蒂同心”,亦称”芙蓉同心”,以并蒂莲构成吉祥图案。并蒂莲为荷花的一种品种,两花出自一蒂。诗人杜甫《进艇》诗中:“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蓉本自双”,即咏此。剪纸图案中常以一段白藕生出若莲花,藕上有孔,表示通心,寓意夫妻恩爱,形影相随,同心到老。

“青梅竹马”,以“天竹”、“腊梅”构成吉祥图案。寓音夫妇两小无猜,互敬相爱。此外,还有’白头富贵”、’鸳 鸯戏水”,’满池娇”等,均是此类题材的吉祥图案。同心结方胜”,亦称“同心永结”,以”方胜”.‘双喜”构成吉祥图案。”方胜”为两个菱形互相联结,寓意同心”。

人类对于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的生殖现象,历来是大为宣扬的,因此,以多子多孙.瓜瓞绵绵为题材的吉祥图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榴开百子”,亦称“百子同室”。以“石榴”构成吉祥图案。石榴一果多子,民间借以喻“多子”,取子孙繁衍,绵延不断之吉祥寓意。

“吉祥图案”之中,还有一些是以天象、气象乃至节令,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生存环境休戚相关的,特别是表现嘉庆征兆的题材:”三阳开泰”,亦作“三羊开泰”,以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故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辞。

2.物化形式的美感追求

中国本源艺术形态是观念艺术形态,它不是自然形态的模仿,而是哲学形态的观物取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与艺术造型体系。在中 国民间美术作品中,形、色、质等物化形式上也同样表现出明显的文化性特征。中国人善于以己度物,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去体悟现实世界。这种重本己、重心 性感觉、重自我意愿的认知态度,使得创造主体总是毫不迟疑地把外部世界纳入主观意念的秩序之中,让客观对象按照自我的意志重新结体构造。在处理物象 原型时,呈现出高度的主观随意性,采用取舍、压缩、强调、夸张、叠加、替代等艺术手法进行创新,形成天真烂漫、造型概括、装饰随意、设色明快、生动活泼的基本审美特征。剪花巧手们认为剪动物不但要剪得像,而且要剪出动势来.像人一样要有活力.有情趣,让人看了长精神.这样才算好剪纸。为了表现精神,他们非常注重头部刻画.一般动物头都剪得较大。剪纸艺术家高金爱说:”剪狮子老虎全凭一个头,头剪好了,还要把眼睛剪得明格炯炯的.常言说:老虎至死不倒尾。虎尾耍剪粗剪长才能剪出威风。”

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民间剪纸始终融汇在民族艺术长河中,而剪纸中的动物造型则传承 了具有原始文化信息的艺术图式。民间把剪动物仍称

为剪花。他们认为把动物剪得太像动物了反而不好看,剪花了才有意思,所以把动物当花一样打扮,创造出了一套打扮动物的装饰纹样.如牙牙纹、花瓣纹,太阳纹、云勾纹等。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感,借动物之形用有寓意的花草如牡丹,石榴、莲花等来装饰,用生命符号和吉祥符号如盘长、双葫芦、贯钱、太阳纹,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旋转纹等来丰富充实动物形象。民间剪纸的创作方法较完整地体现了传统的美学观念。

艺术的创造不仅仅局限于对生活原型的夸张,也采取多种原型的综合,添加、重新组合议至超脱生活原型。这种手法是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集中.提炼、概 括。这种美的集中是在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下进行,如“虎纹鱼“,虎为阳物,有护生和送子的文化内涵,鱼喻阴多子.虎与鱼复合,成为阴阳结合、生命繁衍的符号。又如“云勾纹“,云有吉祥的寓意,被称为 祥云。在陕北,云与荣同音,被赋予荣华富贵的寓意。云又与运谐音,与蝙蝠结合又有福运的寓意。在民间更多的则是象征天,喻男喻阳.用云勾纹打扮的动物,多象征阳性。用剖示的方法来表现腹中的动物,是民间美术造型的一大艺术特点。

民间剪纸艺人不受商品价值观念的制约,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她们心灵手巧,剪她们生活中熟悉的、吉庆的和喜爱的事物,剪她们身边的田园庭院、花花草草、家禽牲畜,剪她们心目中最向往、最美好的事物。她们“剪”下生花,创造了艺术美的天地,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第三章

