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时间:2019-05-13 09: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一篇: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长沙理工大学覃加哲***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文化,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试想,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土地或是丧失了本真的种族属性,那么这个民族其实是虚无的、根本不存在的。如是,若一个民族丢失了它的文明、模糊了它的文化定位,那么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将不复存在,它必然不能继续走下去,哪怕连站立的勇气都没有。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传说中,世间混沌,盘古生其中,开天辟地,历史从此开始;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塌西北地陷东南,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神农氏尝百草,赐福后人,万世传颂;仓颉依万物之形意,造字留书。这些神话,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万物皆道的思想融入华夏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华文化体现出

诚、善、和、容等优点。“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反映出百姓敬天地、忠社稷、重家庭、尊师道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和谐,重视个人的修养,以儒释道的修炼信仰为根,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同等重要的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多读儒道经典,多看历史名篇,多学圣贤之道,主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我们的思想联系起来,共同指导我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认真践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武装头脑,做一个博学、高尚的人。

第二篇: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高一(5)郑筱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远且延绵不断,在坎坷跌岩中始终未曾终绝,这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广容度、同化力和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为本位,即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文化的伦理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人阶级社会的。由家庭形成家族,由家族形成宗族,由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因此,整个社会血缘亲情意识是相当浓厚的。宗法制度土壤里孕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因而带上了浓厚的伦理文化色彩,比如孔孟儒学,其整个体系都是围绕着人伦道德而展开的。中国伦理政治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方面表现在重人伦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能培养人们的道德觉悟。加强道德修养,使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而消极面主要体现在:一是重人伦,轻自然,这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不大注重对客观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研究,自然科学始终处于落后发展状态;二是重礼治,轻法制,在这样的文化土壤里是根本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重群体,轻个体,个人在家庭、宗族和国家中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一言一行均得符合家族和国家意志,处处都得体现群体的绝对“义务”,否则便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文化为主体,其他文化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结构。儒、道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其文化因子已深深地焙在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之中。儒、道两家在中国文化结构中的占主体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人文文化倾向,文化的内容一般说来可划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涉及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文化;二是涉及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人文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二是以“义利关系”为中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对集体主义的价值认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有着深厚的根基。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传统文化的问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虽然有封建性的糟粕,但也有大量的精华,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优秀遗产,使之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我认为用于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传统文化精华是:第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人们在现代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勇于拼搏,全力开拓。第二,先义后利的精神,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在平等、公正、诚实、道义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第三,求是务实的思想,脚踏实地地搞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第四,“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坚决抵制欺诈、坑害、挖墙角、使诡计、不正当竞争、不讲信誉等现象。在人际关系方面,“和谐’’的环境有利于 经济增长,稳定的政治局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心理品质,它形成于以往的岁月,却渗入了每一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凝结着每一时代人们的思想结晶,包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创新和发展,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于未来的一种价值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生命活力,才得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历久不衰,生生不息。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可比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理论吸收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厚土,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与精神。它既是中国的,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闻发与新运用,又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既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又给马克思主义入学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它必将在更高的层次上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优秀遗产,这些思想精华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取得更伟大的成就,就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第三篇: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华上下五千年,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农业一直占着主导地位,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出现过农业文明,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到了近代社会由于传统文化依照传统,没有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不在与当时的经济相适应,弊端层出不群。但是人民已经被长期的农业文化所同化,他们没有去突破传统的勇气,导致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发展相对停滞或倒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但是这么多年的封建文化不可能一下就消失,他必须经历一个过程。至今那些残余思想还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门。

关键字: 文化 精华 糟粕 发展

中华上下五千年,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农业一直占着主导地位,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出现过农业文明,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到了近代社会由于传统文化依照传统,没有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不在与当时的经济相适应,弊端层出不群。但是人民已经被长期的农业文化所同化,他们没有去突破传统的勇气,导致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发展相对停滞或倒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但是这么多年的封建文化不可能一下就消失,他必须经历一个过程。至今那些残余思想还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门。

