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荣——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作用

时间:2019-05-15 09: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光荣——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光荣——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作用》。

第一篇:周光荣——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作用

“耕耘之路”教师参赛论文

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 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

教研组:语文教研组

姓名:周光荣

时间:2016年12月19

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 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各地各校都在积极探索并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常年采取“同课异构”的研讨模式,以教研促教学,努力激发教师间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优良教研氛围的形成,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 同课异构 教育教学 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以深入每一位教师内心,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目前,许多学校、教师都把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的希望寄托在外出参观学习、听专家讲座上。有的看到别的学校发展有声有色,教师快速成长,就盲目跟学,因不切实际而又半途而废,却没有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研方式,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行为转变,导致各种制度制定了很多,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却依然如故。我校多年来长期坚持“创品牌学校、作品味教师、育品质学生”为理念、以“同课异构”为方式的教研模式,不断寻求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使教师从多维角度观察风格迥异、策略各异的教学,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更新、升华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同课异构”的一般意义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统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主题后,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我校“同课异构”的几种展开形式 1.校内“同课异构”研讨模式 即在学校内,按照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统一教学内容,要求教师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在不同的班级或同一班级上课、研讨的方式,每学期有1-2个年级、3-4个学科组全员参与。

2.承担县域内校际间“同课异构” 研讨模式

县域内“同课异构”是指县域骨干教师下到农村学校,或农村学校教师到县城学校,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设计、不同构思,在同一年级同一班或同一年级不同班授课,县区内相应年级同科目科任教师参与研讨交流的一种方式。此类活动一般由区教研室领导。由于我校地处县区,此类活动我校承担实施次数较多,校教研室按照要求指派相应教师参加。

3.“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理念下的“同课异构”研讨模式

“请进来、走出去、长出来”是我校在新课改形势下根据学校实际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而提出的学习理念,所谓“请进来”,指抓住一切机会,邀请知名专家、名师、兄弟学校中的骨干教师,来我校参与讲座、“同课异构”研讨交流;所谓“走出去”,是指学校领导、教师到国内、省市县区内办学有特色的学校去学习,去取经,开拓眼界,转变思路,提升理念;“长出来”蕴意在于领导、老师在参观、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逐步形成适合我校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多年来,我校先后与榆中“小康营”学校、民和金星学校、昌乐二中等学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极大地开阔了我校教师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我校“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教育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

(一)“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新课程的根本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和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状况,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就要求授课教师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巧妙设计教学策略、手段、形式,有效突破重难点,高效完成课堂预设目标。

1.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突出学生主体性

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教师,都不愿错过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组织形式打破了往常教师唱主角、学生做配角或教师唱独台戏学生当观众的满堂灌形式,而是极尽所能,尝试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型课堂,“先自学——再互讲——后解疑”的参与式课堂,“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讨论解决”的研究性课堂,我校提出的“3-5-2”教学模式等,可谓“百花争艳”。这样的课堂,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引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求知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2.充分利用多媒体,辐射带动其他教师重视多媒体教学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不仅内容有限,而且更新慢,知识老化,与时代有差距,难以有说服力。应用多媒体可以搜集到大量最新的教育资源,并将音像教材引入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传授知识则新颖、快捷、直观、全面,不受时间和空间、客观和主观的限制,而且能根据教学需要把涉及的教学内容广泛再现于课堂,还能扩大练习内容,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思考,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弥补了教材的滞后和不足。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苗建军教师巧借动画演示直观快捷地让学生掌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陈晓燕教师通过视频《难以忘却的日子》让在座的每一位学生、老师动容。这些教师的精心展示辐射带动了我校广大教师开始重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并在日常教学中开始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1.求同存异,展示授课者风采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参与“同课异构”的各位教师,多为年轻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中教师的个性发展成为了积极的可能,比较中促进了执教者的自我成长,升华了自我价值,展示了授课者独特的风采。

2.交流探讨,创设积极教研氛围

我校不同形式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起一种新型的讲求沟通、主动、共识、合作、愿景的人际关系,活动参与度高,教师之间献计献策,分享经验,促进了学习型教研文化的建设,使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由昔日的“单干户”变成了今天的“共同体”,听课、评课、研课、磨课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由“客串”成为教研的主角,创设了一种上优课、说真话、解决真问题的和谐教研氛围。

