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沃夏克论文合唱与清唱剧论文:德沃夏克的歌曲创作
德沃夏克论文合唱与清唱剧论文:德沃夏克的歌曲创作 内容摘要:文章论述了德沃夏克在歌曲创作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对他在艺术歌曲、宗教歌曲、清唱剧等艺术题材领域所体现出的民族风格、多样写作手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德沃夏克 民族特征 艺术歌曲 宗教歌曲 合唱与清唱剧
德沃夏克是19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在交响乐、室内乐、钢琴音乐等器乐曲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同时他在声乐题材和歌剧音乐的创作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合唱曲、宗教歌曲、清唱剧、歌剧等声乐题材的作品,有不少声乐题材的作品已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精品。
一、民族特征
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还是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德沃夏克的声乐作品的歌词大都是取材于民间的诗歌,对于捷克民间诗歌的热爱与对民间音乐的偏爱一样,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他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德沃夏克出生于捷克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
就受到捷克民间音乐的滋养和熏陶,他从内心深处深深地热爱朴实的、带着泥土芬芳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诗歌,他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民间诗歌内充满着音乐的气质和新鲜独特的表达方式,认识到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而经久不衰。德沃夏克很多作品都是从法兰希克·塞西尔所编的摩拉维亚的民间诗歌中选择材料,同时也从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塞尔维亚、立陶宛和近代的希腊民间诗歌中采集歌词,他依据这些民间诗歌的精神气质去写作音乐。他的歌曲很少直接引用原始民歌的旋律,而是将这些民歌音乐的曲调与自己心灵的感受融化成具有真正捷克民族气质的音调,因此更为深刻和感人。如他根据塞尔维亚民间诗歌所写的《歌曲四阙》(作品第六号)以及根据德浮·克拉罗凡的诗稿写的《歌曲六首》(作品第七号),这些歌曲以显著而独特的民歌音调把诗歌中的感情力量和动人的民间语汇表现得细致而精炼,灿烂而明朗,突出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民间音乐的风格。
二、艺术歌曲
1875年至1877年,德沃夏克根据摩拉维亚的民间诗歌而写的声乐长套作品《摩拉维亚二重唱》问世,其中十三首是以《摩拉维亚二重唱》名称出版,另外两集各包括四首歌曲,以《二重唱》的名称出版(作品二十号及三十八号),还有两集分别在以后出版。这种二重唱大都是为女高音及女
低音而写的,整个作品的旋律质朴可爱、甜美动人、情感真实,具有极为鲜明而纯朴的民歌特色。该作品活泼轻快的节奏、动人的音乐主题,带有明显的摩拉维亚民族音乐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德沃夏克在歌曲创作上丰富的想象力。韦斯巴登的著名美学家路易士·爱莱脱曾经撰文写道,“(作品)使他的内心深深感动,他好像看到一个美丽的少女在抛掷芬芳扑鼻、朝露未干的花朵。”这部作品奠定了德沃夏克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作曲家的基础。
在《摩拉维亚二重唱》之后,德沃夏克还创作了《晚歌集》和根据希腊民歌的译文所作的《三首希腊歌曲》。此时,德沃夏克在音乐上的创造性更为成熟,在《三首希腊歌曲》中,他成功地将戏剧性与抒情性之间的对比、调和统一于叙事诗的生动体裁之中。
