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诸葛亮智高一筹的人物

时间:2019-05-15 09:0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诸葛亮智高一筹的人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诸葛亮智高一筹的人物》。

第一篇:比诸葛亮智高一筹的人物

比诸葛亮智高一筹的人物

诸葛亮很厉害,不过还有比诸葛亮更厉害的人。

他白手起家,草创天下,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依靠关羽张飞三分天下有其一。

他胸怀若谷,知道贤人之后,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后委以重任,诸葛亮帮助他依靠孙权,火烧赤壁,让曹操丢盔弃甲。

他知人善任,身边聚集五虎上将,这些人出生入死,甘愿追随他南征北战,鞠躬紧随,死而后已。

他爱民如子,无论哪个地方,当地的老百姓无不对他敬若神明。

他是谁,他就是大汉皇叔,三国蜀汉的建立者,赫赫有名的汉昭烈帝。或许你认为他才不高,智不广。文不成,武不就。但他的的确确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有时候比诸葛亮看得还远。

这里有几个例子:

其一,登楼去梯,乃刘备之计。当年公子刘琦害怕后母蔡氏加害,与刘备商议对策。刘备是只老狐狸,明知道有出路,却故意装聋作哑,然后逼诸葛亮就范:次日,玄德只推腹痛,乃浼孔明代往回拜刘琦。孔明允诺,来至公子宅前下马,入见公子。公子邀入后堂。茶罢,琦曰:“琦不见容于继母,幸先生一言相救。”孔明曰:“亮客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泄,为害不浅。”说罢,起身告辞。琦曰:“既承光顾,安敢慢别。”乃挽留孔明入密室共饮。饮酒之间,琦又曰:“继母不见容,乞先生一言救我。”孔明曰:“此非亮所敢谋也。”言讫,又欲辞去。琦曰:“先生不言则已,何便欲去?”孔明乃复坐。琦曰:“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乃引孔明登一小楼,孔明曰:“书在何处?”琦泣拜曰:“继母不见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琦告曰:“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孔明曰:“疏不间亲,亮何能为公子谋?琦曰:“先生终不幸教琦乎!琦命固不保矣,请即死于先生之前。”乃掣剑欲自刎。孔明止之曰:“已有良策。”琦拜曰:“愿即赐教。”孔明曰:“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琦再拜谢教,乃命人取梯迭孔明下楼。

其二,识人独到。街亭之失,表面上是马谡之罪,其实则是诸葛亮失察之罪。刘备当年曾意味深长地说:马谡之才,不可大用。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其三,能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玄德用尽帝王术。刘备攻打东吴,遭遇灭顶之灾。奄奄一息之时,还是想着如何让诸葛亮为刘氏尽心尽力。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刘备人中龙凤,虽然出身寒微,却是一代英才,能于乱世之中崛起,的确不同凡响。诸葛亮虽是天下智谋之士,可对于刘备仍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二篇:我喜欢的人物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诸葛亮

肥城市石横特钢厂学校 五年级一班 张树禹

诸葛亮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位重要人物。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有胆有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悉人性的人。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刘备死后,诸葛亮当上了蜀国的丞相,管理蜀国大小事件。

刘备请来诸葛亮后,诸葛亮用计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大败曹,令关张心服口服 赤壁大战时,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与周瑜一起败了曹。诸葛亮三气周瑜、将周瑜气死。刘备死后,诸葛亮带兵平定南方、七擒孟获。后诸葛亮巧施妙计,骗过了魏国四十五万大军。会成都不久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智收姜维,不久病死在军中。

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悉人性,所以诸葛亮总能做出一些令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一特点就足以令人像神话看待诸葛亮了。

在没读《三国演义》前,是没听说过向敌人借东西的。不借任何工具就会预知天气,没见过认人的面就知道他的性格,可以从任何一个人的话语中看透这个人的本质。

在我的心目中,诸葛亮不仅是一个神话一般的传说,更是我崇拜的人,我喜欢《三国演义》,更喜欢诸葛亮。

指导教师:刘恩红

第三篇: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诸葛亮

《三国演义》超越历史原型,塑造了一个智慧、忠贞、充满理想色彩的诸葛亮形象。诸葛亮胆大心细,料事如神、才华横溢,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艺术创造:(1)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2)竭力渲染诸葛亮的智慧,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3)多方面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总体而言,书中的诸亮形象仍然是一个让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

