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生关系
浅谈师生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社会群体关系中一个包含多元因素的一个关系体系,它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包含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师生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在传统的过去,教师一直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主宰一切、是学术的象征和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传统的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但随着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比过去已日益强烈;随着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的今天,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早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原来那些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我认为,根据当前形势的快速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竭诚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要当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及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我查阅大量资料,总结如下:
一.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1.要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在我刚刚当班主任时,我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直到有一次,我发现一位老教师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批改作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其他教师面前表扬他们、鼓励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2.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平时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和尊重,我认为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基础不同,有学习好的同学,也有纪律松散学习差的同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发现那些学习差,爱捣乱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把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比如:我的一名学生,他是班里的劳动委员,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松散,但是,他对自己的工作很认真,责任心强,还被评为优秀干部。我经常这样鼓励他:如果你能增强自觉性,遵守班级纪律,再努力一下,你会更出色的。经过一年的努力,他进步很大,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有时候,我们“恨铁不成钢”,总是说:讲了几遍了,怎么还没听懂。不要指责,抱怨,批评。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如果课堂上能够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效果会更好;如果一些学困生有很小的进步,我们能及时的表扬他,他一定会高兴地;如果某个同学由于考试失误而心情郁闷,一句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会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有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教师现在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无论字写得好坏、无论她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也都将走向未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学生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他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听学生们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
3.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他们会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①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的过程,通过设疑或举例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认识心理的矛盾状态,从而产生好奇心。教学中教师再层层深入,逐步释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学生好奇———教师释疑———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体验到愉快的学习过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可演示“颠杯实验”,先将一纸杯盛满水,在杯口盖一张硬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将另一纸杯盛大半杯水,在杯口盖一张硬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让学生观察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呢?通过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再从受力的角度分析,从而导出大气压。② 重视实验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主要体现在对科学实验及实验器材的好奇,他们总想看一看,动一动,做一做。教师和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利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好奇心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很容易得到满足。
新的教材充分反映了当代的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全面展示新的教学内容,也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由于学生缺乏必备的物理学知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以及生活体验,他们很难理解有关的科学原理。借助于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还有利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③ 注意课堂设计的科学性
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力求生动、有趣、好理解。主要应做到:一是巧设开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重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三是精心结尾,延续兴趣。设计一堂有科学性的物理课,应带着问题来,满足了好奇,培养了兴趣,又带着问题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没有问题再去探索了。尽可能做到课尽、趣不尽,使学生长久的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4.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学生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引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课堂中,我鼓励胆子小的学生大胆发言,并且请全班同学给他鼓掌,增强了学生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这部分学生的胆量明显增大,也喜欢主动回答问题了。从而实现了“要我说”为“我要说”。
5.对学生要有研究、了解,做到多观察。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特点,我们才具备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6.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做学习的主人。我们知道,一切知识最终总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终归要学生自己去做。这一切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恢复学生的自信,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二.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我们都知道,任何改革首先必须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渗入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一般而言,师生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
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陶行知先生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当今的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一些学者把师生关系形象的比喻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这个比喻突显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他们意识到学有所用,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会更主动地去学习。三.突显个性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素质教育强调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要获得发展。
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四.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幽默感、渊博的知识、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现在的中学生个性很强,叛逆。时常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不听大人的话,觉得代沟很大。但他们的内心需要有人来安慰,他们希望找一个倾听者,聊聊生活中的问题,谈谈学习中的压力。当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对待他们,鼓励他们,安慰他们时,学生的内心是高兴的。教师成为了学生的朋友,我们帮助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分担内心的忧愁,学生就会觉得师生之间的距离很短,觉得和老师交流能缓解心中的压力。
综上所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第二篇: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在教育教
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家约弗夫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热爱学习、坚持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一、人际交往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在社会上向来受人尊重,特别是在学生眼中,形象更是十分高大。作为成年人,教师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等都要比未成年的学生丰富得多。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性格、品行、心理等等)也更加全面深入,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承担着对学生的帮助、教育和引导的责任。从心理需求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愿意与教师进行亲密接触。因此,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师生关系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自身的努力,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这项神圣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前提。
