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故事
2、老驴的重生 把困难踩在脚下 【故事】
有一天,一个农夫的一头老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
农夫绞尽脑汁想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老农毫无办法。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但回头一想,虽然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救它,不过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再说顺便把这头老驴给埋了,也免得它如此痛苦,毕竟它陪伴了自己多年,也作出过不少的贡献。于是,农夫拿来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当这头老驴看到主人要把自己活埋时,开始嗷嗷大哭,农夫也陪着掉泪,场面十分凄惨。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过后,这头驴子突然安静了下来。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它开始镇定地将泥土奋力抖落在地,然后站到抖落的泥土之上!驴子刚才的沮丧和悲哀此时已经荡然无存,眼神中分明对农夫的“好意”表示心领神会和感激之情。农夫也突然明白了什么,于是拼命地往井里铲土。就这样,驴子将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站上去,再站上去。很快,这只老驴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在众人的惊讶之中快步地跑开了!【感悟】
人生下来注定要同困难打交道。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在和困难的搏斗中,或是困难吞没懦夫,或是强者征服困难,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工作中,我们经常感觉到困难重重: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残酷,企业文化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复杂,甚至是各种不幸和灾难的打击,可能已经让你觉得身心憔悴,万念俱灰,你因此认为人活着实在是太累,太难,甚至差一点点就放弃了与困难斗争的勇气。然而,强者与懦夫的区别就在这里。因为真正的强者懂得,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唯一办法就是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思考,然后将它视为磨练自己意志和锻炼处事能力的机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征服它,战胜它!
一次次,当你从困难前面走过,你终于明白,原来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想想自己曾经经过的种种挫折和灾难,你终于发现,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相比之下,今天这一点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记住这个故事,它会让你永远把困难踩在脚下,助您迈向成功的颠峰!
张三李四
积极工作就会得到赏识 【故事】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他们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张三青云直上,又是升职又是加薪,而李四却仍在原地踏步。李四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张三之间的差别。
“李四,”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一会儿功夫,李四便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问,于是赶紧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老板继续问他。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好吧,”老板接着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别出声,看看别人怎么说。”于是老板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张三,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李四无语。【感悟】
任何一个企业都迫切的需要那些主动、负责的员工。优秀的员工往往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安排工作,而是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好计划,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问题在于,有一些人对待工作总是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他们把自己当成一台机器,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即使发现领导的工作安排有问题,他们依然按照错误的安排执行“份内”的工作,一旦出了问题,他就将所有的责任推给领导——其理由就是“这是领导的安排,我只是按上司的意图执行工作,因此我没有责任。”这就是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的表现。这种不负责任,消极工作的态度往往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使然。如果一个人在思想上总认为自己在为别人打工,他就不可能做到积极主动和具有责任感,也永远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事实上,工作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薪水,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事的能力,这些都有益于我们整个人生和事业的成功,这些价值和我们所获得的薪水相比高出千万倍。如果我们将薪水看得过重,认为拿一分钱干一分活,这样反而忽略了自己的进步,丧失了可能获得的成长的机会,这才是你最大的损失。有了这种意识,我们自然就会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和无限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一件工作。
不要担心没有人赏识,不要总是感觉怀才不遇,你要相信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一定会得到老板的重用,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工作,机会一定就在眼前。
一、积极的信念
1、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 【故事】
有这样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小时候生活在同一个家庭,过着同样的生活,并且同样只受过短短五年的教育。但当他们长大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状况,哥哥经过努力终于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并且还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和三个可爱的孩子,他每年都会拿出大量的金钱来做一些慈善事业,因此赢得不少赞扬和荣誉。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弟弟后来成了一个靠偷窃和勒索为生的瘾君子,并且因强奸罪被送进了监狱。
有意思的是,当记者问到他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结果时,他们的回答居然惊人的相同:我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我有一个冷酷无情的爸爸,他嗜酒如命且毒瘾甚深,有好几次差点把命都送了。他的脾气十分爆燥,经常打我妈妈。因为在酒吧里和一位看不顺眼的酒保斗殴,我爸爸稀里糊涂地成了一名杀人犯。因此,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四处流浪。我有这样一位老子,我还能怎样? 【感悟】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有什么样的遭遇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观点。影响人生命运的不是环境,而是你对人生抱有什么样的信念!就如故事中的孪生兄弟,虽然他们的家庭环境一模一样,但由于信念不同造成了他们完全不同的命运。
不少年轻人总是认为自己的公司不好,是公司的环境和落后的管理使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妄想如果自己是在一个世界一流的公司,就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且得到公司的器重。事实上,他们在怀疑和妄想之中已经走进了一个可怕的陷井:天天懒懒散散,无精打采,工作起来马马虎虎,不负责任,除非万不得已,他们绝不多做一件事情,并且时时想着伺机跳槽。以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够得到领导的欣赏呢?
