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1:3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

第一篇: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

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

(人民教育 2013年第2期

作者:李

帆)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当此时,教育改革发展势头良好,但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教育均衡大步向前,教育质量问题却日益紧迫;素质教育的理念耳熟能详,应试教育的锁链仍坚不可摧。

2012年教师节前夕,任教50年的钱理群表达了“告别”教育的意图,他为之痛苦的是:“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

钱理群曾给高中学生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开始时学生把教室、堵得水泄不通,到最后只剩二三十个学生坚持。一位学生在写给他的信里说了老实话:“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个体的遭遇折射出时代的困境。

当教育均衡和新一轮课改走过10年光阴的时候,我们面临着新的重要命题:下一步改革的动力在哪里? 有用的模式,只能从学校内部、从教师身上“生长”起来

比起文学来,现实有时更为吊诡与讽刺。

2012年高考前,湖北某市第一高级中学惊现“吊瓶高考预备班”。图片上,教室灯火通明,每张课桌上都堆满了书,教室半空拉上了铁丝,挂着很多吊瓶,不少学生正一边学习一边打吊瓶。

图片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有深刻的隐喻意味:是学生生病了吗?不是!是中国教育生病了!

病在哪里?

不久前,某地推出了一个教学模式,盛邀记者采访。在当地,记者看到,该地所有学校都采用同一个由教育局推广的教学模式。走进教室,学生们分组而坐,进行导学案的自学。记者仔细看了看学生的导学案,发现上面的题目多是从教材上直接迁移过来的。“什么样的学案是好的学案?这样的学案真正是基于学习、为了学习吗? ”记者心里充满疑虑。

再走进另一间教室,学生分组站立,几乎是表演式地头碰头、肩挨肩地大声讨论着。教室里一片沸腾,记者只听到一片噪声。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要想思考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地教育者告诉我,他们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省里的认可,有望在全省推广开来。

如今对模式的推崇,已达到了一个极端:很多教育局、学校都在寻求一个模式,期望能用它去解决教改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然而,一个模式真的可以包打天下吗?

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和教育政策分析家戴安娜·拉维奇说:“在教育中没有捷径,没有乌托邦,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武器,没有神话也没有童话。学校的成功很难像生产线一样移植。”

与戴安娜·拉维奇的话相对应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界涌现出了那么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几个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影响到整个教育界呢?

教育是一个“不确定系统”,它的改革没有单一答案;教育模式带有个体经验的色彩,其复制往往难以实现。

有用的模式,只会而且只能从学校内部、从教师身上“生长”起来。

在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中学,校长姜怀顺鼓励每一位教师去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于是,这所学校有的教师重组教材,有的教师让学生大量阅读,有的教师以动手探究为主„„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她工作仅5年,喜爱文学,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但语言表达能力很弱。于是,这位老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一道在课堂上默读世界经典,如有感触,学生就随手写下,不论长短,只需真挚。而她与学生的对话,常常发生在她对学生心得体会的批注里。

这样的课堂,没有导学案,没有小组合作,没有一切可称之为“模式”的东西。这样的课堂,当然也无法去参加优质课评选。然而,这却是最符合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她所教的班级,连续两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学校要给教师绝对的自由。”校长姜怀顺把“自由”分解成教师拥有的几个权利,分别是教师有改变教学进度的权利,有删减整合教材的权利,有建设自己知识产权的案例集和教辅资料的权利,有在适当的教育时机选择自己教育空间的权利,还有在必要的保障之下选择让学校服务的权利。

“自由”,意味着把改革的主动权还给校长和老师,让改革的重心下沉。改革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多层次改革同步推进,需要调动每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内在的积极性。

“自由”,意味着对单一模式的反抗。单一模式的可怕之处在于变成“机械化教程”,划一的模式让教师的独立思考都没有了,又怎么会培养出个性独特的学生?

