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灵魂一个自由的步调[共5篇]

时间:2019-05-15 09: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还灵魂一个自由的步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还灵魂一个自由的步调》。

第一篇:还灵魂一个自由的步调

人生感悟日志

还灵魂一个自由的步调

我们急着买房子,急着学车,急着学会理财,急着去懂得怎样保养成天山童姥,急着学会了解男人,急着学会看透世界,急着学会驾驭奢华„„我们本该行云流水缓缓前进的生命,我们本该花开花落踏风而行的灵魂,已经被催促着凋零。最易的是随波逐流,最难的是拼死坚守。我的生活已经愈来愈慢,我并不着急去得到一些什么。我相信,该来的时候,它就会来。

如今的女孩子,已是愈来愈不易在这个世界找到方向。

整个中国社会像是无数趟不断被所谓的“技术”推动的列车,她们坐在里面,总是觉得心有余悸。似乎稍不用力,就会被甩得很远。眼见着旁人在不断地赚钱,赚钱,继续挣钱,全都敌不过社会风气充斥着无数的近路——一段“情”可以换得下半生的信托基金这么有概括性。

男人也好,职位也罢,房产,车子,基金,恋情,保养,所有的资源,都在需要不断地去抢夺。她们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被无形的力量开始催促着去做一些本该不属于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情。

这几日,无数个问题朝我喷薄而来。

21岁的女孩子问,要不要买房子;22岁的女孩子问,要不要给已婚的富二代当三奶;23岁的女孩子问,要不要给自己买一份养老保险。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没有想到要如何回答你们的问题,我只是在想,当我21岁的时候我在做些什么。

在大学里上课。很长的头发,齐刘海。一个月五百块的生活费。最贵的护肤品是五十八块的欧莱雅。在学校的后街吃也许是地沟油炒的菜,八块钱一份。不舍得花钱买书,从学校图书馆借,或是从小书店里租,两毛钱一天。在十八块钱的小夜灯下看完了所有的张小娴和亦舒。有过一个很好的男朋友,我们骑着自行车到浏阳河边去吃米粉,冬天点两大碗牛肉米粉,那时候长沙米粉还只要三块钱一碗,猪肉牛肉都还没有涨价。六块钱的粉用一个大盆装着,两双筷子两个脑袋凑在一起吃。他的左手捧着我冻得冰凉而发红的左手。后来他出国,我们分开。

手机是诺基亚3100,没有iphone,没有微博,没有炫富,没有花花世界。大二之前没有电脑,写文章的时候经常去网吧上通宵。

关于理财——还有生活费,一个月五百块,根本不够用,哪里还会去想什么理财的问题。

see?这就是我21岁的生活状态。但是你们无法想象,这样的我,其实是出身于一个条件已经算是很好的家庭。然后大学毕业,直到工作。22岁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想着为了一个几千块的包包如何找个有钱的老公嫁掉或是找个有钱人包养。

但是,我没有。因为家庭条件已经足够让我有尊严地活下去,何苦为了一件昂贵的大衣就玷污青春。

其实我很能明白你们如今的感受,因为物价疯涨,人心膨胀,生活早已物非人也非。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你们在着急什么。你们急着买房子,急着学车,急着学会理财,急着去懂得怎样保养成天山童姥,急着学会了解男人,急着学会看透世界,急着学会驾驭奢华。急着早早的就用上雅诗兰黛,急着早早地就背上爱马仕,急着„„

你们急匆匆急匆匆,脚步愈来愈快,心里愈来愈空。眼前有无数条路可以走,但是当你们真正走到路口的时候,你们却不断地踟蹰,持续地惆怅,失掉勇气,望而却步,停滞不前。生怕选择了一条什么平凡的路,就够不着你们想要的未来与世界。

我想说的是,你的未来,(伤感日志 www.xiexiebang.com)它根本没有固定的摸样。

不要以为前方有一条最适合你的路,等着你一路绿灯的过去,你所做的只是需要找对它。

NO,你的前方根本没有路。你要做的,只是不断不断地坚强,继续继续地强大。学会看清自己,承认现实,看懂世界,持续失败,然后了解规则。

有一天,你会发现你随便遛一弯儿,都能走出一条阳光大道。哪里还会惆怅路往哪儿走。

前两年,我曾与12聊天说起我的迷茫。我怕我走错路,怕入错行,怕嫁错人。怕一切一切都是因为我的选择错误而做成。后来,我终于悟出来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不怕没运气,就怕没实力。

