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贵的人生观(共5篇)

时间:2019-05-15 09:4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贵的人生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贵的人生观》。

第一篇:福贵的人生观

《活着》的奇迹不在于主角的坎坷命运,而在于血泪坎坷之下,主角永不放弃的人生观。福贵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这周的主题是余华的《活着》。大家的讨论涉及到了几个问题(我去得晚了,前面的讨论没有听到):1)余华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福贵周围的人都死了,为什么他能一直“活着”?3)福贵这样的“活着”是不是真正意义的“活着”?顾老师的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在那个年代中,只有福贵这样的人才能活下来。执着追求的人,早就死了。”

顺势而为,是生存之道。做个小人物,不去追求生存范围以外的东西,才能在那个时代活下来。至于这么“活着”是否有意义,则是见仁见智的了。在我看来,“活着”的意义本身只是来自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成为了他自己人生的追求。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能有“选择的自由”。

余华的《活着》自问世以来,反响强烈,获得过国内外多项大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赢得了各国读者的广泛好评。这部演绎“未知生,焉知死”①的作品,脱离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表层,进而探讨人人都要面临的生死问题。余华通过主人公福贵在经历了一系列不幸后对生死的超然态度,揭示了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同样是讲述福贵面临生死问题的同名电影,张艺谋则把审视人生的重心放在了时代的社会背景,从而淡化了福贵的不幸,使之人生际遇出现了活着总是有希望的憧憬!

一 小说中的福贵,历经了亲人死亡后大彻大悟

在余华看来,“活着”的力量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②追求史诗性叙事的作家,致力于战争、革命和朝代的更替,注重的是生活的宽度;而着力营构历史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作家,关心的则是个体生命的存在。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每个人都处于历史的边缘,都必须面对生与死的问题。余华自创作以来,与现实的关系颇感紧张,“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然而,本着“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③的他,在《活着》中还是义无反顾地直面了生活的真实。

《活着》的叙述框架就是福贵的活着和他亲人在他面前的死亡。

不管每个人认为的有意义的生活是怎样,那种永不放弃、不断挑战自己命运的人,总是让人尊重和认同的。

故事中,徐家人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史交织同行,由解放战争、建国、大跃进,一直到文革。当然,其重点主要是建国后,尤其是文革。作者很明显地要把许多角色的命运终点定格在被主流,尤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包括小说作者余华本人)视为“浩劫”的文革,以此把小说推向高潮,因为当活在世上是最艰难的时候,就是小说反映的中心思想——“活着”最为被反映的时候。

徐福贵是一个带有悲剧人生色彩的城镇小居民,他出生在没落的地主阶级家庭,年少轻狂时沉溺于赌场浪荡。他作为纨绔子弟的轻浮性格加上赌博对手龙二的算计使他面临倾家荡产的第一个人生转折,阶级身份的转变令他的处事态度渐然改变,他在成为劳动人民的一员后,看清了生活的残酷面目,痛改前非地担当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他向龙二借来皮影,开始了卖戏的谋生生活。可惜好景不长,他与同伴春生被国民党抓去充当壮丁,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福贵后来被解放军俘获,并在军中表演皮影,而这段历史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个城市贫民出身的平凡劳动群众的身份奠定了基础。当福贵回乡后,虽然获悉了母亲病逝、女儿因疾病变哑的家境变迁,但他还是与妻子尽心尽力地守护着家庭,在其后的数十年中,福贵这个只把全体家庭成员“活着”、活好视为最高目标的小市民始终谨小慎微地维系着家庭的幸福。

面对着春生在有庆坟前的道歉时,他虽然悲愤,说的也只是“我就那么一个儿子,你知道吗?!”而不是失去理智和发泄似的狂怒,这些都反映出其谦和、宽忍的性格。但是,我们也不能说福贵就是值得赞扬的人物,因为其身上并没有体现出翻身为主人的劳动人民高尚的阶级觉悟,他只是做到安分守己。因此,即使福贵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朴素品质,但其精神世界在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依然并没有实现质的突破,他关注的最高点也不过始终局限于斗室之内的家庭喜乐,而非更高远的目标。所以,对这个人物的过高评价也是不合适的,如果我们能以中正持平的理性而非饱含同情的感性作为衡量尺度,就应该承认,福贵的哀情人生存在着他自身小我世界的自我促化。