海特克关于吉卜赛的诗歌中反映出来的追求自由的精神引起德沃夏克的共鸣。1880年,德沃夏克写成了一部包括七首歌曲的《吉卜赛歌曲》(编为作品三十五号),在这部歌曲集中有愉快和哀愁、真诚和坚定、严肃和幽默以及对自由生活的热切向往。在《唱我的情歌》中,德沃夏克赋予了音乐激动、起伏的旋律,其中的《母亲教我的歌》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曲子。这首歌曲旋律朴实无华,亲切动人,在简练的音乐语言中充满着最真诚的怀念与愁思。歌曲的曲调采用2/4节拍,在伴奏部分却运用通常摇篮曲所用的6/8节拍,两种节拍的复合使用,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慈爱之心的颤动。歌曲采用了变化分节歌的形式,既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易唱、易记。因此,这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很快就在世界各国传唱开来,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考验,现在仍然保持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此后,德沃夏克所作的歌曲中有四首是按民歌原文写成的,称为《民间曲调四首》(作品七十三号)。在这部作品中,他仍然保持着清新质朴、诚恳真挚的感情和民歌风格,却更为热情、丰富,更为新颖、晶莹可爱,形成了德沃夏克独有的音乐风格。
1887年,他为德国女作家玛莱洛克·斯梯勒的四首诗写成了《歌曲四首》,其中第一首《让我孤独地深思》的音乐十分优美动人,充满着真挚的感情。这首歌曲运用大小调式的交替和分节奏的形式,生动地刻画出失恋少女内心的痛苦和对孤独与平静的渴望。这首歌曲与《母亲教我的歌》一样,同被列为世界歌曲宝库中的精品。后来,德沃夏克在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又一次运用了这首歌的一些旋律。
三、宗教歌曲
德沃夏克的最后一套组歌,著名的《圣经歌曲集》,无疑是他所有歌曲作品中的最高峰,同时也是世界歌曲宝库中最美妙的作品之一。正如德沃夏克对出版商西姆洛克所说的,“这部作品是这一类中最佳妙的。”他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是完全中肯,毫无夸张的。
《圣经歌曲集》共有十首歌曲,写于美国纽约。那时正是德沃夏克应邀担任美国纽约国家音乐院院长的第二年(1894年)。德沃夏克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两年来,他远离祖国身处异乡,对祖国的怀念与日俱增,在纽约嘈杂的城市环境中,他竭力想避开俗世的干扰而潜入到内在的心灵中去。在这两年当中,德沃夏克陆续接到从祖国传来令人悲伤的消息,他的父母病势沉重、他的两个好朋友柴可夫斯基和冯·比罗相继去世,这使他惊愕万分,悲痛异常。虔信宗教的德沃夏克沉浸在关于生与死、上帝的慈爱、崇高和智慧的宗教感情之中,这种情感成为他写作《圣经歌曲集》的主要推动的力量。德沃夏克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圣经》的诗词中所蕴藏着的一切,他要用音乐将内心的感受恰当地表现出来。一部伟大的作品也就此诞生了。
《圣经歌曲集》的音乐有着简洁的外表,其中却饱含着动人心弦、纯净优美、具有创造性的旋律,尽善尽美地表达了原文辞句优雅的风格,特别是歌曲的钢琴伴奏,更以悦耳的纯净的音响和庄严的情绪衬托着旋律的进行,使整个歌集前后连贯而成一个整体。这部歌曲虽然是在美国写成,却没有受到美国情调的影响,歌曲的感情和精神风格是真正捷克式的,是从一个深深热爱着自己祖国的捷克作曲家的内心深处和虔诚的宗教感情中流淌出来的。德沃夏克的歌曲与其他
乐器作品一样,在艺术上表现出他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忠实于自己乡土的民族精神。
四、合唱与清唱剧
除了这些歌曲集外,德沃夏克还创作了不少大型音乐会作品以及为宗教仪式而写的弥撒曲、神剧或世俗的清唱剧等。如在两年内,德沃夏克丧失了三个孩子,家庭遭受到巨大的不幸,杰柯勃恩·达·托弟的诗篇使他从悲痛中振作起来。他怀着悲伤创作了宗教乐曲《圣母哀悼曲》。这个包含四重唱、混声合唱与管弦乐的清唱剧有一种崇高的、富有灵感的美,在那亲切的曲调中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温柔与和谐。只有像德沃夏克这样伟大的音乐家才能运用这样美丽的音乐语汇,倾吐出心中的愁怀,为捷克的宗教音乐创作出一首空前未有的杰作。
《安魂曲》也是一部深具个性的作品,与《圣母哀悼曲》一样,包含着四重唱、混声合唱与管弦乐,同样是德沃夏克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产生出来的哀伤,《安魂曲》的主题深缓沉重。这部作品音调虽然单纯、庄严、华美,但音乐崇高而温和的特质、丰富活泼的和声,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动着听众的心灵。
除了为宗教所写的这些大型清唱剧外,德沃夏克的第一部为混声合唱和管弦乐而写作的世俗清唱剧《赞美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赞美诗》是受到捷克民间生活的启发而
