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1》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9:3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1》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1》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1》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1》教学设计、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练习――写一篇新闻报道,写作素材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学生有所观察,有所经历,有所体验,从取材方面来看是“易于动笔”的。这次习作的目的也十分明确――为学校广播站或黑板报写一篇报道。

二、学科融合,开发资源

在这次写作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和体育教师进行协作,请体育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一次比赛(如:拔河、跳绳、踢毽、篮球赛等)。比赛之前,教师要做精心的布置,在比赛过程之中,要让学生搞清比赛规则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以便在写作中进行准确的表达。这里需要注意-点,比赛中要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比赛,不要刻意进行相关的习作指导,要把整个比赛过程都作为本次习作教学的资源来看待。

作前准备

习作之前,与体育课老师共同策划一次体育比赛,如:拔河、跳绳、踢毽、篮球赛等等。请体育老师讲清比赛的规则和相关的专业术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比赛的过程,特别是对比赛的结果一定要记清。

导写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张老师听说咱们班昨天下午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他很关心这件事。他建议我让同学们把这件事写下来,准备在校广播站播出,以此来号召更多的班级、同学加入有意义的体育锻炼之中。你们有兴趣吗?另外,咱们班的黑板报也急需要三篇“新闻稿”。你想试试看吗?(板书:新互闻报道)

二、质疑――例文引路

1.大家知道这篇文章该怎么写吗?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这里可以让学生充分“放谈”,对于乏学生中所谈的一些错误观点,教师相机进行小结,并将某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当作下一步教学的一种资源。)2.有人说我把昨天比赛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记述下来,有人说我选择一两个人物重点写写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有人说我准备着重写写自己在比赛中的感受。广播站的张老师预计到同学们会这样来写“新闻报道”,因此他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篇“新闻报道”的例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读读这篇“新闻报道”,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

出示例文――《我市第九届小学离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新闻报道”的写法。

3.自主交流:说说这则体育新闻报道是怎么写的,有什么特点。师生讨论: 要点之一:这则报道的题目长,把这则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写出来了。

要点之二:报道的开头,就交待了争夺冠亚军决赛的结果,接下来才写比赛的大体经过,最后又补充了获得第三、四名的学校。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这是“新闻报道”,人们最关心的是事情的结果。知道了结果,才会寻根问底,了解细节。

4.补充例文:课前,许多同学搜集了不少有关体育方面的“新闻报道”,可以和大家交流交流吗?(在学生的交流中,加深对“新闻报道”的感性认识。)5.现在,请你想一想如果我们就写昨天的那场拔河比赛,这篇“新闻报道”该怎样来写呢? 师生讨论: 第一、题目要醒目。一篇报道的题目可长可短,但一定要醒目,要能把这则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概括出来,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目光。

第二、内容要清楚。一篇报道通常首先要写清比赛或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接着要写清比赛或活动的过程;若是有必要,在报道的最后再交待与本次比赛或活动有关的问题,点明意义。

第三、语言要简洁。报道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它的语言应简洁并且规范,一般不需要展开描写、抒情、议论,只要实事求是地把事情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地反映出来就行了。

三、写作—由说到写

1.口述报道:请你根据“新闻报道”的要求,自由说说昨天的那场拔河比赛。

2.指名学生口述。

3.围绕“新闻报道”的要求,师生简评。

4.鼓励学生认真构思,仔细推敲,写出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

四、交流—推荐发表

1.四人小组逐篇交流,推荐优秀习作准备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习作给学校广播站或班级黑板报。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新闻报道”的写作,今后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若是发现了值得报道的事情,就可以自觉地拿起笔来,给学校的广播站、班级黑板报,甚至各种报

纸踊跃投稿!教学后记:这篇习作充分融入了学校的文化生活!更因为学校是新合并的,学生对这所学校喜欢感兴趣,调查自然非常用心!同时也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的感情!