中国剪纸艺术的审美取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审美情感

2、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美学品质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中国传统剪纸进行审美评价。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中国剪纸的审美取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审美情感

一、积极愉悦的审美心态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显著特征:很少有表现消极悲观的情绪和气氛的作品,我们见到的都是民间艺术家对自己的乡土生活予以积极的认识和大胆的肯定,即从乐观的方面去认识和肯定自己的生活。人们总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是将美好的理想和心愿寄托在剪纸艺术中,歌颂积极的感情和美好的事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积极的生存意识和顽强的生命力。剪纸艺术成为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各类剪纸艺术作品给人们留下的总是一派热闹火红的场面,它们的乐观、诙谐,刚健、热情、善良、美好如同和 煦的春风、甜美的甘露、温暖的初阳,给人以生机与希望;也如同节日的锣鼓、丰收的山歌、迎亲的唢呐,给人以鼓舞和喜悦。这些来自乡土的艺术资质,正是民间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文化品格,成为一个民族 赖以生存的原创精神。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民情、民生的艺术观照和审美理想,最终成为乡土美学与民众理想追求的艺术礼赞。

民间艺术家首先是最普通的劳动者,现实的苦难往往在乡土艺术中化

解为朴素的审美情感,艺术的创作使得苦难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和诗意,艰苦的劳动造就了劳动者淳朴、憨厚性格,他们总是积极、努力地去追求现世的、乐观的,可塑可及的,生活昌盛的理想生活。

鲁迅先生说过:创作总根于爱。富有情感是美感最重要的特征。说心中的话,唱心中的歌,这是民间剪纸创造者们共同的感受。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质朴,天真、有活力,正是他们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了他们的理想愿望,鼓舞着他们的生存和创造勇气,慰藉他们的心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笑声和希望,他们从不把眼泪和忧愁注入自己的作品。民间艺术家对美的认识来自民族的记忆承传和对现实最直观、最单纯的认知。在民间剪纸中,劳动者把自己最朴素的认知,直接转化为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和超越。他们不懂构图、不讲究透视,不强调人物的形体比例,他们有的只是最熟悉的生活体验.最直观的整体感受和最真诚的心灵显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认为美的东西,都会明白无误地、不折不扣甚至是违背常规地表现出来,他们表现的是朴实健康之美,是最本原的纯粹之美。他们单刀直入、从容果敢,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他们更关注的是人物的情态、神态和意态,他们追求的是整体的气韵连贯和寓意传情。因而在民间剪纸中,哪怕是生活中最细微的人物场景和最平凡的劳作都能被演绎得情 趣盎然、意味深长.民间艺术家积极肯定的人生态度.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淳朴正直的审美情怀,直抒胸臆、率意率真的意象表现形态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二、自由朴实的审美情趣

在旧时代,劳动妇女一直都是剪纸艺术的创作主体。她们大都处于社会生活的底层,生活艰苦、饱受跟辛,当物质生活的改善不能实现的时候,她们把现实的目光投向自己的精神生活,投向能够自主为之的民间艺术。于是,她们在艺术的精神世界里构筑起诗意的王国,以与现实生活形成反差和对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追求,将生活诗意化。她们虽然失去了接受文化教育的自由,却幸运地从自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己的母亲和长辈那里得到了更为特殊的文化教育,这便是所谓的”口传文化”。古老的中华民族5000年的发展嬗变,繁衍生息,已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化积淀,它们通过具体的民俗民风、神话典故、民间故事等形式被一代代传承 下来。这些女性剪纸艺术家在运用这些无比丰富的题材时,往往根据切身的生活积累和真切感受去进行创作,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是“想咋剪就咋剪”,朴实、平凡的话语宣泄了她们纯真、炽烈的情感。在剪纸这个艺术世界里.她们成了真正的主人,一切花乌虫鱼,飞禽走兽,人物风情„„都在她们的意志下自由、和 谐地创作出来,长期形成的生活压抑和苦闷使她们真正体会到了自由、宽松的美好氛围,由衷表达了自己朴素,纯真的情感世界.这是一种毫不矫揉造作.毫不掩饰的真情,犹如一股扑面而来的山风,具有一种特殊的.质朴清新的泥土气息。毫不夸张地说.她们的作品是一种在其他艺术表现中难以感受到的独特的 美,劳动者纯朴、天真的个性尽现其中。