一、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

首先,诸葛亮是一个关心时事,积极入世的“奋进之儒”。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影响,大多怀着积极入世的态度想要有一番作为。千百年来,那些儒士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为国出力,为君分忧,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辅佐帝王,成为“王者师”。诸葛亮也是如此,隐居襄阳,博览群书,并且常常结交名士,评古论今,谈论天下大事,为日后入仕积极准备。诸葛亮隐居隆中,自比乐毅、管仲这两位典型的入世型大夫,暗示建功立业才是他真正的价值观。隐居山林不过是古代文人惯用的“待价而沽”的策略。诸葛亮在隐居期间多年积极准备,为他日后的大展宏图,打下坚实基础。他与刘备初次交谈,便体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他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分析透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为刘备定下了日后称霸天下的战略步骤,并且经过日后事实验证,这是唯一的、正确的战略步骤。诸葛亮二十七岁被刘备请出山林,开始了他一生忙碌、奔波的政治生涯。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才智对事业兢兢业业,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出将入相,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开国建业;为复兴汉室,成就霸业,他立法施度,选贤任能,务农植谷,发展生产,联吴抗魏,南征和夷,六出祁山,直到病逝于伐魏前线五丈原。诸葛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为了成就蜀汉事业,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第二,诸葛亮是一个忠实诚信的“诚信之儒”。儒家思想中所追求的人格理想是成圣成贤。首先表现在道德修养上,要有至诚至善的道德。诸葛亮对蜀汉事业一心一意,对刘氏父子忠贞不二,鞠躬尽瘁。力主统一是诸葛亮一生的奋斗目标。在辅佐刘备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竭尽全力忠于蜀汉政权。诸葛亮从初出茅庐开始,占荆州、攻长沙、克南郡、取西川,帮助刘备在成都称帝,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刘备听取张松之言,与庞统攻取西川之时,留军师孔明留守荆州,对诸葛亮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诸葛亮感恩戴德,安心治理荆州,为刘备夺取西川排除了后顾之忧。之后庞统死于落凤坡,关羽失荆州,刘备征吴失败病逝白帝城等事皆因未听诸葛亮之劝。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竭尽全力帮助刘备安定民生,发展生产,锐意经营,不忘统一中原的重任。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对刘备忠贞不二。在诸葛亮的思想中,作为一名儒家知识分子,可以辅佐帝王,为“王者师”,但绝对不可以篡位为王。“叩头流血”足以见其忠诚之极。在刘备逝世之后,诸葛亮对幼主刘禅忠诚如故。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六出祁山,竭尽全力帮助刘禅完成统一大业。在孔明病逝之前,作者借一小卒说出了孔明为蜀汉事业用心之至:“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阅览。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诸葛亮赤胆忠心,受到世人的敬仰。诸葛亮去世前夕,作者饱含深情的写到:“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观遍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一百零四回)诸葛亮直到逝世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刘氏政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安排好自己的继承人以及军队的退敌之策,方才安静的离去。毛宗岗评价说他是“古今贤相第一奇人”。

第三,诸葛亮是一个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殉道之儒”。儒家思想中,倡导积极入世,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诸葛亮身上所体现的就是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诸葛亮在最初选择自己要辅佐的帝王时,对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实力谁强谁弱非常清楚,但他认为曹操为人奸诈而没有事曹,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所以也没有辅佐孙权,而选择了势单力薄的刘备,尽管他明知蜀国勃兴是枉费心机!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博望初战,火烧新野,取得了小的胜利。之后,诸葛亮又劝说刘备取荆州刘表代之,刘备不听。最后荆州被曹操占领,刘备只好携民渡江,惨不忍睹,处境十分危险。诸葛亮没有泄气,一如既往的为刘备献计献策。他只身赴吴,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与东吴结成联盟一起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帮助刘备与曹操、孙权三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来,关羽心高气傲,败走麦城,丢了性命。刘备意气用事,不听劝谏,执意伐吴。彝陵之战中败于东吴,使刘蜀元气大伤,诸葛亮依然积极准备,为蜀汉霸业尽职尽责。刘备死后,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也为实现自己在隆中定下的远大目标,他数次北伐。尽管战前做了种种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期间,诸葛亮每次都积极备战,屡战屡败,即使对战争能否胜利没有把握,他也要努力去做。直到最后“五丈原诸葛禳星”诸葛亮与天命做了最后一搏,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精神。

