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实散文:我的青春、我们的岁月(上)
纪实散文:我的青春、我们的岁月(上)
——追忆1983-1985年在高中就读的蹉跎时光
作者:胡昌海
前言
许多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坐着构思写什么文章,用什么素材。在构筑作品主线的同时,用什么细节来润色文章才能让它有灵、有肉又有骨的时候就必须要绞尽脑汁的展开联想。尽管文学于我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爱好者。几十年培育的这个爱好让我在这个领域畅游几十年而今依然算是“门外汉”感到惭愧。不惑之年的年轮是个怀旧的年轮,因为人生太长、因为人生太短。相见相识相知永远只能是有缘分的人(们)才配拥有的。
高中的岁月算是缘分把我们聚集在一起而相识三年。三年的时间不长,一晃而过。可三年时间的过后都忙于事业、家庭、人生,好多同学都彼此失联。每每和相近的同学聚会的时候,总是要讲述读书的岁月、打听同学的状况、调侃读书时候的趣事、回味读书就餐时的“海带皮”“锁边洋芋片”“上霉包谷饭”等等等等。每次这样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样,虽有酸楚但很快乐。每次这样的时候,同学们都会不邀而同的发出“哈哈”的大笑声。我想这个时候的笑声绝对是发自内心而真实的笑声,因为是不受生活压力的影响、撇开了单位上的勾心斗角、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商场上的斗智斗勇不谈。
高中就读的岁月是介于读书时候的懵懵和社会平台的一个纽带,所以是必需要纪念的。因为失联的缘故及至三十多年以后我们终于又有机会在网络上见面。浅搁久远的想法终于可以如愿。在这里要感谢费天红、张云周的倡导,东明朝的“领导”与组织(因为都是同学,就直呼其名了)。在这里没有官场、没有领导、没有老板(这是同学们一直倡导的),只有纯洁的同学情。散文的题目名曰《我的青春、我们的岁月》,那是因为就读高中的那段岁月是我们的青春岁月,是一段苦而快乐的时光。既然是纪实就避免不了记录真实的人和事。为此我很忐忑,生怕我的笔力不够有损于同学们的形象,好歹是同学们的鼓励曰:“一个字,写!二个字,铆(尽管的意思)写!三个字,尽管写!”我终于鼓足了十分的勇气来写了。用真实的艺术化手段来写,我想不应该对同学们造成影响,记录这段岁月这也算是我这个“半吊子文化人”的一种夙愿罢。
80年代的湖北巴东一中全景
刚上高中的岁月
一直以为岁月是从我呀呀学语的时候开始的。小时候总是在“顽皮、挨揍、上学、放学、做家务”这样的琐事中渴望能早一点长大。小学是在学习和学习期间帮着生产队挖洋芋、掰包谷、扯黄豆的过程中完成的。上到初中算是离开了家,因为上初中离家大概是二十里的路程,好歹是每十天还可以回家一次,那时候叫“放大假”,上学的时候瘦弱的身子要背上一个大假(十天)的小吃,洋芋、红薯、“雀米饭”、包谷面大约就不下三十斤,力气单薄且发育的年纪在不够吃食的时候有时晚上下自习课又会偷偷的步行二十里路回家再背一些食物,还要赶上第二天的早自习。所以读初中的时候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离家”。上到高中才觉得高中以前的时间绝对算不上“岁月”而充其量只能叫“时间”。
当我拿到邮递员给我的一纸“湖北巴东第一中学”录取通知的时候我欢喜父母却发愁:尽管那时候的学杂费一共才十三块钱,去到学校的路费三块钱,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就是十多块钱,可这对于父母来说却是一组天文数字。好歹是父亲觉得我们家族的祖祖辈辈能够走出农门而到县城读书的我是第一个,也算光宗耀祖了。
在父亲、母亲激烈的思想斗争过后终于决定让我离家去到一百多里路程的县城读书。那时候学校食堂是需要粮票或者是“转支拨(在户口所在地将粮食卖给粮管所,然后由当地粮管所开证明再到县城的粮管所秤粮食,这种交换手续在那是叫做转支拨)”的。我家是绝对没有粮票的哪一类“家”,所以每学期的时候父亲只好背着一百多斤玉米步行二十里路来到叫做清太坪街上的乡级粮管所兑换开出“支拨”条子,以便我上学的时候食用。家里面,母亲给我精心准备着我上学的用具。说是用具那只不过是母亲出嫁时候的被烟熏火燎得黝黑黝黑的木箱,翻出属于我的全部家当:两套破了经手工缝补过的衣服,一双母亲千针万线做好的布鞋。被子也是破了补了又补的被单,好歹是洗得还干净。几天以前,母亲搂根搂底地把我要带到学校的被褥、衣物拿到溪沟边用棒槌砸了好多遍以后才晾干,然后叠放整洁后放进漆黑的木箱里。说是红薯、洋芋太重,不方便带到学校,就给我炒了十多斤的“雀米饭”(一种把玉米磨成面,然后蒸熟炒干封存的吃食)。为了让“雀米饭”可口,母亲将家里仅剩的一斤采油用去了二两,再加上一些平时在旮旯里偷种的蒜和在野外采摘的一些“野扁葱”(一种能吃野生植物)当佐料,炒好的“雀米饭”经过仔细的封存,说是怕放时间长了长霉。每做一事母亲总是要把我叫到跟前无尽的嘱咐,不停的唠叨让我心烦。少言寡语的父亲在母亲收拾好我读书的行囊过后的第三天就把我送到离家二十多里路的集镇。凌晨三点钟从家里出发,为的就是能赶上早晨六点钟到县城唯一的一趟班车。
