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

时间:2019-05-15 09:3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

第一篇: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

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

(梁晨曙)(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08级)

【摘要】:

李白,他是中国诗坛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想象神奇,变化无端,句式长短错落,诗风雄奇奔放飘逸。特别是李白诗歌善于运用神话、幻想和夸张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通过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伸缩来表现诗人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对进步理想的追求以及同黑暗现实的尖锐矛盾,处处显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想象

李白(701—762),字太白,是盛唐诗歌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是中华文学宝库中浓浓的一笔。他以其高超的创作技艺,非凡的创作手法,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创作了一首首优秀的作品。他所遗留下来的千余诗篇,或雄奇瑰丽、变幻多姿;或豪迈粗犷、不拘一格;或轻盈洒脱、清丽可人,展示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高度赞扬了李白诗所具有的那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他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其中强烈的想象色彩则是最主要的方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宏伟,气势磅礴,都是传颂千古的名诗佳句。这类诗篇,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将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高度统一,创造了继屈原后,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史上的又一高峰,将诗歌的想象色彩推到了一个极致。

一、李白诗的想象具有丰富多样性

李白不仅遵循着这一艺术规律创作了他的浪漫主义诗篇,而且引人注目的是,李白的想象是极其丰富的,并且是超凡的,他想象华山的仙女:手把荷花,裙阔带当风,在空中飘然而行。在《鸣皋歌送岑征君》中,诗人更是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鸣皋山冰封雪飘;山高水深的艰险环境:河水汹涌澎湃,冰块参差如龙鳞如刀的小船难以径渡;山势高峻,天籁嘈嘈;白雪盖天涯;有如大风吹海掀起的层层波涛;山峰直耸入天,星挂山崖;那山势使猿熊惊颤吐舌,使巨石丧魂落魄、群相呼号。在《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对天姥山景物和神仙降临场面的描写更显示了人物的 想象力。李白正是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在作品中描绘了一系列神奇的人物和神异的场面环境;创作了一篇篇优秀的浪漫主义诗篇。

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二、李白诗的想象具有神奇性

当诗人李白澎湃的诗情无法用平常的形象来表达时,他常常借用神话传说、幻想和夸张进行想象。

描写对像的神奇性是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又一重要特征。首先,李白笔下所描写的人物往往具有超凡特异的神奇特征。李白诗中的人物往往是神人仙子,具有神奇的功力,能腾云驾雾;来去飘忽。

诗中描绘了华山的仙女:“素手把英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而且还邀清主人公同去天台峰。在天台峰,主人公又见到了仙人卫叔卿,并且.“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在《梦游大姥吟留别》中,诗人还描写了众仙人的群体形象:“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虎鼓瑟兮鸳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众仙人“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纷纷来下,摩肩接踵,簇拥如麻;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其次;所描写环境的神奇性。李白笔下的自然环境常常是山高水深、幽深险峻;令人胆做心惊,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不仅以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天姥山奇异险怪的景物,而且还描写了众仙降临的场面,更具有一种奇瑰变幻、悄恍迷离的色彩和氛围: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去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又如《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借用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极为大胆。其次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读懂阵亡士卒的妻子那样深刻绝望的悲哀。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

再看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蜀道难》: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可以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这首诗,李白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起手就以一个感叹的语气词,给我们一下带来了一种惊险、惊奇的景象。危乎高哉!危,就是高。太高了!什么东西高?是那座山。横亘于蜀地和关中的秦岭山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入蜀的道路之难行,难到比登天还难。到这儿的时候,诗人还只是在用语言来叙说蜀道之难的情形。下面诗人就从神话传说开始,然后来形容自古以来人们是如何修蜀道,修蜀道的艰难。他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是蜀国的两个开国首领,在几千万年前。现在我们听来,不知道是多么渺茫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自从蚕丛鱼凫开国以来,到现在好象不知道多少年、几千几万年了,都一直没有和秦地(关中地带)相通,一直为高山所阻隔。而在蜀地和秦地之间,只有“西当太白有鸟道”,只有鸟才可以飞行的路线,“可以横绝峨眉巅”,除了鸟可以从蜀道飞到秦塞,路上和山间一直就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这是多么险峻的山峰啊。为了修通蜀道,其中又发生了多少悲壮的故事呢?李白说了,“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在开山途中,不知道有多少壮士死在了开山途中。在一个个成百上千牺牲的壮士之后,然后才修了一条像天梯一样的栈道来连接蜀地和秦地。而我们在攀登蜀道的时候一路上所看到的,又是这么惊险的情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那些高峰直插云天,就好象可以使六龙回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在高山之下,山脚之下,又是很深很深的急流、飞瀑,一旦失足,肯定是粉身碎骨。即使有了这样的蜀道,我们行走时依然心惊胆战。稍有不慎就会失足,摔下去粉身碎骨。所以李白又进一步进行夸张,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来做夸张,即使是黄鹤想要飞过去也很难,猿猴想要从山间攀登过去,也是欲渡愁攀援,为如何攀过山而发愁;“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如此盘曲,百步九折,走一百步就要绕好多弯,而且脚下都是岩石。“扪参历井仰胁息”,好不容易走到山上以后,我们看着山上的星辰感到毫无办法,即使爬到了那么高,也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翻过山去。接着诗人又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即使我们到了山里也会迷路,找不到下山的路,即使是鸟儿也是那样,只能看见那些鸟儿在古老的森林树木间不停地飞鸣着,雄飞雌从地在林间绕来绕去,不知道如何飞出这个山。“又闻子规啼夜月”,傍晚的时候听见杜鹃鸟在夜月的照射之下孤独地飞着,悲鸣着,找不到家。所以诗人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做夸张的点缀,然后又插入自己的感想,坐在山间,被眼前险峻的山峰和艰难的行程吓得凋朱颜,好象把我们青春的容颜都吓掉了。