福贵的“活着”思想是一种任何生物都具有的“苟活”本能,人的存活本是为了追求更灿烂的人生,更高的层次就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升华,但《活着》宣扬的确是一种为“活着”而“活着”的苟活观念,它不强调活着的意义,不拷问庸庸碌碌的活着与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的活着谁更有意义的问题,仅是通过毫不加工地摆出人的内心最原始的生存本欲达到激起观众和读者共鸣的目的,从导向性来说,这宣扬的其实还是一种蝇营狗苟的低层存活价值,而非历史的发展方向: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对于历史,他所采取就是这样一种看上去“毫无城府”的态度,作为一个“无辜者”随遇而安。他被抓壮丁来到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军队里,后来又成了共产党的俘虏,唯一不变的是身边的皮影。待到回家时,正赶上公审龙二,五声枪毙龙二的枪响将他吓得尿了裤子,因为他意识到如果不是将房子输给龙二,被枪毙的就是他本人。继而在大跃进的年代,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他失去了唯一的女儿。对所有这些损失,他最终都能够处之泰然,因为他的生存哲学是:活着比什么都强。需要添加一句的是,他本人活着比什么都强。即便是儿女的早逝,也丝毫没有触动他“好死不如赖活”的人生观世界观[15]。

福贵那样一种苟且的人生态度,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提取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没落公子的颓丧玩世发展而来,三、福贵为何不死——再论《活着》

2007-10-3 10:15:00 王达敏 来源:易文网

在1998年的一次访谈中,余华说:福贵是“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事实,作出了一个判断。

一个事实:福贵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然而他活着。《活着》是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对其苦难一生的叙述。在近四十年里,他经受了人间的大悲大难,亲历了一家四代所有亲人的死亡,是一个倒霉透顶的人。他是乡间不大不小的财主徐家的阔少爷,父亲指望他光宗耀祖,重现上辈的辉煌,同时也祝愿他一生既福且贵。徐家对儿子的全部希望都浓缩在“福贵”二字上,这也是乡土中国最高的人生目标。

期望儿子既福且贵,偏偏他是既苦且悲,如此天壤之别的反差构成的悲剧命运正是福贵一生的写照。四十年前,阔少爷福贵醉生梦死、荒唐至极,终于遭报应而命走背字,从此,苦难与灾祸频频降临于他,将他一次又一次地逼上绝望的境地。

他的人生厄运是从他的堕落开始的,按照民间的说法,他的遭难与受罪,全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他是远近闻名的败家子,自小顽劣,无德无信,父亲恨他“不可救药”,私塾先生断言他“朽木不可雕也”。长大后,创业理财的本事他一点没学会,倒是无师自通地承袭了其父恶劣的遗风,钻妓院,迷赌场,整日沉溺于嫖娼与恶赌之中,终于将祖产祖业输得干干净净,父亲为之气急攻心从粪缸上掉下来摔死。自此,苦难与厄运像一对难兄难弟紧紧地伴随着福贵:先是母亲病死,接着是儿子有庆被医院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致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遇难横死,小外孙苦根吃豆子被撑死。一个个亲人相继先他而去,他却依然活着。

福贵为何不死余华论死亡是极其悲惨的厄运,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柔弱的福贵竟然在一次又一次灭顶之灾的打击下,一次又一次地在死亡的边缘止步,于苦难悲伤的极限处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着生命之重而无怨无悔地活着。不仅活着,而且越活越通达。这就不能不让人在对他不幸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同情之时,又油然升起敬意。为余华把脉,想必他正是从这种情感中赞叹福贵是“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因为在《活着》的中文版(1993年)和韩文版(1997年)的序言里,余华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但这个被客观性坐实的指认实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判断,它既是情感判断,更是价值判断。有了这样一个打通了自然伦理主义和生命本体论的价值定位,福贵的“活着”就不是“赖活”,而是“好活”了。但是,如果说福贵本人从一开始就有这种明确的生命意识,那确实是抬举了他。福贵是全凭一己之力,依靠生命的本能并接受中国古老的生存智慧的启示自然而然地活出境界的,即使到了大彻大悟的晚年,他也没有获得这种具有存在主义意味的生命意识。相反,我们倒是从他的人生感慨中品出了“不谐音”: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挣这个挣那个,挣来挣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这才是福贵的人生观,既宿命,又自慰。借助“精神胜利法”,说到底,还是乡土中国的一种普遍的人生观。用现代的观点来看,福贵的人生顿悟中确实包含着过多的消极因素,但对于在漫长的艰难中苦苦挣扎的中国底层的弱小百姓来说,实在很难否定这种人生态度的合理性及存在价值。

我曾感叹:如果没有这一段“不谐音”,该多好!因为在这之前的几十年里,福贵是活着不知活着为什么的人,他从来不追问为何活?如何活?所以才活出混沌的境界。再想想,福贵不这样说,又该怎样说呢?若换成很现代很哲思的说法,那一准不是福贵。对于福贵,我们更看重的,是他在苦难中所体现出的生命力量及精神演变史,而不是过多地去纠缠他怎么说。福贵无知无识,他对自己人生态度的真情告白,是乡土民间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余华对其的价值判断则是对福贵的生命向度所作的现代陈述。二者互为一体,即使在话语的层面,它们之间也有不少可通约之处。