而如今,我敢大胆地说一句,一个有实力的女子,无论走那条路都会走成星光大道。披荆斩棘,披星戴月,她总活的风生水起,不卑不亢。

而忘却了自己内心方向,单单凭着随波逐流,即使是人行天桥,也会被她走成了地下通道的女子,早年不也是一脸傲气在拼命追求些什么。

如今这个世界让女孩子们沾染了一种非常浮躁的风气。所以我从来不曾怪过小MM们,去浮躁不安的追求一些什么。更不会像个刚刚从古墓里爬出来的卫道士,指责世风日下,女子都像婊子。我只是觉得,一定不要丢失一个叫做坚守的词语,更不要不懂得如何去相信你可以走出你的未来,而不是找到你的未来。你一定一定要记得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不要抛弃了她原来的模样。

我只是更加相信,这个世界上,一些太昂贵,太世俗的东西,在过于年轻的时候拥有,其实是一种悲哀。如同在商场里看到一个满身名牌的年少女孩儿,我只觉被那么多的blingbling遮住了本来面目,已经看不清摸样。

可怜啊,我们本该行云流水缓缓前进的生命,我们本该花开花落踏风而行的灵魂,已经被催促着凋零。这个世界强加给年轻的姑娘们太多不需要的理念与选择,因为选择太多,所以如果摒弃,就让她们觉得自己失去太多。其实并不是这样。女人的道路其实很好走。一路走一路减法,而不是一路走觉得内心的贪念愈来愈大,直到负累太多筋疲力尽,抬头被纸醉金迷照耀得迷了眼睛,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25岁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男人。今天才拿到驾照。房子依然在装修。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想起往年,却并未觉得自己蹉跎了什么。这几年,过完了平平淡淡的日子,流过失恋的眼泪,我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不过是坚守与淡定两个词。如今再回头,如果说我真的会为自己骄傲些什么。不过是在有那么多选择的日子里,我选择了安然平淡地度过了我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并未失掉了那个最初的自己。并未卖掉了灵魂。

最易的是随波逐流,最难的是拼死坚守。我的生活已经愈来愈慢,我并不着急去得到一些什么。我相信,该来的时候,它就会来。

当有一天,你知道你自己是谁,你要谁,你的生活在哪里。这才是后半生得以依靠的本钱。

当有一天,你会发现所谓的浮华物质,真的没有心境强大的在周末的下午饮一杯茶让你觉得有底气。

当有一天,你懂得这个世界里,你不需要的东西太多,而不是需要的东西太多,你才真的成长。

走得太快,不完全是件好事。更别怕走错路,走错路不是因为找不到眼前的路,而是你的内心根本没有给灵魂留一盏指路的灯。

第二篇:还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灵魂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这是心理医生从大量问题孩子个案中发现的共性。同样,在深圳博尔思教育老师所接触的众多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中国父母极少有不为孩子着想的,只是好心未必能办好事。

放下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延续的想法,就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观念里摒除诸如“我是你爸,你得听我的”、“妈曾经有个梦想未能实现,希望你能去达成”、“我生了你、养了你,你就得按照我安排的路去走”之类的潜意识想法。给孩子生命并非孩子的请求,视养育孩子为自己的义务而非给予孩子的恩情,故而我们没理由将“父母的恩情”作为资本,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人生之路。自己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发生冲突是我接触到的许多学生痛苦的根源。将孩子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引导大方向而不教导具体怎么走,还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灵魂,相信孩子可以走好自己的路。

无条件积极关注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稳恒的关爱。无论孩子听不听话,父母都爱你;无论孩子成绩好不好,父母都爱你;无论孩子身体健不健康,父母都爱你;无论孩子将来贫穷或富裕,父母都爱你;无论孩子走的是正道还是误入歧途,父母都爱你„„让孩子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爱无时无刻都在身边。

