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国饮食的认识
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
1.中国饮食民俗的概念: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用特殊的技术、程序加工制作而成的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和特色性的食物、饮料等及其食用方式的总称。
二、饮食民俗基本构成 饮食民俗的内容包括主食、菜肴和饮食方式。其中饮食方式包括:饮食姿式、饮食用具、饮食礼仪。
三、饮食民俗的功能分类日常饮食特殊节庆、祭祀、待客饮食
2.我国区域饮食文化圈 :
一、东北饮食文化圈 炖菜 生肉、冻食、腌菜与酸菜 口味咸重、辛辣(葱蒜)
二、中北饮食文化圈 肉制品与奶制品(奶 茶、奶油与奶酪等); 喜饮烈酒,蔬菜少; 口味咸重。
三、西北饮食文化圈 烤肉 饼类与面条 瓜果丰富 喜用孜然、辣椒粉等辛料,口味咸重。
四、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 以面食为主。山西的“一 面百样吃”。口味酸辣,味稍重。陕西“十大怪”
五、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 层次性明显。食料以周边地区为主,辅以全国各地精华特产。菜式多元化(以“满汉全席”为极致)。
六、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 文化味浓,“平和正 统”。大味必淡。日常生活中以煎饼、玉米 饼等为主食,菜类少。口味特点:葱、酱用量 大,咸鲜。
七、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圈 口味以辣为主,辅以酸; 善制河鲜; 菜式丰富(湘菜)
八、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 喜食甜食; 菜式丰富,作法强调精致 细腻(苏菜、浙菜); 注重色形味质和饮食环境 的韵味; 口味咸甜适中,清淡。
九、西南饮食文化圈爱吃辛辣刺激之物;菜式丰富,饮食的原料禁忌少(川菜);麻辣与酸辣。
3.八大菜系: 川菜、鲁菜、苏菜、粤菜、闽菜、浙菜、徽菜、湘菜
4.中国饮食民俗的意义: 中国饮食成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纵横天下绘宏图”,中国饮食的概念很广可以说它有很宽泛的意义。中国的饮食文化时代悠久,渊源流长。从中我们能看得到历史的痕迹,可以了解中国各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传统的烹调特色,中国的传统食礼,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筷子文化等。
我认为学习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增进我们的阅历,更多的了解中国,包括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作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其在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因为它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本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个体生命的存在,而且还升华到满足人精神的境地,成为人们积极地充实人生提高人生体验的表现。中国的饮食,正是在某种意义上寄予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伦理概念和艺术理想。
第二篇: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2 在目的论运用中的标示英汉翻译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4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贵妇画像》中的文化冲突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永别了,武器》一书所体现的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8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0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沉默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12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看媒体市场营销 16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 17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外星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析 19 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20 浅谈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22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23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分析《红字》的悲剧性 24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25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26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 28 An Interpretation of Nightingale i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29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30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研究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34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35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37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39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运用对比分析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改变,选择与责任——论电影《猜火车》中的青少年成长 如何设计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ouristic Text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论《宠儿》中的母爱
从《喜福会》透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On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On the Transculturation Reflected in Disney Mulan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东莞企业的现状
记忆的主观性与自我的重新发现——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所揭露的道德成长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 《红字》中人性的罪恶与光辉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85 反译法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 87 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 88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 90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92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94 The Symbols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Scarlet Letter 95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96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97 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运用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从《欲望号街车》探析田纳西•威廉姆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 100 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10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03 浅谈导游词翻译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106 论《爱玛》中的新女性形象
商务英语合同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分析 108 The Pervasive Agitation of Humbert in Lolita 109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写作风格
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 111 从美学视觉浅析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
从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看战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114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115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 1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8 BB电子商务安全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心理分析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 121 论中西方建筑风格的文化差异
