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几部影视中看中外影视文化的差异
吉林财经大学
西方电影赏析结业论文
电影就是电影
从几部影视中看中外影视文化的差异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姓名:
学号:
2011年11月10日
西 方 电 影 赏 析
---------从几部影片中看中外影视文化的差异
摘要:人处在人的世界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陌生、冷漠、喧嚣又没有意思,再善良的人眼里也会透着冷漠。其实,行走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活。所以,电影是个好东西,它经常把镜头锁定其中一个人,讲述关于他的故事,于是你的眼睛变得温柔起来,顺着他的感觉,一起喜怒哀乐,许多缺点、错误都被容忍,让你觉得顺理成章,情有可原,因为那是一个人,仿佛就是你自己。电影就是这样,让人喜,亦让人悲。而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充足。电影迎合了人们的心理,所以今天电影的发展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带着对电影的热爱与关心,写下了你这篇心得。回眸过去的电影发展史,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电影已发展到数字化时代。奥斯卡金像奖、金棕榈奖等已成为中外电影人一生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些奖项却大部分被外国影人拿走,为什么中国的影视作品很难在国际上获奖?为什么中国影视不被世界所接受
不禁提出疑问:-----大片仅仅是娱乐吗?
关键词:中西电影 比较 中西文化 差异
一、《黄河绝恋》和《泰坦尼克号》
这两部影片均以一段历史题材为背景,以爱情为主线。可是《泰坦尼克号》成为响誉全球的大片,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而《黄河绝恋》却在奥斯卡评选中早早出局。
为什么会这样呢?《泰坦尼克号》成功之核心----征服世界人民的“思想性”!“人性的考验!”----江泽民总书记评价《泰坦尼克号》“人性的考验”确实是这部影片的最能牵动人心的地方。在今天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在被超快感的忙碌渐渐冷淡下来的情绪中,人们可以从这部影片中找到些许人心的温暖。在欣赏完这部电影之后,令我们感动的,难道仅仅是它美丽的爱情故事吗?不!在我们脑海里久久盘旋的镜头,是在生死关头还倾心的演奏交响乐的勇敢的乐手们,是在纷乱逃亡的脚步中还努力维持序的船员们,是在危急时刻仍然没考虑自身安危,主张先送走老人,小孩和妇女的举动,而老人们却安详的躺在床上,等待着与自己忠爱的伴侣化做永恒,把逃生的机会留给更多年轻的生命……,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今天风靡世界,它的核心便是财富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一切判断均从财富出发。
《泰坦尼克号》的主要篇幅是鄙视以财富取人的,Jack和Rose身上,影片似乎寄寓着对以财富划分等级秩序的叛逆。一般认为,这种叛逆正是美国自由平等精神的标志。问题是叛逆不是针对财富,只是针对等级差别,而叛逆者自身最终也是为着追逐财富。譬如Jack因赌博赢取了一张船票,要到美国发财的狂喜心态顿时溢于言表。毫无疑问,jack身上的自由平等精神,是自由平等地获取财富的精神。
《泰坦尼克号》影片的大部分构思都是在炫耀财富的魅力。豪华的游船本身已是一种象征:它把财富的魅力表现得很有生气,并尽量显示西方在二十世纪初
叶所具有的因敛财有成而无法掩饰的傲慢。Jack站在船头狂叫“我是世界之王!”后来导演卡梅隆在奥斯卡颁奖会上也如此狂嚣,充分说明了西方中产阶级在赢取财富方面倾尽心智的精神境界。
所谓浪漫爱情史诗尽管动人,但它可以视为这种西方财富观念的点缀。无非是说,追逐财富本身不妨碍爱情生活的纯洁,因此,也就不妨碍把财富当成爱情生活的点缀。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贯串影片始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ose既珍视爱情,同样珍视“海洋之心”的财富象征。所以许多观众直观地认为,这一点已起码说明露丝的爱情不够纯洁。
为什么要用“海洋之心”作为贯串全片的重要道具呢?它难道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任何衬托的意义吗?其实没有“海洋之心”,Jack和Rose的浪漫爱情丝毫无损。“海洋之心”的介入,只是给这段爱情添入一种中产阶级财富魅力的氛围,让人感觉到财富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它使Jack和Rose的爱情不可能完全只在三等舱里完成。华贵生活的实现,似乎才是浪漫爱情的终点。这样的浪漫史诗,说到底是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照耀下的青蛙王子的故事。
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中国精神认为生命的价值是天地赐予的,只要人把自己看作天地之子,合乎自然与人性地生活,就已经在“享受每一天”了。所以,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几乎百分之百的著名中国电影,都不会去涉及财富、等级、灰姑娘或者青蛙王子那样的课题。大概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和西方价值精神的巨大差异。
但尽管有差异,《泰坦尼克号》在中国还是取得了很酷的票房收入。不只是中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它有着比爱情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人性的考验!”,它有世界上最崇高的思想,以至于使世界都接受了它的思想。
二、《卧虎藏龙》和《黑暗中的舞者》
这两部影片都有很强的艺术性,且都在国际上抱奖一堆,而《卧虎藏龙》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4项奥斯卡奖项的影片。虽然它在国际上很辉煌,但是在中国的影响却不是很大。而《黑暗中的舞者》却可以处处生辉,这又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看《黑暗中的舞者》,却莫名地想到村上春树的小说的标题,《挪威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从比约克那张四分五裂渗透北欧气质的小脸上,森林,雨水,天籁,这些带着自然的气息弥漫过来,舞在塞尔玛,其实只是一种白日化的想象,现实里的她,却逐渐湮没在黑暗中,尽管内心的明亮和希望在黑暗中闪亮,却无法逃避悲剧命运的追随。
