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路难的赏析
抱鸿鹄之志经风雨,许豪气之言竞乾坤
——李白《行路难》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诗的开始是李白盛宴为被弃置的天才的践行,可见他对怀才不遇的人的惺惺相惜。可这时感同身受的苦涩之情也无限扩大,所以才会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情形。“四顾”、“心茫然”说明了李白心无所依、茫然的心情,而与之前的苦涩相比,便可感觉出他内心的激荡与变化。
真正体现行路难的便是这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渡黄河”却“冰塞川”,“登太行”却“雪满山”,用比兴手法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辛苦,深刻体现了李白仕途的坎坷。他满怀政治抱负,欲处庙堂之高,却举步维艰。这样广袤的世界上竟没有自己的—条出路,诗人瞻望前程,怎么能不四顾茫然呢?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了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他们,诗人不甘于消沉,而是从中得到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却苦于无路可寻。内心苦闷、郁愤和不平、愤激、茫然和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感情激越。李白毕竟是积极入世的。诗末,李白又唱起高昂的调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白的这番豪言壮语,表达了他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坚定信心。这首诗就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写出了诗人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李来鹏
第二篇:《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其一
背景介绍: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A.《行路难》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B.《行路难》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风格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我希望能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诗文赏析:《行路难》是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吕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比兴手法含蓄流露出内心的悲愤与苦闷。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
“破、挂”连个动词生动形象描绘出作者在汹涌浪涛之上,高高挂起船帆奋然前行的豪迈景象,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宏伟志向和乐观自信的态度。
写作手法:诗运用比兴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典故,含义深广,很好、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裁:七绝)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左迁:古人尊右卑左,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迁。即贬官。
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主旨: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以及由衷的劝勉和宽慰。诗文赏析
1、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直抒胸臆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表达诗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赤壁(杜牧)七言绝句
译文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是写其兴感之由。后两句是议论,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借周瑜的往事,以寄托自己的抑郁心情。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泊秦淮(七言绝句)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唐朝著名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冷清愁寂的气氛,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的基调,其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观刈麦(白居易。唐朝)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赏析
1、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
3、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4、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话是不是前后矛盾?其原因是什么? 答:“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青壮年们不顾烈日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低头收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他们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为了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的太阳炙人了。看似矛盾,实际并不矛盾,为了繁重的赋税,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忍受,再热再累也要忍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首诗反映了农民因遭受残酷剥削,将自己的全部夏收交纳租税,最后不得不拾穗过活的悲惨情景。】
2、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
答: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农民的悲苦与官员的安逸作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
3、(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正面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 侧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先是场景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正面描摹加侧面烘托的写法就出现了。】
(2)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的“其”指代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题时,先要了解诗歌大意,眼中有画才能把具体的场景述清楚。真正做到理解透彻。】
4、从诗中我们能看出诗人白居易的什么精神?