就这样,我带着家庭的贫困、母亲的辛劳、父亲的期望和自己的憧憬来到了巴东县城,进入到“湖北巴东第一中学”就读,我的高中岁月算是正式开始。
80年代湖北巴东一中操场
第一次的哭泣
开学三天的时间总是忙碌于报名、打扫卫生、收拾寝室、开铺和熟悉环境等等的一些所谓事务。待到一切安排就绪才知道我是分到了一班,班主任是翘高而白净的姜飞架老师,物理老师是他的亲妹妹姜飞耀(老师),语文老师是一位很有才气、文静且年轻的师者,经自我介绍才知道是吴显国老师。寝室就在老家到县城唯一的公路下边,教室却是要走好远一段距离,而且还要经过一个大沟,再爬一段上坡后,一排砖砌盖着红色机瓦的单层房子就算是我们高一的教室了。
正式上课的时间依然是按照惯例、按部就班的顺理进行着,只是语文课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吴老师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课题:让每个人写一篇进入高中之时的作文,题目自己拟定。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将一篇《我的老奶奶》作为范文在班上泛读的时候,班上多半的同学(特别是农村来的同学)都被这篇范文感染。记忆中我是断然写不出那么贴近生活的文章,虽然同样是清苦但毕竟对生活的体味没有那么细腻,而且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拖着一个弱小的自我孤苦地离开了家。范文的大意是说在上学之前奶奶收拾了好多吃的和用的,而家里贫困得饿着肚子之类,可就在他上学的时候奶奶还佝偻身子送到村口不断唠叨。平铺而真实的记叙让我想到我的母亲依然是在我上学的时候扛着全家人挨饿的现实。情真意切间,我流下了眼泪,拼命的忍着没有哭出声来。这一次,是我从小到那时候虽然经历过好多次父母的“揍”都没有流泪的第一次哭泣。
第一次的哭泣总是刻骨铭心,让我坚强的内心脆弱了一次后再度坚强,及至后来的几十年无论经历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总是能够沉着应对。父母永远是我前进的动能。
时光注定在我们忙碌学习的时候历经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不一线的学生生活中流逝。励志的同学总是在废寝的忘我。我算是介于励志和懒惰之间虽想励志而智力不济的中间学生........教室背后是“三小”(当时的一所小学)和车辆管理站。烦躁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佯装着拿上一本书,渡着成年人固有的方步瞥一眼在“三小”就读的小学生们,我想他(她)们是断然没有过读书还去“支农”的经历的,于是羡慕得要死,而后是感概为什么我就不能出生在城市的叹息。那时候车辆少,除了大车、客车、拖拉机,很少有的是小车。能骑上一辆摩托车是很牛逼的。车辆管理站据说是有一辆吉普车和一辆摩托车。在那里工作的人们戴着大盖帽、穿着服装的同志(那时候不知道究竟是该叫警察还是叫公安,泛称的都是“同志”)。偶尔过往的车辆只要是他们一招手立刻就会停下来,司机就得毕恭毕敬满脸堆笑的恭维。其实招手是没有别的事情的,无非就是打个招呼帮忙带个人或者是东西之类的琐事。车辆管理站穿着制服、戴着盖帽、腰间扎着皮带的工作人员在那个岁月像是我(们)需要永远仰望的形象。
沿着车辆管理站顺公路而下,公路的两旁是一排高大且葱茏的“灯笼树”,开花的季节它们会毫不犹豫的绽放,红里间白的花朵一簇连着一簇像是高高悬挂的“灯笼”,瞻挂灯笼必须是喜庆的日子,我想这树的名字叫做“喜树”又叫“灯笼树”的称谓大概就是这样的来的吧。到了秋天的季节,灯笼树硕大的叶子就会在秋风的吹拂下洒落一地,让步履的人们踏在上面有一些弹性。
再往下就是我们居住的寝室了。寝室依然是盖着机瓦、砖砌结构的两层老式建筑,二层铺的是木板,脚步重行或者是来去匆忙而疾步前行的同学就会踩出许多灰尘洒落在楼下同学的身上,不时还眯糊了眼睛,由此引发出起哄;学校没有专门的澡堂,打水在寝室洗澡的同学不小心的时候就会把水泼到楼板上,搂下就会大雨似的滴漏,不时打湿了楼下同学的被子,这时候就会引起极端的愤慨,很多的时候就会招来老师的调解,处罚的决定是告诫住在楼上的同学要考虑楼下同学的感受,然后的不了了之让“愤慨”的同学不再“愤怒”。教室里的纠纷很简单,那时候的单纯绝对是不带“心机”的单纯(至少我是这样的)。男生和女生的交往是在很少的话语中沉默着,有时候实在要向对方表达要说的语言,那就是书写字条塞到对方书本下或者是位子的抽屉里。特别是男女同学之间,界限是绝对要划得很清晰的,有时不经意超过了座位的界限,一二次就会轻轻的用左、右肘碰撞以示提醒,第三次的时候就会在位子的中间画上一条线,那时被戏称为“三.八”线。有了“三.八”线再次超越的时候,就会引起一些争端,然后上报老师调整座位。