诗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把奇特的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从“蚕丛鱼凫”说到了“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极写蜀道的险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极言山势的高峻,高标插天可以挡住太阳神的运行,又衬以“回川”之险则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飞不过,轻疾敏捷的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下又用“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连峰去天不盈尺”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又衬托了绝壁之险。接着由静而动,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飞湍、瀑流、悬崖、转石,又配以万壑雷鸣的声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首诗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来,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就在蜀道畅通的今天,它仍然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朽之作。

他的《庐山谣》写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诗人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进行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

三、李白诗的想象运用多种创作手法

李白痛苦的主观原因来自于对功业的追求,怀才不遇的悲愤。因此,李白的诗歌的想象又常常使用新奇的比喻、拟人、夸张、比兴等的手法,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寻求安慰的愿望。

例如:他在《上李邕》一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比,抒发了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又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一诗中“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诗人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抒写自己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再如,李白在长安政治上遭受打击以后写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把无限的烦忧比作谢脁楼前那终年长流的溪水,接着用“抽刀断水”这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样的比喻是何等的新奇,又富有独创性。

李白诗中的夸张是极富特色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上句说事情的结果,下句点原因。对事情的结果作极度的夸张,“白发”之长“三千丈”,夸张之大胆达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但紧接着点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缘愁似个长”因果呼应;耐人寻味。“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然诺为重;五岳为轻,将抽象的轻重与具体的轻重相比较;与“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北风行》末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用黄河捧土可塞的极度夸张来龙去脉突出阵亡士卒的妻子的深重悲哀,在艺术上是极其成功的。我们再看《蜀道难》:噫吁xi,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峻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全诗通篇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极度夸张开篇,突出蜀道之难。接着从蚕丛鱼凫说大到五丁开山,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使“六龙回日”,大门回转;冲波逆折,极尽夸张之能事。接着又以黄鹤、猿揉、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扶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极度的夸张,在诗中重复的出现三次;成为全诗的中心。由此可见;李白诗中的夸张是奇妙而大胆的;正是这些奇妙而大胆的夸张增添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的诗句随着感情的波澜随口而出,飘逸而流动;有如行云流水;全诗则具有一种一泻千里的气势。这在《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中都表现得很明显。我们从下面这首诗还可以体味到李白诗的这种风格。

再者,李白抒写壮志难酬的政治抒情诗;常借助神活、传说、写景等比兴手法,写得扑朔迷离、曲折隐晦;具有鲜明的浪漫色彩。同时,通过比兴手法,作者揭露的是臣佞君昏、极小当道、贤俊下沉的黑暗政治局面。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愤慨,能够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读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认识,并且产生强烈的对黑暗现实的反抗意识。如《蜀道难》中通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其夸张的描写和蜀道上“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空愁山”的阴惨气氛极度渲染;揭露了李林甫当政时仕途的艰难险恶;通过“剑阁峥嵘而摧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知麻”的形象描绘,揭露了李林甫妒贤忌能、残害忠良,使得“公卿为战栗”的滔天罪行。在《梁甫吟》中,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仅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而且表达了矢志不渝、继续进取的信心。

