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和谐家庭的10种怪象
不和谐家庭的10种怪象
健康的家庭,就是分化得比较好,父亲像父亲,母亲像母亲,孩子像孩子,各司其职。父母不会因为自己的任性或软弱,而向孩子撒娇、乱发脾气,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欲望,做不恰当的事,孩子也不会越俎代庖,当起父母的父母。两代之间甚至几代之间,心理上相互独立,可以在情感上互相慰藉,但却不是必须依赖。即使不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也能够无碍地过活下去。不健康的家庭呢?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在象征层面的相互吞噬,没有界限。
一、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一个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我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因为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模作样的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女儿或儿子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二、过分唠叨的妈妈
就是对家庭里的事情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简单说,她就是还停留在口欲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婴儿他跟这个世界的链接就是嘴巴,那么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出来的话,那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在装模作样的严肃,妈妈在那里唠叨,然后孩子就在那里备受虐待。
三、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
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有点耳熟,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最高谈阔论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
但是,当父母开口谈学习的时候,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是个被高度限定的一个话题。
(随想„„如果一个爸爸和妈妈,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反过来,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特别地感到不安,想要去限定孩子时,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里就是自己的无意识在着急,需要去解开的一个心结。)当然了,我们毕竟是社会人,有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是可以的,前提是,做父母的非常清楚,自己某个情绪是不是被这个话题掩盖,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
这就需要亲子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这个界限和约定,是让孩子可以感觉到,是可以让他自己控制和参与的。
四、过度象征化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国目前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一个代表,人们在它上面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由靠近此物,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另一方面,这个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带着孩子去考级,看我孩子把别人打败了。
但是呢,我有的时候有个矛盾的心理,就是看到现在孩子参加很多艺术培训,或其他能力方面的培训班,而我那个时候呢,什么都没有。但是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比如说,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
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如此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还有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可以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
因为,在可以直接对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不说,我给你弹一首曲子。„„
这个时候也可以看到,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这里面包含着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就已经表明那种安全感的缺乏和摆脱孤独感的之间,强烈的内耗。
这种内在的硝烟密布,只有“弹钢琴”这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可以散发,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人的内心状态的样子么?
被家长操控的孩子
五、过度背景化
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现在甚至在幼儿园,在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的是,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好像现在这个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师还潜伏地在做,而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说,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一个人的背景已经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
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
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在孩子们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
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往往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
而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因为在虚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记了原本的真实。
同时,社会中,老师和其他跟他一样的同学,会迎合这样一种行为,被华丽的背景所吸引,而忽视真实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在潜能和特点是什么。
在表面上的社会迎合和赞叹下,孩子就会慢慢地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回应式地对父母的背景为荣为傲。
我可以想到的一个画面是,盘绕在大树上的藤,生存只能依附在大树上。
同时,家庭背景又会成为另一些家庭发展自卑的土壤,孩子们在父母过度的遮掩中,听到他们心中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所以善良的孩子也会呼应父母的心声,将自卑的种子种在自己心里,在学校羞于谈及父母。
大家也常常看见在学校中,有很多这样一些可怜的人总是被欺负,而这种羞愧,是一种在人群中非常注目的攻击靶,(它弥散着一种信息,解码出来就是,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值得别人尊重),在这里,我们也暂时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看看他们的内心世界。