从“哭泣”、“落寞”再到“矛盾”,心理上的三点不一线虽存而无,总是在冥冥中朝起朝落。
80年代巴东一中一年级教室
80年代吃饭时的操场
柑橘树下的阅读
高中的岁月在柑橘树下阅读课文、背诵英语单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巴东一中地处一个名叫“黄土坡”的地方,在长江以南的一面坡地上。出得校门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不大的学校内总是有些嘈杂,难得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阅读,于是校外农户的田间地头、大沟边、田坎根都成了学生们阅读的“佳地”。因为巴东的温度较高,所以在农户的柑橘树下阅读是最好的选择。
阅读的时间总是没有固定,每天早上的晨读、间或中午睡不着午觉的炼读、偶尔晚上的夜读.......早上的晨读是一种毅力,是需要精神的。按说早晨的空气最新鲜,可那是候的早自习却是在七点开始的,七点之前的教室门是被锁住的,到了七点老师才会进到教室。自习的类容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读,倘若有七点钟以前起床晨读的同学,则要另选地处,于是坡地上的柑橘树下就是最好的地点了。晨读有声音小的同学那多半是女生,要么就是背单词、英语课文、要么就是背语文、词汇,还有数学公式化学反应式物理的定律等等,背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有时还会学着资深政治老师孙春之的声音调侃几句,那是要从中找到记忆的灵感.......“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用不太标准的“巴东普通话”朗诵这篇高尔基的《海燕》的那一定是男生。每次朗诵类似这样豪迈的文章和佳句的时候总是激情满怀.......四季常青的柑橘树:春天在夜里沐浴了“春”的温柔后羞涩的露出新芽;在夏季里承受白天炙热阳关的烘烤;在秋天的白日里要承受橘农无休止的蹂躏;在冬天要承受带着刺骨江风的吹拂和间或有之的润雪的洗礼。总是在夜里做简短的休憩之后把“自我”的最佳状态献给晨读的我的同学们!
中午的炼读属于在教室趴在课桌上实在睡不着而又不能去寝室睡觉而佯装“刻苦”的同学;或者是心里烦躁想找一个静僻的地方安静、发泄的,柑橘树下的境地于是就成了首选。
夜读很多时候属于胆大而虔诚的男同学。有时候下晚自习进到寝室不能夜寐的时候,总是要等到“查寝”的老师离开寝室,然后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的生怕弄出声响来惊动同学,更怕弄出声响惊动同学中有“好事者”第二天报告老师而讨老师欢心的“间谍”(那时候同学们都称给老师打小报告的同学为间谍)。所以“夜读”总是在神秘中进行着。其实之所以夜读的同学在夜里跑到柑橘树下是想去寻找一种慰藉:生活的窘困、学习的压力以及心理上的自卑只有在这样夜里“蛐蛐”的鸣叫、偶尔有几只被惊动的夜鸟的扑腾的夜景中寂静。躺在散发出馨香的柑橘树下,闭上双眼享受着这难得的“静”。这样躺着撇开浮尘细微的朦胧的睡意就会飘然至来。可臆想的美好被柑橘树叶子上集聚的露水滴下来刚好掉在闭着的眼睛上,吓得夜读的同学一个激灵,迅速爬起来环顾四周,没有发现什么迹象的时候又安详的躺下来,张大眼睛从树叶间仰望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像是很羞涩,时而隐藏在云中时而露出略有红晕的脸盘。夜读的同学有些困顿,不经意的合上眼皮,想着自己的心思,懵懵懂懂的似睡非睡。我想,这个时候的他一定是在用心夜读:读大地、读苍穹、读未来......。在“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中入睡。一觉醒来,晨读的同学就要开始了,于是揉揉惺忪的眼睛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径直朝着居住的寝室飞奔......柑橘树下的阅读有时候又会招来很多尴尬。一个女生正沉浸在阅读意境中的时候,偶尔就有男生不经意的拿着书本到来,没有发现躲在柑橘树干后面的女生,在进不是退不是的尴尬中,女生觉得来的是不太讨厌的男生的时候,就会说:“你也来了?”而打破这样的僵局。如是的几次,男女同学就会约定以后的阅读地点就在这颗柑橘树下(这当然只能是心仪的两个人偷偷的约定)。还有的“尴尬”就是男女同学约定的阅读地点,正在窃窃私语的时候,不小心撞来第三个阅读者(有男生,也有女生),场面的尴尬有时就不知道该怎么收场,于是三个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各自散去。只可惜了这时候的柑橘树下出现了难得的空档。