要懂得如何爱孩子,就先懂得如何爱自己。自己悲观消极,如何让孩子乐观积极?自己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自己没有兴趣爱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如何让孩子轻松地玩乐?自己对待工作不上进或抱怨劳累,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热爱学习?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会无形中影响孩子,这种影响,身教大于言传。

作为父母,当然不希望孩子拿我们去和别人的父母比,所以,也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尤其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的孩子的长处;父母不希望自己工作中犯了错误,就有人劈头盖脸地指责,甚至对人不对事地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所以,也请孩子成绩有波动时,不要妄加责备,更不要怀疑孩子的学习潜能;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肯定,自己的主意被别人无视,所以,也请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及时的肯定,孩子异想天开的想法,自己试着去理解,理解不了也予以尊重,而非笑话或无视„„

博尔思老师与家长接触过程中看过不少母亲的QQ、微博、博客的图像,将自己的孩子作为图像的较多,将自己与孩子的合影作为图像的也多,将一家三口的合影作为图像的就较少,将自己与老公的合影作为图像的就更少了。这样的行为自然无所谓是对是错,但在潜意识里流露出了对家庭成员重要性的判断。将自己排在第一位,可能作为父母的很多不愿意承认,或者不愿意这么做,但我也认为自己当是排在家庭首位的。不少夫妻,在有了孩子后,就将孩子看得比另一半更重要;甚至在有的家庭里,母亲可能还会有意或无意地与孩子联盟,抱怨孩子的父亲。这样的母亲哪怕尽全力爱孩子,都不会让孩子内心拥有纯粹的幸福感。在一个家庭里面,最希望父母和睦家庭完整的就是孩子。父母之间不和谐恩爱,就是孩子最大的悲哀。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经常生病?因为他发现自己生病时,父母不会吵架,会一起来关注他,于是,他宁愿折腾自己的身体来看到这样幸福的场面。

爱孩子,爱伴侣吧,不强加自认为而孩子抵制的思想给孩子,这是你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第三篇:还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

还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

《风筝》课堂实录

党湾镇中 马锋云

设计背景:

鲁迅的文章深奥难懂,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他的文章一向让许多语文老师望而却步,为了上好他的文章,不惜花费五六节课的教学时间,力争能挖掘到文章的方方面面。其实不然,鲁迅生活的年代毕竟与我们学生不一样了,有些问题大可不必为它兴师动众,浪费我们宝贵的教学时间。就《风筝》一文,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课堂、文本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理解、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剖析、理解。力求能在探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现将课例展示如下: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开课入情

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大家喜欢放风筝吗? 生齐答:喜欢。

师:大家喜欢放风筝,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的感受吗? 生:放风筝很有意思,当我放起风筝时,我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生:放风筝也有懊恼的时候,有时放了几次都没放上去,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生:放风筝时我的心很放松。有时就觉得自己是风筝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心情放飞,很舒畅。„„(学生群情激昂,发言积极)

师:很好!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有懊恼,有欢乐。确实,当我们望着蓝天白云,踏着茵茵绿草,迎着和煦的春风,感受春天气息的时候,这是何等惬意之事。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风筝的惬意和欢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周建人,来了解一段有关风筝的故事。通过风筝,我们来看看小时的鲁迅和中年的鲁迅在对待风筝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阅读感知 把握内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按照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弄清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看学生阅读速度,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师:作者回忆的是几年前的一段故事? 生:回忆的是20年前的一件事。

师: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是怎样的?请同学来复述一下。生:“我”不喜欢放风筝,也不允许弟弟放风筝。有一次弟弟偷偷地在做风筝,被我发现后,很粗暴地撕了他的风筝,睬了他的风轮。

生:“我”回忆这段往事时心情十分沉重,因为“我”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明白游戏是儿童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我”当时却很粗暴地撕毁了弟弟的风筝。这件事使“我”后悔不已。

师:讲得很好,看课文非常仔细!那么对于“我”的遗憾,“我”想到补救的方法了吗? 生:“我”想补救的办法,第一个办法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和他一起放。第二个解决的办法是请求他的宽恕。

师:回答得很好!对于“我”想到的补过的办法,可行吗?为什么?