“自由”,更是对“方迭的专制”的反对。方法要为研究目的服务,也就是说,问题的性质决定教育教学的方法。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见解,而是基本常识。问题是,当基本常识遭遇权力的傲慢时,却常常不战而退。

如今在基础教育界,出现了“用‘文革’的语言搞教改,用炒作的方式捧典型”的现象,一方面原因在于改革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另一个原因也在于我们对教育改革本身的误解。

改革本是一个手段,我们却把它当成了内容和目的本身;改革的动力本是排解旧障碍,现在却是为了贯彻新路线;改革的目的本是为了完善,现在却是为了标新立异,脱颖而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改革不仅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与核心路径,甚至成为教育存在的形式与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教育改革运动高潮迭起,此起彼伏,使学校教育始终处于改革状态。”

换一任校长换一个办学理念,换一届领导换一个教育模式,急于求成,朝令夕改,便是这种“改革焦虑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然而,教育发展改革自有其内在逻辑,并不会因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彻底改变。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点,可以发现,近年来为什么教育界会出现一股“民国热”?

认真梳理,目前教育改革中提及的自主管理、做中学、让教育回归生活等都可以在民国教育的改革实验中找到源头或影子,从内在逻辑来说,当下的改革即是把断掉的东西连接起来的一种努力。所以,才会有人说,许多改革虽然“新”字带头,但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回归,不如说是坚守。

学会了站在历史长河中来看当下的改革,也许我们会多一些沉着,少一些浮躁,不会以为改革就是打倒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那般简单和决绝。

面对改革,有两个关键词一定不能放弃:“自由”和“坚守”。前者是对一线改革主体的尊重和激发,后者是对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的把握与遵循。从二者中生长出来的“教育内部的力量”,将是推动改革前进的不可忽视的动力之源。

一节课只讲了三道题,是低效吗?

近年来,“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被许多改革者奉为圭臬,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成为衡量一节课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然而,山东省优秀初中数学教师刘建宇的做法,给了记者很大的触动。

在他的一节课上,刘建宇只讲了三道题,分别是有理数加减、整式加减和简单方程。

为什么三道题花了整整一节课呢?

原来,对于第三道方程题,有两名学生一直弄不明白。通常,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会对两名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但刘建宇不这样,他先请几位学生当“小老师”,却没讲明白;于是他又亲自讲解。光这道题,就花掉了大半节课的时间。

课后,刘建宇解释说:“这堂课的定位是让学生明白数、式和方程之间的联系,即数是为式服务的,式是为方程服务的,而方程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的。”

“看似已掌握了知识的‘小老师’,一讲解,就暴露出思维的深层次问题。他们之所以讲不明白,是因为只理解了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而没有把数、式、方程打通来思考;不懂的学生听不明白,是因为他们只理解数,不理解式。我最后的讲解,让已经会了的学生对问题理解更进一步,明白了式和数的关系;而后进的学生则知道了如何移项。”

刘建宇在一道题上磨叽了大半天,他不急。可是,听课的老师着急啊:“要是换我来讲,十道题也讲完了。像这样的效率,可了得啊?教学进度还要不要?我当时听课,听出了一身的汗!”

是啊,像这样的课堂,是高效还是低效呢?

还是在刘建宇老师的数学课上,因为学生课间操跑步时,嘻笑打闹,缩手缩脚,他决定拿出一整节的数学课,带领学生去跑操。跑了几圈,学生们累得不行,想停下来,刘建宇大吼一声:“跑!我都能坚持,你们坚持不下来吗?”

那节数学课,学生跑得大汗淋漓,跑得整齐有序。从那以后,班级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可是,这是一节数学课啊,45分钟都在跑步,是有效还是无效?

刘建宇老师被当地同行称为“神人”。他所教的班级,初一时全年级倒数第一,初三毕业时全区第一;他所教的班级,整个初中三年都没有家庭作业,学生负担极轻;他所教的班级,仅用40节课时间,就能学习完初中三年的教材。

与刘建宇老师的交流,一直在启发记者思考:

首先,有效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是思维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具体知识的获得。优秀的课堂,其结构逻辑建立在学生的思维逻辑之上;优秀的教师,可以透过知识的表层看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

真正有效的课堂,不在于用多快的速度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而在于是否教给了学生思维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在于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他们思维的节点上进行了放大。这是因为,一个学科的思维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是该学科的根源,涉及某一类问题的根本。而大部分的具体知识,不过是从这根上衍生出来的枝叶。千枝万叶,根茎只有一个。离开根茎,其他枝叶也就无所依附。

而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只是着眼于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把握住具体知识,于是学生们知道了知识,却不知晓知识间的意义和联系;掌握了解题方法,却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和道理;他们手里握住了大量的“枝叶”,却放弃了最为重要的“根茎”。这样的课堂,单独一节来看,是高效的;但从学生的整体发展来看,无疑是低效的。

其次,用什么样的时间段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一节课、一学期还是三年、六年?

