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3《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无答案) 河大版
皇帝的新装
一、填空
1、童话是 文学的一种。这种文学作品通过丰富的、和 营农场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 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期工程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滑jī()
愚chǔn()
bì()护
jué()士
bì()下 赏cì()
忙lù()xuàn()耀
yù()聘 tuǒ()当
头xián()qīn()差
三、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六个错别字并订正。
谈笑风生 害人听闻 一番风顺
发扬光大
安然无样
花姿招展
笑逐言开
广阔无垠
爱慕虚容 百感交集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词典中的意思是: 课文中的意思是:
2、我什么都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词典中的意思是: 课文中的意思是:
五、选出关联词使用恰当,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不关心他的军队,()不喜欢去看戏,()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A、既…… 又…… 又…… B、既…… 也…… 也…… C、不但…… 也…… 也…… D、不但…… 还…… 还……
六、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1 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1、在文中“□”内应加上的标点是()
A、冒号 B、逗号 C、分号 D、句号
2、“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A、为了向皇帝表示忠诚。
B、为了献媚取宠,阿谀奉承,蒙骗皇帝。C、他们俩相信别人一定能看见布料。
D、为了表明他们可以看见布料,使皇帝感到他们并不愚蠢,是聪明的,称职的。
3、第二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主要是、。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行动描写 D、心理描写 E、细节描写
4、“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这里连用三个形容词三个感叹号,作用是什么?
5、皇帝分明什么没有看见,但他却说:“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满意”,这说明皇帝是一个 的人。4分
A、大智若愚、气度非凡 C、愚蠢、虚伪
B、惯于行骗说谎 D、灵活机智、幽默风趣
6、“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当一个皇帝吗?”是两个 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又写出了他的。6分
7、骗子的骗术并不十分高明,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8、下面哪种说法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A、讽刺封建皇帝的虚荣心。
B、指出说假话是极不道德的。
C、揭露封建皇帝愚蠢昏庸的本质。D、讽刺大臣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
七、运用与创新
1、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例句: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造句:
2、少年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写一段续写。(不少于300字)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3《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 河大版
皇帝的新装
自我反思:
1、主要优点:
(1)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教学目标明确;
(2)谈话导入,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教学过程中以读代讲,双线并行,环节清晰明了,转换自然;(4)人物形象分析与语言评析相结合,巧妙处理了教学的重难点;
2、存在的不足:
(1)对于文本的挖掘,学生生成部分较少,容易被老师牵着走,未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童话的写作意图可以再提升一下,例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适时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度;(4)对主题的揭示,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难于理解。
3、启发与收获: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话,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局限于文本表面,如此会显得肤浅,而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深入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譬如,这篇课文的人物心理和语言很有特色,本来在分析情节时想通过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来完成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从而更透彻的理解童话的主题,但因为担心课堂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找出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描写,而是利用PPT直接展示出来。
另外,《安徒生童话》流传至今,读者极为广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教育意义,即针对当时统治阶级黑暗统治与举国上下无人敢说真话的现状,适时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教,然后知不足。今后,我会针对自身的不足,通过多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多实践,多研究教材、教法,一步步来完善自我,开拓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3《皇帝的新装》精品教案 河大版
二十八 皇帝的新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在掌握童话内容的情况下,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写作目的。【学习重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重点)2.在掌握童话内容的情况下,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写作目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下面请看课文《皇帝的新装》。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蒂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文化中的典故。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仍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传诵。
2.介绍背景
《皇帝的新装》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并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 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滑稽(jī)
陛下(bì)