On Symbolism in Fitzgerald’s “Winter Drea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23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怀特的《夏洛的网》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26 On the Origin of English Idiom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127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 129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勃莱特.阿什利--《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 131 中西思维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133 McDonald’s Success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135 简爱性格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37 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图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的威塞克斯农业社会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 139 论英文电影名翻译
Humor as Perceived from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41 On Wordsworth’s and Emerson’s Conceptions of Nature 142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 143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 145 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研究
由王尔德的《莎乐美》探究法国象征主义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 147 英语习语的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149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死亡主题解析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151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15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对比
153 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54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155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156 公益广告的词汇特点: 以美国红十字会广告语为例 157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
158 The 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59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 160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161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62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163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164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看克里斯蒂的反女权主义倾向 165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166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167 探究希腊神话对英国戏剧及诗歌的影响
168 对《瑞普凡温克尔》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美的比较评论
169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70 中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错误分析
171 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172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173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74 《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 175 商务网站的英译策略
176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177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178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179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180 对爱伦坡侦探小说犯罪心理的分析
181 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 182 国际商务谈判中有效的非语言技巧
183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184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185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 186 《欲望号街车》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分析 187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188 浅析中西方文化中会面礼仪的差异
189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
190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 191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192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
193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194 关注 耐心 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 195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
196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197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爱情心理解读
198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199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 200 分析《永别了,武器》中Henry的硬汉形象
第三篇:对饮食教案
《养正读本》“对饮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食物,不要挑食,不要偏食,适可而止,不可吃得太饱。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2、学习“对饮食”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将课堂延伸到晨读,延伸到课外。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
情感与态度: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懂得吃东西不应该挑食,吃的时候适量就可以。行为与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不应该挑食,吃的时候适量就可以,并能付诸于行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前五讲学过的内容好吗?
2、我们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美食,比如:川菜麻辣,鲁菜咸鲜等。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什么美食?(锅包肉、干炸里脊、烧鸡、酱牛肉„„)噢,看来大家都是喜欢吃肉的小馋猫。那老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你平时喜欢吃蔬菜吗?(不喜欢吃青菜。蔬菜吃起来味道不香,有的还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孩子们,《弟子规》不但教会我们做人的言与行,还有关于合理饮食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养正读本》第六讲,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二、教学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出示课本中的句子: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师: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你知道哪个字或是词语的意思吗? 生:拣:挑拣。生:择:挑选。
生:勿:不要。过则:过量。
师:那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说说第一句话的含义呢? 生:对于饮食,要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师:谁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生:饮食要有度,不要过量。
师:那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来朗诵这两句话呢?
生:我们可以用平长仄短的方法来朗读这两句话。我来给大家读一读。师:请大家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气断意连。生:自由朗读
生: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学累了吧,下面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医药学家,也是一位老寿星,他就是孙思邈。
师:那你对孙思邈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介绍孙思邈的资料
师:孙思邈年轻时也体弱多病,他喜欢搜集古方,进行潜心研究。注重养生和实践,最后他成为了一位老寿星。
2、思考:
(1)、偏食、挑食有哪些不良后果?
(2)、你和家人的饮食合理吗?今后打算怎样进行改进? 生: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并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生:观看新闻视频:一台北女子暴饮暴食的新闻报道。
小结:我们的餐桌越来越丰盛,但我们要荤素搭配,做到合理膳食,吃出健康来。这就是: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3、赏诗文,开眼界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一样,长生不老!为了帮助你们早日实现愿望,老师再送你们一件礼物——一句话,请同学们打开书34页,快点找找吧!生:汇报
4、赏诗文,明道理。
生:看书34页,说一说:看过之后有哪些收获?
5、开眼界:腊八粥的来历
师:同学们,在寒冬腊月,我们家家都要做腊八蒜,还要给家人做营养可口的腊八粥喝。那你知道这腊八粥的来历吗?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35页读一读吧。小组讨论:
①为什么叫“腊八粥” ?