《卧》在美国被宣传为妇女解放 而不是武侠片,成为西方人了解东方文化的一个窗口,美国人被剧中的东方的文化所吸引,令人所向往的神秘的东方国度,不被美国人所理解的“江湖”(却是吸引人处),其中的绚丽的武打场面,异域风情的强烈的色彩冲击,可能还有它所宣传的妇女解放吧,以上的种种理由使它击败了其他的竞争对手而勇夺4项奥斯卡大奖,成为当届最成功的外语片。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卧》在国外风光之后,回到国内却反应平淡,与获得4项奥斯卡大奖的殊荣不相对称,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卧》在国内反应如此平淡是什么原因呢?是国人不认可呢?是拍的不好呢?还是情节不吸引人呢?据
我们的调查所得,《卧》给国人的印象是“太烂,不行”。也许是这类影片在国内太多了吧。西方人不了解东方的文化,《卧》即是给西方以神秘,来吸引西方人,这是《卧》在美的成功之处。
《卧》的成功是它把东方的美丽文化带给了对东方一无所知的西方人,使他们开始了解神秘的东方,对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致于对《卧》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喜爱。
大片真的仅仅只是娱乐吗?
不是!这是我们在欣赏和对比完五部大片后的共同感受。
自从1895年巴黎以卖门票的方式宣告了它的诞生之日起,电影就被打上鲜明的商业烙印,以好莱坞为领军的进口大片更是如此。屡试不爽的英雄美人题材,不惜动用核弹、舰艇、战斗机的宏大场面,至死不渝、缠绵动人的爱情童话,以及永远吸引观众的层层悬念等娱乐要素被近乎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视听。但是,好莱坞赢得观众的深层次的杀手锏却是其寓意深刻的思想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片的“思想性”并不是直白的说教方式来体现,而是深深埋藏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言行举止当中,即以艺术性的方式来体现思想性。进口大片永远是以娱乐为目的的,但是娱乐也永远不会是唯一的目的。一位影评人说,“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是以娱乐性为主的进口大片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三、影评《美国丽人》
在电影进行到一半左右的地方,极度沉迷于V8摄影的男孩瑞奇给他新交的女朋友珍妮看他所拍过“最美丽的影片”。片子里是一个迎风飞舞的透明塑胶袋,贴着红砖墙角不断飘动,飞上、飞下,左移、右飘,伴随着满地枯黄的落叶,恣意飞扬。而那镜头就只是跟随着塑胶袋,锁定它曼妙的舞姿,幽雅而缓慢地飘动,一会儿好像即将要贴到地面,忽然一阵风又使它拔高飞起;萤幕画面停留在影片上,镜头越来越近,配合着平淡单调的乐音,刹时之间时间彷佛也暂停了,只剩下那单纯的节奏紧扣每位观众的内心,竟是好美好美…就这样,才几分钟的光景,导演却利用这平凡无奇的塑胶袋,交代了本片一个重要的主题:停下来,靠近点,看清楚。
这部电影首次执电影导演筒的舞台剧名导山姆曼得斯选择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呈现,别具巧思、喜感十足的音乐寓于沉重的主题之中,用略带嘲讽的口吻告诉你这样一个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悲剧,像是一首荒谬的中年协奏曲,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之余,也能回过头来思考电影里隐隐传达出的悲哀讯息。
四、威尼斯电影节——中国电影走进后张艺谋时代
当年张艺谋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表现到今天来看才知道是一个奇迹——他那时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凭借《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就抱走一头头金狮。当然,天才毕竟是不多的。——一个好的导演是成功的关键。外国影院最有杀伤力的硬件动感电影起源。
被誉为本世纪文化娱乐领域新一轮朝阳的动感电影,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忽如一夜春风,被众多有识之士引入国内娱乐业。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被动感电影所
带来的不可言表的惊险、刺激所征服。动感电影自产生以来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历程,从最初的平台式和十人座发展到如今的870放映机,涡轮式100座300平米大视域的最大规模至尊设备“turbo tour ”系统。该系统集成诸多当今最新技术: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程控液压运动模拟技术、高清晰度超大画面放映技术、DTS数字音响技术、数码3D图像制作技术等。但这种先进的硬件设施还没有真正的走进中国。
五、中国影视路在何方
广泛吸外国成功之经验;兼容世界优秀文化,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赖大仁;中西文化精神论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肖长富;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J];探索;2004年03期 王松林,李洪琴;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9期
第二篇:东西方影视文化差异欣赏
《东西方影视文化差异欣赏》课程结课影评
从《国王的演讲》浅探东西方文化异同
及“达西大叔”的表演魅力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15级 学号:08151203 姓名:戴哲 任课老师:赵颖彩
在BBC档案中,确实存有影片结尾处乔治六世演讲的真实录音。此外处于兴趣,我还找到了片中国王治理中期,参加园艺博览会开幕时的演讲录音。虽然从人物传记上,真实 的乔治六世与“达西大叔”半点不像,但是他讲话时的感觉,在影片中反应的十分逼真,没有半点夸张。可以说如果没有这部影片,不会有很多人想要去了解为什么乔六讲话那么迟顿,在他吐出的每个字背后又会有多少艰辛的努力。
撇开奥斯卡评委会里那帮老学究的口味不管,作为一个影迷,对于《国王的演讲》所获得的四个奖项中,我最无异议就是最佳男主角,这是当之无愧的,在本届奥斯卡所有的提名电影中哪一个男人的表演能货真价实地超越科林.费斯?我为大卫.芬奇的再度失意而遗憾,为《社交网络》的高开低走而偷笑,同时也为《国王的演讲》的“全面胜利”而保留意见,更重要的是为科林.费斯的“加冕登基”而洋洋得意,因为在我看来《国王的演讲》中含金量最高的就是科林.费斯的个人表演奖,也是他的表演让我从这部电影中获得了最大的感动。也让我知道从达西到乔六,其间快有20年,科林.费斯是永远的男神。
