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财富。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剧烈激荡的变化,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种关系失调而造成的一种文化危机,这也正是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西柏坡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不仅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对于宣传革命思想,壮大革命力量具有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的作用,在和平建设时期,西柏坡精神对于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精神信仰、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的溯源
(一)西柏坡精神源于井冈山精神
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它熔铸着人们的追求和希望。井冈山作为中国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向全国人民障显着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坚强革命信念的井冈山精神。在严酷的环境下井冈山军民抱定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的信念,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次次“围剿”,从而扩大了红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二)西柏坡精神源于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四度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在长征途中,共产党人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长征的胜利靠的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靠的是红军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靠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为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西柏坡精神源于延安精神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以全民族的利益为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延安时期,全党全军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优良的作风,包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这些构成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从而使革命作风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二、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在力量对比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仍处于劣势,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人民解放军则占了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我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同时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80万,并以压倒一切的气势,经过66天的艰苦战斗,取得了胜利。在每个战役每个阶段中,都体现着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涌现出许许多多排除万难、勇敢战斗的英雄壮举。
(二)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精神。
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严格遵守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指出,为了消灭一切敌人,“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毛泽东再三强调,在执行政策和策略的问题上,“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提高了党的军队战斗力。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深刻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求全党必须预防因为胜利而带来的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三、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有利于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首先,西柏坡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献身的革命牺牲精神,我们党正是由于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我们党克服了各种困难,才不断地走向胜利,这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西柏坡精神内容的思想灵魂。其次,西柏坡精神彰显出中国革命理论和革命文化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始终坚持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再次,西柏坡时期,党把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全国解放和人民幸福,作为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和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把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因此,我们要传承西柏坡革命精神。
(二)西柏坡精神有利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胡锦涛赴西柏坡考察时提出: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两个务必”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这要求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坚持“两个务必”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对于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对于坚持党的宗旨意识,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久执政的精神武器
坚持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对西柏坡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坚持“两个务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问题。我们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西柏坡精神是不断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的需要。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发生举世瞩目巨变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深层次的矛盾,充满着挑战。要完善和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发扬西柏坡精神,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克服思想上的僵化,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进一步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弘扬西柏坡精神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安邦兴国、人民小康的唯一途径。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发扬西柏坡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抓住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科学判断发展大势,应对各种风险,赢得各种挑战。
(三)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
弘扬西柏坡精神,可以提高党员抵制剥削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使其永远保持勤俭节约、奋斗拼搏的精神,筑起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理性长城,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四)弘扬西柏坡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