②说一说: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小结:要合理膳食,这样才能营养均衡,才能吃出健康。吃东西不应该挑食,吃的时候适量就可以。这就是: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4、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1)、讨论:你认为创创和奇奇谁说得对?你是怎么做的?(2)、完成书中37页的表格,和父母交流一下,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2、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营养菜谱,并参与制作。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其实,只要我们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一定会吃出健康来的。赶快行动起来吧,向健康和幸福出发!【板书设计】
第六讲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第四篇:中国饮食教案
篇一: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 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 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
主要烹调方法:
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
4、神农氏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
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5、黄帝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9、明清
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
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
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二)中国菜的特征 1.讲究选料
菜肴加工烹调首先是选择原料,因此,精心选料是烹制佳肴的先决条件
选料除要求质地新鲜外,还要按菜品的烹调要求,选用合适的品种、部位,做到选料精细,用料合理。2.讲究切配
中国菜肴的色和形,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原料的切配。刀工既要适合菜肴的烹调要求,易熟入味,又要造型美观。配菜除要营养、质地搭配合理,还要色泽鲜艳,互相衬托。
篇二: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教案2 篇三: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授课教案-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
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总体了解,掌握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难点:记忆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
记忆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贡献:a造巢 b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如素蒸声音部、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二、吃的十种境界
1、境界一“果腹”
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2、境界二“饕餮”
吃的第二大境界应该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塞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适合这种吃法的有涮肉、大众菜等。但免不了一个“俗”字,有不雅之嫌疑,同时也有浪费之嫌疑。
3、境界三“聚会”
吃的第三大境界应该是“聚会”。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家人、朋友、加班聚餐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逢年过节、生日聚会、升迁发奖,友人来访,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趟馆子,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习惯。这种吃讲究个热闹。不需要太豪华和奢侈。
4、境界四“宴请”
吃的第四大境界应该是“宴请”。多以招待为主。商场招待、官场招待、公务招待、上下级招待、危机处理招待、重大事情招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所以,这种吃重在讲究一个排场,价钱昂贵,因此也多以公款招待为主。这种吃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在“包间”进行,所以,对馆子的要求要严格一点。但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
5、境界五“养生”
吃的第五大境界应该是“养生”。它比较讲究“食补”,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
6、境界六“解馋”
吃的第六大境界应该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一是吃“物”,如那些只常听说却鲜见的鲜物鲍鱼、龙虾、法式大餐之类;二是吃“名”、吃“文化”:如大董和全聚德的烤鸭,顺峰、黎昌的海鲜以及淮扬菜、杭州菜、本帮菜、谭鱼头火锅、皇城老妈、孔乙己酒店等。
7、境界七“觅食”
吃的第七大境界应该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这个“找”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目的地去找口头盛传的流行馆子;一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意中的吃处。这个“找”字重在一个偶然发现,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对上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
8、境界八“猎艳”