对于影片本身,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舞台上,口吃者经常是以大众笑料的形象出现的,人们经常拿他们的语言障碍来开玩笑,甚至是讥讽,没有什么人能理解口吃患者的痛苦,明明有表达的能力却常常招来讥笑,他们的痛苦只有天知道。《国王的演讲》开头乔六那不停颤抖的嘴唇和紧绷的面部肌肉都传神地表达了那种想要表白却无法痛快说出的痛苦,也许不仅仅是痛苦,还有愤怒,这种愤怒源于对自身缺陷的痛恨和无奈。这种情真意切的表演瞬间打动了我,情感的天平立刻倒向了这部平实而又生动的传记片。
中国人喜欢玩象棋,然而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或静或动都再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当乔六还在为哥哥当国王而暗自庆幸时,他不会想到自己却会走上这条内心充满厌恶与恐惧,却又不得不踏上的,不能回头的路。充满坚毅与勇气。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不回头的“卒”。
一段不熟悉的历史和一群不熟悉的人物,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和一种遥远的文化体系,无论怎么看《国王的演讲》都极有可能成为一部“大闷片”,但是科林.费斯的个人能力把本片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这都有赖于他把一位有缺陷的主角刻画得栩栩如生。很多励志电影中的主角都是有缺陷的,如《阿甘正传》、《雨人》,但正是这种有缺陷的角色能够迅速引起观者的注意,同情、感动、振奋等情绪随之而来,这也是这类电影的共同特征。可以说一个有缺陷但又不屈服的角色就是这类电影的全部,前提是要有一个优秀的演员来完成这个角色,科林.费斯无疑令人信服地做到了。
科林.费斯就让乔治六世这个并不出名的英国国王生动而有趣地站立到了世界面前,并且,他的精神和性格,他的爱情和家庭,如平民百姓一样,充满了生活感,于是即使不属于同一文化环境之中,影片所蕴含的生活气息依然扑面而来。这正是《国王的演讲》有别于其他宫廷历史片的重点所在,它讲述的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在情感上却是充满现实感和人性化的。一部饱含情感的作品,赢得了奥斯卡“耆宿”们的好感也在情理之中,而让很多人感到委屈的《社交网络》恰恰暴露的是人性和社会的反面,在“名门正派”的“国王”面前,纵然“极客”的武功再精妙绝伦,也很容易被视为“旁门左道”,这就是江湖,这个规矩其实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
关于真实的乔治六世是否真如《国王的演讲》中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位品德高尚性格坚毅的明君,在史学界似乎还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电影本身充满了动人的情感色彩。或许正是因为编剧赛德勒本身患有口吃,才能如此生动地编写这个“同病相怜”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友谊,关于爱情,关于责任,当然更重要的它让人们意识到是纵然贵为王室之胄也会有缺陷,所以,人身之不完美几乎是无法更改的,可是让人生完美却总是能够成为一种动力。
第三篇:从故事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
故
事 中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一、课 程 目的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力目标】: 1.通过故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一些差距,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
用英文的思考方式去学习英语。
3.通过场景表演,培养学生大胆运用英语,大胆表达自我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科学饮食。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三、方式方法
1.通过英语课讲小故事,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为突破难点提供良好的诱因。
2.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用丰富色彩的文字和图案,有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全力注意,并通过提问和他们自己表演来强化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3.要求学生上台表演,使学生能达到教材提出的新要求,四、课程内容
(一)从
故
事 中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1、饮食
故事一:望文生意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 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故事二:
一美国人几年前随一个香港旅游团去泰国旅游。香港游客大把将钱花在了买燕窝上。这令美国人很不解:为什么中国人对鸟的口水这么感兴趣。
故事三:吃水饺
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一位外国朋友吃水饺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习惯,先喝汤;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先喝完,然后开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将每一只饺子切开,使肉馅和饺子皮分开,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再吃一口馅……慢慢咀嚼、品尝,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我(中国人)投来微微的一笑。我见状,走近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如果再能配上一点果子酱和奶油,那会更加OK。”
故事四:外国人看麻球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球回国去,逢人便说:“你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再说,你们看,这芝麻,一颗颗地贴,需要多少时间啊!”