西柏坡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在当前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凝聚人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篇: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摘要】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一定存在着某种伟大的意义。接下来,本文将结合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以及内涵,探讨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特征;内涵;现实意义
一、前言
众所周知,西柏坡时期是我国历史革命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由毛泽东同志进行领导以及指挥的。西柏坡时精神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研究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
在西柏坡时期,党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那么何谓“两个务必”呢?两个务必指的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以及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都知道,西柏坡时期,中国的革命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刻,“两个务必”的精神警戒大家,在面对战争的胜利的同时,仍然不可以放松警惕,仍然要时刻保持一种紧张的心态,警惕敌人的糖衣炮弹,同时,也告诫同志们要继续以积极进取、不断奋斗的精神来迎接接下来的每一次大革命,不可以松懈,更不可以放弃,进而争取获得战争的胜利,为国家的解放以及民族的复兴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
西柏坡精神共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二,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三,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精神,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西柏坡时期,我国的解放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很清楚,我方的实力远远低于对方,但即便这样,为了民族的解放以及战争的胜利,我们依然不能放弃,依然要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这样的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的支撑下,尽管我方的人数远远少于对方,但是我们仍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我方只有60万士兵,而对方的人数已达到80万,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的鼓舞,使得我军在这样的形势下仍然获得了战争胜利,为民族的解放又一次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西柏坡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我党开始沿用马克思主义推崇的创新以及探索精神,在中国现有的理论以及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以及创新,将当时的农业大国发展成工业大国,将当时的新民主主义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面对即将迎来的战争以及国家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我党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以及创新,发展以及建设出更加适合国家发展的理论以及实践,进而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埋下了坚实的伏笔。
(三)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精神。良好的纪律以及政策是一切行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以及保障,西柏坡时期,我党严肃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我党提出了要“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的信条,在军队中,任何人不得破坏军规、军纪,否则将得到严重的惩罚。在加强了纪律的管理的情况下,我党又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进而为党的良好作风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除了要有无所畏惧、勇于创新以及严守纪律的精神以外,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支持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战争,不是书面上写起来那么简单,更不是嘴巴上读起来那么容易,需要的是夜以继日的战斗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告诉大家,民族的解放就好比是奔赴万里长征一样,取得战争的胜利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若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的复兴,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面对敌方的攻击,我们不能恐惧,面对战争的胜利,我们更要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复兴。
四、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具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一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二是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需要;三是党的建设的需要。
(一)改革开放的需要。与西柏坡时期的情况相似,改革开放也是我国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也同样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以及矛盾,因此,在这一时期,党便可以沿用西柏坡精神意义,要发扬西柏坡时期那种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而实现改革开放的坚持以及发展。
(二)是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需要。要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也需要发扬西柏坡精神,并且需要坚持西柏坡本质特征中的“两个务必”,对于取得的成就,要学会不骄不躁,对于人民群众,要学会以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中心,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进而凝聚人心,众志成城,共同实现现代化中国的建设的愿望。
(三)是党的建设的需要。弘扬西柏坡精神除了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以及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需要以外,也是党的建设的需要。要想全面加强以及实现党的建设,必须要弘扬西柏坡时期严守纪律的精神,对于党内部的一切相关纪律,不得有任何的违规以及违纪的现象的产生,对于党的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要勇于斗争,对于党的建设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要敢于创新,进而增强党内部的凝聚力,提升党以及领导的执政水平。
四、结语
总之,发扬西柏坡精神,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以促进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宝贵财富。
第三篇: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
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
首先,我想以一名在校大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摆脱官方文件的条框,不照搬不援引政治文件的注解资源,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中国梦”的的理解和展望。“中国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是一个抽象的定义,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民族的人对“梦”实现的标准定义也会不尽相同,更不能简单地用所谓的GDP或者GNP来衡量,那么这个“梦”的目的和意义在哪? 关键词:
“美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模式)
九零后 精神平台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一、“中国梦”对比“美国梦”
