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孤僻性格学生的心理分析及矫正教育
孤僻性格学生的心理分析及矫正教育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 谢华翠
性格孤僻是心理产生偏差的一种表现。孤僻性格的学生虽然人数不很多,但出现问题的比例相当大,这不仅会给学生本人及家庭带来不幸,也会给同学、老师和学校造成一些额外的负担。
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多年来,对孤僻性格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的表现我分析如下:
一.不爱与人交往,待人冷漠。
性格孤僻的学生往往不爱与人交往,不关心他人和班集体,自己的心事不愿跟任何人讲,在承受不起精神压力的折磨时,会做出过激行为,甚至走上绝路。
二.多疑,情绪波动大。
疑神、疑鬼,喜怒无常是孤僻性格学生的又一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够活泼,性格封闭,总是从自己偏差的心理出发产生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怀疑,经受不起挫折和批评,经常莫名其妙地闹情绪。
三.自卑感强,自信心差。
自卑、不自信是孤僻性格学生的一个特点。性格孤僻的学生一般业余爱好较少,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很难发现自己的能力,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可是强烈的自尊心又驱使他们不甘落后,但由于缺乏自信心,又最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当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之后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改变比较困难,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改变的可能性。学生还处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未完成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孤僻性格学生的矫正教育我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一。用心关爱,取得信任。
关爱能消除这些孤僻孩子心里上的抵御,信任是人与人之间进一步深入交流的基础。作为教师,面对这些孩子首先要用真爱敲开他们紧闭的心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消除他对你的抵御和戒备,渐渐拉进相互之间的距离,取得进一步交流、沟通的机会。然后走进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勇敢、大胆地倾诉,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我们必须认真聆听,仔细分析,耐心引导,力争取得他们的信任,以便进一步开展矫正教育。
二.从根本入手,启发自我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注意调动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本人意识到自身性格的偏差,并从主观上有矫正需求时,矫正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下去。我班一男孩性格相当孤僻,在家从不主动与与父母交谈,有时十几天没叫爸妈一声;假期无论长短一般不出大门,就呆在家里。经常无故与父母赌气,不上学、不吃饭,把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间里等等。在学校从不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也不关心班上的任何事,全班同学都说他是怪人。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我找他父母交谈,了解他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并主动邀请他放学后陪我散步、聊天等。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引导,他渐渐意识到自我封闭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危害,也会让关心自己的人着急,于是他表示愿意慢慢配合我,矫正他自己的孤僻性格。有了他主观上的配合,一年下来,这孩子开朗多了,在班上经常参加义务劳动,主动与同学一起有说有笑地玩,帮老师拿教学用具,还经常在课余时间跟我一起聊聊他的理想、心愿等等。在家里,他也经常和父母交流,谈他在学校里的情况等。孤僻性格学生主观上的矫正需求对教育工作者顺利开展矫正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从根本入手,充分启发学生本人的自我教育意识,矫正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融入集体,接受锻炼。
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和集体。集体教育是改变人的孤僻性格,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手段。在集体生活中,增强了孩子们友伴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发展组织才能和行为调节能力,也能使封闭心理较强的孩子的孤独寂寞感得以驱散、消除,从而锻炼他们与人交往、交流、主动参与及表达的能力。
四.给予从充分信任和鼓励。
几乎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位置,孤僻性格的学生也一样,他们希望得到周围的人的好评、尊重和信任。在工作时间中,对这些性格孤僻的孩子,我总是表现出很信任他们,并时常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人际交往和集体活动中去,每当他们不自信、想退缩的时候,我总是用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有向前冲的勇气。信任和鼓励是教育工作者送给孤僻性格孩子最好的礼物,它能从很大程度上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也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矫正教育。
总之,孤僻性格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存在给学校、班级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增添了很大的负担。孤僻性格学生的矫正教育是一个长期、细致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耐心、恒心和爱心。只有慢慢地从根本上矫正他们的性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第二篇:性格孤僻的人如何走出心理困境
性格孤僻的人如何走出心理困境
孤僻即我们常说的不合群,指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在中学生群体中约占5%~8%。孤僻的人一般为内向型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个性的人猜疑心较强,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因此,孤僻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孤僻的人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欢乐与友谊,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很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容易消沉、颓废、不合群,缺乏群体的支持,忧心忡忡,易出现恐怖心理。这种消极情绪长期困扰,不但影响学习,而且损伤身体。
孤僻的性格一般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技能力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而造成的,如耻笑、埋怨、训斥,自主性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是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那么如何克服孤僻呢?
