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说课

时间:2019-05-15 09:3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行》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行》说课》。

第一篇:《山行》说课

《山行》说课

黑河市第四小学 李宏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4)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2.握方法,主动学习。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2.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3.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第四步、自学古诗。(给予一定的时间)(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体会诗意。

1.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①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

(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理解“石径”:石头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出示插图)

④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⑤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

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

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③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欣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④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爱:舍不得 坐:因为

⑤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

⑥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第六步、吟诵感悟。

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2)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第七步、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第二篇:山行微课

《山行》教学案例 作者:宋亚冬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

板书:山行,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结合季节特征,选择悦耳的音乐,配乐朗读,意境更唯美。让学生介绍作者是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再次配乐地朗读,关注学困生,要求人人熟读,为理解打下基础。

二、理解读——领略美

(一)“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设计意图】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中“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设计意图】“生处”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通过想象重现诗中画面,对“生”与“深”的区分在赏画品诗中明晰。

(三)“放手”合作学习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先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

(四)、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三、反复读——品味美

(一)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二)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用心读读好。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设计意图】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理解一次比一次更深,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三)朗读比赛。

1、播放一组组枫树林图片: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的美呢?比一比,赛一赛,谁最有杜牧的气质。

【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古诗,有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先了解作者,又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的两首诗,《秋词》和《临平泊舟》,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3、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我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学生总结,并板书:理解诗意

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五、选择作业——表现美

让我们走进作业超市,学了这首诗,你想选择什么作业呢?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杜牧的其它诗作或搜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句段和诗词,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寻美、赏美有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而选择性作业,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第三篇:《像山那样思考》说课

说课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像山那样思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一下我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

《像山那样思考》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湖山沉思”板块。本专题编排的意图在于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提升精神境界。该板块则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本文以“狼──鹿──草”这条食物链的被斩断为例,揭示了在愚蠢的人类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生存危机,极具思辨性和警示性。教学中,应在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文意,最终把握本文的深刻内涵。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此,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

2、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3、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借助文章相关重要语句概括要点,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教学难点是: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二、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课堂的引导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帮助者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又能因材施教,做到“授之以渔”。

新课标指出:散文的教学重点是总体把握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艺术手法,品味艺术语言。本次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悟鉴赏散文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讨论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中学阶段是身心获得进一步发展、情感体验增强、学习能力提高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高中生的自学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较强,对于学过的知识也会懂得迁移运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何将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习得。

从情感方面来说,高中生学业较重,接触自然的时间少,对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太理解,因而对本文充满期待。从知识能力方面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板块的相关散文,具备一定的欣赏、品味散文,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在本文的学习中,采用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关注,增加学生的乐趣,因此,我这样设计导入:大自然是一部不朽的巨著,在远古,旷达如苏轼,可以读到生命体验,在现代,随性如郁达夫,可以读到内心平和,那在物质充裕的当下呢?我们应该从大自然中读到哪些生存智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接着放映有关环境破坏的幻灯片。如此导入,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二)介绍背景,增加学生对文本的了解。

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整理,既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总结。“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沙郡岁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思考对本文题目“像山那样思考”的理解。

2、教师范读,在范读过程中,让学生仔细体会本文的诗意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合作探究

我将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文本,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本文三个部分的讲了什么内容?从中传达出作者的什么意识?

第1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是本文的文眼。

第(2、3)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4—9)段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二是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它与我们的这一专题“人与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明确:是目的与途径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途径,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像山那样思考,就是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从生态伦理、生态和谐的角度来看,人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山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与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并无二致。我们要像山那样处理好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等等一切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三是结合全文,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包括那些无言的和无助的、甚至濒临绝迹的动物与植物,都拥有自己不可抹煞的生命的尊严、履历与故事。芸芸众生,他们都是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可怕的灾难。)(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学习抒情散文,鉴赏、品味语言,感悟散文的内在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版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作者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主要从旁加以点拨指导。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来深入解读文本,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师小结:本文告诉我们人们追求物质建设切不可以牺牲自然、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小鸟消失,天空不语,狼的嗥叫,大山不言,他们都在默默地思考,而这种沉默给人带来的则是更大的悲剧。《像山那样思考》作者一文似惊醒梦中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深层的含义,深入浅出,像山那样思考,那样客观的思考,与狼共舞!

(五)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宣传文字!