情趣美是剪纸艺术美的核心,而情趣美又是随意性、抒情性的综合体现。剪纸的艺术美是一种理想美.常会听到民间剪纸艺术家自豪地说:我爱啥就铰啥,只要心里有,看不见的东西也能在纸上铰出来,做耍货没有一定的尺棒,手就是尺棒.眼就是尺棒,想着怎样好看就怎样铰。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剪纸艺术随意而抒情的创作心理状态。当有人询问一位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睛是两只?得到的回答是: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套着一只小牛回答是:牛怀着犊子就是这样的。在这位女性艺术家的眼里,这是最真实生动的,她抛开视觉世界的真实,依照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寓意(六畜兴旺,抑或生命繁衍的吉祥含义)来安排形象.实现了艺术与心灵的直接对话。

象征性和寓意性是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审美情趣。民间剪纸艺术讲究喜庆吉祥,常言说: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才得人欢喜。喜庆吉祥与民众的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关系,其中渗透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并成为社会的集体意识.如果脱离或背逆了这种集体意识就不受欢迎或遭到大众的拒绝,这种集体意识在这里又转化为一种审美理想和美学标准。剪纸艺术的审美情趣只有遵循这一标准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那么在剪纸造型中也就必然地做出积极能动的选择。剪纸是艺人思想和情趣的物化表现,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物象进入剪纸创作时,往往也是定位在思想与情趣之间。比如,一幅以公鸡为对象的剪纸,艺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因为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所以当创作这幅剪纸时,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含义,其次才是鸡的形象。有时为了充分表达一种思想.民间艺人还可能在鸡的身上附加许多其他的形象.如将鸡的尾巴变形为鱼的形象.表示”吉庆有余”。(见图3—1-4)在陕北剪纸的抓髻娃娃形象中,娃娃头上的两个抓髻常被剪成两只鸡,因为鸡可以吃掉虫子保护娃娃不受侵害,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寄托了母亲盼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所以,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动物形象和安排画面时。不求形似”,而求得一种美好的精神象征或满足喜庆吉祥的审美趣味。

剪纸艺术出神入化的效果.正是由于它的随意性而熠熠生辉.它使人感受 到剪纸形象天然既成的艺术之美,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鲜活之美,它使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可以用一种完全轻松而愉悦的心情去慢慢品味,由于受剪刀和纸张的物质条件限制,在剪纸的随意性表现过程中.民间剪纸艺术家们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众所周知.由于剪纸的平面化构图特点.剪纸画面的形象表现只能是剪影轮廓式,它不能出现像绘画中的形象所表现出的轻重虚实.浓淡远近的效果.因此.民间剪 纸艺术家便只能在造型艺术手法上极尽主观处理之能事,把艺术的夸张、概括、象征运用到非常饱和的状态. 把剪纸特有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客观上使得剪纸的表现不宜过于琐碎、写实,正是这一点,造 就了剪纸简约、单纯、古朴、明朗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美学品质

一、源于现实的生命感悟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源于民间、根植于现实生活,依附于民俗礼仪,表现了基层劳动者朴素、真诚的生 命渴望和理想探求,平实的生活之美尽显其中。民间 剪纸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群众基础、完善的意象表达形式,凝聚着社会群体审美心理的深厚积淀。民间剪纸艺术既是劳动者生存状态,真情实感的真实 写照,又是民族文化中社会伦理和生命感悟的具体体现,以生命崇拜为重要内涵的生殖崇拜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内容。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礼仪习俗离不开剪纸,无论是婚丧嫁娶,人生礼仪还是社会交往,剪纸主体和内涵的表现都与人的生存心理息息相关。在先民的观念 里.婚配是人生第一大事,而生育繁衍是婚配的主要目的,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和种族的繁衍.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道德的规范下,那些女性剪纸 艺术家们把“喜花”贴进了洞房以祈子孙延续,儿孙满堂,”莲生贵子”。连年有余”就是她们生存心理的直接表白。民间剪纸中“鲤鱼戏莲””鱼唆莲”、“娃踩莲”、”狮子滚绣球’等众多作品,借莲花暗喻“阴”性,以鱼暗喻”阳”性,以此象征男女结合、子孙繁衍内涵,通过鱼、莲这样的生活题材(隐喻的符号)讴歌了生殖繁盛达样一个古老的主题。这些题材表现了民众对生殖、繁衍、生命、存在等一系列人生主题的深刻思考。