第二篇: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7》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7》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中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

课时划分

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影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

2.让我打开语文书,从中你有没有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从课本中发现的隐藏的故事。教师将学生的交流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2.怎样才能把这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的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目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2)认真修改习作,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7 语文书中的故事 藏在成语中、课文中…… 读完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第三篇:苏教国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设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第四篇:第十一册《林海》教学片段设计

第十一册《林海》教学片段设计

1、教学内容《林海》第十一册13课第2自然段:描写大兴安岭的“岭”。

2、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大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的特点,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生动细腻之美。

3、教学过程(1)感知语言,体会特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独立思考: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交流讨论,理解语言。生:我认为岭的特点是“多、温柔”我是从“„„”这句话里看出来的。重点交流以下句子:a、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生:我从“这里的岭的确很多”看出岭多的特点。生:我从“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看出兴安岭的样子多,也可以说明它不但多而且温柔。生:我从“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可以看出兴安岭温柔的特点。师:“云横秦岭”的岭是怎样的?生:秦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的。师:能不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大兴安岭”和“秦岭”。通过画“大兴安岭”和“秦岭”理解孤峰突起和盛气凌人的意思,并明白写秦岭是为了突出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师: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应读出温柔的语气)生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男女生赛读。b、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生:通过“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岭多的特点。生:通过“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明岭多的特点。师:你认为这个句子该这样读?为什么?生: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读出赞叹的语气,因为“多少条岭啊”这是作者发出的感叹。生:我认为“疾驰、几个、既、也”这几个词语应该读得重一点。指名读,先学生评议,再进行全班齐读。(3)感情朗读,体验情感。师配乐朗读,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反复练读,将体会到的大兴安岭的特点和语言的生动细腻,用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并熟练成诵。

4、教学新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教学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1)珍视阅读体验。阅读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一次审美体验,必然带有一定的个性化的成分,存在学生间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和个性化的东西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以认可和鼓励,并利用这种差异进一步推进教学——“自己动手画一画大兴安岭和秦岭”,以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阅读能力的提高。(2)解放阅读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美。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的阅读时间是充分的,阅读思维空间是开放的,从感知性阅读到理解性阅读到品味性阅读,保证了阅读主体的解放。(3)重视阅读积累。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功能不仅是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对情绪的体会和把握,与之相伴的是思维水平的提升和良好语言的形成。教学片段中充分注意到了理解词句和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品味语言和感受语言的结合,通过熟读成诵,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材料。林海北大附小 潘东辉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产生的联想。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1.自制《林海》录像。2.自制投影。教学过程: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齐读课题:《林海》。(《林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思路,学完了第一节,请大家回忆:(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亲切、舒服。)齐读第一节,读出这种感觉。板书:亲切 舒服(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作者是从岭、林、花三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板书:岭 林 花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产生的联想,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练习感情朗读。2.我们讨论的第—个问题是:作者是怎样抓住岭、林、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1)请一位同学读写岭的段落,大家思考:岭有什么特点?(一名学生读岭的段落。)讨论:岭的特点是多和温柔。板书:多 温柔作者是怎佯抓住岭的特点写的?请你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来说说自己的见解。讨论。(“这里的岭的确很多,„„”,从“的确很多”可以看出岭多。“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多少”看出岭多,从“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出岭多。“„„„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从“大不一样”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因为秦岭是雄伟、险峻的,而大兴安岭和它大不一样。“„„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从“点”看出岭的温柔,因为它们的差别不大。“„„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从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师加示意图说明“„„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看不厌看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美。“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从每条岭都温柔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从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看出岭非常的温柔。)请大家自己练习读出感情。(学生自由练习读第二节。)你觉得自己哪句体会得好就读哪句。(个别练读,指导,鼓励。)(2)下面自由读3、4节,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为什么“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为什么绿得难以形容?为什么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为什么第一应夸落叶松?为什么把白桦比作浪花?为什么用“闪烁”?为什么要把林比作海?为什么只写“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几种颜色?)人家提的都特别好,做到了积极动脑,下面老师提一个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林的特点是:绿而像海。)板书:绿 像海请小组合作学习3、4节,并讨论:林哪儿像海?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学生汇报:(如:“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可以看出林像海的浩大、一望无际,广漠。“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可以看出林如海一样,有波浪,因为岭很温柔,林又很多,连成一片,像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啊: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可以看出林如海一样,颜色有变化,颜色非常多。“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里包含了许多许多的颜色,像海—样,因此说难以形容。“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因为画家对颜色特别敏感。“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可以看出林像海,因为落叶松太多了。这也是第一夸它的原因。“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可以看出林像海,因为林海也有浪花。海在阳光下是动的,发光的,白桦的叶子在阳光下,当有风吹过时,树叶摇动,也会反光的,所以用“闪烁”。)师:这里不仅写出了林静态像海,还写出了林的动态像海。自己练习朗读,准备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学生练习读3、4节。请学生个人读。(指导、鼓励)再请愿意读的同学起立读同一句。(3)这么美的地方想不想去看一看?(想。)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多而温柔的岭。绿而像海的林,同时想一想花有什么特点。(观看录像。)(4)花有什么特点?讨论:花的特点是数量多,多姿多彩。板书:繁 绚丽师:默读,自学第5节。作者是怎样抓住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练一练,用你的有感情的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学生自学。师:下面请一组同学读。讲评。投影并重点分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讨论:(兴安岭像一位爱美的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穿着绿色的衣服,白色的裙子,还穿着绣花鞋,实在是太美丽了。俊俏、清秀,真让人感到亲切舒服。)请同学读出这种感觉。学生个别练读体会。作者此时置身于大兴安岭,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岭,岭上是一望无际的绿海,无风时,温柔宁静;有风时,波浪起伏;浪花翻滚,加上脚下的多姿多彩的花,兴安岭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使作者真切地感到了亲切与舒服。并由衷表达了自己热爱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思想感情。板书:爱 赞 景色美让老师和同学们合作,一起读出这种感觉。老师读各节首句,大家接读。师生合作读书。(5)这时作者不仅看到了兴安岭的外在美,还想到了它内在的美,作者联想到什么?(作者还联想到了木材。)板书:木材请男生齐读第6节,找出写内在美的句子。投影:“兴安岭的可爱„„”板书:美不空洞师:读句子,结合上下文谈理解。(讨论:“有多少省份用过”“大至„„,小至„„”“它的千山一碧„„”“于是,„„”)所以说,大兴安岭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板书:贡献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之情,读出亲切与舒服。(学生齐读。)5.更使作者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什么?请女生齐读第7节,大家找出写亲切舒服的句子,并准备结合上下文谈理解。(“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投影:“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结合课文谈理解。讨论:“日益密切”的意思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密切。“亲切之感更加深厚,„„”“我们伐木取材,也„„”“我们不仅取宝,也做„„”小结:林为人,林养人;人爱林,人育林。林与人的关系,即山与人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建设和科技的发展,森林会对人有更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亲切与舒服有了更深的内涵。因此,文章结尾,作者写到„„投影:“我不晓得„„”请学生读。板书:兴国安邦请结合上下文理解。讨论:“兴国安邦”的意思是使国家兴旺,安定„„“造林护树,科学研究,对祖国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兴安岭不仅对现在的祖国建设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有深远意义。因此作者此时的亲切与舒服又有了更深的含义„„师:这里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的爱,练习读出这种情感和体会。学生练读句子。6.总结:师:《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环境特点,从岭、林、花的美景,写到木材,再到林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歌颂,对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颂。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的爱,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两个内涵极深的词,那就是在文中三次出现的“亲切、舒服”。板书: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第五篇:鄂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乐园