呈报(chéng)...钦差(qīn)更衣(gēng)爵士(jué)...称职(chèn)附和(hè)炫耀(xuàn)...赏赐(cì)头衔(xián)愚蠢(chǔn)...傻子(shǎ)款(kuǎn)御聘(yù pìn)....勋章(xūn)骇人听闻(hài)..4.解释词语。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生丝:用茧缫制成的丝。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滑稽: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钦差大臣:受皇帝派遣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也指由上级特地派来处理重大事件的人员。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称职:水平和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5.初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这个童话故事。
明确:这篇童话讲一个皇帝最喜欢穿新衣服,却被两个骗子骗了。骗子说,他们制成的衣服漂亮无比,并且有一种奇怪的特性,凡是愚蠢得不可救药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他们先织衣料,接着就裁、缝,都只是用手空比画。皇帝派大臣去看过好几次。大臣什么也没看见,但是怕人家说他们愚笨,更怕人家说他们不称职,就都说看见了新衣,它确实非常漂亮。新衣服制成的一天,皇帝正要举行一场大典,就决定穿了新衣服出去游行。两个骗子请皇帝穿上了新衣服。旁边伺候的人谁也没有看见新衣服,可是都怕人家说他们愚笨,更怕人家说他们不称职,就一齐欢呼赞美。皇帝也就表现得很得意,裸体走出去了。沿路的民众也像看 得十分清楚,一致颂扬皇帝的新衣服。可是小孩子偏偏爱说实话,有一个喊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大家听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终于喊起来:“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皇帝听得真真切切,知道上了当,像是浇了一桶凉水,可是事情已经这样,也不好意思再说回去穿衣服,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去。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却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里? 明确: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称赞布好,向骗子保证他对布很满意。而皇帝是点头表示满意,并仔细地看织布机,因为他不想让人看出他什么也没看见。
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但是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他们三个人都否认自己的愚蠢,否认自己不称职,但写法也有变化: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认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话有多有少,有具体的,有概括的,各不相同。特别是老大臣的语言,他不仅反复称赞,并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
2.三次查看哪次详写,哪次略写?为什么?
明确: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的愚蠢,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帝更增添了一层虚荣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么能说看不见?可见,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
(二)探究人物形象
放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请学生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皇帝”,可在横线上填词、填短语,自由筛选、自由 畅谈。
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1.“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2.“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换新衣服穿。3.“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4.“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如此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5.“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待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6.“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7.“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8.“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三)深度思考
文章中的情节是极度夸张的,你认为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
明确:童话是生活的反映,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在封建时代,什么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有。昏君确实穷奢极欲,荒唐可笑;大臣们也都明哲保身,自欺欺人,阿谀奉承;被愚弄被压迫的老百姓也总是胆小怕事,人云亦云;而骗子们总是善于投机钻营,欺骗有术,而敢说真话的人往往反而倒霉。因此,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现象也就有可能发生。
四、课外拓展
说真话的小孩的爸爸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他很懂得修辞(选择词语)——听到儿子的真 话,他说:“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我们把小孩的爸爸的话作如下改动可以吗? ①上帝哟,你听这个诚实的声音!②上帝哟,你听这个傻瓜的声音!
答案:不可以。前者暴露了自己的“不称职”或“愚蠢”;后者贬低了自己的儿子。所以,还是原句最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刻领悟全文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寓意。
2.学习通过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了解安徒生及其童话语言朴素、情节生动、富于夸张、讽刺深刻的特点。【学习重难点】
1.深刻领悟全文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寓意。(重点)2.学习通过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性当中有一种东西叫虚荣心,如果在私欲的支配下极度膨胀,就会使人失去本心,欲盖弥彰,弄巧成拙,甚至会让人变得滑稽可笑。今天我们继续来分析这个皇帝的可笑行为。
二、自主预习
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重笔写他的心理活动,这段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段心理描写一波三折,写得非常精彩。“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这是第一次转折,联系第一段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布,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是很自信。接着是第二个转折:“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从“不大自然”到“无须害怕”,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这是第三次转折,说明他心里还是非常害怕自己看不见那块布,从而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所以心生一计,还是先派人去看看比较妥当。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升华了中心思想。
三、合作探究(一)疑难解释