(三)学生是“同课异构”的最终受益者

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老师,无一不是带着这些问题去设计一堂课的。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倾注了教师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空前发展,课堂效果明显优于往常,学生自然成了最终受益者。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闫焕民.教育科学出版社

《兰州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课题成果集》.郑作慧 罗仲伟.兰州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分享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模式的认识

分享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模式的认识

一、解析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日历中的方程),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教学内容相同,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同。..解释:

1.(软件整合)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2.(硬件合作)同课异构就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3.听课的老师通过对所上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对异构的理解

(1)执教者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教学艺术的魅力。

(2)异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能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创造性。

(3)执教者潜心研究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背景、情感体验,设计出了能呈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

(4)尽管每一位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理解以及实践教学的不尽相同,但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导各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时每位教师能看到不同的课堂模式,即可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又可发现存在的问题„„。

(5)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学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

(6)教师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进行异组备课,各自在一个备课组的协助下研究不同的教学切入点、教学展开方式,进行多样解构。这样的„同课异构‟重在展示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展示教师的个性化风格。

(区别于同课同构:所谓“同课同构”就是针对共同的教学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让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到整合,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使用共同的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由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素养进行教学。听课者对相同环节不同教师的课堂引用语言、启发的方式、采用的激励评价手段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记录,课后进行教学效果等的测试。再组织教研组成员对相关的记录情况和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最佳的课堂教学调控机制,并在新一个班级或新一课教学中进行推广实施。)

二、“同课异构”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也由形式上的模仿发展到本质上的创新,在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单靠教师个体解决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阻碍着课堂教学的发展和深化,为了使课堂教学不断正向发展深化同课同构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了平台,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为切合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课改前期)

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课异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同课异构”活动操作理论与过程

对“同题异构”的理解应该是这里的“同”,“同”不仅仅是同一个课题或者同一个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这里的“异”,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面。这些会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存异,也由于我们的教者之异,教者的语言艺术、知识素养、教学经验、习惯、风格,以及年龄特点等等,都会很自然的存在着差异。为此,我们应该追求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而且有效的教学风格。条条大道通罗马,路的远近各不同。教学上讲求一种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共同进步为目的和宗旨。尽可能的让上课者学有所得,听课着也能够听有所获。研究——实践——研究——实践,方成正果——汇成一个可行有效的实体教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

1、确定内容 

2、个人准备

3、课前集中研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思想碰撞)

4、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并实施,同备课组成员进行教学观察(授课、听课)

5、集中研讨(备课组对所有课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教学有效性)

6、自我反思,进入下一轮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通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四、同课异构教教研模式的作用和价值

1.同课异构体现了教师的个体差异,以及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策略,通过比较来选择更好的授课方式、选择更好的教学素材、促进教师的发展。

2.同课异构可以促进数学课堂优势互补,老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益及公开课研讨活动的实效性,从而构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

3.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反思数学集体备课活动的现状,探索任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给我们教师 “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一个参考的模式、学习的范本。我认为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以往不同的是: 新形式——同课异构课堂教学;

新思路——执教者的重点和思路各有偏重;

新视角——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去看待一节课,看法是不同的; 新启发——教师应从此次活动中去审视自己的教学与管理方法,及时反思,深刻反思.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同课异构有如下优点:(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潜能。

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一个再开发的过程。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执教者思想的底蕴,而这种底蕴与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的管理能力、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2)有助于突出学生为中心。

首先“同课异构”是由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经验,数学课程标准也对关注和丰富学生的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对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同课异构提供了教师反思进步的平台

通过同课异构比较,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课堂;作为听课者,教师不能闲着,要让自己的思维运转起来,及时的进行反思,而这时的反思更多的是比较,因为听课也是“同课异构”的参与者,同样也是执教者,所以对教材应该是研究得很透,这时的听课,就是两者的思维碰撞,往往会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我们要将这火花记录在听课笔记上,这些在课堂环境中产生的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只有及时捕捉起来,才能在课后精细整理,深刻总结。