周围的同学因为都是孩子,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就回应式地来欺负他,让他重复体验到,“我不够好”,从而加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理动力,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常常会不平凡:要么成人后,愤怒地来力争更大的社会背景(汪峰的一首歌中所唱,保持愤怒),或者破坏社会背景(极端的例子是恐怖分子),要么自怨自恨,来吸取周围人的能量,他会无意识地制造出很多事件,让身边的人卷入悲伤的大海,或者带入愤怒的火山。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常常会被动感受到一种无能的感觉。就如当年,体验到父母背景来压低自己,不让真实的自己得到发育。“我”的一个意象就是盆栽,一种让人心疼的“美”。
六、工作化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然后孩子给忽略了。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就是因为如果他要是有过多的时间在家里的话,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而要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因为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也就是说,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所以,在外面跟别人玩,要安全得多,看起来就不用那么心苦,真的是有很多孩子被父母用过度的勤奋工作给毁了,他们被巨大的忽略了,很多孩子对这样的父母在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所以这样的父母对国家、民族的确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实在是亏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
七、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
比如说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但是学习一塌糊涂,也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人际交往一塌糊涂。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说,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指责的意思是,我全神贯注地注意你身上有没有什么缺陷,然后就攻进去。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所以,指责是想进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是父母离他过近的一个表现,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
八、家庭角色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去世的状态,而妈妈呢,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这个一方面是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她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九、隔代卷入
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
有一次,我问了刘丹博士一个问题,我说能不能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那么在中国的家庭,有很多是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我知道这样说,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砸在了孙子身上,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用心给说破的话,我估计我会跟很多人形成不共戴天的关系。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十、功利化的关系
这个意思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了什么。比如说,你拥有了很多的才艺,你必须会弹钢琴我才爱你,或者说,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这种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中间的时候,尤其变得悲哀。如果家庭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的话,就很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幸福是一种什么东西了。笼统的说,我对某个人功利性的爱,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人格没有成长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他觉得恐慌,会让他觉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这种有条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来隔离跟另一个人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一种爱无能的状态。如果再扩大一点,就是关于文化,文化就是设置,在中国,有名的就是儒释道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一个规定序位的文化。简单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规定一出来,就说明所有的人,就必须在原地呆着,一旦有突破,就是越矩,伦理就是伦常,儒家文化只是规定了上对下的权力,而没有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由下对上的反抗,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必须遵守这个规则。这也就是让我们这个民族陷入周期性的、大规模的战争的弊端。可以培养礼数,但是他有一个缺陷就是,儒家文化是扼杀人的创造力的一个桎梏。
打个比方:你住在一个集体宿舍里,一个宿舍里有八个人,然后你在凌晨两点钟的时候,突然想放肆地唱一首歌。结果是,你快乐的程度,跟别人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你有多快乐,别人就有多痛苦。
没有分化的关系中,某一个人的快乐,就是另一个人的噩梦,在家庭中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爸爸妈妈在人格上有很多依赖,没有分化和独立能力的话,孩子注定就损害了父母的利益。所以孩子就会生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最严重的就是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就永远都不会出家庭了,也就是“相濡以沫”,在家里互相吐唾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真是感人至深啊,互相吐唾沫、残喘在生活。我相信,好的状态是相望于江湖。更加上一点,关系之间,如果你住的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而且隔音效果还比较好的话,这里就喻指分化得比较好的,那就是你晚上随便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你快乐的程度跟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小结:
家庭内的关系有时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有的时候,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的感觉和情感系统就会比较微弱,因为他们的关注点都在事情上,对一些很微妙的人情变化比较不敏感;而很多看起来很糊涂的人,他们的情感和感觉系统就比较敏感,但他们又常常不能很有逻辑地表述他们所感觉到的东西,但他们都很善良,为了维持家庭的存在,他们在潜意识中选择了把他们不能表述的问题,用自己的躯体症状、心理症状,甚至做出牺牲来拯救家庭,甚至拯救家族。