运用对比反衬手法,也是李白诗的特色,李白抒写隐逸游仙之情的作品,诗中的内容与其现实可谓大相径庭,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作是诗人抒泄政治上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些诗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李白不少隐逸游仙诗是他政治上遭到打击以后的泄愤之辞。如《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结尾所说的“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娇。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是在“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编促消”情况下的愤辞。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游神仙境界,写得飘渺灵动,令人心旷神怡,结尾忽然缀上“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说明游仙诗也是其挥斥幽愤的一种手段。同时,隐逸和游仙的境界都写得极美,同污俗现实环境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如《西上莲花山》中,仙境和尘境对比鲜明;以游仙的方式。通过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平定叛乱以安黎民的理想

李白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善于大胆地把高度夸张的比喻和奇特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形象思维常常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而无报拘束。他为了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需要,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李白总是在他的强烈的感情驱驶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非凡的意境。李白的诗歌不仅对当时的诗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以后的诗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关心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进步思想,蔑视腐朽权贵和儒家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在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一直为后人所尊敬和学习。后来的一些杰出诗人和词人,如唐代的李贺、杜牧,宋代的陆游、辛弃疾,明代的高启,直至清代的龚自珍等,无不从李白的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把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积极浪漫主义优良传统进一步加以发展。

第二篇: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指 导 老 师学 生 姓 名学

号院

系专

业毕 业 时 间

W***011年03月 :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戴伟华 :李凯敏 : :网络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教育 :

原 创 承 诺 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李凯敏_______

日期:2010 年 12 月07 日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Ⅱ 引言(导言绪论)„„„„„„„„„„„„„„„„„„„„„„„„„„„„„„„Ⅲ

一李白所处的时代培养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1二、李白诗歌中的主要感情色彩„„„„„„„„„„„„„„„„„„„„„„„1

(一)以《蜀道难》看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2

(二)、以《月下独酌》看李白诗歌中拓达脱俗的浪漫主义色彩„„„„„„„„„„„3

(三)、李白诗歌中带有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个人印记。„„„„„„„„„„„„„4

(四)、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色彩„„„„„„„„„„„„„„„„„„„„„„5

三、对李白诗歌色彩论述的总结。„„„„„„„„„„„„„„„„„„„„„„.6 参考文献„„„„„„„„„„„„„„„„„„„„„„„„„„„„„„„„6 致谢 „„„„„„„„„„„„„„„„„„„„„„„„„„„„„„„„„7

【摘要】李白的诗歌是对宇宙奥妙和人生真谛的独特感受的真情流露,是个人才情的率性表达,他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使用得出神入化,他自由地驾驭纯熟的诗歌语言抒发自己的感情,他的诗篇具有独特的浪漫的洒脱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

李白

浪漫主义

感情色彩

英雄主义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the “pen shocked by a storm, poetry into weeping ghosts”, Li Bai's poems is a thrilling masterpiece creations, romantic since he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hand.Exaggerated analogy, a wealth of imagination, the magic of the legend in his epic poem paved.This big, great weather, from the personality of Li Bai's heroic grace talent.His poetry has the spirit of romanticism in the strongest, most vibrant feelings.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导言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歌创作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大手笔创作,浪漫主义创作自他手中达到巅峰。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神奇的传说在他笔下铺成壮丽的诗篇。这种大手笔,大气象,源自于李白豪迈洒脱的个性才情。他的诗歌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最鲜明的感情色彩。

一、李白所处的时代培养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他的家庭具有浓重的西域文化背景,他的幼年和青少年是在蜀中度过的,他同时受到了汉地和西域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幅西域人的长相,更赋予了他追求自由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李白少年时期,正当开元之治的前期,这时候唐玄宗励精图治,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特别是朝廷广开才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李白生活在这样富庶、开明的社会环境之中,又加上他父亲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文化教育。李白出生在商人家庭,长期过着“混游经商”的生活,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他热爱祖国河山,同情底层百姓,政治上有着远大抱负,对权贵势力和一切封建压迫持叛逆态度。

李白所处的年代,经济空前繁荣,文化思想非常活跃,整个社会处于一个乐观坚强、自信自强、奋发向上、潇洒飘逸的高度亢奋的状态当中。李白就是这个时期的精神代表,他的诗歌则是这个时期精神个性的艺术展现。

二、李白诗歌中的主要感情色彩

李白创作的诗歌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他的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亦源于他的赤子之心、洒脱的性格,以及对事物敏锐准确独特的印象捕捉能力,无意于工而不工。艺术要做到这一要求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很高的艺术鉴赏眼光,更要有很高的艺术理想。这种境界。是自然的美,大气的美,是与自然融合的美,是一种大家气派。

(一)以《蜀道难》看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而引人入胜、给人回味。《蜀道难》更是将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诗歌的风格雄奇奔放,纵横恣肆,淋漓酣畅,形象绚丽多姿,想象丰富而奇诡,使诗歌充满奇险神异的色彩,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激情。