亟待追述的是福贵的精神史。福贵的精神史是在生命—人性的层面展开的,这让习惯了现代启蒙叙事和当代革命叙事的中国读者多少有些意外。《活着》一改20世纪中国文学凝定的主流叙事传统,没有把一部苦难史写成革命史或思想史,而是写成了朴实的生命精神史。从一开始,余华就没有打算让福贵去承载社会—历史与启蒙—革命的宏大意义,尽管福贵的苦难史中也映现出战争的血腥、政治的荒诞、精神的恐怖、饥饿与贫困,但这一切都是在福贵的苦难史和精神史的视域展开的。尽管我们从中能够读出残酷、荒谬、反讽,但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我们对福贵福贵为何不死?为何活着?余华有一个经典性的表述,那就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换言之,“人就是为活着而活着,没有任何其他的理由,这是人和生命最基本的关系,生命要求他活着,他就活着。”余华语。这句话怎么读、怎么解都透着生命本能的自然主义的气味,让人不能理直气壮地为福贵的“活着”进行有力的辩护。除此之外,它不仅没有说清楚什么,反而为不少评论家诟病福贵提供了口实。余华都说福贵是为活着而活着,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我相信余华说这句话是有特殊语境的,只有在特殊的语境中,它才会拨开简单性而显现出确定性的意指。但在还没有透析福贵的生命意识及精神史之前,最好将它先悬置起来。

福贵的生命意识及精神史是在苦难—死亡的维度展开的,他的“活着”时刻遭受着苦难与死亡的威逼与诱惑,他没有顺从,也没有屈从;他取忍耐、承受的方式,即取“不争之争”的方式,与苦难与死亡进行抗争。我这样说,并不是说福贵从一开始就有主动自觉的承受苦难、抗拒死亡的生命意识与勇气,相反,在猛然跌入苦难与死亡之门时,福贵完全是一副纨绔子弟的落魄相,相当脆弱,不堪一击。苦难与死亡威逼着福贵,然而又启悟了福贵的生命意识。在近四十年的生命历程里,福贵经历了从怕死到家人劝其不死,再到尊重生命而活着的精神演进的过程。

说到福贵为何不死、为何活着,不能不特别提到与福贵生命密切相关的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一个是他慈善的母亲,一个是他温存的妻子家珍,正是这两个女人,为福贵接通了中国古老的生存智慧。她们是福贵的人生导师,正是她们把福贵从死亡的边缘拉回,用温情苏醒了福贵,用责任开导着福贵,让福贵感悟着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意义。当一向丑恶行走、在嫖赌中讨生活的福贵输光了祖产祖业,丢魂落魄地回到家后,父亲气恨交加,声嘶力竭地喊道:“孽子,我要剐了你,阉了你,剁烂了你这乌龟王八蛋。”此时的福贵早已崩溃麻木,心如死灰,但他还是意识到自己非常害怕父亲可能要“剁烂”他。而母亲和妻子此时却给了他活下去的亲情与勇气,妻子安慰他:“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母亲一再劝导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在往后的艰难岁月里,每当福贵或家庭遭遇不幸时,家珍总是宽慰他好好活着——为自己,更为这个家活着。

一句“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说得人热泪盈眶,全是因为这句极其平常的话里凝结了千年的智慧、千年的情感。听的是话,入的是情,将之溶于生命,足可以化解苦难、超越苦难,在之后的四十年里,福贵就是用这句话打实了活着的信念。所以,他就能够在被国民党军队抓去拉大炮、当壮丁,接着又被逼当兵的近两年里,紧紧地守着握着活着的信念,天天在心里念叨着要活着回去。这也是他在所有亲人相继先他而去,他却依然活着的根本原因。他始终坚信:即使生活是悲惨的,也要好好地活下去,“家珍说得对,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到晚年,孤苦的福贵与一头通人性的老牛相依为命而乐观地活着,在世而超然。

我一下子读懂了福贵,读懂了余华为什么会说“福贵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有理由说他是‘活着’的一个人”,“他的声音应该比所有人群‘活着’的声音都要强大得多。”他是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人。由此,我自然也就理解了余华那句暂时被我悬置起来的经典性表述的要义。余华不是从启蒙的或革命的需要来写福贵,而是从生命存在和人性的角度切入福贵的生命意识及精神史的。这种意义一旦被确定并被建立起来,就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思想相悖,而以迂回的方式与生命存在的现代性思想相通。余华在《活着》的中文版序言中说的一段话也可以为之佐证:“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以我之见,可能正是这种生命存在的现代思想,使得这本叙写中国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意识的小说,首先在西方文学发源地的西欧被接受、被赏识。西方人认为《活着》“这本书不仅写得十分成功和感人,而且是一部伟大的书。”“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而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去不死。”精神史的追问。