说到“中国梦”我们首先会自然地联想到“美国梦”。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并崛起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其中也一定贯穿着“美国梦”的精神支撑。习主席在当下风起云涌的时代关头提出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国梦”,是中国在空前激烈的世界大环境下的自信与勇气的彰显和对时代的致敬,同时敲响了“中国时间”。
不得不说,美国的崛起是在当时的全球环境中抓住了机遇(充分利用一战二战的战争红利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以及走了相对正确的经济和科技道路(非常自由的经济制度和重视科研与应用)。不过,“中国梦”一定不是对数百年前“美国梦”的复制,后者恰好处于各项科技的“井喷”时代,而如今是信息与生物技术的时代,斗争更激烈更隐蔽。由于数次经济危机的阴影,美国正逐渐收紧经济这根弦以及加强宏观调控;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逐步凸显市场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放手和促进经济模式转型,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机遇,新中国的发展历史同样是一件世界奇迹,而我们也有底气在“中国模式”下走出自己的节奏。• “中国梦”对照“我的梦”
(一)“我的梦”就在现在而不是托付给未来。大学作为知识科学最系统最密集的教育机构和平台,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或许是学术生命的顶点,但大学教育于我门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的锤炼一种理性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至今犹记得高二时化学老师跟我们说“做学问如做人”这句话时那认真严肃的样子,我能感受到他是从心里去理解和落实这个准则的,同时也在自己心里掀起了震动。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对将来有怎样的人生愿景,简单的讲就是“你的梦想是什么”正是在大学这个孵化室里现雏形,即从最初梦想的骨架到血肉填充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梦想不在将来,就在现在!• 信仰同样需要呵护。“中国梦”意味着什么?不是口号不是指标,而是一种信仰。就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建立新中国,支撑这艰辛一路的正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网上一度有人发文直指当代九零后,说我们是“迷失”的一代,“迷失”顾名思义就是信仰的缺失。九零后自出生就搭上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快车,自小没吃过什么苦,旧的被新的迅速取代,精神上缺少归属和以及传统的认同感薄弱,不断追求刺激与物质,故曰“迷失”。而就在两周前,报导出九零后青年官兵为谋利而出卖部队机密的新闻。当然作为科技渗透日益猖獗的今天,这种事例似乎屡见不鲜,而只要是人群的地方就难免会有上中下三个层次,何况庞大的九零后群体。我想这样的定义却是不准确的,毕竟现在一批又一批九零后创业青年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就有力回击这一说法,丧失信仰是对自己人生的放弃,怎能轻言“迷失”!信仰同时也是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这才是事实。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国梦”的愿景,就是一个对理想内容的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对我们而言,主动筛选获取的信息,强化辨别能力,坚定政治立场,避免被一些极端思想污染,守护信仰的净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
(三)“中国梦”与“我的梦”息息相关
两者之间正如“大河有水小河满,大和污水小河干”的道理,“中国梦”是对个人梦的有力支撑,同时“我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坚定理想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结合时代发展,社会大环境以及祖国需要,让自己的目标更具有可行性,更加契合时代需求,才能实现“大河”和“小河”的共赢。• “中国梦”应该是有生命的,有温度的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是当下中国社会环境的主流。而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既定事实,能否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到技术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进而跳出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陷阱,都将是一个未知的挑战。
“中国梦”在这个关头,是有其现实背景和实际意义的。“中国梦”的提出,一方面就是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发展上,面对世界格局矛盾激化,区域冲突升级的大环境,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捍卫领土主权的基础上,理性把握局势,不浪费人民和社会资源,正是对“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衔接与契合;另一方面,“中国梦”为千万“我的梦”打开了视野、拓展了平台,集合大众的力量,就像拔河时喊的“号子”,让每一份努力都有支撑和回应,从而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从“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到各项深化经济制度改革举措的出台,以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指示,在经济上、制度上、环境上给予了“中国梦”多层次全方位的诠释,她的温度也将普遍的温暖我们每一个人。梦想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诚然我们难易有别,目标各异,但我们都充分享有追逐梦想带来的惊喜与感动,最精彩的或许不是手捧奖杯的那一刻,而追逐的这一路风景似乎格外有色彩。同时,变革也意味着更多机遇。当代大学毕业生失业率高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大学教育普遍与社会脱轨严重,作为学生自身要头脑清醒,不能拿一纸证书来标榜能力素质,忽视环境需求,高不成低不就最是可惜。多元化锻炼自身能力,学业与社交技能、工作能力、心态素质并重。正确理解和分析时下大政方针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不盲从不扎堆,做到脑中有谱,心中有路。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以一名当代知识分子的觉悟,一同呵护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实现。
第四篇:雷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
雷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
雷锋一生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令人仰慕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然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青年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为什么能够激励几代人健康成长?一场群众性的学习活动,为什么能够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持续高涨、历久弥新,影响和塑造着整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一切都说明,雷锋精神之所以代代相传,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不以人事更替而废止,是因为人民群众推崇它、发展的时代呼唤它、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它。雷锋精神是一面永远的旗帜!
雷锋精神是远大理想与具体实践的统一。理想是高级思想的结晶,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经过奋斗有实现可能的目标。正确的理想是人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是事业成功的基础。雷锋用短暂的22年,走完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实现了远大理想与具体实践的统一。雷锋认为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因此他在工作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上用低标准要求自己,待人像“春天般温暖”,对己则如“秋风扫落叶”,他履行着“多做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的誓言,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雷锋精神是坚定信念与完美人格的统一雷锋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融汇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寄托了人类认同的道德理想,成为不朽的精神典范。
