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其改善
教育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的交往关系带有教育本质的含义。能够正确的处理师生关系,可以说就是抓住了教育的真谛。教师的素质,实际上就是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素质。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工作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还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是全面而深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成果。
一、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据调查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作为一名学生,我本身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我喜欢的老师,我就愿意上他的课,而如果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感觉不到他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的热情,我就不愿意上他的课。学生都喜欢带着饱满激情来上课的老师,而不是仅仅完成教学任务的机器。热情的老师,是有吸引力的,不然连他自己都对所教的东西没兴趣,怎么说服我们去学习?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你能在一言不发的课堂上体会什么叫思维和讨论么?反正我不能。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这显然是不利于教学的。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这一科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吧!
二、师生关系还对对学生性格发展有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除了家庭就是学校,而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都多(在家的大部分时间在睡觉不算),所以跟我们交往大人就是老师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其实在潜意识里我们已经把老师当成一定意义上的家长
了。在“家长”正确的引导和言传身教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教师就是学生人格形成期的楷模,所以有人说教师重要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做题,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做人。
教师是我们成长期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性格进行比较研究,他列出22项性格特征,对100名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有一些特征还很相近。
三、师生关系还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是很大的,在学生正在成长的时候给予良好的环境,就好比长身高的时候你多给他补充钙一样,给学生的成长补充一种美好的“钙”,在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好品质,才是真正的育人。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也就变得简单了。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少学生对自己
的老师持不满意的态度。师生关系不好的成分还占很大的比重,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
我们为拆掉这堵厚厚的墙做的努力很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我小学的时候就在听大力宣传:以学生为本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我现在大二,在我长达十五年的求学生涯中,从最开始接触的就是新型改革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全改变了传统课程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状态,而是改成学生是教学的主题是课程的引导者和决定者。
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教师不主动亲和,学生也不敢逾越鸿沟一步。那些口号。终究只成了口号而已,我们有不可违抗的教学目标,我们有不可避免的高考,我们面对数目庞大的竞争者,我们的目标是成绩,成绩还有成绩!而我们的教师,更多的是授予者,是鞭策者,不是陪伴者,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老师的“高高在上”终究没有改变。
请看某校的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过写作业;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能创新吗?能存在什么新型课堂么?教学能以学生为主导么?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
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二、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中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老师大加表扬,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三、确保主体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得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客。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
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四、突显个性化 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 个学生。北京西四北四条小学教师梁勇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夏沔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取得师生关系和教学成果的双重收益。
让我们向着更美好的师生关系,更美好的教学未来前进吧。相信我们的努力会有收获,教师和学生各进一步,我们的关系会进一大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老师带领我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风向标。是老师带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是老师让我们区分道德与非道德,明白国家的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去敬爱吗?我们要怀着敬爱的心态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才能让老师更好的改善教学,最后获益的不还是我们么?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而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第二篇: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的诸因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和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1.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
建立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必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加强师德修养。
师生之间建立良好道德伦理关系,对协调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尊师爱生是师生之间道德伦理关系最准确最生动的概括。师生之间的交往有着广阔的道德领域,渗透着丰富的道德内容,但最终要集中反映在教室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这个根本方面来。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义务的集中体现就是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义务的集中体现就是尊师,学生只有尊师才能重业,学生尊师可以激起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情感,是衡量师生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经历不同,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师生之间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实属正常。在调节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教师的道德观念、情感、意志、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广泛的,要爱一切学生,不能偏爱,不能以一个人的好恶和学生的品德、学习、相貌的优劣分亲疏。教师不仅对学生要有爱的感情,而且还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爱,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使自己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协调一致,达到理想的境地。教师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进步,对学生要求严格,公正无私,平等相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一个班级相对来说会有少数差生,教师是否爱差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真正热爱学生的重要尺度。做差生的工作需要教师献出更多的爱,需要教师有特别的耐心和不知疲倦的精神。对差生首先要有责任感,由此激发他们上进的信心。要善于发现差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差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作到有的放矢,效果会更好。
尊重是爱的别称。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比普通人更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而不尊重学生,那么他的一切要求最终都将落空。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不分年龄大小,都有做人的资格,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都有自主的资格。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于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要允许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善于倾听他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的事情不能样样都“越俎代庖”,侵犯学生的自主权。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说服教育,给以真诚的帮助,不能严酷无情,辱及人格。尊重学生,还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发扬民主作风。总之,在建立向上的师生道德伦理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增强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同时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尊师重业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自觉地按照学生守则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2.加强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联系,建立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新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式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关爱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和个人魅力。