“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为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全诗通篇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极度夸张开篇,突出蜀道之难。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开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描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此外,诗歌的抒情性也很强,除了写景抒情外,诗

歌还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句,以反复咏叹的手法来加强抒情性,同时也深化了主题。诗歌的句式自由灵活,参差错落,长短相间,造成了自由奔放而又跌宕起伏的语言效果。

之所以冠以“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是因为在李白的诗里,想象与夸张的运用很独特,同时两者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

诗的开篇在写蜀地闭塞时,用了“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蚕从、鱼凫都是远古蜀王的名字,具体事迹难以考实,但在这里,我们却能随着诗人的引导展开想象,似乎看到这些蜀地先王们开国的艰辛,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生活之艰难。五丁开山的故事只是一个美丽而悲壮的传说,诗中加以引用,不仅是在说蜀道由来,更能让读者想见蜀道开辟过程的艰险——很多人为开辟蜀道而失去生命,为全诗增添一种朦胧之感。引用六龙的神话传说,即使这样高行空中的神龙之车也要绕过高耸之山,可见蜀道之高,上通青天了。诗中运用这一神话,激起读者的想象,仿佛见到那高入云端的蜀道,为之咨嗟!

另一类是写实式想象。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主观的写实式想象。这种想象是从诗人主观角度出发,使用一些常见事物来加以发挥,也更易引起读者的主观体验、更易为读者所接受。“西当太白有鸟道”,只有鸟能飞过去。读者不禁要想:这样险的道路,人该怎样才能穿越啊。紧接着诗人用“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不断冲击读者神经,把读者带入到无边的想象之中:波涛翻滚,黄鹤高飞,猿猱哀绝。诗人展开想象描绘“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一幕幕景象,从侧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险难以穿越,激起人们悲情愁绪。“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急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又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想象中见闻,让人感到蜀道之高险不可攀越。

其实,全诗都可以说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因为诗人所写之蜀道并非眼前之蜀道,而是胸中之蜀道,想象中之蜀道。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也全乎出于诗人之想象,并把想象之景外化为实在之景。

数字上夸张,是李白诗常用的手法,它为李白的诗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意境。诗的开篇便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一句,这里所列“四万八千岁”当然并非确指,而是夸张,并从时间的长度上来限定后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出来。

“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百”和“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弯曲曲,难以行走。为何如此弯曲?因为蜀道太高。“连峰青天不盈尺”又使用缩小夸张的方式,给人视觉上的印象——山峰离天都不到一尺远了!“砯崖转石万壑雷”,一个“万”字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蜀道两旁山崖中奔流飞腾,强力冲击山崖的景象,从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憾。

(二)、以《月下独酌》看李白诗歌中拓达脱俗的浪漫主义色彩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超越时代的思想境界,洒脱拓达的个性,令李白诗歌拥有“纯乎天簌”的艺术境界。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通过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月下独酌》就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

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圆满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

(三)、李白诗歌中带有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个人印记。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够永远使李白感到满足,但是他那炙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他浓重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时他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政治失意了他又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屈时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一位善于酿酒的姓纪的老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时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时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与之相应,李白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他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三千丈是极夸张、极大胆的,但用它来比喻无限的愁怨,又是多么贴切,而且有形的,白发的颜色,因何而白?不就是因为愁吗?所以他说“缘愁似个长”,从中我们不仅看出缘愁而白,而且因为缘愁变得如此之长。这种夸张也极为大胆。又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凝九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垂落轩辕台”。想象奇特,脍炙人口,李白在诗中更多表现的是在北方边陲死去战士亲人的悼念以及他们的悲哀;但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载。”也同样惊心动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妻子的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我们可以堵住黄河的流水,但我们却不能挡住自天而降的纷纷大雪,难以阻挡的大雪,正像阵亡士卒妻子心中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无法遏止。所以李白诗中的感情表达不是掩抑收敛的,而是喷薄而出的,更主要的是他借助这种奇特的想象来比喻、来形容这种无形的感情。