柑橘树下的阅读在我们高中就读的岁月里像是值得永恒留恋且忘却不得的:有憧憬、有故事、有传奇、有希翼、有失落......80年代巴东一中的操场篮球竞技
操场上的嬉戏
学校的操场永远是我们在高中就读岁月的竞技场。记忆中的操场就在我们居住寝室的高坎下面,操场和寝室之间的坎沿种植的一排柳树,婀娜多姿的枝条在吹风的时候就会随意飘荡。操场除了三个蓝球场以外就是跑道,跑道的周边就是草坪。
每天的起床信号是由专门的负责人敲铃,铃声一般都是敲五到十下,懒床的同学没有被铃声惊醒的就会有要好的、邻床的同学叫一声“起床了”的时候,就得胡乱套上衣服,来不及洗脸边跑边穿鞋的匆匆跑到操场。早操的音乐总是在固定的时间响起,学生们三三两两或走或跑的来到操场,晨读的同学带着还没有来得及放下手中的书本就自然地进了队列。每个班级的位置是早就规定好了的,你只要按时、按位置站好就行。随着“第六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的播报以后,体现青春活力的早操就在循序的不同音符的节奏中变换着动作,整理运动过后的跳跃运动应该是早操的煞尾,跳跃运动来不及跳完就鸟散般蜂蛹似的直奔各自的教室。高中就读的三年岁月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这音符、这节奏、这动作。间或间断的早操,那一定是下雨、放假、或者是特殊时间学校规定不做早操的时日。
八十年代中国的教育模式“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我们高中的岁月绝对算得上是实施一流而贯彻到位的。体育课是每个星期必须要的课程,体育课的内容很广泛:体操、跑步、竞走、拳术、跳高、跳远、单杆引体向上等等等等。男同学们爱好的是蓝球,女同学爱好的要算排球了。
体育课对于学霸型的同学似乎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而对于好玩的类似我和我的同学们算是一种消遣。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是雷打不动的,运动会的筹备总是要持续几天,那时候的我(们)听到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有一种无端的激动,年轻而激情的岁月只有在这样的曲调中彰显我们的青春本色。那时候的运动会是全校统一召开的“混合运动会”,及其隆重且富有气息。每个比赛的运动项目的成绩公布的时候就会出现无尽的“雀跃”,旁观的同学总是希望自己的班级、自己崇尚的同学或者是心仪的同学(男同学、女同学)在项目中拿到可以炫耀的名次,哪怕是“纪念”意义的名次也是后快的。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写出一些广播稿、表扬稿悄悄的递到主席台负责广播的人手里,有时候还会给广播的人说上几句好话。广播、表扬稿播出过后就会沾沾自喜,心里默默的希翼对方知道这就是他(她)内心的真实祝福。
操场西边一颗挺拔的白杨是运动会所有健儿的目标,因为那是短跑一百米、两百米的终点标志。随着高中就读岁月的磨灭,白杨树见证了健儿们的意志。白杨树总是在哪个青春岁月里不断的提升“自我”,直到几十年过后的几年前我再度去回忆而找当年的感觉的时候,挺拔的白杨树断了尖子,显得有些枯萎,我想也应该是岁月的洗礼让它有些疲倦,随时准备着被哪家需要木材的农人砍伐另做他用......操场不光是那个时候就读高中岁月的锻炼场所,更是我们的娱乐境地。在操场上斗“蛐蛐”(盘着一条腿,用一只腿跳着打斗的游戏)的游戏是断然不做了的,因为那是小时候的乐趣。青春岁月玩这种游戏显得有些幼稚。于是“绑高子”(摔跤)、“扳手腕劲”就成了常事。在操场上随便找一块草坪(操场除了蓝球场、跑道以外都是草坪)说一声“来,搞两哈”的时候定会有人应允。“绑高子”(摔跤)不光是男生的专利,也有女生会随时参与的。一旦两个人拉扯到了一起,一定会围观一大圈人,有起哄的,有吆喝的,有鼓劲加油的,总之围观的人群绝对是“看戏不怕台高”的那种,反正输赢都无不关己。只是真正较劲的那一对在使劲较量的同时要付出若干的能量,有时候被摔倒地下还不服气的伺机翻身,累得满身大汗浑身无力的时候还得挣扎。每次这样的状况,我都无不佩服这样的竞者,他(她)们绝对是生活的强者,至始至终都有一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毅力。“扳手腕劲”的游戏算是男生的专利了。在操场上扳输了一定会记在心里,试图再找机会赢回来,因为那是青春期的共性:输得起过去和将来,但永远输不起青春!