如果用一节课为单位,刘建宇老师后面的一节课是无效的,因为任何数学知识都没有涉及。但如果以初中三年为单位,这节课又是高效的,因为它改变了学生的精气神,调动了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

眼下我们提倡的有效教学,恨不得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直指教学目标的达成,恨不得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能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

殊不知,教育教学里存在大量混沌的、灰色的地带,在这些地带,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学手段都能产生相应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育教学所作用的人,其生命成长本复就具有致密、混沌、繁杂、非匀速的特征。所以,老师会发现,同样一个教学环节,对部分学生是高效的,对有些学生是低效的,而对个别学生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反效的。

那种试图设计出让每个人在一堂课上都获得充分高效发展的方案的想法,不过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迷信罢了。这种有效观,把师生的生命都机械化了,使他们成为快速运转的教学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再也感受不到生命成长的喜悦,从而呈现出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的结果。

所以,衡量一位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将时间适当拉长,至少在三年的时间段里来衡量,给学生以足够的安静生长的时间,也给教师从容施教的空间;而且,“有效教学”的提法也值得商榷,因为教学一旦离开育人,就难以谈到“有效”二字。看看古人的智慧,为何把“教”与“育”相连?那是因为真正有效的教学,一定是和育人离不开的。所以,与其提倡有效教学,不如大力提倡“有效教育”。

有效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有深刻的专业学识。刘建宇告诉记者,他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知识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位置以及知识的价值等都在考虑之中。为了备好一节课,这位教龄已10多年的教师,仍然需要花三四天的时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以至于一学期下来,刘建宇足足瘦掉了10多斤!

刘建宇的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这里,优秀教师的专业学识不在于会做题、会讲课,而在于他能够系统地把握学科知识,知晓任何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和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视角,他能够让课堂呈现出一种阔大的气象和格局来,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快乐。像鲁迅曾在北大开设“中国小说史略”课程,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其中很多不是中文系的,甚至不是北大的学生。当初一位听过鲁迅讲课的人后来回忆道:“听鲁迅先生讲课就像听一部人类文明史。”

试问,如今有多少课堂能让人产生这样的感慨呢?

另一方面,老师一定要把育人与教书巧妙垣融合起来。课堂是一个载体,它承担着为“培养人”服务的重任,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所以,优秀的教师眼里看到的不是学生,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他的情感与学生交织,他的心脏与学生一起跳动。

刘建宇就曾真挚地说:“我怀着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来培养人。”毕业多年,许多学生仍然记得这位普通的数学老师。一次教师节前夕,一位学生给刘建宇发来短信:“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您不教书了。我就一直跪在您面前,哭着哭着就醒了,老师,想您,太想您了。”

这就是优秀教师的力量,他把学生的人生态度、情感和志趣看得远远大于知识的传输,而这些,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优秀的教师等于优质的教育”。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对优秀教师的呼唤愈加紧迫。减负也好,提高教育质量也好,都系于教师一身。如何培养出大批的优秀教师,如何在体制上给教师提供自由思考、自主教改的空间和土壤,将是下一步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从自然善好之本走向社会善好之质 我们该如何看待童年的价值?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开以后,人们似乎陷入了一种迷茫之中:理论上儿童是美好的,现实中儿童却是顽劣的;理论上儿童是天真、真实的,现实却是“如今少年已成精”;理论上儿童是教育教学当之无愧的主体,传统的教化仿佛弃如敝屣,现实中教化却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理论与现实的对抗,源于我们对童年的不同理解。理论赞美的是童年的自然之质,现实面对的却是童年的消逝和儿童的社会化。然而,正如学者知铁芳所说:“人性自然之质并不都是善好的,而且,自然善好的人性也并不总是可靠的。一个成熟的个人走进社会,是不能单纯靠自然人性的美好的,这意味着教化的必要性。”

也就是说,童年曲价值在于自由生长,教育的价值在于引领和促进生长,在于带领孩子从自然善好之本走向社会善好之质。但当下的教育却往往以“呵护儿童”、“保护童年”之名,抹杀了童年自由生长的价值。

在广州市华阳小学,学校的滑梯很受孩子们欢迎。玩耍中,磕着、碰伤、摔跤的事情时有发生,偶尔还要面临家长的投诉。于是有老师建议:“把滑梯拆了吧,免得学生受伤,发生安全事故。”

校长王建辉不同意,她说:“滑滑梯可以培养孩子敢于冒险的精神,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滑滑梯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摔倒,但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不正是孩子们成长的常态吗?”