我在这里呼唤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起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用心去感受那些备受指责的家庭成员,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借由他们的勇敢来看看自己的可能回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里面往往是被压抑的真实自我。
有的时候,人们会很恐惧看到这一点,这常常涉及到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是真实的强大,还是虚张的强大。
第二篇:不和谐家庭的10种怪象
不和谐家庭的10种怪象
健康的家庭就是分化得比较好,父亲像父亲,母亲像母亲,孩子像孩子,各司其职!不健康的家庭呢?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在象征层面的相互吞噬,没有界限。
一、过度严厉的父亲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一个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因为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模作样的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女儿或儿子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二、过分唠叨的妈妈
就是对家庭里的事情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简单说,她就是还停留在口欲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婴儿他跟这个世界的链接就是嘴巴,那么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出来的话,那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在装模作样的严肃,妈妈在那里唠叨,然后孩子就在那里备受虐待。
三、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
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有点耳熟,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最高谈阔论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但是,当父母开口谈学习的时候,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是个被高度限定的一个话题。
有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是可以的,前提是,做父母的非常清楚,自己某个情绪是不是被这个话题掩盖,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这就需要亲子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这个界限和约定,是让孩子可以感觉到,是可以让他自己控制和参与的。
四、过度象征化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国目前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一个代表,人们在它上面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由靠近此物,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另一方面,这个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带着孩子去考级,看我孩子把别人打败了。
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还有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可以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里面包含着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表明那种安全感的缺乏和摆脱孤独感的之间,强烈的内耗。
五、过度背景化
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
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在孩子们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往往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而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回应式地对父母的背景为荣为傲。
六、工作化
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然后孩子给忽略了。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就是因为如果他要是有过多的时间在家里的话,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而要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因为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也就是说,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所以,在外面跟别人玩,要安全得多,看起来就不用那么心苦,真的是有很多孩子被父母用过度的勤奋工作给毁了,他们被巨大的忽略了,很多孩子对这样的父母在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所以这样的父母对国家、民族的确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实在是亏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
七、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
比如说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但是学习一塌糊涂,也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人际交往一塌糊涂。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说,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指责的意思是,我全神贯注地注意你身上有没有什么缺陷,然后就攻进去。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所以,指责是想进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是父母离他过近的一个表现,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
八、家庭角色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去世的状态,而妈妈呢,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这个一方面是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她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九、隔代卷入
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
十、功利化的关系
这个意思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了什么。这种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中间的时候,尤其变得悲哀。如果家庭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的话,就很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幸福是一种什么东西了。笼统的说,我对某个人功利性的爱,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人格没有成长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他觉得恐慌,会让他觉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这种有条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来隔离跟另一个人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一种爱无能的状态。