二、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是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自然随之具有了人民所希望的旷世绝俗的超人才智。作者通过众多的战争来塑造诸葛亮的智者形象。在我国历史上,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相比,无论是参战人数之多还是波及范围之广,赤壁之战都不及官渡之战。但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影响力却远远高于官渡之战。作品用八个回目来描写赤壁之战,三倍于官渡之战。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目的在于通过大笔渲染突出诸葛亮的旷世奇才。赤壁之战的对峙双方主要是东吴周瑜和魏国曹操,诸葛亮只是穿插在东吴的一个说客而已。但纵观全局,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中,战争的每一个环节缺少了诸葛亮的参与都不能继续下去。开战之前,诸葛亮只有说服东吴,使得吴蜀联盟共同迎曹,才会有赤壁之战的爆发。诸葛亮刚到柴桑,就受到东吴主降派的干预。东吴智囊团,包括张昭、顾雍等二十余人全部登场,企图难倒孔明。孔明先生羽扇纶巾,风度翩翩,舌战群儒、各个击破,说的东吴众人哑口不语,无言以对,充分体现了他能言善辩、博闻强记,满腹经纶的雄才大略。难倒众儒之后,又察言观色,说服孙权,最后又用激将法,使周瑜积极抗曹。他利用曹操的《铜雀台赋》借题发挥,巧妙地篡改了原文。原文中有关几句是:“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乔于东南兮,若长空之螮蝀”。为激周瑜,诸葛亮将其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赋中之“桥”本为连接“玉龙”、“金凤”的桥,诸葛亮将其改为“二乔”指代美女“大乔”和“小乔”。将原文“连”字改为“揽”。将“东西”改为“东南”暗示曹公欲将东南(东吴)之地的美女(大乔、小乔)占为己有,安度晚年。气急败坏的周瑜马上中计,决心抗曹,孙刘联盟正式形成。诸葛亮对《铜雀台赋》的篡改之精细,用心之良苦,使读者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如果说赤壁之战使诸葛亮的智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那么“空城计”则是必不可少的补充。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已而退兵,令张翼率军修理剑阁,以备归路;秘传号令,收拾行装,让马岱、姜维断后,差人报于天水、南安、安定三城军民去汉中令人去翼县接姜维老母,送入汉中。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兵临西城,情况万分危急。他身边无大将,打又打不过,走又走不脱,守又无险可守,诸葛亮果敢沉着的设了一次空城计。他令士兵打扫街道,城门大开,“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九十五回)。诸葛亮抓住司马懿多疑的心理,沉着果断,出奇制胜,化险为夷。在这里作者再次展示了他高超的虚构艺术手法。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并没有空城计的记载,而在《魏书·文聘传》和裴松之注中却引用了另一部史书《魏略》的记载,说明当时使用“空城计”的是文聘。作者把历史本来属于文聘的空城计,移接到诸葛亮身上,对历史进行篡改,表现了诸葛亮神机莫测的智慧和胆略。诸葛亮一生足智多谋,无穷如天地。但作为一个凡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而诸葛亮却能沉着果断,化险为夷,表现了他无人能及的惊人才智。

在作品中,诸葛亮是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从始至终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他的高风亮节,矢志不悔的高雅品质;他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将才谋略,将永远启示和激励着后人。