其实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的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西餐的注重实用与营养性的基本特征。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热食、熟食)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西方人的饮食习俗是以动物性食料为主食,辅食是生菜(如:蔬菜、水果等)。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聚食制”;而西方是“分餐制”。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
中国人眼里的山珍海味(delicacy of the Chinese cuisine),包括燕窝(bird„s nest),鱼翅(shark‟s fin),鲍鱼(abalone),熊掌(bear„s palm)等等。其实大部分中国人也并不清楚为什么这些都是好东西,或是它们的营养成分到底在哪里。对它们的追捧恐怕也只停留在老祖宗传下的观念。而外国人觉的这些是奇奇怪怪的食物
动物的内脏 鸡心,鸡肺,猪肠,猪肚,好像没有什么动物的内脏是我们中国人不吃的。咱们中国人自己在一起吃得香,而老外就是觉得动物的内脏很恶心,只能丢弃,不能用来作东西吃。而事实上动物的内脏除了增加你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没有其它什么营养价值。中国人喜欢用”吃哪儿补哪儿”来为吃动物内脏辩护
众多特色中国食品中,令老外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桌子上摆着的这哪里是在享用美食,这分明是让他们彻底忏悔他们对动物所施的虐刑。所以,请老外吃饭,别点那些能让他们联想到动物生前形态的菜,那只能让他们胃口全无。还有,别让他们看到小虾米。那无数的小眼睛在他们看来太恐怖了。
2、夸赞:
故事五:处处都漂亮
一次外国友人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very beautiful,一旁的新郎非常高兴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到,外国人摸摸脑袋,用生硬的中国话回应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第六幕:
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却一脸难堪的样子。
★为什么同样是赞美,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反应呢?
文化差异:
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客套,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而在婚礼上,如果有人赞美新娘漂亮,中国的新人虽然非常高兴,但嘴上却会很谦逊的说“你过奖了”,“哪里,哪里”等。而西方人却会很高兴大方的接受赞美,并道谢“Thank you!”西方人就是不了解这 “哪里!哪里!”是自谦,才只好说处处都漂亮。
3、关心
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
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如:1)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邀请: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
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喂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实现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毛燥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5、笑一笑: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文化差异:中文中动词的使动,主动,被动用法都不明显,都得在特定的 语境中才好理解。而英语就有明显的不同,主要靠助动词be,do来体现
厕所文化:
一个外宾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而翻译却把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道“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行,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
文化差异:
中国上厕所有很多说法:方便,洗手,出恭。在英美国家:
1.Public lavatory意为“公厕”,在公共场所,厕所门上都标有Gent’s(男厕),或Ladies’(女厕),有时也标有Men’s, Men’s room, Gentleman’s, Women’s Women’s room.如:Where is the Gent’s?(厕所在哪儿?)If you would like a wash, the Gentleman’s is just over there.(如果要上厕所,男厕就在那边。)2.toilet是最常用的一个词。可指“公厕”,也可指“私厕”。例如:I wonder where the toilet is.(我想知道厕所在哪儿。)3.lavatory是个客气的词,但不如toilet常用 4.bathroom是书面语。5.loo是一个口语词,在英国用得很普通,主要指私人住宅中的厕所。如: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re the loo is?(请问,厕所在哪儿?)6.powder room是美语,女士常用。如:I would like to powder my nose.就表现了美国人的幽默。
7.wash room, washing room, westroom常用于美国英语。
8.W.C.是water closet的缩写,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有抽水没有设备的厕所”,有时也可用手势表示,即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其他三指向上,模仿成英文W和C的形态。
9.John是俚语。如:Last night 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趟厕所。)10.go and see one’s aunt是俚语,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上厕所”“去大便”。
(二)、请同学用英语来情景表演:
1、两个新同学初次见面打招呼,互相介绍
2、你介绍你的新朋友给你的老朋友认识。
第四篇:中外名人影视公司宣传画册
中外名人影视公司画册文字内容