蓝球场上的竞技是我们高中就读岁月所崇拜的。特别是热天伏天的时候,能在如火如荼的阳光照射下,脱光衣服,一直坚持两三场的,就会被同学们冠以“球痞子”。能从后场把蓝球运用自如、摆脱若干的拦截而投到前场的篮板上的算是英雄,如果球没有投进篮圈而被对方捕获时一定会招来队友“狗日的,只晓得逞能”的骂声。所有篮球爱好的同学是无不佩服那时候身高一米九几的谭建斌老师的,他能一只手从地下自如的将篮球平直的拿起来且运用自如,让同学们嗟嘘。更主要的是他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讲述了蓝球比赛的诀窍,并教导我们:打蓝球其实和做人一样,需要的是团队配合的精神。青春期的篮球竞技其实不仅仅是篮球的竞技,更是一场人生的竞技。
“鲤鱼打挺”、“倒吊单杠”(用脚勾住单杠头朝下)这种带技术活且难度较大的游戏只有些许的同学能做,那时候就成了我们钦佩的偶像。
宽大的操场永远是我们那个时代在高中就读岁月释放青春活力的硕大空间。躺在带着柔性的草坪上,三五成群的用手枕着大脑,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片白云。放假的时间还没有来得及回家的老师就会播放着那时候很流行的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曲,听着青春激昂“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诺言的时候我们就会跟着节拍哼上几句,那种境界绝对是感动而忘却了现实中的“我”来:因为那时候的天空只属于我们的年轻、我们的青春!徜徉在对青春炫丽美好时光的间歇,偶尔就有一两只蝴蝶或者是蜻蜓从我们头顶上悠然飘过来的时候,又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流遍布全身,在《外婆的澎湖湾》,想象着那个年代虽然穷苦,但依然可以躺在外婆的怀抱体味外婆带着泥土味的幸福的意境中昏昏欲睡。“哇,好漂亮啊!”突然的一声带有青春磁性的赞美把我们拉回到现实。循声望去,那是在操场的那一头群聚的女生们在嘻嘻哈哈的闹腾着,红彤彤的脸蛋露出的纯真的笑靥告诉我们:她们一定是在议论着学霸型的“博士”的绅士风度;七品的“县长”从古至今都是巴东人们崇拜的偶像,何况是青春年少的少女们呢?
走过来的魁梧而不失温柔的女生从来就是男生们议论的焦点:“块头一号、块头二号”的外号绝对不是贬义,似乎就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呵呵);从小喝着长江水、沐浴丛山峻岭披着“绿衣”长得水灵灵的女生,窈窕着模特身材从男生身边走过的时候,那种淑女般的气质定会吸引众多男生的眼光,呆滞的目光在同学们的一声“嗨”中半天才回过神来。于是就招来了许多讽刺,在不好意思的调侃中对于女生的外号就在“行如风”的节奏中走出“风摆柳”的味道来。从这些虽然有点“坏”但其实是嫉妒的赞美的外号中享受着不敢表露的对女生的爱意。操场上的嬉戏让我们享受了无尽的快乐。历经了生活上苦难而终于寻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操场上的嬉戏就是一种岁月上的平衡:虽苦且快乐!
(未完待续)
第二篇:告别岁月与青春散文
岁月与青春一次次相遇,又一次次别离。那些曾经感伤怀念的痛镌刻在心灵的最深处,都与哽咽声中寄相思与笔下,变成惦念的文字,遥祝心底那个最亲的人愿他【她】一切安好,灵魂安在!
每每清明时节,都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伫立荒冢与故人一次又一次的跪拜作别。
凝目四野,枯黄的草泛青了,凄风变暖了,枝条柔软了,看到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觉得心境不那么沉重。白云蓝天,渠间细水交融着枯草,田间耕作的老农悠闲的挥着皮鞭,散打着春的怏然,长舒着希望之气。期盼着收获的喜悦,土坡边懒散的羊群,磨啃着刚露头角的小草,一群群。。一团团。。一簇簇如洁白的雪镶嵌在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些年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了家乡的美,家乡的淳朴,家乡的温馨。
疏松的田间小路被水趟过的痕迹清晰可见,上面的图案好美,有的像梯田,有的像松柏,有的像涌进的浪花。。还有被各种鸟兽点缀的爪印渲染的像一幅国画,翠竹青蔓怪石嶙峋。
岁月亦是如此,重复着年轮,替换着故事里的人,演绎着一幕幕艰辛与过往,丢逝着美丽的青春,就像蜡炬一样,点亮青春化为灰烬,一截截变短,一刻刻守护。然后在晨雾里仰望,落日里寻找,与风摇曳那些作别的青春,才觉得我们活着真难!
回庭院乍看桃树初绿桃花正开,粉粉的,嫩嫩的,隐隐的香气扑鼻而来。才觉得杏花春雨桃花盛开的四月不因为这个节日而伤情。唐人白居易有诗这样描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伤感,而失望。以致怨恨春的无情,但谁知却错怪了春,春并未归去,春无处不在。其实诗人做了自我安慰,真真的青春荡然无存的时候,最美的东西已随年华消失殆尽,留给自身的只有呼吸的自由,而根本没有了拓展的空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以我们祭奠故人和青春是一样悲壮的。
我们会怀念他们,正如怀念自己的青春一样惋惜痛楚,繁华到了极致,落寞也会随之而来,这就是规律!