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这种现状,你会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顶尖的公司也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正是因为公司目前的管理现状还有待于改进,这才是你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如果你能为公司的规范、发展和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你还用担心得不到老板的器重吗?
3、你在做那种和尚 【故事】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寺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面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了好朋友。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他们一起挑水的日子一晃过了一年。突然有一天,东面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面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第三天、直到过了一个月仍然见不到朋友下山挑水。他很担心对面的朋友可能生病了,于是决定到东面的寺庙里去找他,看看是否能帮上什么忙。
等他到了东面的寺庙,看到他的老友居然正在门前悠闲地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也没有生病。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水吗?”
东面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西面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一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来了。” 【感悟】
我们的“工作”有如和尚挑水的任务,而“打井”就象在工作中和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如果我们整天在办公室工作就是打打电话、发发文件、做些驾轻就熟的服务性工作;如果我们总是强调自己工作很忙,不愿意挤出时间来学习; 如果我们安于现状,得地且过,成天醉生梦死,花天酒地,那就等着挑一辈子的水吧。
每个人都有一种良好的发展自己的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数的人总是难以实现这个愿望。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毕业后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工作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仍然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人生的悲哀。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是提高自我素质的基本途径。所有原地踏步的人的一个共同的弱点不是知识的贫穷,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对知识再学习的能力。据美国研究表明,一个1976年毕业的大学生到1986年,他的知识就基本老化。有人估算,目前人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90%以上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的。未来30年,人类的科学知识总量将在现在基础上再增加100倍。特别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士今天都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种知识更新的速度正在加速,时常感叹“三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于人”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也曾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像鲜奶,纸盒上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要腐蚀掉了。”
4、心中的顽石 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花园中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花园的人,不小心就会碰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回答说:“那颗石头从你爷爷时代起,就一直„生‟在那儿,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时候,挖这块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花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还是这样回答:“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因为那颗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第二天一早,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她下定决心,即使是发上三天两夜的功夫也要把这块石头撬出来搬走。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但谁都没想到,几分钟以后她就已经把石头撬松并挖了起来,看看大小,这颗石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感悟】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的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也无法让你真正的成功或是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和目标具有现实的意义。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一些“行动的矮子”,虽然他们想法很多,但总是不见其行动,他们要不是武断地认为某件事根本不可能有结果,就是说行动的时机还没有来临,总之,他们会为自己的拖延找到千百种借口。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位人力资源经理,他在新到一个公司时和我大谈特谈公司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是如何的不够规范,并且信誓旦旦要为公司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但事隔一年,这家公司还是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问其原因,他说自己每天都被陷在一些人员招聘和劳动纠纷处理的事务当中,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制度化建设。就是这种毫无道理的借口让他找到了碌碌无为的理由。试想一下,他把不该做的事情全部做了,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去做,公司何时才能走向规范?