设计简略说明:
作为公司宣传画册,主要介绍本公司企业文化、业务范围和作品
风格:附合影视公司文化,创意、时尚、简约、大气。
第一部分:封面
第二部分:公司理念:(三选一)
集中外文化于大成 广结四海各界名人
创意点燃激情,专业成就梦想。打造影视精品,引领行业前沿。
凝聚优秀影视品质,融汇优质创意思维,打造专业制片模式,引领尖端市场理念。
第三部分:集团简介
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始创于1992年,依托 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的公共关系资源和央视传媒广告资源的独占优势,秉持大盘运作、长线投资、多元整合之经营要义,集团全线规划经营:媒体广告代理、整合营销传播、广告设计制作、影视节目制作、公关推广策划、文化经纪与传播、企业管理咨询与培训、信息化管理软件、美容科技、国际贸易等诸多业务领域 ; 从产业链整体上架构了“ 多媒体规模投资、多品牌集群发展、多渠道推广促进、多环节增值营收”的运营体系,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
立足于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本土文化上,秉承“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经营理念,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通过成功开发和运作大型文化项目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将凭借“资本”和“创新”的双轮驱动,实现集团规模化、产业化的飞跃发展。
第四部分:公司简介
中外名人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在集团背景支持下,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一个集影视投资制作、发行,大型活动策划承办,广告片、纪录片创意制作于一体的综合影视产业机构。
我们拥有训练有素的年轻化工作团队,公司大部分成员毕业于全国各大影视传媒专业院校,每位管理人员都具备独立运作项目的经验和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创造了多种类型具有丰富内涵的影视产品,并赢得众多政府单位、媒体单位、企业客户的信赖,积累了丰厚的人脉资源。
中外名人影视公司始终保持着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集团宗旨,一直保有踏实、勤奋、真诚的良好口碑,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坚持“政府倡导、市场需求、受众喜爱”的经营原则,致力于传播优秀的影视作品,全力推进影视文化的创新,力争跻身国内一流影视公司行列,成为业内众多影视公司挑选合作伙伴的首选!
第五部分 我们的优势
长久积淀,历久弥新
公司成立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专业制作,专注发行是我们生存的根本,近年来公司以每年制作、发行100-150集电视剧作品的速度稳定运营。至今,来自中外名人影视的各类作品累计已达千余部集,拥有国内顶尖的制作班底和强劲的发行团队。
关注当下,市场先觉
中外名人影视与时俱进保持活跃的创新能力,自成立以来,制作了第一部海外中国劳工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枫骨中华魂》,第一部全国获奖的禁毒题材电视连续剧《为了这片净土》,第一个全国卫视联播平台——《南方剧场》等,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判断力走在市场的前列。
弘扬主流,开拓创新
在“传承民族精髓 打造文化精品”的企业使命感召下,我们坚持“政府倡导、市场需求、受众喜爱”的经营原则。开掘主流文化,引导社会主流思想价值,弘扬厚重的精神内涵,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同时,我们遵循影视行业发展创新的市场规律,加强青春时尚励志剧的创意策划,推动极积的文化潮流。
注重合作,力求共赢
政府支持——多年来,我们积累了社会各界广泛的人脉资源。在政企合作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合作经验,与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上海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委宣传部等政府机关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公司以认真的态度、不懈的努力铸就大量经典作品,为全国各地电视台输送多部共数百集优秀电视剧目,成为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的长期重要合作伙伴。
同时,我们拥有辐射全国500多家平面、网络、电视、广播的媒体合作平台,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浪网、腾讯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权威媒体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客户资源——我们与兄弟公司中外名人广告携手同心,将创意制作、媒体推广有机整合,共同运营文娱传媒广告,创新运作客户和媒体两大资源。为央视三套、六套共计十二档精品电视娱乐栏目、江西卫视《红歌会》、湖北卫视全部栏目广告服务,同时还为不同领域的企业如三元集团、长城电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劳力士、江中制药等客户,提供了贴合品牌个性的创意服务方案,为客户品牌传播创造最大的价值和影响力。
业务方向
公司业务(图示)
电视剧——投资、制作、发行
精品栏目——制作
大型晚会——策划、执行、推广
广告片、专题片——创意制作
影视广告植入——创意研发、招商引资、专业实施
第五部分:电视剧作品
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剧照配文字:
1.2011年7月央视一套重磅出击!
2.《亮剑》导演 陈健
“新四小生”聂远打造比李云龙更显冲突的革命人生!
3.这,是一个革命者的故事
这,更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是什么让生命之树长青?
又是什么让他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惧色?
又是什么,让他面对战友的质疑痛苦彷徨?
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绽放出永恒的灿烂?
又是什么,让一支队伍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最终登上历史的舞台?
二、《老爸的筒子楼》剧照配文字:
1.实力演员许亚军 刘威葳倾力加盟 带您回顾“筒子楼”里的岁月
爱情 亲情 友情交织 中外名人首次打造年代大戏!