写成的。德沃夏克是一个坚定而又真诚的爱国者,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他在宗教乐曲中表现的虔诚一样真实而又自然。他选择了维台拉夫·哈莱克的抒情叙事诗《白山的子孙》末尾几节作为歌词。德沃夏克在这部作品中热情地倾吐了他心中的爱国热忱。在《赞美诗》的基本主题中,我们可以倾听到被奴役的人民对祖国的命运感到的不安,以及对祖国前途坚定热烈的信心。这种情绪在第二部分更为加强,并充满了火样的热情,激励着整个捷克民族为自由而斗争。这种庄严神圣和崇高的感情在终结乐句响亮、辉煌的和弦中达到顶点,德沃夏克说过,“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祖国,正如每个人只有一个母亲一样。”这就是德沃夏克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这部作品成为不朽之作的原因,因而至今仍为人们所热爱。
参考文献:
[1]p·巴拉诺夫斯卡娅,翟学文.安东尼·德沃夏克(1841—1904年)[j].西安音院学报,1986(3).[2]安东·丘伯尔,杨民望.德沃夏克的音乐名作[j].人民音乐,1954(3).[3]朱琴.论德沃夏克创作思想中的多元性[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2).[4]吴维忠.德沃夏克的山水情怀[j].音乐爱好者,1995(5).
第二篇:合唱论文
影视音乐欣赏论文
— 我们的合唱,我们的歌
专业:轮机管理姓名:王圣伟学号:课时:星期二(2220100293
9-10)
我们的合唱,我们的歌
2011年12月22日晚,我校大学生合唱团为我们奉上一场题为《“我们的歌”新年合唱音乐会》的大型演出。节目非常精彩且形式多样,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演唱,可谓“绕梁三日”,使我们在聆听精彩演唱的同时,深深的体会到了音乐世界中大合唱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敬爱的亲爱的老们,和可爱的合唱团的同学们的努力和汗水。
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合唱将许多人分成几个声部,同时演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曲调的歌曲,称为“合唱”。常见的合唱形式有:混声二部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同声合唱(分男声、女声、童声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合唱一般用钢琴或乐队伴奏,但也有不用乐器伴奏的,称为“无伴奏合唱”。合唱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讲究整体音响的谐和与协调,要求各声部的音色相应统一,音量相应平衡,各声部的出现有层次。另外,对各声部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近年来,我国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很活跃,合唱技术艺术水平提高迅速。在这种形势下,单声部的齐唱已远远不能适应要求。
随着群众性歌咏活动的普及,人们对合唱一词的理解和认同也越来越宽泛了。所以也可以广义的说: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和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唱既可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可以是一种要求较为严格,技巧较丰富的高级声乐艺术,它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演奏与和声观念,更是加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极为有效的手段。
合唱艺术这个艺术门类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目前,合唱艺术空前繁荣,随着国门的打开和各种大赛的举行,合唱艺术的表演已经不是停留在早期的概念,在声音观念、表演形式、评判标准等方面已融入了新的内涵和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合唱的协调必须具备音量、音色和音准三种因素。
好的合唱应该是均衡而协调。合唱的均衡取决于声音的音量、音色的平衡。合唱的协调取决于声音的谐和、音准。混声合唱一般为男女声部混合,如女高音SOPRANO,女低音AITO,男高音TENORE,男低音BASSO。女高音:明朗、轻柔、柔和。女低音:充沛、坚实而圆润。男高音:柔和、明朗、清晰、坚实。男低音:坚实、有力、充沛而宽厚。
合唱根据作品分类,分为29大类,这包括宗教组、非宗教组。宗教组分宗教音乐、教会音乐、黑人灵歌或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非宗教组分表演唱、民谣、有伴奏、无伴奏等很多样式。根据体裁分:有伴奏、无伴奏。宗教性:分清唱剧、安魂曲、圣咏、经文歌、弥撒曲。非宗教性:抒情的、副调乐曲、卡农曲、民歌合唱、歌剧合唱。这些合唱也分无伴奏、有伴奏。