《将进酒》以前是一首劝酒歌,而李白在这首诗里,不仅仅是一首劝酒歌,更重要的是在其中表白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对人生坎坷的一种理解。诗人开头就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在这里面就一副壮观的天地间的黄河奔流的景象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我们的青春也像黄河之水一样,自西而来,奔流到海,不会再回来了。我们的青春流逝了,也不会再回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诗人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们好象感觉到,早晨还是乌黑的头发,到傍晚的时候就雪白了,人是这么易老,我们的青春这么易逝,人生如此短暂,青春是这样的容易消逝,我们应该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李白如此消极颓废,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情绪,这实际是李白对自己的政治理想遭到如此多挫折、长时间找不到人生前途出路的悲愤言语。但诗人接着又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虽然诗人说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是在消极地消磨时光,打发人生,好象是对人生的前途感到渺茫。紧接着诗人呈现给我们的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又是对人生充满信心的表示。这首诗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狂放之情,其中有悲愤,但是悲而能壮,悲愤之中又体现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诗人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人生遭遇,他看出来千古圣贤皆寂寞的历史悲剧,把自己的个人悲剧和封建时代普遍的历史悲剧融为一体。而且诗人在这首诗中感情的激流是那样的奔涌跌宕,起伏曲折,大开大阖,有的时候诗人那么消极、颓放,但紧接着诗人又乐观、昂扬,之前还是悲观的情怀,但紧接着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情感的变化是如此突然,典型地反映出李白变化曲折的思想脉络。而且这首诗是歌中有歌,《将进酒》本来就是一首劝酒歌,其中诗人又为我们唱了一曲,显得鬼斧神工。这首诗的句式也有很大的特点,因为这是一首歌行体,以七言为主,但从散文化的句式,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并不是格律化,很谨严的诗句。还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另外还有一些三言句,五言句和七言句夹杂在一起,但诗中还是有一些整句。所以散中有整的铺排句式,时急时徐,时快时慢,极尽变化之能事。李白写诗好象是用胸口把心中的气、血一下子喷出来了,就变成了他的诗。“此其所长。”,这是李白创作的优势和特点。

(四)、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中英雄主义精神是他强烈的任侠作风的表现,李白生平浪迹天下,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他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这就养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诗歌中,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雄主义,如《行路难》其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槐,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伤,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呤》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淮公.入门不拜骋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与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存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左皇极.李白对英雄的崇敬和礼赞是他自身济世经国,建功立业伟大理想的折射。李白一生理想远大,抱负高远。“济苍生”,“安社稷”是他最大的愿望,即使在遭谗毁,贬谪之时,他也怀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盖”政治理想,而不是避世隐居。所以,大量的歌颂古代英雄名臣的诗篇出现在他的笔下。他对诸葛亮君臣如鱼得水,无比羡慕,并表示“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他深情的呤咏着张良,谢安。他一方面又说:“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之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入永王磷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直至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丰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五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生在盛世的李白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出思古之幽情,因为这类人物,是他”心雄夫”的气慨和热情的寄托,是他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的表现。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三、对李白诗歌色彩论述的总结。

李白的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境界清新、想象丰富、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特别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其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李白作品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是积极的,热情奔放的,它对后世的人,特别是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那种超越极限的美。似乎自己、身边的人或事物,都是那么的奇妙、那么的美好;让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身边美的东西,并且为之感染,为之疯狂;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主要参加文献]

1、杜晓勤《李白诗歌讲座》第一讲、第三讲、第四讲

网易新闻中心

2007年7月16日、23日、30日

2、詹锳

《李白诗论丛》——1990年12月第二辑

巴蜀书社出版

3、《李白诗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4、葛景春:《李白与唐代文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6 第112页~115页

5、《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第442页

6、《中学语文参考》人教版

2000第10期

第25页~26页

7、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7月

8、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第三篇: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范文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摘要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无疑是被人们熟知的最伟大的一个。他的诗中既有侠肝义胆的豪气,又不乏仙风道骨的浪漫之风,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含蓄深沉,意境之优美,形成的浪漫风格将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把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进一步发扬光大,对我国艺术事业影响深远,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是的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式人物。纵观李白的诗,其浪漫主义风格是主导风格,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浪漫主义,本文中笔者将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及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影响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

诗歌

浪漫主义

艺术特征

形成原因

影响

正文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形成有众多原因,既有他自身性格中的豪放率真,又与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李白一生经历颇多,又善于向前人学习,这是他集大成的重要原因。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催生了一大批文人诗客对这大好河山的歌颂赞叹,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一、李白生平介绍(一)李白的政治生活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李白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二十五六岁以前)在四川生活;第二时期(二十五六岁到四十二岁),他出蜀到长安约15年;第三时期(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在唐玄宗驾前为官;第四时期(四十四岁到五十六岁),放逐长安;第五时期(五十六岁到六十二岁)因安史之乱(公元755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二)李白的经济生活

李白的父亲名李客,家境殷实,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是一个“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士式的人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李白的培养教育上。李白天资聪颖,自幼就受到严格的教育,5岁诵六甲,10岁观百家,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包括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诸子百家等书籍,他都能通晓,虽然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其突出的才华。

(三)李白的思想生活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继屈原而后,李白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的诗人。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一)感情热烈奔放,慷慨激昂,处处展示积极浪漫主义情怀