(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1.读题,弄清要求。

2.读词语,读准字音。

3.默读,想象画面。

4.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

5.选词,说句子。

6.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1.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2.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3.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4.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

5.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

4.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5.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

4.试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远行路上 教学目标:

1.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2.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

2.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

3.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

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第三、四课时习作:走,秋游去 教学目标: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

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

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

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

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

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

1.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

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

1.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

2.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

下载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1》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1》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十一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吴传婕 课前准备 学生看活动图片(配乐)师:聆听着这优美的乐曲,看着这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天艺术展示的活动现场,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我......

    《第十一册练习1》

    《第十一册练习1》 教材分析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改正词语中用错的字。 3.画去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 4.填写关联词语。......

    小学第十一册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小学第十一册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1、订读书计划 2、精读的要诀 3、评价型笔记 4、阅读六法 5、联[演]读法 6、探究性阅读 7、人物传记阅读 8、现代诗歌欣赏 9、专题笔记......

    《习作1》教学设计_1

    《习作1》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例文《我的班主任》,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

    《习作1》教学设计

    《习作1》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认真阅读例文《我的班主任》,领会作者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2、能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能自拟题目。3......

    《习作1》教学设计

    习作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例文,启发学生根据例文做法,去搜集反映寒假生活的资料,并和大家交流。2.借鉴课文的写法,以漫话寒假生活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3.引导......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一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邵寨中心小学 罗科新 本学期,我按照学区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注重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并结......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总结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