歌剧中的合唱往往能够造成戏剧高潮,烘托出宏伟的热烈的气氛,并与细腻抒情的独唱造成对比效果。有些歌剧中的合唱曲成为音乐会上重要的曲目。歌剧表现群众场面的歌唱形式、有抒情性合唱曲如《蝴蝶夫人》中的“遥望合唱”。也有雄伟的戏剧性合唱如《图兰多特》中的尾声合唱等等。
混声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的合唱。
具体一般说来是由女高音声部(Soprano,简称S)、女低音声部(Alto,简称A)、男高音声部(Tenor,简称T)和男低音声部(Bass,简称B)四个基本声部组成的;每个基本声部又可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分声部(甚至更多),如女高音声部(第一女高音声部S1,第二女高音声部S2)、女低音声部(第一女低音声部A1,第二女低音声部A2)、男高音声部(第一男高音声部T1,第二男高音声部T2)、男低音声部(第一男低音声部B1,第二男低音B2)。其中第一女高音为谱面上的最高声部,第二男低音为谱面上的最低声部。
《红河谷》这首已流传了一个多世纪的歌曲,人们对它的曲调是十分的熟悉。也许都能哼上几句。我们称它为《加拿大民歌》,这在我国好像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但美、加两国对它的“习惯”却颇多争议。美国人认为这是一首美国的民歌,歌中唱的“红河”是指德克萨斯州的那条红河。所以1941年拍摄的与歌曲同名的影片《红河谷》,就是以德克萨斯州的红河为外景,并且把《红河谷》的曲调作为主旋律贯串于整部影片。而加拿大人认为这首《红河谷》是加拿大民歌,理由是曲调的风格更接近北美洲的北部地区,歌中的红河指的是流经加拿大中部的曼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市,再流入温尼佩格湖的那条红河(Red River)。我更相信这歌是加拿大民歌,也许是因为喜欢加拿大的枫叶。红河两岸有大片的枫树林,一到秋天,漫天盖地的红色枫叶,将河流映得通红通红,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红河。
我校新春合唱音乐会中,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演唱了这首曲调优美的歌曲,唯美的歌词,悠扬且熟悉的旋律,演唱者倾情的演唱,顿时让听者随着动人的旋律穿越时空,带到那风景如画的红河谷中,使人心临其境。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由王洛宾改编的塔塔尔族民歌,取名为《在金色的沙滩上》,未经王洛宾同意,后来被人冠以《在银色的月光下》。歌词富于想象,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并充满诗情画意。旋律优美动听并随歌词内容的发展起伏而变化。
歌曲为三段式的结构形式。第一段在钢琴清淡的和弦,琶音的陪衬下,引出了悠扬而深沉的旋律。通过“金色的沙滩,银白的月光,迷茫的往事”等等一系列诗情画意的描写,表现出了多情的塔塔尔民族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第二段音乐从降E调转为降D调,这一段虽然有小调色彩的感觉,但从情感表达上看应比前一段稍激动,较强烈的表现出主人公从内心的彷徨、迷惘之中幡然醒悟过来,四处寻找那背弃他而躲藏起来的姑娘,表达出塔塔尔民族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大小调形成鲜明的对比,阴暗色彩的小调,揭示了小伙子失去姑娘后的内心痛苦。;第三段钢琴通过七小节的引导,进一步强调主题,音乐转回降E调,速度还原,再现第一段旋律,把我们带进一个小伙子飞马寻找远去的姑娘的意境之中,给听众留下无限的遐想。
我校合唱音乐会中采用男生合唱的形式,将这首歌曲演绎的非常动听,在银色的月光下,如月色朦胧的寒辉,又如一首浪漫的诗篇,邀你一起追忆那美好的时光。
《茉莉花》是一首曲牌改编的歌曲,曲调婉转流畅,节奏赋予变化,歌词朗朗上口,因此为大众所喜欢,广为流传,并演绎出很多版本,现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出世以来久经传唱,并成为经典。
我校合唱音乐会中采用女生合唱的形式,再次将这曲经典的《茉莉花》展现在听者眼前,他们用温婉优美的女声,将《茉莉花》演绎的十分优美,闭上眼睛脑海中那位美丽的江南女子信手捏花的情景若隐若现。
《南屏晚钟》这首歌曲是著名词人陈蝶衣的经典作品之一,由王福龄作曲。该歌曲的大意是描写一妙龄少女游湖于林,巧遇一中意男子,情窦初开,充满爱的情意,刚想上前答话,突然天降无情大雨,男子失去踪影。可这相思的种子已潜滋暗长,挥之不去。再也见不到他的踪影,好生失望!最后,听那南屏晚钟的回音迭起,催醒了她的相思梦,走出了丛丛森林,看到了夕阳红!作曲也充分体现了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是一首美妙的歌曲!