主人公福贵由解放前大地主家的少爷变为平常百姓的故事。少年时期的福贵是家中的独子,深受母亲溺爱,年少无知,不学无术,却不失有一颗善良的心,幸运地娶到了米行老板陈掌柜家贤淑美丽的千金。福贵因受奸商龙二蛊惑和欺骗,恋上赌博,寻花问柳,将老父亲的家产全部输给了龙二,父亲也被他活活气死。一无所有的福贵,如梦初醒,不得不过起了平民百姓的生活,租种着原本属于自己家的土地,给恶霸地主龙二当佃农,女儿也因病无钱医治成了哑巴。就在福贵成为佃农的两三年后,福贵的家乡解放了,新生的政府没收了地主龙二家的土地,并将违法烧房的龙二枪毙了。政府按成分儿给老百姓分了土地,福贵家虽说以前是地主,但按政府文件以四六年为界,有幸被划为贫农,也分得五亩好田地,同大家一道儿开始了新的生活。福贵先后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体会了一个人由富有变为贫穷的痛苦经历,也体会了人生中不幸中的万幸,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公社、大跃进、大食堂、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个特殊的年代,感受着人生的沧桑变幻,喜怒哀乐。

其一,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少年时期的福贵,不学无术,认为家里只要有钱没有办不到的事。在母亲的溺爱下,整天游荡玩耍,不懂礼仪,辱骂长辈,更不懂田园农耕之事,达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俨然一个废物。正因为如此,所以难以成器,成了地地道道的败家子。才有了后来误入岐途,沉迷于酒色赌博,败光家产。这给我们今天的父母一个深刻的启示,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教育,德育教育也同等重要。如今,在城市农村,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为吃穿而发愁。而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户,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不懂得作为父母的艰辛,人生的不易。所以,我们不能忘了对孩子勤劳朴素方面的教育,要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成为新时代顶天立地的接班人。

其二,电视剧《福贵》向我们阐释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失去,奸商龙二的故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龙二精于算计,先是从别人手里赢得赌场,巧设圈套使少年福贵迷恋上女人和赌博,把福贵家的田产占为己有,自己摇身一变成了恶霸地主,并想霸占福贵的妻子家珍,害得福贵家破人亡,可谓坏事做绝。而福贵家虽说是地主,但福贵父亲懂得体恤佃农,福贵更是在灾荒之年随佃农跳花鼓灯,向米行陈老板借米。看得出,福贵虽年少无知,但还有一颗善良的心。人算不如天算,精于算计的龙二解放后被定为恶霸地主,受到了政府的审判,并被枪毙。而福贵一家由于没有田产,成了贫农,分得五亩好田地。正如龙二临刑前所说:“福贵,我是替你死的”。坏事做尽的龙二受到应有的惩罚,而福贵一家则躲过了那场政治灾难。

其三,凡事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剧中徐家川的老百姓在大跃进思想的指引下,将家中生火做饭的铁锅拿去炼钢,办起了大食堂。结果锅砸坏了,钢非但没炼出来,却没了锅做饭。此外,由于受当时亩产上千斤大米“浮夸风”的影响,村里将当年丰收的粮食全部上交了公粮,不料赶上北方闹饥荒,上交的粮食被征用,整个县城缺粮,徐家川的老百姓得不到政府下发的粮食,只能眼睁睁看着大伙儿饿肚子,去外乡逃荒,还饿死了粮站的“陈掌柜”。大跃进作为中国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使国家的发展严重脱离了历史的轨道,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教训实在深刻。我们应该深刻反醒这段历史,凡事做到实事求是。政府的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从而使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其四,我们要尊重残疾人,重视残疾人的作用。剧中的两件事集中体现了残疾人的作用,一件事是村里人把锅砸了拿去炼钢,福贵的聋哑女儿凤霞认为这种做法不对,上前阻止,并将自己家的锅藏了起来。正当福贵一家饿饭,老丈人送来一小袋大米,家里急于无锅做饭时,凤霞将锅拿了出来,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深感凤霞当初的做法是对的。另一件事是村里上交公粮时掉下一袋稻谷,光棍儿二愣认为吃大食堂了,用不着粮食,置之不理,而哑巴凤霞则将稻谷扛回了家里,结果赶上全县缺粮,正是凤霞扛回的这袋稻谷才缓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剧中将大跃进中哑巴凤霞与村里人砸锅炼钢,面对弃粮的不同做法进行鲜明对比,给我们以深深地启示。这让观众感到原来残疾人也是有用的,有时他们甚至起着比正常人更大作用。所以,我们不应该岐视残疾人,更应该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生活的和谐的世界里。