二、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既要放下姿态多与学生接触,同时还要适度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只有多与学生接触,师生关系才会越来越密切;只有保持好教师的良好形象,才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更加尊重与信任。从心理学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渴望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形象在他们(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神圣的,是受人尊敬、受人羡慕的,但是由于受年龄、性格、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他们平时总是把与教师交往的愿望埋藏在心里。而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所以,教师如果能放下姿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当然,放下姿态并不是放下教师的尊严,而只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平等的交往。真诚、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决不能高高在上,那样就会使学生敬而远之。有些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说话过于随便,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样虽然表面上感觉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由于模糊了师生之间的界限,有失教师的身份,从对学生的教育角度来看,并不见得是好事。我们说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这是从人的层面上来看的,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相互之间应当彼此尊重。而师生之间的交往其实又是不平等的,这是说师生之间的身份、地位、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方面的不平等。教师毕竟是成年人,他们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生活阅历要比学生丰富得多,他们处在教育者的位置上,发挥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是未成年人,处在受教育者的位置上,他们的思想还很不成熟,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还不很丰富,需要教师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使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看问题的角度应该更加全面,处理问题也更加稳重。所以,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很好的发挥这样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和引导,而决不能将自己的认识降低到学生的水平,那样的话,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将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与学生深入交往,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有助于班级的管理,更有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贯彻实施。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往往最听教师的话,而听话的程度往往与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相关。师生关
系十分融洽的班级,教师的要求或安排学生往往言听计从,甚至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也能愉快地接受;不仅如此,如果教师真能对学生以诚相待,那么学生会把教师当作知己,心里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告诉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其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知识的传授也更为有利。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会有利于学生学好其所教的学科。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能使教师工作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有利于减轻对儿童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并能增强成就感。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教学的成功不决定于教学技巧,不是建立在科学内容、课程规划上的,也不在于视听教具生动的表达或生动有趣的读物。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一般说来,学生能否对一门课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教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学生觉得和蔼可亲、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令人钦佩、容易接近,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听他的讲解,毫不怀疑地接受来自他的信息。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建学活动,课堂的教学效果议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夏沔尊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健全和完善人格,才能用师爱去创造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资料:
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第三篇:师生关系
假如你应邀参加校报组织的“师生座谈会”,请你根据下表所提示的信息,用英语写一篇发言稿,介绍一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益处,并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出建议。
建立良好的师生1.使学生信任老师,向老师吐露心关系的益处 声;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专心听讲;
3.使老师的课受学生欢迎。
对建立良好师生(请考生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感想,关系的建议 提出两至三点建议。)
注意:
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2.词数15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Dear teachers and schoolmates, it’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be here today and share with you my opinions of setting up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师生关系
怎样建立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旧教学体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沟通,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对话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新教学体制已逐步取代了旧教学体制。
古人说“师者,传导、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听众。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当成教育教学的中心,更多地定位为治理者和控制者,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为了维持正常的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管理,同意做什么,不同意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及其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没有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方面的,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而高效的教学的本质是良好师生交往互动。怎样建立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沟通
“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就是师生民主的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师也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支持,人际关系平等、和谐。这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旧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性,学习的积极性。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这样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师生互动,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因此师生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在创生出新的智慧来。
二、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为中心,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不利于师生互动,要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传统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的学习。同时发挥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我们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把角色定位为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反思性实践者和课程开发者。
三、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对话环境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对话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为师生对话与互动创造条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首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自身知识要不断地更新,教师应当努力学习,不仅要钻研本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涉及相关学科,上课前认真备课,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对与不对不要全部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有些问题要通过在师生互动中讨论确定,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答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学会欣赏、赞美每一位学生,要以鼓励学生为主。此外课堂互动形式要多样,在课堂上互动的形式除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应有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应该是主动的,而不应该是“被给予的权力”。但是,在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下,即使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学生仍然要“看老师怎么说”,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学习、被动学习”转变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上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学生就能主动参与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十分有效了。