初回小居还是那么温馨,不失书香之气,到处都有自己的悠闲之作,虽不登大雅之堂,却有着自己的品位和灵魂。。淡漠了一切,回归了心巢,感觉累的东西也变的舒适了,丑的东西也变的美了,心灵净化了。才知道原来的自己活的那么渺小那么累,才知道活着真的很难!
时间毫不吝啬的迈着步履直步圈转,棱角见圆,不失方寸。那种固步自封的无奈与我诸多相似之处。直进不退,与岁月并肩前行一路无语,回顾自身了了然也。不惑之年已无虚实之幻,留在身边的倍感珍惜,曾经的年少轻狂荡然无存,青春短暂即逝,还未弄明白什么叫生活就不在了,我的苦涩心语丢在了青涩年代,我的青春岁月葬在了如花的季节,我的精彩在天真中散尽。。
祭奠丢失的青春,与青春作别,用伤感的文字祭奠你------我的青春我的岁月!
第三篇:青春,我们在这里散文
我的流年似水一去不复返,花开花落,四季交替,二十二个年华已虚度,在我的流年里处理遗憾什么也没留下,流年似水,青春如昙花一现,再也不可捕捉她的美丽;岁月如流沙般从我的手中滑落,我努力握紧手掌想把他留下,可是我发现我办不到了,逝去的青春似水已东流去,那些流经的岁月一去不复返,留我独自在时间的悬崖徘徊着什么也做不了,有人说我是个特别伤感的女孩,凡事都从伤感的角度去看,也有人从我的外表看到我的不屑,无所谓,极幼稚。其实我一直在成熟这个词的含义,可惜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明白。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远去,我在宿舍、教室与食堂之间三点一线徘徊着,我曾经幻想打破这一规律,我不站在这三点一线之间走来走去,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我想做的事情,喜欢我所喜欢的人,没有人说什么,我可以独自品味读着韩寒、小四与三毛流浪,深夜里爬到楼顶上对着星星与月亮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理想、我的抱负,对自己说我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可以代替,然后望着星空装深沉,可泪却不知不觉地落下,洒下一滴的泪珠,我一个人傻笑,呵呵,听起来特别的伤感,因为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一直生活在我的王国里,独自织着自己的网。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想过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心态,可是我与海子还是差一个等级的,永远也做不了海子,所以我看到大海的时候想到的只是无边无际的海平面,遥远且没有尽头。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远不会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可是我们已经长大了,正站在正青春年少心灵飞扬的季节里,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美好,二十二岁本应就是充满活力、阳光、激情、奋斗与拼搏的年代,要我怎么说,我不知道,太多的语言消失在胸口,透明的蓝天,沉默高一点,于是特别喜欢沉默这个词,好像所有的事都可以在沉默中变得澄清、善良。
在经历许多人和事之后,我终于变成一个不再喜欢说话的人,我开始学会了沉默,而不是带着不敢与失落而不去说话,我感觉这样很好,让世界变得和平,那些曾经的人和事渐渐地散落在天涯,剩下的那些回忆,与支离破碎似曾在梦中回放,而我们的生活还将继续沉默,青春是一场豪华的闹剧,歌声形成的空间中,任年华来去自由,所以依然保护着人们的颜容,不曾改变,和一场庞大而没有落幕的贺礼。
即将毕业了,也意味着面临忽然间的角色转换,从来没想过,一场晚会送走的会是我们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真的说不出口,请原谅我的自囧吧。
过去的三年里,总是默默地期盼着这样一个好时间,因为在这个时候,会有灿烂的阳光,会有满目的百花争艳,会有香甜的冰淇淋,这是个毕业的季节。
当时不听世事的我们,就像一大堆的活动,期待穿上绚丽的演出服或者是礼仪服,站在大礼堂下尽情地挥洒我们澎湃的激情。百感交集,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的感觉竟如此的不同。毕业就真的意味着结束吗?就这样的我们压根儿就不愿承认。其实,我们都清楚,那只是在逃避,只是不愿面对繁华落寞后的萧条与孤寂而已。