“我们不让孩子现在冒险,将来就会有更大的冒险!”

儿童生长需要空间。空间越大,成长的可能性才会越多,对世俗化力量过早入侵童年的抵抗力也才会更强。一位12岁的中国女孩在俄罗斯就读时,参加学校的“夏令营”。那里没有严明的规矩、紧凑的安排,而是由孩子们自由选择,甚至可以不参加任何活动,待在宿舍里看书,乃至睡大觉!她还参加了漂流兴趣小组,和同学划着皮艇漂流到了白海。14天后,她晒得黑黑的回来了,特别兴奋,说自己看见了棕熊„„孩子的监护人很感慨:这样的经历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开阔的教育空间,让儿童体会到“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生存状态,也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自由感,这是学科知识代替不了的促进儿童生长的“营养素”。

与“过度保护”相伴的,是功利主义对学校童年的全面入侵。如今,教育的弊病是一重视什么,就给什么打分、计分。像2011年要求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让每个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还要组织对抗赛、会演。对此,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发出疑问:为什么要把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打分?

功利主义使素质教育简化成了“证书”和“特长”,它们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于是,学生不管学习什么,不再是发于喜爱的初心,而是因为外在的“有用”。与中国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名校没有“艺术特长生”等说法。美国哈佛大学鳄鱼合唱团的一位成员说,再好的歌喉,也唱不开哈佛的大门。学生们参加合唱团,完全是出于纯粹的喜爱。

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学生的学习大多出于社会动机,功利性、目的性都非常强:而不是出于认识动机,强调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大家常常感叹中国出不了“杰出人才”,恐怕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事实证明,认识动机一旦调动,产生的效果将是极其巨大的。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从20多岁开始研究中微子,直到88岁才得到认可,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他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花费了一生的心血,支撑他走过来的,不过是“预测宇宙未来”这一心中的梦想。

而曾是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赚取亿万财富又毫不犹豫捐出去的动力是: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要做的事情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对于当下教育来说,如何培养、保护学生的“认识动机”,而不要人为地放大“社会动机”将是教育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社会动机加剧了功利主义的力量,扭曲了童年的价值,绑架教育走上了轰轰作响的战车,以至于许多人把渡河的舟楫当作了彼岸,也让师生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大约20多年前,美国面向小学生征集最聪明的一句话。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放太多东西。”

这句话,值得我们三思。

第二篇: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目的

搞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小学课改已经进行了一轮,但问题依然很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课改就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主要问题有: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繁琐地分析讲解,生怕学生学不会,学生以听为主,以记为主,很少动口动手动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办代替严重。

二、是课堂作业很少,课堂上也没时间做,课后作业一大堆,学生课后敷衍了事,负担重不说,质量也上不去。

三、是教师课堂提问不断,偏执地理解启发式教学,课堂以问答为主,问题大都价值较小,学生没有多少意义上的收获,善于表达的学生又不多,表面热闹,但没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四、是教师表演,学生配合,学生是老师上课的陪衬,课堂虚假,学生学会了作假,学会了顺从,学会了“表演”,没有自己的方法,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学生“被教育成了奴隶”。

五、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直至到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成绩越来越低、方法越来越少、习惯越来越差,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聊的苦差事,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师生关系又不和谐,导致学生厌学,厌学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病。

六、是从文化的角度说,课堂“奴化、被动、虚假”充斥,看不见“民主、自由、人文”的影子,而“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导致社会人“奴化、被动、虚假”和社会缺少“人文、科学、创新”,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性、好奇心、创造性被湮灭。

七、是一谈到搞教研,就是集中学习、培训、念材料、看录像、备课听课,教师是被灌输,而不是教师自己的反思与改善。

八、是在课程管理上的问题。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课堂,是“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现在人们却常常把学科活动(像古诗背诵、口算比赛)、音舞绘画、教师学习、表演课堂、教研活动等说成是课改,实际是假课改,没有触及课改的核心内容。

课改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一定程度的“教师角色转型不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到位,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从而课改现状距课改目标距离还比较大。

进行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有效教学”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