五、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构建有效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班级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忙于教学,又因为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往往遗忘他们,这个情况不利于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分析其原因,是属于怕回答问题错误同学笑话,还是心理问题,教师要了解清楚,同时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他们成绩不好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并多鼓励,多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赞美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高明”,在课堂教学中要跟其他同学一样关注他们,更要启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方位有效的师生互动。
六、将心比心,宽容大度。
宽容是阳光,能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温暖;宽容是甘露,能源源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间的误会。没有厉声的呵斥,没有罗嗦的说教,学生的心灵却能受到触动。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换一种方式,用宽容、帮助、关怀、鼓励代替抱怨、训斥、讽刺、惩罚,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反复,宽容学生的一切。毕竟他们还是孩子,还是一群需要学习的孩子。他们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他们举止失措归根到底是由于缺乏教育或教育不当造成的。因此,对这些需要教育的学生,班主任应抑制住内心的反感,将心比心,以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大度,不嫌不弃,更不能打击报复,而是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使其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过失,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适时示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比学生强。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弥补,这是一种勇气,一种坦诚,也是教师的一份职责。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班主任在适当时候示弱,不失为一种胸襟、一种智慧和清醒,可以增添一份亲活力与凝聚力。有时班主任的示弱会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此时学生不仅不会小瞧老师,反而会为他的胸襟所折服,此种示弱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格的体现。从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真实与坦诚,更能接受教师,从而师生关系更容易和谐。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当学生不再仰着而是平视老师时,当学生与老师有交流的欲望和机会时,当学生与老师有共同语言时,我们的教育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的诸因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和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1.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
建立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必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加强师德修养。
师生之间建立良好道德伦理关系,对协调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尊师爱生是师生之间道德伦理关系最准确最生动的概括。师生之间的交往有着广阔的道德领域,渗透着丰富的道德内容,但最终要集中反映在教室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这个根本方面来。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义务的集中体现就是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义务的集中体现就是尊师,学生只有尊师才能重业,学生尊师可以激起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情感,是衡量师生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经历不同,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师生之间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实属正常。在调节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教师的道德观念、情感、意志、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广泛的,要爱一切学生,不能偏爱,不能以一个人的好恶和学生的品德、学习、相貌的优劣分亲疏。教师不仅对学生要有爱的感情,而且还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爱,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使自己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协调一致,达到理想的境地。教师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进步,对学生要求严格,公正无私,平等相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一个班级相对来说会有少数差生,教师是否爱差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真正热爱学生的重要尺度。做差生的工作需要教师献出更多的爱,需要教师有特别的耐心和不知疲倦的精神。对差生首先要有责任感,由此激发他们上进的信心。要善于发现差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差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作到有的放矢,效果会更好。
尊重是爱的别称。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比普通人更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而不尊重学生,那么他的一切要求最终都将落空。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不分年龄大小,都有做人的资格,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都有自主的资格。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于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要允许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善于倾听他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的事情不能样样都“越俎代庖”,侵犯学生的自主权。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说服教育,给以真诚的帮助,不能严酷无情,辱及人格。尊重学生,还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发扬民主作风。总之,在建立向上的师生道德伦理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增强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同时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尊师重业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自觉地按照学生守则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2.加强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联系,建立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新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式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关爱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和个人魅力。
在教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尊重信任教师,服从教师的指导,希望得到教师的热情关注、鼓励和表扬。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了解学生,深入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使自己对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本质方面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并要给学生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切记根据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主观武断的下结论,更不能对学生持有偏见或成见,这样会阻碍自己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还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或破裂。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经常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即来个“心理换位”,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还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师在认识自己教育对象的同时,学生也在认识自己的老师,并对其做出他们自己的评价。通过认识比较,他们心目中最值得尊重和喜欢的教师是那些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渊博,教学方法好,善于启发诱导,对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耐心、温和、平易近人的教师。学生不喜欢的是那些责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学生缺乏同情心。上课不认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下课不理睬学生,主观傲慢,对学生偏爱、不公正的老师。
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情感因素对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情感可以形成教师良好的心境,激起对工作的高度热情,领略到事业的乐趣和幸福,鼓励自己克服困难,使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积极情感能进一步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情感,例如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能转化为学生对周围同学的爱,对集体的爱,并深化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对协调师生教与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活动在师生积极情感的调节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决不意味着对学生无原则迁就,甚至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低俗迎合。只有教师的努力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尊重老师,克服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等。
总之,新时代呼唤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面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教师要有极大的爱心,极大的耐心,觉察学生心理与行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方能胜任此项艰巨的育人工程。如果教师们都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坚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心去感召,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原则,就一定会建立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有一批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