我校合唱音乐会中,用男生合唱的形式再次将这首经典歌曲完美演绎,使听者为之一振,一种赏心悦目,清新脱俗的感觉由然而生。
《青春舞曲》是由王洛宾改编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全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 流畅。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人们: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歌曲结构短小,旋律优美,其小附点和切分节奏体现了浓郁的新疆音乐情绪和风格。代表了典型的新疆民族音乐文化。
《友谊地久天长》原是一首诗。作者:苏格兰人罗伯特·彭斯(1759-1796)后来电影《魂断蓝桥》选用它作为主题歌,由邓映易翻译的歌词最为国人所喜爱。在很多西方国家,这首歌通常会在除夕夜演唱,象征送走旧年而迎接新年的来临,它的主调并没有中文版本那样感伤,而这首歌在很多亚洲地区的学校毕业典礼一般作为主题曲,象征着告别或结束的情感,音乐与曲调都很独特,往往催人泪下,使经历过的人终生难忘。
我校合唱音乐会在第五幕中,用混音合唱的形式演唱了这首经典的歌曲。随着熟悉的旋律,我们的思绪也随着优美的音符“翩翩起舞”,同时此歌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更寓意深远,让广大同学更加珍惜思念的大学时光,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真挚温暖的同窗之情。
整场合唱音乐会在一首《我们的歌》的旋律中,落下帷幕,随着动听的旋律,悠扬的歌声,我们不禁有种意犹未尽之情。这场音乐会是合唱团的同学们在年尾为全校师生献上的一场丰厚的“饕餮盛宴”,让广大师生进一步的了解了合唱的美丽,同时也更喜爱音乐,更热爱生活。
我们的合唱,我们的歌,唱出激情,唱出梦想,唱出你我,唱出生活。
第三篇:合唱论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国内外合唱团风起云涌,合唱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合唱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多,第六届世界合唱节,也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有条不紊的进行,圆满落下帷幕。多声部尤其合唱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所重视。申请本研究就是希望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针对教学班孩子们的声音条件、乐感,兼顾他们的兴趣爱好,把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技能的训练隐藏于课堂情感教学与情景教学之中,采用快乐地、易学易练的方法、合理地利用时间,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引领孩子们一步步进入合唱的殿堂。为此我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现将我课题实施情况向大家作阶段小结:
一在调查中分析原因
题号与题目
最高选项
比率
1.你知道什么是合唱吗?
知道
91% 2.除了在课堂上,你还会在课外欣赏合唱作品吗?
偶尔
75% 3.你喜欢教材中的合唱歌曲吗?
一般
54% 4.你喜欢演唱合唱歌曲中的哪个声部?
高声部
85% 5.你认为唱好合唱歌曲最重要的是什么?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93% 6.你在合唱表演时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不能控制自我声音、音准
46% 7.你能和伙伴们唱好几首教材中的合唱歌曲呢?
1—2首
48% 8.除教材中的合唱歌曲,你还能唱几首合唱歌曲?
1—2首
42% 9.你在参与合唱训练时感受到了快乐吗?