生命崇拜的表现,首先是基于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原始的女性崇拜观念在民俗活动中历代传承,至今在我国各地剪纸艺术中仍保留有大量的表现女性崇拜内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涵的艺术造型符号。在黄河流域代表主宰生殖繁衍之神的剪纸抓髻娃娃,是一种象征子孙繁衍的人形剪纸,它是结婚时被贴在洞房里被称为喜花”或者’喜娃 娃”的剪纸作品,有祈望子孙延续、多子多孙的功用,是最有代表性的女性崇拜观念的体现之一,它的原形就是古代历史传说中的女娲。女娲被认为是中华民族 的生殖繁衍之神,’娲”与’蛙”谐音,在民间有多子之意.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生殖崇拜的一种原始巫术文化的遗存。

红莲花在佛教文化中代表着女性,它是古代埃及象征女性内涵的红莲花,传入印度后进入佛教文化。东汉末年,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莲花图案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开来,莲蓬多子的自然特性也符合中国传统多子多福、多子为孝的封建

道德伦理观念,而鱼戏莲也就成为男女结合的象征符号.在中国农村,特别是文化相对封闭的陕北地区.以莲花代表女性题材的剪纸都成为男女相爱、结合的 征符号。

石榴,瓜瓠.南瓜、葫芦,也是民间剪纸来比喻女性崇拜的纹样。石榴,籽实繁多,人类祈求生殖繁盛的愿望,同样被人们广泛用于女性生殖崇拜的剪纸题材中,南瓜、葫芦多籽,以求将瓜的多籽变为自能力,从而更多地繁衍人口.此外,还有一些蔬菜、瓜果等,如:桃子.白菜~ 葡萄等都是女性的代表符号,经常在民间剪纸中出现。这些程式化的形象是长期以来传统积淀的结果,人们的普遍理解和承认。女性崇拜成为民间剪纸艺术的主题。这些符号和人们的观念意识.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在民间世代榴承,流传至今.历经千年不衰.它们在传承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地变异,精髓内涵保留至今,成为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发展的见证.今天.当我们面对和欣赏这些活生生叉古老的艺术符号时,其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先民们的真实情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 意义和价值.

二、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福”的含义包括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庭融合.子孙繁昌.宗族兴隆等等。它们在传统文化中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福”见诸民间艺术的题材 和表现形式是极为丰富的,‘五福同庆”、‘天官赐福”,”福寿双全”等,民间剪纸中常以蝴蝶.蝙蝠,肥猪、羊等动物组成象征幸福的图案。

禄“既是晋升,利禄的意思,又是财富的象征。对于生活贫困的平民百姓,想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以增加财富自然是十分迫切的事。老百姓在民间艺术里 以多种方式巧妙地表现着自己对’禄“的渴望,在求禄宗旨下展开的艺术题材或创造的艺术形象主要有双鹿图“,‘连年有鱼-.'金钱蝴蝶”。聚宝盆’、‘金 银山’、’摇钱树’等。这些’聚宝盆’、’摇钱树‘一类艺术形象可以成为艺术的白日梦,可以满足审美主体短暂而幸福的享受,哪怕是空想,也可以得到欲望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案 的暂时满足。

“寿”是福的延伸和进一步具体化,中国素来是看重生命的久长乃至永存的。民间谚语常说无病便是福,人们常把人的健康长寿.夫妻的白头偕老这类题材象征的‘寿’当做非常重要的生活价值在民间艺术中加以肯定,剪纸艺术中的‘寿’主题及其各种具体造型也因为‘寿‘的种种民俗行为,语言与心理得到形成和发展.派上了为庆寿.祝寿一类的传统风俗铺张添彩的用场. .

喜。是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指生活诸事遂心如意.充满着乐融融、害洋洋的良好气氛.是指能够给生活带来幸福快乐的各种境遇和事件.