我知道我不应该羡慕、嫉妒那些低届的学弟学妹们,不应该固执地怜惜失去的青春,更不应该感慨夕阳无限好,我们也拥有过,曾经,我们也年轻过,曾经,我们也灿烂过,我深深地告诉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美的,年轻有年轻的活力,成熟有成熟的魅力,多一份稳重,淡然,优雅,也是漫漫时光留下的珍贵赏赐。
人来人往,匆匆忙忙,郁郁葱葱的湖畔,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貌似连坚强的脚印都没有留下,只留下酸涩的苦笑和遗憾,在尘埃落定的时刻,我知道我们不再是灿烂的小花,但是至少我们曾经绽放过,也许静美的秋叶也是一种高贵华丽的美,浮光掠影,弹指之间,四年的时间如同流星转瞬即逝,短暂而凄美。人生能有多少个四年,我们还剩多少个四年。
那一刻,我们必须正式离开,去工作,去学习,去寻找我们在社会上的位置,去寻找我们真正的未来,那是一个新的开始,不用畏惧,不用悲哀,更不用伤感,前方的路是喜、是悲、是好、是坏,都要我们自己承担。离开了,我要学会适应,学会随机应变,学会做个经得住考验的人。可能真的毕业时另一种开始吧。
珍重,亲爱的校园;珍重,亲爱的你们;珍重,亲爱的520姐妹们珍重,亲爱的青春。
还有我们的十年之约,一个二得不能再二的日子,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我会记得的。
第四篇:我们的青春散文
那年初秋,一群少男少女从方圆十多里地,聚集在了塬上那所唯一的普通高中,唱响了一曲真挚热情的青春之歌。
走进904(90级四班),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叩响了友谊的大门。从初次相遇浅浅的微微一笑,到每日肩并肩三点一线模式的一起学习,六十多颗纯真的心汇集成了一股清流,缓缓的流淌在青春的河床上。
没有色彩多样的衣着,没有清一色的校服,一条最简单的浅蓝色牛仔裤,就能点亮整个校园的目光。千层底的黑色条绒布鞋,深蓝色的直筒裤,是男生女生不谋而合的主流搭配。三天甚至六天一布兜馍,就着一大洋瓷缸子白开水,在宿舍在教室在一片笑声里完成三餐。红红的干辣子面拌点盐,算是不错的调料,偶尔有同学带一小瓶油泼辣子,便是一种奢侈的美味。简朴的生活,挡不住青春的生机勃勃,尘埃飞扬的操场上,同学们的身影欢快雀跃。
没有厚厚的练习册,只有少量白纸墨汁刻印的试卷,我们天天手握钢笔疾书苦写。早点时的校园广播和课间操的音乐声,调节着我们的读书声,老师的讲课声。每天伴着最基础的课本,聆听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们用心揣着遥远的大学梦,有人勤奋有人迷惘……多愁善感的岁月里,酷暑严寒扼制不住青春的萌动,校园周围的田间小路,留下了同学们深深浅浅的脚印。
我们的904,班主任已五十多岁,在他严厉近乎死板的控制下,我们默默无语的团结在了一起,暗地里称呼他是“老学究”。“老学究”生气时,用粗俗的语言训斥我们,俨然忘记了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老学究”高兴时,用慈祥的笑容鼓励我们,完全是父辈温和的姿态。上课时,两副眼镜换来换去,我到现在都搞不清楚,哪副眼镜可以让他清晰的看到,教室最后一排角落里那几个调皮的男生。如今,“老学究”早已驾鹤西归,同学们说起他时,没有了当年的不满恨意,只有暖暖的师生之恩,深深的缅怀之情。
一首《梦驼铃》,唱出了我们的青涩敏感,唱出了我们的纯真执拗。
高二伊始,学校重新分班,904的教室里不再是904的相貌。刚刚凝聚的集体力,被分散了;刚刚通畅的交流渠道被截断了。叛逆期的执拗让我们愤愤不平,青春期的善感使得我们耿耿于怀,真挚的友情似乎遭遇了破坏。
国庆节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给了我们一个宣泄的机会。在几个同学的密谋下,分散到四个班的六十多个人集中起来,我们要以“原90级四班”的名义,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
除了学唱比赛规定的歌曲,自选歌曲在同学们的商议下,《梦驼铃》多数通过被选定。偷偷学唱的地点在学校新建的食堂,食堂在操场边上,一面开着两个不大的打饭窗口的墙,把十来米长的平房分成了两部分。一小部分是厨房操作间,剩下的一大部分没有桌椅,只是学生排队打饭的地方。过了饭点,这里空无一人,简直就是一个绝好的排练场地。国庆节前夕的那些日子,我们既愉快又紧张,因为我们不能光明正大的学唱排练,而相聚在一起我们又是多么的开心!六十多颗热情的心在相同的节奏上跳动,凝结成一股力量,努力着做好一件事情,这是多么的令人激动,我们的青春在激情中灼灼燃烧!
不知道我们的班干部费了多大的周折,说了多少好话,才说服了歌咏比赛的负责老师,允许我们以“原90级四班”的身份登上舞台。歌咏比赛那天,我们不仅要准备所在班级的服装,还要准备我们904的服装:绿色军装式的上衣,深蓝色的长裤。这是当时最容易借到也最容易统一的穿着!