五、板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人

狼嚎——反应(恐惧)——杀狼(生态破坏)自然

第四篇:山行说课稿

山行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2.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第四步、自学古诗。(给予一定的时间)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1、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

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①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

(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理解“石径”:石头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出示插图)

④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⑤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

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

(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③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欣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④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爱:舍不得 坐:因为

⑤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

⑥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第六步、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2)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第七步、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第五篇:山行说课稿

山行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播放课件)

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2.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第四步、自学古诗。(给予一定的时间)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

(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1、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

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

(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①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

(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理解“石径”:石头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出示插图)

④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⑤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

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

(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

③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欣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

④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爱:舍不得

坐:因为

⑤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

⑥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第六步、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2)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第七步、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篇二:山行 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山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诗里写了石径、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枫林热烈蓬勃的景象赞美枫叶的顽强,从而表现自己学习枫叶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决心。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学习这首诗中所赞叹的枫叶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课标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意境。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朗读,能自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

面;

2、通过了解诗意及我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感悟枫叶的精神,从而学习枫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意,想象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难点在于让学理解诗人的情感及枫叶的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采用反复诵读法、想象体验法、品评赏析法,此外,我还通过适时的为学生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这首古诗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

(一)介绍诗人,导入诗文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他们对诗人的认识,我再进行补充小结,以便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接着就可以导出诗文: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诗人杜牧,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山行》,接着就可以解题: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

(二)初读古诗,学会吟诵

在古诗学习中,吟诵是一个重点,而且五年级学生也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所以这一环节的初读我的要求是学生能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节奏。在这一环节里,我分三步实现我的目标: 第一步、先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在这一环节里,我会以指名读、学生评的方式检查字音并纠正,还可以引出第二步:对,同学们觉得他读得好是因为他注意了停顿节奏,以前我们也学过古诗的停顿节奏,那谁能来试试加上停顿符号,并读出来?紧接着就可以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进行吟诵的初步教学。

(三)再读想象,体会情感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朱光潜也说过,每首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当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意境。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让学生自己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导,从而让学生悟出诗的意境。

在这一环节里,我又分为三个部分:

1、想象整体画面,理解诗意

在这一部分里,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诗意,想象整体画面,我会先引导学生理解“寒山”、“霜叶”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因为“生”字是古今异义词,所以我会直接告诉学生它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体会诗中的画面,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这个问题的设置,既是为了便于我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情况,也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

2、体会前两句诗,想象美景

在引导学生体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时,我重点通过抓寒、斜、生处等字词来引导学生生体会意象美。在理解“生处”时,我会设一问:同学们,有的版本印成“白云深处有人家”,你们觉得“生处”和“深处”哪个更好,为什么?可以先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看看。之所以设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希望学生能通过自主对比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处”所描绘出的动态美,从而能理解前两句诗描绘的意象美的目的。

在同学们理解诗中意象美的基础上,我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诗呢? 然后就势告诉学生读诗的方法:我们在读古诗时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想象,读出诗句中的画面。

3、学习后两句诗,感悟情感。

在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时,我主要是要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对枫林的喜爱。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首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同学们说出了看到的美景,老师也觉得美,可是,最令诗人心动的是这幅美景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读后两句,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重点抓“晚”、“坐爱”、“红于”这些关键字词体会枫林风景之美及诗人的喜爱之情。在学生理解

诗人对枫林美景的喜爱之后,我在指导朗读:作者是如此的喜爱这片枫林,那他会如何吟诵这两句诗呢? 顺势可以交给学生吟诗的另一要点:不仅要读出我们看到的画面,还要读出我们的感情。

(四)品读末句,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理解诗人喜爱枫叶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美,更在于诗人敬佩它顽强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设问引导,材料补充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首先,我问学生:读完《山行》,我们感受到了寒山、石径的美,也看到了白云人家的美,可是人都不曾停留;二月花也很美,可诗人独爱霜叶,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我通过让学生想象对比普通霜叶和枫霜叶的不同,问学生:你觉得诗人在赞美一种什么精神?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并且对枫叶的顽强有更深的理解。

在学生得出枫叶顽强的结论后,我会补充一段诗人的材料,然后问学生,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赞美霜叶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写诗意图不仅是为了赞美霜叶,也是为了激励自己。

(五)小结拓展,学习枫叶

在这一环节中,我总结了这首诗的,并联系生活,希望学生能喝枫叶一样顽强,面对困难不低头。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在这一课中,我主要是按让学生从理解景到理解情逐步拓展的顺序来开展的,所以我的板书也同样是体现这样的思想。山行