第四章中国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

一、教学目标

1、中国剪纸的造型表现手法的掌握;

2、中国剪纸的构图表现手法的掌握;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团花剪纸的设计与制作;单独纹样的设计与制作;运用传统剪纸符号进行创作;尝试现代剪纸创作。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剪纸的设计与创作

四、课时安排 10课时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剪纸范作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法

中国剪纸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法是以平面来构建视觉艺术空间的.具体来说是用几何化装饰方法作为处理剪纸艺术形象的基本准则。学会识别和掌握中国剪纸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法和准则是学会欣赏和创作剪纸艺术作品的一个根本途径。

一、几何化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

将现实世界中的自然形象简化为几何化的抽象形象是人类进行造型活动的一个基本手段。中国剪纸艺术形象具备几何化倾向的造型特征,我们首先学习临摹几何特征明显的课程剪纸艺术 形象.解决基本形的认知和区分造型中的比例、线条变化规律及工具材料熟练应用问题;然后通过对一些 原生态的传统剪纸艺术作品进行造型表现手法分析.深入体会中国剪纸艺术的造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型表现手法,学会透过中国剪纸艺术作品复杂的艺术形象表象看基本造型规律提高欣赏和学习中国剪纸艺术的能力.

(一)、基本形课程剪纸临摹训练

1、团花剪纸折叠方法制作。

团花的基本折叠方法有三角星、四角星和五角星三种基本形。由三种基本形演变出六角、八角、十角的星形。

学会在基本单位上进行纹样设计

2、《牡丹窗花》课程剪纸临摹制作

(1)将1 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成等腰三角形,按同 一步骤连续折三次呈锐角三角形,用铅笔画出几何形倾向的牡丹花瓣。注意花瓣自身形状的长宽比例和花瓣自 内向外、自小到大的变化。

(2)沿铅笔线分别剪出花瓣的形状,再剪出圆形外轮廓上的三角形毛刺,将对折红纸展开,一个代表春季富贵的牡丹窗花就剪成了。

3.甘肃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扫天婆》临摹制作步骤

(1)将1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成长方形,以对 折线为准,用铅笔画出扫天婆的一半形。检查所画人形的长宽比例、不同部位的结合是否准确。

(2)沿铅笔线先剪出扫天婆的五官及内部形,再剪出外轮廓,将对折红纸展开,一个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用3祈晴的巫术剪纸扫天婆就剪成了。

4.吉林传统剪纸艺术作品《嬷嫫人>临摹步骤

(l)将1 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成长方形,以对折线为准,用铅笔画出嬷嫫人的一半形。检查所画人形的长宽比例、不同部位的结合是否准确。

(2)沿铅笔线先剪出嬷嫫人的五官及内部形,再剪出外轮廓,将财折红纸展开,一个满族人用于供奉祭祀的嬷嫫人就剪成了。

传统剪纸艺术作品中还有很多常用的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我们通过临摹加以识别、积累,直至能够熟练运用。

5.陕西传统剪纸艺术作品《鱼戏莲>临摹制作步骤

(1)将1 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成一个长方形.用铅笔画出所留边框宽度。以折线为准,先画出双喜字乖口鱼、花草的位置形状,再画出“盘长”花纹。

(2)沿铅笔线先剪出鱼身体内部的凡何形,再剪出鱼身体的外轮廓及植物的形态,最后剪出喜字及“盘长”花纹。将对折红纸展开,一幅祝福新婚夫妇 生活和谐美满的鱼儿(象征男性)戏莲(象征女性》剪纸作品就剪成了。

(3)用棉签蘸少量胶水涂于<鱼戏莲>剪纸背面。贴在白卡纸上即可。

二、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

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是指运用超越现实的塑造剪纸艺术形象。从这个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意义上讲,前面所说几何形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也具有装饰的含义;但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更强调超越现实和视觉表象的想象所创造的形象。在工具的使用上,还可用尝 试刀刻的方法,选用一般医疗器械手术刀即可,衬板可使用平滑的木板或塑胶板。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传统剪纸艺术作品实例来说明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