阻碍我们行动的,往往是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而不是事情本来有多么的困难。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情值得去做,立刻行动,不要拖延,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够做到。因为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拖延才是让你停步不前的根本原因所在。
10、索桥三人行 用自信克服恐惧心理 【故事】
有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颤悠悠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它是通过此地的唯一路径,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涧底。
有一天,一个盲人、一个聋子和一个耳聪目明的年轻人来到桥头,他们需要从这几根铁索桥上攀走过去,别无选择。经过短暂的商议,三个人开始一个接一个抓住铁索过桥了。盲人心想,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附。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的咆哮怒吼,恐惧相对会减轻许多”。于是,盲人和聋人便从铁索桥上走过去了。
那个健全的人一边自我激励一边鼓起勇气开始过桥。刚走出十几步路,当他看到桥下的险象,听着咆啸的水声,想象着自己从桥上掉下去的各种惨状,内心变得越来越恐惧起来。再看看距离对岸起码还有50步路那么远,他的信心立刻崩溃了,双腿也开始发软。他决定停下来放弃过桥,于是拼命地抓紧手上的铁索,慢慢地转过身去。然而,就在此时,他一脚踩空终于从铁索桥上跌了下去,随着一声惨叫这位健全的年轻人便一命呜呼了。【感悟】
恐惧是自信的敌人。如果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很自信,那么他在这方面基本上就不会有恐惧;反之,如果缺乏信心,恐惧心理就会更加强烈。人们恐惧SARS但不恐惧感冒,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人们对感冒的治疗有信心,但对SARS却完全没有把握。
恐惧心理的消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它将严重地阻碍人们行动的勇气,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例如,有的人恐惧某种疾病,他可能丧失与病魔斗争的勇气;有的人恐惧成功,他在差一点点就能成功的路上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有的人恐惧上司,与公司上司接触时会变得语无伦次、动作拘谨等等。经验告诉我们,人们经常怕这怕那,实际上在所有这些担心当中,只有百分之几的事情会发生,而且远远不象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大多数的事情,往往是人们自己把困难夸大了,将一些问题想得过于严重了,从而徒增恐惧,自己把自己吓得止步不前,甚至倒下。经历过SARS恐慌的人们发现,人是如此的脆弱,有关SARS的传言(由此产生的恐惧)令很多人失去了理智判断。然而,也只有经历过恐慌的人们才能知道,人又是多么的自信,因为人们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而始终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正是这种必胜的信念让我们战胜了恐惧,也战胜了这场灾难。
导致事情失败和悲惨结局的原因往往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走过铁索桥)有多么的困难(盲人和瞎子都过去了),而在于存在于人们(年轻人)思想当中心的这种恐惧——这就是故事向我们提示的深刻的道理。
永远的坐票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故事】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
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的车厢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通常的情况是,往往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有若干的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告诉我们说,大多数乘客容易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有的人即使想到了,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他们为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已经感到非常满足,极不情愿为了一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感悟】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确实如此,无论我们干什么事,要取得成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终其一生一事无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坚持过。
做人力资源的人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求职者,在他们的简历当中,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跨度很大,工业、商业、贸易业、服务业无所不包;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没有方向,行政、人事、业务、市场、策划似乎无所不能。我们不排除当中有个别能人属于通才,但更多的情况是因为这些求职者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他们总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找工作,找到什么工作是什么工作,找到什么单位就是什么单位,只要薪水不错他们就会怦然心动、欣然前往。他们频繁地跳槽,频繁地变换不同的职业,似乎无所不能,实际上无一见长。不同的职业生涯就如同一列列长长的火车,既然你选择了这列火车,只要你坚持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如果你坚持不懈,你还可以从硬座转到硬卧甚至是软卧。但千万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因为这里人多而改搭其它的列车,因为其他列车同样是“人满为患”,更重要的是它将要去的地方并不见得就是你的目的地。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和优、劣势,好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坚持到底,必有作为!
第二篇:故事 案例
习惯:
一个不甘心自己命运的年轻乞丐,总想有一天能够发达起来。可好几年过去了,他还是穷困潦倒。最后,他心灰意冷,只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一位未卜先知的智者身上。于是,他带上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笔钱,找到了那位智者。
“尊敬的先生,请你指点一下吧!我十余年后会不会还像现在这么穷?”智者稍稍抬头看了一眼乞丐,说:“年轻人,我说出来你不要不高兴,十年之后,你还是像现在这么穷。”乞丐听了非常难过,于是掏出一些钱递给他,恳求智者:“老先生,你再看看我二十年后有没有希望?”智者有些感动了,认真地看了看他说:“你二十年后还会这么穷。”乞丐感到更加伤心了。最后,他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跪在智者面前十分虔诚地说:“老先生,我就靠你了,你再给我指点一下吧,我三十年后会怎么样呢?”无可奈何的智者只好又看了看乞丐,很同情地说:“你三十年后不穷了。”
年轻人为之一振,高兴地从地上蹦起来:“哇!我终于有希望了。那么,尊敬的大师,再请问一下,到那时我能有多少钱呢?”