雷锋精神内涵中坚定信念与完美人格的统一在于雷锋树立了坚定的信念。雷锋精神内涵中坚定信念与完美人格的统一还在于雷锋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的创造与奉献,雷锋说:“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雷锋高尚和火热的心灵,他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坐标,他告诫自己:越是困难、越是艰苦的地方,革命者就越应当去,他说:“我情愿做这样的„傻子‟”。在这样的思想根基指导下,雷锋的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朴素的报恩思想和阶级感情,上升到理性认识,尽自己的全部精力诠释了“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当只是个无穷无尽的支付者”的人格魅力。
雷锋精神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雷锋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成长为一名世人瞩目的楷模,与雷锋把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分不开的。我们翻开《为人民服务》一文,雷锋就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道:“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的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雷锋精神的内涵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雷锋精神的内涵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事业振兴的精神动力源泉雷锋所处的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团结各族人民发展壮大我们祖国的年代,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在这个时期涌现了很多闪光的人物,从他们身上,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不朽光辉,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振兴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雷锋作为时代的楷模,是具有时代性的一个突出代表,在年轻共和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在我们的祖国正在进行社会义建设的关键时刻,雷锋成长的典型性及其精神的丰富内涵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文明又点亮了一盏明灯。在雷锋的旗帜下,千千万万雷锋在成长,千千万万雷锋式的集体不断涌现,形成了一幅云蒸霞蔚的新画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事业振兴的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雷锋精神的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雷锋的精神实质也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一样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雷锋精神。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学习雷锋,要有一定的活动方式,但更重要的要抓住实质。”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突出表现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等精神内涵。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完美统一,与当代社会推崇的现代文明高度一致,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展现了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崇高境界,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这是雷锋精神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雷锋精神不但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同时体现着人类的共同美德。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人学习雷锋,甚至在与中国具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是如此。如一些来华外籍人士了解雷锋的事迹后,说“我也要学雷锋。”中华民族具有雷锋精神是值得自豪的。世界上各地都有志愿者活动。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与雷锋精神是相通的。雷锋是共产党员,但共产党员首先得做好一个普通的人。雷锋就是这样的“普通一兵”。学习雷锋精神完全可以体
现在每个大学生都能做到的平凡行动中。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完全可以把雷锋同志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力求在为人民作出奉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第一讲 战斗精神的内涵、特点及现实意义
第一讲
战斗精神的内涵、特点及现实意义
战斗精神是战争中精神力量的主体,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战斗精神是相对于战斗物质而言,是夺取战争胜利和完成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履行历史使命,做好当前的军事斗争准备,维护祖国的统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
一、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具有深厚、宽泛、科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与党同心、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赤诚奉献的爱国情怀;忠贞不渝、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处变不惊、沉着果敢的心理素质;军令如山、军纪如铁的纪律观念。战斗精神是军队精神面貌的体现,是直接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的精神状态。战斗精神表现为军人在战斗中或完成重大任务中的积极态度,是英勇作战的内驱力,是作战行为的推动力,是充分发挥武器装备效能的创造力。战斗精神是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敢打必胜的信念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一)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
军队听谁指挥、为谁而战是战斗精神的核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是党指挥枪,绝不允许枪指挥党。“我听党的话,枪听我的话,党指向,我就打向哪里”,是每个官兵必须牢固树立的军魂意识。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我军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发展壮大,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和严峻斗争的考验,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指引我军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灯塔;党的各级组织,是部队团结统一、具有战斗力的核心;党创立的一整套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原则,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党的人民战争原则和人民群众对军队的积极支持,是我军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听党指挥,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是最高的政治纪律。在未来战争中,听党的指挥,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意志和主张付诸战斗实践,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和上级党委有关作战的命令指示。作为基层官兵,培育战斗精神,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把党的意图转化为自己自觉的战斗行动,坚决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战斗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服从党对作战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明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在任何艰难困苦和威逼利诱面前,永远保持对党的信任,对党的无限忠诚。
(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