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明确:童话一开头就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这样一个嗜新衣成癖的皇帝,对于骗子所言的神奇而漂亮的新衣当然会感兴趣了。皇帝喜欢穿漂亮的新衣,根本不问国家大事,因此这样的新装一举两得,不仅漂亮无比,而且可以帮助皇帝检验他的臣民是否称职和愚蠢,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样,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了。事实是根本没有衣服,说“看不见”是一句真话,但敢于说真话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在这样的威压之下,“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从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员,谁都自欺欺人,最后演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老百姓起先也只得说假话,最后是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话,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出了真话,而皇帝和大臣们硬是装模作样,直至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作者凭借自己天才的想象,通过两个骗子设的骗局,对皇帝尽情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
(二)结尾品味
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揭露,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归纳写作特点
1.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皇帝酷爱新装,骄奢淫逸;对他的大臣们既不了解又不信任;自信而又昏庸,奸狡而又愚蠢,骄傲而又虚伪。一群大臣们生怕皇帝说他们“不称职”或“愚蠢”,而丢掉“乌纱帽”,纷纷在皇帝面前说了假话,把本来并不存在的衣服说得天花乱坠。说明了他们阿谀逢迎、虚伪透顶的本质特征。两个骗子利用皇帝爱新装成癖、虚伪自私的心理,投其所好,使其丑态百出,丧尽尊严,这说明他们既贪婪,又狡猾。文中的小孩天真无邪、纯洁幼稚、无私无畏,看见什么说什么,这与大人们的明哲保身形成鲜明的对比。
2.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骗子设想的美丽的布及其奇怪的特性,皇帝及大臣们看 新装的曲折过程,以及大家前呼后拥让皇帝穿着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装参加盛大的游行大典……这一连串的荒诞的情节,一大堆可笑的人物,都是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另外,皇帝“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尤其是还赤身裸体地参加游行大典……这些夸张的描写,看似荒诞,但在皇权至高无上,大小官员愚蠢虚伪、自私至极的封建社会,仍然是令人信服的。
3.叙述方式多样化。作者在叙述整个故事时,有时采用明白流畅的白描手法,有时通过精彩的对话,有时则细致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这样多种方式的相互交叉,灵活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有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随着故事情节逐步展开想象,很自然地接受作品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四、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成人
行骗
孩子
揭假教人求真
总结:我们要无私无畏,敢说真话,要保持一颗纯洁而真诚的心灵。
五、课外拓展
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皇帝的新装》,300字左右。
举例: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还没“脱”衣服就召见那两位“缝衣师”,谁知他们早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就逃离了皇宫。皇帝后悔莫及,他觉得自己颜面无存,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地游街,他觉得他是全世界第一个敢裸身游街的皇帝,他认为全世界人民都不会再相信他,甚至还会造反,他现在就已经感到恐慌,他脑袋里想:我还想借此机会看看哪个大臣更愚蠢,结果自己却是那个最愚蠢的人!他越想越生气,于是立即宣布全城大搜捕,一定要把骗子们找出来。可是,皇帝还是一天换24件衣服,不治理国家,国家渐渐地腐朽起来。后来,经一位高人点拨,他终于觉悟,认真地治理国家,从此百姓安康,社会富裕起来。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 河大版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童话运用想象的艺术特点以及运用夸张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2.正确认识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揣摩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品析人物形象。2.通过梳理写作思路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多元解读童话主题,依据主题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于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早有了解,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但往往流于情节与人物的浅层理解。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复述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加深对童话主旨的理解。
1.童话篇幅颇长,不宜在课堂通篇朗读,通过复述梳理脉络,抓住叙事要素即可。2.学生对于童话有个性化理解,分组讨论可开阔学生思路,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全班的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对童话的深入理解。
3.童话的主要写作手法是想象,最后的拓展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六两个单元引导我们走入大千世界,探索万事万物的奥秘和见识各色各样的人物。我们已经在第五单元中见证了伟大的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在第六单元中,我们将走入想象的世界,看看在想象中折射出来的各种社会现象。我们首先走入的就是想象最为丰富的童话世界。而提到童话,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位大师,那就是──安徒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对安徒生和他的创作有哪些了解,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1835年开始写童话,一生共创作160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在《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皇帝的新装》《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主题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与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为主。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设计意图】扩大知识面,为理解童话主旨做铺垫。
(三)研读文本 1.整体感知。
师:(1)下面是关于这篇童话的结构图,请大家根据结构图复述童话的情节。(2)童话刻画了哪些人物?这些人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3)你能否用一个准确的动词将人物和“新装”表现出来?(明确文章的线索和结构)
【设计意图】抓住童话的主要人物,理清情节发展过程。2.选读重点情节,读准字音。
炫耀(xuàn)
愚蠢(yú)
妥当(tu?)