1、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笔者认为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喷发式的抒情方法,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抒情方式的显著特点,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他的诗中的那种炙热的情感,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无疑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李白诗歌具有大胆的夸张,惊人的幻想,瞬息万变的情感等特色

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白发来抒发自己无形的愁苦;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来抒发自己获释途中的轻快心情;又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恢宏气象,也展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李白的诗除了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比喻之外,还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如《夜宿三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通篇隐含一个“高”,到底有多高,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二)李白诗歌语言清新明快,质朴豪放,不拘于格律不加雕饰 1.李白善于运用自然、自由的语言

他的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对自己诗歌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首诗中写的是普通的景象,普通的比喻显示了李白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语言真挚自然,不做作。

2.李白善于运用灵活不羁的格式来表达其豪迈的气概

李白的诗绝不拘于格式的束缚,当感情达到高潮时,诗歌往往冲破格式的限制,出现一些散文式的诗句。如“其险也若此,嗟而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

3.李白常用象征、比拟等手法表现自我,意蕴丰富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集大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常常通过写梦境的优美,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正是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失望,以及一切不如意的激愤和批判

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因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的天才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热情豪放,又极具优美的艺术特色,而促使他形成这种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因素

1、政治因素

李白所处的盛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向上发展的时代,也是社会变化极为剧烈的时代。盛唐造就了李白的行为风范、思想性格和精神境界,而李白又以杰出的才华,写出了最能体现盛唐精神的诗篇,为盛唐增加了绚丽的色彩。这个时代,即赋予他乐观的精神,也使他看到了社会的阴暗一面,加强了他的叛逆精神,从而向往着辉煌灿烂的理想世界。在这个盛衰交替的时代,他内心的愉悦与苦闷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促使他开出浪漫主义的奇花。

李白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浪漫气息的时代,这种氛围是唐代开国以来逐步形成,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皇帝,他用自己的文韬武略,励精图治,是国家兴旺发达,形成了堪载史册的“贞观之治”,到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由于国家大治,遂孕育形成了一种乐观自信与青春向上的社会风尚,人们朝气蓬勃,有志之士,诗人,更是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歌颂这一盛世,从而出现了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热潮,诗坛上出现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

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登上诗坛,放射出奇特的光芒,他怀着“济苍生,安黎元”,“欲一步登卿,做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的政治理想,想干出一番大事业,而功成身退。李白有着非常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时刻幻想通过一条非凡的道路,创造一鸣惊人,光照千秋的奇迹,想以自己的政治业绩被万代而称涌。但是现实的碰壁和屡遭挫折,报国忧民之心难以实现,因而李白在诗歌中写出了大量“忧国愤时”的作品。正是他敏锐的政治追求,奠定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

2、文化因素

特定的文学是特定时代的反映,风格是时代的产物。李白乘时代之风,翱翔于诗坛,因而他的诗风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可以说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唐气象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当时诗歌是在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下形成的一种新潮流的产物,而李白也正是在这种文化乳汁的哺乳下步入了高峰,成为这种新诗歌的优秀代表。(二)

个人因素

1、家庭的影响

从他的生平介绍可以看出,他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父亲又特别注重对他的培养,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文化修养,他还喜欢击剑游侠,正是因为家庭、父亲对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束缚较少,使得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从而在他的诗中充满了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奋发昂扬的气势,为他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李白的个人经历的影响 李白一生经历颇多,而且非常坎坷。在他26岁时,李白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但不久后,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了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安史之乱起,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他虽然极端痛苦,但总是挣扎,抗议,写出大量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篇,通过写理想社会的美好来反映现实社会的丑恶与不堪。森严的封建礼法和庸俗的社会关系使他窒息,为了在黑暗的社会中找到出路,他采取了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在诗风上表现出了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

3、李白自身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

第一,李白善于从民歌中提取浪漫主义的丰富营养,我国的民间文学素有浪漫主义的传统,而且形式自由,不限篇幅,格律也比较宽松,易于表达丰富奔放的思想情感。

李白一生不倦地向汉魏六朝以来的乐府民歌学习,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的许多诗歌深受民歌的影响,如《丁都护歌》《豫章行》等描写下层老百姓的苦难,他的《长干行》《子夜吴歌》描写女子热烈的爱情和思念丈夫的愁苦,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受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较多。

其次,李白还善于从民歌中提炼丰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其热烈飘逸的思想情感,也是对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李白还善于吸取其他优秀诗人的长处,对于魏晋以来的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人,如曹植、阮籍、左思等,李白也非常注意吸取他们的长处,并把他们思想和艺术个性与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其他因素