小结:家庭内的关系有时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有的时候,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的感觉和情感系统就会比较微弱,因为他们的关注点都在事情上,对一些很微妙的人情变化比较不敏感;而很多看起来很糊涂的人,他们的情感和感觉系统就比较敏感,但他们又常常不能很有逻辑地表述他们所感觉到的东西,但他们都很善良,为了维持家庭的存在,他们在潜意识中选择了把他们不能表述的问题,用自己的躯体症状、心理症状,甚至做出牺牲来拯救家庭,甚至拯救家族。
在这里呼唤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起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用心去感受那些备受指责的家庭成员,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借由他们的勇敢来看看自己的可能回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里面往往是被压抑的真实自我。
第三篇:不和谐家庭的六个表现
不和谐家庭的六个表现
家,对每个人来说既是城堡也是港湾。幸福的家庭关系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有问题的家庭会成为人一生的阴影。下面为大家的家庭做个“诊断”,帮助各位识别家庭中不和谐因素并积极“治疗”。
父亲“一人独大”
这种“一人说了算”的专制家庭结构,表现为父亲与家庭成员之间界限非常清晰。“严父”往往是自己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需要用过度严厉的状态去掩饰自己没有长大的部分,“全副武装”让自己像个男人。在孩子眼中,这样的父亲丧失了温柔,与父亲交谈时总伴随着恐惧情绪,容易让孩子隐藏起自己的情感,在家里感到孤单、缺乏亲密感,导致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知。性格倔强的孩子常表现出很强的抵抗意识,与父亲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乖戾;而性格懦弱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
在父亲“一人独大”的家庭中,需要让父亲意识到过分严厉对家庭的不良影响,从而主动改变家庭权力结构,家人间的互动关系也能由此得到改善。可以利用家庭重塑中的“雕塑技术”,通过形象、具体的身体姿态、肢体间距离等来展示与家庭成员们沟通的状态,将隐形的“地位”“关系”外显化。在雕塑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间能彼此察觉,看到自己如何对人、他人又是如何待己,这种积极的互动能让家庭关系更平等,也是严父审视、调整自己态度、行为的契机。
家庭话题“千年不变”
小时候被追问成绩和排名,长大了被催婚找对象……家中的话题,千年不变。一定程度上,这是陷入了“过分保护”的泥沼。家长在吃穿住行言“360度无死角”地对孩子进行限制,一方面使孩子缺乏许多至关重要的同龄人陪伴经历,导致以后难以适应社会或者走向歧途;另一方面,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受阻,社会化不足,自我需求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让自己有更丰富的内涵来与孩子做更多方向、更深层次的对话。另外,父母更应理智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父母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或为了维护“尊严”而不懂装懂,给出错误答案,更不可用“你怎么问题这么多”之类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只有从小把话题范围扩大,才不至于未来只围绕“学习”“结婚”打转。
有个唠叨的母亲
唠叨的母亲对家里的事情表现出过度关注,事无大小都过分控制,这样的母亲热衷于对身边的人(特别是孩子)说很多很多话,有诉苦、有指责、有抱怨。有研究称,女人一天要说3万字,唠叨操控下的母亲的话语量远不止这个数。这实际上是母亲通过嘴巴来追求幸福感,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大多由安全感和价值感不足造成,常常伴随着焦虑。
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过分唠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个性发展、为人处世和生活态度。但多数时候,母亲本人并没有觉察到这种行为是病态的。这种情况,依然可以通过“雕塑技术”来让母亲提高对自己的觉察,意识到丈夫和孩子是如何感知自己的,接受家庭成员的反馈并做出改变。
工作耽误亲情
5岁的甜甜由于妈妈长期加班,缺乏陪伴,内心非常敏感。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个小伙伴因为妈妈的失约缺席非常难过,失控在教室里大哭。只见甜甜安慰她说:“你不要难过了,我妈妈也经常爽约欺骗我,大人都一样,喜欢说谎话,是个骗子。”多让人心寒的一句话。
许多家长看似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外“征战”,但不少人是以工作为借口,逃避家务和感情,而到工作中去寻找安全感,这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自身。有言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是在陪伴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缺乏陪伴就是缺乏爱,这样的孩子内心是极度空虚和寂寞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关闭心门,且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更无法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再多精美的礼物玩具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父母应该守护孩子,让他们做幸福和快乐的天使。毕竟成长只有一次,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努力去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将孩子封闭的心门打开。
家庭关系功利化
想象一个场景,父母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谈天说地之余总提上一句:“来,让你家孩子 弹个钢琴助助兴。”好似不会一点乐器,我家孩子就拿不出手。在不少家长看来,钢琴等乐器象征着气质、财富、高贵,孩子拿得出手,家长很有面子;同时也满足自己一些攻击性需要,比如带着孩子去考级,看自家孩子“打败”别家孩子。除了钢琴,针对孩子的其他种种“技能”“培训”也让父母们趋之若鹜。
家庭关系过分功利化,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有些孩子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们享有的人格权。父母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来满足虚荣和炫耀。孩子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留心挖掘孩子喜好并为孩子提供支持,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
三代人胶着 有时候,三代同屋喜乐融融;有时候,三代同屋鸡犬不宁。如果成员间彼此界限清晰,关系处理得好,三代同堂本身没有问题,还对孩子成长有极大帮助。但“卷入”的三代就像一锅粥,这是指代际之间、个人之间界限不清晰,过分纠缠,影响了夫妻作为家庭核心的作用,这种三代同堂会破坏家庭功能,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
“卷入”的关系常常是为人父母双方不成熟的表现,他们需要老父母的帮助。而且,在家庭结构还未稳固时,三代人共处一个屋檐,容易造成夫妻关系破裂,加大夫妻双方心理压力。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有可能产生极大的内心冲突:到底听爸妈的,还是听爷爷奶奶的?