吃的第八大境界应该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特色店,如:非洲来的、越南来的等都在这一范畴。“新”、“奇”、“特”是主要特征。适合这类馆子的人群一般是时尚人士、有品位的少夫少妻、白领人群等。价钱中档,不用担心被宰。
9、境界九“约会”
10、境界十“独酌”
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是“独酌”,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寥落的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这种馆子一定要是隐匿在很深的巷子里,店面古朴,又十分宁静。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屋外再飘着零星的雨丝或雪花。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惟一的遗憾是,这种店已经很少有,恐怕只有在梦里才可以见得
第二节 地方风味
一、菜系划分
地方菜是相对于宫廷莱、官府莱和寺院菜而言,这是中国菜的主体,地方菜大都以地区和省份划分,旧有“四大菜系”之说,即鲁、川、粤、苏四个流派。鲁菜主要指山东莱,亦称北菜,包括京、津和我国北方地区。苏莱又称淮扬菜,含上海、江、浙菜系。亦有“八大菜系”之说,即鲁、川、粤、苏、闽、浙、湘、院菜,或日“十大菜系”,即鲁、川、卑、闽、赣、徽、扬、京、沪、苏。自然,这样的排列并非是没有争议的,有人去赣、徽而加入津、湘,或加入鄂(湖北菜)。在上述菜系中,特色突出,影响深远,声誉远播的则是北京菜、四川莱、山东莱、广东菜和淮扬菜。
二、四大菜系
(一)山东菜
(二)四川菜
(三)江苏菜
(四)广东菜
三、浙、闽、湘、皖风味
(一)浙江菜..(二)福建菜
(三)湖南菜.(四)安徽菜
四、京、沪、鄂、秦、豫风味
第三节 中国面点几风味小吃
一、概况
1、中国面点几风味小吃发展源流
2、风味:(1)南味 北味
(2)京式广式苏式
二、我国风味名点简介
1、北京风味(1)都一处烧卖(2)艾窝窝(3)小窝头(4)豆面糕(5)豌豆黄
2、天津风味 1)狗不理包子(2)桂发祥什锦麻花(3)耳朵眼炸糕
3、山东风味(1)山东煎饼(2)临沂高桩馒头
4、山西风味(1)刀削面(2)拨鱼儿
5、陕西风味(1)臊子面(2)太后饼(3)牛羊肉泡馍 适宜饭后吃的15食品
很多人认为,吃零食不但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而且还无益健康。但近期有报道称,有些零食无论男女都可以吃一些,特别是在正餐之后,这有利于身体健康。
1、葵瓜子,可以养颜。葵瓜子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尤为丰富。亚油酸有助于保持皮肤细嫩,防止皮肤乾燥和生成色
1、葵瓜子,可以养颜。葵瓜子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尤为丰富。亚油酸有助于保持皮肤细嫩,防止皮肤乾燥和生成色斑。
2、花生,能防皮肤病。花生中富含的维生素b2,能防治唇裂、眼睛发红发痒、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疾病。
3、核桃,可秀甲并滋养头发。核桃中含有丰富的生长素,能使指甲坚固不易开裂,同时核桃中富含植物蛋白,能促进指甲的生长,而其丰富的蛋白质也能滋养头发,防止头发开叉。常吃核桃,有助于指甲和头发的秀韧。
4、大枣,预防坏血病。枣中维生素c含量十分丰富,被营养学家称作“活维生素c丸”。膳食中若缺乏维生素c,人就会感到疲劳倦怠,甚至产生坏血病。
5、奶酪,固齿。奶酪是钙的“富矿”,可使牙齿坚固。营养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150克奶酪,有助于达到人老牙不老的目标。
6、无花果,促进血液循环。无花果中含有一种类似阿司匹林的化学物质。可稀释血液,增加血液的流动,从而使大脑供血量充分。
7、南瓜子和开心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过氧化物以及□等物质,适当食用能保证大脑血流量,令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8、奶糖,含糖、钙,适当进食能补充大脑能量,令人神爽,皮肤润泽。
9、巧克力,有使人心情愉悦及美容作用,能产生如谈情说爱时一样的体内反应物质。
10、芝麻糊,有乌发、润发、养血之功,对症吃可防治白发、脱发,令人头发乌亮秀美。
11、葡萄乾,有益气、补血、悦颜之益。但要注意卫生。
12、薄荷糖,能润喉咙、除口臭、散火气,令人神清喉爽。
13、柑桔、橙子、苹果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减慢或阻断黑色素的合成,增白皮肤,属碱性食品,能使血液保持中性或弱碱性,从而有健身、美容作用。
14、牛肉乾、烤鱼片,富含蛋白质、铁、锌等,适食令人肌肤红润。
15、乳饮料,含有三分之一的牛奶,有时还强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富有营养的饮料之一。
盐多必失
盐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被视为“调味剂”的小玩意,虽然看起来不甚起眼,然而一旦缺少了它,不仅食物索然无味,对人体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将引起肌肉痉挛、头痛、腹
篇四: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 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 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
主要烹调方法:
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
4、神农氏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
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5、黄帝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9、明清
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
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
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二)中国菜的特征 1.讲究选料
菜肴加工烹调首先是选择原料,因此,精心选料是烹制佳肴的先决条件
选料除要求质地新鲜外,还要按菜品的烹调要求,选用合适的品种、部位,做到选料精细,用料合理。2.讲究切配
中国菜肴的色和形,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原料的切配。刀工既要适合菜肴的烹调要求,易熟入味,又要造型美观。配菜除要营养、质地搭配合理,还要色泽鲜艳,互相衬托。