1.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和他人。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敞开闭锁的心扉,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的缠绕;另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孤僻者一般都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自恃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忧点、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命不凡,认为不值得和别人交往;有的倾向于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别人讥讽、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保护着脆弱的自尊心。这两种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
2.学习交往技巧,优化性格。可看一些有关交往的书,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获得了友谊,愉悦了身心,便会重树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交往,喜欢结群,变得随和了。可以从先结交一个性格开朗、志趣高雅的朋友开始,处处跟着他学,并请他多多提携。
3.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议你尝试以下几种做法以提高自信:
① 重新审视自我。你有没有试过在一张纸的左面列出自己的优点和强项、右面列出弱点和不足,不假思索地尽情罗列,然后再归类整理。此时,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平时没有太留意过的长处,而且优点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缺点的数量。
② 适时地进行自我激励。在JS面授班上,老师有没有让每个学员都站起来大声地说出一句自我激励的话?这其实就是为了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卢梭曾经说过:“我不比别人更好,但我就是我。”这句话让我很受鼓舞。当我确实不如别人时,我会对自己说:“我会抓紧锻炼自我,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对自己说:“只要全力以赴就不是愧对自己;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我就会做得更好。”
③ 必要的时候应该放弃。与他人不必要的比较应该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应该放弃,百分之百的完美主义标准应该放弃。运用“二八定律”来衡量自己的能力,即十件事情中做好了八件就应该感到欣慰和满足。
④培养某方面兴趣。在自己的优点、专长、兴趣中,找一样(刚刚开始时,一样就够了)来加以特别培养、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虽然还不是专家,但在小圈子中,一提到某件事,大家都公认非你莫属了,专长不必太困难如弹钢琴,气功治病那么高深莫测,可以简单至做蛋糕、剪头发、游泳、看星星、记电影的中英文名称……什么都可以,有了专长,就有机会做主角,做主角,自然神采飞扬!
⑤肯定自己的能力。每天找出3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不要把“成功”看成登上月球那么大的事,成功可以是顺利跟医生约了治疗时间,上班交通一路畅顺,处理的文件档案没出一次错等等,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有“成功”与“挫折”之分,一日至少顺利地做了3件事,又怎能说“一事无成”、“一无是处”呢?知道能把事情做好,等于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你可振作精神。
⑥.计算已做妥的事。计算自己做妥的事而不是检讨自己还有多少件事没有做。人还没做的事永远多过已做妥的事,如果老想着这个没做,那个没做,便会愈想愈沮丧,真的会觉得自己能力低,无效率,大为失意。但已做妥的工作并列出来,可是长长的一张单子啊,能力还真的高呢,能这样想,立刻便自信心大增,不会萎靡。
4.改掉交往中胆小的毛病:首先,要时时想到自已是一个独立的人,堂堂起正正的人,自已和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可不必“未曾开言矮三分”。人各有优势,通过交往,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只要你有了信心,胆子会壮的。其次,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即把主动和别人说一次话,或主动邀请别人做一件事,当着一次胜仗来看待。你可以这样暗示自已,我主动与你交往,即使你不理我,我也算取胜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一旦你经常品尝到“胜利”的滋味,你的胆怯心理就会逐渐被克服。
总之,要面对现实,主动和别人交往、交往,树立信心,增强自尊,这样会体会到与人交往是一件平常的、正常的事。多一分自信,胆怯就会减少一分。
第三篇:心理辅导个案——————性格孤僻、厌学的小女孩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性格孤僻、厌学的小女孩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案例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吴秋华,女,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她。父母是小商贩,无暇顾及她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她,平时住在奶奶那里。奶奶没有文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 为她的奶奶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
(二)原因分析
她的心理问题是从家庭成员对她的过分满足、迁就和教育误导开始的。爷爷、奶奶的话对她影响很大:反正学不到什么,不去就不去吧。父母由于忙于生意,对她不闻不问,所以她经常找借口这疼,那伤,奶奶就让她不上学,任由她在家不到学校。造成她和其他学生格格不入,不合群,一到学校就感到孤独,害怕,产生害怕学习的焦虑性格。
(三)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
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不要让爷爷奶奶再溺爱孩子。
二、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 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要对这类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语言。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吴秋华练习造句,她小声说出了一个句子,我试探着问:“还能继续吗?再说一句,试一试。”我带着微笑,用赞许、期待的目光望着她,她不慌不忙地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很美的图景。语句通顺流畅优美。最后我这样告诉她:“许多事情并不难,只要你试一试,你肯定行!”这堂课上,她的学习兴趣显然很高。由此可见,鼓励是“催化剂”,能给学生以自信,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她谈谈心,能知道她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她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她,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能很好的调控学生的心态。同时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不能因不爱学习嫌弃他们,要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让她融入到集体中感受班集体无穷的力量
只要吴秋华能融入集体,那么,集体生活的快乐和温暖就会驱走她心中的阴霾。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活动以游戏为主,毕竟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有趣的游戏的吸引下,她不再像以往那样坐守旁观,渐渐融入了班集体。集体劳动中,也让她和他的同组同学共同完成任务,感受劳动后的成功和喜悦,渐渐地我感觉到她的心扉敞开了。课堂上,结合她爱思考的特点,一有难题老师就引导她进行思考,让 她体会成功的快乐。
五、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
有机会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例如,鼓励孩子多与自己的伙伴在一起,多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也是促进她爱学习的一种良好办法。