其五,要树立高尚的婚姻观,爱情观。剧中哑巴凤霞对城关中心小学的胡老师产生爱慕之心,经常给胡老师洗衣服洗被子。胡老师被被漂亮贤淑的凤霞所感动,两人产生了爱情。面对着条件较好的同事热切的追求,胡老师毅然选择了哑巴凤霞,这让同事感到非常意外。胡老师选择凤霞也许是处于一种怜悯之心,尽管这场爱情最终因二喜的出现没有结局,但足以让今天的年轻人感到那个时代爱情的纯洁。我们应该在当代年轻人中提倡这种高尚的爱情观,婚姻观,让他们知道在物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爱情不仅仅靠着金钱来支撑,更应该追求爱情的本源,讲究爱情的真情性,严肃性。

电视剧《福贵》向观众呈现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在老一代人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部电视剧和他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应成为当代人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其教育意义非常深刻,值得大家剖析。

“‘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

福贵活着的人生,就是一个忍受的人生,一个仅仅为了见证而忍受的人生,去见证幸福、苦难、无聊和平庸的人生。破产前的福贵,是幸福的,没有责任;而破产后的他责任大过一切,苦难、不幸、痛苦接踵而至,一个个给他的都是迎头痛击,头破血流,但福贵“活着”的力量很巨大,那来自于忍受的力量让他活到了最后,一直到只剩怀念与祥林嫂似的诉说。

破产前的他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混蛋,拥有一切败家子的累累恶习。这时的他活着不是为了什么,更多的是为了折磨周围的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岳父,丢尽他们的脸,同时也是自己的脸。此时他的世界观是不健康的,活着就是为了享受一切金钱带给他的虚假的快乐,折磨别人,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所以他的人格显然也是不完整的,是一个腐败、不堪的人。

然而命运却是如此公平,给了一个人一切东西之后,等他的就是无底的黑色深渊,惩罚他的一切不堪,更以十倍亦或好几十倍的惩罚,福贵就是这样——他破产了。

他破产了,忍受的人生拉开了序幕。被赶出大宅,住入茅屋,父亲暴死,这些灾难也仅仅是他悲惨人生的一个开头。幸好福贵改变了,改掉了所有的恶习,学会了辛苦、劳动、体谅他人,这些灾难的开头也给了他几堂极具现实意义的教育课。之后,他被抓壮丁。他在战场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大大改变了他的人生观。“我们就听着躺在坑道外面几千个没死的伤号呜呜的声音,像是在哭,又像是在笑,那是疼得受不了的声音,我这辈子就没听到过这么怕人的声音了。”福贵感受到的死亡的可怕,人生的脆弱,以及那死之前的哀嚎,让他学会了对死的忍受,战争也教会了他爱人,关心别人,也让他的人生观急剧得到了改变。然而福贵又是幸运的,在战场上死了那么多人,包括他的亲密战友老全,他还是安全地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解放军送他回家的行动在他的心中种下了善果,使他认识到“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他的思想境界由了净化,完全摆脱了过去的不堪。

至此福贵过上了虽苦但安心的日子,自食其力,开始忍受生命赋予人责任的日子。虽然其中不是有小波浪,比如为了让有庆读书,不得已把凤霞送人;妻子家珍的软骨病,但总的来说,这种生活还是给了福贵前所未有的平静与祥和,直至有庆的死,让他尝到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白发人送黑发人。继而凤霞成婚,现实给了福贵短暂幸福之后更大的痛苦,凤霞和家珍相继去世。“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虽然失去一双儿女和妻子,也给了他外孙与一个好女婿——二喜,让老年的自己可以有个依靠,忍受现实给予他的无聊与平庸的晚年,然而现实弄人。他活着就是为了见证所有人的死,二喜和外孙苦根的死给了他最后的打击,直至剩下怀念、回忆与日子。

福贵的活着的确充满了力量,然而这种“活着”也是可悲可叹的,经历了这么多不行后的他,我想也只有不断忍受才能支撑着她继续活着,继续去见证了。

似乎每个年代都是疯狂的。从40年代到文革后期,那些完全是关乎国家大事的变革一次次将福贵扔到沉重的背景之下,似乎活着就意味着忍受,战争也好,文革也好,这些历史事件都好强横,强加于普通人的人生,无法反抗。

其实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没有疯,只是关于文革无所谓信,也无所谓不信,因为那不是福贵的人生观,“活着”才是。他必须表现出相信,才能在那个环境里生存。儿子死了,还有女儿,女儿死了,又来了外孙,他只能活着,因为这是他的命运,也是责任,不仅仅是他个人在活,他也是其他人赖以活着的精神动力,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他他不可以放弃生命提前逃离。