(二)“有效教学”的做法

1、全员洗脑,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韩立福”,所以全体教师要进行洗脑,首先涉及的内容就是教学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对课堂来说,教学不是讲授而是训练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与学生要交真正的朋友,改变“操纵+依附”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教学要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

2、角色要转型,方式要转变,目标要多维

一、是课堂以学为主,淡化教师讲授,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包办代替。课桌改成“圆桌式”,讲台撤掉讲桌,教室只有东西南北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合作探究学习机制。

三、是教师角色由“知识讲授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变化。教师要“走下讲台闭上嘴”。教师的组织任务是调动和协调学生学习,教师的引导任务主要是制定“学案”和提供帮助,教师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巡回个别指导和精讲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人的帮助者。

四、是教学任务由“知识与技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学习任务的完成,由依靠课后作业向当堂完成转变。

3、做好日常四件事

一、是理论学习。学习要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指导纲要”和 “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韩立福博士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著作”为行动策略。在学校要形成了一种学习氛围。在学习、上课、备课、批改、辅导几件事中,学习用的时间应该最多,学习应该成为最具个性化、常态化的一件事。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写教案、不是讲课、不是批改,而是学习。

二、是建立方法和模式。我们课题的名称是:“问题发现—合作学习—问题评价”。我们课堂的两种基本课型是:“问题发现课、问题解决课”,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任务方法+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全面评价”。“问题发现课”就是预习课,怎样预习则要教给学生一套预习方法,“问题解决课”的流程是“回顾预习—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师生合作—课内练习”。形成“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程序是“回顾预习——问题发现——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倾听教师小结——问题解决”。

三、是设计学案。教师由“设计怎样教”的教案变为设计可供学生使用的“怎样学”的“学案”,学案由“我的任务、小资料、我的预习、我的合作学习、我的训练”组成。学生按照“学案”学习,课堂不是教师“执行教案”,而是“互动生成”。教师的“导学预案”主要是“时间预设”、“教师行为预设”、“期望学生行为”、“本节核心问题”等。

四、是建立学生合作学习机制,这是重中之重。

在习惯方面,主要是预习的习惯,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学习要动笔的习惯,在交流中学习的习惯,倾听、追问、表达的习惯。

在方法方面,主要是预习、阅读、思考、观察、记忆、笔记、合作、倾听、表达的方法。在能力方面,主要是按照学习目标的限定和自学提示或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能力,像“读、画、写、记、练、思”等。

在机制方面,主要是小组内的分工、职责、纪律、合作要求、默契合作等。在心理方面,主要是心理安全,快乐,平等,自信心,进取精神,完整人格等。

4、建两个文件夹,搞“两个结构化”

建立教师课程文件夹和学生学习文件夹,取代传统的教师教案本和学生作业本。这是方法更是策略。

实行教师结构化备课,主要内容是:从“学生、课程、情景、自己、设计”五个角度,从“时间、知识、环节、教师活动预设、期望学生行动”五个方面,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备课。“有效教学”的教师备课,应该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是“课时计划”,现在是基于合作学习机制、一定的学习流程基础上的“互动生成”。备课在生活中,生活就是备课。课堂学习流程,一会儿李显义老师会重点交流。

学生结构化预习,当前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我的资料、我的收获、我的问题”五个内容。

5、使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内容赵凤云老师会重点交流 指标有四个方面:

学生学习:主体、方式、兴趣、交往、思考、生成; 师生教学: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 教师素养:情绪、技能、组织、方法、策略、设计; 外部观察:真实、思想、技术、任务、智慧、艺术。

以上24个课堂导学观察点,在实践上我们有时合并成八个角度:“预习效果、合作机制、学生状态、教师角色、教学设计、学案设计、学习效率、整体效果”。有些东西如“课堂秩序良好”、“严格执行教案”、“讲授基本功过硬”、“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结构严谨”等都不再列入其中。

搞“有效教学”会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核心收效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逐步靠近课改目标。