在教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尊重信任教师,服从教师的指导,希望得到教师的热情关注、鼓励和表扬。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了解学生,深入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使自己对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本质方面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并要给学生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切记根据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主观武断的下结论,更不能对学生持有偏见或成见,这样会阻碍自己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还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或破裂。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经常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即来个“心理换位”,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还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师在认识自己教育对象的同时,学生也在认识自己的老师,并对其做出他们自己的评价。通过认识比较,他们心目中最值得尊重和喜欢的教师是那些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渊博,教学方法好,善于启发诱导,对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耐心、温和、平易近人的教师。学生不喜欢的是那些责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学生缺乏同情心。上课不认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下课不理睬学生,主观傲慢,对学生偏爱、不公正的老师。
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情感因素对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情感可以形成教师良好的心境,激起对工作的高度热情,领略到事业的乐趣和幸福,鼓励自己克服困难,使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积极情感能进一步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情感,例如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能转化为学生对周围同学的爱,对集体的爱,并深化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对协调师生教与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活动在师生积极情感的调节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决不意味着对学生无原则迁就,甚至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低俗迎合。只有教师的努力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尊重老师,克服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等。
总之,新时代呼唤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面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教师要有极大的爱心,极大的耐心,觉察学生心理与行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方能胜任此项艰巨的育人工程。如果教师们都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坚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心去感召,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原则,就一定会建立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有一批高素质人才。
第三篇:师生关系
假如你应邀参加校报组织的“师生座谈会”,请你根据下表所提示的信息,用英语写一篇发言稿,介绍一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益处,并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出建议。
建立良好的师生1.使学生信任老师,向老师吐露心关系的益处 声;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专心听讲;
3.使老师的课受学生欢迎。
对建立良好师生(请考生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感想,关系的建议 提出两至三点建议。)
注意:
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2.词数15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Dear teachers and schoolmates, it’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be here today and share with you my opinions of setting up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师生关系
怎样建立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旧教学体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沟通,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对话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新教学体制已逐步取代了旧教学体制。
古人说“师者,传导、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听众。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当成教育教学的中心,更多地定位为治理者和控制者,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为了维持正常的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管理,同意做什么,不同意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及其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没有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方面的,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而高效的教学的本质是良好师生交往互动。怎样建立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沟通
“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就是师生民主的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师也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支持,人际关系平等、和谐。这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旧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性,学习的积极性。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这样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师生互动,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因此师生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在创生出新的智慧来。
二、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为中心,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不利于师生互动,要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传统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的学习。同时发挥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我们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把角色定位为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反思性实践者和课程开发者。
三、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对话环境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对话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为师生对话与互动创造条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首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自身知识要不断地更新,教师应当努力学习,不仅要钻研本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涉及相关学科,上课前认真备课,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对与不对不要全部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有些问题要通过在师生互动中讨论确定,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答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学会欣赏、赞美每一位学生,要以鼓励学生为主。此外课堂互动形式要多样,在课堂上互动的形式除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应有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应该是主动的,而不应该是“被给予的权力”。但是,在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下,即使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学生仍然要“看老师怎么说”,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学习、被动学习”转变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上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学生就能主动参与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十分有效了。
五、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构建有效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班级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忙于教学,又因为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往往遗忘他们,这个情况不利于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分析其原因,是属于怕回答问题错误同学笑话,还是心理问题,教师要了解清楚,同时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他们成绩不好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并多鼓励,多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赞美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高明”,在课堂教学中要跟其他同学一样关注他们,更要启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方位有效的师生互动。
六、将心比心,宽容大度。