“年轻人,你三十年后不穷了,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智者拍了拍年轻乞丐的肩膀飘然而去。
多么有深意的话啊!其实,人生就是一种习惯,勤奋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是一种习惯;富裕是一种习惯,贫穷也是一种习惯……关键是,当你已经习惯于一种角色时,还会有更高的追求吗?
说话的艺术——请客
有一个人为了庆祝自己四十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在家中吃饭庆祝。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
这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其中有一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了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个人,其中有一个人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剩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
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不甘平庸的蚂蚁
列夫离开办公桌刚一会儿,回来就发现,一只蚂蚁爬上了他刚买的蛋糕。这下他享用的兴致全没了。列夫质问蚂蚁为何破坏他的心情。浑身沾满奶油的蚂蚁慢条斯理地说,它饿了,被蛋糕的香味吸引过来,而且它食量小,一点点蛋糕就够了。
列夫听了更火了:“以你的身份,哪配得上跟我一起吃相同的东西?你应该捡垃圾吃。”蚂蚁一脸委屈:“我有我的蚁格,不想卑微地讨生活。”它说,它也想出蚁头地,但天生的不平等叫它只能不起眼儿地过日子,可它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所以它选择这陌生且危险的城市。这么一说,列夫心软了:“你不怕无法适应?”“只有做过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蚂蚁说,它不觉得它的生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它相信,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
列夫心情很沉重,这些年,他最大的困惑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却始终未付诸行动,只能原地打转,也许不会更坏,但也绝对不会更好。回过神儿,列夫准备把整块蛋糕送给蚂蚁。但蚂蚁谢绝了,它说,它已经尝过蛋糕的滋味,想再去尝点儿别的。
反面教材,关于误解:
第一件事:人与马
我们都见过,如果一只苍蝇或蚊子落在马的身体上,马会抖动局部的肌肉或是用尾巴驱赶它们。这说明马的触觉很灵敏。
初学骑马的人坐在马背上想让马往前走时,往往会做如下的动作:
1.用脚踢一下马,人想:往前走啊!(马想:你干嘛踢我?不明白,所以没动。)
2.用脚再踢一下,人想:怎么不走?(马想:你凭什么踢我?想干什么?仰了仰头。)
3.用脚又踢一下,人想:你敢不走?快走!(马想:你到底想干什么?!欺负我是吗?往后退了一步。)
4.狠狠地再踢一脚,人想:还敢抗命!嫌我踢得不够狠!快走!(马想:你凭什么打我?!开始转圈。)
5.狠狠的一鞭子,两鞭子……人想:不听话,非得揍你不行!(马想:哎呦,疼!后面有鞭子,快跑!所以往前跑去……)
6.骑马的人得意洋洋地开始享受策马扬鞭了。人想:这下知道往前走啦,不听话就得用鞭子抽!(马想:这人不讲理,他有鞭子。惹不起鞭子,快跑!……)
因为不了解马的肢体语言,人使用了错误的方法,达到了看似正确的目的。结果是:危机四伏!因为不了解人的肢体语言,马错误地理解了人的真实意图。结果是:充满敌意!