生:第一个办法不可行。因为当“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弟弟已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这么大的两兄弟,不可能再去放风筝。

生:第二个办法可行,但“我”却没有得到宽恕。因为弟弟已经把这件事忘却了,这件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三、自主探究 质疑解疑

师:说得很好。一件永远无法得到宽恕的撼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可以看到我们同学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的把握。下面我们要进入攻坚阶段。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文中存有疑问或较难理解的句子或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分析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教师上下讲台指导朗读)

师:好,下面我们就进入“互问互答”的环节。看看谁的问题最精彩,谁的回答最有理。

生:我的问题是: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师:好,第一个问题提在我们面前,看哪位同学能帮助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惊异”是指“我”在北京的冬季,地下还有积雪的环境中竟然有人在放风筝;“悲哀”的是看到浮动的风筝想起了儿时的一段往事,曾经粗暴地撕毁了弟弟的风筝,从此留下了一件让人终身遗憾的往事。

师:回答得太精彩了,他把这个问题分解后理解,应该说这句话就比较好懂了。请同学们继续提问。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生:我觉得这个春天应该是指鲁迅回忆中的春天,是故乡的春天,而现在是北京的严冬,看到了风筝勾起了鲁迅的回忆,所以说“在天空中荡漾了”。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而称为“不幸”?

生:我觉得是因为作者看了这书以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这句话的道理,回想起自己曾经踏扁了弟弟的风筝是不对的,是虐杀了儿童的天性,“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所以感到“不幸”。

师:分析得太精辟了,可以说你已经真正融入了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情感中了。看到这本书让鲁迅产生了一个终身无法得到的宽恕,不能说不是一种“不幸”。好,请同学继续提问。

生:我曾经看过鲁迅的几篇文章,包括今天这篇。我发现鲁迅的文章经常有错别字出现,如“胡蝶”的“胡”字,而我们现在写“蝴”。我想请老师帮我们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师:老师由衷地佩服我们同学的大胆精神和火眼金睛,敢于向名著挑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乐意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经历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中的一项就是白话文取代之前的文言文。而鲁迅所处的正是这一转型时期,因此在写作时不免留有文言文的痕迹,出现了这些古今通用的字。而我们编排的课文,为了尊重原著,保留了这些字。因而就出现了刚才我们的同学认为的错别字。同学们不妨再找一下,除了“胡”字还有哪些?

生:还有“那里”的“那”,现在应该是口字旁的“哪”。生:还有“发见”的“见”,现在应该是王字旁的“现”。生:还有“他”,应该是宝盖头的“它”。“偶而”的“而”,现在是“尔”。

师:很好,大家找得很对。现在大家为我们这位同学鼓掌,他的大胆质疑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生:“他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句话我感到怀疑。这件事对鲁迅来说是刻骨铭心,为什么他弟弟会忘了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弟弟真的全然忘记这件事了吗?

生:我觉得他真的忘了,因为毕竟过去了二十年。

生:我也觉得他忘了。因为当时他各个阻止他时,他也没有反抗,说明他觉得哥哥这样做是对的。因此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件小事,二十年过去就忘了。

师:好。有同学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生:我觉得他没有忘,只是假装说忘了,因为他怕勾起鲁迅的伤心回忆,为了维护他们兄弟之间的情感,他假装说忘了。

生:我觉得他忘了,可能他记得更多的是兄长对他的好。而这一件事只是冰山一角,微乎其微,不会放在心上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其实无论忘记与否,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兄弟之间一种深深的情谊。兄长的忏悔,弟弟的忘却,不是人间真情的一种体现吗?还有问题吗?

生:文章最后一句,“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怎么理解?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请同学们从深浅不同层次去理解,可能效果会更好。

生:我觉得“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是说鲁迅想逃避。只要不看到风筝,就不会回忆起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故乡的风筝是在春二月放的,所以只要“躲到严冬中去”,就可以不见到风筝。后面一句讲鲁迅想躲却躲不掉,在北京的冬天,他又看到了风筝,所以他感觉到给我非常的寒微和冷气

生:我觉得除他讲的以外,还有一点,鲁迅只要一想起这一幕,他就会感到心头悲凉,不光光是外界环境,还有其内心世界。

生:我赞成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我想再补充一点。我觉得这“四面”还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从一本参考书上看到过,讲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反动军阀大搞复古运动,取缔科学思想。因此我觉得,这最后一句可能还包括着鲁迅深深地感到这种反动思想的压迫而感到寒微和冷气。

师:说得太棒了!你对课文的理解远远超过了老师对课文的理解。你能把看过的知识连贯地来看问题,说明你是一个会动脑筋的男孩,为你的精彩论述鼓掌!