(一)精选传统剪纸作品临摹训练

1.河北蔚县传统剪纸艺术作品《耄耋富贵》临摹制作步骤

(1)将1 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以折线为准,用铅笔画出近似椭圆的猫的基本形状和三角形的蝴蝶基本形,然后分别画出猫和蝴蝶的身体、眼睛.嘴,用曲线画出蝴蝶的大翅膀和小翅膀及每个花瓣,并画出蝴蝶的长须,再画出蝴蝶翅膀上的几何形花纹。注意猫头上的花朵是无中生有超越现实的想象添加,是传统剪纸常用的装饰l生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之~。

(2)沿铅笔线先刻出猫和蝴蝶身体内部的几何形,再刻出蝴蝶和猫的外轮廓。

欣赏和临摹要点:

这幅河北蔚县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是用作窗花的,在造型表现手法上,具有做工精致、强调形象局部细节完整的特点。特别是猫头上花朵的添加.衬托出了 猫的可爱乖巧。耄耋与猫、蝶谐音寓意长寿富贵之意。在临摹这幅河北蔚县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时,应注意大的形象与小的细节结合要自然,做工一定要细致 均匀,突出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

2.、陕西安塞传统剪纸艺术作品《艾虎》临摹制作步骤

(1)在1 6开红纸反面中间用铅笔画出虎的身体和头部,注意虎的身体和头部基本形的样子,虎的头部要抬起,花草、耳朵、尾巴、四肢从头部和身体上长出。再画上一朵荷花,枝叶与艾虎相连,虎头上画出五官,虎身体上画出花草及斑纹装饰。

(2)沿铅笔线先剪出虎身体内部的镂空形及荷花花瓣、枝叶内部的镂空形,再剪出艾虎及花草的外轮廓。

欣赏和临摹要点:

这幅陕西安塞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是端阳节用于居室张贴的墙花。《风俗通义》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锉锐,噬食鬼魅。”虎的相貌威武,是力量的象征,有辟邪驱凶的功用。传统认为五月是毒月,剪艾虎以避邪。在造型效果上,整体形象稚拙可爱,在装饰手法上,虎身体长出花草是超越现实的 想象添加装饰手法。在临摹这幅陕西安塞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时,应注意形象之间相连的特点,体会镂空形的造型作用。

第二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构图表现手法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剪纸艺术的构图表现手法是对称和均衡。对称和均衡是指在构成形象和组合形象的形式规则.对称和均衡的构图形式包含了形象的形状,大小,方向、动态、动作、疏密等。

精选传统剪纸作品临摹训练,山西浮山传统剪纸艺术作品<老鼠嫁女>

1、在一张16开红纸反面用铅笔画上花轿和老鼠及新娘的外形,并将喜鹊.灯笼.喇叭.小旗等衬托喜庆气氛的道具画出.

2、沿铅笔线先剪出各种图形的镂空形。

第三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色彩表现手法

中国剪纸色彩分单色剪纸和多色剪纸,受中国古老的色彩观的影响。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所使用的春联纸都是红色纸。中国南方地区春节所使用的红色春联都带黄色倾向,明度较高.和中国传统颜料银朱的色相接近给人以暖的色感。用这种红纸制作的剪纸作品显得明艳热闹。传统剪纸张贴时,一般有白色 的窗纸或墙纸做底衬,形成红白相间的美丽效果。我们可以选择黑,灰、金,银等中性色给强烈的红色做 衬底的色彩,还可以选择红色的互补色绿色做衬底的色彩,会取得令人满意的色彩效果。

除了学会运用单色传统剪纸的色彩规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多种传统以外的色彩来进行剪纸创作,用于表达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多色传统剪纸的表现方法

1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其方法一般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主稿所使用的材料通常都采用较厚实 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一些高级材料,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这样套衬起来能得心应手。广东佛山有一种”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 别衬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等包纸.显得富丽堂堂。

2点色剪纸

也叫染色剪纸.它是在生宣纸剪刻好后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如果是好几层一起点,颜料中要加入少许酒料,便于颜色渗透.颜色完全晾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

3.衬色剪纸

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衬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臼对比的效果。

4.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这种剪纸是主稿张贴在一张白色纸上,然后根据各部位的需要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中国广东佛山的。在一张铜片上先用锤子将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图案凿出.在留空处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油质颜料,当地叫’锅凿’。这种剪纸 给人以金碧辉煌之感.而且便于长时间保存,一次只能制作一幅。