当我们最后一组登上舞台,报出“原90级四班”时,台下一阵哗然,接着是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把老师们的惊讶甚至生气忽略而过。我们发挥的很好,赢得了最佳的赞誉。学校领导不让给打分记名次,而在学生们的心里,904是一个温暖友爱的班集体。而我们不需要分数和名次,只想证明我们是多么珍惜我们那份纯真的友谊。或许,那首《梦驼铃》也曾经感动过所有的师生……
1990年盛夏七月的高考,点燃了我们用三个春秋的诚挚友情,十载寒窗的努力拼搏凝结而成的炫丽烟花,我们就像那星星点点的花儿,散落在了不止方圆十里的各个角落。匆匆的握手离别,各自翻开生活崭新的篇章,开始了彼此新的人生旅途。
三十年恍然如梦,我们在忙忙碌碌中步入了不惑的年纪。秋霜染白了双鬓,寒风刻划了容颜,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使得我们奔波的脚步沉重,却不能停歇。重逢的那一刻,心底涌起无比的亲切,温暖在胸口一阵一阵的翻动。沧桑的容颜里依然是曾经熟悉的笑意,远远的身影仍然是从前走路的架势。岁月无情卷走了我们的年轻,却让那份真情历久弥新,温馨着我们的生命。
“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这样的声音,总能激起放置在心底的那些美好记忆,眼前仿佛是教室里写作业的我们,耳畔恍若有谈笑风生的阵阵回音。
“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轻声吟唱这样的旋律,总是生出缕缕的牵念,想起那些一起欢笑歌唱,一起流泪流汗的动情时刻。
年年岁岁不约而至,岁岁年年不期而来。我们在唏嘘中感慨不已,在匆忙中相互牵挂。漫漫余生里,904的同学们,你若安好,我就温暖!
第五篇:邂逅,我们的青春散文
第一天:
冬日里,阳光依旧和煦,暖暖的打在每个人脸上。第一次遇见你,你的笑容吸引着我,如童话般美丽,又像阳光般灿烂!
第二天:
我开始回忆着这段美丽的邂逅,不经意间,似乎想起了你,就会温暖我的整个心灵,于是任凭自己每天相同的时间重复着走过相同的地方。
第三天:
不知不觉,每天摇微信演变成了我的习惯,更喜欢在bbs上写下一些文字,抱着好奇与期待,想等待着
会不会有你的身影。时间一天天过去,我的世界没有你,冬日里的风好像变得异常寒冷。
第四天:
喜欢仰望45°角的看着那片天空,天空有洁白的云朵,想起来你那天的白色衬衣,关于你还是没有什么
讯息。
第五天:
依旧喜欢天空的我,不知为何眼中的天空刹那间由纯蓝变成了灰暗,就像我此刻的心情。
第六天:
在咖啡厅里,窗外景色变得洁白了,这是一场雪么?原来灰暗的天空下竟然也有白色的大雪,就像你的微笑,依旧那么温暖动人。真希望下一秒能够再次遇见你!
第七天:
时间流逝,或许我的朋友已经发觉,看穿了我那如水一般湛蓝的心,也许知道了我那坏坏般的心情,说我就像一个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小孩。只有难过、痛苦、伤心和失落。
第八天: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每个人都被圆圆的毛衣包裹着,天空也下起了小雨,这冬日的小雨滴,每一
滴都变得异常冰凉。但是,我想重新挂上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第九天:
之后,我开始喜欢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所有的一个人。看冬季枯叶零零飘落,在街道上的感觉,异常的孤单,仿佛只有我一个人。
第十天:
风摇曳着头发,阳光的碎片洒在你干净的头发上,遇到你,不知道为什么心情那么美,当我努力
奔跑到街头的转角处,你就像一阵微风,再一次的从我身边掠过,却又再一次的从我眼线中消失。
第十一天:
南方的冬天没有雪,白天有温暖的阳光,晚上有洁白的月色,在这个时光漫长的消耗里变成了
一片薄薄的叹息坠落在地。
第十二天:
放学的午后,阳光总是那么明媚,朋友问我:“还在想着他吗?,你真的相信有一见钟情的爱情吗?”我微笑的点点头,因为我相信,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会有一见钟情的爱。
第十三天:
在图书馆,我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的找着自己喜欢的书籍,不知道为什么周围的眼光变得
异样了,仿佛都在围着我,我不知觉的看了看朋友,表示向她寻找答案,她就像个守住秘密的小孩
朝我微笑。她的可爱表情,让我忍不住的笑了。
第十四天:
夜晚,我没有想得太多,跟随着朋友欣赏星空下的烟花,不知道为何心情变得了莫名异常,此刻,多希望能遇见你,和你一起享受这样的夜晚。流星悄悄划过天空,一闪而过,我闭上眼睛,轻轻许下自己的愿望。
第十五天:
周末,习惯性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的我,路过陌生而又熟悉的街角,停下了脚步,人流熙熙攘攘,只想多回忆一点遇见你的感觉。嗒嗒嗒,天空又下起了小雨,我闭上眼睛抬头静静的听着
雨滴声,让雨滴尽情的打在我的脸上。当我慢慢睁开眼睛,眼前一把白色雨伞挡住了雨滴的掉落。听见身后一个温柔而又
有一丝颤抖声音传来:“傻瓜,是不是让你找得好辛苦?真的抱歉,来晚了。”我慢慢的转过身,看着他,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微笑的点了点头。他紧紧的抱着我。有他的冬季,天气再也不像往常
那样寒冷,我还在想,流星一定是听到了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