2、其他收效,大概有七个方面

(1)师生关系得到改善,由原来某种程度的“敌对”关系变成今天的朋友关系,校园意外地没有了训斥和体罚,教室充满和谐和绿色;(2)教师校本研修得到真正落实,教师为了搞课题主动学习。这种人本化的学习,目的上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内容上瞄准最新课改成果,形式上随时随地不拘一格;(3)教师专业成长成为现实,他们的进步真是相当快,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岗位研修意识比较强;(4)学生人格得到丰满,他们快乐,他们真诚,他们努力,他们自信,他们心里安全,比原来懂事儿多了,综合素质提高多了;(5)校风与学校管理得到改善,“要想地上不长草,只有侍弄好庄稼”,抓好业务是一把“双刃剑”;(6)家长与社区的认可得到提升。像奈曼四小,今年四五月份成功地承办了“奈曼旗中小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现场会”,得到了参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之后全旗有三分之二的小学、三分之一的初中到这所学校观摩学习;(7)教师职业幸福感得到加强,职业倦怠有所削减,老师们说“很忙很充实,很累很成长”,教师工作更加主动,过去领导督促教师,现在教师督促领导,再回到从前的教学,教师们会不同意。

第三篇:对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对教学模式的认识

(一)理论先导,避免模式过于细化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决不能把教学模式简单地等同于教学步骤或教学环节。诚然,随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展开,必然表现为相应的步骤或环节,这是对教学模式的活性诠释。但若把精力集中在这些具体化的环节和步骤上,单纯追求细节的趋同,势必舍本逐末,对具体的教学有害无益。因此,在构建语文教学模式时,要从理论的高度着眼,尽量淡化机械的环节和步骤,避免过于具体化、机械化。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会起点高,适应面广。

(二)批判继承,实现模式整合优化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在构建新的模式时,如果彻底否定具有很多合理成分的已有的教学模式,定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认为,以批判继承的治学态度,以“整合优化”的治学方法,构建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现实可行的。“整合”的前提是学习,借鉴原有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整合”的关键是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造、创新,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整合”的目标是超越,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对待已有的模式,注意模式之间的渗透与组合,为我所用,创造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

二、对六读模式的理解

六读模式是对平常教学的规范化和模式化。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理清课文的脉络,对课文的整体框架的分析,再次是对重点部分的精读,最后是练习,进行拓展延伸。所以这种模式我们是有教学经验的,缺少的是理论化、细致化和常规化。

三、对六读模式的思考

预读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引导有安排。我通常预习要求学生做以下几件事;首先读课文读到通顺即可在此基础上做1.自学生字,临摹2.解释词语,词语的意思要写在课文中词语的旁边,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4.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信息5.试着完成练习了的题目6.提出你不懂的问题。初读的任务就是检查上述任务的完成情况。研读和精读就是通过有目的地读让学生去发现表面的信息,通过有感悟的读让学生去发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信息,这正是文字的魅力。以学生的感悟再去促进他的朗读提高,长期做下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练习是对知识的运用,这也是学习。当然这种练习不是无谓乱练习,是要对课文知识的补充,对课文写作方法的运用。仅仅了解课文中的太肤浅了。

总之,对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打造,我想我们首先要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看看那些做法是符合的,是有效的,是坚持不懈的,把他做为主体,再辅以现在的模式中要求的环节,穿插补充完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规化,做到每节课如此。同时也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每位教师都会达到市教育局的高效课堂的要求的。

第四篇: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什么是教学设计?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的根本特征是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作为教者不仅要去研究教材,还要思考如何将教材的诸多内容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丰富内在情感,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实践,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

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实现以人为本。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达到教学有效的境界。

在《观察物体》上课前,我进行了细致地调查,调查采用活动调研的方式进行:

活动1:将学生分为8组,一组四人,分别站在桌子的4个方向,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顺时针依次调换座位,再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依次调换4次座位,重复刚才的问题)

调查结果:判断正确的有29人,占96.9%;2人左右区分不清,判断出现错误,占3.1%。活动2:观察水杯,然后给出从不同的方向拍摄的图片。(调查人数:8人)①(学生从正面观察水杯)你看到的水杯的什么样子的?选出正确的图片。

②(老师从侧面观察水杯)猜一猜,老师看到的水杯是什么样子的?请帮老师选出正确的图片。

调查结果:

①题完成较好,有6人能一次选出正确图片,占调查总人数的75%。2人经教师引导,可以选出正确图片。

②题完成质量不高,5人选择错误,占调查总人数的62.5%;3人选择正确,占调查人数的37.5%。

调查过后,结合调查结果我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我发现,学生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中,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观察物体的方法,但具体生动的生活阅历使他们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尽管不高,却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一些简单的观察要求。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语言表述有困难。在描述物体各部分之间关系时,特别是杯把在正前方时,学生表述不清。