其实,对于触觉很敏感的马来说,如果它知道你的意思,腿轻轻一碰,它就会走了。简单的动作如此,高难度的动作也一样。
第二件事:人与人
在训练时,因为骑手的缰绳越骑越长,所以教练要求骑手收短缰绳。
“收缰!收缰……”反复喊了三四遍,见骑手还没有收短缰绳,于是就让骑手停下来,问他:“为什么不收缰?”骑手说:“我收了,还要怎么收啊!”教练愣了:“你哪儿收缰了?怎么收的?再收一次让我看看!”骑手又做了一次:他的手握着缰绳没动,只是往后拉了拉缰绳,胳膊肘确实往后移动了。教练乐了:“我说的收缰是把缰绳收短,是把手里的缰绳拿得离马嘴更近一些,不是把小臂往后移。唉,误会了!”
其实,很多时候教练要求我们做的动作,我们没有真正地理解,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做好、做对。
以上两件事充分说明:交流的双方如果对于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在理解上产生了偏差,就有可能因为误解而造成误会,甚至产生对立!
第三篇:责任心案例故事
责任心案例故事
故事一:远涉重洋的一封来函武汉市鄱阳街的景明大楼建于1917年,是一座6层楼房。
在1997年也就是这座楼度过了漫漫80个春秋的一天,突然收到当年的设计事务所从远隔重洋的英国寄来的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1917年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如再使用为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点评:80年,不要说设计者,就是施工人员恐怕也不在世了吧。竟然还有人为它操心,还在守着一份责任、一份承诺。
故事二:35个紧急电话一位名叫吉埃丝的美国记者,有一天来到日本东京,她在奥达克余百货公司买了1台唱机,准备送给住在东京的婆婆家作为见面礼。售货员彬彬有礼、笑容可掬地特地挑了l台尚未启封的机子给她。然而回到住处,她拆开包装试用时,才发现机子没装内件,根本无法使用。吉埃丝火冒三丈,准备第二天一早即去百货公司交涉,并迅速写了一篇新闻稿“笑脸背后的真面目”。
第二天一早,一辆汽车赶到她的住处,从车上下来的是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总经理和拎着大皮箱的职员。他俩一走进客厅就俯首鞠躬、连连道歉,吉埃丝搞不清楚百货公司是如何找到她的。那位职员打开记事簿,讲述了大致的经过。原来,昨日下午清点商品时,发现将一个空心的货样卖给了一位顾客,此事非同小可,总经理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当时只有两条线索可循,即顾客的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张美国快递公司的名片。据此百货公司展开了一场无异于大海捞针的行动。打了32次紧急电话,向东京的各大宾馆查询,没有结果。于是,打电话到美国快递公司的总部,深夜接到回电,得知顾客在美国父母的电话号码,接着,打电话到美国,得到顾客在东京的婆家的电话号码,终于找到了顾客的落脚地。这期间共打了35个紧急电话。职员说完,总经理将1台完好的唱机外加唱片1张、蛋糕1盒奉上,并再次表示歉意后离去。吉埃丝的感动之情可想而知,她立即重写了新闻稿,题目就是“35个紧急电话”。
点评: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有这样大海捞针的行动,就不会有及时改正错误的机会。今天的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责任感的竞争!故事三:当孩子不小心碰到桌子有个小孩,不小心碰到了桌子大哭。中国的妈妈见到后,第一个动作就是伸手打桌子,然后哄小孩:“乖!不哭!”。而日本的妈妈则不是这样,她会要求小孩重新绕桌子走一遍,然后启发他:“人之所以会撞上桌子,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你跑得太快,刹不住脚;二是不注意看路;三是你心里在想别的事情。你刚才是属于哪种情况?”点评:桌子是死的,它不会主动来撞人,所以人会撞上桌子,是人的错,而不是桌子的错。中国的妈妈伸手打桌子,就等于在教育孩子,那都是桌子的错,不是你的错,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遇事情首先是推卸责任,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而一门心思挑别人的毛病。
日本妈妈的做法,则是在教育孩子要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要去一味的指责别人。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凡事总是先检讨自己的不足。