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尽量在家庭根基稳定后再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且共同制定“规章”,各司其职,不让家庭结构混乱,也不让孩子内心矛盾。
第四篇:关于家庭不和谐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下面是李先生对家庭现状的自述:
我对我们家感到焦虑,我们家共5口人,现在哥哥、弟弟都结婚,一直以来家庭不和谐让我感到头疼。爸爸脾气不好,思想落后、固执偏见;妈妈话多,经常跟爸爸吵架,我们几子妹也经常跟爸爸吵架。到现在整个家庭都是妈在操心,爸爸什么事情都不管,负责的家庭结构,妈妈是完全驾驭不了的,哥哥与嫂嫂花钱如流水,不成才,弟弟与弟妹过于吝啬,家庭经济几乎不掏钱,自个存起。上一次弟妹跟爸爸吵架,爸爸有点过了吧,不过他一向都是如此,跟谁斗嘴就说很多很生气的话,让人想跳楼的感觉,后面弟妹喊着弟弟去了她娘家,还有两个月就生孩子了,我明显感觉妈妈好伤心,因为她们都期待抱孙子吧。总之,感觉很复杂,看到妈妈一天那么烦恼,渐渐衰老,心理很不是滋味,家庭关系也让我打不起精神,就是复杂。我就觉得自己像个和事老,每次打电话回家基本听的都是妈妈的倾诉,然后每次挂电话我的心情就很不好!总在想我们要是能够和和气气多好,有一份良好的家庭氛围多好!可是越到后面(长大后)越感觉我们家氛围越不好!我和爸爸的关系也不好,从小爸爸思想观念落后,在有些事情上有点偏见吧,加上中学时代的我非常叛逆,然后经常和爸爸争吵,那时候三子妹中,就我爱和爸爸争吵,高中后,渐渐懂事,我试着跟爸爸沟通交流,每一次都事与愿违,最后让我放弃跟爸爸沟通的事件就是高考我落榜,知道他没有面子,我也很伤心,但是个人认为作为父亲还是应该多鼓励人,反而是冷落的、漠视的态度,从此我再也没有跟他交流过。现在呢,爸爸在家里面一点地位都没有,什么都不管,有时候感觉只顾自己吧,从老人的角度看,他是有一种挫败感、孤独感的,但是我已经觉得改变起来时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我们三子妹团结互助,对父母多好点,可是往往都是向一根绳子分成几半的感觉。然后父母很伤心,妈妈最伤心了!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李先生对于家庭中的不和谐一直感到不安。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各种不和谐行为,一直没有解决的办法。从“爸爸思想落后、妈妈话多、哥嫂花钱如流水、弟弟弟妹吝啬以及怀孕的弟妹与爸爸吵架闹着回娘家、妈妈伤心自己也跟着打不起精神”等等不和谐行为看出,李先生已经受到了家庭不和谐的消极影响。
我的分析和建议:
我觉得李先生的家庭冲突似乎多是因为他爸爸“脾气不好,思想落后、固执偏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是让大家分开居住好一些,因为我觉得像李先生爸爸这样的老人,一时半会是很难改变他的性格的。李先生是需要当和事老了,当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就需要耐心调和了。建议李先生和爸爸好好沟通一下,耐心告诉他自己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稍稍改善。从案例可以看出李先生的爸爸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而导致家庭不和睦,孩子们对他也非常不满,这让他感觉非常郁闷痛苦,这样就加剧了他的暴躁,形成恶性循环。建议李先生的爸爸可以与有关心理咨询师交流,吐露自己的心结,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出困惑。我的启示:
导致家庭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基础,感情基础,信任程度,第三者,生活琐事,朋友关系,社会关系,生活琐事等等。 当自己处理不好家庭关系的时候,需要向有关心理咨询师咨询解决的办法,或许这样可以减少家庭不和谐的因素。 大多数家庭不和谐的事例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引发的,如果能做到:“全家合作,同甘共苦”,无论是丈夫、妻子,也无论是父母、儿女,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只有全家合作、同甘共苦,所有的家庭成员拧成一股绳,才可能收获更多幸福。 如果在一个大家庭里,需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学会宽容,能够最大限度的容忍一些自己看不惯或者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现代家庭和谐应具备的几大要素:
和谐家庭十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爱---和谐家庭的阳光。
二、尊重---人文关怀的核心。
三、分享---人际交往的绿洲。
四、欣赏---发现美的眼睛。
五、理解---跨越代沟的桥。
六、责任---家庭幸福的源泉。
七、感恩---家庭生活的润滑剂。
八、沟通---人际交往的管道。
九、反思---自我成长的镜子。
十、微笑---心灵盛开的鲜花。
第五篇:造成家庭不和谐的风水!(二)
欢迎大家到真灵验开光吉祥物网参阅更多资料!我们的网址是:
造成家庭不和谐的风水!(二)
六、你的厨房在西边或者是西北
特征:厨房在西边的一般比较少了,在西北的还是比较常见的。厨房需要用火做饭,在风水上代表火,而西方和西北方,在八卦上代表金,厨房设在西方和西北方就是火克金。容易发生口舌之事,从而导致家庭不和谐。最常见的是多为夫妻不和,经常争吵不休,多是女方挑起的,严重还容易离婚。
调理:既然是金被火克,那么只要用土来转化就可以了。可以用一些明黄、淡黄这些土色系的来装修厨房墙壁,如果空间允许,可以住在房子的西南间或东北间来化解。
七、镜子安放不当
化妆台的镜子正对于浴室门。在家居风水中,镜子正对于浴室门,主夫妻容易反目失和,发脾气,所以要尽量避开。玄关的镜子正对于着门。玄关处安装镜子,镜子正对门口,镜子反射门的影像,造成了门对门的情形,从风水的角度而言,很容易造成家人争吵。家中镜子太多,容易让人处于焦虑状态
风水理论认为,家居中的镜子不宜太多。否则人们容易被镜子中的影像困扰,难以集中精神,长此下去会让人焦虑不安,情绪不太稳定,也可能引起争吵。
八、你的房子中两门相对
特征:门在家居风水中,代表房子的嘴,是房子出入的气口,也可以代表所居住人的嘴,所以,在家居风水中,两门相对,就是两张嘴相对着,相冲着,如同吵架一般,主一家人容易吵闹不停。
卧室大门与房子大门相冲的机率几乎为零,这种户型是基本没有的,一般是主卧和客卧有的户型为了节省空间,容易出现两门相对的情况,居住在两间房子里的互不相让,影响家庭和谐,特别严重的是那种交牙错,所谓交牙错,就是卧室门与客卧门相对,而且两门不是正面相对,还错开一点距离,这种情况口舌更严重一些。还有一些户型设计的极不合理,有时候会卫间或者是厨房的门和主卧相冲,卫生间是污秽之地,嘴对污秽之地,就好比喷粪,容易说一些很伤人的话,影响家庭和谐;而厨房则是用火做饭,火气这么大,还不闹翻天。
调理:两门相对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则情况越轻,可以通过在门外挂帘子,门之左右放绿色阔叶盆栽来化解,同时门要经常关闭,还可以在门外挂上葫芦。
九、家居装饰色彩要尽量避免大面积的粉红色、红色、橘红色
红色太多,容易让人心情暴躁;橘红色太多,可能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压力;少量的粉红色可调节闺中气氛,富罗曼蒂克气氛。但如果粉红色太多,居住者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心火,容易为芝麻小事争吵,有的甚至大打出手。久而久之,这些色彩会对居住者的情绪、精神状态都有不利影响。所以,家居装饰色彩的搭配最好听取专家的意见,以免胡乱搭配颜色,致使室内颜色失调,引起家庭不和,诸事不顺。
十、你的室内部摆放凌乱
特征:整体完全没有规律,常用物件随手丢,床上、床下一片狼藉,沙发上、书桌上凌乱不堪,厨房就更不用讲了,乱摆乱放,甚至地板上都是灰尘和纸屑。这样的环境,容易使人任性而散漫,听不尽人言,不注重别人的感受,所以很容易因一点小事,被家人一说而生气,甚至大吵大闹。
调理:这种很好办,打扫干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