第四篇: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诸葛亮

诸葛亮足智多谋,是刘备的军师,曹军把蜀军击败后,有准备攻打吴国,所以蜀国和吴国联盟。

吴国有一个非常杰出的青年都督周瑜,他有勇有谋,但他心胸狭窄,有嫉妒心。

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以公事为借口,委托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只箭。诸葛亮不但答应了,还立下军令状,如若三天造不好,敢受军法处置,并请周瑜三天后到江边取箭。诸葛亮走后,周瑜吩咐鲁肃,不给诸葛亮备齐造箭的材料,想为难他,同时还让鲁肃去探听消息。

诸葛亮见了鲁肃,问他借了20条草船和数百名军士,并请他保密,鲁肃答应了。回去后,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周瑜很疑惑。

鲁肃帮诸葛亮准备好了船和士兵,等候他的调度。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上船,趁大雾漫天之际,命令士兵将20条船连接起来,驶近曹营。并一字排开,擂鼓呐喊。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后,不敢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江中放箭。很快船的一面插满了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另一面受箭。

天渐渐亮了,诸葛亮让插满箭的船顺风顺水驶回南岸。曹操得知上当后,要追也来不及了。

20条船靠岸时,周瑜按诸葛亮的要求派人来取箭。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听了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五年级:jutianliu

第五篇:略探诸葛亮之智绝思想

略探诸葛亮之智绝思想

摘要:从《三国演义》出发,探寻诸葛亮平生事迹。主要从其出生、多智、以及思想影响方面进行探讨。揭示这一人物影响代代中华儿女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诸葛亮博学多智历史渊源思想影响

前言

在《三国演义》中以智而绝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这一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从其为何人、其智、其思想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绝思想的渊源

诸葛亮在《出师表》自序云:“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 [1]那么他究竟是何人?《三国志》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粱父吟》。” [2] [3]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祖籍应在今山东琅琊阳都县附近,少年是在齐地(今山东)度过的。至十三四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离开阳都避乱[4],最终在南阳落脚,其叔父去世,才躬耕南阳。

在此不得不提诸葛亮的祖籍地——齐地。齐地即今天山东又称齐鲁大地。周初分封功臣,周王分开国谋士姜尚[5]于东海之滨肥饶之地,国号为齐。姜尚就是齐国第一位君主。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齐地经过开发,历经春秋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6]”通工商之道,便渔盐之利。齐国一举成为东方强国,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确立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地位。其后田氏代齐,经过田氏的治理开发,造就了“人杰地灵”[7]的齐鲁大地。涌现出很多伟大的政治军事家。政治家如管仲,军事家如孙武、孙膑等等。尤其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更是领导天下学术之先。群英荟集于此,进行学术、主张大论战。这样发展而来,形成齐地自由奔放、刚柔相济的民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诸葛亮少时就生活在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上。这对于他的影响是深远的。好《梁父吟》[8](本为齐地民歌),可知诸葛亮对故乡的怀念是情真意切的。

与刘表处,其叔父诸葛玄去世,亮才躬耕陇亩。此时应该是边耕边读书。少时诸葛亮就失去父母,后跟随叔父诸葛玄安命,却玄又去世,而此时他也只有十六七岁而已。连遭人生的巨大变故,只能躬耕陇亩,边耕边读。“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 [9]所言不假。

这样一位旷世奇才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两方面原因的结果。以上的边耕边读是主观方面的,少时齐地民风的影响是客观方面的。同时据史书载,二十七岁他才跟刘备出山。那么在荆州的这十几年他是如何度过的?从他在后来的南征北伐中不难看出,他博学多才,参透各家之学,晓天文、窥地理、知兵学、明阴阳、懂机械,能文能武。可以肯定他读书不拘一家一说而是兼修各家之学,并且造诣极深。赤壁借东风[10]是否真有其事此处不探讨,但有一点可以说明,他通晓天文地理。他的至理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对道学是很有研究的。而贯穿他一生,始终奉行的却是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坚守士人的知遇之恩。

《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谋划,对当时及其后世是很有影响的战略规划图。能在乡村边耕边读的境况下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这跟当时他所处的地方是分不开的。荆州是当时相对安稳的地方,占尽地利、人和,名流学者多会于此。如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黄承彦、庞士元等。而且荆州牧刘表,又重视发展教育事业,[11]因此能及时了解天下大事,并 1