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当吴秋华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快乐后,接着就要帮她树立起自信心。每次上语文课组词语时,我都鼓励她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自信,随着上台次数的增多,她不再感到紧张和畏惧了,也能主动积极地回答老师提的问题了。但是她在课后,一篇课文的朗读我可能要花比别的孩子四倍的时间去教。教会后,让她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从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吴秋华找到了自信。我感觉她的内心已经接受了阳光的普照。现在,吴秋华心中的那把锁已完全打开了,她活泼开朗了,她信心十足了。
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情绪
学习上严格要求,如:上课时,多提醒她认真听讲,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用眼神肯定她的做法,抓住她爱劳动一点大力表扬等,都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课余时间帮她补课,慢慢的她在学习上尝到甜头。
(四)理论概括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 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后,要组织力量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启开学生心中的“结”,去释放一颗颗童心。用自己一颗真诚、敏感的心去细心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鼓起了信心之帆,并且将他鼓得满满的,去迎接生活中、学习中的各种风浪。
(五)辅导结果
通过一个阶段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且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她的关爱,并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第四篇:怎样面对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
怎样面对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
(1)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主动和家长联系创造家庭和睦相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气氛,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2)应该让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
(3)应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引导学生慢慢同化于集体之中。
第五篇: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戴惠莲
学困生指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调皮捣蛋,有的固执任性,他们在班内占一定的比例,并有一定的号召力,如果不转化好这些学困生,将影响整个班级的教育效果及教育质量。学困生不会学习,不爱学习,只有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学困生存在的主要类型
1、自暴自弃、空虚浮躁。由于学困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所以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冷落,于是会产生焦虑、紧张、颓废的情绪。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心理压力更大。他们怕老师批评训斥,怕同学讽刺挖苦,怕家长责罚,怕学习,怕考试,主要表现为逃学打架、抽烟喝酒、为所欲为、极度空虚、烦躁不安、自暴自弃,对学业、对人生毫无信心。
2、自我封闭,缺乏交流。学困生学习上有了困难,做了错事,不愿让老师知道,对老师避而远之,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向同学请教问题,或推托、或搪塞、或撒谎,心理矛盾重重。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举手不发言,平时不与同学交流合作,自我封闭,独来独往,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3、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可救药,比他人矮一截,所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内心充满沮丧,缺乏进取心和上进心。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成绩、班级活动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态度冷漠,反应迟钝,甚至盲目乐观、不思进取。
4、不务正业,旁逸斜出。由于经常挨批评,学困生便错误地认为家长教育是多事,老师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同学们的帮助是打击报复,于是从心底产生对立情绪。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低头纳闷,下课生龙活虎,文化课死气沉沉,体育美课异常活跃,注重个人打扮,重视社交活动,讲义气,爱出风头,爱打架,充分显示了学困生不务正业的本领。
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生理因素。小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也有不少消极的心理活动。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消极心理更多一些,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他们中有的调皮、贪玩,自制、自控能力差,上课坐不住;有的身体瘦弱、缺课较多,学习跟不上;有的学习方法不当,还有的智商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以致于产生了心理障碍。
2、性格因素。
一般来讲,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因此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忧郁、猜疑、自卑等病态心理。
3、家长因素。家庭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会使学生养成消极的心理;如果家庭不健康或气氛不和谐,孩子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心理也会发生偏差。
4、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分析网吧、游戏厅方面的原因。据调查,我国的学生对于上网、打游戏很容易上瘾,他会把任何事情抛在脑后,包括亲情、学业。这样的例子处处都有。
三、对学困生的矫正对策
1、从激发动机入手,认识自我,让学困生想学。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培养与激发。学困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学习努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磨练学困生的学习意志,逐步使学困生在学习上处于情绪饱满、敢于思考的主动状态。在帮助学困生时,老师要有责任感,有信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地去做。
2、科学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应互敬互助,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弹性,严而有格,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成绩又不好的学生,家长除了督促其子女发扬刻苦精神外,又得掌握一定的度,多鼓励,少指责;多发现闪光点,淡化他的缺点。
3、倾注一片爱心。学困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教师应该有一颗恒心、一颗爱心。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困生的上进心。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及时的辅导,要多给学困生吃点“小灶”。在课堂上,不要怕耽误时间,要多提问,尽量为他们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推荐和指导,并在课后进行必要的辅导。要指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检查和监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使之保持正常状态。
4、从培养兴趣着力,教给方法,让学困生会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强调:“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摆在现代学生面前颇其挑战性的口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不是一朝一夕或只靠教师单方面教育就能完成的事情。学困生的帮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用“爱”、用“信心”、用“理想”、用“优势”去及时引导他们、感化他们,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