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就是面对强敌、困难和艰险,面对失败和挫折,毫不气馁,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充满必胜的豪气、忠诚无畏的正气、闻战则喜的勇气、愈挫愈坚的锐气、有我无敌的霸气。这种坚定的信念来源于官兵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深刻理解,来源于官兵对人与武器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官兵从根本上、全局上、发展上认识我军的优势。这种坚定的信念有利于调节官兵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使他们士气振作、心情开朗;有利于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克服困难,英勇战斗;有利于激发官兵开动脑筋,使他们总结经验,以智取胜。
在今后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军在现代化武器装备方面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将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对高技术武器装备作用的有意渲染,对我军一些官兵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产生不良的影响,个别官兵产生了“恐高”、“恐强”、“不知道怎么打”等畏惧情绪。因此,弘扬战斗精神,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尤为重要。在过去的的战争年代,我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但却取得了最终胜利,充分说明敢打必胜信念的重要。在未来军事斗争中,我们一定要发扬战争年代那种“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自信、乐观精神,坚决把来犯之敌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指以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基础在战斗中不畏强敌,不愧流血,视死 如归,任何时候都勇往直前,敢打敢拼,决不退缩,决不屈服。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体现。战争残酷无情,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勇气与胆量是必不可少的。勇敢,不怕死,是军人 最基本的素质,是士兵的第一美德。事到万难须放胆,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对阵,胜利的天平问题倾向于英勇作战的一方。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战斗精神的直接体现,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我军素以无所畏惧、英勇善战而著称于世。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后进行的边界保卫战中,我们正是有了这种战斗作风,才能够打硬仗、打恶仗,所向披靡,无敌于天下,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我们要大力弘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做到无论面对如何强大的敌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 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克服困难,战胜强敌,再创辉煌。
未来作战对部队战斗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养适应作战要求的优良战斗作风。一是勇敢无畏。就是在强敌面前,具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为气势汹汹。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敌人所吓倒。二是不怕艰苦。就是在艰险恶劣的环境中,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经受住常人难以承受的挑战和考验。(四)坚强无畏的战斗意志
战斗意志是指军队精神上的能力,如勇气、意志、决断、胆量、耐力等等。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离不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但更需要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克劳塞维茨在他的军事名著《战争论》中提出一个重要公式:战力=实力×战斗意志。它所涉及的三个概念,隐含的定语都是“军队”。战力,指的是军队的作战能力,即军队在实战中表现出来的打击敌人。争取胜利的能力;实力指的是军队在物质上的能力,也就是物质力量,如军队兵种、数量、装备、训练、体力、作战技巧等等。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决定战力的是实力和战斗意志两个重要因素。在战斗中,实力并不是影响胜负的唯一因素,还有战斗意志,战斗意志和实力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坚强的战斗意志来源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炽热的爱国情怀,是激励广大官兵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战斗意志的重要源泉。作为革命军人,只有始终把祖国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臵,坚定“为祖国和人民扛枪打仗”的信念,才能激发出义无反顾、慷慨赴难的使命感,产生出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的勇气。每一个革命军人都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臶,以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民族的意志为最高意志,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一往无前。
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是战斗意志的最高表现。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是革命军人 最高尚的行为,也是坚强战斗意志的集中反映。战争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就无法经受严酷战争的考验,更不会有为国捐躯的壮举,也有愧于革命军人的光荣称号。在未来的作战中,流血牺牲是必然的,没有流血牺牲就不可能有祖国的统一。我们一定要自觉弘扬牺牲奉献精神,奋不顾身,前赴后继,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不惜失去一切,直至献出自已宝贵的生命。
(五)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是战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崇高表现。在革命斗争中,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和折磨要、不屈服、不变节,永远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永远坚持革命立场,永远保持革命军人的高见亮节。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挫折,都 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不管面对多大的诱惑,都始终站稳立场,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管遇到什么险恶环境,都坚持战斗到底,决不投降。
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军官兵保持革命气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在错误思潮面前,能坚持真理,坚定理想;在腐朽思想引诱面前,能毫不动心,保持本色;在敌人的“心战”重返面前,能坚定立场,忠贞不移; 在生死考验面前,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社会主义祖国,英勇奋斗,不畏艰险,矢志不渝。革命气节是拒腐防变的坚强盾牌,新一代军人只有具备我们前辈那种视革命气节如生命的高尚情操,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于的神圣使命。在未来战场上,军人要想经受 住对方的“软”、“硬”相加的打击,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就必须具有 坚贞的革命气节。
(六)沉着坚韧的心理素质
沉着坚忍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军人的作战动机和战斗行为,决定着军人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智能的运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战斗精神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必备条件。
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对军人心里原影响表现在七个方面:非线性作战加剧了军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边疆作战加重了军人的心里负荷;远距离精确火力战强化了军人的恐惧心理战影响了军人心理防线的稳固;恶劣的作战条件是寻军人作战意志的严峻考验;战场恐怖气氛是对军人情感的强烈刺激。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只要我们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就能把各种力量调动起来变的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就能把整个有机体高度激活,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充分发挥参战人员的主观能力性,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能正确处臵战场情况,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有了临危不惧的心里品质,就能做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敌作战的准备,相信自己所在集体的力量,相信自己手中武器能够战胜敌人,也相信自己的指挥员能够正确指挥带领大家夺取胜利。