——杜牧 唐

眼中景 心中情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感觉美

枫林、晚、霜叶、红 停车、坐爱

霜叶红于二月花 钦佩、向往 2008110140 唐海妍篇三:山行说课稿

山 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牧的《山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是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其主题是秋日撷菊。这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这首诗的教学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累,二是朗读背诵,三是诗歌赏析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说教学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古诗的相关知识。

2、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3、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词句赏析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文字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找学生背诵已学过的杜牧的诗作: 1 生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2《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同学们,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生:是春季的景象。

师: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生:从“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千里莺啼绿映江”。师:是的,诗人的这两首诗歌,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杏花盛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那么,诗人笔下的秋天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自学提纲: 1.查阅资料,简介作者。

2.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尝试把握节奏。3.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4.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资料,合作互助,理解诗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三、展示汇报:(学生展示汇报,老师适当点拨)1.学生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颂。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2 师:深秋的一天,杜牧骑着马,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的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那么,他在山中行走,都看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读读、说说、品品吧。

2、找生朗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点拨:

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包括绝句和律诗。绝句都是四句一首,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刚才同学背诵的《清明》、《江南春绝句》以及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山行》都是是七言绝句。七绝,一般是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山行》的第一、二、四句末字的“斜、家、花” 应押“a”字韵,所以“斜”在这里应读“xiá ”。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是“二二三”,这样读起来整洁响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我们按要求再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美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资料,合作互助,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文大意。找学生展示,(师点拨强调)(1)重点字词:

山行:在山上行走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斜:(xiá)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知的意思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更红,(2)理解诗意:

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诗歌的大意我们已有所了解了,现在我们再来用心读读好吗?(要求:要读准节奏,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化:先自由朗读,再齐读,再找学生个别读)(老师评价点拨)

四、赏读课文,体会意境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明确,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

(一)、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说说

如:

1、“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2、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3、这句中的“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1)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2)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3)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4、“红于”写出霜后的枫叶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假如,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学生发挥想象,小组内交流后展示。)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铺成的小路,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漫山遍野的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精神勃发。

(三)、朗读背诵。

(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并背诵,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可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五、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明确,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

1、你认为《山行》中那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并且千古传诵?为什么?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且千古传颂。因为,本句运用对比,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并且富有哲理,经霜色愈浓,磨难之后愈显旺盛生命力。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做铺垫和烘托。)

2、品味并背诵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简要说说其情调与《山行》有什么不同。(生讨论后展示,师点拨:这两首诗的情调是低沉的悲伤的思乡之情,而《山行》则是热烈的赞美秋天山间火烈的美丽之情)。

六、小结: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通过写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优美动人的秋景图。诗的前二句概括描写山行所见全景,视线由低到高;后二句,用对比的方式写近处的美好景致。这首诗歌情感独特,诗人一洗寂寥冷落的悲秋情调,表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本诗意境开阔,富有哲理,枫叶经霜色愈浓,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人生亦是如此,磨难之后更显人生之壮美。

六、检测评价: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为什么?

3、《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5篇四:《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山行》,《山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首诗,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秋色图,通过教授这一首诗,我欲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3.理解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在教学中,我觉得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晚”、“红于”等重点词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我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一、导入课文

我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山行》这首诗,同学们,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深入分析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转载于:山行说课稿)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4.探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3)“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试分析它蕴含的深意。

明确:a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是傍晚之景。b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红霞和枫林互相辉映,才格外美丽。c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离去,足见喜爱之情。d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名句。

(4)“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它三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一句?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5)“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你觉得“深处”和“生处”有何不同?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山 行

唐 杜牧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我的说课完了,不成熟之处,请各位老师多指教篇五: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马营中心学校 马玉龙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2.握方法,主动学习。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2.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第四步、自学古诗。(给予一定的时间)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 第六步、指导朗读古诗。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2)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第七步、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下载《山行》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行》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行 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山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诗里写了石径、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

    古诗:山行

    山 行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3、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随......

    “山”行教案

    “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独体字山和山作为偏旁时的写法。 2.通过观察练习,掌握“岭、峰、岗、崩、岔、峦”六个字的特点并能规范书写。 3.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

    《阿里山记行》说课----段高飞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夹河镇初级中学 段高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首先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给予听课指导。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

    游褒禅山记说课

    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2)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文分析:《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

    兴隆山中学教师说课比赛主持词

    兴隆山中学教师说课比赛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兴隆山镇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说课比赛经过一校两地领导集体用时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划和......

    夜宿山寺说课材料及反思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定兴县第三实验小学 张文艳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识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律地朗......

    《在山的那一边》说课教案

    在山的那一边作者:王家新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