钦差(qīn)
滑稽(jī)
陛下(bì)
赐给(cì)
爵士(jué)
头衔(xián)
勋章(xūn)
称职(chèn)呈报(chéng)
御聘(yù pìn)骇人听闻(hài)随声附和(hè)【设计意图】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三)合作探究
1.文章的引子和开端部分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皇帝?是怎样表现皇帝的这些特点的? 2.文章的高潮和结局部分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皇帝?是怎样表现皇帝的这些特点的? 3.骗子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4.分别分析大臣官员和孩子的性格特点。
5.文中刻画了哪两个群体形象?他们说谎的原因和皇帝大臣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群体形 象的刻画有什么意义?
6.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篇童话的情节?从行骗者和被骗者的角度分别分析谎言不被揭穿的原因,从中分析这篇童话的意义。
师点拨: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骗局,而这个骗局是有两个骗子导演的,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穿骗局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那么这个故事中的各色人物就围绕着一个“骗”字显出了他们的真面目。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呢?就是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狡猾的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那么该如何来评价文中的骗子呢?两个骗子其实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一方面照出了文臣百官的丑恶灵魂,也可以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病态。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虚伪、愚蠢的本质,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设计意图】深入探究童话的主旨。
(四)语言品析
1.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花掉。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提示:抓住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特点,紧扣皇帝的身份,从修辞手法作用的角度分析。)2.“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提示:结合说话人的身份,从语气语调的角度分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童话的语言特点及写作手法。
(五)拓展思维训练
就下面设定的情景,展开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如何? 2.大臣走后,想象一下两个骗子会说什么? 3.皇帝看到新装后,想象皇帝回到宫里想什么做什么? 4.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设计意图】把握童话主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愚蠢的皇帝在赤裸全身游行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做?是怒不可遏地将小孩子抓起来,给予严厉惩罚,还是悔过自新,做一个一心为民称职的好皇帝呢?请你发挥合理想象,为文章续写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将本文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实现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牛群》同步练习(无答案)河大版
河大版《牛群》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词。
⑴一切都仿佛处于黄褐色的蛮荒状态。蛮荒():
⑵回眸全部中国历史画卷,无论是牧童遥指还是鲁迅的横眉俯首,隐含的都是这样的景象。回眸():
⑶当代文学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无数纸页,寥落的牛蹄都不会踩没多少字迹。寥落():
2.作者笔下的牛群具有怎样的特点?
3.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了多个场景,请你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个场景。
4.比较下面的一组句子,说说它们在表意上的差别。A、只有树是绿的。只有天是蓝的。只有太阳是红的。B、树是绿的。天是蓝的。太阳是红的。
5.作者由牛想到了人,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农牧民怎样的感情?
6.在我国,我们常用“老黄牛”比喻 的人,你能写出一些关于“牛”的成语、诗句、谚语、故事吗?
读选文,回答问题: ⑴啊,牛!
⑵居然是牛!牛居然可以排开这么大的阵势!⑶这些牛如果是一些劳工,它们应来自多少工厂?这些牛如果是一支军队,它们应是多少个排?多少个连?多少个营?多少个团? ⑷好壮观、好浩荡的加州牛群!
⑸在中国长大的人,谁没见过牛呢?可是,即使是在中国常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谁又一次见过这么多的牛呢?翻寻记忆中的青山,青山隐隐,笛声悠悠,牛总是一个两个孤独冷清地活动在清山时帮笛声中的。回眸全部中国历史画卷,无论是牧童的遥指还是鲁迅的横眉俯首,隐含的都是这样的景象。无论是《创业史》的各章节还是当代文学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无数纸页,寥落的牛蹄都不会踩没多少字迹。我们所见过的牛群,只要有几十只,只百只,已经是很大很大的了。
7.去掉第⑵段中的“居然”一词,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8.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式。
⑴好壮观、好浩荡的加州牛群!(以“加州牛群”开头,改写这句话。)加州牛群。
⑵在中国长大的人,谁没见过牛呢?(改为陈述句)
用心
爱心
专心
9.写出与“牧童的遥指”和“鲁迅的横眉俯首”相照应的两句诗。⑴ ⑵
10.选文中提到的《创业史》作者是。11.选文体现了作者对牛群怎样的感情?