故事四:偷油的老鼠有3只老鼠结伴去偷油,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根本喝不到油。喝不到的痛苦令它们十分着急,但着急又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它们静下心来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一个很棒的方法,就是一只咬着另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们取得了一致的共识:大家轮流喝油,有福同享,谁都不可以存在有独享的想法。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这么少,大家轮流喝一点不痛快。今天我运气好,不如自己痛快地喝个饱。”夹在中间的老鼠也思想不停:“下面的油没有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岂不是要喝西北风?我干吗这么辛苦吊在中间让第一只老鼠享受一切呢?我还是把它放了,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淋漓痛快!”第三只也在开动脑筋:“油是那么少,等它们喝足了哪有我的份!倒不如趁机把它们都放了,自己跳到缸底饱喝一顿,一解馋嘴。”于是,第二只老鼠狠心地放了第一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也迅速地放了第二只老鼠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去了。最后,三只老鼠都淹死在油缸里。
点评:团队成员之间只有真诚合作,才能顺利实现团队目标。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忠诚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因个人私利而置团队和他人利益不顾。这样,才能形成凝聚力,增强战斗力,最大化的挖掘出团队的潜力。
责任心测试分析分析:
81分以上你行事谨慎、细心、可靠,为人谦虚和懂礼貌,并且相当诚实.你的朋友会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可靠的人,他们愿意将心里话告诉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往往想到的也是你.你的人际关系不错,这与你的性格是分不开的.31-80分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很有责任感,只是偶尔有些不坚持原则,有时也会马虎,没有考虑得很周全,甚至草率或失信,但这并不影响你与人交往.总而言之,你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你的责任感会使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30分以下你是个不太负责任的人.你经常会不按原则办事或逃避责任,在许多事情上造成失职,对他人甚至对自己都缺乏责任感.你一次又一次地逃避责任,你也许经常遭受批评,每个工作往往都不长,手上的钱总不够用.你需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多为别人着想,要有敢作敢为的勇气,多锻炼一下,你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故事疏忽一点责任都要付出代价快餐巨子麦当劳在1994年第15届世界杯上企图抓住商机,在食品包装袋印上了参赛的24国的国旗。不幸的是,在沙特阿拉伯国旗上有一段古兰经文,这带来了阿拉伯人的抗议。因为使用后的包装袋往往被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这被认为是对伊斯兰教的不尊重,甚至是对《古兰经》的玷污。面对严厉的抗议,麦当劳只好收回所有的包包装袋,做了一会冷板凳,当了一会看客。
第四篇:案例小故事
班里出了个老大
大众城朱泾幼儿园
谢静
实录:
早上,乐乐拿了一个百变魔尺来园,凡凡马上走到他面前说:“拿来,我先玩玩。”说完拿着就走,而乐乐则瞪着眼睛张望,一脸无奈的样子。琪琪拿了赛尔号的翻翻卡。凡凡走上前说:“给我一张。”琪琪乖乖地让他先挑选一张。圳圳坐在那里画 画,凡凡走过去蛮不讲理地说:“起来,我要坐这把椅子。“这是我先拿的,你自己不会再去拿一把吗?”圳圳不乐意地反驳。“我就爱坐这一把。”凡凡边说边动手抢了起来。而旁边的宁宁也跑过去帮着凡凡抢椅子,眼见两人要打起来了,我出面调停,而凡凡看到我介入,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哄着圳圳说:“圳圳,刚才我是跟你闹着玩的,走,我给你看卡片去。”说完,不由分说地拉着圳圳走了。琪琪和乐乐则说:“凡凡是老大呀,不听他的,就有苦头吃了。” 我决定对凡凡“以牙还牙”:“凡凡,刚才你拿别人的东西,人家同意吗?”