从整体上看,社会总还是缓慢前进着的,具体表现在:

一、政治上,由民本思想到由民做主,《尚书》中《五子歌》里有一句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有《孟子》里的“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话语都体现了民本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无产阶级走上了领导舞台,人民当家作主了。

二、经济上:由重农抑商到市场经济。两千多年自给自足的封建以农业为住的社会,商人是没有地位的,重农抑商的制度严格的限制了商人的出路。直到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三、思想文化上,由尊重人的思想到思想的自由,儒家思想强调以“仁”制天下,“仁者爱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也有过顶极之位,必然有自己的精华所在。它是一种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在封建社会农业收入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收入,当今社会虽然工业和第三产业占了经济收入的大部分,与它们相比农业似乎可以忽略不计,它的经济收入虽小,但是地位上仍占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吃饭问题还靠农业来支持,农业是基础产业,它发源与炎黄时期,它本身就属于文化。在古代有了农业的经济基础,科学才能发展,农业发达的时期,科学和文化艺术也会相应的发展。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是当时的世界之最,当时的经济当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是我们的骄傲。万里长城、都江堰、四大石窟和壁画等物质文化。在精神方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书法、绘画还有建筑开创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顶峰,书法上的初唐四杰,诗歌上的唐宋八大家,绘画上的扬州八怪等。这些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但是这种文化没有能很好的保存,清朝晚期莫高窟经书大量流失,政府腐败,官员贪得无厌,即使有少数(少的可怜)文人看出这些书籍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有不愿意花费银两来保护这些宝物,当时看管这些书籍的只有一个没有文化的老道士,这就给那些外来冒险者获取财富敞开了大门,来吧,尽情的享受吧!还有,鸦片战争使人间仙境的圆明园转眼化成了灰烬,留给我门的只有废墟一片。

文明背后还隐藏着腐朽的思想。科学家做了这么一个试验:在一个羊群的前面搭一根与高度相当的木杆,然后让这些羊往过跳,一个接一个的,过一会儿拿开这根木棍,那些羊按理说应该很自然的走过去,但是它们不仅没有那么做,反而像前面的羊一样一个一个的往过跳。这个试验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反映了动物的一个内在的本能,正因为有这种本能,杂技表演者才能有饭吃。动物是这样,人也不例外(人可能没有那么愚蠢,没有这么直接的反映,但是也不能排除这一类本能),人主要是表现在精神方面,当然也不能否定所有的人。在中国古代人们长期的生活在封建宗法制度的阴影下,做什么事都得依附传统。“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严重的压制思想,压制个性,对女性尤为严重,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那时侯的制度相当严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上到下都是围绕着宗法制度。时间长了使的人们的思想像上面羊群的效应一样形成了一种惯性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封建社会才能统治那么久。这种效应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很难换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些不足可总结为一下几点:

1、对个性生命的自由、尊严强调的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老百姓。皇帝为自己建造的皇宫、庭院、三宫七十二院等工作个居住的地方,圆明园、颐和园、香山等皇家园林,表现出古代帝王纵情享乐的自私主义。给人民灌输“君权神授”的 2 思想,人民只有服从,不能反抗。

2、思想上限制自由。秦朝的“焚书坑儒”,清朝的文字狱等愚民政策,或直接或间接的限制人们的思想。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

3、社会矛盾上,崇尚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暴君,他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严刑酷法,其手段之残忍,真实用言语难以形容啊!