偶尔
49% 10.学习合唱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
反反复复地练唱
58%
归结以上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需要的是“快乐愉悦”的合唱体验,他们厌烦一遍遍的练唱;而老师误解“快乐教学”的内涵,一味迎合,忽视合唱教学中的基本训练;或是更多的追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即要求达到“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这一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机械反复练唱。渴望合唱教学的愉悦体验和合唱教学的有效现已成为合唱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致使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合唱教学改革走入两难的境地,达到合唱教学愉悦性与有效性有机统一才是改革的目的。二在课堂中稳步提升
(一)从欣赏入手找学习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1.首先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给学生播放优秀、经典的合唱作品(最好是浅显、旋律动听、有特色的作品),观看著名合唱团的演出,甚至可以把我校合唱团同学和我本人在参加的爱乐教师合唱团现场演出的视频给学生观看,用身边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表演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齐唱歌曲增添了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2.在欣赏中营造多声部氛围,培养学生多层次的“立体”听觉习惯。敏锐的听觉是唱好合唱的前提。多声部合唱时,“耳朵”比“嘴巴”更有用,“耳朵”就是自己歌唱的“向导”。
(二)多维度教学促学习兴趣 1.轻松愉快的基础训练
可把合唱队里的一些常规训练放入课堂,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合唱队站好两队之后,后面的同学依次给前面的同学从头颈、背到腰进行“按摩”,并随着老师一起做各种姿态有趣的“体操”,这种活动的目的是放松精神。老师带领学生两腿分立,用力喊出声音,或学习小狗“汪汪”叫,其目的是锻炼横隔膜,使腹部有弹性。在音乐课堂上,这两个练习是课前做。既可以使学生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进团结与协作意识,既新鲜又有趣。学生颈部、胸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胸舒展,精神愉快。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感觉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娱乐。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放松中激起对合唱的兴趣。比如用“咬苹果”、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2.多样化练唱方式
刚接触二声部歌曲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练唱花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可能事倍功半。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展开班级合唱有效教学。(1)“并驾齐驱”
对于一首陌生的两声部歌曲。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可以把两个声部分别作为一首歌曲来学习,让学生平行地学唱两个声部,然后让学生分声部合起来,以形成合唱。可以先将齐唱部分的第一乐段与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合起来教唱,好象就是一首歌曲,唱熟后,再练习接唱第二声部,也像是一首歌曲那样学习,重点练习由齐唱进入合唱时第二声部的旋律衔接。等“这两首歌曲”都学会,并练熟后,这时让学生合唱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教法能较容易收效的重要原因是首先让学生绕开了“合唱难唱”“第二声部难唱”等思想障碍,当进入合唱时,他们发现一切都已掌握了,合起来很顺利,一听到自己的新鲜音响效果,信心与兴趣俱增。(2)“先入为主”
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因为第一声部本身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首先要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之初就暂把第一声部放在旁,直接教第二声部,也或者可以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这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唱好合唱。(3)听唱结合
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就不宜再过多的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在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老师亦可以运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既各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4)发挥重唱优势
两声部歌曲在每一声部由一个人演唱,称为“二重唱”。二重唱的形式与二部合唱近乎相似但较后者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给学生个人练习机会,让部分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逐步练习二重唱,以示范和带动唱的方式,提高整体的二声部合唱水平和能力。(5)用轮唱做过渡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轮唱中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无论是那种演唱方式进行合唱,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节拍整齐,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和谐,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
(三)多形式辅助提学习效率 1.利用器乐辅助教学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器乐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送别》二声部歌曲时,因为旋律节奏较为简单,就可以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如竖笛、口琴等),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如没有这些小乐器的学习,也可以由教师用钢琴担任一个声部,进行合唱辅助教学。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可以比较有效地得到解决。
2.教师与不同声部合作辅助教学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曲时,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或唱随机地大声变为小声,完整地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待达到“火候”时,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第二声部合作。3.利用分角色演唱辅助教学