篇五: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 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
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
主要烹调方法:
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
4、神农氏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
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5、黄帝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9、明清
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
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
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二)中国菜的特征 1.讲究选料
菜肴加工烹调首先是选择原料,因此,精心选料是烹制佳肴的先决条件
选料除要求质地新鲜外,还要按菜品的烹调要求,选用合适的品种、部位,做到选料精细,用料合理。2.讲究切配
中国菜肴的色和形,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原料的切配。
刀工既要适合菜肴的烹调要求,易熟入味,又要造型美观。
配菜除要营养、质地搭配合理,还要色泽鲜艳,互相衬托。3.讲究火候
中国菜肴是由于准确掌握火候而达到软嫩酥烂,鲜香可口的要求的。同时,火候的恰到好处,还关系到保持原料的营养成分。4.讲究调味
中国菜肴千变万化,层出不穷,风味独特,品种繁多,除用料和烹调方法的不同外,还源于调味的变化
“五味调和百味香”,就是熟练运用调味的结果
调味的关键是调料合理、适量。5.讲究器皿
中国菜肴的装具器皿对菜品起衬托增色的作用,特别是筵席、套菜使用的菜肴器皿,不仅要适用,更要美观。
中国菜肴的这些主要特征,无论是地方菜、宫廷菜、官府菜、还是少数民族和寺院菜都具备。
正是这些丰富多采,色、香、味、形、器具佳的菜肴,才使中国菜闻名于世,享有“烹调王国”的盛誉,珍馐天下奇。
二、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特征
食物来源: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烹饪方法:熟食(热食)为主,讲究调味
饮食方式:聚餐制
饮食强调:经验、味道
饮食内容: 饮、食结合食物来源:
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烹饪方法: 注重生食(冷食),讲究原味
饮食方式: 分餐制
饮食强调:科学、营养
饮食内容:饮、食分开
三、菜肴的美化和原则
所谓菜肴的美化就是利用菜肴以外的物料,通过一定的加工附着与菜肴旁或其表面上,对菜肴色泽、形态等方面进行装饰的一种技法。美食的辅助手段,形式多样,通常叫“围边”,也叫“菜肴美化艺术”。
(一)、菜肴的美化形式“百菜百格”
(1)、主体装饰以主料为主体的美化
1、覆盖法如什锦火锅
2、扩散法如芙蓉鸡片、干烧鲤鱼等
3、牵花法 如百花豆腐、一品豆腐等
4、图案法食用性原料形成图案,如葵花四宝、葵花豆腐等
5、镶嵌法用形象造型,如莲花金鱼、麒麟鲑鱼、金毛狮子鱼、二龙戏珠等
6、间隔法 用于排列有序的菜肴,如狮子头、清蒸武昌鱼等
7、衬垫法 底下垫一层绿色料的一种方法。
(2、辅助装饰利用菜肴主辅料以外的原料,采用拼、摆、塑等造型手段,在菜肴旁对其进行点缀或围边的一类装饰方法。
第五篇:中国饮食礼仪
第五章 中国饮食礼仪
教学内容:
1.食礼的含义及分类
2.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发展 3.中式宴席活动的性质
4.现代中式宴席的各种礼仪
第一节、食礼
一、食礼概念
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礼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
二、食礼内容
饮食礼仪: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饮食礼节:是饮食礼仪的节度和饮食礼貌的综合评价
饮食礼貌: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
饮食礼俗: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饮食礼义: 筵席时为表示某种敬意而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 饮食礼制: 被国家礼法所肯定的饮食典章制度和重要经籍
三、食礼的分类
1、按时代划 原始社会食礼 奴隶社会食礼 封建社会食礼
资本主义社会食礼 社会主义社会食礼
2、按民族划分 汉族食礼
少数民族食礼
3、按用途划分 敬贤养老食礼 祭神祀祖食礼 重教尊师食礼 生寿婚丧食礼 贺年馈节食礼 接风饯行食礼 诗文欢会食礼 社交游乐食礼 百业帮会食礼 民间应酬食礼
第二节、古老的中国食礼
最早出现的食礼,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此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据《礼记礼运》描述 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为发挥“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儒家学派的三大宗师——孔子、孟子、荀子,又继续对食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法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使之成为数千年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与灵魂
由于强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食礼与其他的礼,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维系压迫、剥削制度的思想工具。
古代食礼中有一部分积极健康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第三节、中式宴席礼仪
一、宴请活动的性质
1、礼仪性
如为迎接重要的来宾或政界要员的公务性来访;为庆祝重大的节日等举行的宴会,属于礼仪上的需要,这种宴会要有一定的礼宾规格和程序。
2、交谊性
主要是为了沟通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如:接风、送行、告别、聚会等。
3、工作性
主人为解决某项工作而举行的宴请,以便在餐桌上商谈工作。
二、请客方餐前须知
1、宴请的准备
确定宴请目的、名义、范围和形式 确定宴请时间和地点 发出邀请 定菜单 现场布置 ××女士:
为×××,谨订于××年×月×日(星期×)晚×时在××宾馆举行宴会。敬请光临!