“不同意,不过没事,他们都怕我。”“怕你什么?”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怕我厉害呀.他们都打不过我。”凡凡边说边挥舞着胳膊。
“那老师能不能打过你呀。”“能。”“那我就是老大啦,现在我就要你的坦克削笔器,还有百变魔尺。”“不行,我不能给你,这是我妈妈买给我的。”凡凡紧紧搂住这两样东西。
“我就是想要,这是命令,你必须给我,否则我要抢过来。”
“你不讲理。”凡凡的声音里有了哭腔。
“我怎么不讲理了,我是老大,我能打过你,你就得听我的,在班里你不也是这样做的吗?要不,咱们就找小朋友评评理。” 我召集孩子们过来评理,早就对凡凡不满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七嘴八舌地批评凡凡。凡凡低下了头,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思考:
孩子年龄小,喜欢模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将孩子的一些不良做法遏制在萌芽之中。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挖掘孩子自身的优点,扬长避短,帮助孩子成为大家喜欢的、真正的“老大”。
2014年9月
第五篇:教育故事案例
教育案例
胡永雄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新一届的高一新生军训又开始了,每次接收高一新生我都会通过军训来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初步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帮助我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做好准备,通过军训的观察可以了解哪些学生责任心比较强,哪些学生纪律性比较好,以此确定班干部以及今后重点关注的后进生。
通过几天的军训有一个学生逐渐进入我的视线,在站军姿的时候这个学生总会搞些小动作,比如脚在抖动,手在前后晃动,有时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一些坏笑。教官发现时就把他单独叫出来当着大家面站在一旁,他好像跟教官过不去,当教官不注意就会扭动身子,有时也坏笑,弄得其他同学也会跟着笑起来。教官实在怒不可遏的时候就罚他跑步!但是情况却没有什么好转!
这个学生叫蒋某某(为了学生隐私我暂且这样叫他),我查了他的入学成绩,是班里的中等偏上的学生,学号是19号,档案里老师的评价也没有特别的地方,我注意到他是初三才转学来的。于是我抽空就找他谈,问他是不是对现在情况自己有什么想法?包括学校,军训,教官,老师,同学等等有什么自己想法没有?他一般问题都不回答,但他最后表示自己会做好的,对一切没有什么意见。后来他脸上的坏笑基本不出现了,但是有时会有些动作不规范被教官处罚。我认为他已经态度上已经有进步了,也就没有继续找他谈话。
开学以后,没过多久老师又想我投诉,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男生总是在那里坏笑!根据几个老师的描述,我知道,那个坏笑的男生又是他!于是我再一次找他谈话,但是他表示自己并不是对老师不满也没有别的意思,说自己会改的。我再一次相信他了,并且鼓励他,相信他能成为最好的学生。但是几乎所有的科任都认识他了,还是因为他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怪笑,甚至年级长也认识了他,他还顶撞年级长。我再次找他谈话,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年级长说他没有家教,怎么说他都可以,但不能说她妈妈!我意识到要找她家长过来谈谈了,找她联系方式的时候,我才发现,父母一栏当中只填了妈妈的名字以及联系方式,于是我联系了他妈妈。但是电话一直没有人接。联系打了三天电话,电话那头才有人接了。原来她妈妈这几天由于身体原因一直在住院!我向她说明了蒋某某入学以来的表现。接下来的第二天,她妈妈来到我们办公室,一见到儿子,就失声痛哭起来,指着儿子哭诉起来!“我容易吗?!送你上学的时候你是怎么答应我的!”,蒋某某在旁边低头默默流眼泪。原来蒋某某的父母离异,现在妈妈一个人抚养他,他在初中经常犯同样的毛病,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他非常自卑,也受到同学排斥。后来母亲特地从外地把他带到广州,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后来经医生鉴定他属于多动症!有些行为自己根本无法控制,比如说脸上的怪笑。由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暂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只能安抚她妈妈答应她一定会帮忙教育蒋某某的,叫她放心,不需要太担心。
多动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于是我向学校申请对他进行心理辅导。为了不伤他的自尊,首先征求了他个人意见,同时向其他同学保密,也跟所有的科任老师说明了他的情况,其他老师也对他的情况也表示理解和同情。在多方的努力下,蒋某某后来虽然偶尔会犯同样的毛病,但情况一天天的好转,高一结束后,他被分到了其他的班级,我也及时把他的情况介绍给高二的班主任!
高三毕业时,虽然他不在我班上,但是毕业时,我还是收到了他的毕业礼物,一封由衷的感谢信!他表示,“老师是你不离不弃,让度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能够让一个学生从心里阴影中走出来,帮助他健康成长,我也无比欣慰!
反思:解决学生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老师三方的沟通努力,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解
决,想当然、简单、粗暴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