2、学生从侧面观察能力较低,选择从侧面观察到的水杯图时,会有很大的困难。

3、由于一组四名同学分别从四个方向所看到的水杯各不相同,判断某一学生在其位置看到的图片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我及时调整了原有的教学设计,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坚决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学生能力达不到的教师再相机指导;将机械地观察交流改为观察、交流、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有效地定位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肯定有着清晰、科学、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弄清楚教学目标问题。制定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确定在一节课中有所侧重地体现某一方面的目标。例如有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乘法》,内容是两位数乘整十数。例:12×10、12×30。

教者1:我认为目标只有一条,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所以,我挖掘了学生的基础。类如10×6,12×3进行练习,然后进入新问题情况,探索口算方法,从最后进行习题的练习中可以看出,目标达到了,学生口算正确率高。教者2:我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2)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并能自圆其说。(3)学生运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到每分钟十题。(4)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图意,提出想解决的问题,然后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圆其说。教者1重视了全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但我认为他的目标不够全面,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追求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决不能偏向地认为会做题目就行。教者2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口算方法,主动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习信心。

三、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1)重视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编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调整。有位教师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时,没有按照教材编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导出乘法口诀,而是大胆地将“想想做做“中的题目作为例题,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结论:1个9是10减1,得9;2个9是20减2,得18;3个9是30减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将9的乘法口诀的独特之处揭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在《认识时分》一课,我第一次教学时,为了揭示一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拨钟面,将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然后拨一拨,将分针转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接着讨论交流,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结论。

结果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数,我立即调整设计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课件演示三遍。

第一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分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小格?学生回答后板书:60分;

第二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时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大格?学生回答后板书:1时;

第三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走,同时停?并思考:“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中间可以加一个什么符号?

这样将学习的要求细化,学生有重点,按要求进行观察,每一个步骤学生都学得扎扎实实。(3)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点化解,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有效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4)抓实练习设计。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每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5)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8的分与合》的教学片断:在学习了8的分与合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设计了“找朋友”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将1至7七张数字卡片发给学生,学生依次拿着卡片跑到前面,喊道:“我是X,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某个同学接着跑到前面,说:“你的朋友在这里,X和X组成8。”然后两个好朋友手拉手跳一圈。就这样完成7次,共用了六分钟。

原本说一次8 的分与合只需要片刻功夫,如此设计活动程序,却要花更多的时间。教师把这个练习的形式过分强调和美化了,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但它毕竟只是巩固8的分与合的一种手段而已。

(6)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

写教学设计,没有理论作支撑是经不起推敲的。有些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设计,而忽视其上位的设计,表现为一些教师不了解课程标准,不知道前、后学段的教学情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因此,要用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新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建构个人的实践理论,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一堂好课的诞生,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

第五篇: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什么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有效教学?我认为,课堂上的一切学习行为都是自主的、有效的、轻松的。实现有效教学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师呢?我做了如下的思考和探索。

课前: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即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立足学生的发展,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在关注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实行与学生当下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学科间的整合与综合研究。在教学策略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能让学生在讨论、质疑、探究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课上:在指导和启发学生上下功夫。通过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求。洞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调控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使师生双方轻松、愉悦地互动,享受教学,体验教学带来的快乐。

课后: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上求发展。反思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有利于教师经验的积累与质的提高。推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无论上万什么样的课,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只有不断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下载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借鉴先进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对借鉴先进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宁县中村初中秦杰在近些年,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不少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所在校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

    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5篇可选)

    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吉安县敖城中学 王义成 “历史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对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受普高扩招的影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每况愈下,英语教学更是严重受阻,教学效果不堪入目。为了实现高效课堂,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际,从有效教学的......

    对高校影视教育及其教学模式的相关思考[五篇范例]

    近些年来,我国的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得到r蓬勃的发展,并不断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影视艺术”这一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并不悠久的学科,以其综合性的艺术特质,已成为我国艺术学科框......

    浅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浅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山西芮城七一示范小学:李蕊香 摘要: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阅读方式、写作方式、计算方式和教师变为学生......

    对衡水中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衡水中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1998年,学校引入了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把学习这一理论列入了上至校长、下至教师的考核目标,专门制定了学习制度,定期召......

    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的价值论文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基本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受学生理解能力、地理知识抽象性等因素,教......

    【教育教学】关于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推荐]

    关于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走上希望之路,教育观念上有了划时代的转变。素质教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