信息化战争对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参战人员有效信息获取难度增大,意志耐久程度面临挑战,情感刺激反应变化无常,士气容易低落,正常作战心态难于保持,每个官兵都应具备在任何激烈残酷的战场环境中不惧怕、不惊慌、不怯战、不畏缩、决不被敌人的威慑所吓倒的心理素质,保持处变不惊、沉着果敢、镇定顽强的精神状态,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
(七)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 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没有纪律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几乎没有一支松松垮垮、纪律松弛、作风涣散的军队能够打胜仗。我军的纪律是建立在官兵高度自觉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的钢铁纪律。我军严明的纪律保证了官兵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一致,使我军成为一个团结在党的周围、高度集中的、有顽强作风和强大战斗力的武装集团;我军严明的纪律保证了军队组织指挥的顺畅和坚强有力,是作战行动立于不败之地;我军严明的纪律保证了每个部队都能够以局部服从大局,牺牲局部利益换取全局利益。
未来战争对我军官兵的组织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人权等因素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日益加强。军事行动不得不从国家利益和国际斗争的全局考虑、具有极强的政策性。这使得现代战争尤其是高技术局部战争一般都具有“政治仗”、“ 外交仗”“法律仗”的性质、并与政治、外交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未来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强化整体制胜、合力制胜,对武器装备、军队结构、战略战术、管理指挥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诸军兵种协同动作的深度和广度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所有参战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协同意识,自觉服从集中统一指挥,严格按照联合作战行动,自觉地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局部利益也要保证全局的胜利。
二、战斗精神的特点
古今中外各国军队的战斗精神都有许多共同点,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军队的战斗精神也有其特殊性。我军战斗精神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斗精神体现特定阶级的根本政治态度
战斗精神同其他战斗力量一样,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其根本的指向是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军队战斗精神的核心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特定阶级的利益主张和政治原则从根本上决定着所属军队的战斗精神。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无产阶级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这种性质规定了我军战斗精神培育的立足点和方向。我军官兵在训练、执行任务和作战中,始终有一个“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这种特殊性,客观上要求我军战斗精神的培育要始终保证官兵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献身党的事业,在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的捍卫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从本质上说,战斗精神培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
(二)战斗精神是知与行的统一
任何一种精神都是在社会实践的需要下产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下发展的。战斗精神本身就是知与行的统一,离开官兵的战斗行为,战斗精神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官兵的战斗意识、战斗情感、必胜信念需要在实践中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实现。因此,战斗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实践磨练,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是一种直接服务于我军战斗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打赢的实践活动。
新世纪新阶段,战斗精神培育的实践性,表现为把战斗精神培育渗透到以教育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中去,在军事实践的千锤百炼中萌发、成长、升华。把“强化战斗精神,高打赢能力”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战备训练、军事演习、执行重大任务和两个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落实到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中去,贯穿于部队建设全过程。使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得到坚定,使命意识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得到强化,战斗技能和心理素质在科技练兵中得到提升,战斗作风在从严治军中得到巩固,奉献精神在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中得到弘扬,确保一旦需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三)战斗精神直接为战争目的服务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斗精神的发 挥就是始终围绕着这一目的,时刻为着实现这一目的,“不克厥敌,战则不止”。正因为战斗精神不是无日的或盲目的,所以,它就必然内在地要求反对一切“盲动”和“冒进”,对逞匹夫之勇,反对“英勇的愚蠢”。要求培育科学的战斗精神,把勇敢与纪律结合起来,把勇敢与正确的计划结合起来,把勇敢与智慧结合起来,把决心和“慧眼”结合起来。什么时候该勇敢进攻、什么时候该果断退却,都是由战争的目的所规定的。同时,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就决不能为暂时的胜利而骄傲,为暂时的失败而气馁。提倡勇敢牺牲自己与战争目的中“保存自己”是否相矛盾呢?可以肯定地说并不矛盾,这是由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主次关系决定的。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尽管相辅相成,但其地位并不是等量齐观的。毛泽东明确指出:“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道理很简单,你不消灭敌人.敌人就要消灭你;你不大量地消灭敌人,就无法有效地保存自己。一支军队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存自己而不是为消灭敌人,它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强化战斗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四)战斗精神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是战争的主体,人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出的战斗精神也具有能动性,战斗精神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斗行动上的表现。毛泽东曾经指出: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在敌对双方的互相残杀、充满艰难困苦和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战争中,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两军相遇勇者胜”,高昂的士气和勇猛杀敌的精神对夺取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战斗精神往往可以弥补军事技术和装备等物质条件的不足,成为军事力量的“倍增器”。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由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所以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不仅英勇奋战而不溃散,而且最后战胜了强敌。战斗精神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夺取军事领域的优势,不甘落后于时代,勇于进取、敢于改革的思想,以适应客观变化了的新形势。