四、探究主旨 感悟人生

师: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提问,一个又一个的精辟论述让老师不得不佩服我们同学那种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我们同学的共同努力,对文章几个重、难句子进行了分析探讨。应该说,我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又进了一步。对鲁迅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你觉得鲁迅在“风筝”这件事上,由“毁”到“悔”的转变,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怎样的精神?

生:知错就改

生: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自我反省

师:说的很好,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样一种自我反省的意识,才使这件小弟已经忘却的事还20年后还耿耿与怀。在生活中,你们与家人、朋友有过这样的误解和冲突吗?在鲁迅身上,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生:有过,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后自己也要懂得反思,看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生:我感触最深的是鲁迅作为一个伟人尚且这样,我们更应该如此,学会忏悔,学会宽恕,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师:说的太好了。确实,真正的忏悔会使自己的灵魂达到解脱和新生,会使被伤害的人的心灵获得一些慰藉,会使人世间的良知复苏。那么,不忏悔行不行呢?也可以,等到别人的忘却吧。“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也就没有宽恕可言了。让灵魂在时间的月影中偷憩。怕就怕人们没有健忘,这时就得想一想,我在他们眼里是个什么东西。

五、小结归纳 延伸主旨

师:一次原本出于对小弟负责的举措,却因小弟的全然忘却而给鲁迅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在兄长的忏悔和弟弟的忘却中,不能不让人在肃杀的严冬中感受到“故乡的春天”般的温暖。浓浓兄弟情谊谱写的一首人情颂歌,永远回荡在人们心中。同学们课后去探讨,就文章而言,除了表现兄弟情谊之外,还有哪些主题可以挖掘,我们下节课讨论。

教学反思: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新课标力图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自如的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面对初一的学生,要学习鲁迅的文章,毕竟有一定的难度。问题的引导、文本的把握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就本堂课而言,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激发思维,积极的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之中。

2、设置一个良好的情境,鼓励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做好问题的延伸工作,学生的问题有些肤浅,需要老师进一步的追问,以达成教学目标。经过延伸的问题,更有思考性,更具挑战性,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3、教师语言要以鼓励为主,尽最大可能肯定学生的思维。

4、最重要的一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寻找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没有问题,也就不存在探究问题的可能了。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四篇:自由的灵魂

自由的灵魂

-----------读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有感 罗淏120800725 东华大学

看到三毛这个名字,动画片《三毛流浪记》里的那个瘦瘦的、古灵精怪的孩子立即浮现在眼前;如果不是接触《万水千山走遍》这本书,我也许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个奇女子,她也叫三毛。三毛,原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十三岁就跷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墓堆读闲书。旅行和读书时她生命中的两颗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就决定搬去处,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的跟着去了。然后她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了,从此写出了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和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三毛热”迅速的从台港横扫整个华文世界,而“流浪文学”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接着,看似安定的归属却突然急转直下,与挚爱的荷西锥心的死别,让她差点放弃生命,直到去了一趟中南美旅游,才终于提笔写作。返台后的她,接着尝试写剧本、填歌词,每次出手都是那么真挚感人。可惜最后,没有东西能挽救她选择以死来逃离这个世界…

是的,像那脍炙人口的歌词一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三毛代表着流浪,象征着流浪。所以在她的众多散文集中,《万水千山走遍》可谓流浪的精华。这也是我选择这本书来抒发我感想的原因。

三毛的亲身经历在书中一一展现。她走遍了南美洲,从北边的墨西哥、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到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恶和秘鲁。一个黄种女子,带着一个白人助手,在历史的文化中穿梭感悟,像天空大朵大朵的云一般,走走停停,思思悟悟。其中既记录着中南美洲人民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也有对各民族或热情或朴实或纯厚好客性情的细致描写。