1、儒家、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李白从小生活在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他的思想是以老子的思想为核心的,而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是以老子的主张为蓝本的,反对剥削和战争,而且终其一生奉行老子“功成身退”的处事原则,种种表现都是崇尚自然的老子思想,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就表现出一种温和的色彩,一种开明的格调,一种自由的气氛,表现在人的性格上就是通达和智慧,李白自由明朗的性格以及其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在诗歌的创作上,李白反对“哀怨文学”,认为文学应该是淳朴平和,明朗活泼的,只有对生活采取一种通达的态度,才能在诗歌中体现出温和的浪漫主义风格。然而笃信道教,使李白的有些诗歌消极地宣扬迷信思想,有不可取的一部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当然,李白身上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的基石。

2、屈原楚辞对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洋溢着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激情,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其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毫不隐瞒地表达了对屈原的追慕,诗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与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是一脉相承的。李白的诗歌中不难看到,常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褒贬之情;为了增加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他还注意了神话的运用,并通过神话传说来神话传说来丰富的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受。

在李白的诗歌中隐约可以看到屈原的影子,但他并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对这种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进行了选择性的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手法,使之更加成熟。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并一同体现,无疑是他继承和发扬了屈原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

李白继承了屈原那种对理想不息地求索精神,一生不懈地追求报效国家的机会,以实现“济苍生”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的基石。受屈原影响,李白浪漫主义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体现,也是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真实反映。

四、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地位和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大手笔,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杜甫对李白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由衷地赞美李白诗歌创作的飘然思不群,认为他的诗具有“清新”、“俊逸”的风格特点,天下无人可比。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里又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指出李白诗歌有盖世绝伦的神奇艺术感染力,其巨大的声名将流传后世。在中晚唐诗人眼中,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韩愈和李商隐,对李白都推崇不已。宋以后,杜甫地位极高,然论诗者,皆并称李、杜。

李白的诗歌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他的诗歌作品反映出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影响了历代诗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礼法森严,人们的思想、个性都受到很严重的压抑,李白这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情感,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以才力写诗,以气质写诗,对于后世诗人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2、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了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进步思想,敢于与封建体制作斗争,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这是一直被后人所尊敬和学习的。

3、李白是时代孕育出的天才诗人,他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留存下的诗歌作品,都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同时,也有利于后世诗人借鉴和学习,把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李白以其热烈激昂的情感,潇洒的气质,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和勇于抗争的斗争精神,赢得了“诗仙”的美名和后人的赞誉,其诗歌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的风格,奠定他在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替代的不朽地位,成为了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结语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造诣非凡的天才诗人,他的杰出的才华不是笔者只言片语可以介绍的完的,他的诗歌常把艺术家自身的人格精神与作品的意象、意境完美的结合,浑然天成,洋溢着积极的浪漫主义之风。

第四篇:李白诗歌浅析

李白诗歌浅析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一代显赫文学,其诗人之多,可谓不胜枚举;其作品之盛,可谓洋洋大观。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的思想性格: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的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把盛唐士人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理想化了。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他仕途失意的时候,便进一步走向道教。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自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他的明朗、自信、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从诗人一生来看,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屈居逆境,诗人的襟怀始终是豁达开朗,纵有忧愁,亦不是愁眉不展,哀痛欲绝,而是忧愁缠绕之中,能独立派遣、寻找欢乐,驱散愁云,这就显示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和豁达的性格灌输到诗作中,就必须使自己作品的风格变得豪放雄迈、明朗潇洒、落拓不羁。

二、李白的艺术个性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发的火山。

李白受儒、道、侠思想和盛唐气象的熏染,又一生怀才不遇,这对其诗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

(一)豪放雄壮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司空图在《诗品》中用“吞吐大荒”、“处得以狂”来形容豪放的情状;以“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来描绘豪放的气势。

就主体而言,李白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气度、骨力等内在的素质必然表现在作品中,显现在风格上,从而具有如下特点: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出格夸张;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放不羁。

就客体而言,李白描写对象,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美,或者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表现出如下的特点: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限。

李白的诗歌确实带有一种雄壮之气。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例如《蜀道难》感情就特别强烈,写到激情处,甚至当头棒喝蜀道上的行人:“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读起来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受。《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感情也十分强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博大豪壮的情怀,可以说正是李白诗歌的基调。

(二)神奇瑰丽

李白诗歌的奇主要在于它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1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2李白还好写一些奇幻的境界。如《古风》第十九写他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写梦游天姥山,却引出了一个虎啸鸾鸣、仙人纷至的神奇境界:“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种境界可谓奇之又奇。