5.分色剪纸

分色剪纸基本上属于单色剪纸的拼贴,近似于剪贴。例如:剪一只熊猫吃付子,熊猫用黑纸剪成,竹子用绿纸剪成,然后把熊猫.竹子拼贴在一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剪纸艺术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重视。法国现代派绘画大师马蒂斯曾创作了大量的剪纸艺术作品,他以彩色拼贴为主要创作手法.浓烈的色彩对比关系和抽象有趣的造型形态,构成其作品轻松而又神秘的艺术格调,成为艺术家向传统剪纸学习借鉴并进行创作的典范。第四节 外国剪纸艺术欣赏

第五章中国剪纸艺术的运用与拓展

一、教学目标

了解剪纸在当今的发展与运用

二、教学要求

课外了解剪纸在社会各类设计中的运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剪纸艺术的拓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运用

①窗花——剪纸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运用最广,主要贴在窗格上,美化窗户,为避免遮挡阳光,一般要剪得很细腻,营造一种喜悦的情调。

不同的民俗节日里,窗花的题材也不一样。

二月初二 :“龙抬头”,传苍龙在这天抬头观望天下,男性要剃龙头,剪“二龙戏珠”、“神龙福瑞”等祝福全年风调雨顺,合家兴旺。

端午节:剪艾虎、公鸡。虎避邪、鸡除五毒。中秋节:剪“和合二仙”、“玉兔捣药”、“花好月圆”

春节:“二十九贴到有”从腊月二十四到年三十,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剪窗花贴春联,是剪纸巧手的大展台。

正月初十:祝贺老鼠嫁女的日子,剪“老鼠娶亲”,“老鼠嫁女”,忌开启箱柜,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或很早就上床睡觉,不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②墙花——贴在屋内墙上或顶棚上,尺幅较大,顶棚花一般为团花。③灯花——专门贴在节日的灯笼上,多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④挂笺、门神——挂笺又称吊钱,多为方形,中间剪祝福的话语,挂在家门口、屋檐下、院门外。(相传姜子牙封神后,其妻马氏被封为扫帚星。扫帚星使人霉运连连,姜子牙令她“见破不入”,过年不准进入穷苦人家,穷人们就在家门口挂破布,后有巧妇用纸剪成吊笺取代,于是挂笺就流传下来。小小的挂笺寄托了人民多美化 的愿望。)

⑤刺绣花——用来刺绣的样本,有鞋头花、衣领花、围裙花、鞋底花等。⑥喜花——祝贺孩子出生及婚嫁喜庆用的剪纸。

比如孩子出生或过满月,家里长辈就剪纸贴在家里,内容有“九石榴一佛手,守住亲娘再不走,头上顶金鱼、怀里楼喜兔,这辈子定活个九十九”表达了准备长辈的祝福

结婚是人生大事,双喜花要大量张贴,常见的有“”喜上眉梢“龙凤呈祥”“百年好合”“心心相印”“早生贵子”等。

⑦礼花——过去人们礼尚往来,贴在礼品上的剪纸,如为老人祝寿,中国自古尊老爱幼,寿花的题材很多“五福呈祥”、“福寿双全”、“松鹤延年”等。

第二节 现代剪纸艺术的运用与拓展

当人们逐渐告别了农耕生活,投入到现代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中,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文化和时尚生活的涌入.当剪纸艺术失去了它土生土长的环境.它 还能按照以前的方式生存下去吗不可否认,传统艺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包括剪纸在内的大部分传统艺术正在离我们远去。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还有谁能按照以往闲暇的生活方式去剪纸绣花,况且那些原汁原昧的传统艺术在现实中也未免显得太土气,难于和人们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面临传统剪纸艺术这样的生存“灾难“,我们开始深思,如何才能继续传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让它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艺术是一种应用艺术,有应用者,有市场就存活,反之就死亡。传统艺术只有与现今的设计思潮结合,才能在今天的社会中生存延续,而不仅仅是单 纯地等待被抢救.或者完全地消失。传统艺术的延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去努力。

一、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的演化

传统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由剪刀,彩纸和约定俗成的纹样符号体系构成的剪纸系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涉及生命生存,种图腾崇拜.原始巫术、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与岁时礼仪等古老的民风民俗紧密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相连的神秘世界。采用托物寓意、谐音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的崇拜和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民俗化向艺术化转型: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于是. 剪纸的个性表现在时间以及空间形态上都发生了改变.形成一种新的视觉设计语言,表现形式越加丰富多彩.新颖而富有时代感。