联想到三毛之前的经历,不难想到,她并不是兴高采烈地旅行,她的痛苦依然在延续。虽然整本书中从未正式的大段大段地发出慨叹。但是在秘鲁纪行的一节中,我看到了些许端倪。在那,她遇见了一个与她一样有“索诺奇”(高原反应)的荷兰女孩子。两个人一下子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三毛把自己的房间分给她住,谁也不会想到,那位荷兰女孩安妮与三毛有着惊人的相似与默契,她们在一起促膝谈爱谈灵魂谈另一个空间,却从来不谈两人的身世。两位女性的默契就在于,互相感知彼此的创伤。接着是三毛的笔端:“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可以看出,失去挚爱荷西的悲伤,无时无刻在三毛的身上蔓延。

不仅如此,三毛在书中还抒发自己对人类苦难的悲痛、对故乡命运多舛的无奈和对前世今生的种种猜透,跨越着爱情、生活及命运的范畴。将思想上升到了人的境界,思想内涵和情感抒发透彻内心,令我回味无穷。让我在感受到不同国度不同人情风貌的同时,又深感于作者内心深处的无限忧思。

《万水千山走遍》的成书,实际上是三毛内心苦闷缓解的产物。她,一个平凡而深有忧思的女子,将万种心绪寄托于万千山水之中,寄托于一人一事中,或

化为风,化为雨,为雾„三毛是个钟情于自然百态的人,因此将自己的内心亦给了自然,一切随缘般对待生活,却终究掩抑不了内心的坎坷。

静静的思考一下,我们完全能理解这个怀着不顾一切的决心走遍万水千山的奇女子三毛。由之而来的,可能还会是对她的一份敬佩,一份来自心灵的默默的赞许。对自由的向往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愿望,当放下这本书的时候,我问自己,你敢放下一切去追求自由吗?一直以来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背包四处旅游——一个背包,一架相机,和一颗好奇而热忱向往的心,踏上旅途的征程,在陌生的环境下,看尽上天赐予人类的美好世界。只可惜,带着这样的观念“没有富足的财力,没有过硬的身子,没有坚定地决心”相比于三毛,我显得怨天尤人,空无所有。

穿梭于城市中的人,用做工精细的衣服装扮自己,用昂贵的化妆品保养自己,用精致的餐厅消遣自己,我不羡慕他们,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有多幸福;可是当三毛抛下所有物质,去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时候,我却陶醉其中,因为我感受到了她的幸福。在忙碌的时间里,我们无暇感受生活,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流浪不是追求自由的唯一方法,繁忙的工作也不是禁锢,多去感受周围,就像这篇游记,触动了内心,竟引起了我的共鸣。何尝不是踏遍了万水千山,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呢。世界如此之大,穷尽一生去观察,去了解,去感受,才不枉人间走这么一遭。三毛是这么想的,我的心跟着三毛走南闯北,用她的眼睛看世界,培养着自己的细腻和洞察力。我想,如果你当自己是游客,你看到的那就是景点,如果你当自己大地的孩子,那你的旅行就是在真实、自然地生活着。生活是值得敬畏和珍惜的。

“大地啊,我来到你岸上时原是一个陌生人,住在你房子里时原是一个旅客,而今我离开你的门时却是一个朋友了。”这是《万水千山走遍》中开头的一段话,第一次看没有什么感觉,只是觉得比喻得好。读完书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文字,便不只是经典了。三毛的感情也被体会出来。这样简单而平实的语言,是三毛一贯的风格,却真挚而震撼了读者的内心。这句话似描述又似抒情,似记事描写又似心理描写。三毛那种对中美洲居民朴实而真挚的热爱,甚至是对普天之下所有的人类一种深沉的眷恋,确是炽热如火,如痴如醉。事实上,对待生命又怎么不是同样的道理呢?来到这个世界上,原本什么也不懂得的我们,不正像一个陌生人吗?而随着时间的流动,我们却越来越眷恋活着的意义,于生命,我们不正成了不舍离开的朋友吗?这是不是三毛留给我们的思考呢?我们不得而知。只是从内心里,从三毛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是不是能读懂一点什么?譬如对生命的思考。