2.导演:顾晶
主演: 许亚军 刘威葳 李崇霄 李佳璇
3.这里是当代中国的缩影,这里封存着雷二亮们最珍贵的回忆。
这里是市井小民的角斗场,这里是平头百姓的游乐园,快乐与烦恼,发乎于心、现之于形,爱情、亲情、友情„„
在狭窄的楼道里,永远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三、《吃亏是福》剧照配文字
1.著名导演何群执导
2.姚芊羽、柏寒、林永健、赵毅、夏力薪、李光复等联袂主演
3.算计与失意,利益与情感,真诚与背叛,不管经历多少坎坷,始终心存美好,就如他们所信奉的——吃亏是福,知足常乐。
四、《血色恋情》剧照配文字
1.金牌编剧林和平继《血色残阳》《血色迷雾》后又一力作“血色三部曲”第三部
2.导演:张汉杰
3.主演:孙菲菲、姚刚、杜源、张曦文、秦卫东
五、《一生守护》剧照配文字(缺)
1.守护承诺,守护良知,守护爱情
2.导演:柳国庆
杨童舒、郝平深情演绎
3.传说天际的星辰是天使的眼睛,为了守护守望凡间的爱人,星星离开母体抵落人间,融幻成陨石执守在爱人身边。我们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乎守望生命,守护真情的故事。
4.面对社会不承认价值的现实,她怎么去选择?是放弃?还是继续?
面对生活变得寸步为艰,她怎么来选择?是放弃?还是继续?
背负的命运愈发沉重,是苟延残喘,还是放手逃离?
六、《监察局长》剧照配文字:
1.央视一套星夜剧场
积极响应国家反腐倡廉号召 这是一场欲望和信仰的博弈!
2.导演:成科
主演:杜志国 王刚 曹立 马羚 杜淳 金鑫
3.一个如黑白水墨画一般的清幽小镇
迎来一位秉承黑白分明的监察局长
面对一笔去向匪夷所思的公款
一众明暗权钱勾结的官商
黑白水墨的小镇如何避过色若朱砂的滋染?
黑白分明的局长又能否抵御灰色漩涡的浸袭?
七、《贞观长歌》图片配文字:
1.里程碑式的宏篇钜作2007cctv1开年钜献!
2.八十二集长篇历史钜制
3.一部唐代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
一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画卷
一部中国人和平崛起的灿烂篇章
4.云集唐国强、张铁林、陈宝国等超强阵容,导演吴子牛费时3年的心血之作,6千万投资的超豪华制作!
第六部分:大型活动
一、《中华情》之 昆山情图配文:
《中华情 昆山情》作为昆山撤县设市20周年庆典压轴大戏,在昆山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激情上演。众明星的演出频频引爆现场,坐无虚席。
二、《中华情》之 花舞青州图配文:
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山东展区)大型文艺晚会——“中华情 花舞青州”在青州市体育中心举行。让青州数万观众享受了一道高水平的文化大餐。
三、《中华情》之国寿情 图配文:
祝贺中国人寿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整场晚会场面壮观、气势恢弘、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国寿员工也登台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呈现了一场具有中国人寿特色的视听盛宴。
四、《中华情》之魅力宝鸡图配文:
央视名嘴鲁健、梦桐担纲主持,整场晚会明星云集,星光璀璨。沙宝亮、费翔、梁咏琪等明星纷纷登台献歌,为观众带来华语音乐的视听盛宴。
五、《中华情》之相约潮州 走进故里图配文:
《中华情——相约潮州 走进故里》晚会依托“潮”文化、“侨”文化等宏大主题,精心编排 “潮味”十足的歌舞环节,广邀明星嘉宾倾情演绎,充分展现潮州历史、地理、人文魅力,并借助卫视平台,将潮州文化影响传播全国。
六、《星光大道》走进上饶三清山大型主题晚会图配文:
为“星光大道”为走进上饶量身定做的歌舞晚会,阵容强大,突出宣传“绿色生态摇篮上饶市”、“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山城一体展新姿”等,借山扬名的同时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台既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具现代气息的文化大餐。
七、《黄金集团》活动 图配文:
中国黄金集团2010晚会不仅仅是中国黄金集团的企业盛典,更是一场包含顶级品牌理念、顶尖艺术大师及最高作品追求的黄金梦想盛宴。用艺术化的手法讴歌中国黄金的企业精神和品牌文化。
八、《龙徽百年》活动 图配文:
以“百年庆典”为核心,融企业文化、会议论坛、晚会活动为一体,我们为龙徽打造了一场文化传承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红酒与交响乐相辉映的高端盛会,与龙徽一同掀起了一场以“京华真酿,品味百年——龙徽百周年庆典”为事件核心的传播运动,为2010年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增添了非常耀眼的一抹亮色。
九、玻璃集团庆典活动 图
由著名主持人张泽群、春妮担纲主持,整台晚会以“情动北玻 共铸未来”为主题纪念历史。以追忆的形式记录企业发展历程,回忆以肖秧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北玻人和建国初期的峥嵘岁月,为玻璃事业洒下的汗水,逝去的青春岁月。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现代的舞美效果展示新时期和谐社活下的企业文化及精神面貌,体现北玻人的团结、协作、拼搏的精神。
第七部分:企业文化(待定)
广交朋友认真做事
整合资源共创未来
虔诚、低调、认真、专注,是我们的工作态度。
做大、做精、做新、做广,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共赢、合作、理想、激情,是我们的经营理念。中外名人愿与您携手共创中国影视产业的未来!