答:这是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抒写的场面、人物、事件,体会作者情感倾向和价值观,进而组织语言答题。】
5、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答:这首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写实手法,在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选取典型的场面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感情。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钱塘湖春行
1.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
”这一景致。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分)
5.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白居易 绿杨阴里白沙堤
2.抓住景物特征描写1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4.莺争暖树(1分),燕啄春泥(1分)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
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贾亭的西面,至
终,绕湖而行,观赏景色。7.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2分)8.“几处”“谁家”能否改成“处处”“家家”?(2分)
7.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写出水面、云这两个景物可得1分,运用适当的修饰语,描绘景物特点得1分(2分))
8.不能。“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1分),飞鸟不多(1分)。
7、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湖青山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作者通过对早春湖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湖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B.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C.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体现钱塘湖早春生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D.首联写出了春行的地点和钱塘湖早春的远景,尾联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第一、第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钱塘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表现了黄莺在春天里歌唱,燕子在飞进飞出地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在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参考答案:春草的矮小稀疏,体现了早春“早”的特点。
第三篇: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第一首)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李白《行路难》(第一首)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盘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què)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剧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向,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第四篇:行路难赏析及答案
《行路难》赏析训练(其一)
1、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2、诗中借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是:。
3、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4、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抱负远大、执着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5、诗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6、诗中诗人展望未来,信心倍增的句子是:。
7、诗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8、诗中展示作者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的诗句是:。
9、诗中用宗悫(què)这一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是 ,.10、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习阶段,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挂起风帆、直渡大海的精神,让我们用诗中 , 两句共勉。
11、面对金融风暴,只要我们敢于直面危机,具有诗中,的信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12、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
1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了姜尚、伊尹两人的故事,这样写的作用是
14、诗的前四句写了诗人 的情绪。诗中表现表现诗人坚信自己总会有大展宏图的一天的句子是:。
15、诗中以连续动作写出作者内心苦闷与感情变化的诗句是:。
16、诗中化用前人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且反映作者内心极度郁闷和感情激荡起伏的句子是:。
17、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18、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19、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与失败,如同诗中所说:。20、诗人在诗中写山川的险阻以此来比喻世路艰难的诗句是:。
21、“冰塞川”“雪满山”象征
22、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而不能食?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24、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2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26、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7、诗中“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28、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29、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诗句,请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3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3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2、赵朴初先生为“冰心馆”题词借用诗中名句,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33、诗中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
34、诗中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相似的两句是:。
35、诗中表现诗人内心痛苦与忧愤的诗句是:。
36、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慨万端,感情一波三折,既有 又有,还有。回复跌宕,让人感叹,37、请从语言表达和情感两方面,对“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简单品赏。
38、有评论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散”和“弄”两个动词用得精妙,请你大胆发表见解,说出你的认识。
3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豪情,请你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两句,抒写自己的豪迈之情。
※ 参考答案
1~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或:积极;豁达;乐观)
13、表现自己坚信会被重用的信心。
14、牢骚(愤慨)与不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5~
1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8、“长风”句表现了诗人踏平险阻,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精神,同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19~2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1、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2、奸佞闭塞贤路(奸人当道)使诗人忧郁和悲愤,因而酒不能喝,馐不能食。
23、突出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4、巧用历史故事,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跳跃式的结构。
25、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6、世道险阻
27、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 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28、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到能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豪迈的气概。
29、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30、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31、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32、中间小谢又清发。
3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34~
3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6、梦想不能实现的愁苦 重新振作的乐观 隐逸遁世的情怀
37、此句诗作者借水砍不断,浇愁更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愁思不绝,叠字(愁)的运用更强调了自己的忧愁难以排遣。
38、“散”写出了李白不羁的性格,他渴望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弄”显示出了闲适和悠然。两个字表现出了李白遁世思想,淡泊心态。
39、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五篇:李白《行路难》原文及赏析
李白《行路难》原文及赏析3篇
李白《行路难》原文及赏析1《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1、金樽,金杯。清酒,犹美酒,酒以清为贵,浊酒为贱。清酒斗十千,化用曹植《名都篇》诗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极言酒的名贵。
2、珍羞,同珍馐,珍贵的菜肴。直,通值。
3、茫然,形容渺茫没有着落的心情。
4、“垂钓碧溪”两句:“垂钓碧溪”暗用姜尚故事,“乘舟梦日”用伊尹故事。据古代传说,姜尚在没有遇到周文王时,曾在璠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钓鱼;伊尹在见汤以前,梦自己乘舟经过日月之边。这里将这两个典故合用。
5、“长风破浪”,暗用刘宋时代宗悫的典故。据《南史·宗悫传》:宗悫年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赏析:
这首诗作于李白初离朝廷之时,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此诗激荡纵横,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复杂变化。通过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引起的诗人内心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全诗显示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境界高远。
李白《行路难》原文及赏析2《行路难》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词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言】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注释】
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通“馐”,佳肴,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价钱。
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塞:堵塞。太行:太行山,现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雪满山,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岔路。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过。沧海:大海。
【翻译】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赏析】
第一首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李白《行路难》原文及赏析3【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韵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磻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