我随三毛为墨西哥那一定是迫于生活的苦难和无助而在石阶上虔诚地用膝盖跪求奇迹诞生的一家老小哽不成声;我随她为在贫穷的洪都拉斯找生活的同胞和在哥斯达黎加讨生活的异乡人感到无奈和心酸;我随她拖着疲惫而敏感的身躯,游走在中南美洲的国度里,感受每一处的风土人情,感受那里的富足或是贫穷,接受当地居民的热情或是冷漠;是的,她是我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三毛。“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她用自由不羁的灵魂丈量着千山万水。

第五篇:自由的灵魂

~-6-13 字数:827香草山在哪里?香草山与伊甸园一样,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爱在哪里?爱与泉水和泥土一样,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手里捧着的是一本新锐作家余杰的《香草山》,白色的简单封面上是一片油绿的香草山,山上有两个人的身影。我想,在这样的纯粹封面下,一定能够隐藏无尽余杰在生活中的自由灵魂。这样的一本《香草山》,是余杰的唯一一本爱情小说。“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未来的不可知/我将更加选择顽强。”诗人张楠在她的诗作中这样写道。这也正是余杰所面临的现实和所要表达的一种愿望。这个70年代出生在川西平原上的北大才子,所写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心的战迹。这正如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在恢弘著作《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首页这样写道:“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香草山》是一本自传体的爱情小说,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延生、宁萱从陌生到相识,从一般朋友到亲密恋人,自是有很多浪漫和传奇色彩。但是,作者并不是要刻意自己的恋爱生涯,而是要诠释他们为什么爱,为什么他们在爱的背后不仅仅是甜蜜,而且还有无尽的叹息和奋斗,不可战胜的渴望现实人生价值的自由灵魂。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更是“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在我这个年龄,也许并不能完全理解余杰“没有翅膀的飞翔,比天使的姿态更接近天堂”的含义,但是在阅读全书30万字,你一言我一语的书信体小说时,从我的指间流过的是一种时而轻松但又言之有理,有理有据的表述风格。在《香草山》中,余杰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这话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特意在新书上加注的,是肯定了余杰自己2000年北大研究生毕业,走上社会以来所完成的一个巨大的蜕变。《香草山》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非虚构写实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一对青年男女,在渴望爱、寻求知音、捍卫自由灵魂的过程中,诉说对寻找自由而付出的沉重代价。黑格尔说:“

下载还灵魂一个自由的步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还灵魂一个自由的步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等待着一个灵魂

    ~-6-2 字数:1891他安息了尽管命运多舛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丧生事情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如同夜幕降临白日西沉雨后,墓园里的到处散发着清新的味道,伴随着一点点泥土的气息......

    为了灵魂的自由的读后感

    本书除了品评村上每篇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心灵信息和精神趋向外,还连续提取了其较为典型的生活细节和创作思想的变化轨迹。纵向读之,未尝不可视为村上传略和创作谱系;横向读......

    自由的灵魂-简·爱读后感

    自由的灵魂 ——读《简·爱》有感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这本书讲......

    还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还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想起这件事,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触,使我感到教育的缺失。 这件事发生在暑假里,我在家搞庭院建设,由于身体原因,找邻居江三哥忙,他有个外孙女住在他家,由于......

    一个班组的灵魂(读后感)

    一个班组的灵魂——卓越班组长工作手册读后感班组长是企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生产经营最直接的管理者,是公司战略和规章制度的落实者,班组长的理念和管理素质直接影响所辖班组成......

    情书,一个灵魂的爱情

    给你的情人写一封情书,让爱情升华成最美的烟火!  作者:筱雨 筱雨慢慢的从沉睡中醒来,她睁开了她沉睡已久的双眼,突然感觉四周的一切好陌生,这是哪儿?她一起身,感觉自己好轻,为什么......

    北京大学:学术自由的灵魂继续翱翔

    北京大学:学术自由的灵魂继续翱翔 既上篇推出中国科学院大学后,听《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总编辑何方主任反馈,好评如潮,读者相当期待下一篇力作。博士近日伏案疾书,本想小憩几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共5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精神的重要论述,道破了教育活动的真谛。教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