第八部分:封底(公司LOGO):
地址:北京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邮编:100120
电话:010-***9
网址:
第五篇:从菜名翻译中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从菜名翻译中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备受瞩目,饮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了解中式菜肴的英文名称能够为外国友人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式菜名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误译的问题。本文结合中餐菜谱的翻译,明确提出对中餐菜谱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进而阐明文化因素在语际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一、中餐菜名的翻译
(一)误译的原因
要把中餐菜名翻译成英文,首先要了解其命名方法。能够体现菜肴内容和特色的命名方法叫做写实性命名法,此外还有反映菜肴深刻文化内涵的写意性命名法,文化菜名就属于此类。由于不了解其深层含义就进行了表面直译,以往的翻译过程中有一些典型误译。
比如,贵州有道名小吃叫“丝娃娃”。实际上是一层类似春卷皮的薄皮在里面包着各类素菜,看起来很像被包裹着的婴儿,于是此而得名。但有些译者将它译为“Silk Baby”。许多外国朋友一听到这个名字便感觉害怕而不敢食用。
再如,夫妻肺片的翻译如大导演的电影那样阴森恐怖――丈夫和妻子的肺切“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早在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20世纪30年代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风味独特,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一些常来品尝他们夫妻制作的肺片的顽皮学生,用纸条写上“夫妻肺片”字样,悄悄贴在他夫妻俩的背上或小担上,也有人大声吆喝,“夫妻肺片,夫妻肺片……”。一天,有位客商品尝过他们夫妻俩制作的肺片,赞叹不已,送上一个金字牌匾,上书“夫妻肺片”四个大字。从此就有了“夫妻肺片”这一小吃。
(二)饮食文化的翻译原则
东西方文化以及食物原料、制作方法存在着诸多差异,菜单的翻译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影响菜名翻译的重要因素是烹饪方法和菜式命名,翻译时要把握好二者的特点,既要符合西餐菜肴命名习惯,又要体现中餐特色,切忌望文生义或按字面意思直译。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六个原则:
第一,注重菜名的信息功能,保证菜名能够提供准确、足够的信息,而不能简单地按照中式菜肴的名称直译。如:把“麻婆豆腐”译成Pockmarked woman’s bean curd、把“八仙过海 ”译为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把“鱼香肉丝”译为Fish-flavor shredded pork,这样会使外宾茫然或误解。
第二,充分利用菜单的促销作用。应借鉴中餐菜肴命名的艺术手法,尽量反映中餐烹饪的特色,对一些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菜肴在翻译之后还可以附加说明。这样既保留菜名信息,又可以引人兴趣,以达到吸引食客的目的。
第三,关注中餐烹调方法的类别。为反映中餐对火候的讲究及其艺术性,可进行适当的修饰。中餐烹调方法分类如下:
烧、烧、烩、焖Braise
炖、煨Stew
煎、炸、酥Deep-fry
爆、炒、熘、滑Stir-fry、Quick-fry
干炒、干煸、焙Saut
煮、汆、涮、白灼Boil
烧、烤、烘、Roast、Barbecue、Broil、Bake
第四,尽量译出原料加工后的形状。原料的形状在西餐中并不重要,但在中餐中却能反映出烹调的水平,译文应予以保留,确实累赘的,则可以省略。
第五,把握原料这一核心,无论中餐如何命名,翻译时均须翻译出原材料,再加上烹调方法和味型等辅助材料。
第六,避免文化冲突。中式菜肴命名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讳食用的动物名,翻译时应按原料名直译,如果原料本身是西人忌食的,这道菜可省略不译。如:翡翠鱼翅、红烧狮子头,真正的翡翠当然不能食用的,其实它就是蔬菜,而狮子西方人更不会食用,我们也是以其威武来形容肉圆罢了,直译会引起血腥的感觉。又如:脆皮乳鸽,将象征着和平的鸽子烹而食之,也是西方人不能接受的,所以最好把它略过。
二、西餐菜名的翻译方法
西方人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他们在制作食物时,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出发的。强调采用新鲜的原料,在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及味道,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譬如,沙拉的制作方法极其简单,即把蔬菜,水果等混合起来。所以看到沙拉时我们对于其所含的原料,配料就会一目了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应当直截了当。如:sunshine salad胡萝卜色拉; home-made vegetable salad家常蔬菜色拉; fruit salad水果色拉。
三、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一)中西饮食内容不同
1.食物种类不同。西餐主要原料是动物类和海洋鱼类,辅以植物类,中餐原料主要是植物类和淡水鱼类,辅以动物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两种饮食体系所使用的材料日益趋同,但差别仍然比较明显。中国人视为美味的猫肉,狗肉是西方人所无法接受的,而西方人习以为常的海洋鱼类、贝壳类在中国内地并不是很受欢迎。
2.烹调方式不同。这是中西餐的重要区别之一,烹饪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原料的加工。中餐对此十分讲究,加工后的原料有多种形状,如整体(Whole)、块(Cubes)、片(Slices)、卷(Rolls)、条(Strips)、段(Segments)、丝(Shreds)、丁(Dice)、粒(Grains)、末(Mince)、蓉(泥)(Mash)、浆(Thickliquid)、汁(Juice)等,西餐对原料的处理相比之下较为简单,通常有整体、块、片、丁、泥等几种形状;其次是火候,中式烹调对用火特别讲究,有三十多种加工方法,其中的许多方法是西餐中没有的,西餐原料加工时间较短、火温适中;最后是调味,中餐多追求复合味型,要求原料入味,西餐则强调原料的本味及调料的独立使用。