3李白也好写一些奇异的景物。如《蜀道难》写蜀道,它不仅写了神话传说,把人们带入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神话世界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神奇想象中;而且它把蜀道上的自然景物也写得非常奇异。写山势高危,行路艰难,就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上有突兀而立的高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挡住了太阳的运行;下有深不可测的河川,冲波激浪,曲折回旋,展露骇人的声势。这两句融夸张和神话为一体,直写山高川险,突出蜀道艰险难行。接着又借黄鹤和猿猱来反衬山势高危,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三)飘逸洒脱

杜甫《春日忆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诗评)苏轼《东坡题跋〃书李太白诗》也说:“李白诗飘逸绝尘。”所谓飘逸,既是指李白浪漫洒脱的风采,也是指其诗歌超脱、潇洒的一种艺术风格。

李白是一个才情浪漫、飘逸不群的诗人,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一种多么飘逸的风采呀!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这是何等的气魄呀!他可以潇洒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程度,他整日幻想着那“驾鸿凌紫冥”的神仙生活,以至于他的死也被后人传说成是“跳江捉月”、“骑鲸升天”,死也死得潇洒飘逸。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最具有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等作品,以自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至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李白个性飘逸不群,他蔑视礼法权贵,追求个性自由。他的这种人格精神在对月亮的描写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折光反映。李白现存诗900 余首,其诗作内容丰富,意象繁多。据前人统计,在李白诗中,明月意象共出现76 次,而提到月的诗句不下400 处。在李白的笔下,月亮是那样纯洁、那样光明、那样令人向往。它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理想的寄托。天上事与人间事相通,月亮也具有了人的生命和感情,可以与人进行情感的交流。明月与诗人的交流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质,又是诗人表达飘逸情趣的载体。或者说正是由于李白那特有的诗人气质及超凡的想象,才使他的诗带上了浓郁的潇洒飘逸的神韵。

(四)天真率直

李白《古风》其一云:“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古风》其三十四云:“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云:“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李白论诗主张“清真”,反对字雕句琢,认为那样便丧失了诗歌的“天真”之气,杜甫也称赞他“嗜酒见天真”,可见李白具有天真的个性。的确,李白性格天真,灵魂透明。他胸无城府,襟怀坦白,敢讲真话。他的大喜大悲,他的喜怒哀乐,总是表露得淋漓尽致。李白的诗歌,无论在语言上、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狂放不羁、傲岸率性的诗人形象,诗人不刻意追求什么语言和方法,在自由与放纵之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诗风,他的“天真”,是一种天然之真,是开朗与豁达,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是一种不受任何拘束的烂漫的心情。

(五)清新自然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李白诗歌的语言清新、明快,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他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称誉别人的作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好可用来说明诗人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这些诗句无不清新秀美,自然天成。李白还有些诗句写得很豪壮,甚至用散文句式入诗,但也同样非常自然,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等。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以大鹏自喻,足见其气势不凡。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一诗中说:“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的形象在李白的诗中反复出现。他的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凛然傲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文人志士。他的诗歌的豪放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第五篇:李白诗歌教学

李白诗歌教学

1、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2、已学诗歌回顾

从小到大,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 通:惟)《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 一作:随君)

3、新诗介绍

李白虽然胸怀壮志、却一直壮志难酬,想立志报国、却总是一路坎坷。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1)《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 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小结: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2)这首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小结: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3)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小结:

全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4)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馋毁,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结:

这首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5)《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结:

这首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下载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李白诗歌

    论李白诗歌 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班级:汉文姓名:杜佳彦学号: 2012级2班 2012504010 唐诗专题课程论文论李白诗歌 摘要: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神奇的艺......

    李白诗歌研究报告

    李白诗歌研究报告 高一一班 贾卓冉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李白,少年游侠和羽客。二十岁以后,李白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这......

    李白诗歌研究

    李白歌行体诗研究 摘要:本文以李白歌行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李白歌行体诗的概况、内容、艺术特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李白歌行体诗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反映盛唐时代精神和社......

    李白诗歌教案

    青春盛唐,青春李白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生平创作经历,深入解析李白诗歌思想,鉴赏其诗歌艺术特色 2..搜集整理李白名诗名句 教学重点: 1.对李白诗歌思想进行分类解说 2.讲解过程......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写在前面的话: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诗歌今存近千首,内容相当广泛。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是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李白诗歌《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李白诗歌《蜀道难》赏析陈金营一首《蜀道难》,给人的感觉不仅仅入蜀之路的艰难,更多的是人生之路的艰辛,“噫吁戏,危呼高哉!”人生旅途谁没有这样的感叹......

    李白女性诗歌探微

    李白女性诗歌探微 李浩保 摘要: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人只是供男人赏玩的“尤物”,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酸甜苦辣。李白却把她们反映在诗歌中,把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