(4)有助于教师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对比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这种模式也迫使每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因此,这种教研方式在校本教研中被广泛使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同课异构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法和经验,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三篇:同课异构为用,有效教学为体

同课异构为用,有效教学为体

——观《六国论》同课异构教学有感

南陵中学

余志新

看了青岛崂山一中两位老师的《六国论》教学,赞赏之余,颇有感触。

李红梅老师主要是以诵读为抓手展开这节课的教学的,正如她本人所言,一是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二是通过诵读分析思路,三是通过诵读探究主旨。而整节课也正是在多次反复诵读中井然有序进行的,有全篇齐读,有段落齐读,有单句齐读;有默读,有自读;有老师的提示读,有老师的示范读。读得可谓多矣。读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重音;读是为了识字,会意,明理,知法。可是感觉学生没有读出作者那种沉郁急切的文气,老师也没能很好示范,也许是女教师的原因,语气较弱,激情不足(专家语)。这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美中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既然这样,那么这节课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在诵读上,效果何在呢?

刘清华老师的课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虚词“以”的用法和翻译文中四个重要句子;第二部分是提出六个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答。整节课看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有问题基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完成,几乎没有什么破绽。可是回头想想,不能说这节课绝对的完美,至少整节课上没有一次诵读就是这节课的一块硬伤。再有学生写出的提纲是在讨论之时,而老师却要他们在讨论之后上黑板,而且两位学生写得和解读内容基本一致,如果学生在预习阶段和讨论阶段就已经对文章思路清楚了,那么课上老师花这么长的时间在解析文章结构上,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这节课的有效性了。

我们知道《六国论》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赏析示例,而本单元的主题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其实我们教师的教学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两位授课教师也分别是从“气脉中贯”的“读”和“散而不乱”的“析”展开教学的,可是观摩后总感觉心里不是滋味,这两节课的对象是在坐学生还是听课教师呢?怎么整节课都是教师主导,甚至是主体,而学生基本是在教师的指挥下,如同生产流水线般按部就班机械完成教学任务?怎么整节课都好像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到文本内部,没有学生的真正融入?学生懂了的反而教的如此之勤,却始终不见有学生的任何质疑呢?

老师所教都是学生所懂,肯定不是高效课堂,那么老师应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无疑处质疑呢?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中说:“在教学发展过程(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教学方式都有不同的规定性,这些规定性构成了该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江山野认为,基本教学方式有以下五种:第一种教学方式: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第二种教学方式:问答、阅读、演示、讲解相结合,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未知。第三种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第四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第五种教学方式:完全由学生自学。”前两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尚可,明显已经不适合高中学生了;第三种教学方式才是当下高中教学的首选,遗憾的是,虽然两位执教老师已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充分预习了,但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骤都还是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进行的,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其实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肯定存在问题,只是课上老师没有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这样教师的教学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的预习,学生预习没有和课堂教学很好衔接。如果一节课上听不到学生的质疑声,听不到学生会心的笑声,看不到学生得意的神情,看到的却是学生让教师牵着鼻子无奈走过课堂,而观课教师甚至所谓专家却大加赞赏,这样的教学真是让人无语,谈何是有效教学呢?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策略》中说“教是为学而存在的”,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三方面:1.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 2.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 3.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可见,课堂教学形式无论如何变化,教学切入角度无论有何不同,都应该以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中心,不可出现只见备课,不见备生的畸形课堂。提倡同课异构无可厚非,但一定不能变味。同课异构为用,有效教学为体。

第四篇:基于同课异构的有效数学教学设计

基于同课异构的有效数学教学设计

科学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同课异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提高其学习效率。

完善课堂导入方式设计

课堂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并且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整节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导入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导入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导入包括新课导入和复习课的导入。教师在导入时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安排。新课的导入主要是既能巧妙融入新知识点,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的导入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的后续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复习课的导入则应贴近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并应做到对旧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同时让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并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任务安排