当福贵作为败家子而把家产输光之时,他想过去死,但他马上有一个更好的观念产生了“我想着那一屁股债也不会和我一起吊死”,就对自己说“算啦,别死啦”“被我爹揍死,总比在外面像野狗一样吊死强。”我相信这是活下去的理由,但我更相信的是:这是一种无赖的生存观,而这种生存观的产生同样也是来自苦难差额的生机。当龙二被毙后,他开始还真是惴惴不安,但到后来也想开了“觉得也用不着自己吓唬自己,这都是命。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惜的是他遇到的是余华,也就无所谓有后福还是先福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在无形当中已经认了自己的命,认为天道既然如此,何必去挣扎呢?能活下去总比死去的好,并且他有着一个坚定地活下去的理由:“死人都还想活过来”。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臧克家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果看到这一点,做为活着的主体的福贵就还不如其有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观念的妻子家珍来得洒脱。“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至此,可以得出福贵能活到能为别人讲述自己故事的理由,也就是忍耐,一种近乎麻木的忍耐,他的“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而福贵整个的人生观是否真的是如此,我们还得从他自己的口里找到答案,因为第三者的传递总是带有偏颇的。他自己认为“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这句话看起来似乎颇具有现实意义的存在性,但可惜的是从福贵的口中说出的,一个从不敢去争取的人,就没有指责敢去争取的人的资格。福贵的头脑,已经是生了锈的机器,不再转动,只剩下一个中枢控制系统,那就是活着,他只要活得比别人久,就是幸福,就是成功了。

我记得一位哲学家说过:“有缺陷的英雄还是英雄,没有缺陷的苍蝇还是苍蝇。”福贵本身作为一个农民的形象,他终究还是无法脱离他的世界,即使是有一连串的苦难让他磨练,但终究是无法走到一个圣人的地位。因为在这苦难中,他只是单纯地去忍耐,从而失去了自我,从而不可能是像苏轼这样一生因颠沛流离而有一种达观的思想的大家,反而有的是低俗的恐惧,恐惧他会绝后,死后有人指着他的背面骂。

《活着》让福贵从苦难中走了过来,他活了下来,但他最终却被生活榨干了生命力,冰冻了热血的澎湃,在他面前是一片宽广而麻木的宁静。活,变成了一种物质的存在,留下了一株走过苦难后存在的快乐的木乃伊。

最后,福贵主动将老牛称为福贵,把自己的存在等同与动物的存在,而动物是不会问“我是谁”的,它没有这种反抗的意识,海德格尔说,“世界”是就人的精神性而言的。动物没有“世界”??其实也就没有生活,因而人在苦难与极限中必定会思想,会思考自己到底是谁,到底为什么而存在等一系列的问题,因而,福贵将老牛与自己等同,实际上就是宣布了自己从人的“世界”退出,而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自觉的放弃。而福贵就此表现出来的平静,实际上也只是一种麻木之后的寂然而已。而这就是一个经历了无数苦难后的老人的唯一的拯救吗?这就是一个支持着人活下去的理由吗?我不敢相信,在这宣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活着》,我读不出其活着的意义,看不到生活的乐趣,我看到的是一次次悲伤后的死寂,如果人活着真的是如此,那么,我相信有太多的人乐意轰轰烈烈地死去,因为这里透露出的不是一种活着的欢喜,而是一种存在的悲哀,放弃了存在的光辉与价值,我不敢想象存在是多么地可怕?

第二篇:穆贵福简历

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中学党支部书记

个人简介

穆贵福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贵州省遵义县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6月贵州省南白师范学校毕业、贵州教育学院物理专科学历、贵州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学历,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现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中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个人履历

1980.09——1982.07,贵州省南白师范学校普师专业学习。

1982.09——1987.08,贵州省遵义县落炉中学、山盆中学教师.。

1987.09——1989.07,贵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专科)学习。

1989.09——1998.07,贵州省遵义县山盆中学教师。

(其间:

1993.06——1996.12,贵州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学习;

1999.04——1999.05,遵义师范学院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班学习)。

1998.08——2002.07,贵州省遵义县山盆中学校长。

2002.08——2012.08,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其间:

2004.03——2004.08,贵州教育学院高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学习;

2006.05——2006.06,中共遵义县委党校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9.08——2009.09,西部十二省安全教育管理国家级培训学习)。

2010.05——2010.06,西南大学贵州省遵义县中小学骨干校长研修班学习)。2012.09——,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教学成果

1982——1983学所任教的化学、政治获教学效果显著奖。

1984 ——1985学被评教育系统县级先进工作者。

1987——1988学被评为贵州教育学院优秀团员。

1992——1993学所任教的初中物理在中考获遵义县级物理教学成绩突出奖。1999——2000学被评为贵州省遵义县优秀校长。

2000——2001学被为贵州省遵义县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优秀领导干部。2001——2002学年被评为贵州省遵义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2002——2003学被评为贵州省遵义县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2004——2005学被评为贵州省遵义县教育系统优秀党支部书记。