能够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

《三国演义》[12]中诸葛亮登场是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和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刘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一位气度不凡,襟怀天下的大才始出来。

从上述内容备述,诸葛亮这一旷世英才的出现,并不是神话,而是有其时势、自身、天意、命运等历史渊源的。

二、诸葛亮之多智

从古至今,诸葛亮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后来形容某人才智出众就有“赛诸葛”之类的称法。《水浒传》[13]中的智多星吴用与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诸葛亮的多智究竟有哪些?本篇就从这方面进行探讨。

诸葛亮的多智,集中体现在其非凡的军事谋略上。《隆中对》[14]足以说明他是一位具

[15]有远见卓识的军事战略家。隆中一对,千古绝对!兵法云“上善伐谋”对于战争而言最

上等的战法是在谋略上胜敌一筹。作为将帅不可不知兵,没有大器局大的战略眼光,很难克敌制胜。司马错奇袭房陵而得巴蜀[16],开秦军长线奇袭之始,为秦统一六国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长平大战[17],白起虽活埋四十万赵军之功过由后人评说,但却消灭了赵军的有生力量,为秦的统一扫清了最大障碍(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训练了一支足以拒秦的战国继秦新军之后的最后一支新军)。汉高祖刘邦“鸿门宴”[1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终成一代帝王,等等。战略对于战争成败至关重要。《隆中对》从一开始就从天下大势着眼,分清时局,剖敌我优劣之势: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孙权不可图而引为外援,一针见血非常清晰。最后确定,夺取荆益二州为根据地,等待时机,再图长远。同时在未来收复中原的军事部署上,采取两路进攻,一路从荆州开进,一路西出秦川,形成两路夹击之势,使其首尾不得相顾。只可惜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19]导致后来的北伐只能西出秦川一路,一代军事家诸葛亮饮恨五丈原,令后人叹息。

在军事上的多智又体现于战场上的羽扇纶巾,部署周密上。出山后首次用兵,博望坡曹洪大败而回。赤壁鏖战,“草船借箭”[20]、“巧借东风”[21],智算华容道,算的曹孟德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七擒孟获”[23]更显出其非凡的胆略和指挥艺术: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七擒七纵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非常人所能及。“空城计”[24]让司马仲达疑窦横生,真假难辨,端坐空城的孔明却是淡定自若琴声不乱。这种智慧这种沉稳也怕只有诸葛亮莫属!他的这种风格后世多有效法者,大多却是东施效颦笑于大方之家。在近代中国的军阀混战时期,皖系军阀吴佩孚[25]以诸葛亮自居,羽扇纶巾于战场指挥处,借以显示其儒将之“风雅”,可惜北伐大军一到,灰飞烟灭。多智还表现在其口若悬河纵横驰骋的说辞上。“舌战群儒”[26]战的江东群儒有口难辩。智激孙权:“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这一番言语,很似战国以来纵横之士的游说之辞,激得孙权下定决心与曹操相抗,孙刘联盟形成。前文提到诸葛亮习各家之学而各有所得,在此纵横之才可见一斑。“纵横家”[27]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很有实力的一家,以游说诸侯掌权理国为己任,秦为连横、楚为纵,影响极大。其中最有名者当推张仪、苏秦[28] [29]。张仪为秦国第二位开府丞相,苏秦佩六国相印,此二人握天下与股掌之中二十几年,或纵或横,二十几年中各诸侯国基本维持现状没发生过灭国性的大战,天下也相对太平了二十多年。诸葛亮的纵横之才不亚与此二人,且看《三国演义-武乡侯骂死王郎》其此曰:“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卑膝之徒,纷纷秉政、、、、、、汝既为阿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命归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

[30]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这一段不论是文辞还是义理,均能算得上是直逼要害,一言中的,骂毕王郎吐血死于马下。