宽容是阳光,能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温暖;宽容是甘露,能源源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间的误会。没有厉声的呵斥,没有罗嗦的说教,学生的心灵却能受到触动。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换一种方式,用宽容、帮助、关怀、鼓励代替抱怨、训斥、讽刺、惩罚,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反复,宽容学生的一切。毕竟他们还是孩子,还是一群需要学习的孩子。他们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他们举止失措归根到底是由于缺乏教育或教育不当造成的。因此,对这些需要教育的学生,班主任应抑制住内心的反感,将心比心,以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大度,不嫌不弃,更不能打击报复,而是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使其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过失,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适时示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比学生强。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弥补,这是一种勇气,一种坦诚,也是教师的一份职责。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班主任在适当时候示弱,不失为一种胸襟、一种智慧和清醒,可以增添一份亲活力与凝聚力。有时班主任的示弱会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此时学生不仅不会小瞧老师,反而会为他的胸襟所折服,此种示弱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格的体现。从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真实与坦诚,更能接受教师,从而师生关系更容易和谐。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当学生不再仰着而是平视老师时,当学生与老师有交流的欲望和机会时,当学生与老师有共同语言时,我们的教育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浅谈师生关系
浅谈师生关系
柏志云
新课程改革实施,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伴随这些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反映,面对班级人数过于活跃的学生束手无策,在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和在课堂上三维教学目标的处理上都显得比较困惑。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和如何去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师生之间只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这样,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彼此接受。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往,教育的实质就缺乏了,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教师如果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是解决人与人之间误会的最好办法。一旦学生中出现了问题,教师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不仅是和问题学生沟通,也要和所有学生进行沟通,这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它蕴育着巨大的教
育潜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整体效能,因此,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班级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可见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适当地情感沟通是可以起到改变教育效果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个性品质的发展,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育目标能否实现。
那么怎样处理好新课标下小班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呢?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在教育教学中一致体会到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平等与尊重是建立沟通的基础。
新课标下小班化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如果离开了平等与尊重那么沟通就无从谈起,也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沟通中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是作为教师首先必备的品质,也是新课标下教育教学的关键。教师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允许学生和自己有不同的观点。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老师还应当更新观念,做到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我们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教
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二、新课标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呼唤全方位的多向互动的沟通框
架。
新课标下的小班化教学活动把情感目标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要建立良好的沟通系统就需要在各个方面之间构成一种连续的、稳定的有序联系。建立全方位相向互动的师生沟通体系包括:
1、常规性的集体的师生沟通。
班级常规的建立关系到学生在集体中能否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而是班级管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经常和学生进行主题设计方面的讨论和沟通,可以最客观地了解到学生已有的学习、行为上的经验,学生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感兴趣、最关心的是什么,从而使我们的选择的主题和设计的活动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随着主题活动的层层推进,教师和学生的研讨沟通也会随之不断深入,在这个不断深入的研讨过程中教师会不断的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并据此及时对主题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主题推行过程始终贯穿着教师、学生相互的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身体、智力、情感等多方面的付出从而获得在身体、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提高和满足并产生真正的比较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2、特殊情况下的师生沟通。
师生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行为、心理品质、自我表现概念等的形成和发展。而师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沟通是直接决定师生感情和关系的关键。作为教师必须知道学生的感觉,必须知道自己所传达理性的讯息对学生的感情与自尊的影响。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表扬学生的语言不能空洞和无意义,更不能让其他学生感到老师对某一位学生的偏爱以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语言要能够起到激励与鼓舞大家的作用。当某一位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时,教师如果当着全班学生或者更大的场合说:“你太过分了,每次课你都不安稳。”“你太过分了,每次总是你拖全班的后腿,败坏我们班的荣誉。”这样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觉产生冲突,逐步毁坏良好的自我概念,或者产生和教师对立的情绪。老卡尔·威特在他的著作教育专著《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曾经介绍过他的教育秘诀,那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所做的一切。”所以教师如果能避开公众场合单独地对他说:“我很喜欢你,但你违反了课堂纪律我很生气,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象你,我们的课堂将会成为什么样?”用这样的口吻,收到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些,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错误的所在,继而加以改正。教师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真心的帮助自己,这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提高认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良好师生关系沟通的有效方法之一。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也有的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理解。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3、多渠道的情感沟通。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特征,因而他们所需要的情感沟通方式也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必须以自己的爱心、耐心加上细心去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方式去和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些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方法,如:
(1)眼神的交流与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多看学生一眼,随时随地地用简单而真诚的目光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感觉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
(2)语言的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讲给老师听,老师也可将自己的一些喜悦或苦恼讲给学生听。在沟通中,老师应该给学生表达或倾诉的机会,同时老师要认真地倾听并作出适当的积极的反应。
(3)动作的交流与沟通。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是最放松、最自然的。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能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打成一片、玩在一起。这是很好的沟通方式。“老师能和你们一起玩,好吗?”一下子,师生的距离就拉得很近很近,沟通也就顺畅多了。沟通中教师辅以点点头、摸摸头、拍拍肩、竖起大拇指、握握手等动作,让师生之间形成默契的情感沟通。
在良好师生关系构建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而今,学生涉猎广泛,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他们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作为老师的我们要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一旦紧张、尖锐,将会给教育带来悲剧,从而使学生年级越高,教师的社会威望越低,对教师的不信任度越高。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利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师生之间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沟通,必将会很好地解决许多教学中的问题。师生沟通应该贯穿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中、每一个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生活活动中,它要求我们教师有一颗爱心,充分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求我们以良好的沟通意识、探索实效、艺术的沟通技巧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