多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用以创设独特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轻松学习歌唱。4.通过适当增减难度辅助教学
有些多声部歌曲有一些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可以把每句的第一个音的三度改为同度,相对降低难度,让学生比较容易的进入学习。5.运用柯达依手势辅助教学
柯达依手势在三年级教歌谱时同时和我们见面的。到四年级教学歌谱时,孩子们有时视谱反映不过来时只要你一个手势,孩子们就知道了,这时你就会发现他的手势是多么的有用和用。在合唱中,教师用柯达依手势法引导,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找准音程的音高,以达到和谐的和声效果。
(四)愿“细水长流”成“滴水穿石”
在平常的教学中,每节课设计一些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曲,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由自我学唱,到小组合作,或让校合唱团成员或是在班级中音乐方面相对突出的学生带领,自主完成各声部的初步学唱,比一比哪组唱得又快又准又好,再让孩子们一起合唱,体会和声的和谐之美。注重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渗透,希望能够通过“细水长流”的方式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三在摸索中探寻规律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合唱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是等到中高年级开始合唱教学时才进行,它需要一个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长期培养过程,当孩子第一天走进音乐课堂,这种能力的积累就已经开始。同时,我们也不能让这种能力的提高陷入枯燥的技术操练中,这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在实施中,我们应注重活动的情境性、方法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提倡遵循“在持之以恒中循序渐进、在音乐实践中交织互补、在丰富趣味中悄然提升” 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合唱基本技能。规律一:在持之以恒中循序渐进 正所谓“贵在坚持”,尤其是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任何技能的掌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应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长期不懈的对学生音乐能力进行培养。
在进行培养时,我们遵循合唱训练的科学原则,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增强参与合唱训练的趣味和愉悦性。比如:帮助学生和声概念的建立,教师在学生已具有较好的音准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在每堂课中利用一小段时间,结合教学情境,有意识的开展一些丰富的技能训练活动,最初可开展“单个音程碰碰练”、“音程连接找朋友”的游戏。然后,进入单个和弦及和弦连接的音乐活动,再次,进行简单的卡农、填充式二部合唱乐段方面的尝试,这样由易到难分层式渐进,使学生在长期有效的音乐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规律二:在音乐实践中交织互补
“在音乐实践中交织互补”的规律有两成含义:其一,强调学生的任何音乐能力,都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及提高;其二,指在以任何一个音乐教学领域为主的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能力的培养交织在一起进行,各教学领域相互补充。如:唱歌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唱歌表现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审美能力、识谱能力、演奏能力等都可以在这一教学领域的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又如:教师除在合唱教学时培养学生演唱的合作能力之外,在进行单声部歌曲教学时,也应对学生个人演唱能力进行培养,采用丰富有趣、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教学主要目标。因为合唱所需的声部协和,是需要每一位参与者共同努力完成的,任何一名学生的演唱技能都十分重要,良好的个人演唱技能必定会促进学生在合唱中自信的树立与愉悦的体验,它是合唱时演唱合作技能逐步提高的前提。规律三:在丰富趣味中悄然提升 “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则是这一规律的主要宗旨。它强调的是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及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是否体验到了快乐、能力是否得以提高,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机械化”的技能训练。如:在《数鸭子》一课中,提出了巩固和复习二分、四分,八分和全音符及时值的知识技能要求。那么,教师应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融入到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可设计“找音符朋友”即用课前教师准备好的音乐卡片,找到与卡片上时值相等的另一位持卡片的同学作为好朋友。还可以设计“玩跷跷板”的游戏,通过平衡的原理,找到时值相等的筹码为游戏规则,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让这些多声部训练活 动都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让枯燥的声部练习融入到丰富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和声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合唱综合能力。四在实施中再找问题
在实施的过程中,问题还是存在不少: l 关注音乐上的“弱势群体”:这些学生往往有声音特殊、性格内向、缺乏自信、音乐素养较弱等的问题。
l 关注合唱中的“南郭先生”: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导致一些缺乏自信、音乐素养较弱的学生在集体中当起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l 关注教师中“弱势群体”:那就是兼职教师。(1)他们往往没有专职教师对音乐课的专注度,因为他们的重心往往在自己的主要学科上。(2)他们自身的音乐技能、素养有限,使得音乐教学能力受限,他们有心无力。
这些原因都让课题的实施存在一定影响。如何让“弱势群体”更强势,如何让“南郭先生” 更自信,如何让“业余选手”更专业,成为摆在我面前的新难题。我想,作为教师应充满耐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在课内课外应多关注他们,尽自己的能力教会孩子们合作的方法,树立孩子们合唱的自信心,用爱和心灵的交流唤回他们对合唱的喜爱。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合唱。将“一个也不能少”的宗旨进行到底。在这里和大家共享,和大家探讨在课题实施这一阶段我们为班级合唱所做的努力,或许结果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许离大家的期待还有距离,希望通过我和我们教研团队的点滴付出,不懈努力,能最终欣喜地看到: l 低段孩子饶有兴趣听合唱。l 中段孩子蹒跚走路学合唱。l 高段孩子喜笑颜开唱合唱。当然,班级合唱教学仍是困难重重,举步艰难,就让我们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从而使我们的班级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实现知识技能与审美教育的完美有效结合!