(五)战斗精神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一支具有比较稳定战斗精神的军队,都与它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密切相关,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光荣的军队传统是形成今天军队战斗精神的主要源泉,是滋养战斗精神的天然乳汁,谁也不会对此熟视无睹。所以,延续昨天的光荣是战斗精神培育的天然责任,用前辈的辉煌来激励今天官兵的斗志是战斗精神培育的必然选择,这就是战斗精神培育的继承性。
能动的创新精神是战斗精神的活力。战争领域是人类竞争最激烈的一个领域,最怕安于现状,最忌因循守旧。新时期的战斗精神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我 军战斗精神,把战斗精神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我军战斗精神培育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诞生而产生,伴随着人民军队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实践而丰富,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发展的。这种创新性,有的是缘于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信念及追求,有的是缘于长期军事斗争实践的体会与总结,有的是缘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我军使命任务的新要求,归根结底都是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把时代的要求注入官兵的血脉之中,才能使我军官兵的战斗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军事变革的节奏和战争形态的演进,迸发出最耀眼的时代火花,激发出最高昂的战斗士气,创造出最辉煌的战斗业绩。(六)战斗精神培育具有系统性
战斗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集中各方面力量,把握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培育的合力。军事活动历来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各个系统因素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都离 不开战斗精神。因此,战斗精神的培育要树立系统的观点,从整个军队的实际出发,从每一个人抓起,从每一个环节人手,从每项要素着眼,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激发出大大高于所有官兵战斗精神简单相加的总体威力。
战斗精神培育既不是简单的说教,也不是单纯的训练行为,更不是机械地按照一种模式来进行,而是需要多种手段有机统一。既要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树立打赢信心,发扬优良传统,又要注重在各项任务中强化实战性训练,讣官兵臵身最艰苦的实战环境,磨砺战斗精神和意志,使之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独特气质和团队精神,从而奠定不惧怕任何敌人、勇于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实思想基础。既把从严治军、强化管理作为培养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从点滴人手养成官兵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战斗作风,用铁的纪律铸造威武之师,又注重用鼓士气、壮军威的文化活动和激昂向上、催人奋进的军营环境熏陶官兵的阳刚勇武之气。既要注意运用我军光荣传统和英模事迹来武装、激励官兵,使之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又要适时利用现代战争中的成功做法和现代科技成果,把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要求,把心理疏导与训练,把科学的体能训练融入大教育”范畴,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战斗精神培育全过程。
三、培育战斗精神的现实意义
精神要素是古今中外军事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近代战争中,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首次把精神要素作为构成战略的首要因素,他认为:“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顽强的战斗精神过去一直是支撑我们打胜仗的精神支柱,但随着大量高技术信息武器装备在战场的广泛运用,战争呈现一体化、高精度、非线性、非接触等特点,从而使一些人对战斗精神的地位作用产生了怀疑。有的基层官兵讲,信息化战争,打的是新装备,玩的是高科技,不可能与敌面对面近距离拼杀,战斗精神强不强无关紧要;还有的说,战斗精神主要是打出来的,现在不打仗,战斗精神无从说起。这反映出我们有少数同志,对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还要不要强调战斗精神,战斗精神在打赢信息化战争中有什么重要作用等问题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因此,正确认识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十分必要。
(一)从人和武器的关系看,战斗精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 现代军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人机系统。武器装备的作用极其重要,这不能否定,但人是这个系统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因素既包括智能的因素,又包括精神的因素。信息化战争纵有夺目的武器之光在闪烁,其实质依然是物化的、高技术化的人与人之间的搏杀,是精神、智能的比拼。军事对抗中处于劣势的一方一旦丧失精神支柱,丢掉智能因素,也就丢掉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物质是力量,精神和智能同样是力量,而且是作用更广泛、影响更深远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斗争准备很重要的是战斗精神和智能因素的准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武器装备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战斗精神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的作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旺盛的战斗精神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创造出以劣胜优的奇迹。特别是我军在武器装备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强化战斗精神尤为重要。
两军对垒,鹿死谁手,不仅是武器装备等物质因素的抗衡,也是军人意志、毅力等战斗精神的较量。我国古代兵法云:“夫战,勇气也”,“狭路相逢勇者胜”。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用专章论述“胆量”,并对军人的“勇敢精神”提出严格要求。拿破仑也认为:“战场上的胜负,有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实践也莫不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古代战争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无不是因为激发了士兵以死相拼的勇气才赢得战斗胜利的。
武器装备再先进也代替不了战斗精神。古往今来历次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武器装备怎样发展,无论军人的科技文化素质怎样提高,生与死、苦与累、成与败始终是战场亡永恒的主题,坚定的意志、顽强的作风、稳定的心理仍是指战员必备的素质,过硬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仍然是战斗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栏目,其中人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就有空军某部试飞员梁万俊。他在试飞刚定型的新型战机过程中,油箱突然漏油,战机瞬间失去动力。此时,他面对两种选择,要么弃机跳伞,要么在战机完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靠一根操纵杆把飞机开回地面,而这种选择很可能面临死亡危险。就在战机坠地前的十几秒内,他选择了后者,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一次成功率几乎为零的尝试。他成功了,为国家保住了这架昂贵的战机,他的精神感到了亿万国人。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越是先进的武器装备,对人的心理稳定性和科学判断力的要求就越高。2000年,俄罗斯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库尔斯克”
号核潜艇沉没事件,导致176名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据后来调查分析,就是由于一名操作手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导致意志力、判断力下降,操作失误。伊拉克战争中,伊军 也有较为先进的武器,有些俄制武器甚至能与美军相抗衡。战争不到一个月就土崩瓦解了,特别是装备精良的“共和 国卫队”,一夜间全部“蒸发”。反观拥有大量精确制导武器 和先进导航系统的美军,在战争初期却频频发生误伤、误炸、飞机相撞事件,士兵当中自杀的也不乏其人,很大原因就是适应不了高强度作战,导致心理失衡、精神紊乱、意志崩溃。