同课异构教学使得数学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使高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同课异构能够让教师更有效地安排教学任务,让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时,应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的态度。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个性,有文化素养、工作能力等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的设计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安排合理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体现探究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应更科学、更有效地设计,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虽然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但需要经过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能够给教师提供实践自身想法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实际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阅读更多专业书籍,拓展知识面,丰富自身见识,调整自身的教学过程。并且通过不断借鉴他人优秀的课程方式,结合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和反思,提高自身能力。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对自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加强自我研修的想法,提高教研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还应提高自己对教材的运用能力,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并结合教学目标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

同课异构的教学展示,能够明确展示出教师对教材的运用方式,充分发挥出教材的作用。同课异构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课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发展的意识。在同课异构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好地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够将数学教学目标合理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在课堂中设计出具有引导性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形式和有效性,让学生能够从问题中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探究和思考,掌握其中蕴含的知识。以问题为主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不断取得进步。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同课异构模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同时使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得到尊重,实现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还能提高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上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椭圆的第二定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理解椭圆定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兴趣,并发现数学现象的本质,优化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多米诺骨牌游戏,引导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有更直观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思索“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能有效理解相关概念。

教师应基于同课异构,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证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左?旖?校区)

第五篇:由《祝福》同课异构谈课堂有效教学

由《祝福》同课异构谈课堂有效教学

芜湖县一中 谈琴

有效教学是重在老师如何让一堂课成为有效的课堂、甚至是高效的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此我理解的“同课异构”,就是同一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由于老师主体的不同,所以教学的风格策略效果各有不同。“同课异构”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小说的文本是生动的,人物是鲜活的,对小说《祝福》的解读是多元化的。学生要多读经典,鲁迅的经典,名著的经典,都可以作为学生诵读的选择。传统的篇目很难上得出彩,在此之前上《祝福》,大家都会从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去展开解说,所以我们的课堂很容易落入俗套,那么追求新意成了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可是也不能光为了求新而抛开文本,文本的解读是理解小说的关键。两位老师都上出了新意,但是又紧扣文本。下面我就两位老师的《祝福》课堂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是课堂重点把握的关键 龙敏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前后对比上。按时间顺序叙述祥林嫂的半生经历,祥林嫂的肖像剪影是她设置的两块重点。以春联导入引出主要人物祥林嫂,也暗示了她的结局,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半生经历,给学生初步的印象,然后再进去情节的推理和人物的分析。在人物肖像剪影的概括上让学生合作完成,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以一两个问题的设置贯穿全篇,这依赖于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

袁佳老师执教的《祝福》抓住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的必死这两个问题进行,由于小说篇幅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析理解人物,通过问题的分析,拨通了全文的思路,堪称是有效教学的典范,学习后我受益匪浅。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更能让学生融会贯通。

二、学生课前的预习是师生课堂互动合作的前提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果把学生比作一粒粒的珍珠,教师就是针和线,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珍珠串起来,形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老师引导的再好,如果学生课前的预习不到位或者不预习,那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两位老师这一点都把握得很好。尤其是袁佳老师,还给学生发了学案,这样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预习,课堂的听课效率也会大大增加。

小说的作用是塑造人物的形象,袁佳老师引用鲁迅的一句名言“要想俭省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快速进入课堂。这之前,老师发的学案,上面有文中关于祥林嫂眼睛的描写。通过八处眼睛(神)描写,探寻人物的命运,探讨人物有无生存下去的物质与精神条件,让学生讨论——关注生存,探究死因。这样整个课堂会有序进行。袁佳老师这堂课互动效果很好的关键就在于学生的预习很充分,而且在老师学案基础上的预习就更清楚明了地直奔主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完美合作。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使教学主体学生获得了发展,学生有无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科学标准。而要让学生有所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位老师都有效地与学生互动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都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龙敏老师能有效地抓住“读”的环节,采用自读带动学生走入文本、齐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分角色读让学生感同身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而且对祥林嫂的剪影的分析上,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合作完成。袁老师整节课更自由一些,因为有发下去的学案为主导,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之后展示合作成果。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整堂课热闹而有序地进行着,形散而神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同课异构教学有效进行,必须寻找方法,立足文本,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有序地进行。

下载周光荣——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光荣——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有效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