让天籁之声飘进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合唱魅力融进孩子的每个心灵!
第四篇:合唱课论文
合唱课论文
课程周二7-8节
学号2220090103
姓名 陈京京
大连海事大学合唱团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合唱团成立于2001年,自成立以来获得诸多荣誉。2001年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庆祝我党成立80周年文艺汇演合唱比赛一等奖;
2002年获得辽宁省电视台合唱大赛金奖;
2004年参加大连海事大学“211本科评估”演出,并取得骄人成绩 2009年参加国庆六十周年系列演出和百年校庆专场演出 2010年参加辽宁省金奖邀请赛
2011年参加大连市“永远跟党走”高校红歌表演 2观后感
2011年12月22日晚6:30分,在一首合唱《迎风飘扬的旗》中,大连海事大学合唱团新年音乐会《我们的歌》拉开了帷幕,经历了140名团员和汪美斐老师辛勤排练近一个学期反而成果,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讲述委婉爱情的《红河谷》到歌剧《自由射手》里的《猎人合唱》,从洋溢着激情的《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再到人们耳熟能详的《友谊地久天长》,从婉转优美的《在银色的月光下》到饱含深情的《东方之珠》,从《青春舞曲》到有着第二国歌之称的《茉莉花》精彩的表演背后是团员和老师们辛勤的汗水,男声部的高亢激越,女声部的楚楚动人,每一个音符都演绎的恰到好处,每一个曲目都演唱的绕梁三日,那些歌曲真的是天籁,仿佛能碰触人类的心灵,似是教堂里那种唱诗班的音乐,令人仅仅听一瞬间仿佛就会流下泪来。所以这次去听音乐会前,我真的是很激动,毕竟现场听的感觉是和电视里听的是不一样的,氛围也完全不同,相信认真爱过音乐的人都能体会。
亚当斯密曾说:富裕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内心的平静。那合唱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是人声和情感的高度的和谐统一。在这里我们仿佛置身音乐的海洋,思绪随着歌声不断的飞扬。在音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和所有的团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将我们深深的感动。我们为自己能欣赏这样一场高水平的演出而感到无比幸福。
2011年即将过去,我们绝不会遗忘这样一个有意义的2011,因为,有音乐为伴。
第五篇:如何演绎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论文.
浅谈如何演绎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摘 要】合唱是人声艺术在音乐表演中通过多声部、多层次的表现手段和处理方法,达到高度谐和的一种最高品位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合唱佳作,本文将通过对此曲的剖析,及在演唱上的具体处理等,来演绎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之魅力。
【关键词】作品主题;作品分析;作品演唱;声部线条掌控
一、作品题材及其主体思想
《在灿烂阳光下》是有贺慈航词,印青曲,最初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三周年而作,是一首四部混声合唱的大型作品,属于颂歌题材。
该作品歌颂了伟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曾经苦难,几经风雨,领导我们走向了和平、稳定和繁荣。共产党作为人民的政党,无愧于人民大众,在共和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使祖国逐步走向了繁荣和富强,使亿万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斧头镰刀的政权终于被历史见证了,中国人民要繁荣要富强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跟着共产党,永远跟党走,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在二十一世纪更加辉煌。
二、作品的演绎
在演绎《在灿烂阳光下》合唱时,作为合唱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把握住该曲不同节奏变化、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以及演唱变化、句法处理等。以达到对作品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创造、感情的表达、