这些都告诉我们,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有与具有过硬战斗精神 的人实现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能,形成强大 的战斗力。所以,当前世界各国军队都十分重视战斗精神培 育,就连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军也不例外。他们 不仅非常注重对官兵进行以“忠诚、职责、荣誉、奉献、勇 气”等为主要内容的战斗精神教育,还注意强化比实战更加 艰苦的高强度训练,让官兵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培养战胜各 种艰难险阻的毅力和勇气。
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更需要过硬的战斗精神。一位西方军 事家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我们经常说的“剑不如人,剑法要高 于人”,这里的“剑法”就是意志、精神和技艺的有机结合,就是取胜所必需的战斗精神。我军在战争年代,之所以能够 在武器装备—卜分落后、环境条件十分险恶的情况下,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革命前辈具有特别过硬的战斗精神和特别顽强的战斗作风。
从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现状看,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大批“撒手锏”武器,但优势还不是整体性的、压倒性的,尤其
是一旦出现“强敌介入”的情况,我们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优 势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削弱。所以,未来作战,我们必须树立 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必须在战斗精神的培育上高于 对手,严于对手,胜敌——筹,这样才能确保做到“决战决 胜,一锤定音”。
(二)从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看,战斗精神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刀光剑影,征伐战乱,许多具有不同阶级性质的军队也曾盛极一时,但没有一支军队具有我军那种特有的战斗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星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强大优势。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以劣胜优,战胜一个个强大的敌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很重要的就是靠特有的战斗精神。正是靠这种过硬的战斗精神,我军一次次创造了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 之敌,与广大官兵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压倒一切敌 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是密不可分的。论 武器装备,我们是大刀加步枪,敌人是飞机加大炮;论交通,我们是两条腿和骑马,敌人是汽车加装甲车;沦通讯,我们 是有线加通信员,敌人是无线加报话员;论吃穿,我们是小 米、南瓜汤加破棉袄,敌人是大米饭、酒肉加马裤呢。总之 一句话,我们的物质条件很差,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
因为我军具有不怕一切艰难困苦的战斗精神。如某师历史上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战斗,为了抢在敌人增援部队之前拿下泸定桥,官兵们冒雨与敌隔河并行,昼夜“疾驰”240里,先 敌到达泸定桥,“二十二勇士”又凭着“要桥不要命”的精神,冒着枪林弹雨一举夺下泸定桥,保证红军顺利突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刘老庄战斗,某团四连的82名指战员,为了掩护主力撤退,凭着敢打硬仗、敢打恶仗的顽强战斗意志和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3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寇激战一天一夜,先后打退日军五次进攻,迟滞了日军的行动,光荣完成了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解放战争中的摩天岭战斗,我军也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急行军一昼夜,行程二百多里,把号称坐在轮子上的国民党军队抛在了身后,率先抢占有利地形,一举拿下敌一个建制师,取得辉煌战果。就是在全国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军,也是靠着“一口炒面一口雪”,靠着劣势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他们。毛泽东主席在总结胜利经验时形象地说:“志愿军打败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毛主席讲的这个“钢”是指武器装备,这种“气”就是战斗精神。这充分说明战斗精神对于夺取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我军在几十年血与火的考验中所体现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打必胜、前赴后继的战斗精神,是军队优良传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战斗力的要素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可以说,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是党领导军队凭着这种战斗精神打出来的,我军的军威也是用这种战斗精神铸就的。
(三)从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看,战斗精神是克敌制胜的命根子
大家都知道,高技术的战争特点表现为七个方面:有限的战争目的;复杂的战争诱因;威慑性的战争准备;高技术的战争手段;高消耗的战争费用;多维化的战争空间;短促性的战争进程。面对战争形态的新变化,胡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这是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强大力量,是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加强部队建设的重大举措。
有人认为,现代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抓军队建设就是抓武器装备的性能改善,抓高科技武器研制。这种认识并不全面。毋庸讳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军队打信息化战争的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但是,无论战争手段、战争形态、战争样式发生多大的变化,精神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将始终存:在。诚如古人所说,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近些年世界上发生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再次告诫我们,取得未来战争的制高点,既要看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长,又要看精神力量的优势;既要看军事打击“硬杀伤”的威力,又要看政治打击“软杀伤”的作用。可以说,未来军事斗争,不仅是科学技术、经济实力、武器装备的较量,也是战斗精神的比拼。尽管信息战条件下的战斗精神与以往战争形态中的“勇”与“气”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是,它的须臾不可或缺却是不容臵疑的。
尽管高技术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但并没有改变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定律。人的因素包括人的军事素质、战斗技能、意志品质、精神状态等诸多方面,其中人的战斗意志、战斗士气、战斗作风等,既是战斗力形成的催化剂,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战争的特点分析,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越高,功能越齐全,对人的要求就越高,越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高技术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大大增强,更需要参战人员具有顽强的战斗精神。实践表明,高技术战争不仅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人的谋略、技能、智慧和勇气的比拼。
不管战争形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传统优势都不能丢。近年来,我军武器装备更新步伐不断加快,信息作战能力逐步增强。尽管与军事强国相比我军武器装备总体上仍 处于劣势,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和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大力提高官兵科技素质,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战胜强敌的信心,就能在气势上压倒敌人,进而弥补在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使精神优势转化为决胜优势,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思考题:
1.战斗精神的内涵、特点是什么? 2.在信息化条件下,培育战斗精神的现实意义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