多智还表现于造木牛流马,巧布八阵图。历史以来对于造木牛流马有无其事学界争

论不休,在此不作探讨。不管有没有,这足以说明在工程机械方面诸葛亮研究很深足具墨家[31]风范。巧布八阵图是对古代军队作战时兵种之间相互配合的一种大发展。蜀兵长期在四川云南一代作战,擅长丛林山地野战,以步兵为主;而魏国军队却长期在中原驰骋,以骑兵为主。孔明北伐,二者在中原战场相遇,步兵失去优势,难以抵挡大规模骑兵兵团的冲杀。为此,诸葛亮巧布八阵图,形成有效的防御兼进攻战术,大大减少军队的伤亡。在冷兵器作战时代,将帅等统兵之人,大都晓阵图擅布兵。据说有一字长蛇阵、二龙戏水阵等十大阵图,至唐代《薛仁贵征东》[32]又有了第十一种阵图——龙门阵。据史可考,八阵图不是诸葛亮所创,[33]但他对于八阵图的最终形成做了很大贡献,这对于冷兵器时代步兵与骑兵的对抗是一种大进步。

[34]“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汉朝气数已尽,他不可能不知道,但大

智若愚者如他,倾尽其一生,用平生之所学,明知不可却为之,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方为真正的大智。能做到这种大智的也只有诸葛亮。

有一说认为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一出祁山时不用魏延之计,是其戎马生涯中的败

笔,不算智绝[35]。在这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当时的蜀汉政权,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刘备为弟报仇东征东吴惨败,白帝托孤;此后诸葛亮又深入不毛之地南征南中。岁岁用兵,又几次遭大败,真是“危急存亡之秋” [36]。而北伐出祁山,诸葛亮率领的十几万军队,是蜀汉政权仅存的精锐,更兼五虎上将老的老、走的走,青黄不接。魏延之计虽不失为奇计,但谁又能有把握一定能成功?一旦失败,别说北伐收复中原,还于旧都,就连御敌于国门之外,都会捉襟见肘。“两朝开济老臣心” [37]为蜀汉大计计,诸葛亮北伐用兵,与其说是北进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如说是在以进攻的方式拒敌国门之外,好将蜀汉政权在自己生前死后延续下去。故而他用兵不得不慎之又慎,在稳中寻找战机。兵法云:“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38]这才是兵者大智。

诸葛一生,后誉之智慧的化身,不人欺也!

三、智绝思想之光辉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39]。为报刘备三顾之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0]魂归五丈原,留下悲壮的长啸声,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是其思想最放光芒的一束。

将近而立之年遇知己(诸葛亮出山时为二十七岁)一句“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

马之劳。”,[41]表达了他终生的政治愿望。司马徽说他;“遇其主而不遇其时。” [42]开始了雄关漫道兴复汉室的艰难征程。此时的刘备,无立锥之地,栖身各地,犹如风蓬。再加上曹操大举南征,号称八十万大军,有席卷东南之势,眼见铜雀台要锁二乔了。旷世大才孔明跟随刘备,转战于乡村僻壤,跻身于金戈铁马丛中。当此危难之际,亮受命东联孙权、缔结联盟共据曹操的大任。出使东吴,出色的完成使命。恰于此时在东吴遇到阔别十三年的兄长诸葛瑾,手足毕竟情深,面对兄长的事吴之请求,丝毫不为所动,反劝兄长投刘皇叔[43]帐下,使其兄哑口无言。这种品格不坚乎?这就是知遇之恩。

知遇之恩古亦有之,诸葛亮深而坚之。这种士人所具有的精神品格,在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中是根深而蒂固的。姜尚对于周文[44]王是知遇之恩。相传姜尚原为一钓鱼老翁,垂钓碧溪,九十多岁才被文王发现,请回身边,委以大任。姜尚尽毕生之力尽心辅佐周武

王,灭纣建西周,立西周八百年之基业。与姜尚同时代的周公[45]更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6]大贤若此。到了中华民族正源生成的战国时代,涌现出的更是不胜枚举。战国“四大公

子”[47]所养门客报知遇之恩,为人称道者,当推“冯谖”。[48]他为孟尝君谋划,狡兔三窟,使孟尝君转危为安,继续秉政齐国。士为知己者死早已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诸葛武侯受刘备托孤之重,独当兴复汉室大任,夙兴夜寐不辞辛劳。刘备临终赠言:

[49]“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可他没有自立为王,一直以刘氏基业为重,深入不毛之地南扶夷越,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从未中断,直至五丈原发出:“罪祸于天无可祷也。” [50]的千古长叹。这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孔明报了一生,能不贤乎?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至理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1]为其修身养性思想。且看,生于乱世,很难不为世俗所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是:天下群雄并起,划地分河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民不聊生。唯其则不然,躬耕畎亩之间,静待天下之势,淡泊世之利诱,何况荆州牧刘表[52]为其姨父,混一官半职如同探囊取物,可大丈夫有所不为,他不为此动容,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士之所愿。而他淡泊静待的就是货与之主,天公作美,他终得其主一展经纬。于淡而静的境界中方能出隆中三分之对,蜀汉政权方能立。不仅如此,武侯的遗嘱更是令人肃然起敬“臣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身。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苦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53]其一生尽忠职守,南北驱驰报主情,却不为自己不为子孙,谋锦衣玉食、钟鸣鼎食,真正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言行必果,不亦大哉乎?

一心只为存汉腊,忠君爱国不旋踵。后主刘禅虽称诸葛亮为相父,但诸葛亮事事以后主为尊,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 [54]丝毫没有清朝入关后的多尔衮[55]

[56]那样托大,更何况还有刘备的“君可自立为王”的言语在先。在此顺便提一下,清朝“孤

[57]儿寡母”入关,军政大权基本上由摄政王多尔衮掌控,议政王大臣会议更是驾凌于皇权之上。当此之时,民间只知摄政王多尔衮却不知皇帝谓谁?但多尔衮仍不满足,后来又经过多种渠道,晋升为皇父摄政王。二者相较,贤愚自现。诸葛亮虽知后主并无大志,亦不是一代雄主,但还是毕恭毕敬,能不谓忠乎?《礼记-乐记》云“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唐孔颖达注疏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孔子认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孟子又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见在中国大一统的王朝时代,对于忠君思想的重视和提倡为做人之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忠君孝悌观念遍及山乡村野,而诸葛亮生活于那个时代,加之其淡泊坚贞的本性使然因而忠君思想就表现得更强烈。放诸于整个中国大一统或乱或合的王朝时代所要求的道德标准,孔明不谓佼佼者乎?

对于诸葛亮的这种忠,或认为是愚忠,“扶不起的阿斗”,让这样一位奇才去效忠不值得。须知,应把这个问题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中去评品。从“君臣大节,一定之分”,来观察,无可厚非,不是愚忠,而是竭忠尽智,尽臣子之本分而已。从另一方面来看,后主刘禅虽不是雄主,无雄才大略是事实,却也不是暴君、昏君,只是庸主罢了。后主刘禅对于诸葛亮言听计从,让他尽展经纬之所学,“齐桓得管仲而霸,刘禅得诸葛而抗魏。” [58]君臣之间能有此种契合,夫复何求?诸葛亮死之还有何憾可言?他忠心不二,辅佐刘禅,没有培植党羽,连死后都不为子孙留厚产,更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光明磊落一心事主的士人品质古今能有此者可有几人乎?

除此之外,其思想折射出不拘一家一言,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儒家思想为立身之道,却熔各家于一炉。《隆中对》提出“人谋”的关键,可见其思想已具有唯物主义的萌芽;治蜀时,法令严明,很有法家之风骨,(见于《蜀课》)[59];军事方面,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亦幻亦奇,非兵家不能比也;制造木牛流马[60],改进弓弩等攻城守城的器械,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武器了,对《墨经》早已烂熟与胸;在江东舌战群儒,言激孙权促成孙刘联盟,骂死王郎[61],纵横捭阖的说辞颇具纵横家之风范。