3.菜肴命名的差异。中式菜肴命名较为含蓄,好听,特别是婚宴上的菜名,一般都有吉祥的寓意。且注重使用比喻,双关,象征等修辞手法,很多菜是以创始人、景物、典故和传闻等来命名的,如东坡肉,传说是根据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流传下来的食谱做成的;霸王别姬,则源于西楚霸王项羽和他的爱妃虞姬。西餐命名直截了当,突出原材料,一般采用原料加上烹饪方法或地名的命名原则,如:意大利比萨饼、水果沙拉。
(二)中西饮食文化关注点不同
1.理性的西方人关注的主要是营养与生存。
西餐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所以他们较少关注食物的色、香、味、形,但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这一点可以通过下列例子说明,科学研究表明胡萝卜养头发、养皮肤,一听说有营养,美国人就掀起吃胡萝卜风。西方人吃牛排时,服务员会问要几分熟,他们还喜欢吃生鱼,蔬菜,这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忽视味觉,关注食物的营养。
2.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传统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这说明了在中国,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中国人通常重视味道,这也反映在日常生活之中,如家庭宴客,菜端上餐桌时,主人常会自谦地说:菜烧得不好,不一定合您的口味,就凑合着吃吧。他绝对不会说:菜的营养价值不高,您将就着吃吧。在中国人的眼里,吃不单单是为了饱或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还要继续吃,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的诱惑。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危害人的健康。
(三)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不同
在用餐礼仪方面,中国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的宴席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围着桌子坐在一起共享一席。而且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结,友好的氛围。吃饭时,主人会频频给客人夹菜或劝酒,嘴里还念叨着不要客气,多吃点。在餐桌上,大家可以尽情聊天,男士可以抽烟。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吃东西,尤其是喝汤时不能发出大的声音,不能打嗝,否则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客人要夸赞主人准备的饭菜。只要有一个女士在场,男士就不能抽烟。一定要抽的话,要得到女士的同意。另外,西方奉行分餐制和AA制。大家各自点自己想吃的菜。饭后结账时,采用AA制,各付各的。而在中国,人们喜欢抢着去付钱。
中西方对待出席迟到的态度也大相径庭。西方人的时间观念较强,严格遵守约会时间,不能失约。如果迟到,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也是对主人和其他客人的不尊重。如果有事不能按时赴约,要事先打电话通知他人并致歉。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迟到,往往过了规定的时间才会出现。
四、运用文化适应性原则翻译可以更好的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一)文化适应性原则
文化适应性(Cultural Compatibility)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译者对某种文化意义或内涵的把握,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程度及相应的审美判断效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菜名都具有历史来源。对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的中国人来说了解这些菜肴的命名尚且是挑战,对于外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尤金?奈(Eugene Nida)认为:“大多数关于翻译理论的讨论可以归结为充分考虑通过各种尝试办法,使读者接近文本或使文本接近读者。”文化菜名独特的文化含义是西方人所难以甚至无法理解的。在翻译时,译者很难找到现成的与之完全对应的表达,这种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避虚就实,即将实质性的菜名进行英译,放弃其中的一些文化含义,以增强其文化适应性。
(二)文化适应性原则指导下的文化菜名新译
文化菜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误译的文化菜名会使他们不敢品尝。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尽量贴近译语文化,从而使读者在文化心理上产生共鸣。因此在把中餐文化菜名进行英译时,一般采用写实性命名法,将菜肴的材料、烹饪方法、味型等重要信息翻译出来,让外国友人一目了然。例如“百鸟归巢”实际上是由鸡腿、猪肉、鹌鹑蛋和竹笋丝做成的,鸡腿、猪肉、鹌鹑蛋象征“百鸟”,竹笋丝,表示“巢”。要对等翻译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误译。最好根据菜名组合进行翻译,可译为“chicken and pork with egg and bamboo shoots”。再比如“麻婆豆腐” 现音译为 “Mapo Tofu”。
五、结语
由于文化差异,误译在文化菜名的翻译中很常见,在文化适应性原则指导下,译者翻译时可采取“避虚就实”的翻译方法,即首先翻译菜肴的主料、配料、味型等重要信息,在语境允许的情况下再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揭示。但笔者认为如果篇幅允许,还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加注说明为好。这样更有利于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相信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这类写实性加注释的译法会在译介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传统饮食文化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刘渲传.菜肴英译与中国饮食文化[J].三峡大学学报,2004(4).[4]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J].中国科技翻译,1999(1).[5]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6]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