2006——2007学被评为贵州省遵义县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7——2008学被评为贵州省遵义县教育系统优秀党党务工作者。

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西部十二省《中小学安全与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班》优秀学员,2010年被评为遵义县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第三篇:福贵 ——活着读后感

福贵

福贵和村里的许多老人一样,和他们穿一样的衣裤。从福贵租了龙二的那五亩田开始,福贵就成了一个农民。其实福贵又不是一般的老人,对于自己这一生的经历,他能很清楚,很流利的讲出来。福贵的大半生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活过来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亲人的一一离去,最后与老牛为伴。福贵给牛取名也叫福贵。两个老不死的相依为命,那是经过漫长的苦难之后换来的。会看牛的说这牛也就能活两年,可这两个福贵又活了十多年。福贵似乎融为一体了,两个生命一同等待生命的垂暮。“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是少爷的时候,他压根没去想光耀祖宗那些累人的事。福贵成了佃农,穿了绸子的衣服觉得像滑溜的鼻涕,浑身不自在。两种命,两种活法。福贵去拉大炮那会儿,福贵才想活着的。后来真的活过来,也就活到了现在。从福贵的一生看来,福贵没有那么多坚韧的品质,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做牛耕田,做狗看家。整部小说试图告诉我们的是:活着,就是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种忍受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更不是行尸走肉。这种忍受只是一种存在,一种生活的方式。

看完整部小说,我并没有想有的人说的感触那么深。福贵的坎坷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余华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而是以“冷”的笔触去叙述这个故事。整本小说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而并不是控诉战争、社会、贫穷给人的压迫。也没有去挖掘所谓的福贵身上的民族劣根性。刻意的去追寻这些大道理其实根本没有意义。福贵在谈到死去的亲人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在这里你根本没必要去追究他到底悲伤的是什么,欣慰的是什么?我觉得这也是小说和电影《活着》的你区别之处。电影比小说表现的更尖刻,更戏剧性,有更多东西值得你去挖掘。

小说通过我,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和福贵老人的偶遇引出整个故事。余华以一种冷静的笔触,一步一步的把读者引入福贵的生活。一切都来的那么自然,使人心里有一种不可名状的隐隐的情绪,福贵的感情一点一滴的渗透进你的心底。小说的最后留下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黑夜的降临使小说的结尾处又恢复了宁静和悠远。让人感到死亡的回归和循环。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生,就如同四季轮回、昼夜更替。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

第四篇:学习刘福贵光荣事迹

县行政服务中心认真学习刘福贵同志

光荣事迹

在接到学习刘福贵同志光荣事迹的文件通知以后,我中心于5月4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进行了学习。在刘福贵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共产党的力量,共产党的风采。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利、甘为孺子牛的情操。

通过对刘福贵同志光荣事迹的学习,中心主任吴兵指出:必须与搞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立足本职岗位,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把加快发展作为始终不渝的目标,进一步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民服务作表率。要把开展学习刘福贵同志精神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清醒地认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攻坚克难、敢担重任的信心和勇气,切实提升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突出业绩。要把开展学习刘福贵共荣事迹与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拓宽和创新活动载体,坚持在丰富活动内容、深化学习实践、强化督导检查、选树先进典型、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激励干部职工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和良好成效推动跨越发展。

2012年5月4日

第五篇:贵福初级中学防灾减灾宣传周总结

贵福初级中学“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

今年5月9日至15日为第二个“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贵福初级中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师生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学校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唤起广大师生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的技能。最大限度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为确保“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的落实,我校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管理

5月9日上午,我校召开了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贾海权校长传达了全国和省、市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教育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贾校长要求与会人员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分管领导、相关处室要认真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对学校伙食团人员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完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开展自卫、自救、自护演练活动;对校园门卫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及时督查,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注重交通安全、活动安全、交往安全;加强与贵福派出所和有关治安部门的联系,按要求进一步做好警务室的相关工作。

二、充分准备,排查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校安全大检查。

学校组织人员对学校的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针对门、窗、栏杆、围墙、教室、器材室、电教室及电教设备线路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三、突出主题、精心组织,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1、组织好一次关于安全教育的国旗下讲话。

5月11日上午,根据学校对于这个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部署,利用周一集体晨会,由贾晓林副校长在全校范围内作了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宣传动员工作,向师生宣传了有关防灾减灾知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贾晓林副校长就交通、学习活动、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事项向大家提出了一些要求。贾校长的国旗下讲话,引起广大师生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增强师生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综合减灾能力。

2、开好一次全校教职工安全工作会议

5月11日下午第三节课贵福中学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贾晓林副校长根据上级精神,具体布置了近期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特别强调了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学校门卫制度、请假制度,加强管理,责任到人。