4、文化发展上,人情和集权占了很大的地位。行贿受贿,买官卖官的事情屡见不鲜,像包拯这样公私分明的人那真是百里难有一啊。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特有的地貌、地形、气候和水文等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与中国人民一脉相承。全国占地960万平方公里,跨经度和纬度都相当大,南从热带气候至北寒带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有平均海拔达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也有近几米的平原地区,还有低于海平面的盆地;水文上,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也有四季湿润的沼泽地,有风调雨顺的地区,也有干旱无雨的地区,还有洪涝灾害发生的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形成各个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民族。各民族文化在祖国的大一统条件下长期的相互交流融合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它是一种文化的集成。了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和它的发展背景,下来谈谈它在新世纪的中国怎么样去发展,“它是文化的集合”把这个问题放大一下,把中国换成世界,把中国的各个民族换成世界的各个国家,因为有了世界各国不同的特色文化,才形成了世界共同的文化。中国是世界的大国,它的文化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的文化,世界文化的进步还靠各国的相互交流,融合的。所以中国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是有利于世界的进步,也有利于我们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而今在中国还存在这么一类人:他们坚持固守传统,不肯接受外来文化,甚至还有人为此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个现象很让人震惊,我想这决不是只在中国有。中国的世界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有为什么去违背它呢?我们应该街此机会好好发展自己,取他之长,取己之短。否则,只能导致落后,鸦片战争的教训还不够深吗?我们要用事实来作为衡量事物优劣的标准,保持独立思考;要有自信但不能“夜郎自大”。

具体发展我把它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文化。文化就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积累,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对自然或社会有新的认识。我们应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应用自己独特的传统想法去探索自然和社会,吸收外来文化,取他人之长处,补自己 的不足。思维的交流会激发人的灵感。

第二、应尊重人的合理要求。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太多了,在这我只从文化发展角度去解说。文化的发展靠人才,而人才就出于广大人民大众之中,对教育的重视其实也就是对人才的重视,所以政府要关心我国子民,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祖国的未来。这样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出最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第三、搞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今天面对着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各类行业,文化的发展不能一味的也跟着经济乱跑,他们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单纯的去迎合它。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发展不一定能促进文化的发展。要是经济老牵着文化的鼻子那么,文化将不是文化,而是一种“商品”,它成了人们赚钱的工具。就那一张画来说吧:画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家的追求是创造文化,发展文化,而不是去想自己的画能卖多少钱,当然卖的钱会更好,但是钱并不是他真正的目标。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就相当于艺术家与钱的关系。

第四、创新。其实我们所学的、看的、想的等一些文化或非文化知识,最后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文化的创新应具备下面几个条件:

1、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具备这一条才有可能完成下一步的行动。

2、应自始至终的以探索自然和社会为最终目的进行创新。

3、社会环境的稳定与人的自由程度。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人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人的自由被释放,这为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4、要有创新的能力与创新的勇气和意志。这是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很多人前面做的很好,就在这一不却挡住了脚。

中国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好我们的优势和其他文化的精华,找到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这样我们的文化将会发扬广大,造福中国,造福人类„„

第四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是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文化没有断层的国家。对于这样一个精神宝库,不得不说,现代的社会并没有好好的利用。也许这只是时代发展的暂时阶段,等到在物质追求达到饱和之后,更多的人会回头追溯我们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形成中国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这里小议两点。

一、君子还在不在在儒家思想里,君子无疑是作为正面人物的典型。君子是道德的楷模,君子是行为的世范。而我觉得君子在儒家思想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融合了儒家与道家,在入世与出世间找到了平衡。儒家讲究入世,讲究社会责任,甚者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完全把个人价值融入到社会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君子的形象有些超脱飘然。

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学生颜回和子路一直被拿来作比较,从成就上来说,子路做出了很多成绩,做官当过国相,经商赚过大钱;而颜回呢,除了对孔子言听计从之外,不过弹弹琴唱唱歌,后来教教学生。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子路要比颜回厉害很多吧。但是自古以来,包括孔子,世人都称赞颜回,一致认为颜回有君子之风。

所以,成为君子,有才有德有功劳都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些道家之风,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可谓以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可谓之克己寡欲。做到这些,有飘然世外之感。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整日忙忙碌碌,身心皆乏,因此才特别推崇君子吧。