中国自古就重视师出何门何派,以此来选拔任用人才,这当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全尽然。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屈原却是独秀一枝,不出何门何派也不闻出其何门何派,然终成伟人。魏惠王瞧不起小吏出生的卫鞅,不听从公叔痤之言[62],不用、放走卫鞅,终使卫鞅成为“尽公不顾私,极身无二虑” [63]的变法强臣。让秦崛起于六国之鄙,东出函谷而横扫六国归一家,美人钟鼓怎能不如云霞?至于西汉,北击匈奴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64],亦不闻师出何门,却道:起于放牧之列;北击匈奴保家卫国,一代名将丰碑长存。为学、治学,举贤任能,若如此,不能成其大者未知有也。卫鞅遇孝公、卫青逢汉武、诸葛会刘备父子,乃千载难逢的龙虎相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5],此三子者是幸运者。

“北合诸戎,南扶夷越”的民族政策。诸葛亮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更是高人一筹。脱离大本营长距离作战南中,此次对少数民族的用兵中他攻心为上“七擒七纵孟获”,火烧藤甲军也是无奈之举。而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对于降服后的各少数民族尽力安抚,仍任用他们当中有能力的担任当地首领、官员,进行管理。类似于今天的民族自治。同时,不在当地驻扎军队,悉数撤回,消除当地各民族的疑虑。在诸葛亮有生之年,南中各族再没叛乱过。这种思想在大一统集权制的古代远高于常人之上。

结语

一部《三国演义》诸葛亮以智而绝、曹操以奸而绝、关羽以义而绝。虽然有其“三分实七分虚”的夸大虚构之处。鲁迅言“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长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66]也是此理。但透过《三国演义》去探寻诸葛亮的高尚情操、满腹经纶,丰碑犹存,诸葛孔明不愧为“卧龙”!

参考书目:

1、施耐庵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4月。

2、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年3月1108版次。

3、余明侠著:《诸葛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精装版。

4、司马迁著:《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平装版。

5、孙膑著:《孙子兵法》,三联出版社,1998年。

6、孙皓晖著:《大秦帝国》,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

7、胡忠良著:《康熙王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8、(西汉)刘向编:《战国策》,齐鲁出版社,2005年1版。

9、左丘明著、杨伯峻注:《左传》,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第1版。

10、清佚名、余方校:《薛仁贵征东》,三秦出版社,2003年。

11、蔡东藩著:《清史演义》,华夏出版社,2007年1版。

12、柏杨著:《柏杨品三国》,中信出版社,2006年。

下载比诸葛亮智高一筹的人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诸葛亮智高一筹的人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培智作文

    我的双休日 四年一班高培智 说起我的双休日,里面的内容可真是丰富多彩:早上是八点拉二胡;十点打乒乓球;下午两点画画;下午四点写作业;晚上八点写大楷;晚上九点复习、预习知识点。......

    他比诸葛亮聪明多了杂文随笔

    人是可以伪装的,但是不可能被改变。这是我活了几十年得出的拙见。一个情感细腻,思维活跃的人,总是对外界风吹草动的细微变化都有感触。只是随着年龄的累积而不再那么叽叽喳喳了......

    诸葛亮智收姜维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共5篇)

    诸葛亮智收姜维 沽源县第五小学 冯国英 话说诸葛孔明引兵攻下南安(今甘肃陇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二郡,又设计派魏延去取天水郡(今甘肃天水西北)。结果被魏将姜维识破,吃了......

    高中语文 人物诸葛亮作文素材(5篇范文)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人物诸葛亮作文素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

    《三国演义》读后感——再评智绝诸葛亮-初中作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再评智绝诸葛亮 《三国演义》读后感——再评智绝诸葛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每......

    我最喜欢的一个三国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一个三国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

    最美医生高智歧事迹材料

    白衣怀仁心平凡见精神 ----益阳市最美医生高智歧同志事迹材料 高智岐,男,现年43岁,本科学历,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曾任门诊部主任,现为清塘铺镇中心医院门诊中医师兼门诊质控员。......

    高智尔球学习心得体会

    高智尔球学习心得体会 沈阳理工大学 2014-2015第二学期高智尔球学习心得体会 高智尔球心得体会 2015年,大三的下学期,紧张而又枯燥的一学期。要准备考研,要学习索然无味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