因此古老的剪纸艺术在现代的应用与拓展,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发现和研究。首先必须对纷繁的剪纸艺术进行正确地归类。归类的目的在于对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的发展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探索研究中,根据剪纸创作的不同理念和不同审美标准.我们把剪纸归纳为现代民间剪纸、现代艺术剪纸和现代商业剪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剪纸的艺术语言是有差异的,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现代民间剪纸由于其单纯、率真和朴拙的特色,与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相通之处来源于现代艺术的本质是向自然生命的常态回归,而民间艺术一刻也没有游离过这种常态,现代艺术大师向民间艺术借鉴学习不乏其例。现代艺术剪纸的确立是建立在继承和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之上的艺术。而现代商业剪纸则是脱胎于现代民间剪纸.被商品化了的“民间艺术”。现代商业剪纸的实质体现了剪纸艺术的市民化、世俗化和剪纸艺术商品化倾向,它是市 民文化和市民美术情趣在剪纸艺术上的反映。现代商业剪纸作品的明显缺憾是它的矫情和矫饰成分太重。

二、现代剪纸的发展

所谓现代剪纸艺术体现的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实验民间剪纸的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现代剪纸艺术是传统在现代的继承,现代剪纸艺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探索 精神,现代剪纸艺术又可以说是一门实验性剪纸艺术,是一种新的剪纸。它是具有艺术修养和文化意识的人的创造探索。因而在精神,审美情趣和时代气息上,有别于民间剪纸,也是剪纸艺术的生命力所在。现代生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都能成为对现代剪纸创作的主题内容和剪纸本身的创作基因。表现时代生活的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思 考.也将会使创作者在艺术表现的形式上得到新的启发和创造,赋予它全新的语言词汇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这必然带给剪纸创作以广阔的道路,完成现代剪纸进 一步的形成和发展,使之能置身于当今造型艺术之林,大放异彩。

现代剪纸艺术从民间剪纸中汲取营养,用现代艺术观念加以诠释,它力争在民间剪纸与现代艺术中找某种切换点。现代剪纸就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倾向的印迹。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下载美学与艺术欣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学与艺术欣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欣赏论文

    艺术欣赏论文——书法摘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代写论文方面入手: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势是否自然;看整篇......

    艺术欣赏总结

    书画艺术欣赏活动总结 活动简介: 此次是一次面向社团内部成员的书画艺术欣赏活动,活动于3月21日在信息管理校区2103教室成功举办。虽然活动开始前的宣传工作,由于个别原因,没有......

    艺术欣赏策划书

    书画艺术欣赏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展现艺术个性,提高书画水平。 二、活动背景 三月是万物开始复苏的时节,是最具有活力的时节。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艺术魅力,提高我......

    中国民间艺术欣赏

    教学大纲 第一章:中国民间艺术入门 第二章:民间造型艺术与欣赏(上) 雕刻、编制、织锦、刺绣、蜡染、年画、工艺画 第三章:民间造型艺术与欣赏(中) 第四章:民间造型艺术与欣赏(下) 第五......

    影视艺术欣赏

    第二讲 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电影的解读方法 1、 精神分析法:造“梦”;个性心理的“投入”;“替代性满足”——意淫 2、 结构主义法:蒙太奇 3、 语言学:电影语言;聚合与组合关......

    艺术欣赏心得

    心随水流 “志者乐山,仁者乐水“,那天在越秀公园游玩,不自觉拍下了这些照片。平日里就喜欢用照相机拍拍照,因为捕捉住的景物会在一瞬间成为永恒。流动的水虽然被定格了,但仍旧有......

    电影艺术欣赏

    电影艺术欣赏 绪论 一、什么是电影电影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物质基础,与时代的政治经济密不可分,具有很强的商业性、社会性,能真实迅速反映时代社会生活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在......

    《艺术欣赏》学习心得

    《艺术欣赏》学习心得 艺术欣赏能够给人的精神带来愉悦,使我们对生活充满 激情,解老师从古希腊神话讲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从贝多芬 的《月光曲》到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