请答复 ×××(盖章)
电话××××× ××年×月×日
2、确定拟请的人士、就餐的人数、开支计划
3、确定拟设宴的餐馆卫生情况和烹饪质量
4、预先知道客人民族、信仰,是否有禁忌或排斥某种食物
5、提前与餐馆联系,预定座位,并了解停车的难易情况
7、宴请当日再次和宴请的客人联系,提醒并确定出席与否
8、可提前订好菜单,待客人入座征求意见后交给服务员
9、请客方应提前15-20分钟到达餐厅,迎接陆续到达的宾客
10、拟订菜单的数目不宜过少或过多,应量力而行。
三、客人赴宴前须知
1、及时告知设宴主人是否赴宴,如赴宴是否能准时
2、赴宴前应保持身体清洁
3、赴宴的服装应与宴请的人士相符
4、如果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应及时和主人联系取消赴宴
5、切忌携带未受到邀请的其他友人和子女及配偶出席宴会。
6、应携带一定数目的现金,已备救急之需。
7、应事先告知家人自己赴宴的地址和大致时间
8、如果是参加家宴,一定要事先购买礼品,不能空手赴宴
9、尽量避免携带多余的物品,否则宴客方可能误认为所携带的物品为礼物而造成尴尬局面。
四、入座礼仪
正式宴会,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入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非正式的宴会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
1、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离门最远的、面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二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
2、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
3、主人的陪客尽可能插在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
4、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
5、客人应等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6、主人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7、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
8、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9、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它宾客方可离席。
五、进餐时主人须知
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
1、迎宾和引宾入座
宴会开始前,主人应站立门前依次招呼每一位来宾,待客人大部分到齐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
入席前,烟、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务员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递烟倒茶。
2、致词、祝酒
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说一些感谢光临的客气话。
3、上菜、介绍菜肴
要照顾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时调换菜点或转动餐台。主人应确保不冷落任一位客人,不应依客人的身份不同而加以明显的区别对待,应当关照每一名客人,令其感到备受重视和享受主人的友谊。
4、侍应和斟酒顺序
5、适时结束、送客
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
对那些在宴请中照顾不多的客人,说几句抱歉和感谢之类的话。
六、进餐时宾客须知
1、服从主人的座位安排,入座后不可旁若无人,也不可眼睛直盯着盘中菜肴。
2、在主人致词时,应停止任何交谈,认真倾听并视情况鼓掌感谢和致意。
3、点菜
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点菜了。
如尚未安排好点菜的宴会,点菜时不要选择太贵的菜,同时也不宜点太便宜的菜。
4、取菜时,应取靠近自己一方盘中的菜,不能在盘中挑来拣去,也不可只夹取自己喜欢食用的菜肴,一次取菜不应太多。
5、斟茶
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负责斟茶,次序由最长者至最年轻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以示感谢和敬意。
6、注意吃相要文雅、从容
不要发出声响或因进食过快而打嗝,席间不得不打喷嚏、咳嗽时,应转身用手捂住嘴鼻,并向邻座表示歉意;
吃食物时要用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去就食物;
嘴内有食物切勿说话,若进餐中遇别人问话,可等食物咽下后再回话;
进餐时同别人讲话,最好放下勺子、筷子,如不放下,也不要用手中的餐具挥舞或指指划划。
7、不要批评菜肴的质量和味道,决不要将此次菜品与既往历次相比,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8、筷子的用法
忌敲筷,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忌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
筷子通常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或两边各放一根。
七、喝酒礼仪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本章思考题
1、食礼按用途可分为哪几类?
2、中式宴请活动的性质有哪些?
3、简述参加中式宴会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