3、出好一期主题宣传橱窗、出好一期班级黑板报、组织好一次主题班会活动

坚持每天10分钟安全常规教育,利用午间思想教育时间,由各班班主任进行交通、学习、活动课、用电、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教育,通过防溺水、防电、防交通事故及防安全事故的知识,让学生树立每天的安全意识。在校德勤楼上悬挂了“加强防灾减灾,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标语。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和宣传氛围,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等,提高广大师生的知晓程度,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月12日下午第三节主题班会课组织全校各班统一安排收看《溺水急救知识》、《校园安全篇》安全教育专题片,召开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安全教育专题片宣传,不仅让师生学会了避险知识,还提高了大家的生命意识,懂得了灾难面前坚持就是胜利,懂得了民族团结的伟大和力量,懂得了团结互信、相互扶持的意义。本周内各班利用板报,展出防灾减灾图片、防灾减灾科普挂图等,制作了各种防灾减灾知识板报,以“关爱生命,防灾减灾”为题,专栏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努力。4.完善制度,严格执行纪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订和完善了《贵福初级中学应急疏散预案》,进一步明确了,紧急情况下的领导机构、职责分工应急疏散路线原则和日常教育等,进一步强化每一位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进一步强调涉及学生安全的处置原则,要求有关学生安全的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分管领导,学校一小时内报告教育局,24小时内书面汇报到教育局.5、开展演练,不断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为配合“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活动,使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更好地防范火灾、地震等灾害事故,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使安全事

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们贵福中学成功组织了一次应急避险大演练。5月13日周三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了应急疏散演习。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安稳办、年级组、体育组的精心组织下,周三下午4:38分左右,当喇叭里响起急促的警报声时,全体师生演练正式开始。各班主任带着学生从教室里撤出,并迅速奔向操场,前后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全校师生都有序地撤离到空旷的安全地带,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演习,师生的防灾意识、安全意识、服从命令的意识都大大加强了,自我保护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有所提高。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大家深感紧急疏散演习是必要而富有意义的,安全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深深扎下根。

6、以体验为平台,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升班主任防灾救护的水平。

5月14日下午3:00在贵福中学留守儿童之家对全校班主任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贵福医院防保科晏小明科长进行了主讲,他从两个方面做了非常清晰而生动的讲解:一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二是有多少个操作流程。

一般在猝死发生时需要实施心肺复苏。晏科长要求大家从四个生命体征来对突然倒地者进行判断:是否有神智、是否有呼吸、是否有心跳、瞳孔对光是否有发射,并告诉老师们判断的方法。随后晏小明科长介绍了心肺复苏的8个工作流程,对每一流程做了非常规范的操作演示,并详细解答了老师们的疑问。参加培训的13位教师分成两组,逐一在人体模型上进行了操作体验,在两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相互切磋,初步掌握了心肺复苏技能,增强了防灾救护的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远离灾害,一起行动,防灾减灾,人人有责”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对防灾减灾的认识,让广大师生了解和认识防灾减灾工作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善于总结,做好建档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演练报告制度。应急避险能力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确保生命安全的基本技能,要经常训练、不断提高。我校要以此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为契机,及时对“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行总结,巩固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学校应急演练的规范性、实效性、安全性和常态性。同时

收集各类安全教育活动资料;做好“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档案。

以上,我校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防灾减灾宣传周”等安全知识的再宣传,再动员,再强调。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努力。

2011年5月15日

下载福贵的人生观(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贵的人生观(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福中学安全排查汇报材料

    贵福初级中学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汇报材料 为确保全校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校根据国家省市的安全要求,全面细致的防范安全事故,杜绝了群体事件和突发性公共安全事......

    崔福贵换位体验实施计划5篇

    莘县法院崔福贵个人“换位体验”实施计划根据《关于集中开展“换位体验”》活动的通知(莘群组发[2014]12号)要求,结合法院工作特点,制定如下实施计划。一、活动目标以基层工作人......

    关于认真学习宣传牛福贵同志先进事迹

    万职呈[2012]18号 万山区中等职业学校 关于认真学习宣传牛福贵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情况报告 区委宣传部: 根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牛福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万宣发„2012‟5号......

    贵福初级中学2009年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贵福初级中学2010年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新的一年,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在年初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指导下,以县局年初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人生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

    人生观

    大学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一、认识人生观 人生路漫长,路途充满着坎坷,需要我们排除万难,一步一脚印地走向人生的最高峰!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琢磨,......

    人生观

    人生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怎样度过短暂的人生?给永恒的人生应留下些什么?这是每个人应该回答的课题。人生的道路固然有阳光,大道,花香,但也有险关,急流,冰霜。应该怎样走?我们的前辈......

    人生观

    我的人生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他们的人生观,也许是从生活中体会出来的,也有可能是自小家庭教育使然。有些人可能一辈子汲汲营营,努力向上,只因他的人生观是努力求上,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