“君子和而不同”,我认为现在是还有君子的;“君子固穷”,问题是现在还有没有人推崇。

二、大集体主义

在传统文化中,中庸是个重要的原则。不冒尖,不垫底,处在群体中间是最安全的。这个原则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抱团,或者说形成一个集体。好的方面,有集体意识,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易于管理;不好的方面,需要正确的引导,大众们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奇迹可能从集体中产生,混乱也可能从集体中产生。我们需要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完成宏伟目标,但是一个混乱也可能毁掉成绩。

总之,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是一个微妙的存在。人应该是社会型,但是也应该有独立的思想与个性。这样的集体才是健康稳固的集体。一个普及的优质的教育是好的解决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一个好的集体意识,受教育程度则能开发人的思想。或许,上面提到的“君子和而不同”,是个好的方向。

第五篇: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养生的认识

【内容摘要】 不管任何时候,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

中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

生文化而言,华夏民族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

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何为养生?如何养

生?养生的意义何在?努力去保留它、传承它或许是

每个人或者说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和责任!【关 键 词】养生、四季养生、意义、发展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不断探寻生命的奥秘。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在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和医学中,有关养生之道和养生方法的论述十分丰富,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可见于有关养生专著及经、史、子、集中。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教化水平,为我们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管任何时候,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中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华夏民族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堪称一颗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融各种防病、治病、健身、修炼方法于一体,它以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汇集道、儒、佛、医、武的思想精华,不

二、如何养生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四季如何养生。

(一)春季养生。这个季节人们应该早睡早起,衣着宽松,适当的散步,使精神轻松愉快,保持体内的生机。不要过分劳累或发脾气。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所以春天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春季养肝:古人云,春应在肝。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关系极大。肝禀风木,中医认为,春季肝气随万物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春季养生宜保持思想的清静,尽量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而影响思想清静,情绪过度刺激人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肝主惊,惊则气乱。其次是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等。

(二)夏季养生。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人体阳气外浮,内部阴气暗伏,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和饮料,否则易于损伤脾胃,引起腹泻。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最容易丢失津液,需适当食用酸味食物。一方面多食如西红柿、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芒果之类果品,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既可以预防因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另一方面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以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夏季饮食菜肴宜稍咸: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多,所以在饮食方面,宜食用调味稍咸的菜肴。一来可以及时补充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二来可避免因出汗过多而出现的虚脱。

成巨患。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如釜底抽薪,杜绝病成,养生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是前人总结的各种葆养生命的方法,长期坚持,可以将人的精气神调整到饱满的状态,令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心情平和,偶有小疾,几可自愈。

站在养生总体的角度来讲,养生不仅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而且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内在精华,能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四、关于养生的现状和未来如何

在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对生命的长 久和生活的质量更加重视,主动地保持和促进健康的要求也更加强烈。但人们对如何促进健康,如何合理饮食、调节心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寻找最 佳运动健身方式却不是十分明了,现代体育健身的理论和手段离人民大众的需求及实践还有距离。实际上,人们喜欢接受本民族的健身理论和方法,因为它与我们的母体文化是同构同质的,更易使人们产生共鸣感和亲切感。现代人如何保持和促进健康,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课题。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养生知识,提高现代人群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培养科 学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改善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下载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真正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源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的引导下,系统读过了《论语》,《庄子》,《老子》,《周易》金刚经,心经,坛经,分别是 杨伯峻,安德义先生译注论语,陈鼓......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丰厚的宝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基督教文......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共五则范文)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直以来就对中国文化传统充满了兴趣,然而在我们读大学之前根本很少在课堂上接触这些东西。所幸自己从小农村长大,接触了不少传统文化习俗。而随......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

    旅 游 文 化姓名:赵姗姗 学号:0805324050 专业:旅游管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 中国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度,每每提到“中国”二字,我就会想到森严巍峨的故宫,波涛汹涌的黄河水,蜿......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导语;了解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对世界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时期对世界起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调查方式为通过......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作为世界四大 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 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