第二部分:
谁见过鹰的死亡
逛过十几次动物园,对于那些被铁栅栏囚禁的动物,我最怜惜鹰们。它们有着拍云击风的强健翅膀,本应像云朵一样,自由翱翔在天地之间,飘摇在云浪之端,如今却只能敛翅静默在冰冷的铁栅栏中,低眉顺眼地依赖饲养员定时定量给的那一点点肉食存活。它们的翅膀已不能搏击风云,它们的眼神已不能令野兔颤怯,它们早巳不是力量和雄健的象征。难怪一位诗人朋友叹息说:“铁栅栏里的苍鹰已不再是鹰,它们是一种蜕化了的大鸟。”
我的故乡八百里苍茫伏牛山,也曾是鹰们的故乡,它们栖宿在那儿的山林里、悬崖上。每天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它们就高高地盘旋在村庄的上空,像一枚黑黑的铁钉钉在湛蓝而静谧的天空里,它们有时迎风飞翔,有时候又静浮在天空中,一动不动,像一片黑黑的云朵。
它们靠自己的捕食生活,草丛里的走兔,低空中穿梭的麻雀,都是它们追逐的食物。当然,村庄里的鸡鸭,甚至小小的羊羔,也常常被它们明日张胆地一掠而去。但我们并不憎恨它,甚至有些崇拜它。祖父告诉我说,鹰是一种动物,我们谁都见过它的飞翔,但谁都没见过一只鹰的死亡。祖父说:“鹰即使是死亡,也不会让人看见的,它们要飞到天堂里去死。” 我们村庄的上空有一只苍鹰,它已经在那里翱翔了十几年了。有一天,它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了又盘旋之后,突然直直地往高空飞去,村庄的老人们说,这只鹰要死了。我们站在村庄的旷地上看着它。只见它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直到成为一个小小的黑点,最后在炫目的阳光中消失了。
我们期待它会掉下来,但它一直没有。老人们说:“鹰死了怎么会掉下来呢?它一直朝着太阳飞,飞近太阳的时候,就被火热的太阳熔化了。”果然,从那次高飞以后,这只鹰就再也没有在我们村庄的上空出现过。
鹰是具有灵性的,它们不愿死在自己一生傲视的山峦、麻雀、野兔之下。它们和我们饲养的猫一样,即使死亡,也要远离自己曾经睥睨的一切,只留下自己雄健刚烈的印象在我们的记忆中。
谁见过一只自然死亡的雄鹰? 谁见过一只自己饲养的猫死亡在自己的家里? 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崇拜和记忆的。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颤怯()蜕化()静谧()翱翔()13.为什么那位诗人朋友叹息说:“铁栅栏里的苍鹰已不再是鹰,它们是一种蜕化了的大鸟?”
14.“谁见过一只自然死亡的雄鹰?”联系上下文来看,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15.为什么“谁都没见过一只鹰的死亡”?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16.文末说:“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崇拜和记忆的”,除了鹰以外,还有什么动物值得我们崇拜和记忆的?
第三部分:
17.下面的话得体的一项是()A、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B、当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都快中考了,没空!” C、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D、当你骑车碰了一下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 18.根据情境限制,在下面句子空白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今年4、5月份,SARS病毒突然袭来。为最终战胜病魔,我国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在积极谋求国际台作的基础上,废寝忘食,日夜攻关,所取得的 为世人瞩目。A.成果
B.结果
C.后果
D.结局 19.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20.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在以下三个方面任选两项,分别写出两条名言、格言或警句。①珍惜时间: ②热爱读书: ③珍视友谊:
用心
爱心
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